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 敬鬼神而远之
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5 譬如为山,未成一
6 未知生,焉知死
7 浴乎
8 不患人之不己知
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0 鸟兽不可与同群
11 无可无不可
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4 吾日三省吾身
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 不迁怒,不贰过
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9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2 小不忍则乱大谋
23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24 巧言令色,鲜矣仁
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6 朽木不可雕也
27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28 子不语:怪、力、乱、神
29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0 仁者,其言也切
31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32 邦无道,危行言孙
33 知其不可而为之
34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 君子有三戒
37 乡原,德之贼也
38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39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40 不学诗,无以言
41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2 有事弟子服其劳
43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4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5 礼,与其奢也,宁俭
4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7 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48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49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5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5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52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53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54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5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1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62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63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64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65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6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6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68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69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73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4 当仁,不让于师
75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76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7 三月不知肉味
7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79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0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81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82 过犹不及
83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84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6 道不同,不相为谋
87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8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89 虽蛮
90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91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92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3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94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95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96 近者说,远者来
97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98 名不正,则言不顺
99 不在
100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0、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1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12、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13、见得思义。
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14、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16、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1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1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2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2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2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23、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2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2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26、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27、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2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30、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1、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6、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8、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12、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1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16、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8、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21、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2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2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25、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26、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8、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2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3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3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3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3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36、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37、知耻近乎勇。——《礼记》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3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40、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2、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4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4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4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48、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4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5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2、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5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54、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5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5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7、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5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59、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60、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6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62、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6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6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65、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6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68、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69、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7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71、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7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73、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7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7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76、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7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7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7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8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8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83、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8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85、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
8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8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88、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8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9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1、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92、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93、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
94、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95、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9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9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98、苛政猛于虎。——《礼记》
9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0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0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03、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10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105、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10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107、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10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10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1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11、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