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徐州名言100个 正文

徐州名言100个

时间:2024-09-24 01:23:37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1

高三语文研讨会于11月24-26在崇义召开,这次选址崇义,是因为在崇义这个偏远的地方却有一支战绩辉煌的语文教学队伍。本次研讨会就是由向崇义中学语文组学习取经和高考专题报告两大块组成。

一、崇义中学语文组的建设

作为一个县城教学队伍,崇义中学语文组师资并不是很雄厚,面对的也只是本县城自己的孩子,受限于适龄儿童的数量,他们的学生并不是选优拔尖,但是在最近的三年高考中,无论文史类还是理工类,他们的平均分都在100分以上,在赣州十八个县市的重点中学中排名一、二。他们的成功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大环境

崇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氛围浓厚的地方,苦学、苦教就是他们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崇义中学的校长更是极度重视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功能和意义。、

1)以严治校,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军训开始,从学生的头发、跑操、穿校服等细节抓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举全校之力,强化语文的学习。每周两节阅读课,每天固定的新闻电视时间、练字时间,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3)强化教研组的建设,为每位老师提供专项经费用于专业书刊的订阅。教研组年级之间传承有序、资源共享。备课组分工协作、专人专题、群策群力。

(二)小细节

1)强化非智力因素。从端正书写,强化审题,规范答题等角度杜绝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2)教学上推行“慢进度,缓坡度”的原则,紧扣教材,回归教材,将知识细化。

3)考试针对性强,学什么、考什么,考后更通过错因分析表,进行反馈训练。

二、高考语文专题分析,建议。

研讨会下午,南康中学的邱老师结合近几年语文高考,对各个题型逐一进行分析,提出复习建议,重要又一下几点:

1)文言文考试重点以人物,叙事类文本为主,但应重视从未考过的“何、若、为、焉”这几个虚词。

2)诗歌鉴赏中,用典、意象、情感是考查重点,也应注意语言风格,练字题型的出现。

3)小作文的命题,表达方式是“主料”,修辞方法是重要“配料”,要警惕相关句式知识的考查。

4)大作文还是会贯彻专家们“纠偏”和“导向”的使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导向。

三、20xx高考新动向

1)20xx高考,语文试卷格局将发生变化,取消第一、第二卷的划分,试卷将以专题的形式组合。

2)名著导读题将增加分值,为4—6分,分为一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2

我有幸参加了今年的市中考语文研讨会,从各方面综合的情况来看:从大的方面说,今年中考语文和去年的中考语文在题型、题量和结构、分值等问题上保持一致,基本上没变化。我还有幸聆听了许多老师的讲座,深有感触。

首先,我再次感受到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真不容易。做一个语文老师,要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未来社会对学生语文的要求是什么?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运用语文交流,吸收优秀文化,提高思想修养,促进精神成长;课程理念:获得语文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关注社会需要。其中,精神层面及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国民素质的提升,这是关键。我想,教育的功利性,目光短浅的应该教学,实在是背道而弛。尽管这与现实的中考矛盾重重,但不妨碍我们倡导新理念。做“大师”,不做“匠人”。

其二,对于初中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则可,合作探究,则不必太过于纠结。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一种安静思考、文思飘扬的情境,有静心,有耐心,不浮躁,才能提高真正语文素养。想想我的语文教学实践,正是如此。当思维火花在课堂碰撞,又能冷静表达时,效果是最好的。

其三,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兴趣和习惯。语文是不能速成的。积累的习惯与愿望,对语文学习而言,相当可贵。从教语文二十多年,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兴趣是学好语文的根本!试想,缺失兴趣的语文教学,还能走多远?就像中考复习,题海战,实在是得不偿失。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传统的写字教学不能丢;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教材为本,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注重学法指导,适当训练提升,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践行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特质。开辟语文的自由天地。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3

本次学习的过程与感受,刘燕老师已经在其个人工作室中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此,我将学习到的内容整理归纳,呈现给老师们,希望能给其他老师以启发和帮助。(由于当时几经波折,当我们进入会场的时候,只有最后面角落里的凳子可以坐了。音响效果也一般,有些内容没能清楚明白的记录下来,所以,只能充当一回不太合格的传声筒了,望老师们谅解。)

一、新课标的启示。

在语文教学中应进一步明确语文的交际工具性,重视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强调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多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合理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中学语文课堂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防止逐字逐句的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要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

三、注意新课标中增加的新内容。

初中7至9年级增加14篇:《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与谢中书书》,陶弘景;《湖心亭看雪》,张岱;《河中石兽》,纪昀。

减少两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此篇移至小学阶段);《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四、作文要写自己的话,教师要教会学生像人一样的说话。

切忌学生作文堆砌古人、古诗和名言。内容假大空,千篇一律,无病呻吟。初中阶段的作文,能流畅地把事情讲清楚即可,要写自己的话。谷教授举例:一个学生一年写了56篇作文,全都是罗列李白、陶渊明和苏轼,但每次都能得高分。这样下去,是很可怕的。

五、课改的推行是举步维艰的,甚至是悲壮的。

吕叔湘说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力,而不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一把钥匙,教会他动脑筋”。但是,应试教育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课改没能真正落实,学生的负担反而更重了。语文教师应该改变“满堂灌”的课堂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语感,阅读和写作能力。我们应该重视占90分的阅读和写作,而不是只盯着30分的基础知识。要想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实践能力。

六、课改可以给枯燥的语文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

潍坊的课改经验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学习借鉴。他们对初中毕业生进行回访时发现,学生对初中语文的认同度很差,认为语文课“没意思”“背诵太多”“死板,师生不互动”“课文枯燥”……有一句话一针见血地写出了语文课堂的弊病:“一篇三分钟即可读完的课文要讲三节课,一本三天即可读完的课本要学半年”针对这些问题,潍坊的做法是:“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

这样,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约出了宝贵的时间学生们大量的阅读。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了,语文的成绩更好了,关键是,语文的素养提高了。聊城课改的经验也是围绕“读写”展开,提出了“读书使人高尚,写作使人善良”的口号。重新编排语文课:教材基础课,阅读课,阅读交流课,随笔交流指导课。(在听报告的时候,我强烈地意识到,我们学校为学生配备了大量的图书,装备了阅览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起来。课改势在必行,观望只会耽误学生,并且让自己落后)

七、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教师的美丽在于激情。

没有激情的课堂平平淡淡,没有激情的教学兴味索然。26号下午的三节课,让我们惊叹于三位教师的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深厚而文学底蕴和澎湃的激情所折服。我的拙笔不能形容听课的感受,请大家在网上搜索“乐陵陈万太视频”和“临沂二十中学刘晓凡”,亲自感受他们的魅力。

我的体会总结为一句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可以是幸福的。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4

今年秋天,我有幸来到了古城徐州,参加为期两天的“于永正教学思想研讨会”。两天的时间虽然不长,我却受益良多。

于永正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教师。他幽默而又严谨,令人景仰却容易接近。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在教坛上勤恳耕耘了几十年的老教师,更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治学君子。毕业十三年来,我一共现场听了于老师三次课。

第一次,记不清具体的年月了,在灌南,于老师上的是《小稻秧脱险记》。当时的我是一名新教师,是个彻底的“门外汉”(虽然现在我依然是“门外汉”),根本不知道如何上课,正为如何上语文课发愁呢,加上我实习阶段从未接触过语文课,所以更觉得无从下手,不知这简单的文章还能教给孩子什么。可是当我听了于老师给孩子们上的课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语文课可以上的这么朴实自然、充满情趣!当他的学生一定很幸福吧!我也要当他这样的老师!

让孩子爱上语文,幸福快乐的上语文课!课后,我激动地跑到台上,拿着他的一本书请他给我签名,捧着这本心爱的书,我激动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更是把从于老师课堂上学来的招式“如法炮制”,用在我的课堂上,可是奇怪的是,效果却远远没有我想象中的好,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不能进入情境。我反思,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只是看到了“形”,没有真正领会于永正老师的设计意图,所以只能“东施效颦”,“难看”是必然的。不管怎么说,这次的听课点燃了我对语文的激情。我期待着能再一次听到于永正老师的课。

几年后的海头小学,我再次有幸听到了于永正老师的课。那次他上的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相比第一次,经历了十年的教学实践,我已少了最初的浮躁和狂热,多了几分沉静与思考。我不再着急记录他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而是思考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意图,并与自己平时的教学作对比,努力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比,真的比出了不少问题:学生的读写指导不够扎实,课堂上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对待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没有深入钻研,不能敏锐地捕捉并机智地解决课堂上的生成等等。想到这些,我不禁冷汗直冒,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课后,我买了一本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于老师提笔给我签下了“大法无形大教无痕于永正书二0一0年春”这几个字。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5

xx月xx日至xx日,我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中,我共观课5节,听讲座3个。这次学习,让我感受颇深,也受益无穷,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语文视野,让我看到了专家对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与实践。在专家的课堂示范与思想引领下,我只感到学习——提高——修炼教师基本功,是当今教师的必修课。现将这次学习感受表述如下:

一、语文课堂是情智教育。

主要体现在曲晓芸老师所上的观摩课上。她所执教的是古诗《乞巧》。她的课堂更是“情”的引导,“智”的生成。她的课犹如舞台上演出的评书,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断气不断,课堂中无不体现曲老师尊重学生的情感;既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极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听者无不感叹:听这样的课真是一种精神享受哇!这也告知我们:语文课不仅要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陶冶。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阅读

提到阅读,我们可能会想到我们的语文课本。然而小学六年,学生仅仅读那薄薄的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马琴老师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中国小学的语文教学实效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们中国的孩子阅读开始的时间晚;二是中国学生的阅读量少;三是中国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她还强调:阅读要注重质量。好的阅读可使学生得趣、得益、得言、得法。重在让学生打好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应该少一些,而学生的活动要多一些,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

三:教师要永保一颗童心

陈明祥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育工作者,他灿烂的微笑使人感觉在面前的不再是老师,而是最和蔼可亲的爷爷。他执教的.是一节作文指导课,题目是《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在这一节课里,他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处处表现出童真、童趣、童言、童心。在让学生听闫维文的歌《母亲》时,陈老师边唱边演,那声音虽有些苍老却很入耳,动作虽有些僵硬却配合协调。五十多岁的老教师,能保存着一颗纯洁的童心,是多么的难得。那么作为我们长期与小学生打交道的老师,不是更应该永远保留一颗年轻的心吗!只有具备一颗年轻的心,才能真正溶入到孩子中去,做好“孩子王”。

四: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听到各位教育专家精彩的演讲,看到他们让人动情的观摩课,我感到自己与他们相差甚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拥有讲台,要热爱讲台,更要研究讲台,要让自己的生命因讲台而精彩。那么我们如何能让自己的讲台流光溢彩呢?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平时多钻研,多学习。多看别人的公开课是学习;多钻研教材是学习;与同行之间交流是学习……

五、语文教学的真谛

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晰地找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那就是“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练就一副好口才,能写一篇好文章。”这就需要识字与写字的有效结合,读说写的有效结合。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语文课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学生,涵养学生性情,陶冶健康个性和健康情操,而并非教两个生字,熟读课文,写两个千篇一律的作文。

读,让学生在教师、文本中进行对话;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共鸣,进行情感的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说,解放学生的口,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说出内心的体验,开启表达的源泉;写,让学生将内心的感受与想象,倾注于笔尖,流淌在字里行间。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是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追求、探索。我们当以专家们为榜样,加强学习,勇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做一个有心的读书人,做一个真正能与孩子分享成长快乐的好老师。窦桂梅老师这样说道:“一个教师在他自身的成长状态里可能他懂得了要学习,这就给他带来了好处和实惠。”“书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丽的容颜。”我们教师本身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书本打交道,如果我们离开了书籍,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我想起了陆游在《观书有感》中写到的这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就是我们老师的源头活水。吸纳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忙碌,我们都应该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我们应该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还应该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更应该阅读学生这一本本无字的书,来让我们攀登上教学艺术的巓峰。我们要靠读书来学习知识、靠课堂来实践教学、靠反思来积累经验,在学习、实践和积累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正如《师旷论学》中师旷说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也就是说学习不分早晚,阅读也就更不分早晚。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在《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中写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让我们走进阅读,走进生活吧!

总之,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专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范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时时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掘引导学生的独特体验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学习,我将尽力吸取他们的精萃,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6

怀着一颗激动无比的心,揣着对名师、大家的仰慕,以及企盼汲取营养的憧憬之情到华南师大手球馆参加“第七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我有幸聆听了十三位老师的课或报告,受益匪浅。特别是被窦桂梅、孙双金、陈金才和王崧舟老师的教学魅力、教学方法所震撼和折服。

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的《老人和海鸥》,这节课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是本色课堂。孙老师的语言感染力很强,语言功底深厚。课的伊始,就教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接着,详细讲了长文章的学习方法:文路、文题、文眼、文采,使学生在阅读体悟中习得读书的方法,感知“老人和海鸥”的深情厚谊,并在其中畅游;体会“人、鸥”心灵的交融和碰撞,与“人鸥”、文本、作者进行交流。朴实中显阅读教学的真谛——教会学生读长文章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新课标阅读目标中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窦桂梅老师本次执教的是六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是窦老师教学的法宝,巧“授渔”——“批注”:把自己的感受慢慢的读,细细的品,并记下来,这就是批注。讲解批注的方法:可用“△”标出重点词,“~”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理解。

讲解批注的内容:

①批注——重点的字词,感受深刻的句子。

②批注——还可以是对比的句子。

③批注——标点也是着眼点。

④批注——还要整体地梳理。

⑤批注——可以是追问。

⑥批注——关注“对应的句子”。

总之,本节课窦老师不但教学生读文字背后的信息的方法,又教学生像串珍珠一样把“小女孩”的“悲痛”与“幸福”串起来,还教学生从“小女孩”身上学到对幸福的不懈追求。并且教给了听课的老师们教语文的方法——多读书。真正践行了窦老师的“我是教语文的,是教人语文的,用语文教人的”这句格言。

陈金才老师的课也很朴实,问题设计精心是突出的特点之一。整节课围绕“为什么要轻轻打小女孩的小手?”“祖父是怎样管的?”以及“这是谁的园子,为什么要写这些动植物?”三个问题来研读文本,挖掘情感,习得写作的方法——衬托。重点词句的找出、朗读、体会又是突出的特点之一。

如,找出小女孩的淘气:踢飞菜种,摘黄瓜,铲地,捉蜻蜓,浇地等。又如,圈出祖父有几个“笑”?分析比较其不同的情境下祖父不同的反应和祖父是一个慈爱的祖父。说话、练笔又是突出的特点之一。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就进行了:“假如你是祖父园子里的一棵树、一朵花,你会怎样?”读文后交流,“我”怎么快乐,怎么自由。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创意,以达到领悟“寓情于景”的效果。又如,想象写话:假如你有这样一个园子,你想有什么就有什么,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快速地写园子里的景物和你的自由与快乐。入境入情地读又是突出的特点之一。如,用你的声音读出“小女孩”的淘气,假如你是园子里的黄瓜你会怎样,用你的读表现出自由与快乐等。并让学生进行比较、想象,结合自己生活谈等。总之,陈老师的课使人感觉轻松愉快,学生乐学。

王崧舟老师平易近人,《枫桥夜泊》这节课十分精彩。他深刻挖掘文本的深刻涵义,紧扣“对”字,对出诗人的苦闷和忧愁,对出千古绝唱。把“钟声”定为“诗眼”,这“钟声”沉淀出我们悠悠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折射出中国古典文化迷人的风采,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首《枫桥夜泊》是“经典”,千古流传,让人赞叹;王老师的这节课也是“经典”,让人拍手叫绝,让我觉得深已至而意犹远,充分体现了诗意语文的独到魅力,展示了大语文的深刻内涵。

几天的教学观摩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从吴永军教授的报告中,我懂得了什么是“精读”——仔仔细细地研读,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见解,咬文嚼字、结合联想、想象,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的判断与评价。知道了对于文本,要抓“大”放“小”,即抓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体验领悟。还知道了精读教学的策略:

1、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领悟、理解全篇内容。

2、要让学生以读为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读”来判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信息(说了什么,有什么含义或综述大意)。

3、训练学生的“思路意识”,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思路梳理清楚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的“所以然”的价值、作用。

4、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及运用之妙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5、修辞的生动。从孙双金老师的《老人与海鸥》的课中,知道了什么是文眼——情义,知道了阅读教学的真谛——教会学生读文章。从王崧舟老师《枫桥夜泊》课中,我明白了什么是老师的教学魅力,什么是语文素养。从陈金才老师《祖父的园子》一课中,我深刻领会了,语文是母语教学,终极目的是学会阅读、学会表达。从窦桂梅老师《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上,我明白了什么叫深挖教材,什么叫研读文本,什么叫感情升华。从苏兰老师的课中,我明白了什么叫关注全体学生……从薛瑞萍老师的报告中,明白了要多读书,多好书,好读书。

1、母校,谢谢您给予我知识的天堂。我曾在这里拥有知识。宽阔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每到那清脆的上课铃一响,每间教室都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不光学到的是知识,还有老师对我们是寄托。母校,您给我留下的,我永不会忘。有一句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您对我的恩,我一定会用好的成绩报答您的。

2、感恩母校,对待什么事情都要学会有一颗感恩的心,尤其是对待即将告别的母校,更要学会感恩。母校,是知识的殿堂;母校,是书的海洋;母校,是美丽的百花园。

3、母校,一个温馨而又甜蜜的称呼,你陪伴我度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在这里我收获知识,吸取教训,不断进步……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始终让我记忆犹新。

4、母校的生活绚丽多彩,她像雨后的天空,充满七色彩虹。那里有老师的热情关怀;那里有无忧无虑的生活;那里有同学温馨的友爱;那里充满了成长的喜悦;那里有许多感恩往事。母校是我们生活的乐园,成长的摇篮。

5、母校音容心底藏,栽培恩泽永难忘。欣看桃李繁枝果,仰望松楠大厦梁。亲切师生常入梦,悠闲草木总萦肠。百年华诞金樽举,教育兴邦翥凤凰!

6、母校让我的生命里充满了理想和信念,充满了爱和温暖,母校给予我做人的启迪和方向,孕育着我对明天的希望;母校已经延续在我的身体和今后事业中!我怀念母校,更感谢母校

7、母校正在用新的气象为学生创造宁静致远优雅先进的学习环境;正在用新的光辉来兑现她务本维新厚积薄发的承诺对此,虽然我们已经毕业,但仍然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的成长得益于母校的发展壮大;母校的成长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我们愿同母校一起成长

8、如果你要问我世上最难忘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母校!如果你要问我世上最伟大的是什么?我会自豪地说母校!如果你要问我世上最令人怀念的是什么?我还是会说母校!

9、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老师,我怀念中学时代,怀念母校,怀念您……

10、漫步校园,这里的一花一草都是那么的熟悉,不想忘记。这里曾经的幸福回忆,我该怎么珍惜?最后的几天里,该怎么铭记这哺育我们六年的母校?再见,母校,再见……

11、在我高兴的时候,母校就像阳光,在我不高兴的时候,学校就像繁星,在我人生走向黑暗的时候,母校点明了一个又一个的路灯,让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当然在我高兴的时候,学校让我在阳光中快快乐乐的成长。在我绝望的时候,母校给了我希望,在我无助的时候,母校就像一把手,让我从无助的身边感到了希望……

12、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而我们就像是摇篮里的孩子,在摇篮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母校,是我们幸福的港湾,而我们就像是小船,从无知的码头驶向知识的港湾。母校,千言万语也述不完我们对您的感情。路旁的小树,你可记得小时候那个无知的我?身边的小草,你可记得小时候那个懵懂的我?与此同时,我要对陪伴了我六年的母校道一句“谢谢您,母校!”

13、是您,用温暖的双手抚摸我的心灵,是您的摇篮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舒适!您是我的第二个家啊——母校!母校呵,祝您你的摇篮能温暖越来越多人!

14、感谢您,我的母校!是您赠予我渊博的知识,是您为我照亮前方的道路,是您让我尝到友情的甘露。回忆起每天早上开始,我们的脚步奔跑在校园小径,欢声笑语回荡在清香淡雅的花坛,一张张笑脸灿烂如花,操场上一个个身影箭步如飞……

15、爱过了,走过了,生活没落了,前途了,潇洒了,水淹母校啦,毕业之后哪里走,房价太高油价低头,不着急,再瞅瞅,肉价高了就去买猪肉,错过回不了头,学油价低调一宿。

16、童年是一个虚怀若谷的包袱,小时藏进什么,长大就能摸到什么。让我们在未来摸到知识,摸到美德,摸到欢乐,再摸到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老师,感谢友谊,感谢母校!

17、母校正在用新的气象为学生创造宁静致远优雅先进的学习环境;正在用新的光辉来兑现她务本维新厚积薄发的承诺。对此,虽然我们已经毕业,但仍然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的成长得益于母校的发展壮大;母校的成长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我们愿同母校一起成长。

18、舒畅的空气正如母校的气味,美丽的.花朵正如母校培育的花儿。母校,您的美与舒,我只能告声:“谢谢!”

19、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小学的生活眨眼就过去了。我心中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母校的一草一木是那熟悉;母校的一砖一瓦是那样亲切。在母校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清晰,有欢笑,有泪水。

20、是母校,赋予我生命新的意义,指导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有人说生命的意义来源于生命中的经历,在我风华正茂的人生阶段,母校让我见识了大学的气派和恢宏,母校带我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母校让我拥有了幸福的爱情友情……四年里,我参加了很多社团,尝试了很多新的摸索;四年里,我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失败,在迷惘中渐渐认清了自己;四年里,我也用辛苦换来了成功,意识到成功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活虽然短暂,但因为有了这些,我无怨无悔。

21、是母校,光彩夺目的英姿,让我重拾起梦想,重新认识了自己。四年前,怀揣着梦想我来到了母校,四年后,我同样怀揣着梦想走向了社会,此时的梦想因为大学四年而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真实。为了这个梦想,我曾在迷惘中摸索,我曾在挫折中彷徨,我曾在失败中挣扎。历经了沧桑的梦想是全新的梦想,拥有了全新的梦想,我便是全新的自己。因为我不再是稚嫩的雏鸟,不再是轻狂的少年,而是已展翅翔翱的雄鹰,是即将托起祖国明天的龙的传人。

22、是母校,激起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增加了我知识的储备,助我成材,助我飞翔。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课堂上的精彩,让我们我们懂得了正态分布,让我们学会了会计账目,让我们通过了英语六级,……课堂外,社团活动同学交往社会实践,让我们认识了举行活动所必需的素质,让我们明白了同学之间真诚的可贵,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也许这些便是知识的真正内涵做学问做事和做人。母校为我指明了方向,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我们会继续远航。

23、三年的学习生活使我受益匪浅,因为母校的思想素质教育,使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趋成熟,感谢母校给予我宝贵的点滴,就是将来年已暮,事已故,我仍会常回来看望您。

24、青春是你的招牌,活力是你的王牌,而我们愿做您自豪的广告牌。希望六中——六六大顺,越办越好。

25、忘不了,可爱的校园!忘不了您那充满活力的英姿。您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每天早晨,您含情脉脉地望着我们走进校园。当您看到我们一个个在操场上龙腾虎跃,锻炼出健壮的体魄时,您向我们露出迷人的微笑。更难忘的是,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得到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实用的才干做人的道理。在您的怀抱中,培养出多少国家的有用人才。其中,有运动健将,有著名歌星,还有多少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您说,我能不为您感到骄傲和自豪吗?我能忍心离开吗?

26、祝福您母校,祝您沐浴改革春风,再掀教改浪潮,祝您吹响时代号角,争创一流学校,让莘莘学子,感受明天的希望,祝您在历史的沧变中更逾馨香。

27、在母校生活,学习了三年,你就像我的另一个家,给我家一般的温暖,我真心的祝母校越办越好,培养出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28、母校,是一首飞扬的情诗,把我的思念轻轻地诉说。是一课繁茂的大树,节满了日日努力的硕果。是一本厚厚的日记,记载了欢笑与泪水,离别与聚首。是一张一尘不染的白纸,愿后来者绘出更瑰丽的蓝图。母校,你就是那片天空,让幼小的青鸟也能看到希望。母校,你就是那片大地,让柔弱的花朵也懂得什么叫做坚强。

29、母校,我们即将踏进新的学校,我真不希望离开。毕竟我在这里生活了六年了,对您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抚摸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望着高大的教学楼,看着宽敞明亮的教室,甚至教室里的桌椅板凳,都使我难分难舍。

30、我在母校已经读书三年了,老师们的音容笑貌,学校里的一草一木,我都记忆犹新,老师们的每个关怀都令我终生难忘。我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感谢母校给我带来的无限快乐。我忘不了您——我的母校!

31、母校,谢谢您给予我真挚的友谊朋友在我的人生字典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朋友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陪着我,在我失去信心时安慰我,让我重拾信心在我伤心时鼓励我,让我勇敢走下去

32、母校,我们三年成长的地方。这里有我们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欢声笑语。我衷心地希望母校能越办越好,能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33、母校,是您把我哺育长大,您教会我本领,让我知道了怎样做人,将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变成了一个有知识讲文明的好少年,我对您的感激难以用言语述说。

34、繁花盛开,榕树遮阴,六年级的我,转眼间也要离开母校了。不知我一年级时,也有无数六年级生也在烦恼着?犹记得那时,刚到母校,是多么兴奋!我的学校,是多么美丽!慈祥的老师教导着我们;良好的设施资助着我们。我们能不为这个集美二小自豪吗?哪怕有一些千篇一律,但,这始终是我们的母校,教导着我们的母校,不是吗?

35、感恩母校,他给了我友谊,像一股清冽的清泉。下课奔跑时,玩性正浓的我却不知路上的绊脚石,一跤摔来坐在地上直叫痛,而母校无处不是友谊,一只援助之手把我拉起来,像把我从深渊中救出来。于是乎,安慰之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不要伤心,下次不会这样的。”仿佛泉水注入我的心湖,一洗我所有的痛苦。母校的友谊是清澈透明而沁人心脾的。

36、有些时光过去很久不曾忘记,有些回忆存在脑海不曾退去,有些朋友总在心里不曾走远,怀念校园时光,感恩母校恩师!教师节到了,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37、母校,您给我留下的,我永不会忘有一句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您对我的恩,我一定会用好的成绩报答您的

38、母校,谢谢您给予我知识的天堂我曾在这里拥有知识宽阔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每到那清脆的上课铃一响,每间教室都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不光学到的是知识,还有老师对我们是寄托我们在母校学习一个个拼音字母,学习一首首古诗,学习一个个字母,一个个单词,我们在母校一步步地成长。大榕树做见证人,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转眼间,就要离开这,离开这见证我六年岁月的母校,离开我的伙伴,离开敬爱的老师,要离开这纯真的小学时光,离开我小学时光的另一个家!

39、感谢你母校,这里面每朵花,每棵树,每位同学老师都使我难忘。六年了,我一直没有机会向您倾吐谢谢,您教给了我们很多,告诉了我们很多,让我们一天天成长着,直到有了今天。母校,您的爱,好比母爱,那样伟大,那样的崇高,母校,谢谢……

40、笔尖在泛黄纸页流泻下的,正是彼时的潋滟春光。稚嫩的读书声似乎携带着回忆,而我似乎又回到从前,小小的身影,谦卑求学的摸样,春风暖和又轻柔,母校的大门时刻敞开,即使已经离开,我也可以常来看看,在老师面前露出孩子的摸样,而老师也会亲和的抚摸着我。此时,心中平静又安然。

41、相逢于母校,相交于梦想。徐州幼专的风采,像搏击长空的雄鹰展翅翱翔。回眸过去,历经沧桑,奋发图强。展望未来,前途似锦,英姿飒爽。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愿母校更加绚丽辉煌。

42、一片绿叶,饱含着对根的情谊;一句贺词,浓缩了我对母校的祝福。

43、一路走来,几多风雨,几多坎坷,是你陪我一同走过。母校,是你启发我用新鲜的眼光去发现美,热爱美,引导我求知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的美好。母校,一路拼搏,感恩有你。

44、在学校这三年中,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得到了学校给我们的爱。我祝愿学校,能够越办越好,也能够给我们的后辈带来更好的生活。

45、忘不了学校的每一处土地,忘不了学校的每一处笑声,今天我们以你为荣,明天你以我们为荣!

4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眼看着我们就要离开母校。在这里祝母校“桃李满天下”。

47、有些时光过去很久不曾忘记,有些回忆存在脑海不曾退去,有些朋友总在心里不曾走远,怀念校园时光,感恩母校恩师!

48、感恩您,我的校园。有了您,我的青春不再孤单。

49、世界上感恩的事太多,我要感谢伟大的祖国,我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但我最该感谢的是我亲爱的学校。

50、毕业了,多么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但又多么渴望着能早日投进生活的洪流。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甜美的糖葫芦;那迷人的甜与酸,将永远回味不完。

引导语:“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出自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下面是相关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出自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注释

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赏析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秦观的艺术成就】

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少游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更少论及他的文。其实,在秦少游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当然,评价一个作家的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数量而不看质量,有的作家存世虽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响巨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撼动的。尽管如此,要历史而客观地评价秦少游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如果只论其词,而不论其诗其文,尤其是不论其策论,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也评不出一个完整的秦少游。

紧扣现实,不尚空谈

秦少游的策论共有50篇,其中进策30篇,进论20篇。认真分析这些策论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些文章大都能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较少作书生之空谈。这一方面与当时制科之文的要求有关,一方面也与其业师苏东坡的鼓励与点拨有关。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创作的成就颇高,他的鼓励与点拨当然是经验之谈。

引古证今,说理透彻

策论是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政论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关国事、朝政的意见和建议。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写作上不能长篇大论地泛泛而谈,篇幅要短,立论要明,论据要足,说理要透。既要注意一事一议、深入浅出,更要注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据,言而有序。统观秦少游所写的策论,基本上达到了以上几点要求,特别在引古证今、说理透彻方面更是无懈可击。

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熙宁四年,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改革科举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为了应举,秦少游在策论的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策论写作的重视甚至超过诗词赋。他曾说“作赋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饤饾为偶俪而已。若论为文,非可同日语也。” 正因为如此,秦少游的策论无论长短都非常注意谋篇布局,注意结构和章法的变化。

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和后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讲究运用“整句”铺陈排比,让人读起来感到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很有震撼力。秦少游在饱读大量经典散文的过程中,对散文中如何运用铺陈排比心领神会,加之他青少年时也写过《浮山堰赋》《黄楼赋》《汤泉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和渊明归去来辞》等,特别是为纪念苏东坡在徐州抗洪成功所写的《黄楼赋》就很得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这篇赋“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他把赋中运用得驾轻就熟的铺陈排比又运用到策论中来,就使文章更加气足神完。综上所述,秦少游的策论立论高远、说理透彻、章法严紧、文笔犀利,有一种特有的艺术张力,完全可以用“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来一言以概括之。

其实,对秦少游策论的评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很高的。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至于议论文字,今日乃付之少游及晁、张、无己……”。苏东坡《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秦观自少年从臣学文,词采绚发,议论锋起,臣实爱重其人。”清代梁章冉《扪虱新话》:“……少游文学西汉,所进策论,颇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东坡,不觉望洋而叹,然亦自成一家。”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则说:“予于少游之书,尤喜读进策三十篇,观其所得,导源东波,所见益卓。其论选举与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为世俗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