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类不断地飞速发展以来,环境在不断的恶化着,但在环境恶化的过程中,最先恶化的,是我们的心境。
心境就是心理环境,我们都想拥有一个好的心境,但我们的心境,常常会随着环境的恶化而恶化,我们开始变得焦急,暴躁不安。
我国西北地区,是一个沙尘暴频频发生的地区,从1952年到1993年,我国西北地区发生沙尘暴的次数是: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的代14次;1993年发生了一次剧烈的黑风暴事件。之后,每年四五月份,甘肃河西走廊至少要发生一次,而在2000年,连续就是8次。我国的沙尘暴灾害可以说是愈演愈烈沙尘暴证实的是环境的恶化,但沙尘暴卷起和未起时,带来的'是我们心境的恶化。
河边的工厂在源源不断的往河里排放着废物。没一会儿,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起来,让河上那些异样的东西更加刺眼,使原本美丽的宛如清纯少女的河变成了丑陋的老太婆。行走过的人群一位中年妇女在不断地叫骂着,骂着这些不注重保护生态平衡的人们,破坏了这么好的生态环境,这一条原本清澈见底的小河就这么变成了一条黑河。如果只是听声音,我们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位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志愿者。可实际上,她是一边嗑瓜子,一边走过来的,瓜子壳扔得到处都是,她在叫嚣的同时,还边把手中的易拉罐刚刚喝完的易拉罐扔向远处。
当环境恶化的同时,我们的心灵也受到了侵染。我们每每抱怨着环境的恶化,抱怨别人不懂保护环境,不懂爱护地球,这才导致了灾难的发生。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我们当中单单一个人的错,大家反而相互责备。环境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环境在不断的恶化,我们也变得暴虐。
有时候,你会在人行道上发现了一块香蕉皮,尽管,你捡起它只是举手之劳,但你只是呆呆的望了一眼,就走开了,你走向的方向,正是垃圾桶的方向,可你的手里什么也没有,香蕉皮,还是孤零零的躺在人行道上。回到家里,你抱怨着人们不讲文明,不讲卫生。然而,你有真正的为环境保护做了什么?
环境在不断的恶化,人们也在想着补救的方法,可在环境恶化的同时,我们的心境也在不断地恶化。
境由心造——我已经无所谓了,不管窗外蔚蓝的天空是多么蔚蓝,不管耳边轻柔的音乐是多么轻柔,不管午后和煦的阳光是多么和煦,在我心中留下来的只有那片薄薄的,雪白的云。
时间的影子总是飘忽不定,现在才初步弄懂“似水年华”的真正内涵。年轻的我们最大的资本就是青春,敢做敢为是80年代人的特征,理想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有的时候,心头泛起的阵阵涟漪,总是会不经意间令我伤感得有些彻底。为了证明某些结论的我,总是徘徊于明媚与悲伤之间,就像还挂着晶莹泪珠的脸上却突然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如此的突如其来,如此的摇曳多姿,如此的翩然飞舞。
走在校园里的我很有些闲适,懒懒的,脸上带着干净透明的笑容面对每一位行人。冬日午后的阳光是如此的美好和暖人心房,晓南湖温柔的脸庞上也荡漾着金色的微笑,周围的一切都因此而清晰明朗。在这样的氛围里享受唯美的诗意,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意境。
在氤氲的柔和光线中,我内心突然升起了一种对爱的图腾。仰起头以45度的角度望着蔚蓝天空,整个世界仿佛都溶了进去,沉淀出一种干净,温柔的蓝色。头抬久了,脖子自然有些酸痛,仿佛高处不胜寒一般。低下头的一刹那,眼睛感觉有些许的不适应,瞳孔甚至有微微的刺痛,暖暖的液体随之涌出。我抽出一张维达纸巾敷在了脸上,眼泪便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拿开纸巾后,又只剩下干净的,纯纯的微笑。
有许多熟人同我打招呼,我很开心地一一报以发自内心的微笑。这证明我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孤独,并不高傲,不像张楚的歌名――《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而至于内心世界的深处,我记得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面镜子,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面对自己,审视自己的时候,才能从中看到最真实的自我。”我很欣赏甚至有些近乎疯狂地爱上了这句话。每个人都必须交给自己一些时间做自己的.自己,不能一直做别人的自己,否则那样会太累,并且毫无意义。
境由心造,看上去有些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其实这是面对生活,面对现实,面对未来的一种人生态度。在我看来,虽然我们不能选择环境,但为什么我们不能利用源于心灵深处的力量来改变一下我们的视线呢?在一帆风顺,鲜花掌声围绕的环境里,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造出一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恬淡境界在荆棘遍地,艰难险阻重重的现实中,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造出一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境界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造出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豁达境界在怀才不遇,受人冷嘲热讽的时候,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造出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致远境界。
正如周杰伦的歌曲《我的地盘》所唱:“在我地盘这,你就得听我的。”我们的心灵也绝对是服从自我本身的。那么,在人生的旅途中,当我们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情况时,就请让心灵做主,造出各种心的境界,使我心能够真正飞翔!
环境美同时营造出一种好的心境――这是北京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
无论是在北京的大马路上,还是深街小巷,你都可以看见树的踪影,闻到花的芳香,而且在每棵树或每株草上总会挂着一些诸如“我快乐你也快乐,对吗”“能不能暂时忍一忍,放过我”等充满诗情画意的标语。在那里,你将
琦君,这位台湾的当代著名女作家,总爱用她的笔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温暖,诗意的雨天场景。雨,它已不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一种神奇,它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营造出的是轻松和谐的氛围,雨总能唤醒作者长久积淀的情感,她用那细腻柔婉的笔触写出了自然美,也同时让我们触摸到另外一种更珍贵的东西一闲适轻松的自由。
我还记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的就是清华的荷塘,可当我们到那时,并不能与朱自清产生共鸣,因为环境不同,造就的心境也就不一样,所以我们并不可以很好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
“露色以成霜,梧楸欲半黄。燕去檐恒静,莲寒池不香。夕鸟飞向月,余蚊聚逐光。旅情恒自若,秋夜渐应长。”这是南朝鲍泉的《秋日》诗全诗描写的是晚秋萧条景色,衬托诗人思乡悲秋的心境。也许,现在的北京就像这诗一样,在营造出一种心境后,使读者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环境是阳光雨露,心境就是种子幼苗,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偏偏你那碗是蒸熟的麦子,纵然是大好春光,也只能发酵,不能发芽。
环境是水秀山青,心境就是游鱼飞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偏偏你是笼中雀、观赏鱼、面对秀丽的大自然,只好当一回沉鱼落雁,空嗟叹。
当然事情总是有另一面,如果环境是上甘岭,心境可以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如果环境是广阔天地,心境可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果环境是世态炎凉,心境可以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我不是那碗蒸熟的麦子,也不当那笼中雀、观赏鱼,因为北京你是那么阳光雨露,水秀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