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古时候名言名的长相 正文

古时候名言名的长相

时间:2024-09-21 16:44:18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出处】宋·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鉴赏】一年的春天能有多久?转眼之间,早已过了三分之二了。这首词用字浅显,但意在言外,是为佳作。三分春色,已逝其二,是惜春,是恋春,也是伤春。

【原诗】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焉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出处】宋·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鉴赏】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多少人为情所苦,为情发痴;片片情愁,其实是与身外的风月毫不相关的。相思恼人,情线缠人,有如春蚕作茧,情意无限,绵绵不尽。说是与风月无关,其实是风月逼人,更教人难断情丝。“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是欧阳修写情的千古名句,把古今男女为情所愁、为情痴迷的心事一语道尽,难怪会成为不朽的名句。

【原诗】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东风容易别。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出处】宋·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鉴赏】今年的花开得比去年的还要红艳;不过,即使明年的花开得更美好,又怎知到时是谁有我共同来欣赏呢?这句词描写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眷恋,感叹花开一年比一年美好,而人却是一年比一年衰老,苍凉中别有一番落寞的意味。“知与谁同”是描写人世的句聚散无常,也是发抒内心的孤寂,谁人与共?

【原诗】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不枉东风吹客泪

【出处】宋·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鉴赏】春天里柳绿花红,本是最令人心旷神怡的季节;可是每当东风吹起时,我却忍不住伤心落泪;我并不责怪无情东风吹落我这离人的眼泪,只因流下再多的眼泪,也是枉然呀!原诗描写离人的痛苦心绪,天涯漂泊,异乡流浪,不时怀念故人家园,可见“不枉东风吹落泪”实在是触景伤情啊!

【原诗】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焉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

【出处】宋·欧阳修《奉使道中作》

【鉴赏】前山,有的写作山前。这两句诗语译是:不要老是贪恋梦中回家的快乐,明天一大早起来,前山要走的路还长得很呢!天涯流浪,思乡情重;梦中回家,醒来只觉满怀惆怅、无奈,而前路正长,更加深了心中的愁苦。

【原诗】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马蹄终日践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出处】宋·欧阳修《踏莎行·侯馆梅残》

【鉴赏】那一片平坦广阔的草原尽头,便是美丽的春山;远行的人已经走到春山外头,越走越远了。原词描写离情,语意婉转,却含有无限的哀伤。柳细风轻,芳草无边,美景当前,怎能忍心离别?无奈心上人远去,思念深切,愁肠寸断。若是撇开原词,单独看这二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正是一幅风光明媚的大好春景,青年男女成群结伴,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气氛是如此的活泼而富朝气。

【原诗】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出处】宋·欧阳修《南歌子·闺情》

【鉴赏】这首词是从唐朝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吟”衍化而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也是描写一位新嫁娘亲昵新婚夫婿的娇媚情态。这两句词语译是:妻子正在窗前梳妆打扮,夫婿在一旁静静地欣赏;妻子装扮妥当以后,就笑着走过来依偎在丈夫身边说:“我眉毛颜色的深浅,是否画得时髦好看?”此词描写夫妻闺中情趣,旖旎香艳,俏皮动人。

【原诗】凤鬓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出处】宋·欧阳修《谢判官幽谷种花》

【鉴赏】一年四季中,我随时都打算带着酒到幽谷去赏花,可不能让花儿有一天不开放啊!诗人情怀高雅,幽谷寄情,田野徜徉,一边赏花,一边饮酒,这种自在悠闲的生活,实在令人向往。

【原诗】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出处】宋·欧阳修《南歌子·闺情》

【鉴赏】依偎在丈夫身边,不停地拨弄着笔。现在正是开始描绘花图,初次尝试刺绣工夫的时候,却轻易地把刺绣的工夫给耽误了;根本无心刺绣,只是娇柔的笑着问夫婿说:“鸳鸯”两字是怎样写的呢?这几句词描写闺中深情,以鸳鸯自比,更是显露出无尽的恩爱缠绵。

【原诗】凤鬓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更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出处】宋·欧阳修《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鉴赏】这几句词的意思是说:我愿像水上的红荷花一样,年年生长在秋天的江水上;更盼望情郎就是那花下的波浪,我俩之间没有一丝隔障。即使刮风下雨,也不能拆散我们,每一天都可以自在逍遥地长相来往。这几句词描写情人留恋于爱情路上,但愿彼此间没有任何阻碍,得以长相厮守,欢乐终生。

【原诗】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更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出处】宋·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鉴赏】想念意中人,无限的相思深情,不知如何表达;梦境虚无缥缈,也是无从依凭;只有意中人早日归来,才能为我解脱相思之苦。这三句词是描写与意中人的分别,心情寂寞痛苦,满怀相思之情无从排遣,只能盼望意中人尽快归来。

【原诗】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焉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红颜胜人多薄命

【出处】宋·欧阳修《再和明妃曲》

【鉴赏】明妃:是指王昭君。汉元帝时,征选天下美女入宫,并请画家为皇帝画下这些美女的图象,皇帝就凭图象的美丑选人。王昭君被画得很丑,所以没选上。后来元帝准许昭君嫁给单于和亲,在昭君出嫁前,元帝发觉她的美貌,才知被骗,非常后悔轻易把她许配给单于,但又不敢换人。于是一怒之下杀了画家毛延寿,但是王昭君仍然远嫁单于老死异乡。“独留青冢向黄昏”,只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哀叹。欧阳修为昭君写下这首诗,感叹世上那些美貌出众的女子,往往一生命苦。此句诗与苏轼“自古佳人多命薄”的意义相似。

【原诗】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借问春归何处所

【出处】宋·欧阳修《玉楼春·残春一夜狂风雨》

【鉴赏】想要留住春天,春天却早已无情地流逝,而忍不住问道:“春天,你到底是回到哪里去了?”“借问春归何处所”这是作者惜春恋春的心语,充分流露出作者惆怅无奈的情绪。

【原诗】残春一夜狂风雨,断送红飞花落树。人心花意待留春,春色无情容易去。高楼把酒愁独语,借问春归何处所?暮云空阔不知音,惟有绿杨芳草路。

庭院深深深几许

【出处】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鉴赏】那幽深的庭院到底有多幽深呢?“庭院深深深几许”这一句词常用来形容一些庭园院落幽深迷人的景致,引人遐思无限。李清照的“临江词”曾引用这一句。

【原诗】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出处】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鉴赏】原词中的杨柳堆烟:烟雾笼罩着杨柳,可见庭院的深广。章台路:汉朝时长安有章台街,在章台下,唐人许尧佐有“章台柳传”,后日呢因以章台为歌妓聚集之地。欧阳修此词各家解释不一。从前,有的人从政治考虑,认为,通首诋斥,看来必有所指。根据这个观点,庭院深深,可指为帝王所居;帘幕重重,可指为奸佞阻隔贤路;至于雨横风狂,则是政令暴急的比喻;泪眼问花,自然是一片忠心无从上达了。王国维则认为是“兴到之作”。据此,通篇不过是伤感春暮,追怀过去罢了。因花落而流泪,因流泪而问花,花竟一言不发,随风飘过秋千架子那边去了!这两句词颇具深意,读者大可发挥自己的想象。

【原诗】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花却有情人薄幸

【出处】宋·欧阳修《渔家傲·为爱莲房都一柄》

【鉴赏】我有如此美好的.容颜,他却从来不曾正眼看过;且看那水上莲花,莲花并不懂得感情,却还是亲密地依偎在一起,真令人羡慕花儿的有情,并且怨恨他的薄幸无情。原词是描写闺中怨妇顾影自怜,怨叹花儿有情,人儿无情,词意中充满了感伤无奈的意味。

【原诗】为爱莲房都一柄,双苞双蕊双红影。雨势断来风色定。秋水静,仙郎彩女临鸾影。妾有容华君不省,花无恩爱犹相并,花却有情人薄幸。心耿耿,因花又染相思病。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千种花。

【出处】宋·欧阳修《梦中作》

【鉴赏】原诗语译如下:月光映照着千山,在这清凉的夜晚,一个人孤独地在月下吹笛;路上一片昏暗,千百种花儿散落满地,把人的视线都给弄迷糊了。沉迷在棋局,等下完棋子后,一点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样;喝醉酒后,异乡作客的人思念起家园,心情更为惆怅无奈了。原诗的意境清新幽雅,给人一种凄迷的美感。

【原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千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出处】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鉴赏】雨点斜斜地扑打着,风也狂暴地吹袭着,在这暮春三月的傍晚时分,即使关上想把黄昏紧紧地掩住,也没办法留住春光。“无计留春住”是叹息,是伤感,是对美好青春的眷恋,也是对岁月无情消逝的惆怅。

【原诗】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出处】宋·欧阳修《对答元珍》

【鉴赏】晚上听到燕子归来的声音,促使我起了思乡之情;一直到新年病体仍未康复,更感觉世事的多变。

【原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东风容易别。

【出处】宋·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鉴赏】洛阳的春天,百花开放,我要把整个洛阳城的花朵都看尽了,才能放心与东风分手离别。“直须看尽洛城花”意兴洒脱豪放,情思奔放飞扬,是有情人的心语。“始共东风容易别”却转为依依的眷恋,是惜春,也是伤别,潇洒中含有几许无奈。今人常用“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东风容易别”这二句词,表示美景当头,就该尽情玩赏。

【原诗】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东风容易别。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出处】宋·欧阳修《画眉鸟》

【鉴赏】作者在山林田野中听到画眉鸟的鸣叫声,这才发觉把它锁在金笼里,实在比不上让它在山林间自由啼鸣来得悦耳动听。这首诗说明自由的可贵,不论是人类或动物,唯有自由自在才能表现出真正的自然美。

【原诗】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有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出处】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鉴赏】异乡的各种人情风物,都与故园相差太多;只有那阵阵东风,是往日所相知熟识的。这两句诗是描写异乡漂泊的孤独与寂寞,含有对家乡亲友的深刻思念。

【原诗】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出处】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鉴赏】那些游人毫不关心春天就快要过去了,老是在亭前来来往往,不停地践踏着满地的落花。作者感叹游人不知春光将逝,还在那里任意地践踏落花。是留恋春的消逝,也是叹息世人对春去的无知。

【原诗】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老往亭前踏落花。

故欹单枕入梦境,梦又不成灯又尽。

【出处】宋·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鉴赏】想睡又睡不着,而烛火却已经烧完了。这是描写空闺独睡的冷清寂苦。“梦又不成灯又尽”,因生病或心事重重而辗转失眠的人,最能了解这种痛苦的心境。

【原诗】别后不知君远近,多少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深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味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入梦境,梦又不成灯又尽。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出处】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鉴赏】“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描写好友互相思念的真挚友情。这两句诗可用来表示自己对朋友的怀念;也可代表朋友对自己的记挂。

【原诗】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鬓华虽改心无改

【出处】宋·欧阳修《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鉴赏】鬓华:指两边的鬓发都变得花白。原诗是说作者年纪已老,满头白发更是令他大吃一惊;但是那一颗雄心还在,满怀的壮志豪情,依旧不减当年。原诗中的觥:读作功,指酒器,酒杯。

【原诗】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美貌和愚蠢历来是匹配的一对(富兰克林)

●美貌是一个女巫,在她的魔力之下,忠诚是会在热情里溶解的(莎士比亚)

●美貌和智慧很少结合在一起(佩特罗尼乌斯)

●虽然人能长得玫瑰一样美丽,但她的美貌终有一天要消失(史文明)

●美貌如纸不耐久(英国)

●美貌开始是令人倾心的,但在家里放三天后,谁还会再瞅它一眼呢?(肖伯纳)

●最美的花常常先谢(英国)

●外貌只能炫美于一时,真美方能百世不殒(德国)

●漂亮而无德的女人是醉人之酒(德国)

●妇人有美没有德,犹如金环挂猪鼻(英国)

●缺乏美德的美,犹如没有芳香的花(日本)

●美而无德,犹如玫瑰花之无香(丹麦)

●世上没有比有德的妇女更可爱的了(阿拉伯)

●美容不如心善(日本)

●样儿好,比不上心眼好(老挝)

●心灵美,永远美(英国)

●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份推荐书的'话,那么圣洁的心就是份信用卡(布尔沃·利顿)

●美是美德之花(英国)

●美色从来是祸胎

●所谓美人,对于眼睛是天堂,对于心灵地狱,而对于钱包来说是炼狱(丰特内尔)

●英雄难过美人关

●经过一场不流血的征战,美在粗鄙的灵魂中确立了绝对的主宰地位(埃·沃勒)

●男人在辉煌的人生旅途中,常常陷入美人秀发的陷阱(蒲柏)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唐·罗隐)

●情人眼里出西施

●美貌是一封无声的推荐信(绪儒斯)

●俊美的相貌是比任何

●美丽的相貌和优雅的风度是一封长效的推荐信(伊莎贝拉)

●美人的嫁妆在她自己的脸上(欧洲)

●容貌惹人喜爱能讨不少巧(奥维德)

●美貌之女人犹如才智于男子,是至关重要的(切斯特菲尔德)

●姑娘的心里最珍视的东西是他们自己的美貌(奥维德)

●美丽的面孔是一半的好运(英国)

●美是恋人的赠品(康格里夫)

●美能激发人的感情,爱情净化人的心灵(约·德莱基)

●美貌和谦逊很难兼而有之(奥维德)

●凡是心中所喜欢的,看来总是最美的(伊朗)

●心中所爱的人,总是美貌的(土耳其)

●不是因为漂亮才喜欢,而是因为喜欢才漂亮(欧洲)

●不爱,孔雀不惹眼;爱上,山鸡也动人(蒙古)

●在情人眼里,麻坑成酒窝(日本)

●一旦爱上猫头鹰,就觉得比天鹰还美妙(俄罗斯)

前阵子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李贺的相貌像鬼。后来看书,看到姚文燮注昌谷集凡例中说:世之注昌谷者,拘于牛鬼蛇神一语,直欲绘一狰狞幻怪之状以为昌谷也。看来这种认为李贺像鬼的说法也是古已有之的。至于为什么认为李贺像鬼,大概还是从李贺鬼才这个说法而来。

李贺鬼才的说法,我所知道的最早的出处,是在《文献通考》,言曰:宋景文诸公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这一说法越传越广,几成定谳。所以李贺从鬼才到像鬼,似乎理所当然。不过据载,李贺的相貌的最大的特征是比较瘦,所谓“纤瘦、通眉、长指爪”。

有两句成语值得推敲,一是文如其人,二是字如其人。先说字如其人。我想,这个说法的最大的受害者有两位,一是蔡京,二是赵孟頫。蔡京因为与书法无关的原因,硬是被开除出宋四家之列,而赵孟頫则一向被讥为姿媚,其实只是因为他的仕元,一般认为他是失节的。而失节的人的字,当然是姿媚的。王羲之的字,被评为雄强,按照字如其人的说法,宜乎为人坦荡,然而据说王羲之也有小心眼的时候,他嫉妒王述的声名日隆,终于跟王述搞得很僵,最后抑郁而终。

再说文如其人。有一首诗,是清末某人剌杀摄政王未果被捕后所写,题为《被逮口占》,诗曰: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颈求一快,不负少年头。这首诗写得是相当磊落豪迈的。其实这首诗为汪精卫所作。仅仅从诗本身来看,谁能看出作者竟然是“曲线救国”的汉奸呢?或许有人要说,人是会变的。但问题也就在这里,人是会变的,而文字一旦写成,就是定型的。拿定型的文字往会变的人身上套,无异于刻舟求剑。

其实李贺的从鬼才到长得像鬼,只不过是文如其人的一个极端一些的例子罢了。

文如其人这句话,自然有它的道理,但这句话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它往往被反过来理解成人如其文。于是文章要做得冠冕堂皇,于是表面工夫一定要做足。于是把做人简化为做道德文章,以为只要文章做得道德万丈了,其人也就能进孔庙配享。这种情形下,怎能不空话连篇?虚伪的道德泛滥起来,饿死的'事就极小,失节的事就极大了。反正那些宋儒们失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乐得喊喊口号。表面工夫做足,高举爱心的幌子,张俊以也能很容易的弄到钱。

《随园诗话》载:袁枚曾刻一私章,上面写道“钱塘苏小是乡亲”。有一次他在送给一位尚书大人的诗集上盖了这枚印章,尚书大人看后道德高涨,认为这是很不像样子的。这就是虚假道德高涨的例子。这事的结果是袁枚气他不过,说道,只怕百年以后,人们只知道有苏小小,而不知道有大人您呐。我猜那位尚书大人小妾也是娶了几个的,道德也不见得就有多高尚。倒是袁枚的率性比他可爱些。

其实做人是做人,做文是做文,千万别指望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文章跟相貌之间,就更没有什么联系了。

李贺因为被称为鬼才而被认为长得像鬼,确实挺冤的。不过只要这种人如其文的思路还有市场,李贺还得再冤下去。

知识扩展:李贺为什么叫诗鬼

唐朝李贺也许算不上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可以说是最不幸的诗人。身怀诗才却一生不得志,27岁就早早驾鹤西去,这应该是后世被称他为“诗鬼”的原因之一。

首先,这个称号是对李贺在诗歌方面天赋的肯定,所谓“鬼才”。据说他七岁就能写诗,已名动京城。当时的大文学家韩愈和皇甫湜不信,就前去拜访。于是,两人给李贺出题,他也不紧张,拿笔就写下了一首《高轩过》,先说两位大人来时多么气派,在盛赞他们的学识和地位,最后说明自己的处境和抱负。虽然现在认定这首诗是李贺二十岁时所作,但也能说明他年少有诗才,声名远扬。

可惜有如此大才的李贺一生却十分不幸,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使他悲愤,二十岁就已经“一心愁谢如枯兰”;之后妻子的早逝,又加剧了他的感伤。最终李贺只在世了27年就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李贺是极具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派,他的诗歌常常涉及神仙和鬼怪。同样如此写诗的还有“诗仙”李白,与他不同的原因在于李贺诗歌的感情多是悲伤、苦闷的,这与他的境遇和性情有关。因此,李贺可以说是向死而写诗,是在用鬼眼在看人间,“诗鬼”名副其实。

此外,“诗鬼”之名与李贺本人的长相大概也颇有关系。据记载,李贺长相十分奇特,也可以说是丑陋,身材纤细瘦弱,几乎长到一起的眉毛,手指很长像鸡爪。这不像鬼,像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