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望天门山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望天门山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1-27 07:33:15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5、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20、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2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2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3、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2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7、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0、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31、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3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4、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3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3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3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4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七言绝句诗写长江下游的名胜天门山,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教学目标: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背诵李白的古诗及诗人的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2.播放多媒体资源课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简介李白。

3.师:李白写诗比较喜欢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胆,丰富,语言非常优美,李白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望天门山》。

二、初读感知,画出不理解的诗词,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望天门山的图,让学生感知。

2.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交流。

4.读中自悟诗意。

三、品读全诗,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读,小组诵读。

2.指导读

3.配音读

四、背诵默写古诗,拓展积累。

1.配乐背诵

2.默写古诗

3.课件出示李白描写河山的诗

结束语:今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游览了雄伟壮丽的天门山,赏析了这首古诗,并且学习了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这样的好诗词,让我们更多了解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

板书设计

山险水涌

望天门山

帆来日出

原文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古诗赏析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