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关于文人画的优美句子 正文

关于文人画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1-26 21:31:25

第一篇:听下雨的声音

“有志同学,请专心听讲!”

呆在角落边上的有志立马回过神来,那个胖乎乎的脸蛋霎时红了,两眼怯怯地望着老师,心里一直念叨着:会来的,一定会来的,偶然间看见窗外向里张望的几位大人,有志又一次脸红了,他心中的喜悦早已跃上了眉梢。

他一边聆听着窗外的雨声,一边在人群中搜寻着,他希望送伞的人群中有一张是他熟悉的面容,雨,愈下愈大了;他的心跳,也愈跳愈急促了... ...

有志的父母原本只是靠做小本生意来维持一家生计的,因为有了他们的奋斗,才促使了他们真正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商人,供得了有志读书。至少吃和穿不用愁着的。随着生意上的买卖逐步做大,他们也有意识要更加卖力挣钱。平常除了吃饭、睡觉在家度过,其余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了。

这一切使有志过早地懂事,也过早地刻苦学习,也正因为如此,父母的爱也就是更少地投给有志,这对有志来说,他多希望父母关心他一下,哪怕是批评,是抽打,那也好啊!

想到这,有志的双眼红彤彤的,但一听见雨声,他又一阵欢喜,因为他清楚,从小到大只要每一下雨,父母都会立即入下手头上的活儿毫不犹豫地赶来接他回家的,有志不断地想着这句话,不断地期盼着。

风起了,雨依旧奔腾着... ...

“有志!有志!”有志的妈妈在班级的人群中目不转睛地环视着。

有志一听到声音立刻找到了妈妈,可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失落,因为妈妈连自己的座位都忙得给忘了,就连生日,也都如此。很快,他又高兴地向妈妈那奔去!

此时,他心中默默地感叹着:“下雨天可真好,真希望天天都是这样啊!”

第二篇:听下雨的声音

天正青色,烟雨迷蒙。天仿佛很低,远方似乎很近,一切都充满了朦胧感,充满神秘。春天的江南,江南的烟雨,是一幅写意的文人画,是一幅印象派的画作。雨,江南的绵绵细雨,闭上眼睛,我听见下雨的声音。

雨中,撑把小雨伞,一路步伐轻轻,并没有目的地。雨下着,如丝如线,在路旁的屋顶在远处的山上下着,在伞上,也下着雨。烟雨轻轻静静,雾随清风浮动,路上的行人也撑着伞,迈着悠闲的步伐,渐渐远去,最后消失于朦胧里,消失在神秘中。撑着伞,我听见下雨的声音,在饰有江南山水画的伞上,密密轻轻细细,犹如绣花针落地。我走在雨中,雨和伞合奏着千古美丽的中国风曲调,雨不停,线线缠心,声声有画面。淡淡的,一切都是淡淡的。

漫无目的散步也会有尽头,尽管没有目的地。雨和伞的合奏继续着,随着雨势的渐大,合奏进入高潮。"啪啪啪"的声音四起,曲调由细腻变粗犷,曲风由婉约入豪放。雨把伞当鼓,即兴奏一曲敲打乐。我听见下雨的声音,在此时。伞上的天地,音符跳跃,我的心悬浮在雨中,任思绪万千。

我开始往回走。雨势太大,小伞已撑不住了,于是我躲到一个屋檐下。雨一改之前的温柔,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在无人的路上在桑树反青的园子里在芭蕉叶上下着,在红瓦屋顶上也下着。滴答滴答滴滴嗒,雨如一位全能音乐家,一展摇滚天赋。屋檐流水成线成帘,落在地上又成敲打乐。我闭上眼睛,仔细倾听,心情舒畅。

终于,雨恢复了温柔,而不知谁家放起了音乐。我撑着伞,望着天空,耳边依然听见下雨的`声音。很美。

天还青色,烟雨迷蒙。我听见下雨的声音。

第三篇:听下雨的声音

看到路边的尘土,在些许寒意的风里打着旋,最后停留在一个仄逼的角落,没有了生气。似乎很久没有下雨了。终于,夜里,窗户,滴滴嗒嗒响着,在浅浅的睡意里,我听着夏雨的声音。那声音确实好听极了,仿若美丽女子睁着的眼睛,望着远方,透出无限的向往来。雨轻轻地落下,冲刷着整个世界。听着,浅浅又睡一会儿,睁开眼,天就亮了。

听不到雨的声音了,外面阴沉,窗缝渗入的寒意如水层层荡漾。

出门,没有带伞,雨丝迎面拂来,冰冷的,在衣服上点点绽放,顺着纤维的纹路走去,走得轻柔,走得缓慢,我能听见那细微的声音,化开,化开,宛如画国画时,笔尖在清水中划过。渐渐,雨大了。又像昨夜所听到的雨声了。

雨是我的最爱。听听那雨的声音--咝咝,这是蒙蒙细雨,我顶喜欢的那种。还有一种就是"哗啦啦"的大雨。小时候常常一个人骑着单车,享受着细雨的抚摸,凉凉的,又有一点滑滑的,总有一些雨滑入口中,流到心田,嗯,甜的。或慢行于坑坑洼洼的泥路上,或徜徉于平直的大道上。雨并不缺少看客,而善于倾听雨的声音的人却不多。粗大的雨粒俯下地面溅起水花--啪,无数多个雨点连绵不断。倘是直接撞到地面,便是一声清澈;若它是碰到楼角再落地则带有一点杂音,像空气在玻璃罩内回旋,而这种撞又可以分为正撞,侧撞。或是不幸被滴入引水槽中,汇聚在水泥地面上,有一种沉闷的感觉。还有......

我爱听着雨声入睡。大自然似乎在培养它成为音乐天才。它熟悉每个音符,甚至还能弹奏出人类乐器中不曾出现过的音符。它简直就是个天才,但它从不张扬,只是静静地以另一种形式展现它的才华。有时它真的太静了,似乎只是在等待欣赏它的人,甚至他只是在为自己演奏。它总是在夜晚演奏。譬如,某一个夏夜,万物寂然,唯有夏虫仍然活跃时,它便轻轻摸到窗沿,飘到树叶上,落到草儿中,惩罚一下扰人的虫子。只是有时汇聚的雨水滴到台阶上时才暴露它的行踪。有一次夜晚,我突然醒来,原来我忘了关窗了,雨丝越过空隙,轻入我的嘴上。雨点在我手臂上凝聚。一种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索性将窗户整个儿打开,让它尽情地与我亲吻。那时,我睡意全无,疲惫的身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抚慰。我甚至认为我和它相爱了。

我爱雨,爱雨带来的震撼。它是一首弹不完的曲子,一篇写不尽的文章。它为你带来午夜的遐思,贡献它的所有,使你拥有无穷的思想动力。雨真的太感人了。不经意间使人感动。雨是轻灵的,而房顶一轮一轮的瓦又好象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雨声大概是世上最繁复难解的音乐,有节奏,有旋律。让人从心底不时溢出不尽的情意。

或许还有很多和雨声相伴的日子,但都没有留下水一样的痕迹;也或许是现在雨水不如以前多的缘故,就像这个夏日;也或许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再也没有留意下雨的日子;也或许是在听到同样的雨声时,已经激不起深埋心底的激情了。

静静地,就这样静静地凝望着窗外的秋雨。线一般的雨滴掠过我的额头,能感觉到她带来的微微凉意,夜色渐渐地爬上了楼梯,布满了整个天空,点点的灯火在诉说着寂寞。一个人的世界,也同样的温馨,有种说不出的美妙,可寂寞的惆怅仍然占据了我的整个身心。静静的雨夜,想你的时刻,想你的时刻,更让我寂寞......

在这个下雨的夏日的早晨,缓缓走在雨雾里,任雨水淋湿。现在只想静静听听雨的声音,也许在心底还能升腾起一点希望和向往来。

听听那雨的声音,品味孤独的味道。

第四篇:听下雨的声音

在繁华的城市,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常常自顾自的去打理每天必做的工作,可是却常忽略了不引人注意的事物。倾听细雨,倾听最美的声音。

我喜欢凝望着天空,听春夜里细雨的声音。细细的雨丝轻轻落入泥土,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银弧。闭眼倾听吧!静静的去感受雨丝的清幽,这是忙于琐事的人所听不见的。当你将心灵中淤积的尘埃清空,享受簌簌的拍落。叮咚的声音漫过你的双耳。一股清晰的脆响进入你的心房。那是至真至纯的天籁之音,它振动着你的思想,洗濯着你的心灵。没有喧闹,没有琐事俗人,不需讲话,不需动手,只需倾听。直到心里感到轻松,身体的每一寸肌肤都感到舒适。再想想身边的事吧!同学之间小小的不快,与家人相处时的小问题,统统都伴着深邃安宁的乐章而散入云霄。

再听,享受细细的如针般的雨丝从高空坠落,打落地下,感觉空旷而又辽远。思想放得越高,越远。进入一个脱俗的世界,平日生活中的问题已不再困扰你,而却是蓦地感到一种隐隐的磅礴的美。站到生命的高度上去鸟瞰你的人生之路,这是思想的升华。

再听,雨丝叮叮咚咚的落到积水中,敲打出深沉的琴声。优雅迷人的气息扩散到你的双耳,你的大脑,你的心灵。再考虑到现实的生活中,你会更好的认识自我,更好的制定你生活近期的目标,会更好的考虑长远的人生的方向,会更好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会对这一切有一个思考。

再听,雨的声音变得细密,活泼。呼吸变得轻松,全身心都很轻快,随着雨丝快活的节奏而跃动。

当你慢慢回过神来,睁开双眼,你眼前的景物变得格外明亮。你已是一个全新的自我。

夜间倾听细雨的声音,倾听最优美的声音。这是对人生的思考,是对生命的认识。倾听,认真倾听,细细品悟,细雨的声音。

第五篇:听下雨的声音

不知是从何时起养成的习惯。很容易因为一个简单的旋律、或是一个随意的句子,喜欢上一首歌。然后,就是长时间的单曲循环。一遍遍听,一句句品。只为找到某个似曾相识的契合点。沉浸在某种气氛里,陷入沉思。

然后是疯狂的联想。

记得某人曾经说过,我性格太沉闷、太悲观,当时我还极力辩驳。现在想起,却不得不开始承认:有些时候,把糟糕的情绪都封锁在心里,去歌里寻求认同感,的确算不上阳光。

不过大部分时间我听歌,单纯只是喜欢歌曲带给我的舒服感觉。

最近单曲循环的歌曲,似乎是叫我听见下雨的声音。mp3随机播放的时候偶然撞进我耳朵的一首清浅的歌。没有显示屏,我只能靠耳朵去辨认:淡淡的、近乎呢喃的女声,细致的旋律,有些清新,有些催眠。然后副歌部分一直重复的那句"而我听见下雨的声音"我固执的认定它就是歌名,虽然并没有去求证过。

很少有快歌进入我的单曲循环列表,我想大概是节奏太快,我的情绪跟不上它的节拍,无法找到契合点。如同人一般,我喜欢和语速适中的人聊天,这样比较容易融入语境。

嗯。。。其实很久没有写比较长的句子了,貌似思绪有点乱。但我只是随性写写,开一扇窗,给心透透气。

兴许某天晚上可以悄悄落点雨,让我融入那般诗情画意,再听一听:

"终于听见下雨的声音,于是我的世界被吵醒。"

1. 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是画的虾高手,他倾注一生对虾进行了深入地观察和写生,经过高度提炼和概括,形成了前无古人的一代新风。

2. 看似容易,实则极难:画得活,则虾之生命自出;画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虾须的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3. 一颗普通常见的白菜,通过齐白石的处理成了“菜中王”,他写其肥厚丰满,且赋予“清白”的寓意。

4. 一群普通的虾子,通过齐白石的笔墨处理,一个个变得晶莹透亮,生动可人。通过齐白石巧妙的空白处理,不着一笔而将虾群置于水中。以至他的虾子成为以后任何一个中国画研习者的经典和必修课,也成为普通老百姓认识中国画认识齐白石的着眼点。

5. 乍一看觉得相似,仔细看又不那么相似,再看又觉得有点相似……就在那似与不似之间最值得玩味!就象“花未全开是最美”的感觉。个中境界还要你慢慢品味……

6. 朗绍君:在吴昌硕之后,将传统书画推进一步,给它输入新的生命血液的大师,当推齐白石。齐白石是全才:诗、书、画、印、花卉、草虫、山水、人物,无不精通;他赋予作品以质朴清新的农民情感,赋予文人画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性。他作为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奋斗中所显示的.创造精神,具有楷模性。(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著名美术史家)

7. 余秋雨:大地赋予了齐白石至高的艺术成就,而他的性格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白石大师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的结合,自我造化而成大器的。白石与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我们从贝多芬身上认识了德国,从雨果身上了解了法国,而中国让世界记住的仅仅只是长城和秦俑。艺术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类似齐白石那样有代表性的符号。(作者为著名文化学者、作家)

8. 王仲:齐白石先生在艺术上的成功,再一次告诉我们:真理是朴素的,艺术的真谛也同样是平凡而简朴的,后现代主义者们把问题复杂化,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另有难言之隐。只要根植于人民、根植于健康人性基础上执著的审美理想和信念,同时又有终其一生不断遵循艺术规律实践的坚强意志,每一位艺术家都是可以获得相应的成功的。这恐怕应该是齐白石先生用自身作为榜样,留给我们21世纪中国艺术家最珍贵的启示吧。(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9. 齐白石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写意画的意识有更深的体悟,他的体悟在于把抽象、具象,写实、写意,再现、表现,情与理高度合一。

10. 他的绘画充满了泥土芬香、生活气息,其作品既师造化又师古人,达到了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统一,写生与写意的统一,工笔与意笔的统一,无限生机跃然纸上。

11. 齐白石把生活中感兴趣的和较熟悉的一切事物统统都搬进了他的画面上。

12. 就以画面上的虾为例:虾头上的三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13. 此图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

14. 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15. 他画的虾仅寥寥几笔就能形神俱佳,活灵活现。

16. 特别是配上大写意花草之后,虾就更加显得细腻、出神入化,令人赏心悦目。

17. 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

18. 此图中写六只虾,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

19. 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

20. 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

21. 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

22. 他的画热烈、诙谐、有趣,雅俗共赏。

23. 齐白石画虾就是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

24. 本幅是白石89岁时的作品。此时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

25. 齐白石的选材突破了单纯的民间画、学院画之间的森严界限,历史上从未有过任何画家具有他这种罕见的表现现实世界的热情,他把平凡普通的事物作为画材从而使自己的画达到了空前的丰富。

有关汪曾祺作家的事迹作品,大家了解哪些?下文是有关黄波写的《亦雅亦俗汪曾祺》知识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黄波《亦雅亦俗汪曾祺》原文

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月5日)就要到了。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自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盗他味以为己味。”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段,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国宴的厨师。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

[练习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真正原因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C.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E.汪曾祺为文,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2.请你结合文意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

3.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将汪曾祺与陶渊明和苏轼比,试说说这两处对比的异同。

4.文章着重写“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作画……只是‘瞎抹’”皆属俗事,而文题是“亦雅亦俗”,结合原文,探究作者对“俗”“雅”的处理是否得当,并谈谈你对“俗”“雅”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快乐和悲伤都要有节制,不要走向两个极端。②既有高雅的趣味,又有与世俗亲近的真诚。③写诗为文抒情有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保持一种高尚的矜持。(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是要比出二人的同中之异:袁枚讥 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两者如出一辙,然而汪曾祺对家常小菜的喜欢才是真喜欢。②与陶渊明和苏轼比,是要比出异中之同: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 明和苏东坡的余韵。(6分,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4.文中写汪曾祺先生的雅:有“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作画是“写意”,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他的俗:喜欢的小菜都是家常物什,喜欢画的对象是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写他的“俗”,其实是写他对世俗生活的本真热爱,同时又突出了他不同于一般文人的“雅”。亦俗亦雅,相得益彰,写出了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既耿介清高,又让平民可亲可感的汪老形象。

【解析】

试题分析:

1.A“真正原因”理解错误,应该还是喜欢;C“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文中无据,无中生有;D原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选项“其创意似不多见”。错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此题所有选项均考核内容,其中ACD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注意提取关键的词语“高雅”“世俗”“节制”“矜持”。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解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通过题干看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区位在最后一段,注意提取关键的词语“高雅”“世俗”“节制”“矜持”。

3.这是一道理解文意的题目,注意比较的内容,突出传主的什么特征。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文章的手法的题目,注意明确手法,然后解释手法,然后明确效果,此题在题干中给出对比的手法,答题时解释对比了哪些内容,效果是什么,即突出传主的什么特征。

4.此题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先概述文本中汪曾祺先生的“俗”“雅”,然后再从文本中把握作者对汪曾祺“雅”与“俗”的分析与评价。可从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中直接提炼性的概括出来即可。例如,“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可分别从“俗”“雅”的角度概括。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首先对“俗”和“雅”的含义作出解释,然后在文中提取传主相关的事例进行解说。

《亦俗亦雅汪曾祺》知道“亦俗亦雅”四个字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瞩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汪曾祺的《五味》和《文与画》,一为谈吃的美文,一为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均是他创作之余所写的小品文,居然让我对上面那个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了。

②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说:“大菜,我做不了。”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雅事,犹如作诗填词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就曾讥讽世人所追捧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的 “不喜大菜”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混迹在显贵府上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A)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

③饮食一道,汪曾祺享受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雅趣传递给了我们。本没有资格上餐桌的黄瓜皮,在他那里竟是这般精致,“黄瓜切成寸段儿,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黄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饕餮甚多,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声脆响?

④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是的,汪曾祺是雅的,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⑤(B)汪曾祺的画作,只是“瞎抹”,他自己说“我的画,无师法”,其实他的画是真正的“写意①”。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他的画,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

⑥汪曾祺让我想起苏东坡和辛弃疾。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雅致,平民的情怀”。苏、辛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东坡街头听人谈鬼,他会饶有兴趣地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辛弃疾夜行遇雨,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唱诵丰收的好词。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苏东坡和辛弃疾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高雅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五味》和《文与画》所看到的,则是一个生活化、平民化的汪曾祺。

⑦既有士大夫的雅致,又有平民的情怀,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汪曾祺正是让这种雅致与情怀回归生活、回归真实,进而成就其平淡质朴的文风和亦俗亦雅的人生。

(文章略有删改)

【注释】①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18.本文标题中的“亦俗亦雅”四个字耐人寻味,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

说说汪曾祺的“亦俗亦雅”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①他的画作是真正的写意,但入画的对象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

②他用淡淡的文字,把美食的雅趣传递给我们,表现出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

19.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A.请比较第②段中(A)处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

改句:他是真喜欢这些小东西。

B. 第⑤段画线B句中连用三个引号,其作用分别是 , , 。

汪曾祺的画作,只是“瞎抹”,他自己说“我的画,无师法”,其实他的画是真正的“写意”。

20.文章第②段写到了袁枚,第⑥段写到了苏轼、辛弃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1.汪曾祺常着笔于黄瓜皮、咸鸭蛋等家常物什,用淡淡的文字传递出生活的雅趣。“世间饕餮甚多,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声脆响?”品味下面的两段文字,联系自己的经历,描述享受美食的情景,体现生活的趣味。(50字左右)(4分)

文段一:黄瓜切成寸段儿,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黄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

文段二: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节选自《端午的鸭蛋》)

(50字)

17. 示例1:特邀百对新人参与“情定桃花源”的活动,体现了在恋爱、婚姻等民间喜庆活动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

示例2:文人墨客即兴吟诗作画,体现了中国文人借桃花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示例3:花开时节,无数游客慕名前往体现了早春赏桃花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18.①处示例:他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表现了他对家常物什的真喜欢。

④处示例:他既耿介清高,又让平民可亲可感。(他既有士大夫的雅致,又有平民的情怀。)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每空2分,结合文章内容阐述,意思对即可。

19.A处示例:原句运用倒装(短句)突出强调了汪曾祺对世俗生活本真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汪曾祺的赞美,改后的句子为陈述句,语气平淡,不能充分表达这种感情。

评分意见:本小题3分。句式特点1分,突出强调的内容和情感1分,改句的不同1分。

B处示例:反语(特殊意义、否定);引用;特定称谓(突出强调)

评分意见:本小题3分。每空1分。

20.示例:文章第②段借袁枚反衬(对比)汪曾祺对生活本真的热爱。文章第⑤段借苏轼和辛弃疾正衬(衬托)汪曾祺既有士大夫的趣味,又有平民的情怀。突出了汪曾祺的亦俗亦雅,表达了作者对汪曾祺的崇敬和赞美。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第②段、第⑤段写法各占1分,突出汪曾祺亦俗亦雅1分,作者情感1分。

21.示例1:油条切段,寸许长。肉馅剁至成泥,入细葱花、少量榨菜或酱瓜末拌匀,塞入油条段中,入半开油锅重炸。嚼之酥脆,真可声动十里。

示例2: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

示例3:这油旋儿也是一种饼,由多层面皮垒起压成圆形,经油煎、烙烤而成,颜色金黄、层多松软、葱味香浓、又酥又脆,到口就碎。

示例4:周村烧饼通体金黄,正面粘满芝麻,背面布满酥孔,浓郁的芝麻味扑面而来。轻咬一口,“咯吱”一声,脆脆的薄片在口中四散飞溅。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描写细致,写出生活的趣味2分,语言生动流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