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吹笛人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吹笛人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0-14 02:21:46

诗歌作文 篇1

我国的诗歌史非常地悠远,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中的无限风光吧。

下午,闲来无事,忽而一阵微风拂面而来,夹着雨后空气中特有的气息,还混合了一点桃花的香气。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片桃树林,我忽而想起了一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美丽的桃花树下,风中飘落的花瓣雨,一片片,一声声,梦一样的轻,轻轻地拂上我心头,柔软而芬芳。又正如唐伯虎所说的那样,“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躺在桃花铺成的地毯上,我醉了,醉倒在这浓烈似火的桃花中,醉倒在这曼妙的时光里。

夕阳西下,该回家了吧,我伸了个懒腰,看夕阳余晖将天边的云朵尽染,染成五彩的晚霞,也给大地镀上了一层薄雾似的金黄。我脑海中一直飘荡着一句词:“琴声远,身侧再无吹笛人。”可以想象,在夕阳下,一位身着白衣的少年,手中抚着琴,风儿撩起他略长的头发,一摁一挑,声如凤吟,一抚一拂,音似缠丝。抚琴人口中似乎在低声轻唱着什么,对,那是那年只对那一个人唱过的一首歌,只不过那个人现在已经听不到了……抚琴人似乎还没有告诉他,那首曲子的名为……《忘羡》……

夜晚如墨汁般倾泻过来,月光无语。我轻轻翻开了一本古诗集,一句词在我脑中久久挥之不去:“欲借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纳兰容若一生中相思诗非常多,这就是其中的一首。我随着诗境,仿佛看到了征人们告别家乡,一双璧人在依依杨柳下,诉说着情肠;谁?倚着相思树等待着不知何时归来的翩翩公子。

在诗歌中,我能与作者同游,身临其境,在诗人描绘的景色中,体会着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与惆怅。脉脉情思,剪剪清愁。我与诗歌心有灵犀,诗歌,真有趣。

诗歌作文 篇2

若如,

梦不曾醒来,

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过往遗失的时光重新捡起?

是不是可以找回不小心丢失的彼此?

若如,

梦不曾醒来,

我会与你在缘分的世界里,

找寻属于我们相遇的那一季春暖花开,

找寻属于你我的细水流长。

若如,

梦不曾醒来,

我会用心与你预约每一个晨风中的灿灿日辉,

预约每一个夜幕中的皎皎月光,

用心预约天地间的日月情长。

若如,

梦不曾醒来,

我情愿与你永远沉迷于最烟火的俗世,

静度风轻云淡的日子,

不再轻易说分离。

若如,

梦不曾醒来,

我情愿做一缕清风,

轻轻随着你的影子,

看你回首抬眸时柔情的一瞥;

我情愿做一朵不起眼的小花,

默默静候在你来往的路边,

看你轻快的步履漫步踏过我柔软的心田。

若如,

梦不曾醒来,

我情愿做一盏孤灯,

陪伴你每个黑夜到黎明;

我情愿做你窗前一枝细小的青藤,

陪伴你走过年复一年的春夏秋冬。

若如,

梦不曾醒来,

我情愿就这样与你隔着一个窗户的距离,

情愿就这样不远不近地守望,

学会保护好自己,

不伤着自己,

也不要你再受伤。

诗歌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六·一”联欢会快到了,我们学校开展的“诗歌朗诵联欢会”即将向大家拉开序幕了。在这几天里,很多的同学、老师都在准备自己写的稿子。我也是其中一位朗诵者。这次,我也试着写了一首描写乡下人家的真实生活的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的诗虽然写得不太好,但我却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有信心。

盼了许多天,“六·一”这天终于盼到了。我们班的一些同学都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准备参加联欢会。操场上摆了许多椅子,每把椅子都贴上了序号,只等同学们和老师们对号入座了。

主持人宣布联欢会开始了。每个选手上台表演,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到我们班上台朗诵了。首先,是班上的“高音喇叭”小明上台朗诵他自己写的诗歌。都只见他拿着稿子高兴地上台,台下的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这“高音喇叭”可不是浪得虚名的,果然声如洪钟。当他朗诵完毕时,全场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接下来到我了,压力可大啊!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站了起来,感觉腿有点儿不太听使唤。我声音颤抖地读完稿子。虽然如此,也取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喝彩。

“诗歌朗诵联欢会”结束后,同学们有说有笑,甚至模仿表演者来那么几句。他们都在回味着诗歌带来的快乐和感受。我喜欢诗歌朗诵,它使我体会到了诗歌中蕴含着的美。

诗歌作文 篇4

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这次综合性活动中,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捡珍宝。

在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在诗歌的海洋里搜集了许多诗歌。经过阅读书籍,我们国家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还明白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也明白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伟大的诗人:拜伦,海涅,普希金……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传诵。

我们还收集了许多诗歌。同学们纷纷把诗歌朗诵出来。其中,女同学还把苏轼的《水调歌头》用歌曲的方式唱了出来。

我们还在家长面前,上了一堂有关的公开课。我们男生一齐朗诵了岳飞的《满江红》。我们小队收集了送别的古诗,从中,我学习到了许多知识。

在这此综合性活动中,我学会了《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从中,我读出了岳飞的精忠报国。

在这次活动中,我还写了《太阳公公的话》。在这次写诗中,引起了大家的诗意。

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吧。

诗歌作文 篇5

诗歌是什么?诗歌是一盏路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诗歌是辽阔无垠的大海,从中可以挖到“宝藏”;诗歌是一把钥匙,它能够帮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今天班队课,我们班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随我去看看吧!

林奕成简单描述下朗诵会规则后,我们便开始了。

先是王兵,王哲宇等人读了《小桥》这首诗,读完后,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作者重新走自己故乡的那座小桥一样,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作者金波利用了优美的语言来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啊!

接下来轮到我们组了,我的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的,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因为在朗诵方面我是最不擅长的,常常读不出感情来,我们走到了讲台前,摆好队形后,我们便开始朗诵起了《夜晚,走进森林》,不一会儿,便到我了。此时我的心里一下子平静很多,当我读到“它们的生活十分艰难”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山猫以及它的孩子子啊山洞里挨饿,受凉的情景。它们可真的是一元钱买担菜——两篮(难)啊!当我读到“黑夜里还要奔波不息”时,我仿佛又看到了山猫在垃圾场,街道旁寻找食物的情景,它们真的是既可怜又伟大啊!当我们读到“犹如走进了诗情画意”时,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宁静,美丽的森林。终于读完了,班上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

该到了读《中华少年》的时候了,我们都站了起来,原本这些难读的词语现在也变得流口如云。我们用高亢、自豪的`声音朗诵完了这首诗。

最后进入一等奖的朗诵时间了,听着他们的诗,我仿佛走进了诗的世界,一个个优美的句子,动听的语言使我陶醉不已,那些修辞手法添加到诗里面,更是美上加美。

诗歌不仅能陶治情操,令人心旷神怡,还能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呢!

诗歌作文 篇6

昨天本报头版报道上海盲校学生金乃嘉以一首诗作《爱》,获得第二届“冰心作文奖”全国比赛高中组一等奖的消息后,不少读者和教师来电,除了对这篇获奖诗作大加赞赏,更对如今中小学诗歌教学的式微,以及诗歌被中考和高考语文作文列为禁写文体提出异议。

诗歌需要用心写

读了金乃嘉的《爱》,不少读者说“很有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意蕴”。确实,金乃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诗歌习作,虽然视力才0.1,但坚持借助放大镜阅读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小时候,妈妈每天给他念诗歌讲童话;到了盲童学校后,受语文老师凃传法影响,金乃嘉更是爱上了诗歌朗读和创作。在小金的记忆中,妈妈带着他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乘磁浮列车,他都用心感受,并用诗歌记录下来。在盲校读书期间,小金还和同学中的诗歌爱好者共同办起诗歌刊物,如果来了灵感,一天会即兴写好几首诗呢。

读诗赏诗不可少

一直十分推崇诗歌教学的上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彭世强感慨,现在能像金乃嘉这样用心写诗的青少年很少,能写出《爱》这样富有青春特征的诗的学生更少。彭老师说,现在中小学诗歌教学的现状比较可悲,就因为升学考试时语文作文不能写诗歌,于是“不考、不教、不学、不读”,诗歌也就逐渐远离了青少年。

彭老师说,尽管现在“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现代诗和古诗词的篇目有所增加,但有些老师和学生往往只注重对字、词的机械解释,而忽视对诗的鉴赏。最近,彭老师在徐汇区多所中学开展《有声化、有情化和有效化读诗赏诗》课题研究,“不是要教会学生人人写诗,而是要培养爱读诗、能品诗的文学修养。”

建议高考可写诗

有读者来电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在对语文作文的命题和答题规定中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个“常见体裁”显然应当包括诗歌在内,但高考和中考的语文作文基本都禁止写诗歌。高考语文资深阅卷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光祖教授分析说,这可能是命题者感到评分标准难以把握的缘故。事实上,诗歌、戏剧虽然是“常见体裁”,但不一定适合考试作文。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语文教学中忽视诗歌是很可惜的,不利于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且一味地把诗歌排斥在作文考试的文体之外也是不慎重的。

摘 要:语法课因其知识性强,易使教学枯燥乏味,从而导致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然而语法知识对于学生学习

关键词:语法课 知识性 趣味教学 激发兴趣

语法知识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许多学生的语法知识严重缺失甚至没有,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很多障碍;又因其知识性强,容易导致教师教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也影响学生学习。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趣味语法教学法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绩的有效方法。

一、用切近学生的实例激趣

按语气用途可以把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在教学此内容时,我首先板书了下列四句话:“今天有一场球赛。”(陈述句)“你去看吗?”(疑问句)“我们一起去吧。”(祈使句)“好球!”(感叹句)然后让学生按上述四种语气读。接着又引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后老师简析,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学生感受到这四个句子属于四种不同的句式,表达了四种不同的语气情态,从而掌握了四种句子类型的特点。用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进行语法教学,学生感兴趣,易接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用优美的诗文激趣

在教学单句的结构类型时,用优美的诗词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单句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以诗人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为例,短短二十八字却写了十种景色,可谓字字珠玑。这首小令突出选用了名词性非主谓句,前面三个句子都是名词性非主谓句,三句话又有九个场景的特写,且将家乡景色与行人场景形成对照,体现了淡淡的乡愁,为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在对优美诗词的欣赏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主谓句与非主谓句的特点,即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词类这部分内容时,结合对诗歌语言的欣赏可以变枯燥为有趣。

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有送别相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

如赵嘏的《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游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而触发,化作无边的乡愁;孤雁从南楼飞过,凄哀的鸣叫,使乡愁更加上了一层“雁归人未归”的感伤,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寻味。

2、动词。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运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中“随”、“抱”都炼得很好,鼓是进军的号,只有“随”字最合适,只有“抱”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来。

3、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尤其是颜色,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红”、“绿”、“火”、“蓝”这样包含绚丽色彩的词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明,令人难忘。

三、用生动的故事激趣

在教学语序的变化以及其它作用时,运用故事能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示例一:根据史载,曾国藩和太平军作战时,一连几次都大败,军中士气十分低落。在向皇上汇报战况时,师爷作了如实记载,曾国蕃审阅时,把其中的“屡败屡战,屡战屡败”颠倒了过来,改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同样的句子,曾国蕃变换了句子顺序后,内容有什么变化?“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突出的是“败”,表意重点在后一字;改成“屡战屡败”,强调的是“战”,体现出一种虽败不馁、英勇顽强的精神,毫无失败的沮丧,反给人以积极向上之感。

示例二:有两个兄弟,哥哥好学,而弟弟懒惰,常常是一摸着书就睡着了。每当弟弟打瞌睡,***就说:“你这孩子,怎么拿着书都睡着了?你看你哥,睡着了还拿着书!”“拿着书都睡着了”与“睡着了都拿着书”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说的两句话实际上是紧缩的转折复句,转折复句的表义重点在后一分句。批评弟弟的话实际上是“你虽然拿着书,但却睡着了”,突出的是“睡”;表扬哥哥的话为“他虽然睡着了,但是还拿着书”,强调的是“拿着书”。

语法知识是静止的、枯燥的,但语法现象却是丰富多彩的,语法知识的运用是动态的。如果我们语文教师改变语法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联系生活,将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法现象引进课堂,比如广告、歌词,这些含有语法成分的语言现象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极为熟悉也极为喜欢的,引导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去分析这些他们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上述的例析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趣味教学的妙处,它妙就妙在化枯燥为有趣、变厌学为乐学。

1、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鹧鸪思乡,凄情;

东篱山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

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

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情;

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2、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

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

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

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