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幼童读后感优美句子 正文

幼童读后感优美句子

时间:2024-10-13 18:25:38

《留守儿童》就是这样一部音乐剧,它讲述的是一个留守之家的故事,“石头”是一个留守儿童,他和所有留守儿童一样,也缺少爱,但他们仍坚强乐观地生活着。

留守小孩

今天,天气不错,艳阳高照,我校全体师生就在第二节课后,观看了一个由外来人士表演的儿童剧。

这部儿童剧主要讲述了一群留守儿童想念在外常年打工的父亲的故事。他们的爸爸在城里打工,每年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回家一趟,于是过年的那一段短暂的时间就成了他们最幸福的时刻。在这段时光来临之际也是他们内心深处最期待的时候。他们的的老师知道了,就带着这群孩子建立了一个“留守之家”,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可以一起在这儿一起玩耍。可是有一个叫石头的小男孩却不愿意住在这儿。原来,是因为他的爸爸外出打工,他从内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可又不想让他人知道,产生了抵触心理。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的老师——艾老师。她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在得到石头爸爸受伤的消息后,组织了其他所有学生,尽量相瞒过石头,让他高兴。最后,虽然她也有一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留下,陪这群孩子过年。这一年,所有孩子都有了自己父母的陪伴······

看了这个儿童剧,我思绪万千:这些孩子真的好可怜,可对照一下自己,我又觉得惭愧。他们的父母常年不在家,偌大一个房子里只有空荡荡的一个人,可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堕落。而如果换到我们这些从小就娇生惯养的人身上,或许早就不是自杀就是饿死了!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与他们的亲人身上的那种不可分离的血脉之情,那种深深的思念!我们似乎对家人并不甚是在意,可能是因为我们每天放学回家就可以见到爸爸妈妈了吧!

可是这个儿童剧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珍惜现在的美好的生活,因为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就为了不要在将来后悔终生!

留守小孩观后感_第2篇

今天,我们在大课间和第三节课的时间看了《留守儿童》演出。它讲了一群留守儿童的故事:石头的爸爸为了生计已经3年没有回家了,所以石头的性格很孤僻,他摔坏了帅哥的手机,还提前点燃了帅哥家的鞭炮。可是,明明说好要回家过年的爸爸被工地上的脚手架砸伤了。于是,艾老师和“留守之家”的孩子们决定陪石头过年,最后,传来喜讯,石头的爸爸被单位送回来了!

我看完这个演出,很感动。艾老师和孩子们为了石头不难过,不孤独,放弃了过年的大好时光,放弃了一年中唯一和家人团圆时间最长的假期,就为了让石头高兴,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质。虽然这事看似小事,却体现出老师和孩子们的纯朴的爱。不带任何色彩的爱,才是真爱!

最美的老师!最可爱的.孩子!

留守小孩观后感_第3篇

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有一群年幼小孩,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或亲戚看管。他们成了一群留守小孩,还组成了一个留守之家。这些小孩很可怜,其中有几个人特顽皮,因为没有父母管,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成天脏兮兮的,像个小乞丐。其中一个叫小石头的孩子最可怜,由于爸爸脾气暴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很多同学都很感动。在回来的路上,我想:我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孝敬爸爸妈妈,做爸爸妈妈的好女儿!”

留守小孩观后感_第4篇

在我们身边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不知你是否曾经注意过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与他们的爷爷奶奶相伴相守,他们就是——留守儿童。他们是农民工的子女,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去外地打工,却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享受不了天伦之乐。

《留守儿童》就是这样一部音乐剧,它讲述的是一个留守之家的故事,“石头”是一个留守儿童,他和所有留守儿童一样,也缺少爱,但他们仍坚强乐观地生活着。

农民工是我们祖国的建设者,他们的工作既辛苦又没有多少工资,有时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留守儿童有时一年甚至两三年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一面。正如剧中石头说的:“我宁愿每天爸爸都打我。”这句话突出了“石头”是多么地想念他的爸爸啊。他们不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有时甚至还会遭受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的唾弃,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地不能承受啊!

留守儿童的生活是艰辛的,他们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学会如何自立他们总会比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多一些吃苦耐劳、多一些磨练。

留守儿童的生活是苦苦等待,苦苦等待回家过年的父母,他们所想要的只不过是父母一张熟悉的面孔与他们对自己的祝福。

留守儿童需要的是尊重,只要我们对他们有一点最起码的尊重,他们也会觉得快乐。金钱对于他们并不重要,尊重与爱才是他们真正所紧缺的。

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真是相差甚远,而我们却没有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作为一位中学生与留守儿童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我没有他们那样独立,没有他们那样吃苦耐劳,没有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敢于承担。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

虽然他们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所以他们是最棒的!让我们向他们——这些遗落的花儿,向他们的父母致敬!

留守小孩观后感_第5篇

《留守儿童》是一部优秀儿童剧。剧中的主角是帅哥、石头、艾老师等。帅哥是一个家境比较富裕的孩子;石头已经三年没有和爸爸妈妈见面了。他们都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一起过着跟普通留守儿童相同的日子,但自从艾老师来了之后,一切都发生了转变。

艾老师来了之后,帮助他们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每天带领他们晨跑、做早操,进行各项有意思的活动。但石头经常捣乱,帅哥爸爸刚邮寄给他的3G手机,就被他砸坏了,还提前放了帅哥家的鞭炮。

几天后石头得知他爸爸要回来了,心情好转了不少。但艾老师突然接到电话,说石头爸爸受伤了,今年回不来。于是,大家都尽力瞒着石头,帮助石头想让他开心。可是石头最后还是知道了这一消息,但他没有落泪。他变得坚强了。最后,事情发生了转机,石头爸爸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石头也能和爸爸团聚了........

看了这部儿童剧,我知道了老师的伟大,使我不禁地想起了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也

留守小孩观后感_第6篇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孩子,有:大壮、美妞、小小、帅哥、石头、豆豆和秀才。他们在一起做游戏,欢乐地玩耍着,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唯一不幸的是,他们的爸爸在外打工,只能一年回来一次过年。只有石头的爸爸已经有三年没回家了,因为这个可怜的孩子的妈妈跟别的男人跑了,他的爸爸又欠了一屁股的债还不起,只能出去打工。但他的爸爸为了省车票的钱,一次又一次的不回家,让石头思念不已。

打这以后,石头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差,冷酷将他的热情与欢乐夺走了,常常生气和欺负同学。不过,经过他的 艾老师一次次帮助他,让他冷静了下来。但是,艾老师为了寻找他,一不小心把脚弄伤了,他被感动了。

三年了,爸爸也非常想念儿子,他终于能回来啦!小伙伴们知道这件事后也替石头高兴,因为石头的欢乐终于能回来了!但他们不知道,另一件不幸的事在一点点向他们逼近:爸爸因为在一次事故后受伤了,可能回不来了。孩子们听了后又拉下了脸,一直把这件事瞒着石头,不让他伤心。最后还是失败了。

不过,事情又有了好转,他的爸爸没大事,能回家啦!

经过重重难关,石头终于开心了起来!

话剧演完了,最让我欣赏的是石头,他知错就改的良好品德,值得我学习!

留守小孩观后感_第7篇

今天,七年级学生去嘉定影剧院看了 留守儿童,让我受益匪浅。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与他们的爷爷奶奶相伴相守,他们就是——留守儿童。他们是农民工的子女,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去外地打工,却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享受不了天伦之乐。 故事的主人公是石头,他的妈妈舍弃了他,爸爸又在外地打工,就这样,他沉了一个成天到处跑,没人管的孩子。他和所有的留守儿童一样,也缺少爱,但他们仍然坚强乐观的生活着。 农民工是我们祖国的建设者,他们的工作既辛苦又没有多少工资,有时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留守儿童有时一年甚至两三年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一面。正如剧中石头说的:“我宁愿每天爸爸都打我。”这句话突出了“石头”是多么地想念他的爸爸啊。他们不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有时甚至还会遭受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的唾弃,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地不能承受啊!

留守儿童需要的是尊重,只要我们对他们有一点最起码的尊重,他们也会觉得快乐。金钱对于他们并不重要,尊重与爱才是他们真正所紧缺的。 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真是相差甚远,而我们却没有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作为一位中学生与留守儿童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我没有他们那样独立,没有他们那样吃苦耐劳,没有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敢于承担。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 看完了这台话剧,我的感触很大,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留守小孩观后感_第8篇

今天大课间,全校师生观看了金坛华罗庚艺术团表演的现代儿童剧《留守小孩》。

《留守小孩》的故事是这样的:在某一个村里,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只有在过年时候才会回来与孩子们团聚在一起。于是,艾老师就为留守儿童建立一个“留守之家”,孩子们都非常高兴,只有一名孩子例外,他叫石头。石头的爸爸外出打工三年多了,石头从9岁开始,就再也没见过爸爸。在爸爸不在的三年里,他感到很孤独,一点儿也不喜欢这种在“家”的感觉,便渐渐养成了爱捉弄人的习惯。后来,在艾老师和别的留守儿童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家的温暖,并改正了身上所有的恶习。

看完《留守小孩》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留守儿童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也能过得这么开心,而我们呢?动不动就抱怨这个,嫌弃那个,经常惹父母生气。我在心里反问自己:如果你是留守儿童,你会怎样?我不禁感到十分惭愧。父母为了我们的幸福,不辞辛劳,多么不容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留守小孩观后感_第9篇

今天晚上,我在公益行动栏目中看到了一个节目,这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那些留守儿童的话像锤子一样,敲在我的心上。

此次节目主要讲了留守儿童邓茜的生活。在她两个月时,她的父母就离开她,出去打工了,九岁那年的时候,她和她的爷爷去广东看望父母,仅仅只有12天,邓茜13年来第一次体验到了爱的感觉。邓茜在家里还要抚养1岁的弟弟,家里唯一收入的是奶奶编框,经济情况可想而知。

我看完之后,我觉得他们是多么的可怜,但是他们又是多么的懂事,邓茜的一句话让我难忘:父母是为我而出去打工的,我应该谅解他们。从她的话语中,我真的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表达她的懂事了。

为留守儿童加油吧~!我们也应该多多去关注留守儿童,您说呢?

留守小孩观后感_第10篇

《留守儿童》这部影片是我不经意间在新浪电影中看见的。看了之后挺有感想,就想写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主人公狗娃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但是已经有了去网吧、打架等坏毛病。关键是他父母不在家,缺管教,去学校也经常迟到。老师也拿他没办法,他也许只能用倔强来形容。

在他们村上,还有许多像狗娃这样的孩子,都是父母不在家,去外打工,他们就由爷爷奶奶代养,可他们年纪大了,有心也无力了。

一次,狗娃去网吧,交了十元钱,由于无机器,没有上成,钱却交了。后来,狗娃去要钱,老板不给。再后来,狗娃就和同学暗地打了这个老板一顿。老板住院了,要钱,张口就是三万,孩子们哪有,于是镇长就把孩子的父母叫了回来。

狗娃爸爸来了,妈却没来。狗娃一再追问,父亲告诉他缘由,母亲跑了,和一个有钱人。狗娃大哭。再后来,父亲又要去打工,狗娃非要跟着,父亲不让。狗娃的倔脾气犯了,非要去。这时,父亲突然跪下,说:“你是我爷,行了吧,在外,我给别人当孙子,在家,我还得给自己儿子当孙子啊。”那哭声,早已沁入我的内心,那一刻,我这堂堂八尺男儿也差点落泪。父亲最后还是走了。

而狗娃就召集留守孩子,一起租车去广州见父母。

也不多说细节了,你有空看看就是了。不长,才80分钟,这对于生命长河来说就太微小了吧!

是啊!留守儿童是个大事,这些人的父母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农民工。温总理说,要关注农民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其中就包括农民工子女问题。留守儿童,我相信这是改革开放以后出来的新名词。

改革开放前一定没有,那时就没有农民工,对吧?改革开放,农民工进了城,孩子们却留在家里,孩子在家承受的苦就不说了。光是那亲情的煎熬就够人受了。富了国家,苦了孩子,行吗?这不行啊!

对,不行,所以就有了措施。中央一再作出决定,要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可为什么就没有解决呢?或说,没有解决好呢?我认为,这问题出在农民工身上。哪个农民工不希望看见自己子女。可是,没钱,没钱就是个麻烦事,就不允许你把孩子接到身边。钱啊!是咱农民的跟啊!工资低,农民工不敢接他们来啊,上学要交择校费,吃饭,要花伙食费,住校,要住宿费……一切的费用,即使农民工的肩膀太硬,又怎能承受。

留守儿童缺管教,缺爱,那么,就从根源灭吧,先把农民工解决,就迎刃而解啦!

《幼童》的观后感1

看《幼童》是一种幸运,这真的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记录片也可以这样深入地撞击一个人的内心,让我在数月后的今天,依旧珍存着那份感伤,那份慨叹。

胸怀大志的容闳最终也未能圆满实现自己的抱负,当我在屏幕上凝望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时,我试图挣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我试图回溯百年,与那些百年之前的灵魂对话,我试图追问,是什么,让这段原本可以辉煌的留美历程最终黯然收场,难道责任仅仅在清廷吗?

是的,我们承认,保守愚昧的清廷必须付一定的责任。但是,这仅仅是清政府造成的吗?留美的幼童完全是无辜的吗?西方活跃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促使他们学术的进步;与此同时,也有人"完全西化",忘记了对祖国的承诺,一味沉浸在西方社会的娱乐和活动中。

回看今日,"留学生"已经是一个普遍和不再敏感的字眼,但当赤裸裸地面对一种异质文明时,冲突——文明的冲突使我们忧心,忧心当今的留学生,离开了昨日的母亲,忘记了归国的方向。

往昔亦或今日,我们终需铭记: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

《幼童》的观后感2

现在,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的身边充斥着这样的人与价值取向:唯出国是瞻。当我置身其中,彷徨迷惑之时,我看到了《幼童》这一纪录片,它让我看清了我,作为正在培养的一名中国大学生,该有怎样的.目标与选择。

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一百多年前,那些一出门就是15岁的一群小孩子,是带着怎样的压力与疑惑?可他们又同时承载着多少人寄予的希望?而这个希望不是一般的期许,它是实现中华自强的夙愿。这其中又夹杂着封建王朝走向末路的探索。

他们,就这样上路了。莫问这样的路途,这样的重量是否该交付一个小孩子去承担。

虽然这些留美幼童中不乏嬉玩人生的堕落者,但他们中的多数终究是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更让我们有所触动,甚至是震惊的是,他们之中居然有人是因为学习过于刻苦而夭折的。

对比今天的年轻人,刻苦努力者有之,志向宏大者有之,但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为了自己的祖国?那些一去而不复返的所谓“人才”真的值得我们钦佩、向往吗?

我想:只有将个人志向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的人,才称得上是身负责任感的真正英雄。

我愿成为这样的人而奋斗!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

《幼童》的观后感1

看《幼童》是一种幸运,这真的是我第一次

胸怀大志的容闳最终也未能圆满实现自己的抱负,当我在屏幕上凝望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时,我试图挣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我试图回溯百年,与那些百年之前的灵魂对话,我试图追问,是什么,让这段原本可以辉煌的留美历程最终黯然收场?难道责任仅仅在清廷吗?

是的,我们承认,保守愚昧的清廷必须付一定的责任。但是,这仅仅是清政府造成的吗?留美的幼童完全是无辜的吗?西方活跃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促使他们学术的进步;与此同时,也有人“完全西化”,忘记了对祖国的承诺,一味沉浸在西方社会的娱乐和活动中。

回看今日,“留学生”已经是一个普遍和不再敏感的字眼,但当赤裸裸地面对一种异质文明时,冲突——文明的冲突使我们忧心,忧心当今的留学生,离开了昨日的母亲,忘记了归国的方向。

往昔亦或今日,我们终需铭记: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

《幼童》的观后感2

如果不是看过这部记录片,我对留美幼童的印象还会停留在历史课本上简短的几行字,几幅图中,“留美”原来不是什么风光、荣耀,而是与亲人、与祖国的“生死诀别”。留美幼童在美国原来不是书呆子,而是一群全面发展,完全能融入美国社会,又不失为中国人根本的精英。留美幼童回国后的命运,原来不都像詹天佑、唐绍仪那么令人称赞,许多人战死沙场、血染海疆,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留美幼童晚景原来颇为凄凉,被历史潮流所遗忘、抛弃。

从头看到尾,我只有震撼,从发尖到脚跟的震撼。我第一次透过时空的阻隔看到了百余年前在惊涛骇浪中远涉重洋,为国赴命的那些人幼稚而鲜活的面庞。这种发乎内心,用生命去诠释的爱国情感,历经百年至今仍可以触动人的心灵,让我懂得了作为一个中国青年学子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同时,他们悲剧性的`结局又令我惆怅不已,不得不思考一身才华的他们为何无法从根本上拯救中国,我们这一代人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使祖国真正繁荣强大起来,永不重蹈那不堪回首的覆辙。

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用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去想清,用一生去实践。

《幼童》的观后感3

小时候的我们天马行空,对一切充满好奇,长大后却发现原来束手束脚才是一生安乐的基础,哪有什么救国安邦、匡扶社会,自私才是最幸福的做法。

因为在你追求自由、梦想和奉献的路上总会有许多人告诫你要按老路子走,否则将会被制度所排挤,你被迫去适应,在看清了现实之后,继续重复着和别人一样的生活。

他们总要求我们当一辈子笼中鸟,一直在圈子里循规蹈矩,不做任何越界的事,生生地剪掉了我们曾经展翅高飞的翅膀。

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曾经到过天空,又怎么可能甘心寄生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