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妈妈先把饺子馅放在皮儿的中间,再用勺子按了按馅儿,接着把馅儿弄得圆圆的,然后把饺子皮对折,使劲一捏中间的皮,最后两边的饺子皮向中间捏褶。包出来的饺子就像个小元宝似的,圆溜溜的,好看极了!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一步一步地包,果然,包出的饺子有模有样了。妈妈一看马上就表扬我了:“有进步,继续努力!”我一听,就像上了发条,来了劲头,包了一个又一个。想想就要吃到我自己包的饺子了,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2、星期天,妈妈在家教我包饺子了。先把包饺子的东西准备好,再拿饺子皮,放在手心中心,拿筷子把肉放在饺子皮中央。妈妈示范给看,我也照着做。接着把皮包起来,用点水粘在角上,相互对折起来。我包的时候,左碰碰,右碰碰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包,真的想撒手不管了。可是妈妈拉着我,教给我方法。最后把饺子都包好了,我却变成了小白猫。我的饺子放在妈妈做的饺子中间,这不是滋味,看上去好像一块鲜花中的大泥巴。饺子包好了,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是吃着我自己包的饺子,我心里甜滋滋的。
3、开始包饺子了,妈妈说用左手托着皮,右手拿勺放馅,把馅放在中间,把两边的皮对折,再用左手和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中间一捏,咦,一个元宝似的饺子就这样做好了,真简单,我也开始学着妈妈的样子做起来,可我当放好馅想要包的时候,饺子皮在我手上竟然变成了“胶水”把我的小手粘住了,怎么回事?妈妈一看原来馅放多了,漏汤了所以不好涅,接着我又包第二个,放好馅一捏,这次还算顺利。可我包的饺子像个挨饿的士兵站不住,妈妈说馅放得太少才会站不住,也不好吃。我又继续包,不知怎么包的饺子又露馅了。
4、小时候爱吃饺子,每当看到母亲系着围裙包饺子心里就觉得很幸福。长大了还是爱吃,平时爱吃,过年时更是爱吃,喜欢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氛围,在欢声笑语之中一个个似乎还印着指纹的饺子就诞生了,它们是一个个快乐和幸福的吉祥物,吃在肚里暖在心里。
5、一直都很喜欢过年,那是因为过年了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吃上饺子,尽管里面放的肉很少,吃起来却是特别的香,我知道,那是母亲把浓浓的情也包在了里面。和朋友聚餐,首选的也是饺子,几个人快快乐乐地包饺子即联络了感情吃饱了肚子又省了钱。看着那些各式各样的饺子在一起在沸腾的锅里翻滚,心情也跟着沸腾了起来。
6、“我也来包饺子咯。”文姐不愧有大姐风范,一声吆喝就来了。只见她不慌不忙地摆餐布、包饺子。看似不紧不慢的包饺子,实则包的飞快,而且个个都是有模有样,饺子经她这么几下撮合,好像变成了穿着洁白盛装的小姑娘。我曾自以为最拿手的厨艺,今天在文姐面前却逊色不少!包出来的饺子又小又丑不说,而且还骨碌打滚。我还能自以为是吗?还能坐井观天吗?还是站直了身子,认真学习学习吧!我睁大眼睛仔仔细细瞅着文姐的一招一式,原本丑陋的饺子经她这么一指点,瞬间增色不少。我是又羞又愧,又惊又喜啊!
7、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北方人民对于饺子的喜爱可见一斑了。包饺子最能体现一家人的温馨与亲昵的氛围,你看,剁肉的,和面的,择菜的,擀皮儿的,包饺子的,烧火的,各有分工,人人能帮上忙,个个能露一手。包出的饺子也是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用我岳母的话讲,叫做“从爷爷辈儿到孙子辈儿的都齐了。”全家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也哉!
8、母亲买回面粉,和着冷水搅拌均匀,母亲的手,从小就是细长灵活的手,只是粗活干得太多,没有城里的姑娘那样柔美光滑。母亲的手,从小就是煮饭生火,织布打柴,挑粪插秧的手,小小的我,看着母亲的手灵活的柔着面团,从左往右,从上至下,从里到外,从四面八方柔软而游刃有余的使着劲,便觉得,她那双粘满面粉的手是那样灵巧而美丽,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神圣。
9、包饺子这活儿也并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会包,跟朋友到过一个单身男人的家,都以为他是天天泡酒吧的主儿,没想到在他的家里竟然放着面板和擀面杖,更另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有专门盛饺子馅的那种小木片,扮馅、和面、擀面皮,捏饺子样样都是行家,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冒出一大片玲珑可爱的饺子让人垂涎。我喜欢吃饺子,也喜欢包饺子,喜欢在包饺子时想着自己的心事,那一缕一缕的情思尽在圆圆的面片和拌馅之中,相信吃的人也一定能感受得出我的温暖情怀。
10、姥姥拿起一个小面饼用手压扁,接着用一只手压在擀面杖上,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着面饼的边缘,随着擀面杖在桌子上滚动着,面饼也随着手指作圆形运动,很快一个圆形的薄薄的饺子皮就好了。姥姥把擀面杖递了过来,小杰就依葫芦画瓢地擀起来。由于是第一次擀,开始只是擀面杖在滚动,面饼便被压得越来越长,小杰好像也发现了这个情况,于是用左手把半成品的饺子皮旋转九十度继续擀。看着小杰认真的样子,姥姥姥爷开心地笑了。
11、和好了面团,母亲将面团扯出好几大块面团,用擀面杖来回的压平压宽压薄,然后用水杯在压好的面皮上按下一个个圆圆的小印,这样,一个个像白色湖面泛起的“涟漪”出落成略施粉黛的饺子皮,好似母亲那张洋溢着幸福的苍白的脸。
12、开始和面了,妈妈先把面和成了一个面团、又把面团搓成了一个长长地圆条、又把圆条切成了小椭圆形、再把小椭圆形压成小圆片、最后再把小圆片擀成大圆片、调好馅儿就可以包了。我左手先拿着皮,右手拿着筷子夹馅儿。先包了一个,结果馅儿漏了出来。妈妈说:“你放的馅儿太多了,下次要注意。”我说:“好的。”我又拿了一个皮,开始包了,这次包的差不多。我又反复包了几次,包出了个我感到最好的一个。开始煮饺子了。过了一会儿,饺子煮好了。妈妈乘好端过来,吃着自己包的饺子,非常高兴。今天不但吃到了美味的饺子,而且还学会了包饺子。今天过得真有意思。
13、我吃过饺子,看过别人包饺子,却没自己动手过,这回我可得大显身手了。我拿起一张饺子皮,用勺子舀起满满一勺肉馅放在饺子皮上。我心里十分得意:哈哈,我不学就会,真是聪明啊!正当我暗暗得意时,那肉馅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当我把左边的皮捏好,肉馅从右边出来了;等我捏好右边的皮,肉馅又从左边逃出来了。这让我为难了,怎么办呢?突然,我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先拿一张饺子皮,舀一大勺肉馅放在饺子皮中间,再拿一张饺子皮覆盖在上面,最后把边缘捏紧,这样,一个圆形的饺子就包好了。“虽然样子不好看,但这样也是有好处的。这样包的饺子馅多还不会漏出来。”我自我安慰道。这碗饺子凝聚了我的心血,吃着它,我别提有多开心了。
14、饺子堆里好热闹,切的切,拌的拌,递的递,我也加入了这个忙碌的队伍当中,开始包饺子了,我都有很多年没包饺子了,跟着身边的.同伴,学了很多种包饺子的样式,有东北的包法,有南方的包法,还有很多自家样式,是不是我天笨的原因,我包的是这里面最丑的,但是我还是很开心,跟大家在以前的时候,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变成了一个简单的自己,像小孩子一样······
15、父亲做好了饺子馅儿,我们俩孩子般兴奋的笑着,开始包起了饺子。父亲包饺子时馅儿放的较多,饺子肥硕结实,捏边时,捏的精致漂亮,就像做着一件艺术品,有些不忍心放入沸滚着热浪的锅中,而我怕捏饺子边的时候馅儿溢出来,所以放的馅儿较少,包的饺子就像一个失去了光泽的贝壳,显得瘪小、丑陋,父亲边捏饺子边问我学校里的事儿,我便侃侃而谈,上至名人轶事,下至课堂打闹,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伴随着优美的曲调传出窗外……
16、我忽然想到了,兔年马上来临,何不包一些兔饺子呢?我往面皮中间放了一团肉馅,使劲挤紧面皮,却不料挤爆啦。不过没事,我捏了一点小面团,补在那儿,充当兔尾巴。之后,我给他精心打扮了一番,长耳朵,大眼睛,三瓣嘴,一只活灵活现的面兔子展现在我面前。此时,爸爸妈妈们也包的差不多了。饺子可以下锅喽。我们把它们放进锅里。二十分钟后,一股浓浓的白烟把我勾了过去,饺子熟了。揭开锅盖,浓浓的膻味扑鼻而来。这么多饺子竟然只有一个烂的,那就是我的“玉兔水饺”。妈妈笑了,“这敢情是兔子吃羊啊!”兔子的大肚子崩开了。 品尝一下饺子,不错,冬至那天,我们可不用当秃耳朵人了。这饺子真的胜过“三全水饺”,因为它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
17、有一次,姨夫带着表弟来我家走亲戚,母亲做的是饺子。那天的饺子真香,母亲割了一斤多肉放进馅儿里,还从菜园里割来嫩韭菜,我们一边帮母亲包,一边流口水。饺子煮熟了,香气扑鼻,沁人心脾,整个堂屋里弥漫着饺子香,嗓子眼里恨不得生出一只小手抓过来大吃一顿。但照例还是要客人先吃的,我们却被支到了一边干这干那。但哪儿心思干活儿啊,心思全在那喷香的饺子上了。
18、我洗洗手,拿起一个饺子皮,煞有介事地往上面放饺子馅,揪起两个边使劲一捏,好家伙,不知怎么搞的,饺子馅一点儿也不听话,直往外跑。我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饺子皮捏上,此时,我已经是满头大汗了。当我把我的得意作品摆在妈妈包的饺子旁边时,我就像一只斗了败仗的“公鸡”似的,耷拉着脑袋,站也站不稳,还伤痕累累呢,满身都是饺子馅。妈妈看了哭笑不得地说“这饺子怎么连个褶都没有啊?来,我教你。”
19、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静下心来慢慢包,虽然包的饺子没有妈妈包的好,但是饺子能站住了,也不露馅了,一个比一个好看,感觉自己包的饺子像小鸭,像天鹅,他们都在冲我笑。我嘴里还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小时候的一支儿歌。“羊妈妈包水饺,中间突起两遍翘,有的像香蕉,有的像小船……”就这样,我真的学会了包饺子,越包越好,一会工夫饺子包好了,吃着自己亲手做得香喷喷的饺子,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了。
20、我最期盼的就是能吃到父亲包的饺子。当闻知我周末过来想吃饺子,父亲便会提前擀好荏面,准备好水果、蔬菜。荏(ren)是家乡的一种油料作物,将荏擀细后,包的饺子尝起来,有种爨(cuan)味,在家的时候,母亲常用擀细的荏面和洋芋包饺子,每次吃到荏馅儿饺子的时候,感觉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全家聚在一起,欢天喜地、笑笑呵呵,母亲盛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爨味四溢、美味无穷,我和妹妹嬉闹着,吃个碗底朝天。
1、妈妈先把饺子馅放在皮儿的中间,再用勺子按了按馅儿,接着把馅儿弄得圆圆的,然后把饺子皮对折,使劲一捏中间的皮,最后两边的饺子皮向中间捏褶。包出来的饺子就像个小元宝似的,圆溜溜的,好看极了!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一步一步地包,果然,包出的饺子有模有样了。妈妈一看马上就表扬我了:“有进步,继续努力!”我一听,就像上了发条,来了劲头,包了一个又一个。想想就要吃到我自己包的饺子了,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2、星期天,妈妈在家教我包饺子了。先把包饺子的东西准备好,再拿饺子皮,放在手心中心,拿筷子把肉放在饺子皮中央。妈妈示范给看,我也照着做。接着把皮包起来,用点水粘在角上,相互对折起来。我包的时候,左碰碰,右碰碰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包,真的想撒手不管了。可是妈妈拉着我,教给我方法。最后把饺子都包好了,我却变成了小白猫。我的饺子放在妈妈做的饺子中间,这不是滋味,看上去好像一块鲜花中的大泥巴。饺子包好了,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是吃着我自己包的饺子,我心里甜滋滋的。
3、开始包饺子了,妈妈说用左手托着皮,右手拿勺放馅,把馅放在中间,把两边的皮对折,再用左手和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中间一捏,咦,一个元宝似的饺子就这样做好了,真简单,我也开始学着妈妈的样子做起来,可我当放好馅想要包的时候,饺子皮在我手上竟然变成了“胶水”把我的小手粘住了,怎么回事?妈妈一看原来馅放多了,漏汤了所以不好涅,接着我又包第二个,放好馅一捏,这次还算顺利。可我包的饺子像个挨饿的士兵站不住,妈妈说馅放得太少才会站不住,也不好吃。我又继续包,不知怎么包的饺子又露馅了。
4、小时候爱吃饺子,每当看到母亲系着围裙包饺子心里就觉得很幸福。长大了还是爱吃,平时爱吃,过年时更是爱吃,喜欢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氛围,在欢声笑语之中一个个似乎还印着指纹的饺子就诞生了,它们是一个个快乐和幸福的吉祥物,吃在肚里暖在心里。
5、一直都很喜欢过年,那是因为过年了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吃上饺子,尽管里面放的肉很少,吃起来却是特别的香,我知道,那是母亲把浓浓的情也包在了里面。和朋友聚餐,首选的也是饺子,几个人快快乐乐地包饺子即联络了感情吃饱了肚子又省了钱。看着那些各式各样的饺子在一起在沸腾的锅里翻滚,心情也跟着沸腾了起来。
6、“我也来包饺子咯。”文姐不愧有大姐风范,一声吆喝就来了。只见她不慌不忙地摆餐布、包饺子。看似不紧不慢的'包饺子,实则包的飞快,而且个个都是有模有样,饺子经她这么几下撮合,好像变成了穿着洁白盛装的小姑娘。我曾自以为最拿手的厨艺,今天在文姐面前却逊色不少!包出来的饺子又小又丑不说,而且还骨碌打滚。我还能自以为是吗?还能坐井观天吗?还是站直了身子,认真学习学习吧!我睁大眼睛仔仔细细瞅着文姐的一招一式,原本丑陋的饺子经她这么一指点,瞬间增色不少。我是又羞又愧,又惊又喜啊!
7、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北方人民对于饺子的喜爱可见一斑了。包饺子最能体现一家人的温馨与亲昵的氛围,你看,剁肉的,和面的,择菜的,擀皮儿的,包饺子的,烧火的,各有分工,人人能帮上忙,个个能露一手。包出的饺子也是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用我岳母的话讲,叫做“从爷爷辈儿到孙子辈儿的都齐了。”全家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也哉!
8、母亲买回面粉,和着冷水搅拌均匀,母亲的手,从小就是细长灵活的手,只是粗活干得太多,没有城里的姑娘那样柔美光滑。母亲的手,从小就是煮饭生火,织布打柴,挑粪插秧的手,小小的我,看着母亲的手灵活的柔着面团,从左往右,从上至下,从里到外,从四面八方柔软而游刃有余的使着劲,便觉得,她那双粘满面粉的手是那样灵巧而美丽,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神圣。
9、包饺子这活儿也并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会包,跟朋友到过一个单身男人的家,都以为他是天天泡酒吧的主儿,没想到在他的家里竟然放着面板和擀面杖,更另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有专门盛饺子馅的那种小木片,扮馅、和面、擀面皮,捏饺子样样都是行家,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冒出一大片玲珑可爱的饺子让人垂涎。我喜欢吃饺子,也喜欢包饺子,喜欢在包饺子时想着自己的心事,那一缕一缕的情思尽在圆圆的面片和拌馅之中,相信吃的人也一定能感受得出我的温暖情怀。
10、姥姥拿起一个小面饼用手压扁,接着用一只手压在擀面杖上,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着面饼的边缘,随着擀面杖在桌子上滚动着,面饼也随着手指作圆形运动,很快一个圆形的薄薄的饺子皮就好了。姥姥把擀面杖递了过来,小杰就依葫芦画瓢地擀起来。由于是第一次擀,开始只是擀面杖在滚动,面饼便被压得越来越长,小杰好像也发现了这个情况,于是用左手把半成品的饺子皮旋转九十度继续擀。看着小杰认真的样子,姥姥姥爷开心地笑了。
11、和好了面团,母亲将面团扯出好几大块面团,用擀面杖来回的压平压宽压薄,然后用水杯在压好的面皮上按下一个个圆圆的小印,这样,一个个像白色湖面泛起的“涟漪”出落成略施粉黛的饺子皮,好似母亲那张洋溢着幸福的苍白的脸。
12、开始和面了,妈妈先把面和成了一个面团、又把面团搓成了一个长长地圆条、又把圆条切成了小椭圆形、再把小椭圆形压成小圆片、最后再把小圆片擀成大圆片、调好馅儿就可以包了。我左手先拿着皮,右手拿着筷子夹馅儿。先包了一个,结果馅儿漏了出来。妈妈说:“你放的馅儿太多了,下次要注意。”我说:“好的。”我又拿了一个皮,开始包了,这次包的差不多。我又反复包了几次,包出了个我感到最好的一个。开始煮饺子了。过了一会儿,饺子煮好了。妈妈乘好端过来,吃着自己包的饺子,非常高兴。今天不但吃到了美味的饺子,而且还学会了包饺子。今天过得真有意思。
13、我吃过饺子,看过别人包饺子,却没自己动手过,这回我可得大显身手了。我拿起一张饺子皮,用勺子舀起满满一勺肉馅放在饺子皮上。我心里十分得意:哈哈,我不学就会,真是聪明啊!正当我暗暗得意时,那肉馅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当我把左边的皮捏好,肉馅从右边出来了;等我捏好右边的皮,肉馅又从左边逃出来了。这让我为难了,怎么办呢?突然,我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先拿一张饺子皮,舀一大勺肉馅放在饺子皮中间,再拿一张饺子皮覆盖在上面,最后把边缘捏紧,这样,一个圆形的饺子就包好了。“虽然样子不好看,但这样也是有好处的。这样包的饺子馅多还不会漏出来。”我自我安慰道。这碗饺子凝聚了我的心血,吃着它,我别提有多开心了。
14、饺子堆里好热闹,切的切,拌的拌,递的递,我也加入了这个忙碌的队伍当中,开始包饺子了,我都有很多年没包饺子了,跟着身边的同伴,学了很多种包饺子的样式,有东北的包法,有南方的包法,还有很多自家样式,是不是我天笨的原因,我包的是这里面最丑的,但是我还是很开心,跟大家在以前的时候,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变成了一个简单的自己,像小孩子一样······
15、父亲做好了饺子馅儿,我们俩孩子般兴奋的笑着,开始包起了饺子。父亲包饺子时馅儿放的较多,饺子肥硕结实,捏边时,捏的精致漂亮,就像做着一件艺术品,有些不忍心放入沸滚着热浪的锅中,而我怕捏饺子边的时候馅儿溢出来,所以放的馅儿较少,包的饺子就像一个失去了光泽的贝壳,显得瘪小、丑陋,父亲边捏饺子边问我学校里的事儿,我便侃侃而谈,上至名人轶事,下至课堂打闹,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伴随着优美的曲调传出窗外……
16、我忽然想到了,兔年马上来临,何不包一些兔饺子呢?我往面皮中间放了一团肉馅,使劲挤紧面皮,却不料挤爆啦。不过没事,我捏了一点小面团,补在那儿,充当兔尾巴。之后,我给他精心打扮了一番,长耳朵,大眼睛,三瓣嘴,一只活灵活现的面兔子展现在我面前。此时,爸爸妈妈们也包的差不多了。饺子可以下锅喽。我们把它们放进锅里。二十分钟后,一股浓浓的白烟把我勾了过去,饺子熟了。揭开锅盖,浓浓的膻味扑鼻而来。这么多饺子竟然只有一个烂的,那就是我的“玉兔水饺”。妈妈笑了,“这敢情是兔子吃羊啊!”兔子的大肚子崩开了。 品尝一下饺子,不错,冬至那天,我们可不用当秃耳朵人了。这饺子真的胜过“三全水饺”,因为它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
17、有一次,姨夫带着表弟来我家走亲戚,母亲做的是饺子。那天的饺子真香,母亲割了一斤多肉放进馅儿里,还从菜园里割来嫩韭菜,我们一边帮母亲包,一边流口水。饺子煮熟了,香气扑鼻,沁人心脾,整个堂屋里弥漫着饺子香,嗓子眼里恨不得生出一只小手抓过来大吃一顿。但照例还是要客人先吃的,我们却被支到了一边干这干那。但哪儿心思干活儿啊,心思全在那喷香的饺子上了。
18、我洗洗手,拿起一个饺子皮,煞有介事地往上面放饺子馅,揪起两个边使劲一捏,好家伙,不知怎么搞的,饺子馅一点儿也不听话,直往外跑。我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饺子皮捏上,此时,我已经是满头大汗了。当我把我的得意作品摆在妈妈包的饺子旁边时,我就像一只斗了败仗的“公鸡”似的,耷拉着脑袋,站也站不稳,还伤痕累累呢,满身都是饺子馅。妈妈看了哭笑不得地说“这饺子怎么连个褶都没有啊?来,我教你。”
19、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静下心来慢慢包,虽然包的饺子没有妈妈包的好,但是饺子能站住了,也不露馅了,一个比一个好看,感觉自己包的饺子像小鸭,像天鹅,他们都在冲我笑。我嘴里还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小时候的一支儿歌。“羊妈妈包水饺,中间突起两遍翘,有的像香蕉,有的像小船———” 就这样,我真的学会了包饺子,越包越好,一会工夫饺子包好了,吃着自己亲手做得香喷喷的饺子,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了。
20、我最期盼的就是能吃到父亲包的饺子。当闻知我周末过来想吃饺子,父亲便会提前擀好荏面,准备好水果、蔬菜。荏是家乡的一种油料作物,将荏擀细后,包的饺子尝起来,有种爨味,在家的时候,母亲常用擀细的荏面和洋芋包饺子,每次吃到荏馅儿饺子的时候,感觉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全家聚在一起,欢天喜地、笑笑呵呵,母亲盛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爨味四溢、美味无穷,我和妹妹嬉闹着,吃个碗底朝天。
关于描写特产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特产 工艺 陶瓷 器皿 茶艺 纺织 刺绣 织锦 彩绘
蜡染 剪纸 年画 窗花 煎饼 粽子 奶酪 酥油 酥饼
麻花 拉面 米粉
纸人张 狗不理 女儿红 十八街 杨柳青 叫化鸡 小笼包
担担面 刀削面 布老虎 紫砂陶 糖葫芦 麻辣烫
纸人张 狗不理 女儿红 十八街 杨柳青 叫化鸡 小笼包
担担面 刀削面 布老虎 紫砂陶 糖葫芦 麻辣烫
民族特色 流传千古 历史悠久 扬名中外 脍炙人口
叹为观止 地方特色 千古绝唱 闻名遐迩 朴素大方
传统工艺 民间工艺 心灵手巧 技艺娴熟 造形生动
匠心独运 别具一格 别出心裁 构思奇巧 风味独特
闻香下马 回味无穷 百吃不厌 宫廷贡品 风味小吃
羊肉泡馍 风味食品
那纸人,能伸手向你表示问候,还能跟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跟真人相比,只差不能说话了。
家乡的馄饨个儿小、皮儿薄、馅儿多,很讲究做汤,汤内佐料齐全,除猪油、酱油、味精、胡椒粉外,还要有葱花、蒜汁、榨菜丁等,五花八门,合在一块和,百味同尝。
小城这样的馄饨摊其实很多,往往是一副担子挑着走:一头架子上放一只炉子,上面再坐上一只隔成两格的锅,一边下馄饨,一边用虾皮做成汤汁(若讲究些,放些肉骨头更好);另一头做成柜子,上面包馄饨,下面放碗盏。使用时抽出墙板,把两端搁在担子上,就是一副很好的案板。所用的原料也极简单,擀得极薄极薄的馄饨皮,近乎透亮;剁得很碎很碎的肉馅,调成糊状。
丰都杂酒源于隋朝,至今约有1400年的历史。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于818年被贬任忠州刺史,第二年中秋节登鬼城名山痛饮杂酒并留下杰作,使丰都杂酒经忠州一直传遍整个长江中上游地区。因此,丰都杂酒也叫“香山杂酒”。
‘莫笑农家杂酒浑”。的确香山杂酒乃农家所酿,但它却含有四十多种氨基酸,且含酒精少,味浓醇,甘甜。杂酒久而弥驾,久贮不坏。香山杂酒就是以独特的色、香、味驰名中外,一直为丰都著名土产之一。
江宁县素有“金箔之乡”的美称。早在1700年前,江宁人民就开始制作金箔。明清时代,江宁金箔就贡奉宫廷,供帝王、嫔妃、王公、大臣们织龙袍、朝服、彩衣之用。如今,江宁金箔总厂是我国最大的金箔生产基地,年产量占全国金箔年总产量的70%以上,含金量高达99.96%,而且做工精细,所以深受国内外用户的好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总行把江宁金箔厂列为生产金箔的定点单位。人民大会堂上悬挂的国徽和中央电视台的台标都是用江宁金箔装点而成的。
江宁金箔除了能装饰之外,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用途:药用。金箔的微量元素被人体吸收后能“镇心而安魄”,达到滋养的目的。据报载:日本己将金箔用于晚宴。
腊八节,人们要喝腊八粥。可是我故乡鲁南集市上卖的粥与腊八粥略有不同,腊八粥是用大米、红枣做成,而这里所说的粥乃是用磨碎的小米、大豆熬成的。二者比起来,腊八粥倒是逊色多了。
妈妈的苇叶粽子在家乡纵横十几里是有名的。那窄窄的、碧青的、鲜嫩的苇叶,几片叠在一起,然后拧成一个漏斗形,装进洗好的糯米,包住裹紧,再用细绳扎牢,放进锅里煮。妈妈的手巧极了,包得又快又好。那粽子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斧头脑,一类叫三角石。每类大小一致,形状一样。这中间的包、煮、剥、藏等都有一套学问。
这种糯米锞用萱叶汁制成,呈草绿色。萱叶用野生的,因为家种的萱叶汁有苦味,而野生萱叶却有一种异香,清甜可口。萱叶采来后捣碎出汁&上糯米粉搅匀,制成锞蒸熟。锞的体形小,每五个一组,用某种叶托着,买者要买就是五个。锞的黏性特强,吃时稍不注意,就弄得手上都是粘汁。因为色美味甜,加上一年中只此一天有卖,所以小孩子特别爱吃,感到有说不出的新鲜。
南宁有卷筒粉,柳州有螺蛳粉,云南有过桥米粉,虽然各有风味,但我总觉得桂林米粉最好吃。
桂林几乎条条街有米粉店,家家米粉店宾客盈门。桂林人天天吃米粉,中外游客也最爱品尝桂林米粉。为什么桂林米粉百吃不厌呢?
首先,米粉选用优质大米制作而成,细腻软滑,营养丰富。
其次,米粉制作精良,用料考究。就以卤味米粉为例作个简单介绍。熬制卤水除必需猪肉或牛肉及骨头外,还需近十种香料,缺一不可。这些配料是:罗汉果、桂皮、丁香、八角、沙姜、甘草、豆豉等。用这些香料配上肉、骨熬成的卤水,具有香、鲜、甜的特点。卤牛肉或卤猪肉用料也很讲究。先选好上等牛肉(或猪肉),洗净,也放入各种香料,待卤熟后切成薄片备用。油炸黄豆是桂林米粉必不可少的佐料,选用优质黄豆,用盐水浸泡一天,滤干水后油炸。此外,还须准备葱丝、香蒜、辣椒和熟油等。以上配料备好后,便可配制米粉了。把一团米粉(有二两重一团的,也有一两重一团的)放入沸水中烫热捞出,把卤肉片平铺在米粉上,撒十几颗油炸豆,撒一小撮碧绿清香的葱花,放两瓣大蒜。爱吃辣椒的添一点鲜红辣椒,再添上一勺熟油,两勺卤水。这样,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米粉就做成了。雪白的是米粉,棕红色的是卤味,金黄色的是油炸豆,还有青葱与红辣椒。看一眼食欲大开,闻一下垂诞三尺,尝一口美味爽口,吃了还想吃!
第二,桂林米粉品种繁多,南齒味粉、二鲜粉、牛腩粉等,最近还从外地引进了螺蛳粉、酸辣粉等。价钱便宜,经济实惠,任君挑选。回族人可吃牛腩粉,爱吃酸辣的就吃酸辣粉。风味各异,鲜美无比。夏天的晚上,吃上一碗放点醋的凉拌米粉,顿时心旷神怡,疲劳驱净。冬天,吃一碗热气腾腾的三鲜粉,全身冒汗,身上心里热乎乎的',精神倍添。
煎饼是我们苏北靠近山东那一片地方人们的主食。将小麦、玉米或山芋洗干净,调水磨成糊状,把糊浇在浇热的鏊子上用薄蔑片均匀摊开、烙熟,就成了一张薄脆松香的煎饼了。
煎饼,虽说是我们老百姓一日三餐的寻常饭食,可它的松脆香甜,易食耐放,又令多少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倾倒。如蒲松龄老先生就曾赞道圆如望月,大似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一语道出煎饼的薄如纸,色、香、味倶佳的特点。虽然有些夸张,但那刚出鏊的新煎饼,卷上腌得发紫的萝卜干或煮得黑亮的老咸菜,再咬一口红通通的尖辣椒,那情境、那味道、那享受,就是神仙生活也不过如此吧!
竹子是南方的特产。竹子大多呈圆筒形,中空,有明显的节,主干上的叶比普通叶小,而普通叶片有短柄,而且与叶鞘相连处成一关节。不常开花,这是竹子的一个重要特点。不过,如果你认为所有的竹子都和上面讲的一模一样,那就错了。
竹子这个家族非常庞大,在我国就有2.50个成员,常见的有毛竹、苦竹、方竹、凤尾竹等10多种。正像菱角不都是两个角的,还有三个角、四个角、无角的一样,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形状和“脾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粽子俗称“裹粽”,虽说别的地方也有,但远远不如家乡人包的花样多,味道美。正因为如此,在我的家乡,每逢春节,一包起粽子米,家家都喜气洋洋,有使不完的劲儿,妇女们更是大显身手。
家乡的粽子,不论外形还是内质,都与外地不同。它不像北方那种三角粽,而是圆筒式的,长约3?4寸,两端各有稍扁的角,正像俗话所说,“七粽八锞”,一般每升米(0.75公斤)只能包7只粽,所以饭量大的人,吃四五只就饱了。
家乡的粽子,多数都有馅儿,或用肉条,或用红枣、蜜枣,或用豆沙团,还有的用红豆相拌,红白相间,不仅味儿美,而且好看。不用馅儿的有两种,一是纯米的“白水粽”,这是在馅儿用完后,浸泡的孺米有余时才包几只的;一*是特意制作的“灰汁綜”,是用草木灰沉淀后的净水浸米,然后包成的粽子。这种粽子颜色呈微黄灰色,表面上看比不上“白水粽”,但味道远远胜过“白水粽”,有一股特别的香味儿,老远就能闻到,颇有诱惑力。另外,“灰汁粽”一般在端午节包,因为它可久放。虽天气暖热,放上十天半月也不会变质,家乡的农民可以用它作为上山下田的饭,实用价值大。
端午制作的酒酿,就是家乡人爱吃的传统甜食。这种酒酿全用上色糯米,发酵适中,酿成后米粒软松,粒粒珍珠一般,渗出的酿浆呈浓汁状,清香甜美,兼而有之,回味无穷;尤其适宜不能饮酒的老人、妇女和小孩儿。
将煮熟的豆子搁在温暖的地方捂上半个月,待豆子扯了黏丝,取出来放在缸里,抖上辣椒酱,加入适量的盐与调料,再搁几天,便制成了家乡人爱吃的盐豆子。
家乡的盐豆子有着特殊的风味,嚼在嘴里是辣中含香,香中透鲜,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又因为它还曾被乾隆老儿吃中了,一度成为贡品,于是盐豆子便成了家乡人的骄傲。
这用酥油雕塑而成的,涂着鲜艳色彩的酥油花,真使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中有青翠的树林,展翅飞翔的小鸟;也有活灵活现的人物,栩栩如生的楼台亭阁……看着这一切,我好像走进了一个奇异而美丽的梦境。
蜡染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关于它的由来,在家乡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布依姑娘喜欢用各种树叶做染料,把白布染成蓝布。一天,她正在染布的时候,一只蜜蜂飞来停在布上,留下一粒蜂蜡。这块布染出来后留出了一个白点。心灵手巧的布依姑娘心领神会,用贵州山区的特产蜂蜡和植物染料蓝靛发明了蜡染,从此世代流传下来。
据专家考证,蜡染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最早出现在战国末期,古称“蜡缬”。唐代流行,从丝绸古道远传西方。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有详细记载。这之后,在中原经济发达地区,蜡染逐渐被机工印染所取代,只在贵州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保存下来。我的家乡安顺地区就有苗、布依、仡佬等多民族居住,又最先实现蜡染工厂化,于是,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蜡染生产基地。
蜡染的工艺看上去很奇特。先要把蜂蜡高温溶化成汁,然后,用特制的铜蜡刀蘸取蜡汁,在白布上快速做画,蜡汁凝固后,再把布浸入蓝靛中染色,数日后取出,接着放入沸水中以高温脱蜡,直到蜡块脱去,方可得到一方蓝底白点的蜡染布。近年来,随技术革新和新工艺的采用,彩色蜡染试制成功。蜡染形成了色彩化和新风格。也许,你会觉得蜡染工艺很简单,实则不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蜡染艺人要经过十多年的蜡染制作后,才学得合格的蜡染手艺。技艺娴熟的蜡染艺人不用任何工具,画出来的线条要经得起直尺的量测,画出来的圆要经得住圆规的测验。而且,创作一幅比较精美的蜡染品,一般要几个月至一年的辛勤劳动,所以,一方蜡染上不知浸透了多少蜡染艺人的汗水啊!
安顺蜡染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于它的图案和“冰纹”。安顺蜡染的蜡画取材广泛,花草虫鱼、山水人物、图腾传说、几何图案等均可入画。蜡染艺术从中提炼出概括的形象,加以夸张和调和,体现出古夜郎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安顺蜡染格调高雅,线条明快,画风古朴苍劲,具有神秘的美感和很强的装饰性,既可作日常生活用品,又可作室内陈设的美术品,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对蜡画曾赞不绝口呢!蜡染的灵魂在于“冰纹”。“冰纹”指的是染色的过程中不断翻动布料,蜡花破裂,染液随裂缝渗透到白布上,留下人工无法描绘的纹路,如同冰雪之肌一样,美丽绝伦。同样图案的蜡染品冰纹绝无重复,千变万化,各有千秋。这便是无数艺术家和国外友人对蜡染赞叹倾倒的原因吧!
安顺蜡染用途很广。既可制作四季服装,又可制作壁挂、大型壁画、窗帘、桌布、旅游用品等,共三大类(花布、日用小件产品、旅游纪念品),近千个小品种,360多种图案。如今古老的安顺蜡染己经走出了古夜郎,走出了贵州,走出了中国,远销世界各地,成为举世闻名的手工艺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为安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东方第一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