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回乡偶书优美句子 正文

回乡偶书优美句子

时间:2024-10-14 04:27:56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语句.

(一)大叶杨

一片大叶杨的叶子不偏不斜地从我的头顶落下,它好像在和我打招呼,然后轻盈地飞到地上随风转了180度的弯后静静地落在一处草丛里,默默向地向我行注目礼,看着我慢慢地从它身边走过。我对它是十分熟悉的,从小到大,少说也有十五年的交情,能够说我看到了大叶杨是怎样从一根根笔直的枝条插入泥土中,然后一年一年地生长,再变高变粗,逐渐长成大树,也目睹了它们在春天悄悄发芽,夏天浓荫蔽日,秋天黄叶纷飞,冬天枝桠光秃,年复一年,日月不断循环的全过程。

这次,是我回到家乡的第一个秋天。平时总是来去匆匆,不太在乎这些树木,只是在外地再也没有见到过它的身影,原来它只在故乡生长,因此再次见到时就像久违的老朋友,我情不自禁地笑了笑,然后对它说:"好久不见!你们还记得我吗?"

秋天的大叶杨树上挂着黄绿相间的叶子,它们都是季节变换里最乖巧的孩子,秋天一到就迫不及待地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可灰色的树干和树枝却不动声色,走路时,稍不注意就被它刮到或碰到裸露的手和腿上,定是有清晰可见的痕迹,或深或浅的伤,虽不是痛彻心扉,但也着实不舒服。大约六七岁时候,我但是经常和这些枝条们零距离地亲密接触,调皮捣乱,厚着脸皮胡闹,严厉的父亲总是就地取材拿树枝来教训我。屋后有五六株粗细相当的大叶杨树,他随手折断一根树枝就往我的小屁鼓上一阵狂扫后,再将它放到柜顶上去,哭声叫喊声穿过我的童年时光,留在我青涩可笑而又可怜的记忆中,经常的挨打捣至我对大叶杨树枝的无比恐惧,它们就应再长高些,高过大人们的个头最好,那就会折不到。有时我会趁父亲不注意时偷偷地将它丢掉,也会愚笨地踩上凳子故意去把树枝折断,再拿到灶屋当柴烧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父亲依旧折了大叶杨的树枝放到柜子上去,做了坏事的我依旧免不了挨打的噩运。"下次还跑塘里去游水不?""还爬到树上掏鸟蛋去不?""还放学后不回家吃饭不?""还去哪里不跟家里人打个招呼不?"……"唉!什么时候才懂事噢!"这是父亲每次停止挥舞枝条时的结束语,此刻想来,觉得自己当年的确年少无知,只知道为什么挨打的总是我的屁鼓而不知错在哪,更不知父亲的良苦用心,打在我身上,却疼在父亲心上。

又一片叶子从眼前飘落,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闪烁出金色的亮光,像照耀在我成长路上那份特殊的父爱,看到它们,亲切、亲近之感油然而生。我露出孩子天真的'一笑,正因立刻就到家了。待会我必须背着我父亲偷偷去房间的柜顶上瞄一瞄,看看上方是否还保留着一根许多年前令一个孩子个性厌恶的大叶杨树枝条儿。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

(二)稻田

留意翼翼地走在田埂上,我的脚步很慢也很轻,生怕踩到那结着一穗穗丰盈饱满,压弯了腰杆,把头低得不能再低的稻谷,我看到它们像孩子一样亲吻大地母亲的姿势:自然,优美。田埂上的野草早已衰枯,乱糟糟的一片,不等秋风吹来就散尽了身体里所有的绿意,没人理会这些厌恶的杂草,倒是它们的消失更衬托出了稻谷的价值,今年丰收在望。乡亲们的谷袋子就会更加压秤儿。

我喜爱一个人到乡间走一走,看一看,是正因这样的闲暇日子少得可怜,慢下来置身于美丽的乡村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走在田埂上,一阵风吹过,带着稻田里散发出的泥腥味,稻叶、谷穗、野花混合在一齐的芬芳,一呼一吸,感觉好极了。在那里,不适合看书,写字;不适合与人聊天,调侃;也不适合追赶嬉闹,喧哗;更不适合谈情说爱,讲风花雪月。来了,什么杂念都无处生长,蓝莹莹的天,清凌凌的水,连空气都像是滤过的那么纯净新鲜,遍地的植物都像是最亲切的老朋友,不管再见多少次,青绿、金黄,那颜色,那气息,永远都不会让人感到厌倦。不必说出来,放在心里最深的地方,很温暖,无论走到哪里,一向都完美如初见,这就是家乡的魅力,只要有它的存在,别的地方再好也无法与之媲美。读书后感

一望无际的稻田,沐浴在朝霞的柔光里,像一块硕大的地毯铺向天边,兴高采烈地迎接每一个来访者,又像一张特殊的

"轰轰隆一一"头带草帽,手戴手套,穿着被泥士,碎草沫沾了一身的脏衣服的老张叔开着巨大的收割机过来了。他冲着我笑,大声与我打招呼:"你看这今年的稻谷成熟得比往年还早,状况也不错。"他爽朗的笑声很快被机器声淹没。"是吗?"我扯开嗓子反问,"不信我跟你打个赌,去年是亩产1500斤,今年少说也有1800斤。"他回答着。在我看来,能把水稻种到亩产1800斤以上除了袁隆平老先生那么神通广大外,也最多不超过1700斤,况且他的超极稻种子也没有那么快撒到广大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去吧!我说没有1800,他说这天晚上过完秤就知道了,谁赌输了谁请喝酒。

黄昏来临,晚霞满天,老张叔的屋门口很热闹。左邻右舍都过来帮忙,撮谷,装麻袋,缝袋,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不亦乐乎。我这个来自乡下的城里人根本就插不上手,只好拿扫箒把他们撒在地上的谷子扫在一齐,然后把它们撮到袋子里去。这时,老张叔叫我过去记数,原来他还没忘记这天我们打的赌。门口有台电子秤,帮忙的人一袋一袋放上去又抬下来,第一袋185斤,第二袋178斤,第三袋175斤……三亩田一共5538斤,算起来平均亩产1846斤。我赌输了,输给了这个金色的季节。"好一一我立刻去打酒"!我愿赌服输。这时的老张叔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在夕阳的映照下,稻叶金黄,谷粒金黄,谷堆金黄,禾场金黄,夕阳的余晖照在人们脸上的笑容也是金黄,蹲在墙角的大黄狗正眯着眼打盹,一只花猫在一块大石头上伸懒腰,一只黄花公鸡领着几只母鸡在草堆里刨食,还有两个光着屁鼓的小伢仔跟在哥哥姐姐身后拾稻穗……酒香、稻谷香,飘得远远的,他们有些醉了……看!这个金色的秋!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以文词知名,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及第。开元十一年(723)迁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二年(743)冬,因病请还乡,获赐镜湖剡川一曲。次年正月起行,玄宗亲赐诗,太子以下百官赋诗饯行。归后不久即病逝,年八十六,后赠礼部尚书。

他是"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中仕途最得意者,其他三人都官小职卑,位沉下僚。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辈。他同时人陆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旧唐书》本传)。他在长安紫极宫一见李白,惊呼其"谪仙人",对其《蜀道难》赞不绝口,乃解金龟换酒,与白尽醉。可见其爱才及豪放。杜甫《饮中八仙歌》以他为"八仙"之首。他晚年更加放诞,自号"四明狂客".他也好书法,"善隶草,尝与张旭游于人间,凡人家厅馆好壁墙及屏障, 忽忘机兴发,笔落数行,如虫豸飞走"(南宋陈思《书小史》卷9),今传世有贺知章草书《孝经》,书如龙腾虎跃,真率狂逸,确为杰作。《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仅二十首。

[注释]

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

衰:衰败、疏落。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相见:即看见我;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译诗]

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简析]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

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