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成长教育》,观看后心潮澎湃,提笔写下这篇
电影讲述了一个花季少女Jenny的成长故事,Jenny是全班最优秀的学生,上课时总有她踊跃回单问题的身影。同时,她还是管弦乐团中的大提琴手,有一个酷爱学习的男友。因此,Jenny让人十分羡慕。
她的命运,在遇见David后改变了。
那是一个下着大雨的下午,Jennny无助地拎着大提琴,站在路边等公交车,这时,David开着一辆帅气的跑车过来了,载了她一路。Jenny被David表面上的风度翩翩和幽默感所打动,一种不知名的'情愫在她体内生了根,萌了芽。
此后,送花、音乐会、豪华酒店内吃饭、欺骗父母,与David同居一屋,把自己的第一次随随便便地交给了David……不可避免地发生在了Jenny身上。我很心痛:我亲眼目睹了一个清纯好学的好女孩,变为爱慕虚荣的小太妹的过程。
Jenny终究明白了这场骗局,她心痛、孤独、无助……,但最后,在她爸爸一番感人的话的激励下,重新兑变成了那个聪敏好学的少女,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向往已久的牛津学院。
思绪断了,脑海中不断地回想起Jenny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嫣然一笑的情景。是的,她终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真正有价值的目标。
有几人,会不为这一场景落泪?有几人,会不喜爱清纯好学的她?有几人,会不为她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感动?有几人,会
是的,有理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有前进的动力才会实现理想,两者,是密不可分的。Jenny这个女孩,自身有着一股狠劲,坚强的承担一切。
可她也不是完美的:她也有过青春的叛逆。
但这又有何妨?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心底里想要改正错误,并为之付出努力,足矣。
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将来的一天,你一定会站在花丛中,抿唇浅笑。因为,那时的你已经付出了努力,此生无悔!
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想看这部片了,现在终于如愿。
也许是因为这部片与我们的生活太相近而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相信许多同学都能在这部片子里多多少少地看到自己熟悉的一面。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朝气时期对未来充满各种幻想的我们而言极具有教育意义。
记得之前有位老师说到关于年轻人这个话题,以及在看完一段描述一位年迈的老妇人与一个小男孩之间的友情故事后大家对这位老妇人的第一感觉,所有同学的回答几乎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比如慈爱,友好等等,几乎没有人关注到最为突出的老妇人的孤独感。老师说,年轻人经历得少,习惯从简单而相对正面的角度思考事情。现在想来,这部片尤其是珍妮所体现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思可谓发聋振聩。
不可否认,珍妮在同辈群体眼中也许就是那个一直以来听老师话,听家长的话,事事按照规章秩序来的乖乖女,好学生,是那个年年得奖学金,受许多人羡慕的具有光鲜亮丽气质的女生。她富有智慧,对艺术有自己的感悟和
这样的一个女生似乎极为常见,哪一个少女不心存美好的种子与念想?从小到大我们所接触到的动画片里的女主人公似乎也是被赋予这样或那样的优秀。但是表面的优秀遮不住内心的缺憾,表面的安静挡不住内心的狂野,表面的顺从拦不住内心的叛逆。人其实都是一个矛盾体,都是恶魔与天使的结合体,需要许多外界的扶持矫正陶冶才能逐渐茁壮成长。这一路的社会影响,家庭环境,时代旋律,文化熏陶是何等重要。
就珍妮而言,她之所以后来会为了跟从大卫放弃她的
但是珍妮失算了,她忽视了所有鲜花和掌声背后是泪水和汗水,她忽视了生活会与生活的挫折,痛苦,虚伪,艰难相联系,她也忘记了只有自己踩出来的人生才是踏实稳定的人生。生活是没有捷径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天上掉馅儿饼的事,上天对世间的人都是公平的。()她过于自信地预估了自己的未来,或者换一种方式说,其实她根本没有好好想过自己的未来。也许她觉得这些“幸福”迟早要来,何不早早享受呢?但不是这样也不应该这样,她在见大卫时应该坐下来,自己想一想,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反思来感知这件事到底对不对,值不值,有没有哪里不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有作家七堇年说过,我们应该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理想。我觉得,珍妮的理想是不够遥远的,她的内心还不够朴素沉稳。不然她就不会经不起诱惑与考验。对,其实珍妮她还是个孩子。
珍妮还没有看到社会全貌,过早地投入了看似安逸实则毫无保障可言的优质生活中。做出了还不属于她这个年龄应该拥有的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珍妮看得太近也忘了脚下,忘了一心栽培她的老师,忘了青春期纯真而美好的同龄者之间的爱恋,忘了作为一个学生,作为一个成长期少女不可逾越过早触碰的事。她的心灵还不够柔软。好在珍妮还没有完全失去她的`底线,失去她的判断力,好在她懂得如何去挽救自己,如何寻求长辈的帮助,经过与父母特别是父亲的隔门谈话后重新领悟生活的意义与航向。其实我们也不应该给珍妮太过苛刻的批判,只是陷于大卫手中的珍妮还有几分给了颗糖就跟陌生人走的小朋友的味道,加上父母的管教不当就难免她只看到了糖而没看到其实有比糖更香甜的瓜果,那是她自己可以用手采摘回来的甘甜。
杨绛先生也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想得太多书读得太少,现在我想稍作修改,在这部片子上,珍妮所体现出来的,也算是现在我们大部分人存在的问题,幻想的太多,经历的太少。往往大一了甚至高考填志愿时就会想大二大三大四怎么样,三十岁怎么样,老了怎么样,我会怎么样而不是现在我要怎么样。慢慢体会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吧,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其实在老师您放映电影的开头时我就想问,如果大卫他不是有妇之夫,也不干小勾当,那么事情会怎样发展,珍妮又何去何从,事情本身合理性又如何呢?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片中珍妮的父母想必也是长时间受困于生活的一些繁琐之事而产生些许压抑,他们同样渴望有那么一个人给他们的生活带去新的色彩,也有可能受制于钱财使得珍妮的早年经历被深深烙上了物质享受的印记,连提高自身内涵的读书也成了攀上一个有钱有势有交际圈的上流绅士的手段,钱财方面没有脱敏的珍妮又没有受到家长的及时阻止与开化,自然就认为在家长的支持下,一切顺理成章。
记得老师您说过,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家庭的困难,想想这句话和儿童内心成长以及他日后用什么样的心态眼光去和别人交流的重要关系便知,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小孩面前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我出生还不到一岁时,爸爸出于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非公职所在去拯救森林大火被严重烧伤,妈妈也一直是个贤良淑惠的女子,爸爸烧伤医治那段生活艰难的时期以及后来在我幼年成长的那段时期里,爸爸妈妈一直呈现给我的总是乐观积极,随心豁达,妈妈也从不会把生活上的苦撒到我的身上,虽然每天工作繁忙,少有时间陪伴我玩耍,但是记忆里小时候,爸爸会为了我喜欢的玩具载着我蹬着自行车一边哼唱着他最爱的革命歌曲亦或是高原之歌一边去玩具店挑选我心爱的玩具,每次爸爸出远门都会给我带回来好吃的还有书。有什么烦苦爸妈也总是自己待在一边小声商量着。认识爸爸的人都说爸爸心态特别好,虽然全身烧伤以前一直是大家眼中公认的美男子,气度不凡,是要考建筑工程师的人,但还是熬了过来一点一点开始新生活。妈妈也是担着重压将苦痛自己咽下,悉心照料我成长教诲我点点滴滴做人做事的原则。小时候我也因为爸爸是救火英雄的情况而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怀和关注。
感谢爸爸妈妈,感谢他们的所作所为,感谢在我成长路上出现的每一个人,感谢生命中出现的爱和温暖,宽怀和善良,才有了这样一个我。成长的确是一个不断被唤醒的过程,就像老师您说的一样。我想我也会继续不断自我察觉,在不断纠正自己完善自己中渐渐成长起来,同时通过自己也带给别人传递给别人更多的能量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