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鸥鸟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鸥鸟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09-24 09:20:25

《水调歌头·盟鸥》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译文

译文带湖是我最爱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我闲居无事,手扶竹杖,脚穿麻鞋,徜徉湖畔,一日里竟然千百次绕湖徘徊。鸥鸟啊,你既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疑猜。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一起来。

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原来是在偷窥鱼儿,伺机而捕。可笑你只知盯住游鱼多么痴呆,却不懂我此时举杯的情怀。昔日这里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今夜已是月色皎洁,清风徐来。人世间几度欢乐,几度悲哀?河东绿荫尚嫌稀少,还须把杨柳多多来栽。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⑵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李白诗:“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

⑶带湖: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北灵山下。

⑷翠奁:翠绿色的镜匣。这里用来形容带湖水面碧绿如镜。

⑸先生:作者自称。杖屦(jù):手持拐杖,脚穿麻鞋。屦,用麻、葛做成的鞋。

⑹“凡我”三句:表示与鸥鹭结盟,要互相信任,不要猜疑。鹭,鹭鸶,一种水鸟。

⑺偕来:一起来。

⑻“破青萍”三句:描写鸥鹭在水中窥鱼欲捕的情态。

⑼痴计:心计痴拙。

⑽“不解”句:不理解我举杯自饮的情怀。

⑾“废沼”三句:意思是过去荒凉的废池荒丘,如今变得景色优美。以带湖今昔的变化,感叹人世沧桑,欢乐和痛苦总是相继变化的。畴昔,以往,过去。

赏析/鉴赏

此词上阕以首句中“甚爱”二字统摄。次句用“千丈翠奁开”之比喻,盛赞带湖景色之胜,说明“甚爱”原因。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面对如此美景,难怪“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了。这是用夸张写法来说明“甚爱”程度,句格同杜诗“一日上树能千回”:闲居无事,拄杖纳屦,徜徉湖畔,竟一日而千回。下面写因爱湖之“甚”,而及湖中之鸟,欲与这结盟为友——这是用的拟人法。“凡我”三句,是写对眼前鸥鸟之愿:希望既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猜疑了。这里“莫相”之“相”,虽然关系双方,但实际只表词人绝无害鸟之心,望鸥鹭尽情栖游,无须担惊。《左传·僖公九年》有这样记载:“齐盟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词里这几句格式,当为《左传》辞句套用,纯是散文句法。

“白鹤”二句,是写对眼前鸥鸟之嘱:托其试将白鹤也一起邀来。由爱所见之鸥鹭,而兼及未见之白鹤,其“爱”更进一层。以上极写带湖之美及对带湖之爱,固然表露了词人摆脱了官场尔虞我诈的烦恼和明枪暗箭的惊恐以后心情之宁静,但在这宁静之中又透露出几分孤寂与无聊。试想,一个“壮岁旌旗拥万夫”(作者《鹧鸪天》中语)的沙场将帅,竟然落得终日与鸥鸟为伍,其心境之凄凉,可想而知。妙在词中表面上却与“愁”字无涉,全用轻松之笔,这大概就是词人后来所说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的手法。如此表达,意境更深一层。

过片紧承上阕遐想。作者一片赤诚,欲与鸥鸟结盟为友,然而鸥鸟是“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它们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其意从下句“窥鱼笑汝痴计”中可以看出。原来他们“立苍苔”,“为有求鱼心,不是恋湖水”,与词人“同居而异梦”。专心“窥鱼,伺机而啄在词人看来,只是一种“痴计”,对此,他当然只能付之一“笑”了。这“笑”,既是对鸥鸟“何时忘却营营”的讽笑,也是叹自己竟无与无友。“多情却被无情恼”的苦笑。看来,鸥鸟亦并非词人知已,并不懂得词人离开官场之后此时的情怀,所以他怅然发出了“不解举吾怀”之叹。盟友纵在身旁,孤寂之心依旧,无人能释分毫。可见,词人所举之杯,根本不能为永结盟好作贺,只能浇胸中块垒罢了。虽然人们常说“举杯浇愁愁更愁”,但词人并没有被愁所压倒。“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他从自己新居的今昔变化中,似乎悟出了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人世几欢哀”。词人本是心情郁闷,却故作看破红尘、世态炎良。变得益发旷达开朗,因而对隐居之所带湖也更加喜爱了。“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要作久居长栖之计了。词到此处完篇,对开首恰成回应。

如果说上阕旨意全在不写之中写出,那么下阕则就是在委婉之中抒发了。然而其语愈缓,其愈切,感情愈发强烈,较上阕又进一层。天地之大,知己难寻;孑然一身,情何以堪!虽有带湖美景,但纵是盟鸥,也不解已意,作者心绪可知了。可见,这首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分明是抒被迫隐居、不能用世的落寞之叹,孤愤之慨。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细玩稼轩此作,确有“不言言之”之妙。

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淳熙八年(1181年)的冬末,四十二岁的作者,正是年富力强,应当大有作为的时候,却被南宋政权罢官,回到刚落成不久的信州上饶郡带湖新居,开始了漫长的归田生活。这首词即作于作者罢官归家不久。

1、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2、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杜甫《陪李金吾花下饮》

3、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刘基《眼儿媚·秋思》

4、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5、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6、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7、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8、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9、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0、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牛峤《忆江南·红绣被》

11、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2、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江南春怀》

13、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4、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15、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1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17、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18、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崔涂《孤雁》

19、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20、湘浦离应晚,边城去已孤。——崔涂《孤雁》

21、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葛长庚《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22、举头忽见衡阳雁。——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23、鳞瞑羽迷谁与诉。——高鹗《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

24、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25、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26、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27、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李远《咏雁》

28、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张九龄《感遇·幽人归独卧》

29、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杜牧《金谷园》

3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1、如何万里计,只在一枝芦。——崔涂《孤雁》

32、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杜牧《旅宿》

33、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34、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35、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36、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37、雁柱 美文十三弦,一一春莺语。——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38、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戴复古《江村晚眺》

39、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40、古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令狐楚《赋山》

41、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岑参《送崔子还京》

42、宿雁落、寒芦深处。——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43、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归庄《锦堂春·半壁横江矗起》

44、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45、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

46、蝴蝶不随春去,入薰风池阁。——蒋元龙《好事近·叶暗乳鸦啼》

47、只恐梅花,瘦倚夜寒谁暖?不成便没相逢日,重整钗鸾筝雁。——张翥《陌上花·有怀》

48、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4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50、断续凉云来一缕,飘堕几丝灵雨。——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51、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52、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53、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54、迥起波摇楚,寒栖月映蒲。——崔涂《孤雁》

55、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56、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孟浩然《南归阻雪》

57、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58、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59、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元鹏《山中四咏》

60、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61、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62、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纪映淮《咏秋柳》

63、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64、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钱起《归雁》

65、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孤雁》

66、数声新雁,数声残角。——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67、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赵汝茪《汉宫春·着破荷衣》

68、锦带吴钩,征思横雁水。——吴文英《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69、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70、碧海魂应断,红楼信自稀。——李远《咏雁》

7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72、恨雁声、偏落歌前。——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73、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张炎《解连环·孤雁》

74、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韦庄《江外思乡》

75、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76、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王昭君《怨词》

77、燕子占巢花脱树。——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78、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79、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秦观《还自广陵》

80、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

《水调歌头·盟鸥》

宋朝: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水调歌头·盟鸥》翻译/译文

《水调歌头·盟鸥》译文

带湖是我最爱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我闲居无事,手扶竹杖,脚穿麻鞋,徜徉湖畔,一日里竟然千百次绕湖徘徊。鸥鸟啊,你既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疑猜。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一起来。

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原来是在偷窥鱼儿,伺机而捕。可笑你只知盯住游鱼多么痴呆,却不懂我此时举杯的情怀。昔日这里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今夜已是月色皎洁,清风徐来。人世间几度欢乐,几度悲哀?河东绿荫尚嫌稀少,还须把杨柳多多来栽。

《水调歌头·盟鸥》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⑵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李白诗:“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

⑶带湖: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北灵山下。

⑷翠奁:翠绿色的镜匣。这里用来形容带湖水面碧绿如镜。

⑸先生:作者自称。杖屦(jù):手持拐杖,脚穿麻鞋。屦,用麻、葛做成的鞋。

⑹“凡我”三句:表示与鸥鹭结盟,要互相信任,不要猜疑。鹭,鹭鸶,一种水鸟。

⑺偕来:一起来。

⑻“破青萍”三句:描写鸥鹭在水中窥鱼欲捕的情态。

⑼痴计:心计痴拙。

⑽“不解”句:不理解我举杯自饮的`情怀。

⑾“废沼”三句:意思是过去荒凉的废池荒丘,如今变得景色优美。以带湖今昔的变化,感叹人世沧桑,欢乐和痛苦总是相继变化的。畴昔,以往,过去。

《水调歌头·盟鸥》赏析/鉴赏

此词上阕以首句中“甚爱”二字统摄。次句用“千丈翠奁开”之比喻,盛赞带湖景色之胜,说明“甚爱”原因。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面对如此美景,难怪“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了。这是用夸张写法来说明“甚爱”程度,句格同杜诗“一日上树能千回”:闲居无事,拄杖纳屦,徜徉湖畔,竟一日而千回。下面写因爱湖之“甚”,而及湖中之鸟,欲与这结盟为友——这是用的拟人法。“凡我”三句,是写对眼前鸥鸟之愿:希望既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猜疑了。这里“莫相”之“相”,虽然关系双方,但实际只表词人绝无害鸟之心,望鸥鹭尽情栖游,无须担惊。《左传·僖公九年》有这样记载:“齐盟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词里这几句格式,当为《左传》辞句套用,纯是散文句法。

“白鹤”二句,是写对眼前鸥鸟之嘱:托其试将白鹤也一起邀来。由爱所见之鸥鹭,而兼及未见之白鹤,其“爱”更进一层。以上极写带湖之美及对带湖之爱,固然表露了词人摆脱了官场尔虞我诈的烦恼和明枪暗箭的惊恐以后心情之宁静,但在这宁静之中又透露出几分孤寂与无聊。试想,一个“壮岁旌旗拥万夫”(作者《鹧鸪天》中语)的沙场将帅,竟然落得终日与鸥鸟为伍,其心境之凄凉,可想而知。妙在词中表面上却与“愁”字无涉,全用轻松之笔,这大概就是词人后来所说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的手法。如此表达,意境更深一层。

过片紧承上阕遐想。作者一片赤诚,欲与鸥鸟结盟为友,然而鸥鸟是“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它们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其意从下句“窥鱼笑汝痴计”中可以看出。原来他们“立苍苔”,“为有求鱼心,不是恋湖水”,与词人“同居而异梦”。专心“窥鱼,伺机而啄在词人看来,只是一种“痴计”,对此,他当然只能付之一“笑”了。这“笑”,既是对鸥鸟“何时忘却营营”的讽笑,也是叹自己竟无与无友。“多情却被无情恼”的苦笑。看来,鸥鸟亦并非词人知已,并不懂得词人离开官场之后此时的情怀,所以他怅然发出了“不解举吾怀”之叹。盟友纵在身旁,孤寂之心依旧,无人能释分毫。可见,词人所举之杯,根本不能为永结盟好作贺,只能浇胸中块垒罢了。虽然人们常说“举杯浇愁愁更愁”,但词人并没有被愁所压倒。“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他从自己新居的今昔变化中,似乎悟出了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人世几欢哀”。词人本是心情郁闷,却故作看破红尘、世态炎良。变得益发旷达开朗,因而对隐居之所带湖也更加喜爱了。“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要作久居长栖之计了。词到此处完篇,对开首恰成回应。

如果说上阕旨意全在不写之中写出,那么下阕则就是在委婉之中抒发了。然而其语愈缓,其愈切,感情愈发强烈,较上阕又进一层。天地之大,知己难寻;孑然一身,情何以堪!虽有带湖美景,但纵是盟鸥,也不解已意,作者心绪可知了。可见,这首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分明是抒被迫隐居、不能用世的落寞之叹,孤愤之慨。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细玩稼轩此作,确有“不言言之”之妙。

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淳熙八年(1181年)的冬末,四十二岁的作者,正是年富力强,应当大有作为的时候,却被南宋政权罢官,回到刚落成不久的信州上饶郡带湖新居,开始了漫长的归田生活。这首词即作于作者罢官归家不久。

《水调歌头·盟鸥》作者简介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现存词600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