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关于轮舞的优美句子 正文

关于轮舞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1-14 03:06:10

音乐说课稿 篇1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唱歌综合课《我给月儿唱个歌》,本课选自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第二册、第四单元《月亮星星我来啦》,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有关月亮、星星的歌曲,从而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空间的求知欲。本单元用第三课时完成,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我给月儿唱个歌》。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安排的,能用X X X I X — X I的节奏型朗读儿歌,通过唱歌曲《小小的船》初步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教材分析

歌曲《小小的船》中的歌词原是一首小诗,是叶圣陶专门为儿童写的,整首歌曲优美抒情,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小朋友喜爱。

教学目标:

为这节课我拟定的目标有三点:首先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想象力。知识目标:能用X X X I X —X I的节奏读儿歌。能力目标:学生能用打击乐器和身势动作为儿歌伴奏,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小的船》。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和表现三拍子的韵律感,教学难点是让孩子通过一系列的音乐艺术活动感受美,体现美、表现美。

教学思想

对于这节课我是这样想的,学生在幼儿时对星星。月亮就充满了好奇和神秘感,也唱过有关的童谣,听过有关的故事,那么我抓住孩子这一特点展开教学,所以在课堂上我准备结合本课的教学特点展开教学,采用生动的情景启发。引导,自主的练习巩固基础,形象的演示。点拨。指导,自编的游戏相结合,从而创设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的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说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兴趣与高年级不同,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音乐活动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主动练习。主动模仿。自己创编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展开学习。本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科学、美术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学习,第一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第二步在朗读中感知美。创造美,第三步在歌声中感受美。表现美。 首先第一步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一开始老师提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迷人的夜晚吗?那么老师和你们一同走进这迷人的夜晚。”这时我会播放课件,关上灯,让孩子欣赏夜晚的画面,并配上优美抒情的音乐,制造一个夜晚的氛围,让他们去感受,然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夜晚美在哪些地方?从中引出要学习的儿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夜晚展开的,那么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与课本主题相似的情景,让美的画面,美的音乐一下子抓住孩子们的心。孩子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激发对美好夜晚的向往,引起他们对夜晚的无限遐想。

第二步在朗读中感知美,创造美,先让孩子自由的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接着老师用X X X I X — X I节奏加上身势动作朗读儿歌,让孩子体会并且进行模仿,模仿后我会请能力较强的三个孩子分别充当小老师这一任务分教授三组的学生,在分组学习的同时老师视各组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纠正和指点,然后分组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开展儿歌接龙游。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在以前接触过三拍子的歌曲,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没有真正的掌握,那么我采用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学习。自己教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加上老师进行巡视及时的纠正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学生把学习变得轻松,掌握得更好。

第三步是在歌声中感受美、表观美。首先老师激趣引入“月亮仙子”看孩子们那么能干那么棒,它说要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这时出示课件,并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的音乐,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欣赏;接着再次欣赏歌曲,并且随着音乐轻轻摆动让孩子想象我们就坐在月亮船里了,帮助孩子们继续感受和表现三拍子的韵律感,再经过多次的感受和欣赏,学生已经熟悉歌曲了,并且演唱歌曲,最后学生表演唱歌曲和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在学习歌曲这一环节中,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对歌曲充满想象,并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去想像月亮的美,学生们边听边想像,进入美妙的境界。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简单设计,其中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音乐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脚本。这句话道明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搞好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苏教版第十册第九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交代了“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段,从世界著名音乐家在这里的创作生涯、城市的建筑与装饰以及维也纳人对音乐的酷爱这三方面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第五、六自然段为第三段,介绍了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其中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就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言简洁、明快,优美,如第二段中,对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它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介绍,语言简洁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乐随晚风飘逸、回荡在街头巷尾,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音乐之中;

2、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全文以总分结构一以贯之,每一节也是如此。在分段时,为突出重点段,将末节单独为一段,这也是分段的常用方法;

3、手法灵活、变化多样。全文内容不长,然而选材的代表性(内容上、结构上),描写的点面结合、动静搭配等均是学生读写结合的范文。这也是编者要求学生背诵课文3、4节的意图吧!

4、文化底蕴丰厚,其地理风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学生性情的一个有效载体。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所述教材特点,课后练习以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已有学习

基础,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这样组织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立体构成,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螺旋上升,学生的可接受性很强。

三、 说教法、学法

因为老师和学生谁都没有去过维也纳,所以也没有对这个城市的直观印

象,因此教学前我可带领学生去图书室、上网查找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留下最初的知识积累;另外,我课前还要做好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根据课文的需要采用投影、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的展示,以及音乐的播放、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图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所以教法和学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将按照“读——思——议——品——再读”的步骤直接和文本对话,将自

己的个体感受与群体、集体进行交流,发现别人的优点,修正自己的思维,提

高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向高一级目标迈进。

四、 说教学程序

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简介城市,揭题入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质疑课文,尝试解决

第二课时: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自主感悟,讨论交流

扩展文本,综合实践

第三课时:小结课文,理清结构

汇报交流,积累内化

归纳方法,读写结合

以下重点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进行说课:

(一) 序曲——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蓝色多瑙河》,语言导入:在多瑙河畔,有一个城市叫维也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课题。

3、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你认为怎样的城市才能被称为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教师在课题旁板书:?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维也纳走走看看,感受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神奇与奇妙。

(设计意图: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通过课前的预习和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在头脑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原因并不十分清楚,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点。以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信息重组、比较分析、合理想象、自由质疑的情境中自由学习、独立思考。

课堂伊始,通过播放《蓝色多瑙河》,让学生置身于音乐之中,跟着老师畅游音乐之都。并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主曲——自主感悟,讨论交流

1、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请大家把课文打开,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把主要语句划下来。

(2)学生自学: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启发:全文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每个分层次也是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

(4)电脑出示总分关系结构图。

(5)这篇课文的层次非常清楚,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仔细阅读,然后在小组谈谈你对这部分结构的理解。

(6)为什么将末节单独分段呢?

(设计意图:本文的结构层次十分清楚,学生以前也已经学过这样的构段方式。为了降低难度,我增加了一个环节: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把它们划下来。这既是让学生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于他们从整体上进行感知作者组织安排材料的特点。

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自学,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我们要充分承认、尊重学生个体,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让学生在自学成果汇报时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通过这一环节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用、复习、巩固常用的总分结构方法,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语文重点段的的内容,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

讨论末节单独成段的设计是为了体会末段对中心的作用,掌握重点内容单独成段的常用方法。)

2、练习背诵,适时评价。

(1)课后练习要求我们背诵第三、四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试着朗读、背诵,并思考你是用什么办法背诵的?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3)指名背诵: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是按课后练习的要求而安排的,不仅要求学生读通读熟第三、四自然段,而且能做到当堂背诵,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一的后半部分。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的?

方案一:学生回答是抓住关键词句来背诵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制作课件,结合下列三方案教学要求适时点击凸现相关词句)

(2)你认为这两节的关键词句分别是什么?

A、第三自然段:用“音乐装饰”这个词你是如何理解的?→维也纳人用了什么来装饰音乐之都?→“连……也……”说明了什么?→想象一下你还准备怎么装饰?→所有的这一切,说明了什么?(音乐的氛围很浓)→你能读出来吗?

结合讨论教师适时点击展示图片,学生进行欣赏,感受这浓浓的音乐氛围。

B、第四自然段:“掺和”什么意思?

混合、混杂,音乐和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又

能给人以嗅觉上的美好享受。→当你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芬芳,此时此刻,你感觉怎样?请你带着轻快、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段话。→看聚会时演奏的音乐图片。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和前面相同的均是在抓住重点词句后进

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背诵的训练。叶老曾经说过“凡是技术的,没有不需要练的。”我国的俗语: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在自主的读书活动后,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方案二:学生回答是抓住这两节的结构特点来背诵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前)

(2)讨论:这两节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根据前面的教学已经知道这两节的中心句,通过中心句均处于每个自然段开头而得出这两节也为“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此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讨论理清两段中句群联系:第三自然段:概述→具体点的描写;第四自然段:按时间、地点推移介绍。

方案三:学生回答是抓住课文的写作特点来背诵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前)

(2)分别对这两节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

A、第三节:(点面结合)概括→具体

B、第四节:(选择代表性的典型例子)白天、夜晚、家里、街头、工作场所……例问题:选择写哪些内容说明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设计意图:这三个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背诵方法而确定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成了教学资源。为了使学生参与得更多,充分利用了个体、小组、集体等课堂组织形式,自学、同桌互学、小小组助学、集体交流等形式,通过分析、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语句句群关系的写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完善个人独特的思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同时也增加了语言训练频率,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4)既然第二、三、四自然段均是从不同方面写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为什么只要求背诵第三、四自然段呢?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构段方式类似于第三、四自然段,而第三、四自然段更为典型。你能找出与第三、四节类似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此步骤重点复习、巩固、初步运用通过学习三、四自然段所掌握的理解、分析方法。所用时间不多,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练兵的机会。)

3、间奏——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从构段方式、写作方法、抓重点词句等方面来体会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同时也学到了三种理解内容、背诵课文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已经学到的方法自学最后一段。

(1)出示最后一段。

(2)指名一学生配乐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边听边在书上批注,可以和同桌、小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A、写作方法: 外→里、整体→部分、下→上

(选材、顺序、详略)物→人、静→动、详→略……

B、重点词句:美观大方、色彩和谐、金碧辉煌、金光闪闪……

C、结构特点:总——分

(4)欣赏图片,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介绍。

(5)课堂拓展: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给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她无愧为“世界歌剧中心”。简介中国在此举办七届音乐会。

(6)朗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提炼、归纳学法后,对学法的

一次巩固运用。“教是为了不教”,达到不用教的唯一方法就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搀——扶——放”的原则。“介绍”的安排是将学生的感悟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内化,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感受,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三)尾曲——拓展文本,综合实践

1、教师总结: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学习了课文,正是因为以上四点原因,所以,维也纳成了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2、下面,请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读一读,待会儿请你以小导游的身份把你喜欢的有关维也纳的知识介绍给同学和听课的老师听。

3、学生当小导游解说。

4、作业: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听听音乐,看看图片,一起感受了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神奇与美妙。课后,请大家完成一个作业: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可以组成研究小组,自行选择。选题内容如:在维也纳生活过的音乐家调查;诞生在维也纳的著名音乐作品调查;在维也纳用了哪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开展相关的课外阅读,撰写研究报告,在汇报会上交流。

(设计意图:生活即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内。如果说这节课是一首交响乐的话,那让学生当导游、开展专题研究就是那绕梁的余音,我们应该做到语尽意未穷,让我们的学生保持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运用课内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培养他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想这是课堂教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课改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五、说板书

板书是“微型教案”,好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板书如下:

音乐之都维也纳

虽然只是两个标点符号,可是它包含的意义却是无穷无尽的:此间所留的空白,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无穷无尽的想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个疑问解决,生成新的问题;学生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发出了一个个惊叹;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点拨、引导、激励的作用,“!”就是指明他们学习方向的明灯,就是拨开学习迷雾的大手,就是激励起竖起的大拇指……

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螃蟹歌》是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人教版第七册第九课的第三部分内容,为表演课,要求1课时完成。这是一首根据玉溪花灯创编而成的歌曲,D小调,节拍2/4拍,单曲乐段结构,歌曲的旋律采用重复、变化的手法写成,整个歌曲活泼、轻快、亲切,充满趣味性。

2、教学目标: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学会歌曲《螃蟹歌》。

②体会歌曲情绪,初步了解云南花灯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强化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歌曲《螃蟹歌》;

(2)体会歌曲情绪,把握花灯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由于《螃蟹歌》节奏比较紧密,乐谱的跳度较大,对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把握,所以《螃蟹歌》的节奏和乐谱旋律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中讲:“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想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演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模唱与表演,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相互间的合作,加深对《螃蟹歌》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采取“寓教于玩”、“寓教于乐”等办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在课内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素质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足够自由想像和随意发挥的空间,也提供展示个性才能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在感兴趣、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和体现歌曲的美,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关系,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㈠、激趣导入:用课件展示配上《螃蟹歌》乐曲的一组图片(多民族的云南、聂耳的故乡玉溪、玉溪花灯等),并配上老师富有感染力的简介:我们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蕴涵着丰富的多民族音乐文化。我国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就出生在云南玉溪,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上百首歌曲,著名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改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下面我们将要学的这首歌是根据聂耳故乡的“玉溪花灯”改编的。

㈡、初步感知:舞蹈是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一个很好介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自身气质。所以,我有意设计“师生跳花灯”这个环节,提问“有谁会跳云南花灯?”让几个同学到台前和老师一起跳花灯,配上《螃蟹歌》乐曲伴舞,激发学生学唱这首歌的兴趣,激活表演这首歌曲的欲望,把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情景中,为后面的学唱歌曲和表演作好准备,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螃蟹歌》。

㈢、学唱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才可能对歌曲的风格和情绪有很好的把握。

1、视唱这首歌的主旋律。

2、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与歌词内容一致的螃蟹的动画片),使学生生动有趣地理解、掌握并记住歌词内容。然后尝试用云南方言朗读歌词,增加朗诵歌词的趣味性,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注意“字正”才能“腔圆”。

3、教师范唱(手风琴伴奏),学生轻声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4、采取跟唱、同桌练习唱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完整连唱歌曲(要求节奏、歌词要演唱准确)。

㈣、创编与表演:这首歌曲的歌词形象逼真,但歌词不等同于具体的动物形象,要通过音乐的情绪或某些音乐形象,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1、即兴表演:重播配有《螃蟹歌》的动画片,让学生边跟唱、边模仿螃蟹的动作进行演唱。

2、小组合作进行歌舞创编:音乐实践是感受美、体现美的重要途径,也是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做”和“编”。所以,在上述教学的基础上,我想通过表现《螃蟹歌》的创作练习,让学生体验歌曲风格,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小组协作能力。再让学生看一段云南花灯,然后以6人为一小组,集体合作创编,可模仿螃蟹走路时的样子进行集体歌舞表演;也可以采用云南花灯中的一些动作,把它们编排到《螃蟹歌》中进行集体或个人的表演;还可以着重歌词的创作,尝试换歌词,来达到多变多练的“编”。但无论如何做,都要表现出歌曲活泼、轻快、亲切的特点。教师在学生的创编实践过程中,适当作出指导和点拨。

3、成果展示:采取组内讲合作、组间摆“擂台”、教师手风琴为表演配音的方式,交流展示各个小组的歌舞创编。并通过师生点评方式,把这节课的学习推向高潮。

㈤、总结深化:教师在优美的《螃蟹歌》旋律中,有感情地对这节课进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螃蟹歌》这首歌曲,对云南玉溪的花灯小曲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继承和发扬我们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振兴我们云南的民族文化。通过上述总结,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歌曲,热爱家乡的情感。

㈥、课后作业:通过完成课后作业“收集有关云南民歌的材料”,实现“课外知识课内展示深化,课内知识课外巩固、补充”的理念。

㈦下课礼仪:学生在《螃蟹歌》音乐声中走出教室,从而达到再次强化课内所学知识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该寓形象美、图示美与文字美为一体,重点突出,脉落清晰、简洁整齐。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螃蟹歌》

螃蟹图(略)

一)节奏练习

二)创编表演

音乐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课题叫《丰收之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丰收之歌》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歌曲,歌曲是丹麦民歌,曲调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性,一拍一个音利落豪爽的音乐风格,使我们联想起人们围者着篝火跳起轮舞的欢乐场面。表现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全曲六个乐句构成结构图式是‖:a+b:‖+c+b这首歌曲大多呈分解和弦式进行(如第一乐句完全由分解和弦组成)因而歌曲旋律多为跳进,歌曲的情绪明朗欢快,具有活泼跳跃的民间舞蹈特点。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了解农村。让学生回到大自然。

(三)学情分析:由于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的。因此,创造音乐课堂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劳动的艰辛,收获要付出心情的劳动。

2、“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用欢快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并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音乐新课标》确立的阶段目标和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重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用欢快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

针对四年级学生自我感知能力欠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难点:

2、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兴趣引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学生喜欢的谜语导入,而谜语的答案又是和本课很好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和感受本课内容。如:我在导入歌曲时,我让孩子们首先欣赏了一组秋天的图片,这些图片是以丰收为主题的。使学生了解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又如:在歌曲中一音多字的教学中,我用笑脸的大小形象的表达演唱时间的长短,让学生的更容易理解。

3、引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了解思考什么样的声音、情绪适合体现这首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4、积极评价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发放丰收的果实的方式有机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用眼神、笑容、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

2、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

1、听唱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总之,只有自己学会了,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歌曲范唱、教师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自主学习法: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和处理歌曲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在节奏的学习过程中我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教学歌曲,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的氛围,还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

3、创造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试。如:我在处理歌曲时,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声势动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对课的流程作简单的陈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我用谜语导入的形式,马上学生进入了状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聆听歌曲,体验感受

1、欣赏歌曲,初步感受

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用画面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审美情境中,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2、读歌词解决难点

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丰收之歌》这首歌,本课的难点是一音多字,我在读歌词的时候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后又通过图示让学生自主的探索一音多字的唱法,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3、教师哼唱,再次感受

在学生熟悉歌词的基础上,老师先引导他们劳动时嘴巴里面发出“嘿嘿”的声音,然后整首歌曲用“嘿嘿”来哼唱。用嘿来哼唱更接近歌曲的氛围。

(三)学唱歌曲,情绪表达

1、学唱歌词:

在解决一音多字的基础上,找出相同旋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歌词带入到歌曲中,歌曲学习做到了水到渠成。

2、歌曲处理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接下来进入处理歌曲环节,首先我提问本歌曲的歌曲情绪。然后根据歌曲的情绪来演唱。接着我用独唱和齐唱的形式了演唱。最后我加入身势动作,收割,采栽,搬运。融入到歌曲中,进一步体会感受歌曲的情绪。

(四)、拓展思维,思想教育

欣赏《丰收锣鼓》:通过播放《丰收锣鼓》,了解不同地方的人庆祝丰收的场景。

最后,在《丰收之歌》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音乐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乐曲欣赏《十面埋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册的欣赏曲目。《大纲》要求音乐教育要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而《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曲目,因此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该册第四课中,学生已学习过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组,认识了包括琵琶在内的几件弹拨乐器的知识,在第七课又出现了琵琶独奏曲的欣赏,很明显地显示出承接的作用。

3、教学目标:《大纲》指出:“欣赏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初步感受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根据这个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① 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② 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③ 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

其中目标1、2为普通目标,要求全体学生达标;目标3为提高目标,只要求部分优生达标。

4、教学重点:《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套武曲,篇幅较大。根据欣赏课中精赏与泛听结合的教学原则,本课重点欣赏“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重要乐段。

5、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二、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在选择教法时,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是首先考虑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以下教法:

1、情景创设法: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经常到山间海边观赏风光,清泉与波涛会使他产生许多灵感和创作欲望。这就是情景发挥的作用。乐曲《十面埋伏》是展示古战场上铁马金戈的战斗场面,这些场面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果让学生去感受一些陌生的东西,容易产生隔膜,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这样的存在问题,我为学生创设情景。具体的做法在下文有详细的说明。

⒉主题辅助欣赏:乐曲的主题是音乐的精华,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弹奏或播放音乐的主题让学生聆听并熟悉,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有很大的作用。/

⒊分段欣赏法:乐曲《十面埋伏》是一首情节性很强的作品。对于这一作品我采用了分段欣赏法,按乐曲的顺序逐段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欣赏,使学生能掌握每段的音乐特点和表现的内容。

三、 说学法指导:

《音乐教学法》指出:“欣赏教学要尽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欣赏:

1、指导节奏律动辅助欣赏:儿童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如果欣赏课只是单纯的听就显得单调,难以奏效。因此我引导学生将身体的各种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用身体的节奏律动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在三个重点乐段的欣赏时就运用了这一方法,不但有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其他的音乐感觉。

2、指导自由想象:艺术是没有定格的,尤其是音乐的欣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因此我提倡自由想象。例如在欣赏一段音乐,它是表现什么的?让学生大胆地想,想到什么说什么,并敢于发表不同于一般的独特见解。这样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 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目标教学法对实施素质教育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因此本课使用了目标教学法的四个环节: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来进行教学设计。

附教学流程图:

前提测评

认定目标

导学达标

初听 分段 全曲

全曲 欣赏 欣赏

达标测评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方 法 意 图

前提测评:

⒈下面乐器哪些属于弹拨乐器

⒉听辩哪段音乐是琵琶演奏的 用多媒体出示测评题目。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为导学达标做好准备。

认定目标:

⒈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⒉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⒊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 教师借助讲台设计大屏幕演示和讲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乐曲的情景。然后在学生阅览课本并提出问题后教师小结时自然地导出学习目标。既让学生进入欣赏情景又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导学达标:

初次全曲欣赏要求:根据课本中的提示进行,并初步感受乐曲表现古战场的壮烈情景。欣赏后小组讨论 在播发乐曲时,大屏幕只出现古战场的静止画面。这次的欣赏让学生初次感性去认识乐曲,目的是培养感受音乐和独立欣赏的能力。

分段欣赏:

⑴泛听1—5乐段

⑵欣赏“埋伏”① 播放主题句让学生用“啦”模唱② 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模唱主题句让学生分辨哪种能更好地表现“埋伏”

⑶欣赏“小战”“大战”① 播发“小战”“大战”的视频让学生先简单了解古战。② 播发“小战”“大战”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句,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哪一段是表现“小战”,哪一段是表现“大战”。再让学生对比:哪一段的力度更强?哪一段的节奏更紧凑?听后讨论,教师小结。

⑷将“埋伏”“小战”“大战”三个重点乐段用大屏幕演示一次让学生欣赏。

⑸根据乐曲填空(见附表)

⑹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音乐创作。

⑴泛听这一部分采用音乐主题辅助欣赏和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的方法进行。⑵欣赏“埋伏”时,通过播发音乐主题让学生听并且模唱,使学生熟悉该段的音乐主题。然后用两种不同的速度、力度模唱该主题(其中一种是乐曲的原速度和力度)让学生通过分辨感受该段的力度和速度。

⑶①学生对古战不了解,因此在欣赏前先让学生看“小战”“大战”的视频来了解古战。②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分辨“小战”和“大战”。学生已初步了解古战,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用这个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力度和节奏去欣赏音乐。

⑷指导学生通过模仿琵琶演奏的动作,用身体的节奏律动去感受音乐。

⑸该表是以上分段欣赏的小结。

⑹要求用拍手、拍腿、跺脚打节奏为创作手段,运用适当的速度和力度进行。

⒋再次全曲欣赏 要求将刚才理解和想象的重现一次。鼓励大胆发表见解,奖励有创新的同学。

达标测评:⒈请同学根据乐曲编一个故事。(导学达标中〈根据乐曲内容填空〉〈用标题进行创作〉都是达标测评的内容。要求将刚才分段欣赏时理解的和想象的用口头表达出来。力求语言简练。

附填空表:

标题 力度 速度 场面

附板书设计:十面埋伏

战前准备:1--5段

战斗过程:6、埋伏

7、小战

音乐说课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之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和第四乐句一气呵成,第三句中使用了较多的附点节奏,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而第四乐句则以较舒缓的节奏唱出了牧童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牧童之歌》,表现出小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的草原上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2.通过学唱歌曲《牧童之歌》,能用不同的形式参与表演活动,表现歌曲。

3.初步感受新疆,加深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我的基本策略是,从听入手,以唱为本,引导学生有规律的动起来,把“情”贯穿始终。在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的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的教材分析及目标确定,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学唱歌曲《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教学难点则是《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节奏的演唱。为此,我将采用聆听音乐、口读节奏、徒手拍击、打击乐伴奏等方式进行充分挖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体验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四、教学过程

针对教材中的难点,本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由欣赏新疆风光的视频和天山美景的图片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歌曲第三乐句中连续四个小节附点节奏的运用表现了小牧童骑马的动感。所以,接着我就让学生听一听大草原上传来了什么声音。学生马上安静下来仔细听辨。原来是马蹄声,这时再利用双响筒来模仿马蹄声,击打出不同的节奏,并让学生用拍掌的形式打出相应的节奏,让学生由易到难的掌握好节奏,这时再过渡到连续四个小节的马蹄节奏,并出示马蹄节奏“xx x.x ”,学生认识附点,知道附点八分音符要读得稍微长一点,附点后面的十六分音符要读得稍微短一点。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节奏上的难点。在朗读节奏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配合上骑马的动作,又加上牧童策马扬鞭的动作,让学生随着音乐进行律动,既让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又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这时我顺势在马蹄节奏中加入歌词,让学生首先学唱好难点的句子,从而为后面歌曲的学唱降低了难度。

学唱歌曲,是本堂课的重点,通过歌曲的学唱体验牧童的放牧的快乐感受,为了让同学们更准确的唱好这首歌曲,我采用了跟琴用“啦”轻声哼唱旋律,跟琴分句学唱歌词,跟伴奏演唱,歌曲情绪处理等方式,在学唱的过程中让学生轻快活泼,像马蹄声一样有弹性的演唱,并且注意歌曲中的附点音符。让学生通过演唱的方式体验牧童的生活。最后师生一起创编动作,进行歌曲表演,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最大程度地渲泄和释放内化的情感。

本课已经欣赏了新疆的风景,学唱并表演了新疆的歌曲,最后我选择了让学生欣赏感受新疆的独具特色的舞蹈,从而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感受新疆,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课后去探索新疆少数民族人文风情。

总结以上过程和策略,我认为我的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音乐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机关小学音乐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

1.通过教学及欣赏并演唱歌曲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2.在音乐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 》选自 出版社 年级册 单元,为1课

时,歌曲为 拍, __调,音域为 ,整首歌曲以 贯穿其中,主要描述了情感。

(二)学情分析

( )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

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所以本课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兴趣,

接着辅助,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上台表演层层深入。 该学段的孩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情绪)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歌曲演唱,深入了解歌曲的风格和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明白什么道理/喜欢此类风格乐曲)。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

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表现歌曲/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掌握歌曲节奏/感受歌曲基本情绪、风格、特点,表现歌曲内容/处理好某一乐句/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 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启发教学法,范唱法,学科整合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律动表演 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 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这里我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准备了多媒体影像资料,让学生在《 》的音乐中做律动进入教室,通过在律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大屏幕上直观演示歌曲视频,提高学生对这节音乐课的兴趣。

(二)学唱歌(占时25分钟)

首先进行发声练习(占时2分钟)

先进性2-3条发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调整气息,声音做到自然统一,为后面的学习歌曲做好前提准备。(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然后分三步进行学习唱歌这一环节。

第一步:由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第二步:学生学唱。了解歌曲的内容及节奏。

首先学生自学,读歌词,感受整体歌词情境。

接着,同桌合作,相互交流。说一说你了解了歌曲的什么内容,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抒发了怎样的艺术情感。重点让他们讨论歌曲的节奏。在此期间我会在座位间巡视,了解他们的讨论情况。

然后:我针对以上讨论内容进行集中的指导与纠正。

这一环节体现出了“自主学习探究”的思路。

也体现出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

最后跟学生钢琴演唱2-3遍,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演唱。要求:

(1)速度不宜过快,(2)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

第三步难点的解决:(1)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小切分节奏型的把握。 解决方案:1、让节奏感强,乐感好的孩子先到讲台前面来做示范。(学生教学生)。2、通过用手击拍以及画强弱箭头图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和小切分节奏音型。

(三)歌曲再处理(占时10分钟)

在掌握整首歌曲节奏后进行歌曲处理

有感情的歌声,才是最美的歌声。

a.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试着将已经学过的切分节奏、连音线标注在合适的地方,尝一尝说说感觉如何。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集体讨论法)

b. 采用领唱、齐唱和男女生对唱或者比赛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5分钟)

当今社会需要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创新能力”,我们基础教育就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我经常会在新授课中去专门设计这一环节(结合主题,创编舞蹈、小组唱、课堂剧等)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表演组,一个是合唱组一个是舞蹈组,每个组推荐一名组长。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活动探究法)

(五)拓展延伸 (3-5分钟)

在拓展延伸这个环节中,我融入了美术、自然、语文、戏曲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学科整合,思想品德教育)

在机关小学我担任了少先队工作,在少先大队这一年里,我发现,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班队会的开展对孩子们的身心成长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结合这首歌曲的情感(感恩、爱国、团结、热爱环境等)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

课堂最后进行评价1:在本堂课学习后的收获(各方面收获),

2、互相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朋友,让孩子们打心眼里喜爱音乐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