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老物件作文1
我的外婆家装修得十分华丽,漂亮,可在二楼的梳妆台下,却放着一张油漆斑驳的椅子,外公还十分珍惜它,珍爱它。我觉得奇怪,便去问外婆。
“外婆,”我好奇地问道,“外公为什么那样喜欢楼上那把椅子呀?”“因为么,那把椅子是你外公的爸爸妈妈在世时用过并传给他的。”这就是从外婆口中得知的答案。原来外公一见到这椅子便会记起自己童年的快乐时光,怀念已故的父母,还有全家团团圆圆围在一起吃饭时的幸福。
我总觉得这张椅子背后还藏着一些秘密。或者椅子是太太太太…外公外婆流传下来的;又或者这把椅子被曾经调皮捣蛋的外公弄坏了,太外公没有责骂,还瞒着太外婆悄悄地修好了;又或者……这些秘密也许随着时间的逝去,就像这把椅子一样已经渐渐被磨练的模糊起来,但它对于外公来却弥足珍贵,谁让这椅子是传家宝呢。
嘻嘻,这张椅子会传到我这儿吗?我可不知道。你家有“老古董”、“传家宝”吗?它们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快来和我分享吧!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2
在奶奶家的门后,有一件古怪的东西,沉重的黑色砝码,棕色的竹竿上面还有奇怪的文字,有点像埃及文字,竹竿的顶端还有一个黑色的庞大的铁钩子,钩子右边还有两根不同的绳子,真是奇怪!
我便问奶奶:“奶奶,这是什么东西,是一把钓鱼竿吗?”奶奶笑着说:“这可不是钓鱼竿,而是一杆秤。它是由秤锤、秤钩、提绳,秤杆以及镶嵌入内不易脱落的秤花组成。”我又问:“那么,这个秤又有什么用呢?”奶奶说:“这杆秤的用途就是能精准得测量出物体的重量,如果有了它,人们会减少很多矛盾,用它秤物品买卖,买的人安心,卖的人也安心。如果没有秤,那么人们买卖东西只能预测大约,这样买的人怕多花钱,而卖的人怕少收钱,那谁还敢出门买卖呢?”
我也认为秤杆上的秤花,虽然不起眼,但却非常有用。也许这只是一个个小点点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诚信的象征。那些仔细沉着的人,就是重视诚信,从复查重量到完全信任,使人们互相信任。
秤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最重要的是秤还流传着一种美德,那就是:诚信。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3
在外公家里,有一间阴暗的卧室,里面堆满了杂物,因为很少有人进出,使我想起了鬼屋,所以我一直又好奇又害怕。
有一次,我朝里面张望,看见外公在里面看东西,几乎同时,外公看见我,便叫我进去。
我小心翼翼地绕过地上的箱子、盒子,来到一张桌子前。桌前有一扇窗户,透过光线的照射,我分辨出桌上有一个盒子,外公轻轻地打开盒子,一些泛黄的纸呈现在我眼前。“这是什么?”我举起一张仔细看了看,可我除了看到几块模糊的颜色外,什么也没看见。“这个呀”。外公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看,“是粮票。粮票什么东西?”“粮票是以前买粮食用的”。“那能买很多粮食了?”“不,每个家庭都有一定量的',用完了只能饿肚子。”外公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再摸摸肚子说。外公告诉我,那时物质资源可没现在这么丰富,记得过中秋节那天,一家大小十来口人就把这两块月饼给分了,虽然到每个人嘴里的月饼只有手指心难么大,但是那时他们是那么满足,多亏了这粮票,否则月饼都吃不上,外公说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现在的条件比之前的条件好得很多了,有吃有穿,不愁什么了,看着这一张张具有时代烙印的粮票,那我想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4
我老家中的储物间里有一辆老自行车,那是我爷爷传给爸爸的,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是一件不折不扣的“老物料”。
自行车的形状奇特,有一个三角形的铁杆支撑的,尾后还有一个类似于发动机的东西,轮子黑乎乎的,铃铛也很奇怪,两个小巧灵玩的正方形中间有一条缝,这辆破旧的自行车,一饱经沧桑的模样,仔细看,车胎表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裂痕,好似一张包满皱纹的脸。尽管是这样,爸爸与爷爷依旧没有扔掉老自行车,可能觉得这辆车有他们的美好回忆吧!
说起老自行车,爷爷与它还有一段往事呢!那时候,交通极其不方便,做什么都要靠两脚走一段路,所以爷爷拿着大半年的工资去买自行车,自然而然这辆自行车也成了全家的“宠物”!有一次爷爷骑着自行车去买菜,不小心在过窨井盖的时候,轮子刮到车轮毂边上,咣的一下,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摔破了皮,连自行车的三角杆都摔变形了,爷爷非常心疼,不顾自身疼痛,把自行车扛到了修车房,花了大价钱才把它修好,并把车擦得噌噌亮才安心。听爷爷讲这故事,我可入迷了!原来自行车还有过这样的经历呀!
现在爸爸将此自行车留给我了,感觉一直有种革命情谊,就像一起当过兵的战友一样,我会好好珍惜的!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5
伞能为我们挡风避雨、遮阳防晒,是我们出门必备的重要用品。
今天我在这儿要说的老物件是大家都熟悉的伞,大家肯定会说,啊,这也算老物件?当然,伞就是老物件!
中国制伞历史悠久,最早的伞由鲁班的妻子发明。她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像“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这就是最早伞的样子。东汉蔡明发明纸后,出现了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伞,文人雅士亦会在上面题诗作画,抒发情怀。宋时称绿油纸伞。以后历代均有改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伞的样式、功能的追求也在不断求新,因而一些多功能、新样式的伞被不断的发明出来。伞的作用也不仅仅局限于遮风挡雨,人们根据需要发明了太空伞、滑翔伞、飞行伞、晴雨伞等等等等,伞的外形除了棍状,还有方便携带的铅笔伞,胶囊伞等。伞面的花色就更不用说了,五彩缤纷,内容丰富。啊,对了,妈妈的伞自动收开,用着可方便了。
雨是有野心的,它好像要吞去一切;雨是强大的,它无孔不入。它跟着强风,披着闪电,能和雨作战的,就是伞!一顶一顶的伞像一朵朵美丽的蘑菇,帮助人们战胜风雨,迎接美好的太阳,迎接美好的生活。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6
今天,我在外公家寻找老物件。我和外公东翻翻西找找。忽然,我们的目光被一只破旧的银色长方形饭盒吸引了。打开一看,呀!这不就是老物件嘛!
饭盒里有很多票票,不必说油票、粮票、布票、柴票;也不必说老酒票、香烟票。单是一张煤饼票就吸引了我的注意。
我拿出几张已经发黄的煤饼票,仔细的观察起来,这些票,虽然已经发黄、发皱,但是上面的字很清楚。煤饼票分为两部分:左边是存根,右边是正联。正联的最上方着“杭州市煤饼票”,下面写着月份和贰拾伍千克(50市斤),最底下写看“1994”四个数字,应该是1994年发行的煤饼票吧。存根加正联之间还印有“离根作废”四个字。
煤饼票在以前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每人每月都限量凭票购买。以前外公要买煤饼是要到店里排队购买。先开发票,再把煤饼装到筐里,最后用扁担把重重的煤饼挑回家,可麻烦了。不像现在只要用天然气就好了,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没有限制,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可方便了。
通过这次寻找老物件,我知道了以前外公的生活和我们现在生活的不同之处。所以我们要忆苦思甜,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7
我的老家是个落后的地方,走在大街上,就像走在黑白电影里,到处是黑白的,但是科技发展的太快了,我老家早已一改往日的面貌,而至今,那台黑白电视,还摆在我家的卧室,就是这台老式电视,让我的童年变得有声有色。
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台电视,因为电视很老,要一直举着天线才能看,而这个一只举着天线的人,就是妈妈。
我上幼儿园了,一接触电视就离不开了,都是妈妈举着天线,然而我仍然不以为然,津津有味的看着。
那天,我正有滋有味的看着动画节目,“滋滋”两声,电视黑了,妈妈扭了半天还是没反应,最后,遗憾地说:“电视机坏了,看不了了。”
“我不信”,便跳下床来扭电视开关,但是电视没有一点反应,我一急之下就打妈妈,妈妈没有理睬我,我也不理她了。
这样互不理睬了两天,我感到格外无聊。这是,妈妈突然跑到我面前说:“林林,电视好了,去看吧。”我尖叫地跑到卧室,爸爸阻止我,说:“你被电视迷住了,还不如不去修电视。”我明白了是妈妈把电视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修的。爸爸走了,老妈偷偷给我看,但还是妈妈帮我举着天线。
现在,我懂事了,终于知道妈妈为了我付出了很多,那台电视机像警示钟一样提醒我“要爱妈妈”!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8
我家有一个古董,据爷爷说,是从明代传下来,到清代的时候差点被人家收走,那是一个玉盘。
它全身大部分由玉制成,上面镶嵌着金银珠宝,看起来格外华丽。在玉盘中心有一颗红宝石,四周围绕着各种各样颜色的宝石,盘底刻
印着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纹路,这五种元素中间有个金球沾在玉盘底下。在盘边缘有一大圈珍珠绕着盘中心,在珍珠形成的大
圈里还有一圈银球,那银球很小,一个直径约有五毫米,玉盘里足够容下几百个这种小小的银球了。爷爷说这玉盘是无价之宝。
有一次,家里急等用钱,爸爸想把这玉盘卖了,我苦求爸爸,说:“不要卖啊,这玉盘可是我们柴家祖宗传下的无价之宝,如果卖了,会有两错误啊!一来会亏本,二来愧对祖宗啊!”
爸爸听了,点了点头,说:“我不卖了,儿子真懂事。”
我也很喜欢那玉盘。有一次,爸爸在翻箱倒柜,找着什么东西,玉盘从柜子上掉下来,我急忙去接,还好接住了,我悬在半空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还有一次,我正欣赏玉盘的时候,它突然从柜子上滑下来。我一惊,脸色吓得苍白,都忘了接那云盘,不过那玉盘恰好落在我脚上了,没摔坏。
我喜欢无价之宝玉盘,它是我们家的宝贝。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9
好多人都喜欢老物件,但是你估计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喜欢它。大部分人的意识中,它是老的,贵的,值钱的。我打小就喜欢老物件,从木桌、老钱到土罐,但凡我见的那些稀奇的古玩意,都有种特别的好奇,我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这些老东西,是什么值钱的东西,甚至连钱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是就是觉得它特别贵重,不敢摸,不敢碰,为同学们和老师把一方大桌子劈了烧柴气愤到难受的哭……老物件更多的是代表一种存在,一种感受,还有一种被摧毁与锻造的伟大。
它可以不美,可以与时代脱离,可是它确实是绝无仅有,而且经历很多,并且存在过以及继续存在的不能复制的唯一。
曲高和寡,没有人不说相框里的那幅观棋图画的精细,好看,而现在的作品看着粗糙,不细心,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那副被称为细致的作品是画家二十七年前的作品,画家对自己目前的作品很满意,每一幅都是自己的创作,而对这幅我们看着不错的作品,指出很多很多错误的地方,明显他对过去的作品是不满意的,这一点我们不画画,阅历又少,很难觉察。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10
我的家,堆满杂物和的房间里,有一天,我在翻找旧物的时候,翻到了一个用红木雕刻而成的凶兽饕餮。这是从我祖父那儿传下来的,当年,父母在收拾祖父的遗物时,准备把这个木雕饕餮扔了,那时幼小的我把它抓在手里不放,父母没办法,只好决定把它留下,我这才松手。
如今,我仔细端详着这个木雕,发现它的做工非常精致,每个地方都没有刮痕,这个动物造型气势很大,头向前突出,好像要吃掉什么。山海经里说,饕餮是龙的九子之一,它很贪吃,最后把自己的身体都吃掉了,只剩下一个头,是传说中的四大凶兽之一。妈妈说,祖父生前非常爱惜它,把它放在一个沉重的木箱子里,每天都要拿出来擦洗一遍。祖父走得早,在我不到一岁时就走了,我对他的样貌没有一点印象,只感觉他是很慈祥的样子。
到现在,这个木雕还干干净净的放在木箱里。自从发现它之后,我每天一有空就会擦拭它一遍,就像当年祖父对它一样。它崭新如昨,谁也不知道,它凝聚着无数旧光阴和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与这个动物木雕的缘分,长大后,我对动物很亲近。
①我每次看皮影,都要跑到布幕后边瞧上几眼。因为那些在布幕上神出鬼没、又哭又笑的灯影子都是在后边耍弄出来的。严严实实的布幕后边总是充满了神秘感,给我以极大的诱惑。
②今晚___________这台戏的师傅是贺兰县无人不知的张进绪,剧目叫做《王翦平六国》,说的是秦代名将王翦辅助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故事。这出戏是张进绪从他父亲张维秀手里接过来的。张维秀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去世,如今张进绪也是六十开外;个子矮矮,灰衣皂裤,头扣小帽,神色平和,然而,他往布幕后边一站,立时好像长了身个儿,一员大将似的,气度不凡。
③布幕后边的地界挺小,不足一丈见方,叫拉琴击鼓的乐队坐得密不透风。布幕下边是一条长案,摆着各种道具;其余三面使竹竿扎成的架子,横杆上挂了一圈花花绿绿、镂空挖花的皮影人。张进绪的这些皮影人儿和全套的乐器,都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老物件,摆在那儿,有股子惟老家伙才有的肃穆又珍贵的气息。尤其这上百个皮影人,生旦净丑,一概全有。好似人间众生,都挂在那里等候出场。但他们不是被无序或随意挂在那里的,而是依照着出场的前后排次有序。别看他们面无表情,神色木然,只要给张进绪摘下来在布幕前一耍,再配上锣鼓唢呐,以及那种又有秦腔又有道情又有当地的山花的腔调,便立时声情并茂地活蹦乱跳,眉飞色舞,活了起来。
④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霸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衰,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__________。后台是他的舞台。他略带沙哑的嗓子又唱又说又喊又叫,两只手把一桌子的皮影折腾得飞来飞去。看他的表情真像站在台上唱戏演戏一般,给我以强烈的感染。但在布幕那一边,却早化成戏中一个个性情各异的灯影子了。
⑤当我回到布幕前边,坐下来细细品赏,便看出他演唱的高超。他不单唱得味儿如醇酒,大西北的苍劲中,兼有黄河滋育的柔和;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一时觉得,这唱不是张进绪唱,分明是灯影子在唱。于是,灯影、乐声和剧情浑然一体。如今的.贺兰还有多少人有这种功夫?
⑥据说,此地的皮影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名叫赵小卓的满族人从陕西带到宁夏来的,后来由贺兰县几位颇具才情的村民接过衣钵,继承发扬,在皮影制作、演唱风格上融入本地的文化与气质,深受百姓热爱。昔时,交通不便,钱太少,戏班子很难深入到穷乡僻壤。老百姓便用这种简朴又优美的影戏自演和自娱。这应是一种原始的“影视艺术”。这种“唱灯影子”不单在贺兰县这一带扎下根,成了气候,影响还远及银南、隆德、盐池和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据说,当时传承赵小卓皮影戏的有刘派(刘有子)和张派(张维秀)两家。但刘派后继无人,人亡而歌息;张派却传了下来。难得的是今儿的传人张进绪的禀赋依然很高,又深爱这门古艺,所有家传皮影和演奏器具都好端端保存至今。时下,逢到各乡各村举办节庆或喜事的时候,都会请他去演出助兴。届时,他弟弟、妹妹、孩子全是伴唱奏乐的成员。如今这种家庭化的影戏班子,已经非常罕见,传承人的水平又如此之高,真叫我们视如珍宝了。
⑦我忽然想到,这么好的贺兰人的唱灯影子,可千万别只叫我们这代人看到。
14、根据提示请在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完成填空:主演,主辜,主导,主办。
(2 分) (1)今晚__________这台戏的师傅是贺兰县无人不知的张进绪。
(2)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霸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表,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_____________。
15、阅读全文,请将表格中。
“我”的活动补充完整,(2 分) 布幕后边 ② ① “我”欣赏灯影表演
16、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描写的皮影戏的特点。
17、请赏析文章画线的句子。
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
18、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
14、(1)主演;(2)主宰 这是一个词语辨析题,主演;意思是扮演戏剧或电影中的主角。
(1)处填“主演”与上文的“主角”想对应。
主;意为支配、统治、掌握,只有主,才和上文“霸气”一次呼应。
主使,意思是主要指使的人;主办是主要办某项活动的单位,放在这里都不合适。
15、(1)我观察张进绪主演灯影 (2)布幕前面
16、①充满神秘感,布幕上活灵活现、神出鬼没的影子,在幕后就能耍弄出来。
②道具、乐器等内容丰富,光皮影戏的人物就包含生旦净丑、人间众生,表演内容多样。
③感染力强,表演逼真,布幕上精彩的表演与后台繁杂的光影,乐声交织,给观众们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17、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皮影戏的表演进行描写,将灯影赋予了人的色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灯影子的鲜活灵动,表现了贺兰人表演唱灯影子的技艺高超,也表现出皮形戏浓厚的感染力。
18、示例:我们要学习与传承经典文化,如捏糖人、制作风筝等,并对我们的文化遗产做大力的宣传与弘扬,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我们被遗忘的文化遗产,共同保护并将它们传承下来。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写故乡老物件的唯美散文,我们来看看。
写故乡老物件的唯美散文1:炖钵炉
说起炖钵炉,我估摸着它可能是现在电火锅、酒精火锅甚至满街时兴的刷锅、地锅子的鼻祖吧!
从字面上讲,“炖”是烹饪的方法,有别于煎、炸、煮;“钵”起初应为炖钵,一种像盆但又粗糙一些的陶器,以后演变为铁锅或者钢精锅;而关键在于“炉”,“炉”的风格可谓五花八门,汉江平原的炖钵炉可谓别具一格。
那些年代,乡下到了十冬腊月天寒地冻的时候,为了吃上热饭热菜,就把收藏在杂物间旮旯里的炖钵炉找出来,拍打掉灰尘,炖起炖钵炉来。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是在供销社日杂门市部买回来的铸铁的、翻砂工艺的炖钵炉,上头有三个耳子,中间隔着一个露碗儿,下头一个通风孔,脚是三个爪子,稳稳地放在饭桌中央。条件差一点的家户,则用黄泥掺些麻筋捏制的土炖钵炉,虽然结构、功能与铸铁的炖钵炉差不了多少,露碗儿也不是铸铁的,是用几根铁丝或钢棍替代罢了,但是,略显笨重、粗糙,看上就有点土头巴脑的。炉子不一样,锅里炖出来的菜肴可是一样的香甜。中午或是晚上遂将在大锅里烧好的猪肉、头蹄杂货盛在一个小铁锅里,放在炖钵炉上,将架炉膛里的皮材用木屑或者废纸引燃,一时间,堂屋里炊烟袅袅,炉火熊熊,到处飘逸着特有的菜香味儿。待到锅里“咕嘟嘟——”“咕嘟嘟——”地炖开锅了,加些白菜、萝卜、香菜等,当然加几块豆腐更是绝配,大人娃儿一大家子人围坐在饭桌四周,聚集在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炖钵炉边上,“吸溜”“吸溜”地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尽享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当然,在那些年代里,吃炖钵炉的日子也是短暂的、屈指可数的,因为,除了春节前杀了年猪,生产队里抽干了塘堰分了鲜鱼,才有吃炖钵炉的机会和口福。更难得的是父亲放假在家,炖起炖钵炉,就着一碟豆腐乳,再炒上一碟花生米或是蚕豆,陪着爷爷小酌几杯,看着老人们体味着“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惬意劲儿,那是多么让人艳羡的呀!
写故乡老物件的唯美散文2:火笼缸
那些年代的乡下,过冬是件非常难熬的事情。那些年,严冬来临,白雪皑皑,老北风撕扯着电线和树梢“呜——呜——”吹着哨子,房檐下会挂着几尺长的凌冰钩子,堰塘和水库上的冰有几尺厚,我们在上面你追我赶奔跑打闹都没有一点事儿。穿着棉衣棉裤仍觉得透心的凉,布底子的棉鞋也不保暖,手脚成天冻的冰凉,像一个个红萝卜。一个冬天,手背、脚后跟不知要都冻烂几回,皱裂的口子渗着血丝丝。火笼缸就成了我们农家必备的取暖工具。
火笼缸是一种用来取暖的陶器,圆圆的,上粗下细,有土陶的和上釉的两种。规格一般有大小两种,刚好能踏上大人的一双脚,小孩只能踩着边儿烤脚。火笼缸上面有个把儿,随手拎着烤手,坐着烤脚,很能抵挡一阵子寒冷。
火笼缸里多装有木屑、棉壳和枯草渣滓这些既易燃又耐烧的东西。早晨,母亲做好饭后就让我们将灶膛里的腐炭带上灰火一并铲到火笼缸里,用脚踩实,然后再盖一层灶灰。一开始,总是烟雾弥漫,熏得人眼泪只溜,抹得像个花猫脸,但是,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大人是没有功夫享受火笼缸的,多是由老人和小孩用来取暖,有时候衣裤被烧得大窟窿小洞,那多数是烤火笼缸惹的祸。
在经济十分拮据的那些年代,虽然只花三五毛钱就能买一个的火笼缸却看得很金贵,家长是绝对不让我们带到学校去,以免丢了或砸了。上学的时候,冻得实在招架不住,我们就找来空油漆罐之类的铁质容器,模仿着自制简易的火笼缸。在其底上钻几个小孔,用铁丝做一个提手,拴上线绳提着,里面装上腐炭和木屑之类的,到校后迎风使劲晃几圈,吹燃了权当火笼缸烤手,也能对付一阵子。有时候烟熏火燎地把教室里搞得乌烟瘴气的,会被老师喝止甚至将其扔出教室,只能偷偷摸摸地躲在课桌下面焐焐手暖和暖和。
每天晚上睡觉前,母亲都会小心翼翼地用火笼缸慢慢地将我们的被褥烘烤热热乎乎的才让我们上床睡觉。多少年,火笼缸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个严冬。多少次,温暖的被褥裹拥着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写故乡老物件的唯美散文3:纺车和机头
说到纺车和机头(织布机),可能要追溯到黄道婆以前更远古的时代了。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纺车是普通农家用来纺花的。它是利用旋转抽丝延长的工艺生产纱或线的工具。纺车由轮子、摇柄、锭杆、支架、底座等构成。有个谜子就是描绘纺车的:一只燕,腰里掖着16根箭,吃油条(棉条像油条状),吐白线。每到初冬,皮棉从生产队分回家来再拿到轧花铺轧成棉絮,母亲就在堂屋边上,一有空就坐在那里不停地搓着棉条,然后,架上那辆老掉牙的纺车,拂去灰尘,擦拭干净,左手拽着棉条,右手摇着纺车,很有节奏地“嗡—嗡——”的纺线。入夜,煤油灯下总晃动着母亲不停地纺花的身影,常常是那“嗡—嗡——”的纺花声伴我入眠。
“七亩地,八亩宽,中间坐个女人官。脚一踏,手一扳,十二个环环都动弹。”这是我小时候常听母亲常念叨的歌谣。 这歌谣说的就是乡下的织布的情景。那老织布机大家都叫它机头。织布是一门精细的.活儿,工艺复杂繁琐,,要经过扎花、弹花、搓棉条、纺线、拐线、浆纱、织布等多道工序。而织布则是最后一道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这种土织布机上面没有一个铁钉,全部是榫卯连接,相当结实耐用。我家的那架机头不知是哪年置办的,传到母亲手上很有些光景,有几个地方破损了用纱线绑了又绑,梭子磨得油光水滑。母亲上好了纬线,脚用力一踩踏板,手一扳机档,梭子拽着经线,在纬线间往来,织布机上面的铁环发出“哐——哐”的声响。一寸、两寸,一尺、两尺………一匹匹平整如练的土布就织成了。母亲会用买来的颜料,将胚布印染成靛青色或是毛蓝色,裁缝成衣裤和被单。
可以说,我是穿着当年的土布长大的。一直到小学五年级以后,的棉、的良等化纤细布的普及,我们才逐渐淘汰那些土布衣裳。那架纺车也被放在阁楼上落满了厚厚的尘土。那架高大的机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的。现在,恐怕只有到农家博物馆和百度文库里才能看见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老物件了。
回想起故乡的那些老物件,回想起家里的炖钵炉和火笼缸,回想起母亲的纺车、机头以及母亲纺线和织布的情景,看到的是优雅与和谐,听到的是韵律和流动的音符,享受的是温馨、幸福还有历史、亲情和乡愁的滋味。
写故乡老物件的唯美散文4:老手艺
神轴原为古时家族绘制,上有家族列祖列宗先考先妣的画像,供后人祭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后来神轴中的人物扩展到了神像、历史人物、佛、道教、民间传说故事等,是祭祀、镇宅、祈福的供奉载体,统称为木刻版年画。据现有
两年来,刘氏“瑞兴和”后人刘尊林为传承已经濒危的家族技术,奔波各地,搜集、整理文字、图片、录音、视频等各种资料,丰富完善项目内容。目前尚存明、清雕版10块18面,虽然十分破损,看上去还很精美,专家初步认定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记者 苏瑜 实习生 白贺丽 文/图
生意兴隆 广销各地
刘氏“瑞兴和”木版年画,原所在地新乡市获嘉县南阳屯,地处豫北平原,曾是牧野大战古战场,该地佛、道、儒三教荟萃,寺庙众多,宗教活动频繁。每逢重大节日,人们祭天地、念祖宗、拜神灵,神轴作为人们祭祀神灵、先人的供奉载体,需求者众多,正可谓“家家挂神轴,年年换新装”。制作神轴的作坊因此得以迅速发展。
刘尊林回忆了解放前大伯刘运通和父亲刘运和组织家人制作神轴的场面。印刷、上色、加厚、上墙,装裱、定轴、上绫、涂金,全家上下不分男女老幼齐上阵,连七八岁的小孩子也要手端盛颜料的碟子用毛笔为神像画眉毛打口红。
“大伯安排我描眼珠。大伯说,描眼珠是很重要的一步,描好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怎样才算好?那得让不同方向走来的人都觉得画中人是在盯着自己、朝自己这个方向看。”刘尊林说,大伯是个严厉的人,作为一家之长,他对家人管理很严格,但是又极通人情。
“刘氏瑞兴和木版年画,除在本县被信仰者敬仰以外,还成批销到外地各州、府、县。每到年前,本县和外地的老客户总会趁我家制作间隙,前来用我家的雕版成批印制白片,再拿回家上色。大伯不仅不收分文,深夜还和我们家人一块吃加餐饭,大伯要求我们先尽着客人吃,客人吃饱了,家人才能吃。一些家里确实穷困的乡亲,年近时,会前来作坊求制作时淘汰下来有些小毛病的画像,大伯总是慷慨地赠送给他们好的成品。”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刘家口碑极好。刘氏瑞兴和木版年画,广销各地并在一些地方设立小分作坊、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