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起兴的句子语言优美 正文

起兴的句子语言优美

时间:2025-01-04 09:54:47

《浣溪沙》阅读答案1

浣溪沙

北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梁启超曾将下阕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为“新奇的比喻”。请简要分析这句比喻的“新奇”之处。

参考答案::

13. “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不相类似,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分别有“轻”和“细”的相似点﹙2分﹚另外,一般的比喻是化抽象为具体,词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似丝雨,却说飞花似梦,丝雨似愁,化具体为抽象,颇有意境。﹙2分﹚。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的? (3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4分)

参考答案::

10.(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1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的。(1分)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分)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2分)

《浣溪沙》阅读答案2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8.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参考答案:

7.B、8.D、

《浣溪沙》阅读答案3

浣溪沙

纳兰性德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这首词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上片的情感基调是低沉的,无论是夕阳还是小楼,既无情绪也控制不了忧愁,这是抑。忽然,一个骑马的美少女出现,少女潇洒风流。这里是白描,直接描绘少女的形象和神采。使原来低沉的气氛转眼间有了亮色,使人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是扬。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运用,塑造了少女美丽风韵。

【译文】

黄昏时分,你登上狭狭的小楼。夕阳被你娇小的步子挤下了山,留下栏杆一排,珠帘一条,飞鸟一双。你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左边的鞋印才黄昏,右边的鞋印已深夜。你的愁,很芳香。它让你又一次数错了,懒惰的分分秒秒。终于,你骑一匹小马出城。怀中的兰佩,温软,如满月的光辉。他看你时,你也想看他。但是,你却莞尔回头。

作品赏析

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叙事者少见。而本篇则恰是以叙事的手法填出,颇得出奇之妙。词中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描绘了一个细节,但却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刻画而不伤其情韵,清新别致,很有韦庄词的意味。

意境描述

人说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而容若的这一阙《浣溪沙》,则以少有的叙事的方式填得,却有出奇的好。他给了读者一帧慢镜头,慵懒如春水的时光里,潺潺流淌着一种琳琅之美。又好似就着这美一谱上曲,立马就会要将其含在唇边,满怀欣喜的,饱含情意的,依依呀呀练唱起来不可。

黄昏时分,残阳如酒。小楼之中,珠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落日的余晖宛若薄薄的锦缎,一匹一匹的散散堆落在阑干上。他凭栏而立,看着这清觞一样的昏昏日光,心念中不禁来了愁绪,这波光碎影的生年,竟是这般的了无兴致。

有注本认为这上片是写的词中女子,正是闺中怀春,上片的描写乃是为下片所做铺垫。而我更倾向于这是容若写自己如何倚阑生愁的说法。“有个盈盈骑马过”一句,应是写的马背上的女子对他(或是路人)回首相看的美好羞涩姿态,以至使小楼之上的他,心生温软感念而愁绪消散。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古诗十九首》中有写:“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最出跳的莫过于盈盈二字,简直可以独占世间女子的全部美好。

她给那一刻的时间,带来了夕阳之下的新绿小池塘。风帘动,有暗香盈袖。马背上的美丽女子,是那样的令光阴倾倒。

她略施薄妆,浅描眉黛,见人羞涩却回头。这一个“却”字,正是应了那句“节外生枝斜更好”的意想不到。惊喜,从来就是最能带给人冲击力的。又想起李易安那一首精致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花影瘦,露华浓,青梅一般的羞,可是你眸子里那一缕握不住的温柔。此时两首词并读,竟是如斯缘妙不可言。羞涩能让女性的美具有神秘的力量。羞颜未尝开的青涩,让人沉迷,让人欢喜。那是一种纯净的穿透力,让所有的感叹在顷刻之间心悦臣服。于是在后来的后来,一位叫徐志摩的诗人说: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那一个黄昏之后,他的生活将一如既往的回归成一汪静水。光阴会记得,这一首《浣溪沙》会记得,那一个香醇忧甜的美丽镜头里,有一个如青梅如水莲的她,羞涩的从他的小楼下,打马路过。

《浣溪沙》阅读答案4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时元丰五年也。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注]苏:苏醒(一说指苏轼自己)。镊:拔去。

12、下列关于本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内容上看,本词写于酒醒之后。

B、从词牌体式来看,本词属于小令。

C、从押韵看,押平声韵,中途换韵。

D、从时间顺序看,本词采用了倒叙。

13、下列对本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不记”二字以幽默风趣的笔法表现了词人醉意朦胧的状态。

B、“雪晴”一句转入虚写,表现了词人由雪景引发的美好愿望。

C、“翠袖”一句运用比拟,写出了酒席上女子婀娜柔美的姿态。

D、这首词上片明快,下片深婉,相反相成,艺术表达富于变化。

14、联系整首词,赏析画线句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分)

阅读答案:

12、(2分)C

13、(2分)C

14、(4分)画线句通过酒宴中呵手拔去白须的细节(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既衰老忧愁,又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与酒席上明艳美丽的年轻女子形象形成对比,表现了词人“但愿人饱我愁无”的忧民情怀和对人生老迈的感慨。

《浣溪沙》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高三语文-魔方格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 溪 沙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小题2:(1)比喻。“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软草平莎”在雨后有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纱,经雨之后,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在这清新宜人的环境中,自然有着舒适轻松的感受。触景生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词句具体分析。“光似泼”极言光照足,“气如熏”表明香气浓郁,视觉、嗅觉相结合,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绿光,暖风夹着蒿艾的熏香扑鼻而来,生机蓬勃、风光宜人,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1分)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鉴赏六读:

一、读诗题。

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二、读“明示”。

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

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四、读注释。

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高考天津卷《听蜀僧浚弹琴》,提供了三条注释。“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

五、读“有无”。

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

如:“西出阳关无故人”,

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

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空有姑苏台上月”等句。

六、读类型。

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

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

与“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浣溪沙》阅读答案6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7.(1)词中能反映时序变化的两句是 (2分)

(2)赏析“楼上晴天碧四垂”一句中“垂”字的妙处。(3分)

(3)请结合“芳草”和“杜鹃”两个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7.(1)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2分)

(2)“垂”,准确地描绘出词人从楼上看四周,只见晴朗高旷的碧天,与四周的旷野浑然一体,难以区分的情景。(2分)着一“垂”字,一个广阔的立体空间尽收眼底(构成人们自上而下的立体空间感),境界开阔。(1分)

(3)以无边无际的“芳草”,写家乡的遥远;(2分)以“杜鹃”的悲啼,写思乡的悲切(2分)。全词抒发了作者客居异乡、欲归不能的羁旅思乡之情,词中渗透着漂泊的疲倦感。(1分)

《浣溪沙》阅读答案7

摊破浣溪沙

李 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8.“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9.“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两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8. 【参考答案】“恨”的真正原因是“青鸟不传云外信”。(如答其它,酌情给分) (2分)

青鸟为传说中的信使,丁香在诗词中多喻指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可知“恨”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因得不到恋人的音信而生发的难解的相思之愁。(3分)

9. 以景结情,寓情于景。(2分)词作以景语作结,更添愁情。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尤见凄迷。(2分)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同时也寄寓着人物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物化形象,愁入不尽之水,何其伤也。(2分)

《浣溪沙》阅读答案8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写出下列词句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什么是情?什么是理?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一曲新词,一杯酒,想起去年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

(2)花凋落了,我很无奈,似曾相识的大雁飞回来了。

(意思对即可)

2.感叹年华将逝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3.情:叹惜“花落去”,借“燕归来”抒写美好的事物。理:人事兴哀,无往不复。(意思对即可)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阅读答案9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2. 这首词中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词语是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 。(3分)

23.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22. 词语是 徘徊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3分)

23.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浣溪沙》阅读答案10

浣溪沙 晏几道(北宋)

唱得红梅①字字香,柳枝桃叶②尽深藏。遏云③声里送离觞。

才听便拚④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

【注】①“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类,多述离情。②“柳枝”,指乐府《杨柳枝》曲,亦指歌女名;“桃叶”,

晋朝王献之爱妾之名,临江相别时王献之作《桃叶歌》。③《列子·汤问》载,秦青唱歌送薛谭,“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④“拚”(pàn),甘愿、不顾惜。

8.词的上阕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修辞手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 分)

9.一般的送别诗词,常借离别之景,抒离别之情。而同为送别词,此词的写法却很新巧,请就这一点,分别结合上下片的内容作简要赏析。(6 分)

参考答案:

8.修辞手法有:通感、对比、夸张、双关。

①通感 “红”添色彩,让读者由乐曲之名联想到红梅热烈绽放、鲜丽诗意的画面;“香”添味道,以红梅之香写其乐声,生动别致地表现出其歌声甜美动人。听觉与视觉、嗅觉交织起来,使描绘的乐曲更富艺术魅力。②对比 其他歌女所唱的《桃叶歌》《杨柳枝》与这位姑娘所唱的《梅花》进行对比,更显出这位歌女歌声不同凡响,情感真挚美丽,与后面的“遏声云里”相呼应,衔接紧密自然。

③夸张 描绘歌曲阻遏行云,更加突显出这位歌女歌声高亢动人,离别之情热烈深沉。

④双关 “柳枝”、“桃叶”既可指曲名,亦可指人名,语意双关,表达离情、歌声更加含蓄有味,同时,也巧妙地进行了对比,使表意变得丰富起来。

9.①上片,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托出悲离伤别的感伤,虚实相生,别有韵味。(3 分)②下片,用独特的细节来表现离情别绪。如歌女欲歌之时,作者没有描述伤感之语,而是描绘修长眉黛,间接显现出歌女离别时的脉脉深情;结尾句行人听歌以玉钗按拍击节,曲终钗断,“分钗”暗示“分离”,表达出离人凄绝之情,其味更是有余不尽了。(3分)

《浣溪沙》阅读答案11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1)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

(2)''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 涵 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本文的体裁属于词,浣溪沙是词牌名。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 以 说 似 曾 相 识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5、''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与感伤,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7、''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落寞、孤独

8、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答: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阅读答案12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浣溪沙》是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所作。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这首词是词人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期间所作。

黄鸡:即黄鸡催晓,语自白居易《醉酒》诗。

(1)词中所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3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3分)春天。从兰芽短(兰草发芽)、子规啼看出来。(1点1分。)

(2)(4分)下片写门前流水尚能西流、不要白头面对黄鸡催晓,表达了词人虽处逆境而老当益壮(不服年老)、自强不息(旷达进取)的精神。(1点1分)】

阅读练习二

(1)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2)词的上阕,通过写雨中的兰芽、沙路和子规营造了怎样的境界?(3分)

(3)苏轼诗词中常有哲理性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也富含哲理。请说出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4分)

4.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请简要叙述。(3分)

5.白居易《醉歌》中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词和白诗都写道唱黄鸡,两者表达的感情一致吗?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2)作者描写了兰芽溪水、沙路无泥和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塑造了一个清新、洁净、幽雅的境界。(3分)

(3)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4分)

4.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幽美、洁净的山林雨景图。(2分)描写了兰牙、溪水、松树、沙路、子规等意象。(1分)

5.不一致。(1分)白居易《醉歌》诗中唱黄鸡是嗟老叹衰之词,感叹人生苦短,表现了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2分)苏轼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他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贬谪期间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2分)(意思答对即可酌情给分)

阅读练习三:

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木糙住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2、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3.发挥想象,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所展现的画面。(2分)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C

2、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3.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4.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浣溪沙》阅读答案13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2.(1)比喻。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最好能根据自己平时对作者的了解,再结合诗句大意进行分析。要注意作者在诗句中所选用的意象,比如软草、平莎、新、轻沙、走马、无尘、日暖、气如薰等词语,揣测诗人心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主要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词的下阕进行赏析。比如,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等等,然后再分析它们的作用。此外,还应从情和景的结合角度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当时有人传言:将虎头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作为州官,苏轼曾依其说到离城东20里远的石 潭求雨,并作有《起伏龙行》诗以记其事。得雨后又赴石潭谢雨。其关怀民生之心,从这一求一谢中表露无遗。苏轼于谢雨道上作《浣溪沙》组词,共五首,描写了途中见闻和村野风光,具有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北宋农村词中的佳作,与他的其他题材和风格的词作皆是异样出色。此词是《浣溪沙》组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

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二人因见世道衰微,遂隐居不仕。此处收拾耦耕身,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这两句对仗工整,且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点:光似泼则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点明风来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气如薰。光似泼用实笔,气如薰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结句,画龙点睛,为升华之笔。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作者身为使君,却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乐于如此,确实难能可贵。细味其词,盖有三意:其一,苏轼早年即倾慕庄子,志于逍遥逸世,见此景此境,益坚其志;其二,苏轼虽久慕此境,不意长期错入仕途,此时重睹此景,不禁有怅然若失之感,对其久困官场,也不免有后悔之意;其三,苏轼虽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趣尤在及时把握,则迷途知返,犹尝未晚,是又信心再起,归宿重定。一句之中,写尽种种人生滋味,用笔简约而意趣丰盈,可见苏轼心理世界之丰富复杂。然其对田园生活的讴歌和对归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见于辞的。

这首词结构既不同于前四首,也与一般同类词的结构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词全是写景叙事,并不直接抒情、议论,而是于字行之间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这首用写景和抒情互相错综层递的形式来写。

上片首二句写作者于道中所见之景,接着触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写作者所见田园之景,又自然触景生情,照应何时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这样写,不仅使全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且使词情逐层深化升华。特别软草平莎过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泼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隽永之妙。

《浣溪沙》阅读答案14

浣溪纱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6.(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6.(1)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2分,意思对即可)

(2)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1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1分)

《浣溪沙》阅读答案15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5、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16、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

15、“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16、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1)上片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运用,使形象呼之欲出。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4分)

(2)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10.(1)“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喜爱之情。(2分)“拍”字写出了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表现了春水活泼泼的生命力。(2分)

(2)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表现出词人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特征。(4分。答出特征2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6.你认为词中空格处,填上“出”好,还是填“荡”好?请说说理由。(3分)

7.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6.(共3分)用“出”好(1分),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用“荡”则无此效果(2分)。(如果选“荡”且言之成理,可得2分。)

7.(共3分)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

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

春水荡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涛击打着堤岸。

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秋千少女的欢愉之声。

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插鲜花,

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杯换盏。

人生万事,何似对酒当歌?

考场

文采灵动

考生在考场中倘能准确,简洁地用词,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灵活句式和鲜活而独特的修辞,能深化文章的内蕴等,那么就会使自己的文章文采斑斓,引人入胜。

经典语段1

繁花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开开落落,明月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缺缺圆圆,季节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更迭。我们——开学做着放假的梦,放假又做着开学的梦,年复一年,时光悄然溜走,你聆听到那时钟的“滴答”声了吗?你感受到时光在向你挥手告别了吗?不知不觉间,三次柳叶纷飞,三度落花成泥,难忘的初中生活匆然离去,只留给我满园清香,你,嗅到了吗?

(2010年济宁市中考[微博]满分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经典语段2

做一个“行者”是我们每个人的美丽翅膀,个人的飞翔,离不开先做好一个“行者”。做一个“行者”不是事必躬亲,因为居里夫人对她父亲说过她没有时间擦椅子;做一个“行者”不是好高骛远,孙楠曾经干过一千多个工种,数十年后才将他那甜美的歌声带给我们;做一个“行者”不是一蹴而就,刘备一生转战,屡败屡战最终才开创蜀汉。如果李宇春不是对音乐的执著追求,和毫不松懈的苦练,那么大陆歌坛上将少了一片灿烂的星空;如果不是天授《搜神新记》这一数百万字的著作,他也不会成为新浪三大博客;如果韩寒不是饱尝教育制度冷暖,他也不会写出尖酸的文字。

(2010年温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做一个“行者”》)

经典语段3

喜欢穿过树林,听婉转的鸟叫,叽叽喳喳,是鸟儿在表达自己的快乐、忧伤,抑或是人所寄予的更深的感情。“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给鸟儿蒙上了一层凄苦。“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让鸟儿透出了一丝苦闷。“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却给予鸟儿一份灵魂,一份对春的的依恋,这才明白,原来自在的鸟儿也是多愁善感的精灵。它们用清婉的歌声,唱出了自己,也唱出了他们的语言与柔情。

(2010年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听听天籁的声音》)

经典语段4

其实没有从容的心态是不行的,没有从容的心胸也是不行的。华山的险峻、庐山的清秀,需要从容地漫步;泰山的石刻、黄山的怪松,需要从容地欣赏;《新月集》中的温情、《两地书》中的亲昵,需要从容地品味……

(2010年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守望从容》)

丰富高远

经典语段1

樱桃树绽放了最绚丽的花朵,相信几十天后,那些挂满枝头的樱桃会如火红的灯笼彰显着生命的激情与奔放,我幻想着站在你下面慢慢欣赏这崛起的生命,摘下一颗熟透的樱桃,放入嘴中,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一泓清甜的汁液慢慢滑入肚中,激起一阵翻腾,站在树下,思绪飞扬,九年的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这最后的背水一战;九年的风风雨雨,为的就是这最后的驰骋疆场;九年的磨刀励剑,为的就是这最后的挥戈一击。”

(2010年南充市中考[微博]满分作文《樱桃树下的遐想》)

1.

2.

3.

4.

5.

6.

7.

8.

9.

10.

 

经典语段2

与居里夫人同行,她告诉我们:“我乐意执著于对未知元素的探索,它带给我无限乐趣与惊喜。”与爱迪生同行说:“我认定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去实现,即使失败了上千次,谁又能说那一千零一次不会看到成功的身影?”与贝多芬同行说:“音乐是我的生命,我执著于音乐的创作就像我执著于自己的生命。”做一个“行者”,我能感受到水滴穿石的不懈,和夸父追日那不辍的脚步,以及精卫填海那坚定的信念。

(2010年温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做一个“行者”》)

经典语段3

面对着汹涌的零丁洋,被捕的文天祥陷入了沉思:北方已为夷人所占,本希望收复失地,可是自己亦被捕,南山也陷入了元人之手。刚才降将规劝自己投降,是啊,如投降可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不,我不能,我不只是代表我自己,我还是宋朝人,为了宋朝的尊严而活着。在这历史的激流中,我要把握好自己应该有的角色。人生自古谁无死,为的不就是那浩然正气而活吗?今天就是我血染零丁洋之时……

(2010年义乌市中考满分作文《我不只是一个角色》)

经典语段4

轻轻地,我打开了海子的窗口,我发现自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情不自禁的问他:天堂的那边是否也有海,是否也有花开,是否也有这样的唯美图画?

轻轻地,我打开了志摩的窗口,我看到了那片他不曾带走的云彩,那风姿卓越的康桥,还有那娇羞的不胜凉风的水莲花。于是,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只是心中多了份对他的崇拜。

轻轻地,我打开了易安的窗,看到的是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还有那梧桐雨、点点愁,一溪落花漫汀州。我不禁对易安产生了怜爱之情,这样的一个满腹经纶的奇女子,为何要历经如此的流离之苦呢?

……

(2010年厦门市中考满分作文《打开一扇窗》)

经典语段5

春暖花开

一粒种子探出调皮的小脑袋,加入这个美丽的世界。

开学后调整座位,我和她成了同桌。

在家门口,意外地发现了一丝嫩绿,像豆芽那般大小,呀,那粒种子终于冲破了地面,它发芽了!好一个跃动的生命!

慢慢地,我和她之间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多,学习上的交流日益变得频繁,但是依然有些拘谨,似乎都怕伤害了刚刚萌芽的友谊之苗。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惊喜地发现那棵小小的绿芽,已经有了一根较粗的茎和许多可爱的叶子,晨露下的叶脉绿得可爱。

我们开始讲些笑话了,上课时也会相视一笑。

(2010年大连市中考满分作文《打磨友谊的春天》)

深刻透彻

千古文章意为高。一篇作文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高低的关键。面对同一道中考[微博]作文题,在人人能写的情况下,要想使自己的得分胜人一筹,就必须在立意上用心琢磨。看似寻常最奇崛,立意简单却深刻。深刻的立意,往往给你的作文呈现出一片宽广的发挥空间。

经典语段1

我抬头仰望蓝天,眼前飘着的朵朵白云,越看越像心底涌动着的那些深深感动我的补丁。

——题记

(2010年东营市中考满分作文《那些给了我感动的补丁》)

经典语段2

镜头一:宽阔的马路上,几个小学生迎着灿烂的朝阳背着书包去上学。有的边走边跑,有的边走边跳,有的边走边玩,有的边走边唱。一派快乐的景象。

【同期声】嬉笑声,打骂声,小鸟的叫声,有“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的歌声,以及“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的歌声。

【画外音】迎着初升的朝阳,小学生背着书包愉快地上学去,在这和平、安宁的社会里生活是多么幸福呀!

(2010年曲靖市中考满分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经典语段3

一片荒芜人烟,没有生活用品,没有住所,只有一片大海和一片树林的孤岛,只有一艘废船上的一丁点食物、枪支、弹药和其他并无多大用处的东西,你能单独在上面生活长达二十六年之久吗?你能只凭自己一人在上面建造自己的城堡、种植庄稼地吗?你能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克服重重的困难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这不可能的一切,都发生在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的身上。

(2010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我读<鲁滨逊漂流记>》)

经典语段4

“今天,有人称赞老师像一团火似的美丽如画,老师能不高兴吗?”老师一本正经的开场了,“有一个同学在

(2010年邵阳市中考满分作文《有你真好》)

经典语段5

彭老师啊,彭老师!您在家乡的哪所学校?我这份“深刻

彭老师啊,彭老师,请你在遥远的地方,倾听我化内疚为力量而决心奋发向上的誓言!但愿您能听到我这个淘气的顽童,在您的身教下所取得的成绩的汇报!

(2010年龙岩市中考满分作文《我想对你说》)

个性创新

考场作文获得满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创新”,即“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这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要写出自己的个性。个性是中考[微博]作文获得发展等级分的关键。有个性,文章才会有创意。“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经典语段1

人物

爸爸——39岁。某局机关工作人员。

妈妈——38岁。工人。

儿子——14岁。中学生。

幕启。电视机前,坐着一家三口。电视上传来歌声《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2010年临

经典语段2

各位网友们,我是文文,小妹今有一事相求,小妹正在考试,题目为《发现诗意》,只怪小妹才学疏浅,一时不知如何下手,还望各位帮小妹一把,悬赏50分。

顶!用户名:wenwenqq.com

(2010年枣庄市中考满分作文《发现诗意》)

经典语段3

人生曲曲折折弯,世事梦梦幻幻云;

诗文真真切切情,我已完完整整游。

(2010年厦门市中考满分作文《漫步在

经典语段4

愁绪时,“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思念时,“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忧民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动听的诗句里,我记住了您——刘大爷。

(2010年长沙市中考满分作文《你的诗意,让我记住了你》)

经典语段5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老师的手在黑板上轻轻一点,我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来,有些感动,也有些燥热。是啊,怎么能够忘得了“慈母手中线”呢!

(2010年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黑板上的记忆》)

经典语段6

步入初三,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改变,新的生活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6:30am:“叮叮叮叮叮……”“咔。”我懒洋洋地关掉闹钟,由于昨晚挑灯夜战,今早迷迷糊糊正处于半睡眠状态的我倒头又睡了……

7:00am:正在梦中看名侦探柯南的我猛然惊醒。糟了,好像睡过了。我睡眼惺松地瞟了一眼钟,哦,原来7点了,不对,7点?糟了,我又要迟到了,再迟到我就再创历史新高了,我可不想获此殊荣啊!

……

(2010年济宁市中考满分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经典语段7

1月20日无聊+无奈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放寒假了!疯玩了几天,实在是坐不住了,问妈妈要钱,想去同学家玩,妈妈竟然不给,还说“就知道玩,有本事自己去赚”。哎,一想起来,就有一种辛酸之痛。

刚好表哥来电话问在家做什么,我便发了一通牢骚,然后萌生一念:去打工,自己赚钱。在饭店做管理的表哥同意了,并“聘请”我去做20天的大堂服务员。虽然无奈,却还算欢喜。

(2010年福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在尝试中成长》)

经典语段8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界上便有了光明。

女娲说,世界要充满生机!于是便有了人。

宙斯说,要有人保护世界!于是便有了海格利斯。

释迦牟尼说,南无阿弥陀佛!于是便有了普渡众生。

丘比特说,这个世界必须有爱!于是爱充满了世界┅┅

(2010年安顺市中考满分作文《想象的力量》)

经典语段9

2楼(回帖者甲):美羊羊

喜羊羊好!我认为是这样的。我刚才用百度搜索了一下,发现: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战争造成的损失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据可靠资料显示,仅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历时4年又3个半月的时间内,6个大洲参加战争的33个国家,经济损失总和大约就有2700亿美元之多。可见,战争最大的威力之一就是伤人财!

(2010年安顺市中考满分作文《有一种力量猛于虎》)

经典语段10

各位同学:

你们好!

我是自信开发有限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幺自信,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给大家推荐本公司的最新科技产品——“绝对行”自信一贴灵。

┅┅

(2010年安顺市中考满分作文《做一个自信的自己》)

经典语段11

我以为,你并不爱我。

所以在过马路的时候,你没有像其他孩子的爸爸那样伸出有力的大手抱起我,然后静静地等着红绿灯,而是指着马路对面示意我自己过去。当我胆战心惊双腿发抖地走到马路边时,你依然没有伸手抱我,而是望着我,得意地微笑。

我以为,你并不爱我。

所以当我和小伙伴打闹而哭鼻子的时候,你却没有拿漂亮可爱的布娃娃来哄我,而是伏案写着些什么。我无助地躲在被窝里掉“金豆豆”的时候,你也没有像妈妈那样用柔柔的纸巾替我擦一擦,我只是瞧见你毫不在意的眼神偷偷瞟过来几次。

┅┅

(2010年大连市中考满分作文《寸草心》)

经典语段12

花儿得意洋洋:“我把我的鲜艳美丽送给了人类,我应该得到回报。这日子太无聊。”于是,春姑娘让她飘落,化作尘土。

大树抬头挺胸:“我用我的苍劲挺拔点缀了大山,我应该得到回报。这生活太孤寂。”于是,山公公让他倒下,收回他的青葱。

长河吼声冲天:“我将我的强悍奔腾献给了大地,我应该得到回报。我太累了。”于是,大地母亲让他干涸,使他入眠。

为什么他们付出一点点就渴望回报?我问妈妈这个问题,妈妈笑了,像阳光一样灿烂。

┅┅

(2010年大连市中考满分作文《寸草心》)

精彩凤头

考场是一个激烈的战场,如何才能在激烈的争夺中,拔得头筹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作文的开头就先声夺人。先声夺人之美,可创设作文考场上先人一步的战绩。因此,考场作文时多花费点时间、多动点脑筋,写个好的开头,是十分必要的。

经典语段1

我的初中生活,初一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般闲适;初二像李白一样,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永不言败;初三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样,拥有雄心大志。

(2010年山东济宁市中考[微博]满分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经典语段2

夏日的阳光透过细碎的枝叶洒满一地,犹如落雪后的脚印,斑斑驳驳。望着这斑驳的树影,记忆随之飘忽到推荐生考试的那天。那天,是我初中生活中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天。

(2010年山东济宁市中考满分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经典语段3

这天,汤姆从本市晚报上看到一则广告:“人体配件更换厂——还你一个崭新的自己!”汤姆很好奇,人体配件还能更换?是医院吧?太不可思议,人体部件难道能像汽车配件一样随意更换?

(2010年山东临

经典语段4

天使们穿着洁白的纱裙,手中拿着魔棒,轻轻一点,把温馨美好的元素纷纷撒落人间。——题记

(2010年河北省中考满分作文《天使来了》)

经典语段5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包含着爱情,友情,亲情……其中亲情最为珍贵,它永远也不会改变。

(2010年安徽省中考满分作文《不会变的是亲情》)

靓丽结尾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好的结尾犹如“七十二拜”后的“一哆嗦”,犹如舞蹈演员舞毕的深情一躬,给人以圆满的感觉。写好文章的结尾,如美人“回眸一笑百媚生”,能使评卷老师在甜蜜的回味中抬高分数。

经典语段1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但是想起来我就充满感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宽容处事,人生就会更精彩!”

(2010年滨州市中考[微博]满分作文《那一次我真的很棒》)

经典语段2

花谢了,叶还绿着;泪水流过了,我们可以重新绽开微笑;失败了,我们可以再一次拼搏。我相信,最终我会在考场上哂然一笑。

(2010年济宁市中考满分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经典语段3

朋友们,在任何挫折困难面前,我们都不能丢弃梦想。在梦想的指引之下,我们一定能让生命之树绽放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2010年临

经典语段4

做一个“行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你就拥有了一份自豪。做一个“行者”,美丽在发芽,人气在开花,智慧在结果,让自己拥有一份人格魅力。

(2010年温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做一个“行者”》)

经典语段5

回到教室,我

(2010年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黑板上的记忆》)

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中用用兴的句子是那几句呢?大家清楚吗?

起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所以这几句都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关雎全诗赏析

《关雎》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⑦。

悠哉悠哉⑧,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⑨。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⑩。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 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配偶。

⑤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⑧悠:忧思的样子。

⑨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友:友好交往,亲近。

⑩芼:拔取。

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