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古琴优美句子的文章 正文

古琴优美句子的文章

时间:2024-11-13 11:22:55

篇一:我有古琴不曾弹

传说"士无故不彻琴瑟",传说,魏晋时候,嵇康在临刑前要求弹完《广陵散》再死,更有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广泛流传,"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古琴,这渗透着中国文化底蕴的乐器,早已超越一种乐器的本身,承载着悠悠千古的情怀,代表着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骨。

怀揣着一份崇敬与珍爱,等待了一捧岁月的时光,终于有财力购买了一把古琴,并可以将一本染着墨香的《潇湘琴谱》置于膝上默然相对,却徒留我一手的长指甲而未曾弹拨过几下琴架上的古琴,何故呢?怎么不动手去练习弹呢?

一向就特别敬仰会弹琴奏乐的人,对乐器有着一种深深的向往,特别是对传统的中国乐器,记得小时候对门邻居家的叔叔会拉二胡,每当他高兴了或许是忧愁了都会拉响他的二胡,令我神之往之。邻居叔叔那二胡的乐音虽早已消逝在岁月的光影里,却让我平淡无味的童年平添了一份优雅。那需要有布票才可以买到花布做衣裳的年代,那需要攒一年的豆油才可以在春节吃上油条麻花儿的年代,偶然遇见了邻人会弹奏一件乐器,我是怎样的欣喜莫名。

总是于黄昏的悄悄里烹调着深深的忧伤,亦在山脚下这一片静谧的小区楼居里莫名地惆怅,据说,闲时临窗而望,一盏清茶,一缕清风,于心的原野上种竹修篱,亦是岁月静好,流水光阴了,而我,似乎与生俱来的那一抹忧伤,都不曾随着岁月淡烟流水,温饱已不是问题,风雅或可附庸,而心却如颠簸于海上的一叶扁舟,航向不定,难于点点渔火之时归港,与那海鸥同眠于拓着深深浅浅脚印的沙滩。

演奏乐器应是一种艺术,而如今大多被世人认为是娱乐的一种方式了,正如从前被称为"艺术界"的一群人现在都称之为"娱乐圈"了一样,而"戏子当道英雄落泪"的种种现象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深层次原因谁又肯深究呢?

古琴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它跨越四千年的古朴深沉的琴音和传说,更有它那与众不同的蕴含着神秘、被大观园中的贾宝玉称之为"天书"的琴谱:减字记谱法。多亏了唐玄宗时代的曹柔,是曹柔创造了简字谱,而所谓"简字谱"起源于隋唐时期的"文字谱",就是一种用指法名称和演奏术语将乐曲的演奏过程记录下来的文章似的记谱法,简言之就是记录指法和徽位的记谱方法,而不是其它乐器用的五线谱或简谱。比较五线谱和简谱,简字记谱法更有中华文化的韵味和神圣,更符合文人雅士的情趣,也更有一种诗意盎然的气息。

好像真的是心情和执着与年龄有关。年纪尚轻时,孩子小、备课、讲课真的也挺累,还得按时做晚饭,而那时的我因买不起古琴就买了一架古筝而聊以慰藉心中饥渴,却仅凭着陪孩子学电子琴时学会的五线谱知识和用孩子的电子琴时演练的几首曲子作底子,竟在见缝插针中自学了古筝弹奏,并有了会弹奏几支古曲的成绩。

古人弹奏古琴时都要沐浴、焚香的,而琴弦在弹奏过程中如果琴弦断了,就意味着有事情发生抑或是有人偷听,那令世人津津乐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就是雨夜舟中俞伯牙在琴弹了一半时琴弦突然断了,才引出了岸上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雨中听琴的钟子期。

我于滚滚红尘中,又于繁杂琐事中,更于沧海桑田中,早已将一份优雅打磨,早已将一种执着吞噬,早已将一腔热血冷却,虽无处觅焦尾,既然仲尼式的古琴就在身旁,不能总是矫情地沐浴、焚香之后再弹琴弦,那也须放空心灵,摒弃了人世嘈杂与喧嚣,待某个有月色星光之夜,点燃一盏心灯,端坐于琴凳之上,抚一曲《高山流水》,或可遇见千古难觅的一位知音。

篇二:古琴松风自清音

一张古琴,给历史谱上神韵

一张古琴,让历史刻下旅痕

自山涧的琴台飘出第一声幽幽琴韵,从此充满书香和诗意的古老文化就被美妙的音符漫漫浸润。听听那琴韵,有泉的色采,花的声音,月的皎洁,风的长吟。琴韵让一切都有了水的灵动,草的芳芬,有了对酒当歌的优雅、履险若夷的沉稳

因为拨动琴弦的,不是一位温婉可人的淑媛,必定是一位仙风道骨的高人,不是一位胸怀抱负的书生,也必定是一位甘于淡泊的才俊。神态必然平和,心志必然超群。情趣必然高远,品行必然脱尘

此时,面对这张古琴,更多的想起寒江独钓的高洁,想起怒发冲冠的激愤,想起牧羊大漠的苏武,想起慨然出塞的昭君。的确,一张古琴珍藏了太多的故事,随便拿出一个都能惊天地泣鬼神,随便讲出一个,都能千古流芳,万世不泯,让往古厚重,让文化精彩,让历史深沉

古琴,身长不过数尺,却胸襟博大,涵养天地

古琴,弦不过数十根,却行云流水,演绎乾坤

古琴,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载体,它的音韵不但能折射出高山流水,明月清风,还叠映出秦砖汉瓦,唐风宋韵。正因为如此,古琴就被炎黄子孙世代传承,传承出一种生生不息的跋涉和坚韧,传承成一种自强不息的魂魄和精神

真想在案头置一张古琴,让心灵的时空萦绕着清幽低回的琴韵。笑容多一份淡定和从容,笔端就多一份洒脱和清新,梦境就多一份宁静恬适,人格就多一份质朴纯真。果真如此:

——月色就更加皎洁无染

——晨风就更加透明甘醇

篇三:风骚古琴

在许许多多的乐器中,最厚重优雅的也许只有古琴了,你看!它与凝重的青铜在一起,是那样融洽,与剔透的玉器在一起,是那样匹配。 与华贵的丝绸在一起,是那样亲近。 与晶莹的瓷器在一起,是那样和谐。

它浑朴如《诗经》的色彩,平滑似《离骚》的光泽,古琴,在绵延的岁月里,以它的太古之音,以它的七弦之响,回荡于庙堂之高,诉诸于江湖之远,带着东方的.畅想,携着东方的神韵,鸣奏着七弦的风骚。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古琴的身上,已经体现得几近圆润。古琴上的一个个年号,留下了时间的驿站,也留下了文化的阳关。尽管魏晋告别了两汉,尽管两宋告别了隋唐。但是,那七根中国古琴上的丝弦,却穿越了无数次寒来暑往,连接着古代与今夕。

历代的琴人大多崇尚自然,寄情山水,所以都特别的强调环境的优雅,注重心境的淡泊,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生动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你看!在优雅拔俗的环境里,孔子抚琴吟唱邵乐,竟三月不知肉滋味,可见孔子对古琴曲痴迷已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日日操练,夜夜揣摩,这时的古琴更像是一位隐逸的智者,饱学的长者,待人亲和的尊者。它不只是在引领着孔子操琴度曲,而是在这位儒家思想文化的奠基者身上,注入了中庸平和的基调。

伯牙弹琴奏曲高山流水,相遇知音钟子期,千百年来传为佳话。琴人无数艺人众多,听众更是多如繁星,唯有子期能懂伯牙心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琴曲重在意境,意境由心而生,拨动心灵的弦是大音稀声,难求难得,一生得一皆足矣,这时的古琴曲是沟通他们心灵的桥梁。所以后来子期病故,悲伤的伯牙摔琴谢知音。

如果说古琴的旋律抒情而妙曼,刚健而苍凉,那么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则融入了离别的愁绪和人生的无常,描绘出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切思念,文姬归汉一步三回首,十有二载毡幕风砂,抛儿别女声咽胡笳,蔡女之作《胡笳十八拍》是自己内心真实的写照,曲音表达了她坎坷的人生之路,和对儿女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几乎每一首古代的琴曲都有一个十分恰切的名字,《阳关三叠 》《汉宫秋月》《广陵散》《醉渔唱晚》《平沙落雁》《阳春白雪》《渔樵问答》反复品味琴曲的名字,静心聆听琴曲,你就会茅塞顿开,体会到什么是天机乍现。一杯清茶,一曲古琴,茶飘着袅袅的氤氲缓缓上升,曲内敛深邃把这指尖的舞蹈演绎的天衣无缝,美哉!悠哉!品茗听曲,这种心境,这种氛围,把你和演奏者一起带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篇四:秋雨·古琴

我是一个被季节遗忘了的孩子,当百花姹紫嫣红绽放时,我才从学习的繁忙中抬起头来,才意识到春天到了;当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般的太阳,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阴处飞时,我才明白夏天又到了;当满树的枫叶变为红色时,我才发觉,秋天来了;当脱落了叶子的树干伸出它单调的手臂时,我才相信冬天来了。

秋天是我喜爱的季节,当那秋雨绵绵落下时,我就觉得大自然是这样美好。或许大家会问:“秋雨和古琴怎能相提并论?”是啊,秋雨、古琴,似乎毫不相干。可是,很奇怪,每当下雨时,那悠扬的古琴声就会从远方传来,一直传到我的心里。我想,如果你是一个乐观、内心轻松,仔细聆听生活的人,那你一定也能听到,它像是在说:“人何必活得那么累呢?放下心中的烦恼,仔细聆听心灵的声音,找到自己心中那可以使自己放松、发泄,在心灵疲惫后能休息的地方。”就像古琴一样,它原本被放置在一个落满灰尘,房顶漏雨的小屋里,它独自静静地待在那儿,它的主人,不知去哪个酒楼消遣了。它就这样静静地等在那儿,直到有一天,秋雨柔柔地下了起来,那雨滴从房顶上渗了下来,滴在琴弦上——丁当、丁当……于是,那弦拨动了起来,那古琴唱了起来:人们啊,请听我说,请从繁忙的工作中抬起头来,聆听一首来自心灵的歌,让心灵放松,永不受束缚。

雨停了,悠扬的琴声也收尾了。但琴声却驻留在你的心中,绵绵秋雨飘进你的心灵,为你送去一份温暖。“下雨了”,听,那琴声在响……

描写古琴声优美的句子

1、如歌的琴声,如春风绿过田野,如雨笋落壳竹林;如蛙声应和,似拍岸涛声;仿佛黑夜里亮出一轮明月,又如孩童们追逐风筝………呵,只有热爱生活,满是爱心的人才有这样的心灵!

2、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

3、轻抚摸着琴身,走到一旁坐了下来,把琴放平,深吸了一口气,手指开始在琴上波动,十分流畅。伴随着琴,婉转又有些哀愁的歌声缓缓流出。

4、清澈明净的琴声潺潺流动。如同来自深谷幽山。静静地淌着,淌过人生的皱折,淌过岁月的颠沛,淌过老艺人洞悉尘世的盲眼,静静地淌着。

5、奏鸣曲那欢快的节奏使得我沉浸在那音乐当中,并试图用自己那跳跃的手指弹奏触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渐渐,进入高潮,原本欢快、柔和抒情的曲调突然间随着左手流畅的伴奏中显得非常激昂。而我从容地弹着,慢慢地闭上双眼,去聆听自己的音乐

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7、舒缓的音调,柔美的琴声,清脆的童音,与这夜是如此的协调,我那颗因作业难而烦躁的心也渐渐随着音乐平静下来。晚风轻轻拂过面颊,我仿佛还闻到了淡淡的花香,我把手伸出窗外,似乎是想去抓住大自然送来的这一切,虽然收回的手里什么也没有,但我却觉得沉甸甸的。此时的我,早已成为这和谐场景中的一部分。天地间,唯有月亮、琴声、晚风和我。

8、我舞动着手指寻找,寻找属于我的那个明镜台。后来啊,才发现原来我寻找的一切却是我指间那优美的钢琴声。

9、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常能听到如水的琴声悠然响起,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急越如飞瀑,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这是一种洁净的琴声,载着人的心灵驶回音乐深处,寻找精神的玫瑰。

10、玉手轻佻,只见那芊芊玉指在琴弦上风快的弹奏着,琴声尖利,高昂,却不突兀。犹如无数烈马跑去,壮怀激烈……

11、指尖流淌出声音如展翅欲飞的蝴蝶,扑闪着灵动的翅膀,清亮亮的流淌着,又好象塞外悠远的天空,沉淀着清澄的光。

12、悠扬的琴声像一条欢快的小溪,缓缓地流出来。

13、美妙灵动的琴声从指间流泻而出,似丝丝细流淌过心间,柔美恬静,舒软安逸。

14、声音如展翅欲飞的蝴蝶,扑闪着灵动的翅膀,清亮亮的流淌着,又好象塞外悠远的天空,沉淀着清澄的光。

15、流年的影子,风的歌声,月的优雅,絮语千言,道不尽,断了的琴弦,铺满指心的血,定格的年轮,琴声回响萧瑟处。

16、琴声跟随着脚步缓缓前行,步履踏着琴声的脚步,依稀听见碎叶的声音,和着琴声的节拍,然后随风飘散。

17、如歌的琴声,如春风绿过田野,如雨笋落壳竹林;如蛙声应和,似拍岸涛声;仿佛黑夜里亮出一轮明月,又如孩童们追逐风筝……呵,只有热爱生活,满是爱心的人才有这样的心灵!

18、悠扬的像山间的泉水,哗哗地流着,不时调皮地激起一朵朵浪花,碰碰岸边的石头,打个招呼,说说悄悄话,然后继续向前流去。

如果有人问我,在所有的乐器中,哪样是最古老的,我大概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古琴。可不是吗,古琴,多好听的名字啊,这名字里头,就有一个“古”字呢。虽然我不知道,古琴是否真的在所有乐器中,是最古老的,但是,至少在诗经的年代,就已经有古琴了吧,要不然的话,又怎么会有《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那样的句子呢。

古琴,在它诞生之初,是被称为“琴”的,也叫瑶琴或七弦琴等,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算是非常古老的了,据有些专家研究,至少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琴了。后来,当西洋乐器传入中国后,为了和钢琴、小提琴、手风琴等种类繁多的西洋琴相区别,才在前面加了一个“古”字,不过,这一个“古”字加得真是妙,将古琴的古意盎然顿时就凸显了起来。

其实,我并不会弹古琴,只是偶尔见过古琴的样子,但在那一瞥之间,我已然爱上了古琴。据说,一架标准的古琴,其长度、形状等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而且,还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古琴的长度,约为三尺六寸五,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古琴的形状也很有说道,一般来说,都是一个扁扁的长方体,下面扁平,上面微微凸起,有一个漂亮的圆弧,象征着天圆地方。古琴在一开始的时候,只有五根弦,内合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外合宫商角徵羽这五音,后来,文王被囚于羑里,加了一根弦,世人称之为“文弦”,武王伐纣,又加了一根弦,是为“武弦”,合在一起,就叫做“文武七弦琴”。

在文人的心里,这暗合天地文武之道的古琴,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在“琴棋书画”中,“琴”也被排在了首位,被人们视为是高雅的代表。《礼记》中有这么一句:“士无故不撤琴瑟”,那就是说,琴对于文人来说,是不离身的,由此可见,这琴,的确是颇为受到人们的看重呢。

古人之所以会如此看重古琴,这和他们那独特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是分不开的。在儒家思想中,主张入世,所以,就相当强调艺术对于人们的教育意义。儒家认为,音乐必须要中正平和,不要追求声音外在的华美,而要重视其内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流传下来的那些著名的古琴曲,它们听起来基本上都是舒缓平和的,很少有如同现代摇滚音乐的那种感觉。“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只有平和如水,厚重如山的音乐,才能够起到净化人心,消除邪念的作用啊。《琴诀》中有这么一句话,说是“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古琴在古人心中,就是一件重要的教具,可以起到启迪人心的作用,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圣人之器”呢。

可能是因为人们对于古琴极为看重吧,所以,有很多古琴经历了岁月的沧桑,被历代爱琴之人珍藏,“神农之琴以纯丝为弦,刻桐木为琴”,这木身丝弦之琴,能够保存那么长的'时间,不可不谓是奇迹了。

在众多古琴之中,“焦尾”应该算是很有名的一把了吧,相传,它是由东汉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呢,对于这古琴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还有着一段传奇故事。据说,蔡邕在汉献帝时曾担任中郎将之职,所以,后人也称之为“蔡中郎”,他为人耿直,总是直言相谏,所以,当灵帝当政的时候,他渐渐遭到了疏远。失意的蔡邕隐居在吴地,常常抚琴长叹,借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突然有一天,他听见隔壁传来清脆的爆裂声,侧耳倾听,发现那竟然是一块上好的桐木,于是便跑过去,将那几乎被当柴烧掉的桐木拽了出来。经过他的精雕细琢,那桐木被制作成了一把精妙的古琴,由于它的琴尾被烧焦了,所以,世人便称其为“焦尾”。

在蔡邕被害后,这把琴却完好地被保存了下来,直到齐明帝在位的时候,才将其取出,交给琴艺高超的王仲雄弹奏,一弹就弹了整整五天。据说,到明朝的时候,还有人收藏这具古琴呢。

除了“焦尾”以外,还有一把古琴,也是赫赫有名的,那便是“绕梁”,毫无疑问,“绕梁”这具琴的名字由来,便是来自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句话,这句话正是用来形容音乐之高妙的。据说,这具古琴是一个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可是,楚庄王在得到这具琴后,发现其音色相当美妙,于是,便日夜沉醉其中,连朝都不上了。当时的王妃是个识大体、母仪天下之人,便劝说楚庄王,桀纣都是因为喜欢听那靡靡之音,这才失去了江山社稷,如今你如此喜欢这具琴,莫不是想步他们的后尘吗?楚庄王再三思量,觉得王妃说得对,可是,那“绕梁”又实在是太迷人了,没有办法,长痛不如短痛,他便令人将“绕梁”砸得粉碎,以断绝了自己的念头。只可怜,这号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名琴,竟然成了绝响。

“凤求凰”的故事,谁都知道,这千古传奇,也是从一把著名的古琴开始的呢,这是一把名叫“绿绮”的古琴。据说,司马相如年少之时,家里一贫如洗,但是,却文采出众,有一次,他为梁王作了一篇赋,写得辞藻华丽,气韵非凡。梁王很高兴,便将自己珍藏的“绿绮”琴相赠。一日,卓王孙设宴款待司马相如,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众人都说,听闻司马相如的琴艺非凡,能否用“绿绮”弹奏一曲,让大家一饱耳福。于是,司马相如当即就用琴抚了一曲《凤求凰》,正好被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听见,才女文君当即便听出了那琴曲中的深意,不禁心驰神往,将司马相如引为知音。随后,便有了文君夜奔,当垆卖酒的故事,成就了一段“凤求凰”的千古佳话。

“绿绮”的大名,后世一直都流传,比如李白在《听蜀僧濬弹琴》中,就写道:“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既然有如此多的名琴,那么毫无疑问,也应当有优美的曲子来相配啊,否则的话,便是糟蹋了这些好琴了。

据说,古琴曲在取名的时候,是很有讲究的,不是随随便便想叫什么名字,就叫什么名字的。如果是因为和乐而作,则命之曰“畅”,取义“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其道”;如果是因为忧愁而作,则命之曰“操”,取义“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若名为“引”,则表示“进德修业,申达之名”;倘名为“弄”,则表示“情性和畅,宽泰之名”。

既然古琴曲连起名字都如此讲究,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古琴曲,自然也都有各自感人的故事,除了《凤求凰》以外,还有很多著名的古琴曲,也都是大名鼎鼎的。

就拿那位曾经制作“焦尾”琴的蔡邕来说吧,她的女儿蔡文姬就曾经创作过一套动人心弦的琴曲,名为《胡笳十八拍》,这本是十八首诗歌,配以曲调,用琴伴唱。据说,所谓的“拍”,是突厥话中的“首”之意,而“胡笳”则是一种乐器的名字,不过,这《胡笳十八拍》可不是用胡笳来演奏的,而是用古琴来演奏,之所以用“胡笳”来起名,是因为这曲子将胡笳的哀婉之意融入了进去,体现出蔡文姬思乡哀怨之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首古琴曲,那也是家喻户晓的,这便是《广陵散》。《广陵散》整首曲子,就好像是一首恢宏的叙事诗一般。它讲述了一个为父报仇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叫聂政的人,他的父亲为韩王铸剑,错过了工期,结果被韩王杀死,聂政决定为父报仇,他知道了韩王好乐之后,入深山学得琴技,十年后,毁容漆面,回去复仇,趁着给韩王弹琴的功夫,用藏在琴腹中的匕首杀死韩王,最后,自己也身死。这本来就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不过,后来又添上了一个“广陵散绝”的典故,便更加催人肝肠了。魏晋时期,嵇康受人陷害,被判极刑,在临刑前,他索要古琴,弹了一曲《广陵散》,并称:“《广陵散》于今绝矣!”当然,《广陵散》并没有随着嵇康的身死而成为绝响,在《神奇秘谱》中,就记载了这首曲子。不过,此曲在所有的古琴曲中,显得最为与众不同,因为,古琴曲崇尚的是平和,可是,这首曲子却突出了杀伐之气,同时还具有一种如长虹贯日般的浩然之气,因此,被朱熹称为“其曲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在所有的古琴曲之中,大概应该算是一个异类了吧。

当然,最最有名的古琴曲,还应该算是《高山流水》的故事。当伯牙抚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叹曰:“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随后,伯牙又想到了流水,于是,钟子期又叹息道:“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伯牙子期,因此而相互视为知己,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就这样,一段有关于知音的故事,就伴随着《高山流水》的旋律,流传了千年。

不错,光是有了好的古琴,有了高妙的古琴曲,还是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看那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究竟是谁。正所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曲之妙,并不在于琴本身,而在于人的思想,人的体悟。

一个真正的琴师,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人呢?在我的想象中,凡是琴师,就应该住在有高山、有流水的地方,要不然的话,又如何会有那流传千古的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感人传说呢。

虽然说“大隐隐于市”,这话一点也不错,的确是有很多乐器,适合在人多的场合演奏,比如那高渐离燕市击筑,伍子胥吴市吹箫,这些也都是流传千古的著名故事,但是,热闹是它们的,却与那古琴无关,这样嘈杂的环境,不适合古琴。

我甚至还固执地认为,一个优秀的琴师,是不应该生活在城市里的,因为,城市里的凡俗之气,会让他们那清澄的内心世界,变得浑浊。

琴师应该生活在有茅屋、有瀑布、风云汇聚之地,他的周围,应该有密集的森林,有闲云野鹤在头顶盘旋,有麋鹿貔貅在身边跳跃。每天早上,都应该有百鸟的啼鸣,来唤醒他沉睡的心灵,每天晚上,都应该有潺潺的流水,来洗涤他的内心世界。传说中,伯夷和叔齐,为了保持内心的纯净,发誓不食周粟,结果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我觉得,琴师也应该像他们一样,抱着一颗赤子之心,临绝顶之上,在深山古洞中体会着世事沧桑,即使是在黑夜之中,他们的内心,也会明澈得像一盏明灯。琴师,就好像是一只黑蝴蝶一般,带着自己那孤寂的灵魂,撕破黑夜,在星空下独自翱翔。

在我的印象中,古籍总是暗示我们,琴师应该是绝对孤独的,他甚至不应该被看见。或许,他只能被听见吧,有的时候,他又甚至于连听都不能让人偷偷听见,很多书里都提到过,要是有了偷听琴音之人,那琴师手中的琴弦便会铿然弹断。

只有在兴致盎然的时候,琴师才会轻轻地拂动琴弦,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会冥思苦想,横琴枯坐在林泉之中,半天都不拨动一下琴弦,琴师是绝对不会轻易鼓琴的,因为,那琴便是他的心,那弦便是他的心弦。就好像陶渊明那样,传说中,陶渊明的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但是,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他就会在琴上虚按一曲。或许,只有像陶渊明这样真正的隐者,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琴,才会明了音乐的真谛吧,“大音希声”、“至乐无乐”,这样的境界,才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呢。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琴无弦,因为,弦在琴师的心里,只有在风雨之中,在高山之巅,琴师才会拂袖操琴,仰天长啸。

琴是一种可以安抚人心的东西,就像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的那样,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琴的帮助下,人们可以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状态,当人们“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时候,便可以由躁动进入沉静,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桓谭曾经在《新论》中提出:“八音广博,琴德最优”,由此可见,琴之为物,的确是能够使人的操行更加完善的。传说中,有一位品行高洁的瞽琴师,名为师旷,就是这样一个人。师旷是春秋时晋国人,他非常善于音律,精通抚琴之术,但是,他在抚琴的时候,是十分讲究的,当晋平公沉溺于新曲的时候,他就会果断地指出,他所听的是靡靡之音,是亡国之音,他认为,可以用音乐来传播德行。有一次,师旷为晋平公弹奏了一曲“清徵”,师旷偶尔提到清徵不如清角,于是,晋平公便提出想听一下清角,师旷指出:“君德薄,不足听之,听之将恐败。”果断地指出了晋平公的缺点,说他的品行还不够高尚,还没有资格听清角。善于抚琴之人,大抵都是耿直如此的吧,只可惜刚愎自用的晋平公根本就不听劝,偏偏要听那清角,结果,师旷勉为其难,为之抚琴,“一奏之,有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掣帷幕,破俎豆,堕廊瓦”,师旷一曲,居然具有如此震撼性,由此可见,他抚琴的技能之高,对琴曲了解之深啊。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琴之人,用古琴演绎了多少传奇故事啊,从琴曲中,我们能够听出,弹奏者那宽广豁达的胸怀。当古琴的声音悠扬地响起的时候,天地都变得辽阔了。爱琴之人,琴德自然高尚,他们胸襟开阔,视四海为沟壑,视泰山为盘石,视满月为圆盘,纵使面对千沟万壑,荆棘满地,也能够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琴相伴,德自皓然,品自高洁,心自清凉,性自开朗,面对一切诱惑的时候,也自然会不为之所动,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如此这般的话,闲来无事的时候,倒不如笑对风月霜天,捧一盏淡茶清茗,轻轻抚动古琴的琴弦,听那旋律缓缓流出,雅韵流淌之间,便好似对唔古贤高人一般,自可以荡涤尘浊,返璞归真,拥有一颗纯洁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