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棉麻衣服的优美句子 正文

棉麻衣服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0-08 19:46:59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捕蛇者说》《渔翁》等。【重点字词读音】篁竹huáng 清冽 liè 坻chí

嵁 kān 佁然 yǐ 俶尔chù

翕忽 xī 犬牙差互 cī

悄怆幽邃 qiǎo suì【释词及译文】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篁竹:竹林。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乐:以……为乐。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就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里为之高兴。

(“如鸣珮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流声音的清脆悦耳,给读者以音乐的美感。)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伐:砍倒。

下:名字作状语,向下。

尤:格外。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砍倒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运用动作描写,用行动写心情,体现了前面的“乐”字,也可见小石潭的僻静和幽冷。)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以为:以……为,把……作为。

近:用作动词,靠近。

以:连词,而。

坻:水中高地。

嵁:不平的岩石。

译文: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翠蔓:翠绿的藤蔓。

译文: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三个四字短句,简洁生动,动静结合,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抱、错落缠绕的情景。)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无所依:什么依靠也没有。

澈:穿透。

布:分布,这里是映照的意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表面是写鱼,事迹上突出了水清的特地单,既表现了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译文:鱼儿停在那里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一同欢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人鱼同乐的情景。)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差互:交错,错杂。

其:指溪水。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溪两岸凹凸不平的`情状。)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邃:深。

凄、寒: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悲伤,使……寒冷。

译文:(我)坐在小石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凄神寒骨”含蓄地反映了作者寂寞凄凉的处境。)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因为。

过:太。

境:环境。

清:凄清。

居:停留。

去。离开。

乃:于是。

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一个“清”字,情景交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11.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字词解释】(一)古今异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

许(古义:大约;今义:允许。)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布(古义:映照;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3.崔氏二小生

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全石以为底

以为(古义:以……为;今义:认为。)

5.闻水声

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

6.乃记之而去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7.不可久居

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二)一词多义

1.清:

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2.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3.以:

①全石以为底(用)

②卷石底以出(表修饰,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4.从:

①从小丘西行(由)

②隶而从者(跟随)

5.差:

①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

6.环:

①如鸣佩环(玉环)

②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7.乐:

①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形容词用作动词。)

8.游: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②同游者(游览)

9.而:

①乃记之而去(不译,表顺接关系。)

②潭西南而望(不译,表修饰关系。)

10.为:

①全石以为底(做为)

②为岩(成为)【理解性默写】1.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写小石潭全貌(小石潭名字的由来或水清的原因)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写潭上景物的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描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句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6.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内容理解】1.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哪句?

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我们学过的古诗文写水清,请你写出一处来并赏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水清澈的特点。

3.文中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特点:幽静。

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描写游鱼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游鱼,先写生动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

作用:由游鱼衬托潭水澄澈,同时从侧面表达作者愉悦的心情。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为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文中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答:四个角度:水声、水的清凉、水中鱼、水之源。

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水清的特点。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睛,它虚实相生,有景有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8.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答:①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潮的艺术技能。

③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9.《三峡》写水、《与朱元思书》写水,《小石潭记》写水,有何不同?答:《三峡》写水从客观上体系那水的特点;《与朱元思书》泄水清、急,表现景美,表现作者想要寄情山水的想法;《小石潭记》写水,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中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保,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集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颂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一、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 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便于落实和检测的特点来设计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 教法设想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教学辅助工具是多媒体。

四、 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开放式讨论。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创造性阅读法。这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 教学过程

1、 导入

以学过的诗《江雪》导入 ,引出唐代诗人柳宗元。

设计意图:利用已学过的柳宗元的诗导入 ,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情感上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2、走近柳宗元,了解背景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资料。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呈现有关柳宗元的资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找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的西山宴游记》《钴鉧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

3、整体感知 走近《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听读(扫除文字障碍)——自读——齐读

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标指出“凭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3)课堂检测 巩固基础(重在词义句义)(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心乐之

4、以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无从致书以观以中有足乐者

5、清 水尤清冽6、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7、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4、与柳宗元同游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2)自主阅读3分钟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评价并板书明确,并对第二段重点品读,尝试背诵其中的佳句。

设计意图: 本文是文言文游记中的佳作,作者对小石潭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2、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

1)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

2)请4——5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导游(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请几位学生)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5、品味文章,与柳宗元对话

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记》称赞不已,

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

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

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如此忧伤,文中的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呢?你能不能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

6、师生共同总结:

1、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对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的知识。

7、 课外作业

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2、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 。设计第二题意在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优美山水的审美能力,以陶冶美好的情操。这是一道拓展性的联系题。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文言知识

通假字

下见小潭(“见”通“现”,显现,出现。)【现语文课本未标明】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古义:映,显现。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上下”、“光景”、“左右”。今义:允许、准许。

8.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愣住的样子。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9.清:古义:凄清;冷清。今义:清晰,清净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 (2)形容词,冷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 (2)连词,而。(卷石底以出) (3)介词,用。(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全石以为底) (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直射。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名作动,作响。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从。

13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去一家店里看衣服,卖家为我推荐一件中长雪纺衫。这件衣服,我穿在身上虽舒服,但那颜色和图案有些不喜欢。

想起一位相熟的店家说过的话:“我发觉你只适合灰呀黑的,或者黑白配,或者咖啡色,太鲜艳的不行。”

我深以为然。

所有光鲜亮丽的颜色似乎都不适合我,我不认为这是自己的着装习惯使然。我以为,每个人所能承受的颜色其实很有限,这并非单纯由肤色所决定。大概人的内心总会外化为一种表情、神态,而这些东西都是无声的语言,它会发散出一种气息,这气息对有些颜色是排斥的。所以挂在那里很好看的衣服,穿在身上却未必搭调。

我喜欢灰色,深灰、浅灰、蓝灰都行;我也喜欢白色,米白、象牙白、乳白都行。

在我眼里,米白、象牙白和乳白,才是纯正的白色。而雪白,则不是。因为雪白,是冷色调。

冷色调,也许是我生命的色调吧!

冷色——总是透着几分凉意。秋冬之际,经常有人会问:“你是不是很冷?”夏天里有朋友说:“看着你就凉爽。”我无言以对。而我无意中起的网名——月照寒潭,似乎更加印证了这样一种印象。

生之基调因何而定,因何而起,很难说得清楚。哪些事成全了你,哪些事败坏了你,谁能记得分明呢?

小时候对于衣服是绝对没有选择余地的,倘能遮体,不破不露,已经是令人艳羡的了。

母亲是个极要强的人,即使深夜不眠,也不会让我们姐弟三个穿着破烂的衣服鞋子去上学。无数次看着她在昏暗的灯下缝缝补补,拆了棉衣做成夹衣,长袖衣服破了剪成短袖,露了洞的地方打好补丁。看着她在闷热的夏日纳鞋底,听着麻绳穿过鞋底时刺啦刺啦的声音,看着她大颗汗珠渍湿了额前的头发……

母亲有时会抱怨:“浑身上下好像都长了牙,刚做的新衣新鞋,好歹就给咬坏啦。”每当这时,我们姐弟都不敢做声,其实即使再怎么不懂事,也明白母亲一针一线的不容易。因为我们亲眼目睹了她的辛劳。所以母亲让穿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哪怕再怎么不喜欢。而且对每一件衣服鞋袜都万分珍惜,唯恐穿坏。

记得当时我在离家三里的外村读初中。父亲在供销社上班,供销社经销一种进口化肥,他看到装化肥的袋子是一种类似于人造棉的一种布料,就收拾了两个带回家,母亲买了颜料把它染成了粉红色,精心地给我裁了一件短袖衫。那件衣服虽然质地柔软,穿着很舒服,但看着粉色无法遮盖的黑字还是有几分疑忌。穿着这件新衣去上学,外村的几个男生便在我身后指指点点,然后齐声喊着“日——本——产——”。我的头嗡的一下似乎受到了猛击,脊背也随之发热,那一天不知如何熬过……

而且,自此,我便落得了个“日本产”的绰号,时不时地被那几个同班男生喊叫。

从小就不会和人吵架的我,就像祥林嫂带着额头那个伤疤一样带着这个绰号,渡过了整个初中阶段,它带给我的耻辱是刻骨铭心的。我没有因此辍学,其间的隐忍,现在想来令自己骇然。

有些事我从不对人提及,即使对父母也不说,只在无人处舔舐伤口。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性情中有很阴郁的一面,对遥远的往事中那些曾经的伤害不能秉持一种宽悯的态度彻底释怀,而是耿耿于心,孤寂落寞时翻动,仍会被飘飞的尘埃惹动伤怀。

也反思那时为何对一个绰号如此在意,是我太过敏感,太过脆弱吗?

目睹女儿这一代被人呼之为大虾、蚊子之类总是会轻松地面对,自然地应承,似乎叫什么也无关痛痒,不过代号而已,无关面子。

优裕的生活赐予了她们生命的底气,一种发自心底的自信,使他们从里到外散发着阳光。

曾经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同女儿讲起我那段关于衣裳的尴尬记忆。惊诧和怜悯,清楚地写在女儿的脸上。我在心里说:“妈妈一定努力,争取永远不让你受到这样的困窘。”

经常会主动给女儿买衣服,虽然她自己一直忙着学业,不太在意衣着打扮,可我还是希望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拥有一个完好的花季。我被生活剥夺的'东西,总想极力在女儿身上得到补偿。恐怕每个母亲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吧。

其实我知道,她的花季被另一种东西——学业剥夺了,这是另一种残忍,我依然无奈。或许每一代母亲都有属于她们的无奈吧!

我们生逢那样一个时代,贫穷像一把刀,一点点剥去了我们的尊严,让我们过早地看清了生活的本质。那一件印着黑字的粉红色上衣,就那样定格于我生命的履历,再也无法抹去。它让我对一切色彩明艳的衣饰都避之唯恐不及。

我也曾因此怨怪母亲,现在明白,那是贫穷的过错,是日子的无情,而不是母亲的。实际上,母亲曾经竭尽心力地保护我不受伤害,而我终究未能幸免。也许至今她也不知道,那一件印着黑色大字的粉色上衣带给我的伤害有多深,它残忍地践踏了我的自尊,踩碎了一个花季少女关于美丽的所有想象。多年以后,我一直都不敢穿比较招眼的衣服,总想躲在一个别人不太注意的目光的角落,默默无声。

长久的自卑和胆怯,是那时落下的病根吗?

生活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垫底儿的,抽掉了一些必须的东西,就会失了底气,失了镇定与从容。特别是对于女孩、女人来说。

一直喜欢棉麻类的衣服,喜欢那份舒适随意,喜欢那种朴质天然。前年,买了一件驼色针织开衫,披肩式的宽松样式。一个同事说:大姐怎么买了一块麻袋片披上了?我一笑“怎么啦,我就是喜欢这麻袋片的舒适随意。”他又补说:“大姐穿个麻袋片也美丽!”不禁莞尔。

我知道,我该和过去的一切彻底和解了。那些自己穿着补丁衣服嘲笑我的坏小子们,如今都不如我活得优雅,他们人生的狼狈和尴尬,或许也是注定的吧?记得我们班上那个最优秀的男生从未喊过我的绰号,他考上大学在外地工作。去年高中同学聚会时,我道出了当年对他特别的好感,但没有说理由,他应该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委。人的天性品质或许会影响一生的命运,那些无聊、厌学、放任、恶劣的孩子,终究不会有大出息。他们或许会很有钱,但很难活得高贵(我是说骨子里的高贵)。这也许是他们的生命底色吧。

总觉得一个人天性不善良,是一种很严重的生命缺失。而没有律己的习惯也会败坏固有的聪明才智。所谓从小看大,就是这个意思吧。

一个春天的日子里,忆起旧事,发些感慨,如此而已。

忽然想起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一句话:“记忆会从内测温暖你的身体,同时又从内测剧烈地切割你的身体。”被切割,或许会对过去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