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橘子洲景色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橘子洲景色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0-05 15:29:07

(第一首)

美傲潇湘橘子洲,花香柳媚绕琼楼。

牵山爱晚书声朗,拥水依城倩影悠。

百丈诗碑镌壮韵,千重浪琰颂毛游。

舒怀漫步芳丛内,感慨由然对燕鸥。

(第二首)

星城何处最堪留?橘子洲头风物遒。

竹浪高摇湘月静,松涛远动楚天幽。

千峦翘首探前路,百舸放怀争上游。

巨像励人兴禹甸,长征鼓角未宜休。

(第三首)

橘子洲头忆巨擎,丰功伟绩盖古今,

坦荡一生为社稷,光辉万世照后人,

赤色江山今安在,官商腐糜乱朝伦,

神州代有英才出,不信人间不太平。

(第四首)

麓山脚下大江中, 水上明珠耀古城。

领袖洲头瞻社稷, 江神岛尾佑芙蓉。

天桥引至八方客, 圣景招来四海朋。

贵木名花齐斗艳, 金秋最美赏橘红。

(第五首)

逝水横波衡岳外,而今谁到问天台?

关山飞越携心意,齐鲁遥思拜楚材。

绝地苍茫狂飙起,一洲妖娆大江开。

长缨在手吟今古,风月无边笑往来。

(第六首)

洲头直面看沉浮,阅尽八荒千里秋。

独立于斯思绪远,遍敷其上橘香稠。

势牵岳麓凝清气,韵拍潇湘集白鸥。

坦腹激流身遏浪,毛公屐后万人投。

(第七首)

临湘北望许多愁,橘子洲头几度秋?

骤雨来时曾问路,乌云去后懒回眸。

无边雾色藏山色,一脉风流荡水流。

毕竟人寰须代谢,凭谁挥浪遏飞舟?

(第八首)

方读君诗暂忘愁,无缘抵谒赏芳洲。

观枫似见英雄影,听雁如歌梦幻楼。

毛领风骚凌别鹤,我羞文采驾归舟。

青山渺渺春秋换,逝者滔滔日夜流。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拜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诗篇《沁园春-长沙》,会背了吗?

生:会

师:哇噻!这么伟大的诗篇,这么快都会背了,你们真伟大。齐背这伟大的诗篇,好不好。

生:好

师:异口同声说“好”,真感人,感动得我不知道说什么,只能叫你们齐背。“独立寒秋”开始背。

生:背

师:朗诵是鉴赏古诗词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有一个故事。诗人郭祥正有一次路过杭州,把自己写的一卷诗送给苏轼。苏轼还没有打开诗卷,郭正祥自己开始摇头晃脑地朗诵诗歌。读完征询东坡的意见:“我这些诗能评几分?”东坡回答得相当的干脆,说:“十分。”郭祥正大喜,又问:“为什么能有十分”。素食笑着回答:“七分来自读,三分来自诗,不是十分又是几分?”(板书:三分诗,七分读)。这个小故事说明对古诗词来说,朗诵是相当重要的。

师:这首诗写于1925年的哪个季节?是大约在冬季吗?

生:寒秋

师:问一个很白痴的问题:什么是寒秋?

生:寒秋也就是深秋。

师:近代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

这里的文学主要指古诗词,王国维认为景物和情感是构成诗词的两个最基本要素。王国维是浙江海宁人。你们老乡的话有道理吗?《沁园春-长沙》是由情个景构成的吗?

生: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师:浙江人的文学细胞很发达,文学基因很发达,文学鉴赏能力很突出。王国维的一句话就说出了古诗词的本质。景与情有何关系?“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谢

生;(笑)

师:词分上阕和下阕。从内容来看,这首词上阕是

生:写景

师:既然上阕是写景,那么下阕就是胚胎。请在座的诸位有感情的朗诵上阕。

生:朗诵

师:再问一个非常蛋白质的问题:上阕描写了什么景物?

生:诗人在橘子洲头所看到的长沙深秋的景物。

师:诗人在开头的三句作了明确的交代:齐读这三句。

生:齐读

师:每次读这三句,我都有一种神经错乱的感觉。你们有这种感觉吗?谁有?

生:正常语序应该是:橘子洲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师: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是为了获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古诗词经常出现语序倒置的现象。课文下阕的前两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

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师:第一句是六个字,第二句是八个字。毛泽东有两句诗: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杨直上重

生:为了压韵

师:这两句诗充满了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深深的怀念之情。也就是这份深情使江青喝了几缸醋,她当着毛泽东的面说:“你怀念杨开慧,我想念唐纳!”江青气之下,给一个叫郑君里写了一封信,打听唐纳在国外的地址。最后还是毛泽东做了让步,不要闹了,杨开慧死,她怎么会与你争我呢,我已经是你的'独资丈夫了,以后有机会,我也给你写一首更短的,更有哲理性的。江青说:“我不要哲理性的,我要充满感情的。”

生:(笑)

师:扯远了,回到课文。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是为了获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古诗词经常出现语序倒置的现象。

师: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生: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师:这三句字数一样,也不压韵。因此,调换语序不是为了适应格律的需要,而是为了获得一种表达效果。你体会了什么效果?

生:(思考)

师:古诗词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艺术。一首诗词就好象一块压缩饼干,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把它泡开,用我们自己的想象力把诗歌的画面、诗歌的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就能很好的欣赏诗歌了。所以黑格尔说:“想像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下面请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三句诗所描写的画面。

生:联想

师:通过闭起眼睛联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

生2:

生3:

师:还好,没有同学说看到一只巨大的猴子在橘子洲偷吃句子。说明同学的想象力,古诗词鉴赏力还可以。

生:笑

师:如果你能想象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也就能够体会到这里采用语序倒置的手法所获得的表达效果,谁来说一说。

生:

师:“独立寒秋”,我独自一人伫立在寒冷的秋风之中,把这一句提到最前面,诗人想突出什么呢?这就要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1925年8月毛泽东回到韶山养病,并利用这段时间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还秘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韶山支部。这些举动惊动了省城长沙。湖南省省长赵恒惕密派快兵赶赴韶山捉拿毛泽东。幸亏毛泽东老师的儿

在长沙他不敢抛头露面,不敢与家人联系,不敢与朋友来往,感到十分孤独。所以诗人把“独立寒秋”放到最前面是为了突出自己当时的孤独的情怀。当然也能使我们在诗歌的一开头就能体会到诗人顶天立地的气

生:(记)语序倒置;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也能使人体会到诗人顶天立地的气

师:孤独是诗人最常见的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柳宗元“读钓寒江雪”等。有的诗人还有点孤傲,总认为自己是独孤求败。

生:笑

师:孤独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欣赏长沙的秋景,一看就是几句?

生:看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共七句。

师:一个“看”字要管七句。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板书)。一般上下阙各有一个。下阕是哪个字?

生:忆

师:伟人就是伟人,高

生:笑

师: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要讲究变化,讲究起伏。这其句是景物描写,富有变化吗?请同学把这七句轻轻地读五遍,体会体会。

生:朗诵、体会。

师:这里的景物描写富有变化吗?

生:“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

师:视角变化:远

生:抄

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两句景物描写除了视角变化之外,还有什么变化?

生:颜色的变化

师:颜色变化:红,碧

生:抄

师:“

生:“俯

师:板书:视角变化:远

生:抄

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描写的是静态的景物;“百舸争流,

生:动态的景物

师:板书:动静变化:静态景物,动态景物

视角变化:远

景物描写富有变化: 颜色变化:红,碧

动静变化:静态景物,动态景物

生:抄

师:景物描写富有变化,毛主席写作方面是百变男。古人写诗作词非常注重炼字。有两句诗:吟安一个字,

任藩非常自得,这里风景实在不错,但与我的诗比就差远了,于是他就把这首诗写在寺庙的墙壁。第二天,任藩离开了台洲,向南方走。他突然感觉到昨天的那首诗有一个字没有用了, “月照一江水”的“一”字用得不好。因为江边有高峰耸立,月色只能照到半江水而不是一江水,应用“半”字。再说用半字,显出半是清辉,半是幽暗,明暗相映,且更富诗意。这时任藩离开天台已经有一百多里,但是他选择返回修改诗歌。等到回到寺庙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人把“一”字人改成“半”字了。他说了一句:台洲人太有才了。

生:笑

师:古人写诗是很认真的,十分讲究炼字。课文描写景物的七个句子里面有几个字用得很好,富有表现力,可以说是炼字的典范。例如:“层林尽染”的“染”,“百舸争流”的“争”的“争”,“

生:记“染”“争”“击”“翔”。

师:分

生:(记)首先看字所在的句子的意思,再看字所描写的内容,最后看用这个字所取得的效果。

师:例如,分

生:(记)“染”字描写出了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师:下面请同学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分

生:思考讨论

师:哪一组同学先来?

生:“争”字描写出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师:第二组同学?

生:我认为“击”显得更有力量感,给人一种气势,写出了凶

师:说得好,这位同学的语言感悟力较强。“没有你,像离开水的鱼,快要活不下去,不能在一起游来游去。”鱼应该用游,怎么用飞翔的“翔”呢?即使飞也一般是呆在海洋里,只有遇到危险时,才向空中跳。高度一般在5~6米的高度,直线距离一般在100米左右,这不是飞翔,是跳跃。三、四组同学?

生:“翔”表现了鱼儿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师:谢谢你的分

生:齐读

师:陆机《文赋》里面有一句话: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中国文人有悲秋的传统,这可以从“愁”字的结构看出。什么是愁,秋天的那种心情。可见中国文人有一种悲秋的传统。毛泽东继承了这一传统吗?他笔下的秋天给了怎样的感受?把这七句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他笔下的秋天给了怎样的感受?请同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生1

生2

师: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这里的景物描写打破了传统,叛逆有个性,我喜欢。用刘

生:(记)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师:以秋天为题材诗词文章不少,以秋天为题材的流行歌曲也不少。我们听几句。

生:听(毛宁)

师:毛宁,小毛仰望广阔的天空想起了什么?你说爱我到永久。面对广阔的宇宙毛泽东,老毛想到了?齐读有关诗句。

生:齐读——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师:仰望星空,毛泽东向天老爷问了个什么问题?

生:谁主沉浮

师:你说爱我到永久|谁主沉浮。同样姓毛,做人的差距

生:(笑)

师:谁来主宰中国的命运。这个问题很有力感,充满阳刚之气。每次读这几句,我都很激动。是男人的,是伟大男人的,就应该问这种充满阳刚之气的问题。当然,在座的诸位都是青年才俊,也应该多问充满阳刚之气的问题。请同学齐读上阕。

生:齐读

师:上阕通过描写长沙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深秋之景,提出了“谁主沉浮”这个充满阳刚之气的问题。在毛泽东看来哪些人才能主宰中国的命运呢?请看下阕分解。齐读下阕。

生:齐读下阕

师:有几个词讲一下。“指点江山”,“江山”指代什么?

生:国家大事

师:“激扬文字”,“激扬”是“激浊扬清”的省略。(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

生:(记)激浊扬清——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

师:“激扬文字”用文字激浊扬清,用手中的笔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1914年毛泽东进入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当时的校长是张干。张干真的很能干,32岁就就做了一师的校长,他向省政府提议,从下学期开始每位学生每个月交10块钱学费,省政府接受了他的建议。这条消息传到一师以后引起了很多学生的不满,因为很多学生交不起学费。于是同学在校园里发传单,想通过舆论把张干搞跨。毛泽东认为这是小打小闹,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要玩就玩大一点。于是他写了一份《驱张宣言》,尖锐地批评张干对上逢迎,对下专横,办学无方,贻误青年。宣言写成之后,毛泽东组织同学连夜印了上千份,第二天早上带回学校,发给同学,轰动了全校,一师的校内发生大规模的学潮,并且很快传遍了整个长沙城。省政府立即派一位学督来一师,解决学潮的事情。学生说如果张干一天不离开学校,我们一天就不上课。学督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下学期把张干掉走。就这样学潮平息了,毛泽东第一次尝到了小人物斗倒大人物的胜利滋味。张干感到十分窝火,一位堂堂的校长,却为十块钱的学费,被学生赶走了,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他主动向省政府提出辞呈,离开了一师。毛泽东真正是用文字激浊扬清。

生:(点头)

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体现出了青年学生身上哪种可贵的品质?

生:关心时事,以天下为己任。

师:以天下为己任。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毛泽东有两句诗:为有牺牲多壮士,敢叫日月换新天。但时的进步青年富有献身精神。当时在第一师范有两个学生最有名:

生:(点头)

师:毛泽东在一师读书十偏科很严重。他特别喜欢历史和文学,但对理科没有兴趣。数学老师王立庵有一次把毛泽东叫到家里。润之啊,我今天叫你来,主要想和你谈谈学习的事情,你好象不喜欢数学?老师,我年纪大了,学不进去?年纪大了,你多大了?二十一岁。老师感到又好笑又气,“年方二十,就以‘年龄大’自居了。曾子七十岁才开始学习,后来名杨天下。”毛泽东恳切地说:“先生,我知道20多岁年富力强,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可以我们这一代人生逢乱世,国运衰微。我觉得,在目前的中国。一定要从历史和文学入手,先改变天下的民心,然后才能对社会进行根本的改造,用别的方法,是不能奏效的。我已经过去了一个21年,还有几个21年呢?我想抓紧时间读一读对目前中国有用的书。”数学老师听了以后很感动,想不到这个青年人胸怀大志,为天下的百姓找出路。激动地说:“以后上数学课,你要多带几本历史和文学方面的书籍。如果不带,你就不让你进教室。”

生:(笑)

师:“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什么用法?

生:名词用做意动,“把……当作粪土”。

师:万户侯指当时的反动军阀。反动军阀你不要认为自己是带头大哥,在我们青年学生的眼里你只是一堆臭狗屎。这又体现青年学生身上哪一种可贵的品质?

生:蔑视权贵。

师:军阀文化素质很低,确实是一堆狗屎,谁都可以

生:(笑)

师:下阕主要是回答“谁主沉浮”这个问题。谁主沉浮呢?同学少年。这一群同学少年很酷,很炫。酷在哪儿,炫在哪儿?他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心系祖国,蔑视权贵,英勇。

生:(记)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心系祖国,蔑视权贵,英勇无畏。

师:鉴赏诗歌要善于联想。读到下阕你就要联想一群翩翩少年,他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心系祖国,蔑视权贵,英勇无畏。真实迷死人了。

生:(笑)

师:毛泽东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豪放派词人,下阕里面哪几句最豪放?

生: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飞舟?

师:游泳时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前进的船只。文笔多豪迈。这种豪迈体现了毛泽东的超自信,他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有时候,每个人很有必要把自己想象成超人,告诉自己两个字:我能。齐读一遍。

生:我能。

师:下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简单掌握诗歌作者及写作背景

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走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仔细探讨品味诗歌语言,把握其精练、准确的特点

2、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理解、体会诗人崇高的情怀及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

1、 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融入课文情景,有激情的朗读词作

【教学难点】

⒈让学生从意象的角度来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

⒉领悟伟人的博大情怀以及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

⒈点拨法。通过点拨关键字词,把握词中意象。

⒉语言品读法。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体会作者情感。

⒊比较法。可以与作者的其他词作纵向对比,也可以与本单元所涉及的其他诗歌做横向对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总括:

1、中国新诗简介:中国新诗是相对与中国古典诗词而言的,它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受外国诗歌影响较大。

2、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重在品味,鉴赏诗歌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四个方面着手,优美的诗篇都是用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新颖的意境,借助凝练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把品位的重点,鉴赏的目标都放聚焦于意象、意境、语言和情感四个方面!

二、导入新课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对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动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这篇词作也经常被人们称为“长沙志”。

三、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来。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四、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五、讨论分析:

1、结合注释,识记以下生字:舸 峥嵘 遒 遏

强调:“粪土”的意动用法。

上阕:

2、学生集体朗读上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开头三句点明了什么?

明确: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这三句的大意: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独立寒秋图

3、提问:

“独立”两字写出了什么意境?

明确:

⑴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

⑵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

⑶联系“寒秋”的分析和注释⑴,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4、提问:

“看”字领起下面哪几句?这些句子的内涵应怎样理解?

明确:

⑴“看”字领起内容:“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⑵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很符合人观察事物的自然顺序。

5、提问:

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吗?你能各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明确:

万山(红遍):红之广阔

层林(尽染):红得深透

漫江(碧透):江水溢满 清澈之极

百舸(争流):千帆争发 充满生机

鹰击(长空):矫健有力

鱼翔(浅底):轻快自由

万类(竞自由):昂扬奋进

强调:主席这段即景气魄极大,展示了伟人的博大雄怀和凌云壮志。短短几句话,写出了山、树、水、船、鹰、鱼乃至世间万物的情态,有远景如万山、层林,有近景如长江、百舸等,,又有静景如山、林,亦有动景如争流的.帆船,翱翔的雄鹰,水中的游鱼,即景状物下笔阔绰,气度非凡。

6、提问:

上阕后三句的含义及与前面内容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

⑴这三句的大意是: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广袤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⑵前面内容是即景,后三句是抒情,词句连贯直下,也为下文的抒情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结合“思考练习一”讲解]

下阕:

7、学生齐读下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

“忆”字领起下阕哪几句?这几句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

⑴领起“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⑵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作者所忆的是当年的峥嵘岁月!

8、提问:最后3句的含义及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⑴这几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⑵作用: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9、归纳下阕: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

10、总结归纳全词

⑴作品的结构特点:

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⑵作品借景抒情的特点

上阕即景抒情自然引出问题,下阕由忆巧妙作答,思路清晰。上阕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然后一个“看”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画。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即景动静、远近结合,对照鲜明,生机蓬勃。最后一句由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自然地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下阕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自然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一个“忆”字又统领八句,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最后以设问句结尾,对上阕的问题作了艺术的回答。

⑶ 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语言,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六、学生背诵全词

七、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阅读作者的其他词作如《沁园春雪》,对比阅读。

附:【板书设计】

沁 独立寒秋图 万山红遍

园 层林尽染

春 漫江碧透

湘江秋景图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长 鱼翔浅底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