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小品脚本剧本)
人 物:
小和尚、老和尚、老河兵、教书先生、小河兵(按出场顺序)
场 景:
舞台背景为沧州寺山门的影象。沧州寺山门外,台下为沧州河,舞台下是河岸。
小和尚:南无阿弥陀佛!尊敬的各位施主,大家好!小和尚我法名楞头青,跟随着师父不老僧,云游祖国的大川南北十余年,方才化得各方施主供奉银两,终于在这沧州南、沧河岸、沧州林、沧州山重新翻盖了这座沧州南寺,重塑了我佛金身。只皆因这座庙宇实在是年代久远,虽然修了山门与大殿,但门前这对石狮子久在沧河岸边,潮来水涨,日复一日,慢慢沉入水中,埋入沙底。这不么,我受师傅不老僧之命,正在组织大家打捞呢!一连捞了半个月,别说石狮子,连个毛也没看见。唉,这可怎么办?(做出奈神情,愣神中)
老和尚:(从山门处走出,寻小和尚而来)徒弟,徒弟。(见小和尚没听见)楞头青!
小和尚:哎!师傅,叫我什么事呀?
老和尚:我来问你,这寺前的石狮子找得怎么样了?
小和尚:阿弥陀佛。我说师傅呀!哪这么好找呢,这玩意儿也太难找了,我们这15个人,都找了半个月了,一点踪迹也没有啊!我说师傅呀,阿弥陀佛呀,要不咱俩就别找了,我就真的阿弥陀佛了。
老和尚:嘟,大胆,胡说,出家之人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佛早有教诲,出家人就要做到“能持”,懂吗?你“能持”否?
小和尚:还“能持”否?我看是能吃否,我这一天忙得都没吃饭呢,都快累死了,师傅咱们什么时候吃斋啊?
老和尚:你就知道吃,告诉你,如果找不到那对石狮子,就别想再吃斋了。
(说完,老和尚转身向山门处走去,小和尚尾随几步后,翻回走,正遇向台上走的老河兵)
老河兵:最近这半个月,一群人在河下游不知道挖什么呢?我一问说是这沧州寺里的和尚让挖的,身为河兵,我到寺里问问是怎么回事。(说话间走到寺门口,正遇小和尚)
小和尚: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请问施主找谁呀?
老河兵:我找沧州南寺里的和尚。
小和尚:小僧便是这沧州南寺里的和尚。
老河兵:这寺的名字也别扭,“沧州南”,怎么听着像火车站呢?
小和尚:你说什么呢?
老河兵:行了,我也不管什么沧州南,沧州北的了,我问你,河下游挖河的人是你找的吗?
小和尚:这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难道挖河还犯法不成?
老河兵:你这小和尚说话好来无礼,我身为河兵,看管河道,保护百姓平安,这是我的职责。你们寺里组织人随便乱挖河道,有损河堤我怎么就不能问了?
小和尚:河边没立碑,河里没漂着字儿,又不是你们家的,我们愿意挖就挖,你呀!
老河兵:怎么样?
小和尚:管不着。
老河兵:你这个小和尚,口念弥陀佛,本应心存善念,怎么能这般讲话,我要找你师傅评评理。(说着,想往寺里走,小和尚拦着)
老和尚:(闻寺外有争吵,疾步走出)山门外是何人争吵啊!
(老河兵与小和尚同时住手,扭回头)
老河兵:您老人家想必就是寺里的老当家的吧!我这里有事正要找你呢?
老和尚:噢,施主有何事呀?
老河兵:是你们寺里的人在河下游组织人挖河的吧?
老和尚:正是,不知施主有何赐教。
老河兵:不敢妄谈赐教,我只是想问问,你们这不年不节,不旱不涝的,组织人挖河干什么?
老和尚:干什么,我们寻宝?
小和尚:寻宝?寻什么宝,师傅你不是说找石狮子吗?怎么又变成寻宝了?不行,我得去河边看看去,省得宝贝让别人抢走了。(小和尚转身要走)
小和尚:(听明白后,暗里笑)嘿!师傅,人老奸,马老滑,还是你心眼儿多。
老和尚:(打了小和尚头一下)你这个楞头青,怎么和师傅说话呢?
老河兵:(在一旁自信的笑)噢,但不知你们师徒俩,是找什么独家宝贝呢?能说来让我听听吗?
小和尚:(走到老河兵近前,大声耳语)哈哈,我就不告诉你是石狮子。
老河兵:哈哈哈!说了半天是找石狮子呀。
老和尚:对,就是找这原来寺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怎么了,有这么好笑吗?
老河兵:哈哈哈哈哈!当然好笑了,找石狮子你们顺流而之下去找,难道不好笑吗?
小和尚:那要你说,上哪去找?
老和尚:顺流而下,此乃水之常理也,不顺流而下,难道还逆流而上不成?
老河兵:正是应该逆流而上去找才对。
小和尚:(狂笑)哈哈哈,师傅,你听见了吗,他让咱们逆流而上找。
老和尚:(大笑)哈哈哈,我请问这位河兵老人家,你今年多大了?
老河兵:不劳问询,老朽今年64了。
小和尚:(笑声不止)那我再问问,你当这河兵多少年了?
老河兵:不多,才40多年。
老和尚:(笑声不止)那我再问问,你现在官居何职?
老河兵:无能,依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河兵。
小和尚:(笑声不止)你呀,就是再多活个60年,再干 个40年,你还得是个河兵。
老河兵:那怎么见得呢?
老和尚:你连基本的物理知识都没有,水中落物,物体本应顺流而下,这是最基本的常理,而何况这沧州河奔流不息,并非小河,怎么可能逆流而上呢?
(教书先生迎着台上三人对话而上)
教书先生:我说你们这还让不让老师好好上课了,我这刚组织好纪律,你们在外面吵吵嚷嚷,干什么呢?
小和尚:(扭回头,见教书先生,迎上前去)阿弥陀佛,实在不好意思,我们打扰您给寺里学堂孩子们上课了。
老和尚:(也迎过去)好了,好了,这回让先生您给评评理。
教书先生:(略显得意神情)噢,请教事情啊,嗯,你们找我就对了,老夫子我熟读孔孟之道,精通经史子集,就没有没看过的书,就没有不知道的事。(老和尚与小和尚将教书先生拥到台中央)
小和尚:那真是太好,今天算问对人了。
老和尚:那我向您问问,这寺前的石狮子因为年久,河床下沉而落入水中有十多年了,我们应该去里找呢?
教书先生:(胸有成竹,派头十足,若有所思)就这么简单的问题啊?那还用问,我是当然知道的啦。不过嘛,我不能马上告诉你,马上告诉你印象不深。这个,这个,你说应该去哪里找呢?
老和尚:(耐心认真的`听寻着答案,见无果,失望)这不废话嘛?我这不向您请教吗?
小和尚:(跟上前来,接着说)我们家师傅,说水中落物,必然顺流而下,所以应当在河下游找,对吗?
教书先生:(故作思考状)嗯,嗯,你很有思想,你们家师傅说的很有道理。
老和尚:那为什么,我们一连找了十多天,连石油都快挖出来了,怎么是没有找到呢?
教书先生:既然找了这么久没有找到,那就说明找的方向不对。
老河兵:我就说嘛,不应该在河的下游找,应该去河的上游找才对嘛。
教书先生:(听了大笑)NO,NO,NO,NO。真是荒唐,这石狮子怎么能去上游找呢?
小和尚:先生,那您说,河的下游找不对,河的上游找也不对,那到底去哪里找才对呢?
教书先生:(顺着山门,找到石狮子的位置,单手伸出手臂,向河道做一个垂直的指向,向前走几大步,用手一指)应该在这河的正中央找才对。
老和尚:(学一下教书先生动作)噢,原来应该在山门前的河中央找对。
老河兵(冷笑)
小和尚:为什么应该在河的中央呢?
教书先生:那是当然的了,牛顿告诉我们,地球是吸引力的!石狮子重几百斤,当然不同于一般轻的东西,河水力量抵不过石狮子,沙子又这么轻,这石狮子当然越来越来深了喽!
老河兵:(哈哈大笑)哈哈哈!你们这群书呆子,只知道读死书、死读书,根本不懂得在实践出真知。
小和尚:我们不懂,那你说说看,石狮子为什么在河的上游呢?
老河兵:(老河兵前腿弓,后腿绷)来,小和尚,你过来推我一下试试看。
(小和尚,上前推了老河兵一下,没有推动,老河兵反而向前一小步。)
老河兵:小和尚,你再用力推一推。
(小和尚,上前又用了大力气推了老河兵一下,没有推动,老河兵反而又向前一大步,小和尚反弹倒地。)
老河兵:小和尚,怎么样,水里的石狮子也和你推我的道理是一样的。正是因为石狮子太重,水底的石狮子因为水的反作用力,而一点点向上游移动的啊!
小河兵:(迎着台上的人而上)报!报河兵大人,几个打渔的船家,在沧州河上游的河道之中发现巨大石狮,不知从何而来,特来秉报大人得知!
(老和尚、小和尚、教书先生显出十分惊讶的神情,一同望着老河兵)
老河兵:噢,是吗?怎么样几位,随老兵一同去看看如何?
老和尚、小和尚、教书先生:走!走!快走!(三人同小河兵一同下场)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o)数小舟,曳(y)铁钯(p),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断欤(y)?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中心内容,把握课文所阐述的事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课文中心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是教学的重点。
2、 文章中相关语句在翻译上有一定难度,故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激趣提问:如果有笨重的物体倒坍在河里,十年后,你想在河里找回来,你应该在河流的哪里找?为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解题和作者简介:
1、解题:“河中”是地点,“石兽”指对象
河中石兽-倒塌在河中的石兽(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者: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三、读译课文,疏通文意
1、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 齐读课文,思考:文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借助注释和资料,改正翻译错误的地方,落实重点词,疏通文意。 原: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 圮(pǐ)于河,
译: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旁边的小河干涸了,庙门 散落到河里, 原: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译:(门旁)两只石兽也并列沉到河里了。阅读了十多年,和尚募捐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
原: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便在河中要求那两只石兽上来,竟然没得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 原: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寻求了十多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原: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是非木杮(fèi),
译:有个学者在庙里搭建帐篷,用鼻子闻一下便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学习研究物理。是和不是木片,
原: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译: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去到下游呢? 石头的特性是坚重,泥沙的特性松软, 原: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原: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一个老水手闻到了学者的话后,又嘲笑说:“凡是河中失去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求。”
原: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译:盖住石头的特性坚硬,泥沙的特性松软,水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 原: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译: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坑穴中。
原: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译: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向前再转动。这样一再翻转不已经,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原: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颠倒;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求,不是更颠倒吗?” 原: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译:像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得到了石兽。
原: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然后知道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怎么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