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幼儿园读书优美的句子摘抄 正文

幼儿园读书优美的句子摘抄

时间:2024-09-28 15:34:20

第一篇:《幼儿教师阅读摘抄》

《做幼儿喜欢的魅力教师》—阅读摘抄

1、“爱是一种需要,得到爱就会感到幸福和安全。”不仅幼儿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对幼儿的爱同样有一种深深地渴求。幼儿在教师爱的包围中体验着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教师在幼儿爱的举止中品尝着作为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2、幼儿对教师的喜爱是幼儿的某种需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满足后产生的一种身后的、积极地情感,并非异性之爱。

3、幼儿对教师的喜爱之情,一般经历接受、反应和热爱三个阶段。

4、幼儿喜爱教师具有外露性、易变性和易迁移性。

5、教师在努力让幼儿喜爱自己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努力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

6、幼儿喜爱教师,对于幼儿有三大意义:有利于有而形成爱上幼儿园的心理倾向;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有利于接受教师的正面指导。

7、幼儿喜爱教师对于教师的意义:让教师体验到职业的快乐和幸福;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它是评价幼儿教师教育工作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8、播撒爱的种子,才能收获爱的果实。

9、幼儿喜爱教师对于家长的意义:幼儿若在带班教师那里得到了表扬和情感支持,获得了安全感,就会对带班教师产生喜爱之情,也就不畏惧上幼儿园,家长就可以安心地工作。

10、幼儿喜爱教师对幼儿园的意义:幼儿喜爱教师就会喜欢上幼儿园,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家长就可以安心,家长安心就会对幼儿园产生好感,家长对幼儿园产生好感就会不自觉地宣传幼儿园,为幼儿园树立一个良好的口碑,幼儿园的口碑好了,自然会吸引更多的生源和优质资源。

1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个不恰当的言行举止。同事间有必要相互“提醒”对方,但是,给对方“提醒”的时候尽量避开幼儿,私下与之沟通,沟通的时候态度要诚恳,高高在上或者盛气凌人的态度只会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达不到帮助别人、促进进步的目的。

12、在一个班集体里,教师自己在付出爱的同时,也要学会智慧地“回收”幼儿的爱。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感恩情感,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

13、对所有家长要一视同仁,一样看待,一样尊重,不能因为家长的地位高低而亲疏有别,更不能有“势利眼”或者“看人下菜碟”。只有在彼此尊重的情况下进行交往,我们才能得到家长的完全信任。

14、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幼儿: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对待幼儿;控制自己的脾气,不随便朝幼儿发火。

15、“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一个不懂得如何爱儿童的教师,即使有认真的备课态度,组织了有趣的教学活动,也很难取悦儿童,赢得他们的喜爱。

16、成人比成才重要。教师营造一种互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比教授幼儿知识、让幼儿获得认知上的发展更重要。一个称职的幼儿教师不光要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娴熟的教学技能,更要有一颗宽容、体贴、关爱幼儿的心。

17、另类的“求爱”信号:“假无能”、“假生病”、故意捣乱、明知故问。

18、给予幼儿公平的爱:不偏爱幼儿、“省心”的幼儿也需要教师的关爱、“不可爱的”幼儿也需要教师的关爱。

19、让幼儿有归属感:塑造一种相互接纳的意识;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归属感;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归属感、通过细节培养幼儿的归属感、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归属感。

20、与幼儿建立亲密的私人关系:注意入园前最初情感的建立、记住每个幼儿的名字、多与幼儿进行肯定性的接触、对幼儿家长要热情、蹲下来与幼儿说话。

21、过度关注别人的短处,孩子心里不会十分阳光;过度关注别人短处的孩子多了,班级的心理氛围绝不会和谐。

22、教师不要压抑幼儿情绪的自然流露,要鼓励幼儿在不影响他人的基础上自由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3、让幼儿有成就感:给予幼儿一些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给予每个幼儿展示作品的机会;给予每个幼儿展示才能的机会;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给予幼儿为教师“出谋划策”的机会;家长在培养幼儿成就感方面也能有所作为。

24、幼儿的恻隐之心:理解幼儿的同情心;让幼儿有照顾动物、植物的机会;利用一切机会让幼儿关心他人;通过情景表演满足幼儿的培育需要。

25、做个有“心”的幼儿教师:爱心、耐心、细心、宽容之心、童心、温柔之心、快乐之心的教师。

26、教师对幼儿说话时声音要温柔一些,对幼儿的态度要温和一些,动作要柔和一些,绝对不能粗暴地对待幼儿。

27、快乐是一种美德,不快乐是一种缺德。

28、一些教师所带班级的孩子总是很压抑、很沉闷,而另一些教师所带班级的的小朋友则很活跃、很快乐。一个极端沉闷、忧郁、神经质的教师很难带出一个心理主流气氛快乐的班级,而心里主流气氛活跃班级的带班教师都是那些活泼开朗、性格积极向上的教师。

29、快乐应成为幼儿教师职业活动中的主导情绪,微笑应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30、幼儿教师着装得体,便于开展工作。服装颜色以明快、温暖的色调为主。

31、做个幸福的幼儿教师:精通幼儿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确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32、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

33、世上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成功在于坚持。

第二篇:《幼儿老师阅读摘抄》

——人文关怀的畅想

什么样的教育是合乎天性的?在幼儿园里有必要专门来倡导合乎天性的教育吗?难道幼儿园里有违背天性的教育?

这个问题的提出,似乎涉及到了我们幼儿教育的性质。我国最近讨论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育的性质讲得十分明白,那就是:“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笔者对这段话的理解就是,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这里的基础不是升学的基础,更不是成为某某家的基础,而是生活的基础。

考察我们目前一些幼儿教育机构进行保育教育的现状,发现有不少还很模糊的地方,比如幼儿园里到底应该教些什么,幼儿在他们这样的年龄里,到底需要学些什么,能够接受些什么,幼儿园里到底又能提供一些什么,这都需要和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幼儿园的实际能力相适应。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总有一些幼儿园、一些老师在摇摆,在偏离,在拔高。比如,外面宣传知识经济时代来到了,幼儿园里就开始让孩子学习电脑(且不说这种学习方式是否对);有人提出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幼儿园里马上就有人跟着喊,要对幼儿进行“谋略教育”,培养竞争意识;政府强调要科研兴教,向科研要质量。幼儿园里马上就会出来一个每位教师都要有科研课题的规定??于是在我们看到的不少有关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里,重复性的选题、超出了幼儿教师个体能力和受限于单所幼儿园样本范围的选题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实际上它们在理论假设、科研方法、变量控制和研究结论上,既与实际的教育科研存在着距离,又与幼儿园里的实际需要毫无关系。种种做法在浪费着我们本来不多的科研经费的同时,丢掉了幼儿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这是使人极其痛心的现象。

有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老人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从根本上说,这些也就是幼儿园最需要教给幼儿的。不是吗?与人分享、诚实、自我约束、善待人、勤奋??

另外,现代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社会是以合理、人道和高效的各种制度和规则作为支撑点的,这些制度和规则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常常以合理和人道的制度和规则为依据,这都需要为人的诚实和守信,这既是为人的品质,也是对制度和规则的遵守。只有在传统的社会和无序的状态中,人们才更多地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和接触来处世,才会认为等级尊卑、物竞天择、谋权谋略等法则是行之有效的。但我国必然要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过渡,因此教育儿童从小就具备平等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应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现代社会公民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也是幼儿道德教育的重点。在学前期,难道不应该首先学这些吗?

在我看来,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妨以一颗平常心,在幼儿园这个领域,以启蒙性的、生活性的、尤其是稳定性的教育原则对幼儿实施教育,在高谈知识经济、竞争社会之前,先让我们身边的这些孩子快活、健康起来!

五、积累宝贵的人文资源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统计指标:XX幼儿园里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有多少,具有本科学历的又有多少等等;我们也经常看到在每年的教师节或什么节期间,举行幼儿教师的五项或十项技能(有的称全能)表演、比赛等等。作为领导或指导幼儿教育的权力部门,上述工作当然都是必要并有效的。但是我还是很想做一些这样的统计:幼儿园内教师对幼儿付出的爱心的质是如何,量是多少;教师之间付出和得到的友谊的量是多少,质又如何;一个教师创造性劳动后得到的快感的量是多少,质是如何;教师和孩子之间、园舍之间和睦相处的量是多少,质是如何;教师自己人格尊严和职业满足的量是多少,质又如何??之所以想做这样的调查,是因为我看到不少声称非常有实力的幼儿园,在吸收教师时,往往把外在条件,诸如相貌、身材、特长等生理素质和技能素质当成主要条件甚至唯一条件,而忽视了作为教师来讲最重要、首要的职业人格素质。

应该说,近十几年来,由于各方的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在我们不少的幼儿园里已集中了一批胜任幼儿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师,他们已成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主要依靠力量。但是坦率地说,还有部分教师没有或很少有幼儿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对待幼儿的热情,使人很难在他们的工作中,看到他们对工作的兴趣。这样我们就经常在幼儿园听到喝斥、挖苦孩子的话语,看到老师之间的激烈争吵,感觉到教师和园领导的隔阂,甚至还不时听到有向家长索取礼物的事情。有人说这是由幼儿园老师工作的性质(琐碎、具体)和环境(女性集中)所决定的。我觉得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使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的缺憾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幼儿教师因为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可以说每天面对的是弱势群体,是非常脆弱的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小生命(这也就是提倡幼儿园工作要讲良心的原因),一个人选择了这份职业,也就选择了需要奉献热情和爱的工作方式。当然,对于一个充满生活激情的人来说,最令其痛心的事情莫过于没有得到自己最适宜的职业并获得必要的践行机会。而在目前很多人选择职业还不能完全凭兴趣的情况下,做好职前教育的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但是,目前有些师范学校,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当成学校办学的最高法则,教给学生的主要是有关就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重专业课程的学习,不重师范课程的学习,重知识技能的训练,不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因此学生人文素养很低,教师的职业人格没有养成。另外,在全社会普遍崇尚物质、追求时尚、信奉占有和征服的趋势下,多数人“

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符合现代科学精神的教育思想,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它尊重人,尊重一切教育对象的价值,它不是把教育当成一种工具,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是提供一种对人类自身及人类生活的认识,帮助人们构建人生的精神和信念,树立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要有独立的意志和独立的人格,自己发展了,也要使别人得到发展。

另外,我国古代的先哲们热爱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以景抒怀,以景言志的情怀也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应具有的审美修养,不单单是几种技能,如弹弹琴,画点画等,它更多地应该是一种眼光,一种趣味和相当的文化修养。同时,教师也应在工作中努力营造回归自然、顺其自然,长幼相亲、其乐融融的教育氛围,这才是幼儿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才是真正的美育。

虽然把教师的人格特征作为衡量教师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较为抽象,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一所幼儿园如果具有了这样一批浸润了中国传统文化、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完善人格的教师,实际上也就体现了这所幼儿园所拥有的丰富的人力资源,这对建立一所好的幼儿园是十分珍贵的,这样的人力资源越多,则孩子幸甚,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把这篇观点偏颇、逻辑不严的东西拿出来,我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有朋友看了我上面的文字后说:你讲的这些好是好,就是做不到。我告诉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境界,为可为之事,那是现实主义者,我们今天的社会太需要理想主义者了。你可以不做,但你不能说它不重要。不讲人文关怀的幼儿园,还称得上是kindergarten吗?

我也承认在现实中有些障碍无法克服,我们都只能暂时妥协,与之共存。但我同时也认为,有些目标是断然不能牺牲的,那就是以幼儿为本的幼儿教育精神价值。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篇一】

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 想“说”什么》。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能力 孩子的5个诀窍”。

在学习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 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如果这本书不是那么珍贵,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或者你应该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爸爸撕报纸的动作。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你认可孩子的兴趣 ,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面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可以撕,这有一张纸,你可以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 ,也可以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可以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密码。例如,小孩子因为饥饿哭泣时,不要只是喂他,也要花时间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现在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可以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可以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 ,可以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诀窍5,理解孩子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和大人一样。1岁大的索尼娅走到电视机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电线和插头,这时爸爸平静地说:“索尼娅,若果插头在插座里,电线就会有电,你碰它会受伤,到我这来,我给你看看这段没有电的电线,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要不来玩这个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娅走到爸爸面前,听爸爸简单描述了一下电线和电流的用途,就开心地玩球去了。这时爸爸不妨说一句:“索尼娅,谢谢你不去玩那些电线,我爱你。”在这件事情上,首先,爸爸以平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并干预了她的危险举动,尽管孩子不能完全听懂爸爸的意思,但她明白说话的含义和语调。其次,他还给索尼娅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玩的东西——球。最后,“谢谢你,我爱你!”他用这样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导索尼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给予奖励。这位爸爸所有的`举动和反应,都是在给索尼娅师范一些宝贵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篇二】

最近整理柜子,翻阅几年前的

秀哲是个比较懂事,并且很聪明的孩子,但也有调皮不听话的时候。这天离园前,他故意用外套去挥打别人来取乐,我二话没说就收了他的衣服。

他爷爷来接他了。只见他一声不响地从我面前走过,径直到走廊上,看他没有丝毫认错的意思,我故意不把衣服还给他,看他回家如何交代。

秀哲爷爷知道了这件事,想让我把衣服还给他,我就跟他说:“这天衣服不还他了,谁让他做错事了。”没想到这句话惹得秀哲一屁股坐在地上,脸涨得通红,“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好一个濑脾气的孩子。我就过去拉他起来,一边拉他起来一边告诉他:“我这天这样做是让你记住以后不能用衣服去打别人,懂吗?”看他乖乖地点头了,我才把衣服盖给他。

从日记中看到,自己三年前的教育经验还很不足,教育理念也很幼稚。但是此刻也在不断的学习。当我看到孩子用外套挥打别人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生气,处理的原则是决不容许、好好管教。其实这是典型的教师权威的表现,你不乖,我就没收你的衣服,让你急,让你哭,让你尴尬。但是如果是这天,我绝不会这么做,我会先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然后因势利导,透过引导他体验,而不是说教的方式,让他明白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这天是我已经认识到,教师就应和风细雨般地去丝润孩子的心田,而不是暴风雨般地去打击孩子的自尊,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反思,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篇三】

“老师”不仅仅是职业,也不仅仅是一门专业,更是一份充满乐趣与艺术的事业。作为一名老师,要有培育祖国未来栋梁的责任感,要有传承文化与文明的使命感。

一、明确使命,提高责任意识

“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这句话很简单,也很实在。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在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倾注更多的爱心、热情、信心、勤奋和责任感,以帮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样的老师,必然会得到幼儿的喜爱、社会的认可,同时也会实在自我内心的升华。

二、言传身教的力量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从教者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并身体力行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老师要对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做到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及时给予指点和帮助;对于学生成长中出现的亮点,要善于捕捉,及时给予鼓励,促其光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迅速也曾说过:“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他也做不了人。”老师在引导和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事人间真情,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真诚,并以此为自己的参照,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向前。

篇一:《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笔记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希望。

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特别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

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接受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形成本书。

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

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

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

马老师的答案:

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

我的理解: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应该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 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l 片段一:点燃心灵的蜡烛

“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

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己想真实地

l 片段二:长着棉花糖腿的人

“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通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助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的收获: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因为这样的不同才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他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助,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一个有困难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而帮助一个孩子,不仅仅是指,对着孩子微笑,问他我可以帮助你吗,实际上,帮助的意义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孩子,更要蹲下心来看孩子。

l 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

“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成人要带着一种敬畏和理解这个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助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助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助,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

我的收获:面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助他的人给他提供可以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起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己……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像她学习,用心去

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

篇二:《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读书笔记

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能力孩子的5个诀窍”。

在学习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如果这本书不是那么珍贵,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或者你应该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爸爸撕报纸的动作。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面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可以撕,这有一张纸,你可以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可以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可以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密码。例如,小孩子因为饥饿哭泣时,不要只是喂他,也要花时间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现在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可以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可以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可以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诀窍5,理解孩子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和大人一样。1岁大的索尼娅走到电视机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电线和插头,这时爸爸平静地说:“索尼娅,若果插头在插座里,电线就会有电,你碰它会受伤,到我这来,我给你看看这段没有电的电线,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要不来玩这个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娅走到爸爸面前,听爸爸简单描述了一下电线和电流的用途,就开心地玩球去了。这时爸爸不妨说一句:“索尼娅,谢谢你不去玩那些电线,我爱你。”在这件事情上,首先,爸爸以平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并干预了她的危险举动,尽管孩子不能完全听懂爸爸的意思,但她明白说话的含义和语调。其次,他还给索尼娅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玩的东西——球。最后,“谢谢你,我爱你!”他用这样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导索尼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给予奖励。这位爸爸所有的举动和反应,都是在给索尼娅师范一些宝贵的经验,还会有助于她将来长成一个心地仁慈、态度冷静以及情感和谐的大人。

篇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笔记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能力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么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情况。这就是他,有着自己的世界,不接受别人,只有自己。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面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理解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角色游戏时我说:“今天,我和你一起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今天我是你的妈妈,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妈妈是怎么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妈妈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因为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近。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妈妈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知道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妈妈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妈妈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面一指,原来是西瓜。“跟妈妈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平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因为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相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