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越的行走。
延长成射线,
起点到终点,
没有距离。
古代亭台的延续,
侗家少女的笑容里,
领味木楼的艺镇,
醉了少年。
风雨桥与亭的魅力,
牵扯了多少代,
侗家儿女的心肠,
暖了心房。
不该停歇脚步,
影子,
后来的路上紧随。
传说,
诠释嘹亮的笙歌。
宝塔桥亭间,
一个女人,
羞涩了河水,
绯红的记忆里,
箫声悠扬。
“行歌坐月”,
爱慕了谁的容颜?
情歌曼舞,
增尚秀翘的魂!
鼓楼,
是侗寨的心脏。
“遮荫树”,
兴旺了侗寨——
廊亭从远古走来?
旗袍下曲线的漂动。
桥下的男子,
谁的故事里上演,
延续“仡伶”的故事——
岁月的浆,
滑向东去的花桥。
芷江、
玉屏,
本旨的魅力,
字里行间蕴现诱惑。
诗的家乡,
歌的海洋”啊,
我期待行走其间,
步数山水,
望去回眸,
莞尔的侗家姑娘,
鼓楼里,
塑悦,
万里江山多娇的尚美。
在岸上,
笛子悠扬。
翠竹风扬,
一次次丰收的记忆。
粟裕大将的风采,
指点江山后,
朝霞,
迎来春的洗礼,
沐浴朝阳——
胡琴,
琵琶,
遮住了谁的半面,
淋漓,
逻辑起点的超越。
织锦,
刺绣,
高雅了谁的文路,
酣畅,
艺术之歌的抉择。
多声部、
无指挥、
无伴奏、
自然和声的侗族大歌,
排山倒海的合唱,
一次精神的慰籍,
一次心灵的涤卫,
让“众低独高”,
凸显声韵的瑰魅。
生命与歌,
溶合成岁月的河,
龙凤,
在侗衣上图腾。
萨岁,
——创立村寨的'始祖母,
至高无上的象征。
自然的力量,
凝炼沧桑。
马尾背扇不再寂寥。
古老,
与现代的神奇,
走向,
百褶裙的迷惑,
等候,
村寨沸腾的季节。
祖先的神龛,
膜拜空灵后的虔诚,
与宗教无关。
行走在侗寨,
鼻息青草的味道,
雨山淅沥着,
归乡的愁。
我愿独往,
凑上内心的热闹,
今夜的星辰,
洒落在,
哪个女孩的天堂?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
一年一度的春节,在寨子里可是最隆重的节日,古朴风味极浓。一送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就开始了过年的忙碌,各家宰年猪、挂腊肉、腌鲜鱼、做新衣……越忙越喜,越喜越忙。
过年的前一天,家家屋内都打扫得干干静静,屋子的四周还洒上了一层石灰,以消毒驱邪。除夕那天,各家在堂屋敬拜祖先,桌上摆满了贡品,小孩子们欢欢喜喜地在一旁放鞭炮,“噼噼啪啪”一片响。拜了祖先,一家人便在火塘边吃年夜饭。香喷喷的鸡、扣肉和糯米酒这些是少不了的。饭后,人们都要“守岁”一直到送走了旧岁才就寝。
大年初一的清晨,左邻右舍相互请吃油茶,吃完,男女青年就东一群西一群地打手毽寻欢作乐,谈笑风生。小孩子们不知疲倦地在石板坪上打锣鼓“闹新年”中,老人则聚集在鼓楼里天南地北地闲聊。
年初二,寨子里开始演唱侗戏和桂剧,吸引了一大群的观众前来观看。婉转的曲调、精湛的唱工,得到了一片片的'掌声。
从初四开始,一直到元宵,文娱活动便进入了高潮。到了夜晚,村上有四条滚龙和一条蛟龙,在“串坪”表演。三种龙的姿态各有千秋。舞滚龙,以龙头去追寻龙宝不断翻滚,龙身龙尾十数节依次翻动,形似台风翻海浪,颇为壮观。舞龙还以耍狮来助兴,实际上是演练拳术功夫,每当舞狮完毕,便会进行拳术表演,打法有些古怪,但是运用的气功使人惊叹不已。
元宵节到了,寨子要举行“送龙下海”的盛大活动。众人敲锣打鼓,舞着龙来到河边,然后收起龙布,将龙纸烧掉,这叫“烧龙”。送走了龙神,人们便回到寨子里聚餐。
过了元宵,侗族的春节就宣告结束了,她在爆竹声中向我们走来,又在爆竹声中渐渐远去。听!她在和你说再见呢!
(第一首)
短笛长箫破水歌,玉屏山色醉烟萝。
三餐旨味油烹脆,一梦醇香酒养和。
人在桃花枝上笑,鸟于明月镜中过。
风吟雨唱春阳舞,侗寨传杯振鼓锣。
(第二首)
接龙设宴庶民菜,各凑餐盘挤一台。
故土氛围源祖上,侗乡风气再童孩。
和谐社会观邻里,美好前程看秀才。
亙谅互帮矛盾少,神州若锦福财来。
(第三首)
双山携水洞岩桥,自有衢通造物雕。
小堡葱笼天两堍,大穹空旷地单潇。
汹汹急湍下青壑,凛凛嵯峨上碧霄。
古院新楼联远道,甘溪乐土令名标。
(第四首)
啁啾鸟语催人醒,溪畔新花香满村。
一夜芦笙犹在耳,八方远客又登门。
鼓楼倩影婷婷立,侗寨商机滚滚临。
唯愿繁华如锦日,依然山绿水粼粼。
(第五首)
腊肉米酒劝宾酬,歌溢亭台笑满楼。
风雨桥头惊喜鹊,翠鸟掠影落椿头。
屋耸天宇三秋月,脚迈二门心境幽。
绿水粼粼映眼底,青山一角木叶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