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司马迁 《史记》
2、 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史记》
3、 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司马迁 《史记》
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5、 顺 不妄喜;逆 不遑馁;安 不奢逸;危 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也 。 ——司马迁 《史记》
6、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司马迁 《史记》
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8、 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司马迁 《史记》
9、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史记》
10、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司马迁 《史记》
11、 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司马迁 《 史 记》
12、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
13、 李将军列传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 马 迁 《史记》
14、 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史记》
15、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
16、 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司马迁 《史记》
17、 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司马迁 《史记》
18、 商君列传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司马迁 《史记》
19、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 《史记》
2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史记》
21、 管晏列传: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 辱 — —司马迁 《史记》
22、 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司马迁 《史记》
23、 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司马迁 《史记》
24、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25、 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司马迁 《史记》
26、 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司马迁 《史记》
27、 刺客列传:天雨粟,马生角 ——司马迁 《史记》
28、 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司马迁 《史记》
29、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司马迁www.SiandiAn.com 《史记》
30、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史记》"
31、 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 《史记》
32、 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 —司马迁 《史记》
33、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
34、 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 亦 归 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司马迁 《史记》
35、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 , 中 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史记》
36、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 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 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 史 记》
37、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 皆 无 益于子之身。 《史记》
38、 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史记》
39、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史记》
40、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 相 , 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
41、 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 舞 雩 ,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蒧也!” 《史记》
42、 韦编三绝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 《 易 》,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史记》
43、 倒行逆施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 必 存 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史记》
44、 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 矜 其 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史记》
45、 优孟马谏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 爱 马 ,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黙,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髃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史记》
46、 (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 苦 。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史记》
47、 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 , 虞 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 《史记》
48、 鸡鸣狗盗 齐闵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 王 曰 :“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 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 《史记》
4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史记》
50、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史记》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如果做人可以不讲究仪表,那还不如死了呢!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时的感受。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天作孽,犹可违”,但是自己不上进,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自己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顺随善良就像登天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地裂一样迅速坠落,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处在安全时期也要考虑危险可能存在,考虑到这个就会去准备,有了准备就免去了危险。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人不是圣贤,都会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如果犯错了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有智慧;能够战胜他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的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美丽的语言是不可信,而可信的的话不一定是好听的;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并告诫我们因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谓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大意是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因为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对所有事情一知半解,不懂装懂。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有制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礼,不能成才。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忧愁患难可以磨练人使之得以生存,安逸享乐可以使人陷于怠惰导致死亡!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指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引申为: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君子也就是正直的人,他们交朋友呢,平淡如水,也就是轻轻地问候,默默地帮助;小人交朋友呢,彼此整天黏在一起,也就是一些酒肉朋友。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实行。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将希望付诸行动。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苦口的药虽然很倒胃口,但却有利于自己的病,逆耳的话虽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人的死比羽毛还轻。是说有人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无足重轻,没有意义。
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而再笨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有智慧的人再怎么周详考虑,也还会有失败的时候,愚笨的人考虑事情再怎么愚笨,也还会有成功的时候。
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用绳子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也会断, 水滴滴在石头上,时间长了,石头也会被击穿,用来形容长年累月执着的去做一件事情,终究会成功。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用于劝诫人们。也用来告诫我们,要趁年纪还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的时候,一事无成,只能留下悲伤、后悔。
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就是说,风大的时候才看得出,哪种草是能够活下来,生命力强的;天气冷了,才看到哪种花最后凋谢的。这是比喻,只有经历了严酷的考验,才能看得出事物的本质。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比喻在这个时候丧失机会或失败了,在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贫穷卑贱的知心朋友不能忘,共患难的妻子不可抛弃。
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是对做人气节的称颂与赞美.提倡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自然生理的、强烈的、基本的欲望,直至断送性命,也不做摧眉折腰、苟且偷生之事。有志气的人不喝偷盗来的水(这是一个典故)清廉的人,不受不敬的人给的食物。
《史记》中的好词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鸡鸣狗盗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狡兔三窟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
《史记》中的好句
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其志不在小。
3、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4、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6、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
7、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
8、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9、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10、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11、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1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5、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16、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1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8、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
1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1、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
2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