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颐和园课文优美句子 正文

颐和园课文优美句子

时间:2024-09-22 07:40:39

原文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颐和园》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材中配有3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阁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颐和园》通过描绘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是他们用勤奋和汗水凝结成了这一人间奇迹。

《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总面积约为2.9平方千米,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1998年11月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的西山脚下,泉泽遍野,群峰叠翠,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xǐ)太后重新修建,并命名为颐和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和庭院,就看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长廊蜿蜒于万寿山南麓(lù),昆明湖北岸,将如画的景点串联成一线,为旖(yǐ)旎(nǐ)的风光镶上画框,使湖山的景色层次分明。长廊沿途穿花透树,看山赏水,景随步移,美不胜收。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共分成273间,是世界长廊之最。每一间的横槛(jiàn)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这些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有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到长廊一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佛香阁。佛香阁建造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重屋檐。阁内有8根巨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眺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远处烟波淼(miǎo)淼,近处的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fǎng)在湖面慢慢地荡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西望群山起伏,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许多古老的城楼。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岸上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儿。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造型十分优美。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这座桥既是通往湖中岛的道路,也是一处叫人过目难忘的景点。

颐和园到处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cuì),以无比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

《颐和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目的: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板书:颐和园)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学习课文,通过读书,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指导读书)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可作者为什么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呢?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课下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你们愿意吗?好,比比看谁的广告词写的好。

第二课时

目的:

体会中心,学习写法

体会中心,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

1.同学们,颐和园是个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生自由发言,能说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作者怎样写出颐和园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你觉得这样介绍好在哪里呢?你能当一个小导游,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吗?

3.想开去:和作者一起游览了颐和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用上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作业:你能这样来介绍我们的校园吗?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在文学作品里面,数字是有情感的,能够表达作者的独特意图的。几千与两幅相对比,哪两幅是说任意的两幅、任意找两幅都不会相同。强调了画作的丰富多样。)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为什么不写具体的花的品种,而是用这一种、哪一种?作者要表现的是花朵争芳斗艳的情景,用了这一种,哪一种,写的是花朵争艳速度之快,甚至不能去辨别到底是哪些花开了。还没、又表现了速度。将本来静止的.画面写的活了起来,有了动感)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写景,要让读者读了以后头脑中能留下鲜活的画面。作者在这里,写了景物颜色的搭配,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颜色之美)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作者用镜子来比湖面的静,恰到好处。这里的滑 与镜子联系在一起,突出了湖面的静与平同时,用了几乎这个词,让人感到作者的描写客观。如果去掉几乎,就会让人感觉的作者的话脱离实际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数字的情感:上百根、都、没有哪两只,这些词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姿态的丰富多样。文中这样的写法出现了两次。)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本文安排材料的特点:移步换景。进了就来到、走完就来到、登上......向下望、下来就是,用这样的行为动词来交代要写的景物是哪里。用这样的语言将所写的景物串联起来。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这是很值得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