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世说新语中写景的优美句子 正文

世说新语中写景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09-20 12:37:49

(一)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文章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十二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二)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文章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和“李广”两典故见《史记》,“梁鸿”与“孟尝”两典故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等一些典故,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三)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四)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作者在文章中典故连用的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 “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自己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六、作者在文章中写景的“四美”。

作者在文章中的写景颇具有特色,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后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看了此文便情不自禁的称赞道:江南多临观之类,而

(一)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 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更是让人觉得有些美不胜收。

(二)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

《诗经》

2. 《诗经》收录的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共多少篇?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

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

《离骚》,作者屈原

4.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5. 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哪种新的诗歌样式?

楚辞

6. 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主要有哪几部?

主要有三部:《左传》、《国语》、《战国策》

7.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哪一部?

《左传》

8. 《汉书》、《左传》、《论语》和《国语》,哪个属于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

9.《战国策》这部历史著作采用的是什么体例?

国别体

10. 秦代李斯的代表作品是哪篇?

《谏逐客书》

11.《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是什么身份?

门客

12.《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所指斥的对象是谁?

共叔段

13.“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

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

14. 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的先河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

《史记》,作者司马迁

15.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

《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

16. 收录了从汉代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的诗集是哪部作品,编者是谁?

《乐府诗集》,编者是宋代的郭茂倩

17.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哪部作品?

汉末文人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18.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什么特色?

多写五言诗,抒发了忧国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凉”之气,被誉为“建安风骨”。

19.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谁?

陶渊明

20.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是指哪一位?

王维

21. 鲍照诗作风格劲健,富有文采,他对哪种诗体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七言诗

22.“永明体”具有怎样的特色,是谁创造的?

“永明体” 讲究声律和对仗,是沈约、谢

23.“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属于什么体的小说,作者是谁?

笔记体小说,作者是刘义庆

24.“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是什么?

《世说新语》

25.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有哪几部?

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

26. 清人王闿运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诗人是哪一位,“孤篇”是指哪一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7.李颀的《古从军行》属于什么内容的诗?

边塞诗

28.李商隐的《隋宫》属于什么诗体?

七言律诗

29.被称为“诗鬼”的唐代诗人是哪一位?

李贺

30.在现存唐诗中,哪三位诗人创作存量最高?

白居易,有2888首诗

杜甫,有1465首诗

李白,有1045首诗

31.“吴中四士”是指哪四位?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32.“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3.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以哪些诗人为代表?

孟浩然、王维

34. 唐代“边塞诗派”以哪些诗人为代表?

高适、岑参、王昌龄

35.“诗仙” 和“诗圣” 各是哪位诗人,他们的诗歌各具什么特色?

李白是“诗仙”,诗风飘逸;杜甫是“诗圣”,诗风沉郁。

36.“元白”是指中唐时期的哪两位诗人?

37. 晚唐时的“小李杜”是指哪两位诗人?

李商隐、杜牧

38. 什么是“古文运动”?

针对唐初创作中的形式主义,中唐时的韩愈、柳宗元积极倡导“尊崇儒学”、“文以载道”,提倡恢复秦汉文章传统,强调语言“文从字顺”和作家的修养,力求改变文体、文风,这就是“古文运动”。

39. 词兴起于何时,极盛于何时,是从哪里发展而来的?

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是由民间的“曲子词”发展而来的。

40.“花间派”词人的词作被编入哪部作品中?

《花间集》

41. “唐宋八大家”是指哪些作家?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柳宗元

42. 宋词分为哪两大流派,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43. 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是哪一位?

柳永

44. 北宋词人被称为“二晏”的是哪两位?

晏殊,晏几道

45. 词史上第一个以诗为词,开拓词境的词人是哪一位?

苏轼

46.《漱玉词》是谁的词集?

李清照

47. 提出抗金建议的《美芹十论》和《九议》是谁写的奏疏?

辛弃疾

48. 辛弃疾的词雄奇豪放,苍凉沉郁,他独创了什么词体?

稼轩体

49. 代表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什么?

元杂剧

50.“元曲四大家”是指哪四位,他们各自的代表作是什么?

51. 什么是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

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由单支曲子组成,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 秋思》;套数是由同一宫调若干支曲调连缀而成,如关汉卿的《南吕· 一枝花 · 不伏老》。“南吕”是宫调名,“一枝花”是第一支曲牌名,“不伏老”是标题。

52.元代的哪部作品被誉为“杂剧之冠”,作者是谁?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

53.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提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口号是哪一句话?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54.什么是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以分回标题的形式展开情节的长篇白话小说。

55. 明代的“四大奇书”是指哪四本书,各自的作者是谁?

56. 明代的拟话本“三言”、“二拍”是指哪些作品?

“三言” 指冯梦龙编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指凌

57. 明代的“四大传奇”是指那些作品?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

58. 《牡丹亭》是明代一部著名的戏剧传奇,作者是谁?

汤显祖

59.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包括哪些作品?

《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紫钗记》

60. 明代小品文集大成的作家是哪一位?

张岱

61. 张岱的散文集主要有哪两本?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62. 清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哪种体裁,代表作品有哪些?

小说,代表作品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李汝珍的《镜花缘》等

63. 李渔(笠翁)在哪本书中系统地论述了戏曲文学的特点及戏曲表演艺术?

《闲情偶寄》

64. “南洪北孔”是指哪两位戏剧家,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南洪”是指洪昇,他的代表作是《长生殿》

“北孔”是指孔尚任,他的代表作是《桃花扇》

65.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哪四部作品,各自的'作者是谁?

66. 1917年,陈独秀在哪本杂志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新青年》

67. 现代诗歌史上“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是哪几位?

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等人。

68. 胡适的主要著作有哪些?

《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

69. 有“雨巷诗人”之称的“现代派”诗人是哪一位?

戴望舒

70.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谁写的,小说的名字是什么?

鲁迅写的《狂人

71. 郁达夫写的自传体小说叫什么名字?

《沉沦》

72. 长篇小说《子夜》的作者是谁?

茅盾

73.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由哪三部作品组成的?

《家》、《春》、《秋》

74. 曹禺的戏剧代表作有哪些?

《雷雨》、《日出》

75. 鲁迅写的《野草》和《朝花夕拾》分别属于什么文学体裁?

《野草》是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76. 鲁迅作品集中属于历史小说集的是哪一部?

《故事新编》

77. 《写在人生边上》是哪位作家的散文集?

钱钟书

78. 抒情长诗《放声歌唱》和《雷锋之歌》的作者是谁?

贺敬之

79. “小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琐碎

80. 1918年,鲁迅在什么杂志上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新青年》

81. 鲁迅的小说集、散文集和散文诗集分别是哪些作品?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

82. 巴金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各是哪些作品?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83. 钱钟书的《写在人生的边上》、《人·兽·鬼》、《围城》分别是什么体裁的作品?

《写在人生的边上》——散文集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围城》——长篇小说

84. 《倾城之恋》、《金锁记》、《传奇》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张爱玲

85. 余华是哪一派的代表作家,他写的著名长篇小说有哪些?

先锋派

《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86. 1998年余华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的小说是哪一部?

《活着》

87. 《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这三本书的作者是谁?

林语堂

88. 林语堂公开倡导“不谈政治”,自称“言志派”,成为哪一派的主要代表?

论语派

8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问题小说”而闻名的女作家是哪一位?

冰心

90. 贯穿冰心全部文学创作的主题是什么?

爱——爱自然,爱母亲,爱儿童,爱人民

91. 巴金先生在新时期出版的被誉为“讲真话的书”的散文集是哪一部?

《随想录》

92. 《都江堰》是一篇游记散文,选自余秋雨的哪本散文集?

《文化苦旅》

93. 被誉为“诗坛祭酒”、“文学重镇”的余光中的代表诗作是哪一首?

《乡愁》

94. 舒婷的主要诗集有哪些?

《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的诗》等

95. 广义的“诗歌”包括哪些形式?

诗、词、曲、赋

96. 按照作品内容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哪几类?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

97. 中国戏曲主要的表现手段是什么?

唱、念、做、打

98. 阅读和欣赏戏剧(剧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戏剧人物、情节冲突、戏剧结构和戏剧语言

99.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哪些环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

100. 阅读和鉴赏小说,应该把握哪几个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和语言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文言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多义实虚词,领略本文骈散结合的句式风格,掌握序言的相关知识。

2、抓住文中的情感线索,感受作者深沉感叹中蕴藏的复杂情感,探究情感变化的成因和作者的人生观、生死观。

3、感受“流觞曲水”的盛会佳况,感悟“群贤毕至”的欣喜,体会“畅叙幽情”的慨叹。

【知识链接】

1、兰亭:位于绍兴西南,相传越王勾践在此种植兰草,汉代设置驿亭,故名“兰亭”。兰亭有三绝:君民碑(康熙手书“兰亭”无数游客抚摸得名)、祖孙碑(正面康熙手书《兰亭集序》背面乾隆手书《兰亭即事》)、父子碑(上书“鹅池”二字,“鹅”为王羲之手书,“池”为王夫之手书)。最为古今传诵不绝的是 “兰亭集会”: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2、 “序”,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赠序,是一种与序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很大不同的一种散文,它是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以述友谊、叙交游、道惜别为主的文辞。描述文人雅集的《兰亭集序》、记述高阁盛宴的《滕王阁序》、自勉励人的《送东阳马生序》、交待写作因由的《〈呐喊〉自序》,等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序跋”之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行书法帖。

3、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作《兰亭集序》被称为“行书之龙”。

【预习问题】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梳理文中的成语,翻译课文。

2、细读课文,画出文中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说作者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

3、画出文中表现作者人生观的语句,说说作者对人生有怎样的看法?你赞同这种看法吗?

【导学问题】

(一)熟读第一节,尝试背诵。解决相关问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形作名,名流)毕至,少长咸(形作名,不同年龄的人;都)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长,高)竹,又有清流激湍(动作名,流水;形作名,湍急的流水),映带(名作动,环绕)左右,引以为(引导(溪水);古今异义,把…作为)流(使动)觞曲水,列坐其次(古今异义,溪水旁边)。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一觞(名作动,用酒杯喝酒)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古今异义,天地万物)之盛,所以(古今异义,用来)游目骋怀(动词使动,使…纵展;动词使动,使…奔驰),足以极(穷尽)视听之娱,信(确实,实在)可乐也。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1、解释加点的词语,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2、翻译划线语句,注意特殊句式省略句式、倒装句式。

(1)我们在会稽山南的兰亭集会,是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2)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使酒杯流动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3)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思考】

1、第一节分三层,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层写了兰亭美景和士大夫的集会行为;第三层写天气和人的主观感受。仔细读读课文,说说这三层该如何划分?在文中用“‖”在上文中划分。

2、仔细读读课文,说说作者说“信可乐也”一句中“乐”的原因有哪些?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贤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赏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真情(畅叙幽情,信可乐也)人与环境和谐统一。

(二)熟读第二节,解决相关问题。

夫人之相与(相交),俯仰(短暂的时间,古今异义)一世。或取诸(从…中取得)怀抱(古今异义,胸怀抱负),悟言(同“晤”,坦诚交谈)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同“取”,取向,或同“趋”,趋向;舍弃)万殊,静躁(安静和躁动)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到,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附着)之矣。向(过去,从前)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形作名,寿命长)短(形作名,寿命短)随化,终期(至,极)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形作名,大事)矣”,岂不痛哉!

【译文】人与人的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抱负胸怀;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1、解释加点的词语,注意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翻译划线语句,注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

(1)人与人的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

(2)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3)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4)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思考】

1、第二节分为两层,前一层将人际交往分为静态、动态两类;后一层则就此发出感慨。细读课文,用“‖”在上文分层

2、第二节段尾“岂不痛哉”一句中的“痛”字作何理解?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作者由“乐”转“痛”,他为何而痛?

(1)喜爱某物时,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厌倦该物时,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2)回顾由喜到厌的过程时,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好花不常开”,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面临死亡时,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3)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作者从不同处世形态的共性——“情”“怀”出发,抒发了自己“重死生”的感慨。

(三)熟读第三节,解决相关问题。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面对)文嗟悼,不能喻(明白)之于怀。固(本来)知一(数作动,等同,把…看作一样)死生为虚诞,齐(形作动,把…看作相等)彭殇为妄作(判断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纵使)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动词使动,使…兴起),其致(情致)一(数作动,是一样的)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今异义,这篇文章)。

【译文】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1、解释加点词语,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2、翻译划线语句。

(1)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2)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思考】

自己读读课文,前后联系,想一想,第三节中“悲夫”一句中的“悲”字作何理解,作者“悲”什么?如何理解王羲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人生观?

提示:郭沫若认为:王羲之兴怀太悲,与兰亭集会情境不合。“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诗”,“却悲得太没有道理”。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读书应不盲从,不迷信,读二、三段,看看作者的悲痛之情合不合乎道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短暂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种态度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两种体验

痛的原因: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盛衰无常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死生有命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死生,齐彭殇”,可王羲之觉得士大夫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正因为他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览昔者……”。王“悲”古人,因为他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分离诀别更容易使人伤怀!再说相聚是困难的、短暂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长久的。本来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使人联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

【拓展迁移】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在的诗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人生苦短”无论对凡夫俗子,还是英雄伟人似乎都是一个万古恒新的话题。且不必说《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也不必说汉武帝的“少壮几时奈老何”;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也发出“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叹吗?可以说,“人生苦短”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态。

那么王羲之对此感慨万千,有什么不可呢?何况,作者并没有因人生短促、“人生无常”就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了此一生,而是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在玄学盛行,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哲学的东晋是难能可贵的。

【全文总结】

本文仅325字,先记兰亭会概况,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文笔冼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

写景: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16字已尽四周之景,令人心旷神怡。

叙事:“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游宴情形。所用皆素词,少调饰,却将宴会细节和人物高雅情致极尽表现。

抒情:“情随事迁,感情系之”一语道尽历代文人之心事;“临文嗟悼”这是许多人读古文时的共同体验。

本文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叙兰亭修禊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是作诗缘由;“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作诗情形;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意义。本文之奇奇在作者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他的生死观,批判当时士大夫的“一死生、齐彭殇”的消极虚无思想,立意高远而不同凡响。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从书法角度看,《兰亭集序》飘逸流动,人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得到历代帝王和无数书法爱好者的喜爱,甚至让唐太宗喜爱到派人偷窃、死后带入皇陵的地步。

“郗(chī)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世说新语雅量》

“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

——《晋中兴书》

《兰亭集序》极具景趣、情趣、理趣,细读课文,说说上述特点在文中如何体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惆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并不消极)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也会惆怅)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快乐与生命不能永恒的感伤与惆怅)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生前备受贪腐丑闻困扰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23日跳崖自杀身亡。他在遗书中写道:那段时间实在是太累了,生与死没有区别,将我火葬吧。

生可以创造价值,是一种情趣,是一种思维,而死是使一切化为消亡。

对人来说,生是偶然, 死是必然。

对待生命:

积善德行,死后升入天堂。 ——基督教

吃斋念佛,死后上西天极乐世界。

——佛教

追求不朽,有所作为。 ——儒家

把握好今天,诗意的栖居。

——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

及时行乐,潇洒走一回。 ——享乐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