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赞美贤良祠的优美句子 正文

赞美贤良祠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0-10 12:20:36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

十五年,直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擢兵部侍郎。二十一年,丁本生父忧,归宗持服。逾年,起署刑部侍郎。二十三年,嗣父枋殁,回籍治丧。未几,丁本生母忧,未以上闻。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次亲丧,蒙混为一,恝然①赴官”。并言:“部臣与疆臣异,不宜夺情任事。”诏原之。

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三十年,擢户部尚书。子齐贤,乡试未中试。诏以敏中久直内廷,仅一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又以敏中正室前卒,特封其妾张为淑人。

三十八年,晋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如故。时下诏征遗书,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局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

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记载,下廷臣鞫治。云从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上面诘,敏中引罪,诏切责之曰:“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尚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部议革职,诏从宽留任。四十一年,金川平,诏嘉其劳勚,过失可原,仍列功臣,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参。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选自《清史稿·于敏中传》 有删节)

【注】恝(jiá)然: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典山西乡试 典:主持,主管

B. 领以世职 领:引领,引导

C. 过失可原 原:原谅,宽恕

D. 病喘,遣医视 病:生病,患病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B.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C.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D.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敏中在乾隆三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他因为才华被清高宗知晓,朝廷曾经下诏书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

B.于敏中因为嗣父去世回到家乡治丧,不久他亲生母亲又去世了,但是于敏中并没有上报给朝廷,他受到了御史朱嵇的弹劾。

C.于敏中的儿子乡试没有考中,朝廷认为于敏中为官清廉,特意赐予他的儿子荫生的身份,并且加封于敏中的妾张氏为淑人。

D.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他长久的担任军机大臣,和朝外的官吏们有很多的接触,也受到过皇帝的处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5分)

(2)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5分)

参考答案

4.B(领:领受,接受)

6.C(朝廷是考虑到于敏中在朝为官很久,为官清廉于文无据。)

7.(1)大学士刘统勋认为这不是施政要领(政治上重要的事),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全力(尽力、极力)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作为正总裁,主管这件事。(采分点:政要,古今异义词,翻译出施政要领等意思1分;寝,搁置1分;善,意动用法,认为……好1分;主,主管,主持1分;句意1分)

(2)现在大事将要完成,于敏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福泽有限,不能接受我的深厚的恩情,他难道不自己感到痛苦羞愧后悔吗?(采分点:垂,将要,接近1分;乃,竟然1分;是,这或翻译出判断句式1分;宁,难道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于敏中,字叔子,是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第一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因为文章才华被清高宗知晓(了解),在懋勤殿当值,朝廷下诏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多次升迁做官到侍讲,主管山西的乡试,监督山东、浙江的学政。

乾隆十五年,于敏中在上书房当值。多次升迁做到内阁学士。乾隆十八年,他又去督查山东的学政。被提升做兵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为亲生父亲守孝,回归自己本宗守孝。过了一年,被征召做刑部侍郎。乾隆二十三年,过继的父亲于枋去世,他回家治丧。不久,于敏中的亲生母亲去世,他没有上报给朝廷。御史朱嵇上疏弹劾于敏中“两次的亲人丧事,他蒙骗混为一谈,毫不在意地去做官”并且说“朝廷的大臣和地方的官员不同,不应该夺情让他们做官”。皇帝下诏原谅了他。

乾隆二十五年,于敏中被任命做军机大臣。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乾隆三十年,他被提拔做户部尚书。于敏中的儿子于齐贤,参加乡试没有考中。朝廷下诏因为于敏中长时间在内廷当值,仅有一子年龄已经到了壮年,特别加恩按照尚书的品级授予他荫生的身份。又因为于敏中的正室之前已经去世,特别加封他的妾张氏为淑人。

乾隆三十八年,于敏中晋升做文华殿的大学士,还像以前一样兼任户部尚书。当时朝廷下诏书征求散失的`书籍,安徽学政朱筠请求开局搜求永乐大典中的古代书籍。大学士刘统勋认为这不是政治要务,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极力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担任正总裁,主管这件事。

于敏中作为军机大臣很长时间,和朝外的官吏接触很多,通报消息。乾隆三十九年,太监高云从泄露朱批的道府记载,被交给大臣审问治罪。高云从说于敏中曾经向他询问过记载的内容,等到高云从买地涉及到诉讼的时候,他曾经请求于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皇帝当面诘问于敏中,于敏中承认了罪过。皇帝下诏书深切地责问他说:“内廷的大臣和太监有交涉,有一句话说到私人的事情,立即应当据实上奏使皇帝听闻。我正要嘉奖公正的人,重重地治你们这些人的罪过,怎么肯转而责怪那些参奏的人呢?于敏中你在我的身边服侍有很多年了,难道还不知道我为了这个原因隐忍着吗?于敏中你每天都被我召对,我什么话不和你说?怎么还至于转而向太监去探查询问消息?自从川省用兵打仗以来,你于敏中做事有功劳。

大功告成的时候,我想要像张廷玉那样的例子,让你领受世代的职位。现在大事就要成就,于敏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的福泽有限,不能领受我的深厚的恩德,难道还不自己感到痛苦羞愧后悔吗?免于治理你的罪过,交给部里严格的议罪。”部里商议是革职,皇帝下诏从宽处理,留任。乾隆四十一年,金川被平定,朝廷下诏嘉奖于敏中的辛劳,过失可以原谅,仍然让他在功臣之中,赐予他一等轻车都尉的官职,世袭罔替。乾隆四十四年,于敏中得了喘病,朝廷派遣医生看视,赐给他人参。于敏中死后。朝廷特意下诏书体恤,按照惯例拜祭安葬,在贤良祠祭祀,谥号叫文襄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擢内阁学士。命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擢左都御史,疏言:“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又言:“尚书公讷亲,综理 吏、户两部,兼以出纳王言。部中议覆事件,出一言而势在必行,殆非怀谦集益之道。请加训示,俾知省改。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两疏入,上谕 曰:“朕思张廷玉、讷亲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大臣任大责重,固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则非大臣之度矣。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转于廷玉有益。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但治事或有未协,朕时加教诲,诫令毋自满足。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候朕裁定。”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命勘海塘。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俾水有所泄。以江南坝决,命偕署尚书策楞往按。合疏言河员亏帑①误工,诏夺河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职,穷治侵帑诸吏。上又命清察江南河工未结诸案,统勋疏言未结款一百一十一万有奇,请定限核报。又以河道总督顾琮请于祥符、荥泽诸县建坝,并浚引河,命统勋往勘。统勋议择地培堤坝,引河上无来源,中经沙地,易淤垫,当罢,上从之。

三十八年十一月,卒。是日夜漏尽,入朝,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②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帑(tǎng):古代指钱财或收藏钱财的府库。②跸(bì):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加训示,俾知省改俾:使,让

B.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虞:忧虑

C.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 饬:谨慎

D.命偕尚书策楞往按按:按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则非大臣之度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刘统勋刚直、勤政的一组是

①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②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

③请加训示,俾知省改

④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

⑤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

⑥合疏言河员亏帑误工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统勋受命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掌握了丰富的水利知识,为他后来出色地完成修治运河的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刘统勋敢于上书直谏,大胆提醒皇上对张廷玉和讷亲进行训示、教诲、抑制,皇上当即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

C.在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建坝一事上,刘统勋亲自前往考察,审度地势水势,建议搁置顾琮的请求,得到了皇上的批准。

13.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3分)

(2)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3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参考答案

9.D(按:考察)

10.D(D项都是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A项①介词,“把”;②介词,“因为”。B项①介词,“在”;②介词,“从”。C项①连词,表承接,“就”;②连词,表转折,“却”。)

11.C(①是刘统勋服从指派学习海塘工程,④是乾隆对讷亲的评价。)

12.B(“皇上当即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错误,皇上没有马上应允,而是过后不久把刘统勋的奏章公开,拿给朝廷重臣看。)

13.(10分)

(1)大臣责任重大,原本就不能避免别人的指责。听到别人指出缺点错误就高兴,这是古人崇尚的做法。(3分。“指摘”、“过”、“所尚”各1分)

(2)乾隆亲自参加他的丧礼,看到刘统勋家里俭省朴素的情况,替他悲伤。(3分。“丧”、“俭素”、“恸”各1分)

(3)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说给老百姓听(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老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着重物了。(4分。“谨庠序之教”1分,“孝悌”1分,“申”1分,“颁”1分)

参考译文

刘统勋,字延清,是山东省诸城县人,雍正二年中进士。乾隆元年,提拔他为内阁学士。命他跟从大学士嵇曾筠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后)特授刘统勋为督察院左都御史,他上书给乾隆帝说:“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他经历了很多事,然而他的晚年应当谨慎,(因为)别人对他的'责备很 多。请皇上从现在开始,三年内不要特意宣旨提拔重用他,一律停止他的擢升调动。”又上书说:“尚书讷亲统管吏部和户部,并且能够下达皇上的旨意。部中议论 并答复大事,讷亲说一句话别人必须执行,几乎没有心存谦诚、集思广益的想法。请皇上给予他一定的教训,让他知道反省并改正错误。他所掌管的事务,有的可根 据情况给予裁减,以免有耽误、荒废的忧虑。两个奏章呈上之后,乾隆回复他说:“朕认为张廷玉、讷亲如果擅自作威作福,刘统勋必定不敢上这样的奏章。大臣责 任重大,原本就不能避免别人的指责。听到别人指出缺点错误就高兴,这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心存一些不快或嫌怨,那就没有大臣的气度了。如今一经审查评议, 大家都会明白要谨慎行事,反而会对张廷玉有好处。讷亲作为尚书,遇事时固然不应不置可否、推卸责任,但是管理事务有时不得当,朕应时时对他进行教训,告诫 他不要骄傲自满。至于权职过多的问题,如果确实有可以精简的,等候朕来决定。”不久乾隆就下令把刘统勋的奏章公开,拿给朝廷重臣看。

乾隆命令刘统勋勘查海塘。当时运河暴涨,刘统勋请求疏浚聊城引河,分流运河水使之流入大海。使水能够顺利排泄。因江南坝决口,命令刘统勋同尚书策楞 前往视察。两人共同上书说河道官员亏空府库钱屠延误工期,乾隆下诏撤销了河道总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的职务,追究并严厉惩治每个侵吞府库钱财的官 吏。乾隆又命令刘统勋彻底查办江南河工没有结款的各个案件,刘统勋上书说未结款案件有111万多起,请求规定时间进行核查上报 。后又因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在祥符、荥泽诸县建筑坝堤,并开挖引河,命令刘统勋前往勘察。刘统勋议政时认为应该另选地点建筑堤坝,引河上方没有下水源流,中 途又经过沙地,容易沉积,应该搁置顾琮的请求,乾隆皇帝听从了刘统勋的建议。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刘统勋)死了。这一天天刚亮,刘统勋就入朝觐见,当他乘车行至东华门外,(当)车 子稍微倾斜,掀开车帷探视时,刘统勋已经双目紧闭。乾隆听说此事,(急速)差遣尚书福隆安带着药品快速前往看望救治,(但)已经来不及了。追赠刘统勋为太 傅,将其牌位放入贤良祠(并赐祭葬),赐谥号“文正”。乾隆亲临他的丧礼,看到刘统勋家里俭省朴素的情况,为之感动。回宫尚未进乾清门,乾隆就忍不住涕泣,对群臣说:“我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刘统勋不愧是真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