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麦哨课文里的优美句子 正文

麦哨课文里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0-10 04:28:51

【设计理念】

经典的文本语言是一条绝美的长径,连着读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让同学以文本语言为通道,一路“读、听、赏、抒”,便拥有一路的风景,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发生情与美的共鸣,用个性的语言与情感构筑起属于自身的一片新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小朋友憨厚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放大的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

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3、交流:

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俺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7、学习写法:

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俺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俺应,让俺们一直沉溺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设计意图

“麦哨”的声音是课文的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同学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 “呜卟呜卟”的麦哨声展开想象,能有效掌握学习语言的实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麦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同学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小朋友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同学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小朋友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小朋友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小朋友,色彩斑斓的画)

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千变万化五彩纷呈的画。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小伙伴游戏乐:男小朋友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小朋友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4、小结并整理板书。(见板书)

〖设计意图

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同学自主读悟,能有效地延续第一层面对“麦哨”的解读,掌握课文的主旨,寻找到解读感悟的突破口,并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在学习中抓重点词句品词想象,使同学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的情趣。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俺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小朋友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如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同学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 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 鼓鼓的 嚼嚼,吮吮

你呼俺应,此起彼落 一张张 一朵朵 一蓬蓬 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句)

3、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俺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诗人刘定安用一首首短诗向俺们展示了江南田园美景。(同学自由诵读)

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音竟沾住了几片白羽─—《麦哨》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在雨季》

像俺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三月》

4、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设计意图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浸润同学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

【板书设计】

麦 哨

碧湖,绿田,小朋友,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设计意图

本板书概括了课文所描绘的景与情,有助于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课文脉络主旨。其次,诗化的板书与本文意境相统一,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并为同学最后的课外创作提供了有效的范例。

【特别建议】

本公开课

1、公开课教案中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环节,理解感悟是基础,积累运用是目标,四者缺一不可。但在时间上掌握哪一局部为重点,偏重于哪一局部的学习,需要根据同学的基础而定。如同学自主读悟的能力较强,那么教师可引导同学当堂熟读积累,并把课外创作练习交流引入课堂学习中。如同学自主读悟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教师必需在学习引导上作一番努力。

2、课文描绘的情景对于城镇同学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在理解感悟课文时,更需要激发同学的想象,通过对比、教师语言描述介绍乡土风情等手段让同学有所体会。

3、本课是略读课文,基于有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只布置了一课时。但因本文文质兼美,尤其是许多语句值得同学去品味积累,所以如需要,可以放慢教学节奏,布置两课时的教学时间,使每一环节的学习扎实有效。如布置一课时教学时间,可以在四个环节中有所偏重,有所取舍,从而做到重点突出,学有效果。

麦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关于麦哨的教案来学习下!

麦哨

作者:陈益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hè)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yìnɡ),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湖畔(pàn),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dōu)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qínɡ)起了丰满的穗(suì)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湖边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篮很快就装满了。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蜒,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茅(máo)茅针”来。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顶部的茅穗儿还裹(ɡuǒ)在绿色的叶片里,显得鼓鼓的。剥(bāo)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jiáo)嚼,吮(shǔn)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qìn)肺(fèi)腑(fǔ)!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liáo)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麦哨课文教案

教材分析:《麦哨》这一篇课文有两个美:1、文章的意境: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儿童在田园无忧无虑玩耍的欢快场面,让我们感受到田园风光的动人,田园生活的惬意。2、作者语言的美:文中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文中首尾两段表达相近意思的地方均用了不同的措辞。

3、文中描写的画面离现在的孩子距离较远,因而我个人认为因在感受语言美的基础上感受田园生活的美,以及培养他们向往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这一条太空洞,一直来都很不喜欢,虽然它很重要,三维啊!但今天写的教案是个叶老师看的,他该会同意我省略它。其实不是我偷懒,是我觉得写它还不如写个教师读后感来的实在。]

读文后记:1、文章开头以麦哨的声音引出[前后一共出现两次麦哨的叫声,分别在1、7自然段,且完全一样,包括标点,省略号表示:麦哨的声音悠长且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2、文章中的第2.、8自然段则比各自前一段更具体生动得描述了麦哨的特点和给人的感觉:、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 欢快、柔美等词使麦哨的声音跃然纸上。第2自然段中,有两个多音字,但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是难点。但这四个词却要好好上,特别是欢快和柔美是本文中的重点词。另两组词是意思相近,但却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可见作者的文学功底之深,用词之美,这两段可谓是前后呼应。

3、欢快柔美的麦哨声来自那群在柔美的田园中欢快地玩耍的孩子们。文章3至6就向我们描述了这个安静祥和且充满欢乐的画面。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班级的情况,有侧重点的学习其中几个重点句子或段落。个人认为值得品读的句子和段子有:

a、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巾。全文就这一句描写孩子们的穿着,文字精练简洁,念上去有些顺口。

b、那一张张红仆仆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从修辞手法上说,是个比喻句。红仆仆的脸蛋、细汗中能体会到孩子们欢快的神情,将孩子们比作月季花,又带有柔和的美,欢快和柔美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c、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篷篷的种子。修辞手法;排比。三个不同的表示颜色的词体现出了田园五彩斑斓的美,三种植物的变化体现出初夏田园一片生机以及丰收在即的喜悦气氛。

d、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斗,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体现出孩子们欢快的场面,将草地和城里体育馆的垫子作比较,更突出草地的柔软和弹性。

e、第6自然段重点写孩子们采集“茅茅针”和吃茅茅针的情景。念出茅茅针的那甘泉般的滋味就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麦”,生书空。组词“麦子、小麦、麦杆、麦田、荞麦”

2、 一个汉字我们有时能在前面或后面加字组成一个新的词,所组的词都表示不同的意思,我们能用这种方法积累更多的词汇,让我们的语言更生动、更能打动人。

3、 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老师也来组一个,麦哨,它是一种用麦杆做成的哨子,它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你们想知道它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麦哨》吧!二、初读课文

1、 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给定时间,读得快的多读几遍。

2、 读后交流:

a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呜卟,呜卟,呜……”指导读,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

b 刚才只是说了麦哨的声音,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的说说麦哨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吗?

理解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两组词语的意思。念准和与应的音。

比较首尾两段的相同之处,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

在朗读中体会两段间的不同之处,念好最后一句“传得很远、很远……”体会那悠扬的麦哨声由近及远的在田野中荡漾开去。

三、品读课文

1、 课文中除了麦哨是欢快、柔美的,还有谁是欢快的,什么是柔美的呢?字读课文,找出答案。

2、 你们喜欢先走进这片柔美的田野还是与这群欢快的同龄人一起自由自在的玩耍呢?

3、 学习第4自然段。

从哪里看出田野的柔美呢?找出相关句子。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篷篷的种子。[a写了哪些农作物?b读一读,还有哪里让你觉得美?c分号前后的三个分句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的句子该如何读?读出韵律美,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每根麦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把麦穗儿比作了什么?这样些让你感觉的到什么?]

4、 学习3.5.6自然段。

从哪里感受到孩子的欢快?

a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巾。全文就这一句描写孩子们的穿着,文字精练简洁,念上去有些顺口。这样的句子铭记在心,多念几遍,记在脑海里。

b那一张张红仆仆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和第4段的最后一句有什么相同之处?将孩子的脸比做了什么?如果你是这些孩子喜欢被这样描写吗?为什么?练习朗读,读出欢快、柔美。

c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斗,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他们是怎么玩的?你们平时是怎么玩的?他们在哪里玩?你们平时在哪里玩?草地怎么样?理解简直。教师说自己小时候玩的场所:桑园。夏天在几十里的桑地里摘桑葚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嘴吃的红红的,手也红红的,塑料带里装的满满的,可能是摘的太认真了,凉鞋什么时候给弄丢都不知道,那么大的桑地,天又快黑了,只好回家挨骂去了。

d第6自然段。什么是茅茅针?从课文中找。味道如何?哪里看出来?茅茅针老师也没吃到过,但还好作者将它的甘甜都用文字表达出来了,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和表情念出它的滋味了吧!

四、谈感受

1、 学完课文,麦哨和吹麦哨的孩子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请你在112页的池塘上写下你的心愿。

2、点名谈谈感受。[他们生活在田园之中,他们是如此地贴近大自然,他们开心地,无拘无束地在田野中玩耍、嬉戏。]

五、田园诗篇

不止是你们,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他写的《陋室铭》就表明了他的心迹,老师这里也有几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欣赏: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一、抓住课文题目,渗透写作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麦哨吗?

(不少学生纳闷,摇头。)

师:(出示实物,试吹)它是一种用麦杆做成的哨子,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生众:(恍然大悟)哦,原来就是这个呀,我也吹过。

生:我们叫它叫子。

师:(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盛夏的农村,大片大片的麦子成熟了,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他们用麦杆做成哨子,呜卟,呜卟地吹着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这麦哨作为课文的题目呢?

生:我觉得以麦哨为题,点明这篇文章是写农村生活的。

生:我认为麦哨也是我们农村夏天特有的,所以作者就以麦哨作为题目。

生:麦哨虽小,但给孩子们带来了童年的欢乐,所以作者就以麦哨作为题目。这叫以小见大。

生:我一看见麦哨这个题目,就感觉很美,就喜欢上了这篇课文。

师:是呀,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题目取得好,能给整篇文章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反思】

现在的孩子对麦哨缺少感性的认识,因此出示实物显得很有必要。其次,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妙,以盛夏乡村特有的麦哨为题,富有诗意,是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识渗透的好教材。以教材为例子、深入浅出地教学,具体形象,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二、理清课文脉络,揣摩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课文几次写到麦哨的声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文)两次。第一次在课文的开头,第二次在课文的最后两段。

生:我从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的麦哨?这句话猜想上一句呜卟,呜卟就是吹麦哨发出的声音了。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想,真会读书。再读课文,体会这两处描写麦哨的好处。

生:课文以呜卟,呜卟的声音开头,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我想这是什么声音啊?我觉得这样的开头有新意。

生:课文以呜卟,呜卟开头,然后又提出田野里是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给我们设下悬念,吸引我们读下去。

生:课文最后又写到麦哨的声音,这样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同学们,写一篇文章就好比要造一幢房子。在造房子之前首先要考虑我要造怎样的房子,怎样来建造。写文章时也一样,也要先打个框架,比如怎么开头,怎么结尾。

【反思】

虽然我们主张学生放胆写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是, 我们不能否认为数不少的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由放到收也是一条有效的

三、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师:同学们,造好了房子,要想住得舒适,还需要做什么?

生:买来装饰材料,把房子装修得漂亮些。

师:是呀。写文章也一样,有了大致的框架,还需要用恰当的、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文章大家才喜欢读。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你喜欢课文的哪些句子,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我最喜欢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这句话了,读起来特别顺口。

师:真有眼光!让我们也一起来享受享受。

生:(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生:我喜欢这一句: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它把孩子的脸蛋比作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多么形象的比喻。

生:我来补充,这样写写出了孩子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师:好!接着交流。

生:我最喜欢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组排比句。

师:还有谁喜欢这个句子?(很多学生表示喜欢)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几个句子写的都是什么花谢了,结出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花都是夏天这个季节的。

生:我还发现这句话用了不少颜色的词,金黄、黑白相间、雪白。

师:看来作者观察──

生:非常细致。

生:这儿还有一处比喻,把蚕豆的豆荚比作小指头,很形象。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是个排比句。作者抓住了田间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作物:油菜,蚕豆,萝卜。它们不同颜色的花相继凋谢,各种形状的嫩果刚缀,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田间风光,也营造了丰收在即的喜悦气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我喜欢第四段的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我读着这句话,好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师:真好!我也有这种感觉。

生:我觉得齐刷刷这个词用得很好。

生:我觉得这儿的比方打得特别好,连麦穗儿都要唱歌了。

师: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读读这一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这一句,作者拿草地和体育馆的垫子进行对比,可见这儿的草地有多柔软了。

师:说得真好!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这句话,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激动地)我发现了这句话还运用了比喻手法。

生众:(恍然大悟)把草地比作了天然运动场。

师:文章太美了,让我们百读不厌。接下来,老师就把这么多美的句子作为礼物送给你们,你喜欢哪些就收哪些,把它们储存到自己的记忆仓库里。

生:(诵读、记忆。)

【反思】

孩子们在教师引领下咀嚼、品味和交流,被美文深深地陶醉了。课堂上时而默读静思,时而交流碰撞,时而书声朗朗。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丰富了积累,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表达。

四、体验乡村生活,挥笔倾诉心语

师:同学们,学了《麦哨》这篇课文,我们完全被这篇美文陶醉了。老师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想求助于大家,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

生:我猜想作者小时候就生活在农村。

生:他对农村生活很熟悉,也很留恋。

师:说得多好!其实,我们只要细细品味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丰富多彩,这样令人回味。接下来,请大家好好回忆,从小到大,你经历了多少有趣的事情。把你最感兴趣,引以为荣的趣事介绍给大家。

生:(回忆)找萤火虫、捕蝉、游泳、翻石蟹、挖番薯

师:想把这些事情介绍给没有这样经历的人吗?好好把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分享你的快乐。当然,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挑选自己最想写的来写。

(多媒体出示:练笔超市:

可以写写农村景:田野、山林、小弄堂、百草园

可以写写农家事:春种、夏忙、秋收

可以写写农家人:地道的农民,我们这些农家孩子)

生:(用笔倾诉。)

【反思】

我们的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农村,有着亲密接触自然的机会;有过亲身体验劳动的感受;更有畅玩农家游戏的经历今天借《麦哨》的契机,把平时积累的素材纷纷地亮了出来。

田本娜指出:阅读教学和阅读是不同的。阅读就是要读懂文章内容,而阅读教学,不仅要读懂文章内容,而且还要了解文章内容是怎样表达的,也就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因为阅读教学还要教学生去读怎样去读,去写怎样会写尤其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要善于读懂教材、处理教材、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本课教学我采用了解文章内容,领悟表达方法的双线齐进的教学方法,如品一杯茗茶,边品读,边揣摩,平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