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范进中举优美句子 正文

范进中举优美句子

时间:2025-01-11 23:00:35

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能力,分析范进、胡屠户等的人物形象;

2、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重点】

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对《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有一定的体会。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等同学的表演。

二、课本剧表演

生表演课本剧。

让学生组织并参与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只有认真研读了课本,才能体会其中人物性格特点,才能表演得更真切、而真切的表演又能带给其他同学享受语文的快乐。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范进中举发疯”作为铺垫:

师:读了课文,又看了表演,同学们,请问: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情节?

生:“范进中举发疯”这一中心情节。

师:它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生分析一系列的动作。)

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范进发疯,疯得有特点:

发疯的动作: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发疯的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总之,因为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传神,所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中了举就应该高高兴兴去做官,可是,范进了中举报帖后,为什么突然疯了?当时他的那些不寻常举动,你认为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

(生争执,师点拨提示,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三个短句上。)

师:你可否从范进中举发疯时的一段语言中获得启示?

生: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师:你认为这段语言中,哪一个字说明了范进发疯的根本原因?

生1:“中”字!因为中举了,太高兴了,所以疯了。

生2:“好”字!发疯的表面原因是那个“中”;而“中”之所以能触发范发疯的根本原因却是一个“好”字。因为“中”了以后,有不计其数的好处,不用再挨饿受冻,而可以坐享其成。

(师肯定,抓住这个“好”字,分三路先后追问。)

2、重点分析范进,附带分析胡屠户、张乡绅等的人物形象:

师:那么,围绕这个“好”字,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范进中相公回家,可曾说过“好”?发过疯?为什么?

生:没有说“好”字,没有发疯。因为中相公并没有使他改变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师:中举前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是怎样的?从课文中找出原句来。

生1:经济状况非常贫穷: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饭”“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去乡试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生2: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户骂他“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还“啐”他吐沫,他还“唯唯诺诺”。

师: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生:对功名的极度热衷。

师:以上是范进中举前的种种表现,他还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功名”,所以,他既不说“好”,也没有发疯。

下面看问题二、范进中举后有哪些变化?我们还是从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两方面来分析。

生1: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张乡绅送银赠房。

生2:社会地位也有显著提高:邻居都来帮忙,称之为“范老爷”;胡屠户称之为“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与之称兄道弟。

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特别是胡屠户前后判若两人,素未谋面的张乡绅也赠银赠房,你认为他们是虚伪的,还是真心的?为什么?

生:虚伪的。他们巴结范进,是因为范进“中了”“好了”,对他们自身都有好处。

师:我们可以用些什么词来形容他们?

生:趋炎附势、嫌贫爱富。

师:此时,范进对于这些人的巴结,态度又如何?

生: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以前与家门口那些做田的、扒粪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现在与张乡绅迎逢自如。

师:看来,范进也并不是一个老实的角色!而是一个……

生:虚伪、圆滑。

师: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中举后,范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说说范进中举发疯时大叫“好”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请注意表格前后对比)

生:内涵就是:只要中举了,从此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完全改变。以前贫困潦倒,万人唾骂,现在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好多人巴结。

师:原来如此。那么请你设想,范进在大嚷“好”的瞬间,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

(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师注意引导,不要太过分。)

师:归根到底,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热望,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好”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一个“好”字,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3、分析本文的主题:

师:基于以上分析,你认为是谁使范进受人奚落,又是谁使范进平步青云?这一切都告诉了你一个什么问题?

生: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

师:(追问)仅仅使知识分子?胡屠户他们呢?

生:还毒害了人民。

师:对!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包括像胡屠户、众邻居这些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这说明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不仅导致读书人为之疯狂,而且导致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

师:有一副对联为证,请看:“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写得入木三分,毫不夸张。

一个“好”字,集中体现主人公的思想,也集中托出了全文的题旨。这是作者的点睛之笔。因此,抓住范进中举发疯时集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话作为全篇教学的突破口十分恰当。

首先,围绕“好”字提出问题,让学生细细地从研究范进中举前后地位变化中,理解人物性格及其思想情感,深刻认识。体现了提问的针对性和具体性,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是掌握课文的切入点。

其次,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好”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范进的形象超出课本文字之外,更为丰满。体现了提问的层次性,引导学生更深刻的领悟课文的主题。

最后,由于教学目的中所涉及的内容已大致解决,学生依据这个设问可以较快地归结本篇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教学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主题的归纳水到渠成。

该对联引用得恰到好处,既生动地概括了全文内容,又有力地结束了本课教学。

四、拓展练习

1、有人认为:范进中举,大家一片欢喜。而所谓的“大喜”,其实是他个人的“大悲”,乃至民族、国家的“大悲”。就这一观点,发表你的看法。

2、当代应试教育的种种现象与封建科举制度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

拓展练习有梯度和新意。分别针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和现代社会应试教育提出了很尖锐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 篇2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提示”中的字词

2、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作者、作品的介绍(教师备用资料见课件)

3、根据插图复述故事梗概

范进进学(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后回家,来贺喜的丈人胡屠户又挖苦、教训了他一顿,范进连连称是。

为了能参加乡试,范进去向丈人借盘缠,不但未借到,还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喷头。

范进不甘心,便瞒着丈人去参试。回到家,家里人已经饿了两三天,范进又挨了胡屠户一顿骂。

出榜那天,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就吩咐范进将一只生蛋鸡抱到集市上卖了买米。

报录人上门报范进已中举。邻居找范进回家。

范进一看报贴,喜极发疯。

众人议论给范进治疯的办法,有一报录人提出找他平时最怕的人打他嘴巴。

众人找来范进平时最怕的胡屠户,胡屠户在众人劝说下,壮着胆子边骂边打了范进一个嘴巴,治好了他的疯病。

范进刚到家,张乡绅就来拜会他,与他攀认世弟兄,还送给他银子和房子。

范进送了六两多银子给丈人,胡屠户好话连篇,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

二、知识拓展

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了,相比于前一篇小说的主人公——科举失败的孔乙己来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范进可就“幸运”多了,先是中了秀才,后是中了举人。不过,范进中了秀才与中了举人后的境遇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同是“中了”,却有如此差别?这就需要了解一下有关科举制度的一些情况。(见课件)

三、研析课文

1、本文虽题为“范进中举”,但文章不仅写了范进中举后(§3—12)的情况,也交代了范进中举前(§1—2)的境况。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可用下面这副对联来概括:“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判若两人。可以说“中举”是范进一生中的转折点。请你分别用四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

中举前:家境贫寒/穷困潦倒

———→

中举后:家境富有

住在茅草棚、每日小菜饭、

胡屠户送来七八斤肉和四五千钱,

不知猪油味、乡试无盘费、

邻居拿鸡蛋送白酒、背斗米捉俩鸡、搬桌拿椅

家人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

张乡绅送银赠房

地位卑微/卑微低下

地位显赫

被丈人骂作“现世宝、癞虾蟆、

丈人夸他“才学高、品貌好、天上星宿、贤婿老爷”,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邻居主动关心给范进报喜、找胡屠户治疯,

张乡绅前来拜会、称兄连谊

2、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通过周围人对范进态度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其中的“变脸”高手非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莫属。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反映胡屠户前后语言、行为变化的语句,并用概括的词语形容其态度的变化。

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 篇3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接下来一起去看看《范进中举》教案如何构思的吧!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对比和讽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重点:

1、分析范进、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难点:

1、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

2、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

一、1、导入语: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提问的同时亮出彩票)

是的,彩票!小小彩票。现代社会,多少人凭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写了命运。在我国封建社会,如果人们希望改写个人命运,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是不是也凭彩票呢?(不是)

的确,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

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进

1、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请学生简要复述这一情节。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明确: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2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提问:你认为主人公范进是怎样一个人?

贫困潦倒、唯唯诺诺、逆来顺受、圆滑、虚伪、世故、猥琐懦弱、热衷功名

4、提问:刻画范进这一人物形象,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5、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说对比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三、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四、主题

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

五、结合对文本内容和范进的理解,请你为“范进中举”拟一副对联。

六、作业: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就在胡屠户刚笑咪咪地走出范进家门,没多久,来了四报说,前三报弄错了,中举的不是现在的范进,而是邻庄范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不少于200字。

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局不过、兀自、桑梓、万贯家私、谨具贺仪、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八、作业:

抄写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点:

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当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

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户的语言、行动说明)

2、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

3、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

4、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二)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

1、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①指导学生讨论练习五,体会夸张的讽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还有何处是夸张?

3、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

(两点:

①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

②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4、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初中作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审题

2、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

二、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去年的语文期末考试题中,我们首次遇到了“话题”作文: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快乐……请以“心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2.到底什么是话题作文呢?我们要从"话题"说起。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源头,如:某句名言、某个故事、某则新闻、某项成果、某部电视剧等,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话题"来引发人们的联想、引发人们议论,也就是引发人们心中想说的话。可见,由某个设想好的"话题"所引出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就是作文所要谈及的内容范围。也可以这样理解:话题好比一个圆的圆心,从圆心到圆周上的任何一点连起来的线都可视为一个话题作文的写作角度。可见,话题作文内容是很宽泛的,再加上体裁不限,自由度就更大了。

(二)指导学生审题。

1、抓住题目关键词语,明确下列问题(边提问边板书)

话题:心事

内容:与“心事”有关的内容都可以

体裁:不限(一般情况诗歌除外)

字数:500字以上

2、抓住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引导学生进一步审题(自由讨论,个别发言)

(1)正如引言中所言“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快乐……”成长中的青少年,就有更多的心事,那么,看到这个作文题目,你们会想起些什么心事呢?

以“心事”为话题,应明确这个词的词义内涵,指的是心里盘算、放不下的事,多用于为难的事。该词区别于“心情”“心思”“心绪”“心态”等。

[解题思路]

这个话题有两条分析思路:

其一,谁的心事?可以是我的心事,父母亲的心事,老师的心事,同学的心事;也可以拟测、揣摩花草鱼虫的心事、大自然的心事、祖国的心事等,从一个新的角度,折射自己对社会、世界的思考。

其二,这心事是什么?确定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后,再想一想是什么心事。对于不同的对象,可能有不同的心事。

(三)指导学生立意。

1、指导学生确定写作角度

所谓“立意”,也就是确定一篇文章的中心。一篇文章,若没有了中心,就像一个人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灵魂,只徒巨一具尸体;就像一般驶入大海的航船,失去了舵,终究会迷失方向。一篇文章的中心,它就象一条串起项链的绳子一样重要,我们所选择的材料,都必须围绕中心,为中心服务。

2、那么,以“心事”为话题,同学们想想,你为怎样立意呢?

(四)指导学生选材

在各种各样的"心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立意”,选定一件自己心中最深刻的“心事”,并选出自己最有话说的“心事”,然后再考虑动笔。另外,如果作为考场作文,还应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必须主题高扬,不应写较敏感的'或政治性太强的事件。

(五)作业:完成这次作文。

初中作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二、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三、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

四、教学设想:演示实验 练习 分析 片段练习 方法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青天”。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

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犷,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有皎洁的汉宫秋月,有珠落玉盘的琵琶,有高山流水的琴瑟,有“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有庄子的逍遥游,有孔子的颠沛流利,有魏王的老骥之志,有诸葛的锦囊妙计,有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有魂兮归来的《楚词》,有执过羊鞭的《兵法》,有受过宫刑的《史记》,有李太白的杯中酒,有曹雪芹的梦中泪,有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有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

惯,写好读书笔记。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二>、活动一:

(一)、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

(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摘录例句:

(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小巧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那儿。

2、分析: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原因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3、教师点拨:我们在课堂上要会听课:伸长耳朵去细心的听,睁大眼睛去仔细的看,张开嘴巴去详细的说,用心去细细的想,让后用笔去写写、记记——你看看你变的“聪”明了。在前面的学习讨论中,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内容写的具体一些。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去演示,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解决,使情节更合理,我们不妨叫它“想象延伸”。如“绿色”、王羲之“之”字写法、“台阶”你可以想到什么?

4、学生讨论总结:

由“绿色”想象到:“水、植物、春天、军人、生命、和平、希望、朝气、青春……等”;由王羲之“之”字写法想象到:“要有个性、不要墨守成规、行行出状元……等”;有“台阶”想象到:“一切从零开始、成功的道路的不平坦的、人梯精神、永不止步……

等”。这样以来我们的思维变的活跃了,视野开阔了,作文变得好写了。

5教师点拨:我们每天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之中,生活在亲人、老师、同学的关爱之中、生活在亲情之中,其乐融融。要我们去刻画一个人物的肖像,同学们想想,上面两种方法是否可行?显然以上两种方法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对一个人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的描绘,才能表现出这个人的优秀品质,我们不妨叫它“局部雕刻”。举例:《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形象。

<三>、活动二:根据以上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一)、练习话题1:我惭愧。

1、公式:具体心理形象=步步追问+想像延伸

2、注意:

(1)、是什么原因惭愧?

(2)、惭愧时是什么表情?

(3)、惭愧时是什么心理?

3、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范文:

我惭愧。我站在老师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火烧火燎的,两只手没处放了,只是无意识的拧着衣角,两脚无力的支撑着身体。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儿都有。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班干部,我却做出这等丢人现眼的事儿,我对的起谁?是家里的父母,还是学校里的老师。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寻着,如果有个缝儿的话,我一定会钻进去。

(二)练习话题2:既喜欢又讨厌的同桌。

1、公式:具体人物形象=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局部雕刻

2、注意:

(1)喜欢到什么程度?

(2)讨厌到什么程度?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两重情况?

(4)特别注意人物刻画。

3、学生练笔、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范文:

“我以后就是你的同桌啦!”她边说边习惯性的搔着后脑勺,脸上挂着笑。我大吃一惊,“和你同桌?”她耸耸肩,一脸无辜。有谁不知她是班上最大胆最调皮的女孩儿呢?我有点畏惧。

日子过的很快。印象中,每天晚自习铃声响起时,她就会问我:“准备好了吗?”我点点头,马上双手捂住耳朵。不一会儿,耳边骤然响起:“组长收数学作业。”其声如雷霆乍惊,即使最懒的同学也会乖乖地交上作业。

<四>、活动三:拓展延伸。

我们在刻画人物,描写事物运用“三步走”策略可以做到具体生动,但是要写出文章的神韵,还远远不够。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大胆夸张,来点叛逆。范文:

已知:数学卷2张,语文卷2张,物理、化学卷各1张,英语卷2张,

求:能否在眼皮打架之前做完?

解:因为:一天24小时,在校上课学习时间9个小时,睡觉休息时间8个小时,吃喝拉撒、路上时间2个小时,数学卷2个小时,语文卷2个小时,物理化学卷2个小时,英语卷2个小时。

所以:总共需要27个小时。

结果:在眼皮打架之前不能完成。

2、巧妙悖论,来点幽默。范文:

那个“络腮胡子”可谓“绝顶聪明”,该长胡子的地方没长,不该长的地方却大把地长。推着的那辆自行车也是很特别,除了铃铛不响,什么都响。

3、准确扑捉,画一副漫画。范文: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丝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

4、学以致用,历练身手。范文:

幸福就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那种甜蜜,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恬淡。幸福就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那种舒畅,是“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的那种神怡。幸福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那种美感,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那种悠闲。幸福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那种惬意,是“会当凌绝顶”、“阅尽人间春色”的那种豪放……

<五>、总结: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除了引人眼球的标题,一锤定音的开头,回头百媚生的结尾外,还要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体立意等诸多方面。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生活中学会语文。

<六>、作业:以“他在娘的脸上亲了一下”为话题,写150字左右的片段。

初中作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

片段练习

三、教学难点:

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

演示实验 练习 分析 片段练习 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 脑汁而无处下笔, 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 其实, 你们都是幸运的, 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 “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 讲授新课

1、 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 教师演示到了地上。 要求:

(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2、摘录例句: 、摘录例句:

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 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 45 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 飞机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 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

4、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描写三原则” 。

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 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 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 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

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有什么”使我们明白了描写的对象,“怎么样”使描写具体起来,而“像什么”使描写变得更形象、生动,这三点就是描写三原则。

5、下面,同学们按照描写的三原则,检验一下自己刚刚的描写,进行修改。

6、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

7、美文共赏: 朱自清的《春》 分析:春天里“有什么”? 春天里“怎么样”? 春天的事物“像什么”?

8、作业:每人发一张图片——小鸭游水图, 让同学们课后按图片所画进行 描写练习。要示:用词准确,100 字左右。

9、板书设计:

三式妙法巧绘大千世界

1、有什么(对象) 描写三原则:

2、怎么样(细致)

3、像什么(修辞)

10、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对描写的练习,同学们都有一个感觉:原来作文很简单。这也是这节课,我要告诉同学们的一个道理——作文 并不难。 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词句匮乏,以后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词句的积累。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小学的生活就要结束了,回想起难忘的小学生活,真有点怀念.在我的小学生活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它们就像一个个贝壳一样.有的光彩夺目,有的暗然发黑.

2、快要离开我那宽敞明亮的教室了;快要离开风景如画的校园了;快要离开那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了,心中不免产生种种难忘的情绪。因为在这六年中,那人那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

3,眨眼间,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去,回头看看自己在留念中走过的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充满了成功与挫折,充满了痛苦与欢乐!

4,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事千千万万,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但这件事将永远刻在我的脑海深处。

5,记忆是一条长河,洒满了辛酸与欢快的泪水,编织着一个个五彩的梦,它宛如一股清泉,流进我的心扉。打开记忆的闸门,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事,然而最难忘的,还是那随了我六年的小学生活,那是一段我最欢快的日子。

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成为我的回忆了。回望自己的小学生活历程,流连于朝夕相伴的校园;拾起童年的情感碎片,我渐渐回想起了许多...... 结尾:1,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光阴一去不复返,我会永远记住老师的教勉,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啊!美丽的校园,你带给我多少欢乐,多少启迪,我一生难忘

2、 小学生活是喜的,是怒的,是哀的,是乐的,是愁的,是忧的,是令人难忘的

难忘的小学生活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晃眼,我已经上六年级了。 在学校的时间只剩下短暂的半年了,在学校的日子里,我就像一个种子,在老师这个“园丁”的尽心照护下,我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想到我马上就要和相处已久的同学说再见了,而我却怎么也说不出“再见”这两个字,因为小学的生活我至今还不能忘记,往事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忘不了!我忘不了老师曾经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有一次,我

忘不了!我忘不了那个阳光明媚的一天。那天是学校举办的运动会。在运动会上,我们班的同学拼了命的想要取得第一名。而我报的60米短跑更是激烈,开始还没进入决赛

的时候,我觉得很轻松,可一到决赛我就感觉到压力了:裁判的枪刚响,同学们就像离弦的箭似的飞了出去。我也不干示弱,加把劲冲了过去,可我始终追不上。这时观众席上的我们班的同学大声为我呼喊:“陈川加油!陈川加油!陈川加油!听到这句话,我的劲一下子来了,可我还是追不上第一名,到最后我得到了第二名。同学们都为我欢呼,我心里美滋滋的。

忘不了,我忘不了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在一起欢声笑语的同学,还有我在它怀里生活六年的母校。我将把这一切珍藏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永远永远。

难忘的一堂课

小学六年生涯,有很多令我难忘,值得我回忆的事。 它们就像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在我的脑海里闪烁。其中,有一颗是最大,最亮的。

那是一堂语文课。“哈哈哈……”,银铃般的笑声不断飞出六(1)班的窗口。那是怎么回事?原来我们班正在玩一个有趣的`拼字游戏。老师让我们分成四个组,第一小组写时间,第二小组写地点,玩的。我写的是:在地球诞生初期。写完后,我们都把纸条交给了老师。然后,老师会在我们63个同学中派一个代表上台抽纸条。第一个“幸运儿”是刘盛凯。他刚抽完,就笑得合不拢嘴了.“嘿!别卖关子了!快读呀!”刘盛凯好不容易停止了大笑,然后清了清嗓子,念道:“在2008年的一个夜晚,我们的班花陈红在天堂偷东西!”“哈哈......”同学都笑得前仰后合了,有的笑得直拍桌子,有的都笑弯了腰。瞧!我的同桌郭甜甜都已经笑得瘫到在椅子上,就差没有坐在地上了。笑声过后,老师请第二位代表上台。这个“幸运儿”就是上次的那个被抽到的陈红。她读了一句:“在2008年的黑洞里杜宇晨正在啃着......”“什么?”“一个香喷喷的大鸡腿。”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再看看陈红,哎呀!她早已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就像“范进中举”一样。之后,代表们又读了好多有趣的句子,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捧腹大笑。在欢乐的笑声之中,我们度过了一堂愉快,而又难忘的语文课。 童年,永远是愉快的。愿我们能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自由自在地在蓝天白云间飞翔!

一堂难忘的课

有好多事是难忘的,其中一节英语课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那是周三下午,第一节是英语课。随着一阵悠扬轻轻的铃声,我们的英语老师夹着书从外面笑呵呵地进来了,走上讲台开始上课了,讲完课文,老师让我们把书合上,然后说:“我们做个游戏……”,一听到做游戏,同学们马上来精神了,争先恐后“刷刷刷”地把手举了起来。老师说:“大家先别急,听我说游戏规则;我说(red light)你不动,我说(green light)你走,我说(yellow light)你双手放在胸前,听明白了没

有?”“明白了”大伙异口同声的回答。然后,老师叫了高小强、李少勇、陈芸琪和白树上去。

老师太会找时间了,他们刚上去,都还没站稳呢,老师就一跺脚,在这同时说:“yellow light!”别的人勉强还行,唯独陈芸琪,她就愣住了,眼珠往上翻着,双手晃了两下举在在半空中停住了,不知如何是好,哈哈!那个窘迫的样子逗得全班一阵大笑,陈芸琪则捂着脸从上面跑回自己的位置上了。

紧跟着,老师又改变“战术”了,一连说了好几个“green light”后,突然又说“red light”,一下子就把两个人给打发回去了,老师举起站在讲台上的最后一个人的手说:“这是我们今天的“大圣”!”,大伙又一阵大笑。

看着这么好玩又有趣的游戏,大家都跃跃欲试,气势如虹。大伙都抢着过来玩,也把老师给乐坏了,结果老师想了个主意,让全班起立,她说,大家一起来做,我数完one、two、three,要立即坐下,最后一个坐下的要受罚。后面事就可想而知了,最后一个坐下的人,上去给大伙来了一首歌,我们正乐呢,下课了!

这可真是一堂有趣而难忘的英语课啊!

难忘的语文课

从跨进小学的大门起,我上过许许多多门课,有生动活泼的语文课,有妙趣横生的数学课,还有奥妙无穷的科学课……其中令我难忘的是前几天的一节语文课。 “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急忙跑进教室,坐到座位上,准备上课。刘老师说:“今天这节课我不讲了,由同学们来讲,我来当学生”。“好”!同学们异口同声道,台下一片欢呼。 开始分工了,每一组讲解一首,我们组讲第二首《马》。同学们在小组里认真的学习着。我们组也投入到紧张的心情中,在分配任务时,发生了争执,每人都想说那句,于是大家都想到了友善待人,纷纷道歉起来。不一会儿,分工就被我们搞定了,大家赶紧做好。排练结束后第一组的“小老师”上场了,这里有语文天才——王子轩,这可给我压力大了!他们组讲课内容是《少年行》,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们组朗读的非常有感情,有头有尾,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就该我们组上场了,我紧张的心情就快要跳出来了!当我们组给全班同学讲课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地在听我们讲。有时我说错时,我们组的其他同学就帮我慢慢填好,我欣慰地对她笑了笑,。“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我鼓起勇气问道,刚开始一、两个,后来五、六个都举起手来,同学们问我们各方面有关这首诗知识我们都能对答如流。评价时同学们说我们组讲得真不错,我心里比三伏天吃凉西瓜还高兴! 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的含义。 通过这节课我不仅收获了硕大的果实更收获了团结的无价精神! 你们说,这节语文课,我能不难忘吗?

难忘的语文课作文 开头(三)

开学了,同学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学校。

一进教室,看到我们原来的班主任——华老师站在讲台前。华老师告诉我们,数学老师换成了傅老师,语文老师换成了诸向阳老师。华老师说:“诸老师的课生动有趣,你们只要上了他的课,就会忘记下课。”我想:“真的吗?诸老师真的有那么大的本事?”我对诸老师充满了期待。

今天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开始上课了,诸老师

先介绍了自己,然后,他并没有像别的老师那样讲第一篇课文,而是读起了一封他写给我们的信。这封信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诸老师送给我们的一句

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了。诸老师让我第一次对幸福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二个内容是一首诗——《向着明亮那方》。诸老师先把这首诗让我们反复朗读了几遍,然后问我们:“你们知道我把这首诗送给你们,有什么用意吗?”我想:“还能有什么用意?不就是让我们知道这首诗吗?”这时,唐凌凯站起来说:“这首诗叫《向着明亮那方》,诸老师的名字叫向阳。你希望我们和你一起朝着太阳,向着光明,快乐成长。”诸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原来诸老师还有这个用意呀!我恍然大悟。不知不觉间下课了,可我还在回味着诸老师讲的内容。

难忘的第一课,让我感觉到诸老师真的与众不同。我爱我的新老师——诸向阳。

难忘的语文课作文 开头(四)

1.也许我们的生命不是最精彩的,但却是最值得我们品味的,每一次难忘的经历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一点色彩。或许这些经历不是最美好的,但却是我们最珍惜的,铭记每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时刻,书写一段属于自己难忘的回忆。

难忘的记忆就该这样,珍藏心间,淡淡回味。

2.岁月匆匆而过,蓦然回首,我已走进小学校园生活近六年了,念及往事,不胜唏嘘。那人生道路上的无数个第一次就象波涛起伏的海浪,荡

难忘的语文课作文 开头难忘的语文课作文 开头(五)

一次难忘的语文课课堂是百味的,有酸、甜、苦、辣、咸。在我的印象里,语文课总是苦的、辣的,而换了一名老师后,语文从苦辣变成了甜甜的。那是堂作文课,黄老师笑眯眯地走进了教室,带着我们走进了多媒体,然后在投影处打上了一排大字:木头人的作文课,教室里霎时间炸开了锅,有人说教室里会搬进木头人;有人说会有活的木头人在我们教室;有人的想法更奇怪:说我们会变成木头人,然后上作文课。很快黄老师便公布了,这堂课来做木头人游戏,如果全班坚持1分钟不动,不说话就能获得五颗糖果,如果2次才能完成则只有4颗糖果。听到糖果,我们两眼冒金星,争取向五颗糖果见面。第一轮时,因为我们的刘建文摆的造型实在是太奇葩了——他竟扮女生,害得大部分同学都忍不住笑出了声。第二轮时,悲剧再次重演,还是因为刘建文忍不住动了,这使我最多也只能得到三颗糖果。为防止刘建文再次说话,我们让班长看住他,这次进行的十分顺利,让我们得到了三颗糖果。第二大回合是,老师选出班上是四川人的高胜奇为逗笑人,平时最严肃的刘李俊则为木头人。规则是木头人先摆一个Poss,逗笑人不能碰木头人,木头人动了、笑了,则算输。高胜奇扮成个女生,把屁股一翘,扭了起来,然后在那里唱完全反调的歌曲,这使大部分的同学都笑了,就连平时严肃的黄老师也笑了,可刘李俊就是不笑。最后黄老师决定5秒钟之后,如果刘李俊还不笑,高胜奇便输了。五秒钟过去了,可刘李俊还没笑,高胜奇输了。木头人比赛真有趣。

难忘的语文课作文 开头(六)

哪是一个星期三的早上,我们几位教师约定去听小学一年级教师某老师的课,这天下起了小雨,是天意的安排?还是某老师随机应变?她讲的课文是《雨点》。

上课了,老师、学生进入了角色。

师:同学们好!看看外面的天气,看看课本,今天我们学哪一篇课文好呢?

学生纷纷向外张望,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大多数学生说:老师,学《雨点》吧!

评:师巧妙地利用难得的天时,把学生引入学习课义的最佳情景之中,学生也很机灵,他们也知道老师今天可能要讲《雨点》。某老师不死扣教材顺序,灵活处理,可以说某老师在巧妙地利用天公帮忙,完成教学任务。

师:好!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雨点》。(板书课题) 老师提议:全体起立,说一声谢谢天公作美,帮我学习课文。

(学生全体起立,在笑声中齐喊:谢谢天公作美,帮我学习课文。趣味、情景教学可谓恰到好处。)

师:拿起课文面向窗外,大声地、尽情地、美美地读几遍课文吧!看谁能把雨点逗笑了。

评:生美滋滋地读着课文,带着亲切的情感,读呀读呀。师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读,因为学生还有一定的朗读基础。在我们听的过程中也确实感到学生一遍比一遍读得好。有的学生不时抬头望望窗外的雨点,看雨点是不是笑了。儿童天真的表情,叫人好激动。

师:(微笑着拍了三下手) 雨点雨点下吧!小朋友们停下。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听见小雨点都笑了。大家静下来,侧耳细听,是不是小雨点在笑?

(教室顿时一片寂静,学生们在屏住呼吸静静地听。刚才还是朗朗一片读书声,立即又变成一个无声的世界。)

生:(一个小女孩沉不住气了) 老师,我听见了小雨点在小声地笑。

师:是吗?谁还听见了?

生 l:老师,我也听了。生 2:老师,我也听了。

师:别给老师说,给你周围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纷纷互相说,有说“哈哈笑”的,有说“嘿嘿笑”的,有说“嘻嘻笑”的……) (突然有一位学生举起手说:)

生:老师,我怎么听不见呀?

评:大部分学生都笑了。我们也笑了。笑什么?笑这个同学傻吗?笑这个同学说真话了吗?请看老师是怎样处理的?

师:是吗?可能小雨点笑的声音小,你听不见。下课后,你站在雨地里听一听,一定能听见。好吗?老师也希望大家都到雨中去听雨点的笑声。

评:这位学生点了点头。某老师处理得恰到好处,我们相信这位同学下课后在雨地里一定能听见雨点的笑声。同学们也乐意去听,去体验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师:(把半盆水端在讲桌上) 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个池塘,咱们到教室外面看看雨点怎样在池塘里睡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