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水经注中优美句子 正文

水经注中优美句子

时间:2024-09-30 15:23:47

一、文学常识

1.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2.选自:《柳河东集》

3.记: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这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报复,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

二、文章内容

1.分段: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

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第五段:交待同游者

2.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凄清幽美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曲折反应政治上受打击,怀才不遇的愤恨不平

3.写作特色:

1)按观察角度的变化,刻画景物,动静结合,由近及远,巧用比喻,正面侧面相结合

2)寓情于景,情随景变,情景交融

3)语言生动、形象、简练

三、要点

1.作者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2.文中描写鱼儿静态游姿的句子是“

【主要内容】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主题思想】作者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小石潭让》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文章结构】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楚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写作技巧】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此外文章在写景时采用了映衬的手法如写潭中游鱼,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潭水和鱼互相映衬,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还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写景如:写潭中小鱼“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

本文描写景物特征除正面描绘外还多处照应如为突出“石”潭的特征,作者正面进行了描写:“全石以为底……为、为岩”还通过“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等在前后加以照应小石潭的环境幽静、优美显示出自然的原始风貌,作者也在多处照应以突出这一特征。

一、词语解释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见:出现

3.为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

16.记之而去去:离开

二、句子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文学常识积累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河东人, 代文学家,著有《 》等世称“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 ”

柳河东集 柳宗元 子厚 唐 柳河东集 柳河东、柳柳州 韩柳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Huáng( )竹

答案:

重点字词解释

1、隔

2、水尤清冽

3、卷石底以出

4、为

5、潭中鱼可百许头

6、

7、斗折蛇行

8、其岸势犬牙差互

9、凄神寒骨,悄

10、以其境过清

11、乃记之而去

答案: 1、竹林2、格外 清凉3、相当于“而”4、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

5、大约;表示约数,相当于“来”6、呆呆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7、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8、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9、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忧伤的样子;深10、因为;凄清11、离开

重点句子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4、青树翠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答案:1、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2、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3、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

4、青葱的树,翠绿的茎

5、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6、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7、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8、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9、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10、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一词多义

1、居:不可久居( ) 居十日,扁鹊离去( )

2、为:为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

4、清:水尤清冽( ) 以其境过清( )

答案:1、居住;过了,停留;2、成为;用 ;因为3、大约;可以;4、清澈;凄清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心乐之

3、下见小潭

4、斗折蛇行

5、其岸势犬牙差互

6、凄神寒骨:

答案: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下:名词作动词,向下

4、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5、犬牙:像狗牙那样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古今异义词

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走、到

文言句式

省略句式:斗折蛇行=(溪水)斗折蛇行

理解性默写

1、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

2、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

3、文中 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4、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5、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6、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 鱼静态的句子:

⑵ 鱼动态的句子:

⑶ 鱼情态的句子:

答案:1、闻水声,如鸣

2、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隔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6、

(三)内容与写法

1、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凄凉)的景色和气氛,表现了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2、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3、在写水时,抓住了“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动静相应;恰当映衬;借景抒情)

4、如何理解作者先乐后忧,似难相容两种感情?

描写心情的句子:“心乐之”“ 凄神寒骨,悄

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项是( )

【乐】心乐之 此乐何极 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并怡然自乐

【取】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伐竹取道

【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以咨

【拂】行拂乱其所为 参差披拂 入则无法家拂士

【许】安陵君其许寡人 遂许先帝以驱驰 一百许里 潭中鱼可百许头

【布】布衣之怒 悬泉瀑布 影布石上

【环】 环

【伐】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影】影布石上 回墙倒影

1、填空

①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隔

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③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④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3.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

4、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辞格:比喻

5、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由小丘到

6、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答:因为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8、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9、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10.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

答:文中第二段把鱼儿的自由自在,活泼天真和“我”的物我合一乐而忘形,乐而忘我境界,结合得天衣无缝;鱼儿的自由自在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了又充满酸楚

11.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12、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

答: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其源”的源头实在是茫然、遥远

14.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

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

15.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16.“凄神寒骨,悄

答:不仅高度

17、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18.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19.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

20、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其境过清,作者记之而去这种以实景抒凄情的写法和陶渊明借桃花源抒自己政治理想的写法谁更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看法

答:二者都可,言之成理即可如《桃花源记》更能打动我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意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否定而柳宗元只是述己之情而已

2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

2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23、作者通过描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搁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三峡》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赏析

本文是《水经注·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该文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遮蔽住太阳匿于天空,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壁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讫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三峡总的特点来写。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原文

自(1)三峡山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ǎ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山: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山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

(3) 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 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

(20) 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 沾:打湿。

(25)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6) 裳(cháng):衣裳。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山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划分朗读节奏: 名字:“三峡山”

自 /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 两 岸 / 连 山 , 略 无 /阙(quē) 处 。 重(chóng) 岩 / 叠 嶂(zhàng) , 隐 天 / 蔽 日 。 自 / 非 亭 午 夜 分 , 不 见 曦(xī )月 。

至 于夏 / 水 襄(xiāng) 陵 , 沿/ 溯(sù) 阻 绝 。 或 / 王 命 急 宣 , 有 时 / 朝(zhāo )发 白 帝 , 暮 到 / 江 陵 , 其间(jiān )/ 千 二 百 里 , 虽 / 乘 奔(bēn )御 风 , 不 以 / 疾 也 。

春 冬 之 时 , 则 / 素 湍(tuān) / 绿 潭 , 回 清 / 倒 影 。 绝巘(yǎn) / 多 生 怪柏(bǎi) , 悬 泉 / 瀑 布 , 飞 漱(shù) / 其 间 。 清 / 荣 / 峻 / 茂 , 良 多 趣 味 。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 , 林 寒 / 涧 肃 , 常 有 / 高 猿 长 啸 ,属(zhǔ )引 /凄 异 , 空 谷 / 传 响 , 哀 转 / 久 绝 。 故 / 渔 者 歌 曰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cháng),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cháng) 。”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连词】承上启下(到了)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泪沾裳 (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

5.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

6.良多趣味 (良 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7.属引凄异(属 古义:连续

今义:属于)

8.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 古义:几声,不是确数

今义:三声)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山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写作‘山’字旁在一个奉‘献’的‘献’)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群响毕绝:停止

以为妙绝:极点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④属: 属引凄异 (属(zhǔ):动词。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的确)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善良)

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病)

通假字

①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这里指中断)

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⑥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山”。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搁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赏析

本文是《水经注》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山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山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山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山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遮蔽住太阳匿于天空,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山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山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季三峡山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上段写三峡山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春冬时三峡山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山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山“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山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山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山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词类小结

略无:完全没有。略,这里是完全、全部的意思。

阙: 通“缺”,空缺

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 中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

以:也不如,可作“认为”

素湍:白色的急流。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漱,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转,同“啭”,婉转。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注意区分 绿:绿色。 蓝:深青色。 苍:青色(深蓝或暗绿色)。 碧:青绿色。 青:蓝色。

三峡山 郦道元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

夏天:从江水奔腾的速度描写水流湍急

春 冬:从两岸的景色与江水交相辉映,交织出一幅美景

总小结

一、原文

自三峡山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译文

自三峡山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释:从七百里长的三峡山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看不到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一层 三峡山的山(长、多、陡、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释: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了两岸的小山包,上下航行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快风飞翔,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

二层 三峡山的水(凶险、迅疾)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释:春冬时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和瀑布,从上面飞泻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乐趣无穷。

三层 三峡山的春冬美景(清幽)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树林山间一片清寂,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大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层 三峡山的秋景(悲寂、凄凉)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释: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一片清寂,经常有处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叫声接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渔歌里面唱道:“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主题思想

1.主旨:

《三峡山》是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尽管只有155个字,却写出了三峡山七百里的万千气象。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江水流经三峡山时的壮观场面,描绘了两岸的景物;山石树木,飞泉哀猿,情景历历如绘,使人读后,宛如身历其境。

本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山的地貌,再写三峡山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作者融景入情,最后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文篇虽小,但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2.详细解释:

《三峡山》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山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山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山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体现了作品的人文关怀。

四、写作特色

1.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

2.语言生动简练

郦道元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