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凉州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凉州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1-17 20:33:46

古来征战几人回的上一句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这两句诗前句写自己放浪沙场然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后句写征战现实,前句的别有滋味正是在后句。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文解释】

葡萄美酒倒满了夜光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同时在催促着。即使醉卧在沙场上你也不要笑我啊!自古征战在外的又有几人能回来呢?

【词语解释】

夜光杯:白玉制成的酒杯。

催:这里指催人出发的意思。

①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②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③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④君:你。

⑤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⑥催:催人出征。

⑦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⑧欲:将要。

⑨征战:打仗。

【赏析】

琵琶弹奏着欢快而急促的旋律,夜光杯中盛满了西域的葡萄美酒,长年征战疆场的将士难得有这欢聚痛饮的时刻,于是举杯相邀:痛饮个一醉方休吧,「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满怀激情写下这沙场之宴的劝酒词,笔端洋溢着豪放、悲壮与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

浓郁的边域色彩,跳跃跌宕的结构,奔放的情绪使这首诗成为了边塞诗中的精品。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人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写到这里,突然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转折。

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

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显然,这里所控诉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可谓深得作者用心。此诗的确流露了如当代论者所批判的消极情绪,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残酷环境中,战士和诗人们对于无休无止的边庭争战,一般也只能产生这种悲痛的情绪,我们对此就不必苛求了。

※注释: ①夜光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诗中用作酒杯的美称,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凉州词是王之涣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作者: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1】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译文2】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诗意1】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诗意2】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诗意3】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诗意4】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 “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马上奏起了琵琶,虽然军令如山,但这种情况下,大家视死如归,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立刻”/“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诗意5】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教学内容:本次习作的内容是── 写一写家乡的景物

教学目标

1.培养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并展开想象。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一个内容写好了再写另一个内容,做到条理清楚。

4.要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点:

写出家乡的景物的主要特点,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奇思妙想,开启心路:

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习作课。等会儿我们可得好好表现。

2、 今天我们说说景呀,先来说个简单的吧,我们都对自己的学校比较熟悉,那就先说说学校的景物吧(板书:景物) (生用1—2句话说)

3、 同学们还真能说!我要加点难度了,现在我们扩大一点范围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家乡,我们能不能再来介绍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呢?(能)(板书:家乡的)你的家乡在哪儿?都有哪些景物?来说一说吧!(生说)

4、 从刚才的介绍当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家乡都在凉州,那我们就以凉州为题来说。说之前,请随着老师的镜头再一次来欣赏一下凉州美丽的风光。

5、出示课件2——7

6、好,看完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觉?(哇,凉州真美呀)哈,老师就给你出一个说的难题(什么难题?)那你们说说凉州哪儿最美呢?

7、课前老师已经要你们搜集有关凉州的资料,你们可以自由交流一下。组成组

讨论,然后选出最能说的那个同学,来参加比赛。开始讨论吧

8、好,同学们讨论完了,那我们开始说吧!说的同学要说清楚,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完以后大家评一评。谁说的景色就最美!哪组同学先说?、

9、 指明说。觉得凉州哪儿最美?啊,天马湖老师这里有图片,可以给你来个画。

10、同学们说得一个比一个精彩,真是让人大饱耳福呀。听完同学们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文晓彤:我觉得王文鹏同学说的西郊公园很漂亮,因为那里有各种各样的花,五颜六色,非常好看!(老师补充:她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说,所以说得很好。)(板书:抓住景物的特点)

王喜:南城门广场的喷泉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我和爸爸、妈妈夏天的时候经常去那里看看。

张乐乐:我觉得文泽华同学说得好,他写了象湖水的特点,而且他的那些优美的句子让人一听,就知道他很喜欢象湖。

(老师补充:他喜欢湖,更热爱自己的家乡。)(板书: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 ??

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教师随机板书:

抓住景物的特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

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

11、同学们,刚才你们说得很成功。同时老师也被你们深深地感动了,是呀,凉州这几年来,越变越漂亮,越来越有活力了,没法比较出哪里最美,在大家的眼中,凉州处处是美景!光说已经不足以表达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心,用笔来记下这份激情和感悟,我们把它写下来,好不好?(好!)

二、写作提示

出示课件9

三、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今天,我们以家乡的天马湖为例,写一写家乡的天马湖。

(一)、开头怎样写。先写天马湖的位置或特点,可以这样写。

暑假,我来到城东的天马湖游玩。站在湖边,望着宽阔的湖面,我由衷地发出赞叹:“好美的湖啊!”

我的家乡在甘肃凉州,这儿有一个美丽的天马湖,也是一个人工湖。它是由杨家坝河改建而成。现在,这里的环境越来越美,人气越来越旺,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好。

(二)、主体-抓住特点,按顺序具体写。(出示课件9)

1、先写蓝天、白云: 蓝天蓝的像一块蓝宝石,几朵飘悠悠的白云,洋洋洒洒地点缀在天空中,天显得格外宁静。

2、写湖面湖、湖水 、湖底。(出示课件10)

平静的湖面真像一面大镜子,倒映出蓝天、白云、绿树、桥……湖水变得更美了,

湖水真清呀,晶莹可爱,如“锦缎似的”。

湖水真清呀!清的可以看见湖底的青褐色的石头,可以看见.....

3、写湖里有什么(有假荷花,桥、走廊等)(出示课件11、12)

写一写假荷花的形状,颜色等,要有想象力。可以仿照课文《荷花》来写。

4、写河道两岸有什么(草。树、等小路)

5、写晚上天马湖的美景:(出示课件13、14)

晚上,人们纷纷涌往天马湖畔,争睹天马湖蓄水盛况。欣喜的人们或在湖边拍照留影,或沿堤散步,放飞心情,或静心享受霓光潋滟、霞映湖面的城市新景。

到了晚上,路上的灯火金碧辉煌,倒映在水中,五光十色,会使你觉得不像在人间,而是在天堂呢!

(三)、结尾-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

天马湖真美呀!,我为家乡有这样的美景而感到无比自豪!

例文一(出示课件15)

美丽的天马湖

暑假,我来到城东的天马湖游玩。站在湖边,望着宽阔的湖面,我由衷地发出赞叹:“好美的湖啊!”

近处,一簇向水面伸出的枝条,宛如少女在对着湖面正在梳妆打扮,在微风吹拂下,又像许多仙女在随风舞蹈。平静的湖面真像一面大镜子,倒映出蓝天、白云、绿树、桥??湖水变得更美了。湖的两岸长着许多 葱葱郁郁的树木,像无数的战士在守卫着自己的领土。湖水真清呀!清的可以看见湖底的青褐色的石头,可以看见.....

远处,有一座桥,如同一条巨龙横卧在水面上。又像国王一样守卫着自己的边疆、保护着自己的子民。

湖的两边是用瓷砖铺成的小路,到了晚上,路上的灯火金碧辉煌,倒映在水中,五光十色,会使你觉得不像在人间,而是在天堂呢!

天马湖真美呀!,我为家乡有这样的美景而感到无比自豪!

例文二(出示课件16)

家乡的桥

在凉古公路九公里处,有一座水泥桥,这座桥建成已经有十年了,河叫清水河,所以这座桥得名叫清水桥。它是一座水泥桥,这座

桥横跨在清水河上。

远看清水桥,桥整体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气势不凡,好像有许许多多的忠实的白色卫士站在桥上。近看桥面,会令人赞叹不已,桥面有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流穿梭而过,非常繁忙,非常热闹。桥面两边的白色护栏杆,大约有一百多个,均匀地站立在公路两边,不管风吹日晒,不管春夏秋冬,它都默默无闻的保护着公路上的行人、车辆平安的走过。桥身高约三米,桥下有许多桥墩。偶尔发大水时才能

美丽、雄伟的清水桥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她是凉州清水乡路桥事业发展的象征,她将鼓舞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