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远远的南岭,像云烟似的.贴在蓝色的天边。
2、一想起那些山,就使我心醉。它们拔地而起,一座挨着一座,有的高耸入云,有的逶迤伸展,有的像飞腾的龙,有的像偃卧的牛,千姿百态,使人振奋。
3、大山是一首抒情诗,一首朦胧诗,一首哲理诗,喜、怒、哀、乐、颦、蹙、舒、展,都是她无尽的韵味。欣赏这首永恒的山诗,她会带给你无尽的精神享受。
4、这里的山有的像孙悟空,有的像仙女,各式各样,美丽极了。
5、起伏的黄土山头,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涛。
6、那座山高耸入云,好似一条腾飞的龙。
7、我的家乡有很多座大山,一座连着一座,远远望去,真像一层层翻滚着的绿波浪啊!
8、蜂峦起伏、蜿蜒连编的群山,争雄似地一座比一座高。
9、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10、山连山地一直上去,好像它们的手臂全拉在一起,把这条雄伟的河流封闭在它们的怀抱之中。
11、南面的山峰如一朵精巧的莲花,几座苍翠欲滴的山峦蜿蜒回旋。
12、是一个被野花阻塞着的峡谷,充满着突出的岩石和悬崖,上面常有野山羊的叫声飘送过来。
13、延安的宝塔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14、当红日从万山丛中冉冉升起,万道霞光染红天空的时候,那银白色的雪山,好像少女点上胭脂的面颊,显得格外娇艳。
15、远处的丘陵高低有致,起伏连绵,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16、九如山的水,洁净似冰,清凉如雪。
17、夏天的山,犹如一位妙龄少女,她梳理着飘逸的长发,妖娆的身姿被一层绿色的绸缎包裹着,但那优美的线条依然清晰可见,她高贵、典雅、充满活力,以最原始的真诚在召唤着一切生命。
18、烂漫的桃花如一片粉红色的雾笼罩着整个半山腰,那样子分明像极了大山飘逸的裙带。
19、向前望去,一望无际的丘陵起伏不断,林海茫茫,在绿色的林海中间还点缀着一簇簇的小黄花。
,20、这些山由远及近,一重一叠,披着素玉般的自雪.倚在天的怀抱中。
21、青山削翠,碧蚰堆云。
22、满山秃露的乱石,在阳光下面更加显得苍老丑陋,仿佛一些生癞疤的秃头似的。
23、那些积雪的山峦,像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默默地俯视着他们脚下那一片蓝宝石般的湖泊。
24、我游览了江苏省鹰潭市的龙虎山,这里山水奇绝;风光秀丽,有的如江南淑女雍容文静,有的如龙腾虎跃,气势壮观。
25、山上光秃秃的,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疙瘩,不要说像样的树一棵没有,连石缝中长的杂草,都数得出来有几根。
26、苍青色的起伏群山,一座叠着-座,像大海的波涛,无穷无尽地延伸到遥远的天尽头,消失在那云雾迷漫的深处。
27、半山腰以上就是大片的野迎春,看上去金灿灿的,十分醒目。它就像大山引以为傲的“金丝长衫”!
28、幽幽的深谷显的骇人的清静和阴冷。
29、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色的雾,雾霭里,隐约可见一根细长的线。
30、傍晚,我伴着晚霞,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是那样的红,连大山也被映红了。我望着那雄伟的大山,觉得它像一位严肃的军人,又觉得它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
31、这陡峻的岩石耸立着,仿佛在无声地叙述着什么,又仿佛在期待着什么,沉思着什么。
32、峡江两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让人头晕。
33、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子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狗熊正在准备走上岸来。
34、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35、群山连绵起伏,犹如大海掀动的波澜,呈现出密匝匝的波峰、浪谷。
36、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山又显得妩媚娴静。
37、群山像一个摇篮,把它怀里的小山村摇进梦乡。
38、龙山头,像一座大墓似的耸立在夜色中。
39、水中倒映着藏青色的山,仿佛给白色的带子绣上了美丽的花纹。
40、这儿的岩石,有的娇小玲珑,宛如破土而出的春笋;有的精巧雅致,好似含苞待放的`睡莲;有的气势磅礴,仿佛飞流直下的瀑布。
41、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42、在山脚下往山头上望,云遮雾涌,神秘莫测,渐渐地雾越变越浓上面似乎是皑皑白雪。在半山腰往下看一眼望不到谷底,往山顶看真是雾锁山头山锁雾,山套山,雾涌雾。由于那里树木茂盛,所以就像走进大森林般的感觉。站在山顶往下望只见浩瀚的林海。
43、抬眼望去,只看见重重叠叠的远山次第向天边延伸过去,近处清晰可辨,远方渐渐模糊起来,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处。山与山之间,是一层浓而厚的云雾,只见山头,不见山脚。
44、到了达蓬山脚下抬头望,山连着山,好像永无尽头的样子。山上的树木郁郁苍苍,绿得就像一座无瑕的翡翠,山上树木掩盖了长龙似的马路,掩盖了山上的度假村。
45、山上空气十分好。从山上望下去,定是满眼的绿。万丈深渊下面全是树和花草。崆峒山的树多,森林覆盖率达到%以上,有一千三百多种动植物,景色美不胜收。
46、人在山顶,你会觉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时的山正默默无闻地向你展示,不远处它的伙伴比它更壮观。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从它的峰头悠然而下。
47、丁冬丁冬咦?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是山泉在唱歌,清澈的泉水从岩缝间涌出,汇成溪流,欢快地唱着歌儿奔流而下,我俯下身子,捧起甘洌的泉水喝个痛快,好凉啊!牙都冰痛了,然而,心却享受香醇美酒。
48、五泉山,以自己的泉水,养育了山上山下的儿女,她就像一枚定海神针一样,屹立在兰州的南方,看到了它,就好像有一种安全感,就好像爸爸那有力的手掌抱住了我,让我在他的怀里放心的安静的生活。
49、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
50、山,绵延不断;山,险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气势磅礴;山,新奇秀丽。山,无语,无悔,无惧,却永不停息地为世人演绎着最美的风景。
读书人是幸福的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对文中内容做注释,养成翻阅工具书的习惯。
2.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比照联读、扩展阅读等阅读方法。
3.能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重点 :
1.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边读边归纳大意,感知文章深刻内容。
2.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
教学难点:
1.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开展小调查
1.你读书的感受:A.苦 B.苦中有乐 C.乐 D.乐中有苦
教师引导 选择A或B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选择C或D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2.你读书的目的:A.考出好成绩 B.让家长高兴 C.获取知识 D.不知道
教师引导 选择A或B或D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选择C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谢冕说:“读书是幸福,读书人是幸福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谢冕的幸福生活…….(课件展示)本文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源于北大所给予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流、交往的幸福回忆。可以说,作者对读书的幸福主要是在北京大学这样的文明圣地感觉到的,那么,读书人为什么是世间的幸福人?
二、讲授新课板书:读书人为什么是幸福人
(一)(泛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1.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引导学生从找各段的中心句入手去感知)第1自然段: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第2自然段:阅读能增广见识,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第3自然段: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第4自然段:与好书结缘能使人“向善”、“避恶”。
最后一自然段是:读书人是幸福人。(也是全篇主旨)
2.理清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
教师引导:全文各自然段之间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陶冶精神,与好书结缘能“向善”、“避恶”,最后再重申主旨,与开篇呼应,用“所以——”句完成因果论证。即课文最后一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个结论句,是逐层深入论述的,是全文主旨,与开头呼应。(提醒学生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和逻辑的清晰)
(二)(精读)品读课文,结合学生阅读经历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
1.学习第1、2自然段。①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②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请找出其中理由。(引导学生用自然段1、2文中语句来说明)现实世界(人人都有)自然段1:读书人拥有两个世界 更丰富的世界(读书人独有)不仅多识草木虫鱼,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与不存在的奇风异俗③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如果学生谈不好,教师可先谈自己的体会,给学生做个示范)④归纳总结:读书可以增长人的知识。
2.精读、美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问题:
①上节课布置了课外作业——查阅几个国内外名人名作的故事及内容等资料,请同学们简要谈谈。教师通过练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能,检查其作业情况,也便于记忆。(教师请几个同学来简要讲讲,并及时表扬学生,鼓励学生要养成翻检工具书、查阅学习的好习惯。)
②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并仿照课文句式把它写出来。 从 学得 ;从 学得 ;从 学得。(言之成理即可)
归纳:读书可以陶冶人的精神。
③本段与上段的关系。(提示学生注意本段开头的关联词)
首句中的“不仅——而且——”是什么关联词?(递进)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起承上启下作用。理解:自然段1、2说明读书能使知识增广,自然段3说明读书能使人格高尚)
④让学生判断本段使用的典型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
例证法;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3.学习第4自然段。
①请一组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中心句:“与书本结缘,做一个与崇高追求、高尚情趣相联系人。”②学生寻找并读出“读书使人向善”的句子。(“对暴力的厌恶······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③教师以学生喜欢、熟悉的文学形象(如关羽、曹操、令狐冲、东方不败等)为例,从人们包括学生对这些人物的褒贬态度出发,引导学生理解以上语句。④书籍有多种多样,有好书和坏书。那么,好书和坏书对人有何影响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结合文中作者的感受去正面引导学生)
好书:使人向往高尚、厌恶暴力、同情弱者 (引用)笛卡儿:读书使人向善,使人情趣高雅、趋避凡俗
坏 书:宣扬暴力等 (引用) 雨 果:读书使人避恶
⑤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书籍,让学生举例说明对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的理解。
⑥教师拓展提问:同学们,读书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这么大的力量、有这么多的好处,你愿意做个怎样的人?你愿意生活在怎样的社会?
(教师引导:希望从今多读一些好书,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⑦归纳:读书可以使人情趣高尚、趋善避恶。
三、归纳小结
1.体会为什么作者会从这些方面来谈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师引导:这些方面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几个层次,知识面的扩大(获得),精神的感化(影响),行动受到精神的感化而更趋向真善美(实践)。
2.不知道学习了这一课后,还有谁认为读书是苦差事?我们都知道“希望工程”、“红凤工程”,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学上,没有书读。大家有没有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扮演小老师的魏敏芝,就是实实在在的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图)摄影家解海龙于1991年4月在安徽大别山区拍摄了照片《我要读书》,这张照片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图中主人公“大眼睛”苏明娟,也是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
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上学、读书,学习知识,陶冶情操,难道不应该是幸福的人么?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读书与幸福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以此为契机,介绍多种读书方法,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一、拓展延伸
进一步体会读书的幸福感,了解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进一步体会读书的幸福感。
1.从课堂上看课外书的现象谈起,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兴趣,可结合自己曾经读过的一部作品,谈谈自己从文章中收获的点滴感受。说说自己在阅读喜欢的书籍时的愉悦体验。(为了让学生积极发言,也为了让个别无准备的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可以谈谈自己读熟悉的小说或者喜欢的文章时的感受)2.教师精选一些简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当堂阅读,体会阅读的快乐。鉴于职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教师在选材时可考虑那些幽默的、感人的甚至是煽情的,能让学生读后会心一笑或潸然泪下的作品。就在这笑与泪中体会阅读的愉悦。(附拓展资料:感人故事和幽默故事及刘墉的《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二)向名人学习读书。
良好的学习方法,将会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追踪成功者读书方法的轨迹,不仅是有趣的,而且是富有启迪的。同学们,当你读完以下几位名家的读书方法后,你将怎样把书读得更好呢?
“尝试想书”法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法。他在灯下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对着书名闭目静思。他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到了自己手里,应该分做几章几节,哪些部分要重点阐述,哪些部分要简略交待。想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如果文章与猜想的不同,他便找出不同的地方,反复阅读,并与自己的思路作比较,想一想哪种写法更好些。
“日积月累”法 革命老前辈徐特立爷爷学《说文解字》的部首,共有540个字,一年才读完,每天只读两个字。他四十多岁开始学外文,也是采用这种“日积月累”法,每天学一个单词,一年学了365个。凭着这种积少成多的方法、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先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
“见缝插针”法 毛泽东主席自学外语十分刻苦,由于他的湖南口音重,发音不准,有时要练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他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天一起床总要花上一个小时学外语,晚上躺在床上还要学一阵子。他还把英文版的《矛盾论》放在身边,抽空就读。旅途中也专心学习外语。由于每天见缝插针地学习,到50年代,他就能阅读一般英文书刊了。
“摘记卡片”法 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擅长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和优美的文笔撰写文章,这笔力来自他独特的“摘记卡片”。几十年里,吴晗凡是遇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就摘记在卡片上,并按内容、性质分类保存。他做卡片的经验是:一张卡片只写一个内容,加上题目,注上类别,并写清楚资料来源,即作者、书名、页码等。
“标记符号”法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读书时总是喜欢在书上圈圈、点点、画画,画上各种标记符号,以便日后查考。需要随时翻阅的书,他总是放在一个专用的书架上,这样便于寻找。他说:“读过的书得择要在心里储藏起来,使它真正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随便翻翻”法 鲁迅先生在他的一篇题为《随便翻翻》的文章中写道:“书在手头,不管他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鲁迅知识广博,应该说得益于他的“随便翻翻”。即读书须先浏览,选择重点,然后细读。因此,他在年轻时,除了规定的功课外,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无所不读。有一位日本科学家和鲁迅接触后,称赞鲁迅“什么都知道”。
(三)请班上学习较好的同学谈读书方法。
二、教师小结
读书(阅读)的方法很多,我们应该不断总结,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书山有路勤为径”,此话不错。倘若再进一步,把“勤读”与“善读”结合起来,讲究方法会读书,“寻得蹊径巧登临”,就能真正进入阅读状态,体验读书的享受。从明天起让我们做一个幸福快乐的读书人
D1记忆是绵长无尽的思念,记忆是挥之不去的爱恋,记忆是对酸辣苦甜的反复体味,记忆是新生活的催化剂。在纪念治淮65周年的日子里,我的脑海里时时翻腾着关于淮河的记忆。
D2如今,我观看淮河中流淌的水都是散文诗一样的文字,真可谓是-串串流水,一行行文字,书写着淮河的安祥,淮河的伟大,淮河的包容,淮河的丰满,也书写着淮河的骄横与暴淚。
D3掬一捧淮河水,品一抹思乡愁。你留,淮河水静静地流;你走,淮河水静静地流。风起,淮河水静静地流;风止,淮河水静静地流。正如乡愁,永在心中!风,轻拂;雨,飘洒。借一缕清冷的星辉,掬一捧亲亲的淮河水,浇灌干涸的心田,潜入乡愁的天空,静待清山秀水的甜美梦境!淮河,您依然在静静流淌,而我却变成了离人!梦中,我穿越了时空,在夜色里,掬一捧淮河水,品一抹思乡愁!
D4因为我的家乡在淮河,淮河从我家门前流过,应该说只有淮河的浪花才和我最亲切。由于源头不同,流经流域路线也不同,它没有像长江、黄河浪花那样颇具豪迈的气势以及强大的阵容。但它更具一种淮河儿女的纯朴和智慧,它是淮河母亲哺育的见证,更是千里淮河继往开来建设者的群雕。
D5“千里淮河万卷书,四季浪花唱古今。”这本是张烈鹏气势磅礴之《淮河赋》中的文字,但他很少放眼千里去写淮河,他多是撷取有关淮河的一朵浪花,一抹夕阳,一段旧事,一位故人。叔本华在《论生存的空虚》里说,“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D6淮河的流域路线是在长江和黄河之间,从桐柏山、大别山一路歌唱而来,到安徽和江苏境内已趋于平坦,缓缓地流淌,无需奔腾激荡,已不像川江号子那样激越和嘹亮,它的旋律也只是那一簇簇纯美浪花在浅吟低唱,它正是江淮大地生命旋律,这些浪花不起眼,很寻常,在春风的呼唤下,对着两岸风光美景,漫语倾诉般赞颂,默默无闻,义无反顾。
D7淮河水,依然静静地流淌,童年也随之而去,成长来的总是那样漫不经心!每次回望东流的.河水,如此的淡然,似乎儿时记忆里的肆虐与她无关!晨曦的微风吹拂着河面,泛起粼粼的波光,如夜色里的繁星点点;晚归的夕阳倒映在水中,霞光万道直射,恰似皓月当空!如丝弦跳跃的河水是那样的宁静,载着光阴驶向彼岸的流年!
D8俗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对淮河这母亲河我算是很亲切地了解她,淮河下游的流水多少年壮美了我生活的梦幻,浪花曾依托帆影,启迪我走出淮河的童心欲求,然而我却目光短浅一直看家守室,与淮河的浪花为伴,在家乡的土地上耕耘,劳作。和淮河浪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许是我生活平凡和学历浅薄,也会经常受到淮河精彩浪花的洗涤。
D9行至此,已时近黄昏,我与好友折路返回。900多亩的偌大公园,要想细致地游赏,需要有充裕的时间。所以,古淮河,如果有缘,我会在你下一次的召唤里,携风花而至、披雪月而至,凭栏与你相望,与你共晨欢、共夕寝,掬一缕闲云,置一畔蛙鸣,沉醉在你悠悠情怀里,做一个悠长的梦,好梦。等着我!
D10热浪早息深秋寒,满目绿色甚撩人。那湿地呀!就像是个巨大的绿色地毯,中间镶嵌着条条金黄色的丝带(夹埂上枯黄的野草)。北边淮水玉带缠绵相绕,淮河北堤上错落有致的各种建筑在枯树从中若隐若现骚首弄姿异常妖娆。好一个淮河湿地的胜景美不胜收。
D11金秋时节,城西湖稻熟蟹肥。我常常迎着明媚的晨光,徜徉在丰收的田野上。看那一望无际的稻浪翻滚的黄金海,嗅一嗅十里荷塘散发的清香,瞧绿树掩映的农家院篱上,开着白花花的扁豆花,炊烟袅袅,芦花公鸡引颈高歌,朝阳如丹、喷薄而出,给丰饶富庶的淮河平原镀上一层金红……一幅让人百看不厌,常看常新的美丽画卷。
D12生在淮河边的人,每天躺在床上,都可以望到那一条悠然而来的河流。可是我总以忙为借口,从未走近过,甚至给予一丝一毫的关注。也许生活的重,让心灵被时间钝化了,只想静静地远望,包括南山,淮河,甚至人群。一阵风,一场雨后,心灵的落叶,会一片片飘下。那覆盖一地的沮丧和欢喜,成全着简单快乐的一生,成全着努力攀援的岁月,成全着生命的繁琐和精致。
D13到了湿地东部的末端,史、沙二河相继注入淮河,淮河的河面突然宽阔起来,满盈盈的河水波光粼粼,浩浩荡荡,白浪滔天,横无际涯,直至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河面波涛汹涌,呈现"波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奇景,更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磅礴气势。
D14也想在烟尘如龙蛇升空的那一瞬,看到太阳被云层遮掩的华美,看到天空的澄澈或浑浊!只是高楼林立,如生长的竹笋,往往一夜之间拔起。车来车往,每一条路上,都有那么多拥挤的身影!即使在暮色黄昏,百鸟回归的林边,也从未想用淮河水洗涤身心的疲惫,洗去拂去又落下的人间烟尘!一颗多感的心,一味的忽略,一味的简化。
D15淮河里有我的儿时的旧梦与向往,也有我儿时的悲泪和苦愁,更多的是欣喜和欢乐,更多的是我成年以及老年的新的追求、新的向往、新的探寻和新的梦想。孩提时,我家住在淮河边用泥土垒起的小庄台上,台庄离淮河只有50米。站在庄台上就可以看到淮河中滔滔流水,航船的白帆,瞧见渔舟黑鹰,望见渔民撒网捕鱼。
D16在凤如和寿县之间的峡石口,是淮河上的第一个峡口,是淮河切过八公山断层的结果。峡口南岸是霸王山,北岸是禹王山。两岸有两爿兀立的山石隔河斜峙,东面的称东硖石,西面的称西硖石。东、西硖石各数十丈,两石相距一华里有余。淮水从西南流来,至此处转头向北,径至两山夹峙处。这里惊涛拍崖,声震云天,慑人魂魄,往返舟舸,经过此处,都要百倍小心。
D17那年,雪花即将漫洒的时候,一声嘹亮的啼哭打破了夜的空灵,在那个超生无谓的年代里,淮河边上又多了一个会动会静会哭会乐会思会想的村夫,也是一个与乡愁结缘的过客,尽管不喜欢那个清贫的年代,仍然执着地来到这个世界,平凡的世界!就那样静静地躺在那里,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仿佛雾里看花!
D18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我更喜欢家乡的淮河。淮河有时水平如静,有时波浪滔天。淮河的水真清啊!有时,可以看见河里的鱼虾游动还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淮河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两岸的垂柳随风飘动,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时,在雨后的晴天,可以看见,许多的白鹤一些动物。淮河的风光常常使人留恋忘返。
D19我热爱母亲河―淮河,我敬仰淮河,崇拜淮河,向往淮河。母亲生育了我,淮河以她的琼浆玉液养育了我。生我之恩不能忘怀,养我之恩终生牢记在心。我的童年我和少年都是在淮河滩头渡过的。儿时,光着屁股在淮河里洗澡,摸鱼捉鱼虾。
D20我登上蓄洪大堤,放眼眺望,蓊郁的柳林外,淮河静静的流淌,像一条青白色的玉带,从西北飘来,又向东南飘去,恬静而温柔,看着它,让人心气平和,灵感涌动,又让人产生无限的依恋之情。我想,淮河虽然不像黄河那样古老,不像长江那样壮美,但它滋润着豫皖苏鲁四省几亿亩耕地,养育着近2亿儿女,她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母亲河啊!啊!关于淮河的记忆真的难忘而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