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1961年郭沫若登昆明大观楼即兴题诗
(二)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东骧神骏,西翥灵仪,
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
四围香稻万顷晴沙,
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汉习楼船,唐标铁柱,
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
几杵疏钟,半江渔火,
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三)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数千年往事,涌上心头。
第一长联之佳构,闻名海宇;
无双杰作之斐声,噪誉神州。
一扫时人之俗唱,竟然寒士;
独登旷古之高华,雄冠名楼。
击节儒林而增色,山川形胜;
扬旌联苑而生辉,人物风流。
遐迩招徕客旅,登临快意;
芳芬散发之墨香,欲缔神游。
滚滚波涛,遥想宋元之胜概;
依依杨柳,不知尧舜之洪荒。
分流凿道,不见明初之舻舳;
入海开河,漫消太古之汪洋。
碧螺小岛,沐氏花园之安在?
华浦芳洲,逆臣宫殿之淡忘。
结舍讲经,乾印当年之法座;
疏河开埠,春城旧址之篆塘。
巡抚路经,看好湖光山色;
英雄眼慧,创佳柳岸画廊。
湖山增胜,楼阁亭台之蔚起;
云水添灵,矶津渚岛之显彰。
人文荟萃,成就一方之名胜;
诗酒徘徊,赢来四海之华章。
(四)
楼名大观,遐龄数百。
城居僰道,雄距三江。
背依真武,面向东山。
朝望翠屏,云蒸霞蔚,
千佛生辉;夕览金沙,
桅樯林列,金蛇翻浪。
夫文化名城宜宾,
古为僰道,后改叙府。
居长江之上游,为滇黔之锁钥。
虎踞龙盘,形势险要,
为兵家所必争。斯楼之建也,
南以威慑僰僚,西为成都屏障。
初名樵谯楼,后称大观,
题曰西南半壁。日居月诸,
历史发展变迁;人海纷繁,
后浪更摧前浪。斯楼建于唐代,
明朝毁于兵燹;康熙时重修,
又毁大火;乾隆朝复建,
题名“大观”。沧桑迭变,
几度废兴。登斯楼也,
可以观历史之兴亡,
启后人之遐想也。
人因景而生情,情缘人而各异。
感时花能溅泪,恨别鸟可惊心。
时移事易,情亦变迁。
昔杜子美宴东楼而起愁思,
邓时敏记谯楼叹为大观。
今我辈登楼,情则异乎古人也!
若夫晴空万里,纵目骋怀,
远则竹海涵润清凉,石林神工鬼斧。
悬棺绝壁,殿若旋螺。
近者摩天耸立,三塔凌云;
彩虹卧波,六桥飞架。
东山之故垒犹存,春郊揽胜,
凉姜世外桃源,秋日登临,
翠屏菊开重阳。至于风雨之夕,
野径云黑,江船火红,
耳畔珠落玉盘,叮咚成韵。
檐前细雨牛毛,花针斜飞。
俄而风停雨止,洗净浊尘;
灯火明天,灿若繁星。
登斯楼也,则可澡学精神,
涤荡尘虑,开阔心胸,
疏通关键。发古之幽思,
励今之壮志。登斯楼也,
念史迹之辉煌,目江山之胜景,
晴雨可喜,四季能欢。
政通人和,百业兴而民乐;
国富民强,世和谐而民安。
壮哉斯楼,与天地同寿!
描写北京大观园的诗句1
(一)
京师何处大观园,偏距城南近水边。
快绿怡红阁院暖,潇湘竹暗馆帘寒。
回廊曲径通幽地,水榭莲池映碧天。
画意诗情犹似梦,神游美景感华年。
(二)
渡水攀阶过粉墙,蘅芜种处是仙乡。
朱栏折曲应无客,石径清幽却有香。
摘取茝兰须纫佩,挽缠萝薜好成妆。
安居雅士知珍重,不慕芭蕉与海棠。
(三)
薄暮嘉疏觅旧缘,怡红幻境悟微言。
潇湘有客寻花冢,青埂无稽入梦轩。
槛外浮云栊翠静,村中水月稻香翻。
朱门亦恐伤秋色,一片痴情几世冤。
(四)
凹晶凸碧水云寒,石气芳园好大观。
世外仙姝空寤枕,山中高士正凭栏。
鸥盟入典三秋恨,女史寻亲一阵欢。
当信人间情万种,红楼歌赋四时阑。
(五)
最爱清幽苔径斜,此间合是绛珠家。
檐前漫说怜雏燕,良夜谁堪负月华。
竹印斑斑千点泪,风吟细细一声嗟。
多年药气应侵骨,疏影描成透茜纱。
(六)
有幸今朝到此间,初开眼界喜盘桓。
高科暖室欣名卉,中外花园赏至全。
热带珍葩惊望眼,沙生植物览奇观。
迎春吐蕊京南日,柳醒冰消二月天。
(七)
庭宇清深柳影长,翠亭曲径掩斜阳。
萧疏廊院金炉冷,锦绣莲荷玉盏香。
梦里别愁空逝水,台前湖色舞流觞。
风吹细细湘筠暗,何处书声打漏窗?
(八)
新居恰喜百花傍,胜景风流似旧乡。
频卷芳心摇绿影,解来人语有红妆。
犹闻席上传觞令,不觉熏笼贮鼎香。
莫道浮生都一梦,繁华过眼总堪伤。
描写北京大观园的诗句2
(一)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二)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三)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四)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
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毕,命贾珍前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走进山口。
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百说该题“叠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敷衍。宝玉也知此意。
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这里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不过是探景的一进步耳。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众人听了,赞道:“是极,好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侯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镂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