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徐州景色优美的句子 正文

徐州景色优美的句子

时间:2025-01-02 04:42:40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

赏夜的作文1

星期日那天,爸爸、妈妈带着全家人一起去看灯会。

来到了会场,爸爸把车子停在一个很大的停车场,排队等“接驳车”。上车时,工作人员还不断提醒:“回来时记得坐三号回来喔!”真亲切。

走在街上,真是热闹,人山人海的游客把老街挤得水泄不通。一听到店家热情的叫卖声,肚子咕噜咕噜的饿了起来,一下子吃蚵仔煎、一下子吃起马铃薯,还买了那里的名产牛舌饼和包子。

到了花灯展示区,有好多漂亮的花灯、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撩乱、目不转睛的,里面有龙、鹿、乌龟、多啦A梦、海绵宝宝、蜜蜂、马等等,各个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我最喜欢龙的主灯,因为它的颜色千变万化,光彩夺目,美丽极了。

晚上六点三十分主开灯仪式时,现场锣鼓喧天,司仪带领民众倒数,大家都非常期待把相机对准主灯,留下美好的回忆,当龙的主灯点亮时,大家惊声欢呼,一时间光彩夺目,让人目炫神迷。主灯三百六十度旋转,五光十色真是精采。

今年的花灯非常美丽又精采,这是一趟美好的旅行,真是不虚此行。

赏夜的作文2

盛夏,清风徐来,月升东山。老槐树上虽然没有小喜鹊,但知了却不停地名叫着,鱼塘里蛙声大作,动物的叫声编织了一首新的交响曲。

街上,乘凉的人很多,男女老少,三五成群,还有小朋友呢!老爷爷们拿着烟斗,胸有成竹地谈论着今年的收成;老太太们轻轻地哼着催眠的歌谣,不停地拍着怀里甜睡的宝贝孙孙,姑娘小伙子们正在争论着什么,时而发出阵阵欢声笑语;那些天真无邪的儿童,正在追捕着繁星似的萤火虫。

郊外,碧野、群山、树林、溪水、稻田,在月亮下显得格外的清晰、壮观。

啊!夏夜的田野啊,宁静安逸!到现在,我才明白“人生难得几回醉”这个句子的意思,大概这农家的生活就是一樽醇美的浓酒,有谁能够不醉呢?

点评:

1。文章描绘了一幅乡间迷人的夏夜美景,月下知了欢快的鸣叫声、街上各形各色乘凉的人群、郊外清晰壮美的青山碧野。一幕幕都描写得十分细致,画面栩栩如生。

2。小作者善于营造美好的意境,结尾将生活比作醇美的浓酒,使人沉醉。语言自然流畅,文采飞扬。

赏夜的作文3

夕阳西下,染红了天边的云霞。我驻足在窗边,凝视着,但却不是为了这美停留,而是期待着夜色降临。

曾几何时,对于夜,我是恐惧的。它就像是一只黑黝黝的大手,笼罩住了大地的鼻息,到处漆黑一片,幽静非凡,害怕那种黑,因为它让你看不清周边人的模样;讨厌那种静,只剩你一人的孤寞。可现在,尘世喧嚣,白天有太多的烦恼,夜晚成了我一天中最美的时刻,也是我心最静的时刻。

在那心静的时刻用静的眼光来看待夜的静,有另一番美的收获。

就像现在,倚在阳台上,淋浴着星月的韶华,抬头仰望着漆黑夜幕上缀着的宝石般璀璨的.一轮圆月和几点繁星,看着那深邃的天空和那些眨啊眨的眼睛,觉得自己被他们吞没了,与它们融为一体了。烦恼在夜空中飘散,心神也得到难有的平和,宁静。

倾听夜的奏鸣,凡若有若无的响着,树叶沙沙作响,和着昆虫的呓语,辫织心醉的夜乐,摧人入睡。

那都是沁人心脾的美,没有车马的喧闹,也没有霓虹的闪耀,只有一个人,一颗心,醉在夜色里的美妙。

不再怕黑,喜欢一个人静静思考;不再依赖,可以一个人奔跑。你敢于拥抱夜,倾听夜吗?相信我,人可以在黑暗里成长,可以在夜里坚强。夜是晚上的专属,而夜的美是勇者的专属。夜有多美?你感受到了吗?

赏夜的作文4

一年多以前,植物园这个新词汇钻进了徐州市民的耳朵里,于是每逢双休日、节假日,植物园便引来大批游客观赏。人们举家出游,一家人其乐融融。众所周知,植物园景色优美,哪知夜景也别有一番韵味在。

今天吃过晚饭,父亲便提出去游览植物园的夜景,我当然是积极响应,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到了植物园参观夜景。远远望去,最引人注意的便是那彩灯照耀下的温室花房,玻璃壁在彩灯的照耀下顿生一种朦胧之感,玻璃通透明亮好似仔细一瞧便能看见这彩衣里美如玉的肌肤一般。

信步在小径上走着时不时一阵花香萦绕于鼻息,若隐若现。桃花,梅花,杏花喷吐出各自不同的香味,在夜晚微微润湿的空气里交融,酝酿,轻轻吸入一口气便觉得那香味沁人心脾,像是要把人熏醉了一般。一树的花争奇斗艳:含苞待放的、盛开着的、开败了的,一棵树上往往是一种花全部生命历程的缩写。

竹林中一排排看似无异的青竹,要不是定睛借着月光和灯光仔细看着,怎能看出它囊括了约有二三十种之多?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排排色彩各异,清清爽爽,节节挺拔。

这就是夜色下的植物园,一个足以使游人痴醉于她清雅,淡泊的植物园!

赏夜的作文5

牡丹国色天香,兰花清新飘逸,玫瑰浪漫悠然……在花的世界,似乎所有的花都有一个标签——美丽,而我最欣赏的,便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荷花。

去年夏天,我有兴去湿地公园一睹荷花的真容。还未走进荷塘,便闻见了一阵沁人心脾的香味,如果你说沁人心脾的花太多了,有什么不同呢,那么我会告诉你那是一种足以净化心灵的香。继续向前漫步,河塘两岸载着许多高大的杨树,杨树中还夹杂着一些柳树,树下绿草如茵,还点缀着几朵葱兰,空气中飘着白莹莹的柳絮,此情此景,仿佛人间仙境。

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荷花。在曲曲折折的荷塘上,有着大片大片的荷叶,荷叶中零星的长着几朵粉嫩的荷花。他们的花瓣大多都是由粉到白的,层层花瓣中簇拥着一朵莲蓬,荷花的茎上长着一些小刺。是不是害怕调皮的孩子把自己摘走了?有的荷花含苞待放,像少女的裙摆;有的荷花正在怒放,像舞者的纱裙;还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仿佛暗夜里的粉色繁星。一阵风吹过,荷塘里的美人也轻轻摇曳着。我冒出了一个念头:这么美的荷花,真的在淤泥里吗?我找了一块大石头,忍痛拨开了叶叶枝枝。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啦,只见荷塘里全是淤泥,我心里不仅思绪万千。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画荷花。你又喜欢什么花呢?

赏夜的作文6

悄悄地,悄悄地,夏夜来了;静静地,静静地,荷花开咯!我们早已按捺不住院赏荷的心情。

吃过晚饭,我和弟弟就吵着要妈妈带我们去天马广场欣赏荷花。

一到那,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向荷花池边跑去。

天暗了,星星出来了,眨巴着眼,荷花亭亭玉立,迎风摇曳。荷叶圆圆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叶旁边还冒着几只莲蓬,大的就像洗澡用的淋浴喷头,小的就像一个个麦克风。荷花就像一个个穿着粉红色连衣裙的小姑娘,它们的茎细细的,花瓣椭圆的。满池的荷花千姿百态,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正含苞欲放,仿佛那是一位位害羞的小姑娘,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不禁吟起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啊,夏夜是如此的美!荷花池就像一个大舞台,荷花是当之无愧的大明星。月光辉映着荷花,就像舞台银色的聚光灯;风姿绰约的荷花在水中起舞弄清影,那曼妙的舞蹈,估计那天上的七仙女看了也汗颜;旁边的莲蓬也不甘示弱,持着麦克风,摇头晃脑地唱着动听的歌谣;荷叶上的青蛙王子仰望着荷花仙子,和着清风,和着明月,情不自禁地也展开歌喉,哼唱起来……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的美妙,那么的和谐,我陶醉在其间,久久地品味着。

夜深了,我们带着些留恋要回家了,我真有些迷恋荷花。

篇一:云龙湖

我的家乡在徐州,徐州最美丽的地方是云龙湖。

云龙湖湖面宽阔,面积比杭州的西湖还大。湖水清澈,水明如镜。四季景色怡人,风光如画。

春天,岸边的垂柳长出一些嫩绿的树叶,在春风吹拂下微微的摆动,像那美丽的姑娘在跳舞。湖东岸,山坡上种着许许多多的杏树,树上开满了粉色的杏花,远远的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夏天,湖里开满了一些荷花,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美丽极了,吸引了许多人们前来观赏。

云龙湖的东面紧挨着连绵起伏的云龙山,云龙山有九节山峰,山上林木茂密,绿树成荫,像一条绿色的巨龙守护着云龙湖。湖依着山,山环着水,碧水青山,山水相映成趣。

云龙湖的北面是美丽的滨湖公园。公园里有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孩子们喜欢的游乐场所。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玩耍,忘记功课的烦恼。

云龙湖的中央是壮观的水上世界,它是我国最大的淡水鱼馆,它的外形像一条栩栩如生的大鲨鱼,嘴里含着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啊!云龙湖,你就是我心中的湖,你是徐州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篇二:游云龙湖

我的家乡“徐州”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云龙湖。云龙湖三面青山,一湖碧水,烟波浩淼,风光秀丽。这里有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好不热闹。

来到云龙湖,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惊叹:“云龙湖真美啊!”

远望去,湖水就像一面明镜,天水一色,浩瀚无边。走到湖旁,乍看,湖水犹如一谭诱人的美酒,静静的,清盈盈的。细看,又宛如一块无暇的翡翠,亮亮的,碧绿碧绿的.。那一只只小舟,荡漾在这明净的云龙湖上。船桨激起的微波,荡起一圈圈漪涟,湖面犹如一面起皱的缎子,阳光一照,又好似满湖碎金。

夏天,粉的,白的,一朵朵的美丽纯洁的荷花装饰着这碧玉般的湖面。湖中是那一条条鱼,大的在忙着找食,小的则正在追逐嬉戏。岸过几株柔柳,像正在梳妆的少女,照着云龙湖这面明净的镜子。她们把秀美的长发垂到水面,轻轻梳洗。太阳公公抚摸着五颜六色的野花,湖水倒映着旁边的云龙山和高空的白云,湖光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异彩纷呈。

我爱我的家乡,但是更爱家乡的云龙湖。

篇三:美丽的云龙湖

我的家乡“徐州”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云龙湖。云龙湖三面青山,一湖碧水,烟波浩淼,风光秀丽。这里有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好不热闹。

来到云龙湖,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惊叹:“云龙湖真美啊!”

远远的望去,湖水就像是一面明镜,天水一色,浩瀚无边。走到湖旁,乍看,湖水犹如一谭诱人的美酒,静静的,清盈盈的。细看,又宛如一块无暇的翡翠,亮亮的,碧绿碧绿的。那一只只小舟,荡漾在了这明净的云龙湖之上。船桨激起的微波,荡起一圈圈漪涟,湖面犹如一面起皱的缎子,阳光一照,又好似满湖碎金。

夏天,粉的,白的,一朵朵美丽纯洁的荷花装饰着这碧玉般的湖面。湖中那一条条鱼,大的在忙着找食,小的则正在追逐嬉戏。岸过几株柔柳,像正在梳妆的少女,照着云龙湖这面明净的镜子。她们把那秀美的长发垂到了水面去,轻轻的梳洗。太阳公公在抚摸着五颜六色的野花,湖水倒映着旁边的云龙山和高空的白云,湖光山色融为了晶莹的一体,异彩纷呈。

我爱我的家乡,但更爱家乡的云龙湖。

一.了解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课程标准》还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语文八上《教师教学用书》P220单元说明:“本单元的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情感是领悟意蕴的一把钥匙。”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只有八十余字的小品文。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本文真实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表达了遭贬后自我排遣的一种旷达乐观的心境。

二.分析学情

本文里的文言知识并不难懂,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课下注释的提示了解全文的内容。在比较了多种版本的教案后我认为:若将本文的解读仅停留在文言翻译和问题的解说上,那就削弱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因此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中拟从立足于文中的一个“闲”字,以朗读贯穿,巧借资料旁征博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培养身处逆境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① 诵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意;

② 积累: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③ 感悟:联系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特殊心境,领悟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B.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法、诵读法、讨论法等,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和团结协作能力。

C.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培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其意境。(第一课时)

五.教学难点

理解“闲人”的含义,体会作者旷达的心境。(第二课时)

六.教学方法

①朗读法:学生跟随范读录音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启发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勾画相关内容,积极思考;

③知人论世法: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文章的创作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④其他: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幻灯片画面感知、音乐背景渲染气氛。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课前准备

教师:备课详案,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

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查找资料

第1-3组:搜集苏轼的经典诗词文;

第4-6组:查找与苏轼有关的著名故事;

第7-9组:摘录他人对苏轼的评价。

九.本次备课可参考资料如下:

1.书:最新版语文新课标、《教师教学用书》、《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东方龙吟《万古风流苏东坡》、余秋雨《山居笔记》、林语堂《苏东坡传》;

2.视频:康震《百家讲坛》、《品读经典》、《文化中国·天地一文人苏东坡》、《南京大学公开课:诗意人生五典型-苏轼》、《千秋史话·苏轼》;

3.网站: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听课网、优酷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

第一课时: 品美文字约义丰

1.课堂激趣

师:他是千年一出的旷世奇才,诗文词赋绘画书法皆臻化境,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艺术财富。除此而外,他在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品读经典》】

他是谁呢? 生:苏轼!师:对于苏轼你了解多少? 生:……

2.课文导入

当代知名散文家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而这两篇美文恰好都摘录进我们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3朗读入境 音乐背景:《竹林听雨》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① 看视频朗读

② 听老师范读

③ 请学生自读

4.疏通译文

①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遇到困难圈画下来。

②小组内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

③教师课件展示

字词翻译:

(1)欣然()起行

《咏雪》: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孙权劝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相与()步于中庭

《移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盖( )竹柏影也

《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④ 通译全文 (组织学生抢答)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照在门上,我高兴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叉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5.整体感知:

学生再次齐读全文

思考如下:

1. 标题是《记承天寺夜游》,像是在写一篇日记。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 短短84个字,却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你能找出来吗?

3. 根据记叙、描写、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我们可把文章意思分为三层。能否用简略凝练的词语加以概括?

板书:

1. 叙事——寻友赏月

2. 写景——庭中月色

3. 抒情——月下抒怀

6.赏析美景

师: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诗篇。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万物的美。在本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一种怎样的美景呢?

生齐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他们在庭中见到了哪些景物?

生:月光,还有竹柏的影子

生:还有水中的藻和荇

师:请你说说“盖竹柏影也”的意思

生: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师:什么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生:水中交错纵横的藻、荇

师:现在你认为这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月光和竹柏的影子

师:竹叶和柏枝为什么会投影到地上,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

生:月光的照射

师:请同学们再次翻译一下全句

生翻译:(月光照在庭院中),整个庭院像积满了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师:作者有直接说这是月亮照射吗? 没有!那月亮都藏在哪些字词里?

生:是“积水空明”,因为有了月光的照射,夜晚就因此而清澈明亮了起来

生:“盖竹柏影也”也是在写月亮,没有了月光,就不会有竹柏的影子

生:“水中藻、荇交横”也是在写月,影子看得清清楚楚,月光一定很清朗!

师:一般人写月色,可能会这样说:庭中月色,如积水一般空明,地上竹柏影子恰似藻、荇交横。这虽然准确,但显得老套陈旧。而苏轼此句没有一字写月,可又是字字得月!再读这个句子,把自己融入这个月的境界。

(生齐读)

师:去掉“盖”字,再读

(生去掉“盖”字,齐读)

师:再加上“盖”字,把“盖”字读得夸张一些

(生齐读)

师: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有恍然大悟之感,如梦初醒。

师:启发学生观看幻灯片背景,并发挥想象,填写句子,理解文中作者形象。

那是一幅________的画面,……

生:那是一幅清幽宁静皎洁空灵的画面,明亮的月光洒落下来,整个院子就像是一个透明的水潭;

生:那是一幅摇曳多姿似真似幻的画面,竹柏的影子就像是水草交错纵横,仿佛触手可及。

师:景色如此优美,可见苏轼携友赏月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有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

师总结:可以说本文品美文的字约义丰,让人们相隔千年还能感受到了一副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就让我们再次朗读全文,读出苏轼当时有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

7.当堂背诵

最后留几分钟组织同学结合翻译当堂背诵全文。在琅琅书声中下课.

第二课时: 悟苏轼闲人情怀

1.课堂激趣

师: 有一个记者采访放牛娃,问:“你为什么放牛?”“赚钱。” “赚钱干啥?”“娶老婆。”“娶老婆干啥?”“生娃娃。”“为什么生娃娃?”“让他放牛。”听来可笑,但仔细一想,我们很多人一生不都是这样过吗? 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供子读书。这样说来人生似乎挺没劲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个人,或许能从他身上找到答案——怎样活出人生的乐趣。

2.了解苏轼 音乐背景:《竹林听雨》

主持人1:他是文章宗师,诗歌大家,词坛盟主,书画高手;

主持人2:他一生历典八州(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主持人1: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主持人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惟有他的精神,随着他的诗词文斌,绘画墨迹,流传在万千百姓的述说里……

观看视频《苏东坡》

3.朗诵全文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记承天寺夜游》的第一课时,疏通译文,理清文路,并赏析了庭中夜色的美景,今天我们要重点探讨文中流露的情绪。请同学们再次朗诵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4.背景详解

全文仅85字,历来为人们争诵的名篇。请读课文195页注释6里的背景简介。

生读: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师:奇怪了! “像苏东坡这样才气冲天的大文豪,怎么会被贬官呢?

生:乌台诗案。

主持人1:乌台就是御史台(国家监察机关)。因汉代时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

生读: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和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新党李定舒亶等就找出蛛丝马迹来惩治苏东坡,说他所作诗文有诽谤新法之意,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性命。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 出狱,被贬到黄州,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不得“签书公事”,而且没有薪俸,近乎于流放。

师:苏轼之前是当太守,地级市的一把手,等同于现在的市委的书记兼市长,被变为黄州团练副使,大体上就是黄州市人民武装部的副部长。但没有签字权。由人民的政府看管的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