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介绍都江堰的优美句子 正文

介绍都江堰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2-25 01:13:52

1. 四川的酒,四川的菜,四川的小伙长得帅!

2. 恐龙发祥地,自贡号盐都。

3. 古城数阆中,古镇遍地有。

4. 古蜀三星堆,文明耀五洲。

5. 老窖与五粮,滴酒醉心头。

6. 天宝又物华,名特比昨天更丰硕。

7. 地杰与人灵,名人难尽数。

8. 李冰父子来治水,都江堰水万古流。

9. 三国武侯镇成都,陈寿著书万卷搂。

10. 广元生女皇,眉山养三苏。

11. 诗仙李太白,故乡在江油。

12. 诗圣是杜甫,草堂建成都。

13. 沫若和大千,文画誉千秋。

14. 朱德与陈毅,元帅范风度。

15. 小平生广安,理论惠神州。

16. 乐山又乐水,大佛坐江洲。

17. 竹海碧蜀南,万马奔三州。

18. 四川的人,四川的瓜,四川的美女人人夸!

19. 巴中的美女,平昌的桥,乐山的风景一条条

20. 九寨沟的景,成都的戏,巴州的帅哥讲义气!!

21. 达洲的酒,黄果树的泉,水林寺的才子是状元!

22. 斯连的'香,粉壁的美,重庆的女人露大腿!

23. 北川的田,康定的盐,永山梁的男人会赚钱!

24. 峨嵋的山,通江的江,宜宾的馒头甜又香!

25. 南江的桔,自贡的汉,广元的将军满街串!

26. 雅安的米,庐州的药,内江的陶瓷呱呱叫!

27. 四川,好一个天府之国。

28. 四川美如画,江山多奇秀。

29. 地灵与人杰,名胜难尽数。

30. 峨眉秀,青神幽,更著童话九寨沟。

31. 万夫莫开剑门关,百里古柏剑阁走。

32. 天宝又物华,人比昨天更风流。

描写都江堰景色的

诗人山春曾在《灌阳竹枝词》中写道: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开时涌岸边。诗人运用巧妙的语言让我们见识了这神奇的都江堰。暑假,我领略了都江堰的美丽。

一来到都江堰,我便看到了湖边一颗颗的柳树。柳树小姐们的样子也算得上是婀娜多姿,千姿百态吧。这可是在夏天,柳树小姐们全都换上了轻柔的绿色长裙,宛如一位位绿衣仙子。往栏杆旁走,才发现栏杆上的雕刻技艺当真是无可挑剔的。有的图案是雍容华贵的凤穿牡丹,栩栩如生;有的是金龙出云的花样,十分有立体感;有的是含苞待放的菊花,可爱极了。

再往前走,便是十分著名的玉澜索桥了。索桥用铁索绑在半山腰,犹如一只风挂在半空中,只有游丝一线牵着。光是远远地望着,我便早已不寒而栗、胆战心惊了。人们走在索桥上一个个都紧抓着护栏,接着再一步步地挪动着自己的身体。还有一些人胆子大些,竟把自己斜倚在护栏上,不过却也十分笨重。只见索桥上的木板虽也结实,却稀稀疏疏。不过,走在吊桥上,听着下面潺潺的流水声,却也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下面的河川流不息,一点儿小小的波浪,让这原本就十分特别的都江堰,又有了一种独特的美。

再继续往上走,就来到了有蜀中小西湖之称的翠月湖。啊!来到这里的人无不赞叹这奇妙的翠月湖。她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里景色宜人、风光秀丽、凉风习习。翠月湖的水真亮啊,亮得像一颗颗闪亮的钻石;翠月湖的水真净啊,净得像一面没有丝毫杂质的明镜;翠月湖的水真蓝啊,蓝的让人分不清楚这是天上还是人间;翠月湖的水真静啊,平静的没有一点波纹。这一个美丽的湖,应该是那天宫的瑶池从天而降吧。否则怎么会有一股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观的独特魅力呢。真是仙境呀!

走到观望台上,都江堰的大半景色映入眼帘。往下俯视,都江堰的宏伟的水利工程让人惊叹不已,江水平静而轻缓地往岷江流去。郁郁葱葱的森林像一片绿海,成群的坝子更是这水利工程的一大特色。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真是舒畅。

玉澜索桥,翠月湖,这些让都江堰变得古色古香。我希望有机会再去这美丽的都江堰。

描写都江堰景色的作文【2】

都江堰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风景优美,你只要一去到那里就会喜欢上她。

都江堰有一条很长的河流,它的名字叫岷江河。沿着河岸走,你会看见河水一会儿是浅蓝色的、一会儿是深绿色的、一会儿又是杏黄色的。那是因为河里的水非常清澈透明,我感觉河水比游泳池里的水干净100倍,这么干净的水怎么就没有人在里面游泳呢?我想可能是因为人们不愿弄脏河水吧?

都江堰还有一条美食街,那条街名叫南桥,走在美食街上,各种各样的香味扑鼻而来。南桥不但是一条美食街,它的建筑也非常奇特,就像故宫一样的雄壮。街上的人们来来往往,有的在品尝着美食、有的在照相、有的在欣赏美景,还有的在嬉戏打闹,真是一番热闹的景象。晚上的南桥就更美了,桥上面灯火辉煌,就像戴上了一条条金链子,披上了彩色的披风。

都江堰还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青城山。那里简直就是鸟的天堂,到处都能看到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如果你去到那里,静静地聆听,肯定能听到鸟儿们的欢声笑语。山上的树木也很多,那些树木就好像给我们的地球戴上了一根根绿色的项链。走在大山深处,你还能看到一条条白色的瀑布从天而降,非常地壮观。

都江堰还有一座山也很美,它的名字叫赵公山。如果你爬到山顶,仔细一看,就肯定会大吃一惊,因为你就在一片片云海之中。你可以在早上爬到山顶上来玩,这样,你就能看到迷人的日出。

我喜欢都江堰,因为都江堰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风景;我喜欢都江堰,因为这里的人们都很热情善良........

描写都江堰景色的作文【3】

这个暑假,我抱着激动的心情,和妈妈姐姐来到了魅力无限的'都江堰。

到了都江堰,我们便顺江而去,一睹都江堰的绝美风采。

一进景区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这美丽的风景,岷江水奔腾而下,浩浩荡荡,江水十分清澈,两岸的青青树木映入水中;山壮丽巍峨,树高大挺拔。走在小道上,树木的清香扑面而来,仿佛置身在那神奇美丽的仙境中,令人神清气爽。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索桥。一上桥,那摇晃的感觉让我心惊胆战,桥下那汹涌澎湃的江水,看得我直心慌,凛冽的风吹过,带给人一种冰凉刺骨的感觉。桥摇摇晃晃的似乎随时要掉下去一样,我心一慌,连忙带着妈妈和姐姐走过了桥,跑到了鱼嘴上。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家个个都想看看这神奇的江水,我们也急不可耐,赶紧凑了过去。这时,只见那浩大的岷江水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自觉地分开了,泛着层层雪白的浪花,十分美丽和壮观。

看着这汹涌的江水,我不禁想起古人的聪明才智。古时候闹洪水,人们也无可奈何。待到李冰的出现,他巧妙地将江水分流,一部分灌溉田野,一部分便继续流淌。李冰是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将江水分流,又费了多少脑经想出了这精妙的想法!

在参观风景的同时,我也赞叹古人无穷的毅力与智慧!

这个暑假,我知道了毅力与智慧并存,并且我十分的开心与激动!

描写都江堰景色的作文【4】

一提到都汇堰,便让人想到那宏伟、浩大的水利工程,它的清流浸润千里沃土,铸就了今天美丽的天府之国。这个假期,我走近都江堰,一睹她的芳蓉,心,久久不能平静……

到了都江堰,我们准备顺江而下去游览这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工程。

一进景区大门,直扑眼帘的便是这美丽的风景,岷江水奔腾而下,浩浩荡荡,猛浪若奔;水甚是碧绿,两岸树木高山皆映于水中;山巍峨高大,虽已进入冬日,山上的树木却依然高大挺拔,负势竞上,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见证了这水利工程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丛林之间依稀露出亭台楼阁,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不一会儿,我们便到了索桥。一上桥,那摇晃的桥身打断了我的思绪,此时心惊胆战,桥下那呼啸而去的江水不禁让人生起一丝寒意——桥似乎随时要掉下去一样,我连忙走过索桥,跑到了鱼嘴上。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家摩肩接踵,涌向围栏,我们也凑了过去。这时,只见那浩大的岷江水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自觉地分开了,分水之处泛着雪白的浪花和层层涟漪,十分美丽。后来一位导游阿姨介绍说;“这里是分水堤,在岷江之中,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内江。外江是岷江主流,内江是灌溉用水。”我似懂非懂地听着,渐渐地着了迷。一眨眼,我们来到了飞沙堰。在堰上,那清澈的江水拍着水坝,似抚摸一般,丝毫看不出水急浪涌。但导游阿姨说:“这飞沙堰是分水堤和宝瓶口间的一道低矮的滚水坝,涨水时,利用水的回旋原理,内江超量的水流以及泥沙从这排到外江,从而保证灌区安全。使灌区水渠不会阻塞。”我听着听着似乎身临其境,看到了涨水季节时,急流甚箭的江水从这经过,在这再次分流的情景是那样壮观。我不由得叹服古人的智慧,李冰有何等的毅力,当时的科技工程有何等卓越,它的雄姿展现出华夏古代文明。过了飞沙堰,我们看到了一个似瓶口的狭窄缺口,原来这里有密如蛛网的渠道系统。啊!这样雄伟的水利工程,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它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发挥巨大的作用,造福于后人,心中对古人有着空前的敬意!

如今,都江堰依然美丽壮观,地震没有动摇她。下山后,走出大门,城市依然是那么繁华,新建的楼房一座座拔地而起,短短两年,有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丝毫没有地震的创伤,人们幸福快乐。这个工程犹如一座丰碑,她与城市雄辩地向世人表明:中华民族有创造人类奇迹的智慧与力量。

余秋雨《都江堰》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依据

鲁教版高中

二、设计思想

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讨论、表达形成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文章,体味作者蕴藏其间的文化思考,拓展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及都江堰的有关知识,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来展示文本内容的表达技巧。

2、通过诵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领会并感受作家对都江堰特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情感体验,体会作家深邃的文化思索,和从文化视角对历史文化、人类文明的反思与审视。

四、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文本富有意蕴的语言

五、教学难点

体味作者对文化的深邃思索和审视,感悟文章博雅的文化内涵。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情怀不独让人享受学问,而且享受辽阔的空间和邈远的时间,享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悠悠岁月史,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浩瀚的文化,一经作家巨笔的浸润便产生一种超常的力度和亘古未有的高度。余秋雨作为以为富有使命感的文化旅行学者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在探寻中遴选,再遴选中关照,在关照中体悟,在体悟中传达,用现代文化意识关照历史文化遗迹,反思传统文化,构建宏阔的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余秋雨笔下的《都江堰》来体味蕴涵其间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体会文化散文独有的文化特质。

(二)解题

1、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家,散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戏剧理论史稿》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山居笔记》《行者无疆》等。

2、★介绍都江堰(展示课件)

①图片和视频展示其气势。

②文字介绍: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窗成都平原西部的岷山上,是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建设的灿烂明珠。它由分水岭、引水口和泄洪堤组成。

(三)整体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让学生概括各部分内容。

方式:学生自己先拟定小标题然后讨论交流。

明确①都江堰的价值 ②都江堰的水势 ③李冰父子的评价  ④李冰父子的影响

2、找同学用恰当的语句来表述整篇文章。

(四)研习文本

(1)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设疑:

1、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这部分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3、作者又从那些部分来进行对比的?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作者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把长城和都江堰进行了对比。从年代上,规模上,功用上,形象上,气质上,影响上和结果上进行了对比,它的价值要比长城大,所以作者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都江堰既是一项水利工程,灌溉了整个中华民族,那就让我们来感受下其水的魅力。

1、播放有关都江堰水流的视频材料

2、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感受。

3、学生齐读描写水流的语句。

4、设疑:

A、作者是怎样写水的?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B、水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欲扬先抑和烘托的写作手法。

水的特点:狂野不羁,充满强悍的生命力同时又是驯顺的。

(3)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岷江的水由狂野不羁变得驯顺,应归功于都江堰,而都江堰的建造者便是李冰父子。

1、★播放李冰父子的

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二千二百年来在川西平原效益卓著。他还主持了其他的一些水利工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设疑:

①作者是如何评价李冰的?

学生从文本寻找信息并回答。

提示: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大愚,大智,大拙,大巧;

他失败了,他又成功了;田间老农的思维。

★口头

教师总结。

②如何理解“他失败了,他又成功了”?

提示:失败是针对于为官之道,在权利之争中是一个失败者;成功是指为民谋福,造福百姓,精魂受到老百姓的膜拜和崇敬。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③为什么说李冰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

★提示:指导学生从原文中找信息,渗透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原文中画出来。

④如何理作者“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

明确:李冰可以为老百姓谋福利,中国历史有这样的人物,这样的璀璨的精神,当然值得骄傲,当然应当产生某种乐观。另一方面,作者相信有这个遗言会长留人间,李冰的精魂不会消散。后来人会继承并将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4)研读课文第四部分

1、学生先行默读课文文本。

2、设疑:

①文中“先是惊吓后是惊叹”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从原文提炼信息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惊吓的是桥高,桥下有急流,在桥上走,容易神志慌乱;惊叹的是执著进取的水会改恶从善,变得驯顺。

②文章最后一段提到“傩戏中的河伯水神换成了灌县李冰”,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李冰为民造福,一自身的实践为中国一批批无所作为的封建官僚阐释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在做人方面他毫不张扬,造福万民,务真实,人民把他当神来膜拜,时代传诵、歌咏,代代不息。这种精神楷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当政者深深思考:只有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才会永远的记住他。

(五)本文的主旨探讨及本文的在构思上的独到之处。

明确:本文由都江堰来审视李冰,由李冰来体悟历史文化。本文说是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写李冰,又不如说是在写一种文化。体现文化散文的内涵,即在古迹背后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寻根意识。

(六)本文的写作风格。

1、用游记的方式,文化视角进行文化思考,将人、自然、历史交融在一起。

2、语言特点:语言洁净活泼富灵动性。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对比手法的应用。

(七)拓展应用。

★片段作文:你如何评价都江堰和李冰?

(八)课堂小结:都江堰是朴实无华的,宛如一位只知奉献毫无所求的母亲;李冰是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一任太守,他有坚定的信念执著的精神和一份令人钦佩的责任感。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上,正是有了都江堰这样默默无闻的大批工程,有了李冰这样为民请命的无数仁人志士,我们的民族才得以延续,中华文明才得以延续。

(九)作业:根据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历史上的文明古迹,要有自己的感受。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起了点拨引路的作用,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着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筛选文中有效信息进行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了阅读理解题解题方法的讲解;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做到师生互动,效果不错。

余秋雨《都江堰》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多处对比的作用。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

3、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多处对比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都江堰》。不少同学读过课文后对文章的开头提出了质疑。现在大家一起来齐读课文开头:我以为,世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众所周知,在每一位中国人心目中,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地位无可替代。余秋雨为什么偏偏说:世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呢?到底是他故作惊人之语,还是确实慧眼独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一探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理解文中多处对比的作用。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

3、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三、整体感知

师:本文分为三部分。那么三部分各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尝试着概括一下。

生答师明确:

第一部分:都江堰和长城的对比。

第二部分:描绘都江堰的壮观图景。

第三部分:表现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的形象。

四、研读第二部分

过渡: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表现出鲜明的情感倾向:对都江堰情有独钟。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这位散文大家呢?还是让我们借余秋雨的眼睛先到都江堰看看吧。本文集中写作者游都江堰的是哪一部分?

生答:第二部分。那么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部分。并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出示)

(1)游览前后作者的态度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都江堰的水有何特点?

1、朗读课文

生单独读第二部分第一段。师对其朗诵作评价和指点。

生齐读第二部分第二段。

师读第二部分第三段。

2、师生共同探讨两个问题,并明确:

(1)游览前后作者的态度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游览前:懒懒地、散散地——不屑

游览后: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被震撼,情有独钟。

对比的好处:前后态度的大相径庭,突出了都江堰的水的魅力。

(2)都江堰的水有何特点?

关键词:狂野、强悍、驯顺、规整

在研读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再延伸出一个问题:

第二部分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对比?

生答师明确:

游览前后作者态度的对比,水的狂野与驯顺的对比,海水和都江堰的水的对比。

五、研读第三部分:

过渡:这就是都江堰的水。既强悍狂野而又驯顺规整。而在这水的背后,我们分明看到站着一个人,千百年来指挥着这滔滔清流,灌溉巴蜀良田,换来鱼米满仓。这个人,就是李冰。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部分,并思考:李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

2、学生自由提问不理解的词句。师引导学生互相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点拨。需要关注的词句:

冰清玉洁的政治:

含义:是一种心中装着百姓,服务于百姓的很简单很清亮的政治。它就像岷江的水、像冰和玉一样清亮。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含义:“手握一把长锸”代表着一种为百姓服务的政治。“金杖玉玺”代表着权利;“铁戟钢锤”代表着武器,合起来代表了一种暴力统治。反复辩论,指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走向的斗争。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无所事事,甚至无视百姓疾苦;或者互相倾轧,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另一种是李冰的走向,即有利民忧民的胸怀和责任感,认定在旱涝成为百姓最大的祸患时,治水就是最大的政治,此时的政治家就应该成为水利家。暴力统治可能会一时逞强,但是终将被人民唾弃。而拿着长锸为人民服务,修筑都江堰滋润民生的人,终将被人民铭记。这又是一种胜利。

以使命为学校

含义:使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使命感,就有了动力,有了决心,也就有能力完成治水的使命,造福于民。

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汽淋漓

含义:他的学问,是从实践中来,是浸泡在岷江水中才得出的经验。这是一个比喻,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治水经验的鲜活实用、富有生机。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

含义:大愚,是说李冰不擅长蝇营狗苟而又无所专攻的为官之道,而是有田间老农的思维。大智大巧,是说正是因为其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才有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有淳朴善良的民本思想,才能够更清澈更透彻地关照人类生存的大问题,从而被人民铭记感念。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现出超乎寻常的格调。

含义:长城为体面而建,对人民而言,实际用途不大。都江堰却实实在在给百姓带来了实惠带来了滋养。清朗可鉴,一语双关,既是说,都江堰的水清朗可鉴;也是说,都江堰的精神——为民造福的精神清朗可鉴。

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含义:李冰的精神熏陶着代代后辈,使得他们认定评价对错是非的标准就是是否对百姓有利;对百姓有利的就是对的,就可以做。所以,他们会把李冰的雕像放在江水中镇水测量。

活着或是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含义:站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就像李冰那样。

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

含义:中国历史上只要有李冰这样抛弃一己私利,尽心为百姓谋福利的杰出人物,只要这样的精神代代流传,中华民族就会更加富强,更加生机勃勃。

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含义:遗言的内容是:为官一任,就当造福一方,贴近苍生,心系百姓。

3、生探究总结:李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师明确:为民造福、务实求真、淡泊名利、贴近苍生。

六、研读第一部分。

过渡:同学们,在第三部分,我们从字里行间读出了李冰心系百姓、造福苍生的崇高,触摸到了余秋雨对李冰父子的深深景仰。他充满深情地遥想当年李冰父子筑堰治水的音容,热情地赞美他冰清玉洁、至圣至善的政治纲领。他要赞美,他要激起每一位读者的共鸣,他要深深地吸引每一位读者,让他们一读惊心,一读倾心,一读留心!于是,他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开头:我以为世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现在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部分,再来看看作者这些充满了个性与思辨的对比。并思考(课件展示):

作者对长城和都江堰都作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1、朗读课文。

一二两段写长城请同学单独读,第三段师读,四五六段生齐读。

2、学生讨论:作者对长城和都江堰都作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师明确(课件出示):

多处对比:

长城     都江堰

影响上:    晚辈      早数十年

年代上:  占据辽阔的空间   占据了渺远的时间

功用上:  社会功用早已废弛  永久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规模上:  宏大、突兀在外   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气质上:  僵硬的文明,摆老资格  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

七、总结拓展:

由《都江堰》观照余秋雨文化散文和现代散文的特色

过渡:在理解了这一系列的对比之后,我想,我们应该可以回答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问题了。不得不承认,都江堰感动了余秋雨,而余秋雨也确实是慧眼独具,所见非凡。这样的开头,真是语出惊人,开篇奇崛,引人入胜。而熟悉余秋雨先生散文的人都知道,开篇奇崛,正是余秋雨散文的一大特色。

而这开篇奇崛突兀、先声夺人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呢?

用了对比的手法。是的,第一部分,作者将都江堰和长城作了很多方面的对比。其实本文中还有很多处对比,刚才咱们在欣赏文章的过程中,大家也都注意到了,现在我们再来梳理一遍。

请同学们寻找文中的多处对比,并理解对比的意图。

明确(课件展示):

多处对比,凸显主旨

一、都江堰与长城

二、游览前后的态度

都江堰的水与海水

三、李冰与秦始皇

李冰与现代官场衮衮诸公

总结:正是这些对比,让我们明白了作者抑长城而扬都江堰的原因。多处对比,是本文的特色,也是余秋雨散文的一大特色,形成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魅力。而这一点,也是我们这些后生小辈在应该好好琢磨学习的。

真正理解全文之后,我们就明白,真正最激动人心的,与其说是都江堰,不如说是李冰父子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本文化。从苏东坡疏浚西湖、两筑苏堤,到林则徐被贬伊犁修林公渠、挖坎儿井,到带领农民致富、鞠躬尽瘁的小岗村书记沈浩,中华民族这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至圣至善的民本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是一个多么伟大厚重的主题啊!但是余秋雨却能举重若轻地将这一厚重博大深邃的主题,浓缩在都江堰这样一个水利工程上。而这一点,也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鲜明特点(课件展示):

余秋雨文化散文特色。

用山水关照文化反思历史。

用有限的山水承载无限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同时,需要提醒大家,这不光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也是我国现代散文最有魅力的表现手法之一——以小见大。(课件展示)

以小见大

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八、作业(课件展示)

请仿照以下示例,另写两组句子,表达你学习本文的感悟。

长城是一座恐惧的纪念碑,蜿蜒在历史的群山。

都江堰是一座坚守的雕像,镶嵌在历史的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