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写人语境优美的句子 正文

写人语境优美的句子

时间:2025-01-17 08:58:12

知识的散文篇一: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散文知识点汇总表:

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写景景语

(状物)抒情情语

直抒胸臆叙述(交待)语

叙事散文的阅读: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写景散文的阅读: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

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

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③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

咏物散文的阅读: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时间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抒情散文的阅读: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

哲理散文的阅读: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散文阅读三步曲:把握主旨、揣摩语言、赏析技巧。

如何“把握主旨”?

1.从重点句段上找突破:①抓标题与文体②抓“文眼”(所谓文眼,指作者构思谋篇、布局行文的引发点,即晋代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的意思是说,文眼常常是在文章较重要的位置上出现的联系着内容的某些话。其实文眼并不一定都是一句话,它可以是一个字。总之,文眼不论是一个字,一句话,还是一段文章,都必须是能领起全篇的“警策”之处。)在阅读散文时如何找文眼呢?虽然文眼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固定,但也有规律可寻。清人刘熙载说:“眼乃神光所聚……或在篇首,

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这就为我们说明了找文眼的规律:注意篇首、篇中、篇末。

③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

④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①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②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③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家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揣摩语言

1.理解有深层含义的句子:①放到特定的时代中去看②联系作者的思想发展去看③放到一定的上下文去看

2.理解富有感情色彩的句子:①具有讽刺意义的②运用反语手法的

③不便直接说而运用讳饰手法的

3.语言技巧的作用:①叠音词的使用②炼字③引用与化用④辞格的运用(比喻、拟人等)

语言技巧的鉴赏具体角度如下: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余光中,用形象表达主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事

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气势磅礴,

?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引人深思。

?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三、赏析技巧

?构成散文的材料作用如下:

人、事、物、景本身的描写——揭示散文的神(品德、道理、志向、情感)

他人、他物的描写——对比或类比,形成反衬或正衬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

?表达技巧(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

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表现手法(如铺垫、对比、象征、烘托、人称、想象、联想、引用、情景交融等)?重要的谋篇布局的方法(如线索、顺序、过渡、悬念、照应、详略、呼应)

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

(1)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2)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3)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4)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5)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反复、排比)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6)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7)想象。它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

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想象有两种,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曾体验过的事物的形象,叫再造想象;人们根据已有的形象和体验,设想出自己没有直接见过的形象,叫创造想象。

(8)联想。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或事理的活动。联想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A)相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外事物的一种联想;B)相似联想,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特点(或外形相似,或精神相似)而产生的一种联想;C)相反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的联想;D)因果联想,是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联想。

悬念: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伏笔:将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作呼应,使情节发展合理,主读者感到妙趣。渲染: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象征:引申事理,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小中见大,表现人、事的本质。

铺垫: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可以限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插叙:内容丰富,

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议论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说明(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楚)。

?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

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抒情则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令

人回味,烘托作品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

?此外,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通常能起到揭示中心主题的作用。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

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在表现情感方面更具有震撼力。如“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

“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阅读与解题的一般要求:

原则:忠实于原文

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步骤:

第一步带着问题读文章

第二步把握大意读试题

第三步结合原文巧作答

1.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

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

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间。

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明确概念: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问题。

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所谓“表述”,是根据题目要求,对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基本方法

1、主旨辐射法:

根据题目要求,以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为导向,研读文章中的语言材料,将目标信息进行辨别、提取、组合

2、词句提取法:

即以有效信息为目标定向搜寻文章中的语言材料,将表明信息的关键语句直接摘录、辨别、重组。

3、题干反溯法:

利用题干中的有关信息,返回到文中筛选并整合信息。

4、标志提示法:

抓住那些表现或暗示作者思维进程或文章结构层次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总结:

为了准确地筛选、整合和表述,作题时还需重视以下几个细节:

⑴筛选时,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这些句子常常是提炼文段(或全文)内容要点(或中心意思)的依据。

⑵还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视。

⑶表述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结构要大体一致,内容要涵盖得全面正确,概念要限制准确,表述要精练确切。

知识的散文篇二:散文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基本知识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考纲要求的题型:

语言层面: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内容层面: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基本上可结合试题在文中找到答案如特征,条件、范围、方面)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怎么写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写了什么)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什么这样写)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以自由开放的题型呈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技巧层面:

9.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现代散文做题技巧

散文在创作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某种情感往往会借助一些文学创作的手法,这就需要掌握一些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一般不需要答题者擅自发挥,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用原文作答有利于阅卷中形成比较统一的评分标准。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的方法首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有效区间,再通过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最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用文章中现成的词语或句子作答,意思是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综合连缀文章中的词或句理解问题。

1、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2、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3、理解句子或文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从两方面去分析:

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4、归纳内容要点,筛选重要信息

有的直接摘录,有的简要概括,有的分条罗列,有的某一方面。顺序排列由前往后。可答可不答尽要答上以求全面。

具体分为三种题型:

归纳段意:自然段是文章最小的表意层次,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意思,要准确把握段意,就不必须找到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总结其共同点即使段意。归纳层意:一般来说,一个或几个自然段组成意群,几个相对独立的意群组成一篇文章,通常把相对独立的意群叫做层。归纳层意就是要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确定层意的含义。

归纳文意:实际上就是概括文章的主旨。详见5、

5、如何总结全文中心

抓中心句和关键句,从句子上突破

分析事例人物景物描写,从内容上突破

巧借注释旁批,从背景上突破

一般结构是:本文通过什么手法,描写或记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什么或批评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悟,或抒发了什么情感。

6、如何鉴赏表现技巧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文句阐释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6、如何把握文章结构与作者思路

即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线索是什么,是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段与段层次关系如何,谋篇布局的妙处。过度穿插,伏笔照应的使用。

四、补充重要知识——写作技法的作用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层次分明,承转自然,文势顺畅。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强调结局,先声夺人,波澜起伏,结构灵活。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充实内容,推动情节,生动多姿,吸引读者。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方式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个性更突出。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渲染气氛,寄托感情,借景抒情;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议论类

叙后议论:总结上文,点明主旨

夹叙加议:灵活多变,表意自由。

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抒情类

直接抒情:感情真挚,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表现手法类:

类比:以浅寓深,以近比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象征:激发联想,形象含蓄,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抑扬:在反差中两相对照,形成起伏,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艺术效果。对比:具有强烈的反差,突出情感。特点鲜明。

衬托: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形象鲜明,主次分明。

渲染: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修辞格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其他技法的作用或效果常用术语还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深化主旨、升华主题;意境深远、意境优美、诗中有画、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以小见大、借古讽今等。

段落类:

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过渡段:承上启下,转换自然,衔接紧密,上下连贯,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结尾段:呼应前文,卒章显志,深化主旨,耐人寻味,余音绕梁,让人难忘。

B、答题基本思路

1.阅读:

①注意整体阅读

②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

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

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

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

①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

②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

③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④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①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②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③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C、考点及常见题型

1、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

2、体会语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3、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

4、筛选文中主要信息(情感,特点等)。

5、把握主旨(中心句的含意、标题含意)。

6、探究作品的思想、价值(启示、结合自己、现实谈谈对……的认识)(阅

读延伸题)。

二、体验与探究理解语句含意

(一)真题体验

1.(2009〃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油田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

灰色,到处是灰色。

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

知识的散文篇三:散文有关知识

散文有关知识

1、散文是指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三种: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2、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鲜明。例:朱自清《春》,写春天的山、水、草、花、风、雨、风筝、人,选材广泛,语言精美、形式灵活,体现出散文的“散”。而这一切却是作者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具体表现,集中凝聚着作者对春天、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

3、散文的表达方式: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4、散文的表现手法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例:《白杨礼赞》,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例:《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例:《白杨礼赞》,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寓理于事叙述事件,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例:《钓胜于鱼》,“我是为钓,不是为鱼”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只要执着“过程”,不必太在意“偶然”利益,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有所收获的人生哲理。

运用典故借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中的相关事实或词句,简练叙述内容,集中表现作者情感。例:《〈怀乡梦〉自序》,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诸如“狐死首丘”、“越鸟巢南枝”等典故,充分表现了作者爱国思乡的游子心境。

融情于事把丰富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具体事件的叙述中,使情感得以更充分的表露。例:《背影》,作者特写父亲“车站送别,站台买橘”的动人情景,细腻刻画父亲的背影,使蕴涵在行文中感人至深的父子情显露无遗。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例:《白杨礼赞》,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5、散文语言的特点: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具体、详尽等。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混乱”;劳,“使……劳累”。

例(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二)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准确掌握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而唯有熟读、精思才能摸到门道,掌握规律。因此,课文要认真学,有些典型句子要背诵,常见虚词的用法可以整理成表,这样才便于记忆。

(三)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将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这是学习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多做这方面练习,对于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译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再其次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信、达、雅。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前两点就可以了。

要做到准确、通顺,就要多学多练,平时除学好文言课文,还要多看些课外的文言文章,多积累些文言实词、虚词,熟悉文言句式的特点,还要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另外,也要讲求翻译技巧。

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如“帝感其诚”在动词“感”后面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留,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照录不译。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何苦而不平”,此句可变为“苦何而不平”的形式。

换,是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四)理解内容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2. 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3. 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4. 重视诵读。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分析写法、品味语言。

(1)分析选材和剪材有什么特点。分析作者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详略安排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

(2)分析写人、写景、记事的方法。

(3)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

(4)体会关键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

(5)深入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① 打猎 ② 下雨 ③ 到、往 ④ 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一、基础题(12分)

1.填空。(4分)

撑一支 ,向青草更青处 。

我 衣袖,不带走 。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4分)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满载一船星辉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飘浮 B.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

C.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回溯 D.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

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 )(2分)

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三、课文阅读题(14分)

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 ,第二层是 。(2分)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 的内心感受。(2分)

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梦”是指 (当时、昔日)的梦。(2分)

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8分)

四、类文阅读题(10分)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凉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

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给加粗字注音。(2分)

翩( ) 麓( )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2分)

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 的执著。(2分)

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4分)

五、考试题(18分)

雨 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仿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给加粗字注音。(4分)

颓圮( ) 彷徨( )( ) 寂寥( ) 彳亍( )( )

2.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含意绵绵。

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

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回味。

3.比较诗歌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5分)

4.请从诗中选取一处,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7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20分)

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写出真实的生活。大自然赐予我们阳光、雨露,也有风电乌云,请任选一个自然景观,从一个角度进行描写。250字左右。

Ⅵ.合作探究题

徐志摩是我国诗坛上一位多情诗人,虽英年早逝,但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其实他最初并不叫徐志摩,请搜集资料探究一下,缘何改名?另有哪些诗作,试写出2~3个诗的题目。

参考答案:

一、1.长篙 漫溯 挥一挥 一片云彩

2.①写出河中水草的飘忽肥美 ②把星的光辉装满船舱,采用拟人手法,写出夜色的`美好。

点拨:要真正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3.C 点拨:A项中“飘”应为“漂”,B项中“锭”应为“绽”,D项中“生”应为“声”。

4.B 点拨:要结合具体语境揣摩词的意思。

二、1.三个 即金柳、青荇、潭水

点拨:“意象”即“诗人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要充分把握诗歌所绘景物。

2.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

拓展阅读:《再别康桥》意境

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 ,语言的华彩、夸饰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诗文的外在美 ,与之澎湃的内在激情相匹配 ,俨然是一个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再别康桥》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 ,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

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 “今晚的康桥”也沉默。本该高歌一曲,快乐快乐,反而寂静得只能听心跳,这是何等郁闷,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理想破灭,爱情受挫。这情感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似柳叶细腻深沉。

情如水清爽。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镜,包容着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影”,荡漾在诗人心头,也荡漾在读者心头,榆阴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只有心清如水,才写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风,没有深情的水的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怎会“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因为这水的多情抚慰,诗人竟然“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对康桥的情确如水一样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