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
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
【满分作文】
何需分清
第一幕
【背景门口外的菜地里,静悄悄,微风拂过,菜园里边腾起翻滚的绿波,这里面有丝瓜藤和肉豆须,要是没有那藤须杂乱之音便好了,乡农之音响起:“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
丝瓜藤:(挺直身子)哼,怎么会分不清,我就……
肉豆须:(揉揉惺忪的眼睛)别吵了,何需分清,睡觉吧!
丝瓜藤:(傲慢地)你懂什么,我多高贵,而你……(斜眼看了一眼肉豆须)和你咋一起,掉价。
肉豆须:相信谚语吧!(继续揉眼睛)睡觉吧,争取赢得迎接明日阳光的第一人。
丝瓜藤:(不屑地)你,哼,真是没志气。
旁白:丝瓜藤总想分清,他拼命地挺立身躯,以期这样区分肉豆须,最后因体力不支,跌倒在地,久久地。
第二幕
【背景:孩子背着书包,嘴里念着“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这句在学校里刚刚学到的谚语,走在自家菜园子,停下。】
孩子:(外头状)真的分不清吗?(迷惑地)我家菜园里就有丝瓜藤和肉豆须。(慢慢靠近菜园子)
旁白:孩子起初耐心地分辨这二者的不同,时间和耐心一起消逝,心急的她,把自家菜园子里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丝瓜藤:(惊恐地)我们的兄弟姐妹……(流泪),唉!还好,那孩子上学去了,不然我们全部都得遭此毒手。
肉豆须:分清的悲剧。(沉默不语来表示痛失兄弟姐妹)
第三幕
【背景:父亲干活回来,看到这家菜园子的景象,心中已有了想法,此时儿子放学归来,父亲问明了原因】
父亲:(语重心长)儿子啊,你太心急了。
儿子:(愧疚地)爸,我……我……(眼里充满了泪水)
父亲:(摸摸儿子的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等它们成熟后,结出了瓜豆,就一目了然了。
丝瓜藤:(睁大眼睛)原来如此,我错怪你了,肉豆须。
画外音:不听古人谚,吃亏在眼前,待到成熟期,一切水落出,莫言心头急,坏了大事情,何需分太清。需等秋天后,莫要心太急,生活亦如此,莫忘切莫忘。
【点评】
形式新颖。本文采用剧本的形式,比较大胆,我们在新课标必修四中学习了戏剧,了解了剧本的写作,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使本文脱颖而出。
既然是采用剧本的形式,文章就要具备戏剧的冲突。本文围绕丝瓜藤、肉豆须、孩子、爸爸四者之间的矛盾展开情节,冲突激烈,从而使主题突出。
在剧本的结尾通过父亲的话突出了主旨:等它们成熟后,结出了瓜豆,就一目了然了。画外音再次强调升华了主题。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凸显,而非刻意雕琢。
在三四月时,我按照老师的要求种下了丝瓜苗,等待它的开花、结果。在我的悉心呵护下它茁壮成长,结出了一个个可爱的小丝瓜。
丝瓜叶不像其它植物的叶是一对一对长出的,而是一片一片长出的。叶子上布满了毛茸茸的毛儿,摸起来有点儿刺手,丝瓜叶上满是蜿蜒曲折的叶脉,像是老奶奶脸上的'皱纹,密密麻麻、错杂蜿蜒。叶子反面是它的呼吸孔,如果你用显微镜观察便会发现它的呼吸孔一张一合正在呼吸呢!
丝瓜藤好像有灵性似的,在它旁边立一个竹竿它便往上爬。丝瓜是攀缘植物,靠藤上的细丝往上攀爬的,当藤尖的细丝碰到了可攀爬的物品,它就牢牢地抓住它,等抓住时细丝便慢慢地卷起了,在物品上绕圈圈防止丝瓜藤被暴风雨吹落。
丝瓜花像一个个黄色的小喇叭。花蕊星星点点,像一个个金黄的绒球。丝瓜花和南瓜花一样都分为雌花和雄花两种花,雌花有一个孕育胚胎的子房,而雄花只负责生产花粉。昆虫们就为雌花和雄花做媒,传播花粉让雌花能结出小丝瓜。
大约六月间,丝瓜藤便把鲜嫩可口的丝瓜献给人们。丝瓜不但可以烧菜煲汤,而且还可以变成古时候洗碗的好帮手“丝瓜络”。等到十月间丝瓜便老了,发黄发干有的甚至腐烂了,当果肉变成网状纤维时经过农民伯伯的精心挑选,“丝瓜络”便上市了!
丝瓜全身可都是宝!
一粒如黑纽子般的丝瓜籽,落在屋面上的瓦楞里,是多情的风儿将它安置在屋檐下的墙根角里,静静地躺在碎瓦砾下的泥土上。
那块泥土,无论是肥沃或贫瘦,那粒丝瓜种子并不嫌弃,因为,那是它安身立命的根本。注定,未来将要经历艰难岁月的磨砺,默默地以不变迎多变的心态承受大自然风霜雪雨的洗礼!
秋去冬来,大地草木皆枯竭,机灵的麻雀躲进草堆里抵御风寒。那粒丝瓜种子呢?一场场刺骨的寒霜,瓦砾为它遮挡;一场场冷酷无情的风雪,一面墙为它避护;一场场冰冷的雨水,硬凭一身黝黑皮衣玩强地抵抗着,她坚信熬过了冬季就是春天!
春天如约而来,东风吹暖了大地,春雨的鼓点敲醒了那粒沉睡在梦幻里的丝瓜籽。当燕子剪裁着家园之春时,朝食清露,日沐暖阳,一株瓜秧从瓦砾缝里悄悄地探出了头,嫩嫩的,绿绿的,直直地伸向了天空。
我站在晨曦里,细数一缕缕阳光亲吻绿莹莹的叶片;我站在暮色中,俯下身子聆听叶脉舒展的美妙弦音。
“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时光反反复复地走过小屋的墙上,阳光、雨露催生嫩苗长出了藤茎,一节藤茎一片绿叶,仿佛是结下成长时光的绳结。每一节都记着生长的光阴,每一片绿叶里都因坚强而集聚了艰辛。藤茎的前端伸出两根细长的虾子般的胡须,那是探测生存方向的天线。方向决定道路,于是,绿叶下的一双似弹簧般的纤细的手,柔软而坚韧地抓住哪怕是一点点的缝隙,像一名勇敢的攀登者,踏着陡峭的墙壁,一路蹒跚着朝屋顶攀爬,义无返顾地奔向属于自己的施展空间。于是,生命悄悄地在羽翅的瓦片上蓬勃蔓延着,由此,寂静的屋顶也因这棵绿色而生动鲜活起来。
炎炎的烈日炙烫了墙和瓦,却灼不伤它的肌肤,呼啸的狂风吹不断蔓延的藤茎,咆哮的瀑雨砸不破一片葳蕤的绿叶。经过了无数次风风雨雨的历练,不知不觉中屋顶上叉开了无数个藤茎,织成了一层绿油油的地毯。
没过几天,藤茎的绿叶间突然钻出了几朵金灿灿的黄花,由小到大,盈盈的。开一朵花结一个果,黄花孕育着一个个丝瓜宝宝。
“黄花褪来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刚出生的丝瓜妞,仿佛跟时光赛跑似的见风就长,很快就长到了筷子长了,细细的,连同瓜端一朵盛开的黄花,像一把倒挂的火炬,那萤萤的光,在我眼里闪烁着。
当时光从瓜身上走过几日时,那朵火炬般的.黄花便慢慢地萎缩了、黯淡了,但花蔫之时,就是丝瓜成熟之日。
成熟的丝瓜,长长的如杵棒,躺着,挂着,外裹一身翠绿的纹理皮衣,瓜颈紧紧地拽着母藤,吮吸着藤头源源不断的乳汁,厚实的皮衣内筋络缠纽,洁白如霜般的丝瓜,软绵绵的,水灵灵的,内有隔衣,白嫩的籽躺在隔衣中,状如一根剥皮的光滑滑的山药,是夏日餐桌上的一道佳肴,食之清热解毒。
“丝瓜涤砚磨洗,余渍皆尽不损砚”老了的丝瓜瓤,筋脉柔软,耐磨吸水。古代文人用之洗砚,既干净又不损砚;爷爷用之沐浴,既除垢又不伤肌肤;奶奶用之洗锅抹碗,既清渍又卫洁。
奶奶也种丝瓜,屋后有一块地,曾经是奶奶倾心经营的菜园,有素菜类、有豆类、有黄瓜、丝瓜等,年复一年,丰富着全家人锅灶上的日子。
记忆里,每当丝丝春雨润舒大地时,泥土里就热气升腾。此刻,奶奶把挂在土基墙上的一个老丝瓜取下,剥去黄褐色的皱皮,手一摇,沉默的丝瓜籽就在隔衣内哗啦哗啦地吟唱。然后,奶奶拿把小锹走出家门,迎着朝阳脚踏晨露去菜地,弯下腰用小锹轻轻地掀开大地肌肤的一个小口子,将一粒粒饱含爱的种子放进泥土的怀抱里。在大地的体温下享受着雨水的滋润、阳光的普照,没过多久,就从泥土的怀里钻出了一棵小小的芽苗。
凡是从泥土里孕育出的小苗都是嫩绿的水灵灵的,那是奶奶用爱滋养的果实,丝瓜也是。浇水、施肥,精心护理哺育,当丝瓜秧长出藤茎时,奶奶就用准备好的芦竹给丝瓜搭建家园,丝瓜当然不负奶奶的期望,尽情地开花结果了。
丝瓜长大了,杵棒似的丝瓜,敲响了庖厨里的锅鼓,奶奶挥舞着铲勺,一会就将丝瓜做出了美味食品:丝瓜炒青豆,丝瓜烧蛋汤,嫩丝瓜皮炒青椒筹,锅灶上溢出了一股浓浓的香味,钻进了鼻孔,嗅之垂涎欲滴。小时候,奶奶特别疼爱我,如同她的心肝宝贝,疼爱有加,关爱倍至。时常让我喝她亲手做的丝瓜蛋汤,有一种特有的馨香味,我一勺勺慢慢地品着,细细地回味着幸福的滋味。
奶奶对我的疼爱,在那一碗碗喷香的丝瓜蛋汤里,也流淌在我的血脉里……
一粒丝瓜籽生长着一段记忆,蔓延的藤茎串起了相思情长,笑靥的黄花柔了缠绵的情怀,馨香的丝瓜氤氲了浓浓的思念。一棵默默无闻的丝瓜在风风雨雨中顽强成长着,犹如奶奶艰辛、坚韧、慈爱的一生!
伫立在小屋旁,我想,那攀得再高再长的藤茎,根永远深深地扎在老屋下那层土壤里。
其实,我心中的奶奶并没有走远,我知道,无论我走得再远,都走不出她的视线,耳畔常响起她关切的声声叮咛……
藤蔓长长生丝瓜,奶奶就是那藤蔓,我就是藤蔓上的一个丝瓜,瓜儿离不开藤儿,藤儿牵着瓜儿。藤蔓丝瓜,丝瓜藤蔓,情深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