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当惹措雍的优美句子 正文

当惹措雍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1-13 13:56:10

一、《江南style》——年度神曲带来的冲击

《江南style》成为2012年度神曲。这首以讲述韩国本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歌曲,在今年7月问世后便以旋风一般的速度风靡世界各地,MV中的骑马舞更引发全球模仿潮。

在中国,主唱朴载相被戏称为“鸟叔”,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播放《江南 style》,更衍生出一系列仿作。“style”成为国人表达姿态、造型的新名词。

【素材评析】:

一些冷静的声音试图从这一现象中发现更多的启示: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要承担保护本土文化的责任。当越来越多的文艺表演都来模仿 “鸟叔”,越来越多的校园广播操改为“骑马舞”,越来越多的孩子都会跳 “骑马舞”时,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输出,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思考】:

1、用着韩国电器、看着日本动漫、喝着欧美奶粉长大的孩子,还记得多少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除了元宵、粽子、月饼,传统节日留给国人的还剩下什么?

2、民族文化继续传承的出路在哪?

二、《甄

若要评选2012年度最红电视剧,《甄

【素材评析】:

一方面,舆论对《甄

【思考】

1、当万众瞩目的荧屏被五花八门的节目充斥,有多少历史被商业化篡改?当物质文化大步飞奔民族前进步履踉跄,有多少良心被钞票焚烧?

2、当厚厚的防盗门加了重重的铁锁,当僵硬的表情加了冷漠的面具,有多少尔虞我诈被现代人当作了职场的润滑剂?有多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美丽故事只在传说里传唱?

三、《中国好声音》

2012年的夏天因为《中国好声音》而显得格外“热”力四射。这档以“

【素材评析】:

当下,电视节目质量参差不齐,各卫视娱乐、选秀节目更是哗众取宠、节操满地。于是,观众对高品质节目怀有强烈的渴望。《中国好声音》坚守音乐精神、追求节目品质的做法是其赢得好评的关键因素。并且,节目中展现出来的平民情怀、草根意识和情感力量,也使它具有了不同于一般选秀节目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2012年最热门的全民话题之一。

【思考】

1、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盈,文化娱乐节目各领风骚两三年的今天,民众需要什么?呼唤什么?

2、《中国好声音》何以火爆流行?

3、传承与创新。

四、微电影井喷——由草根玩意儿走向主流

微电影并非诞生于2012年,但却盛行于2012年。这一年,微电影不再局限于摄影爱好者们的随性自拍,而开始逐渐名人化、机构化、产业化、主流化。

【素材评析】:

微电影篇幅小、制作周期短、投资少,可在各种新媒体平台播放,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与可操作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微电影出现井喷式发展,原因是微时代的来临。微,意味着效率,意味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表达,因此,微博、微信、微小说和微电影应运而生,它们共同诠释了当今时代的文化特征,也代表着未来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可以断言,微电影为影像带来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思考】

1、草根文化为何成为主流?

2、网络意见,能不能代表民意?对社会的影响在哪?

3、民主、自由精神的表达,该不该规范?

4、政府要如何应对这一新生的民意窗口?

五、【素材呈现:】新“二十四孝”标准公布——孝文化应有新含义

今年8月,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 “二十四孝”行动标准。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修订草案中新增了一条 “常回家看看”之后,新“二十四孝”将孝行的定义更加具体化。

【素材评析】:

相比传统的“二十四孝”,新“二十四孝”的内容更贴近现代生活,如“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同时,它还从老年人的心理出发,提出儿女应该“支持单身父母再婚”“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等。

面对新标准,许多人慨叹:自己为父母做的实在太少。新“二十四孝”标准,反映出孝文化在时代推进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含义,新一代中国人不仅要继承传统孝行,更要因应时代需求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六、古人屡遭恶搞——杜甫诸葛亮元芳都很忙

2012年,古人很忙。 3月,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杜甫很忙”这一经典句子由此诞生。 7月,诸葛亮又成主角,被网友改造成“诸葛暗”、“诸葛成像”。 10月,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 “李元芳”掀起“元芳体”热,为网友提供了恶搞和再创作空间。

【素材评析】:

为何网友对恶搞古人如此热衷?有人说,因为“穿越”是潮流;有人说,因为娱乐时代需要娱乐精神;也有人说,因为网友喜欢挑战经典,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令人担忧的是,拿古人“开涮”折射出当代社会的炒作心理和围观心理,当“俯视”和“嘲弄”成为娱乐方式时,不要忘记 “仰望”和“尊重”才是面对文化应有的态度。

七、《舌尖上的中国》——原创纪录片获得新生命

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首播,节目围绕中国人对美食与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将不同地域的美食生态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中华美食图景。尽管只有短短的7集,但是,它所引发的热潮却持续至今。吃,不能单凭一条舌头,也要综合自然、历史、人文、劳作、乡愁、亲情、仪式……由此,方能成就一次与美味相关的生命体验。

【素材评析】:

这段话夸张吗?不,因为《舌尖上的中国》正是讲述了这样一个过程。这部纪录片的'成功,就在于美食背后徐徐飘来的情感味道。节目的人文情怀给观众奉献了一次精神盛宴。

2014年4月,万众期待中《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央视开播。但是,节目蕴涵的人文情怀,却招来很多网友的抨击,他们认为,作为美食类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严重偏离了主题。

【思考】

1、《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第二季中的人文情怀,为什么被人们诟病?

八、于丹北大被轰——文化名人的身份争议

11月17日,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昆曲演出结束后,主持人邀请于丹上台分享感受,却惹来台下哄声四起,于丹只好匆匆下台。此事被曝光后,迅速成为热门话题。

【素材评析】:

一些文化名人的曝光率堪比艺人,凡是跟文化沾点边儿的大小活动,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侃侃而谈,却鲜少贡献真正具有专业价值的观点,过分“万金油”式的发言方式,让他们的学术形象逐渐失去权威性,甚至成为商业化、娱乐化的标签。于丹被轰事件集中体现了公众对文化名人的身份质疑。

【思考】:

1、于丹为什么会被北大学子轰赶?

2、这是个案,还是集体现象?现象的背后是什么?

3、当代文化名人与古代文化名人的差距在哪?

九、“告别牛汉”

2013年9月29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流派“七月派”的最后一位诗人90岁的牛汉先生

【素材评析】:

参加了牛汉先生告别仪式的大连诗人邵勋功说:“现在的人太忙了,脚步太快,没有心思停下来慢慢品味诗的意境。有些诗歌创作者故意为之的表意模糊也使诗的内容无法理解,从而使诗歌有越来越小众化的趋势。但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们心中的诗意是不会消失的。现在诗歌创作在民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面貌,但为了让诗歌有一个更好的前景,诗歌创作者、评论界、媒体都应该有自己的良知。”

【思考】:

1、这个时代,诗歌为什么不受重视?

2、人们关注的是什么?

3、随着大时代对文化的关注与重视,诗歌也应该获得更多的关注,过滤掉一些浮

十、ONE is all

2013年,韩寒的首个个人电子杂志应用“ONE·一个”就超过了众多热门游戏与社交应用,登上了AppStore中国区免费榜首位宝座。拥有几百万的用户,这样的市场反响恐怕连韩寒本人都没有想到。

【素材评析】:

“ONE is all”, 简约媒体为何如此火?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一”这个数字离我们越来越远,在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渴望有短暂的一刻,可以静下心来看一篇或许只是随手写就的杂文,欣赏琢磨一幅不明寓意的图片,思考只回答一个问题的答案……于是在那么这个“一”是什么?新媒体正在走向简约化吗?它为何会如此之火?将来的路在何方?本报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展开了一番探讨。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师车明星认为,这种形式的电子杂志的内容满足了年轻读者的兴趣和关注点,让年轻的一代能在杂志的文字里找到情感的共鸣。这也算是当今纸媒的一个网络化转型,是新媒体的一个新发展。 “现代人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忙’,这直接导致了人们每天没有了空闲时间沉下心来看书读报,加上现在信息自身的多元化和杂乱化现象让人们疲于应付,所以渐渐地人们更希望有一个把关者来让信息更清晰地展现出来,这对受众来说像是一种‘解脱’。”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郑保章道出这样的观点。

【思考】

1、也许,受众不是喜欢简约,而是喜欢被筛选和证实之后的真实。

2、受众的浮

3、快节奏的生活与慢生活的情调,谁更重要?如何兼顾?

十一、高考英语改革引发热议

2013年以来,各类教育改革层出不穷,而高考改革因牵动成千上万个家庭尤其引人注目。教育部网站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

【素材评析】:

这一变化成为各大媒体、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英语还是不是高考科目?英语科目的地位会不会动摇?围绕着这一变化,社会各界议论纷纷。有教育专家表示,自从把英语纳入高考的重要学科后,中国学生花了大量精力去学习。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大众只要掌握基本知识就行,如果因为学科或工作需要,再进行深入学习即可。

【思考】

1、现在的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对学生的发挥和竞争都不太有利,如果是两次甚至多次考试,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对其未来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2、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有可能增加了学生日常学习的负担,依然没有达到减负的目的。

3、英语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我们究竟需不需要学习英语?

十二、全民阅读立法

阅读也立法。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了《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素材评析】:

据了解,全民阅读工作需要立法推动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国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需要采取有力的推进保障措施;未成年人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改善;国民阅读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不均衡;阅读内容良莠不齐,需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全民阅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称,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目前已草拟初稿。

【思考】

1、当车水马龙碾碎了明媚的阳光,当挥之不去的雾霾遮掩了良知的双眼,当机器的轰鸣淹没了灵魂的呼唤,还有多少人愿意一杯清茶、一隅宁静,手捧书卷?或者,还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条件?

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当他们只能以动漫打发儿时的光阴,当他们只能以低俗的杂志和媚俗的娱乐节目度过如花的少年,我们的未来还能蓬勃如朝阳,灿烂如夏花么?

3、国民的素质。

十三、《爸爸去哪儿》一炮走红

湖南卫视在2013年又一次成为了内地娱乐圈的综艺之王。于第四季重磅推出的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再掀收视狂潮!

【素材评析】:

五位明星父亲同自己的子女一起到一个陌生环境中去体验生活。节目形式丰富,内容十分活泼,父亲们尽职尽责,孩子们可爱欢乐,让节目气氛非常轻松有趣,不仅节目的主题曲在网络上广为传唱,节目中的小朋友也成为了网友们追捧的偶像。

【思考】

1、一炮走红不足为奇,因为节目充满正能量,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亲情、友情的存在。

2、娱乐节目的价值和大众传媒的使命是什么?

十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这是中央电视台针对电脑普及导致中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这一“危机”,于2013年隆重推出的大型国家汉字听写推广活动,旨在让人感悟汉字的深厚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该节目一经推出,迅速走红。

【素材评析】: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且从未中断,其中文字记载功不可没。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由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等书体逐渐演变而来,其形体方正,线条优美,结构匀称,契合了华夏民族雍容大气、温柔敦厚的内涵特质,承载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并由此而衍生出独一无二的汉字书写艺术——书法。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一个独特贡献。

从古至今,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在各类书信文体中纵横驰骋,写出许多脍炙人口、形神兼备的佳作。阅读这样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触摸、感受华夏文明的心灵体验过程。我们的邻国朝鲜、日本、越南便曾使用汉字千余年,并将书法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日本时至今日仍对书法艺术推崇备至。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种根自华夏民族的汉字书写艺术,如今却大有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势——汉字书写在经济日益繁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中国备受冷遇,与之相伴的还有传统阅读方式的式微。

【思考】:

1、传统文化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走向

2、现代传媒(网络、电视等)对于文化发展的作用

3、优秀文化的传承

十五、珠算申遗

2013年12月4日晚,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素材评析】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现在,珠算成为第30个入选“非遗”的项目,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今天珠算成功申遗,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

【思考】:

1、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思考珠算成功申遗的积极意义

2、泱泱华夏、悠悠千年的历史,还有多少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被保留,被遗弃?

十六、硕士毕业生卖米粉

北大法学硕士生张天一在即将毕业之际,选择了另类的就业方式——在北京环球金融中心卖牛肉米粉。引起网民热议。

【素材评析】:

有人认为,这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有人说,这是就业压力造成的;有人说,这种自主创业,值得鼓励。北大原校长周其凤说,北大从来就不赞同一种价值观统治全球,只有一多花的世界是不美的。

【思考】:

1、就业压力之下,有人说,毕业就是梦想被现实击碎的那一刻;有人说,这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开始。你觉得呢?

2、人的价值究竟是什么?靠什么来实现?

3、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十七、城镇化加速

城镇化率超过50%,确实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转折。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素材评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高度的城市化,也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中国社会现实的特殊性告诉了我们必须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城镇化道路,进程过半验证了我们道路选择的正确性,也坚定了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应冷静地看到尽管我们国家朝着中国式的城镇化道路大踏步地前进,但是城镇化的提高意味着大量人口和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凸显,比如部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城市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要避免出现农村“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还需要两个拳头同时出击:

一方面坚持走中国式的城镇化的道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仅是从“村民”到“非村民”的身份上的改变,更需要的是文化素质、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提升,同时户籍改革也要加快进行,彻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除了在硬件设施上予以建设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在软件方面予以补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如发展本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乡镇的经济发展方式。

当然,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才能走好这条中国式的城镇化道路,保障全体国民能够共享改革和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思考】:

1、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

2、城市化真的是现代化吗?

3、城市化正侵吞着乡村,乡村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价值的反思。乡村文化、农业文明的出路在哪?

十八、琼瑶状告于正抄袭

琼瑶日前发文控诉编剧于正新作《宫锁连城》抄袭她22年前的《梅花烙》,刚过76岁大寿的她日前接受媒体电话采访,连说4次“很心痛”表达近日情绪,讲到激动处忍不住哽咽。琼瑶称被于正气到无法睡觉,得靠安眠药,而且加倍又加倍,至于她花半年时间写到25集、完成一半的《梅花烙传奇》已全面作废,她气愤地说:“这个正版的《梅花烙传奇》已经被于正的假《梅花烙》给谋杀了!”被问是否封笔,她说因为年纪大了,可能有这种结果,但或许休息一阵子,她会另外写别的东西。

【素材评析】:

文化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必定粗鲁愚钝,一个没有文化的集体必定死气沉沉,一个没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民族、国家必定如一盘散沙。

【思考】:

1、“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传统文化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之际,我们有必要反思: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发展它?

2、文化产业如何创新?

3、版权保护

十九、【素材呈现】 “秦火火”被抓获

2013年8月20日,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拉开序幕。北京警方打掉一个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公司,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及公司其他2名成员被警方抓获。

【素材评析】:

铁道部向“7·23”动车事故意大利遇难者赔偿近两亿元、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李双江之子并非其亲生……这些耸人听闻的“热闻”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后,网络红人“秦火火”、“立二拆四”也就“火”了起来。火起来的他们利用虚拟空间的种种漏洞,不但让自己成了网络名人,而且所在的公司也是名利双收。

【思考】:

1、网络世界对于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并没有给出清晰的法律界定,让“秦火火”得以用一个谣言来终结另一个谣言。

2、另一方面现实世界真实信息的欠缺透明、公开也给了网络谣言得以滋生的土壤。

3、网民的猎奇心理也进一步助推了“秦火火”们火爆网络。

4、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法律。

5、坚守道德良知,弘扬网络正能量

二十、勿用扭曲的“标语文化”砥砺人生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这是悬挂在某高三班级黑板上方的另类冲刺标语。该标语是在一位同学提出后,经过全班公选后悬挂的。公选程序的进行,让该班班主任从最初的“不太认可”到最终“表示赞成”。

【素材评析】:

“滚去学习”没错,错在学习的目的。虽然当今社会提倡个性化,但学生将学习的目标直指“高富帅”却极端地露骨。不高不富不帅的“滚去学习”,那么自认为拥有高富帅条件的就可以放任自流了吗?即使是高富帅,倘若不学无术,腹中空空,同样会被人所不齿,被社会所抛弃。

“滚去学习”的标语,表达方式貌似很酷,实质却是“权钱”至上的伪思想,而且也不是张扬个性,而是自我矮化。未踏入社会的孩子们过早地与社会接轨,人生追求的目标发生扭曲,学生在思想上已成为物质的奴隶,这是一种去精神化的教育。

知识是一把利剑,道德信仰决定剑指何方,要警惕功利性学习带来的长远危害。学生在学校以学习知识为主,但知识带来的财富和地位应是次要的。教师更要以德育人,引导学生树立具有正能量的人生观及价值取向,切莫单纯追求分数。

“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并不是一种激励,而是一种无奈,还没跑便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务实进取,才能最终实现人生的“中国梦”。

二十一、2013热词,为中国力量“点赞”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13年十大流行语”,颇有些五味杂陈。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土豪、女汉子、点赞、奇葩……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公平与正义的时代呼声,希望与焦虑的轮番登场,喜悦共忧患的艰辛行进。

年度流行语中,“中国梦”排名第一,入选理由是,“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民的风格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并日渐成为主流政治话语之一。

【素材评析】:

中国梦的提出,是顶层设计,亦是呼应民心、关注民瘼。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共同”二字让人温暖。

只有尊重每一个人平凡的梦想,欣赏每一个人微小的成功,倾听每一个人恳切的呼声,把草根的梦想从“土”里挖出来,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才会拥有磅

【思考】:

1、网络的力量,网民的素质,民主政治,社会公平公正。

2、伟大的“中国梦”,如何与个人的人生理想挂钩?

二十二、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

家住山西晋中的詹女士今年春节过得很不愉快,本来应该合家团圆的春节,却因“除夕不能回娘家”的陋习,离婚的她带着孩子在宾馆过了一个除夕。记者采访发现,一些过年老习俗不但没能增加年味儿,却给很多人带来了烦恼。(2月6日《京华时报》)

【素材评析】:

写春联、贴门神、包饺子、舞狮子……这些传承千年的春节习俗,都能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传递春节特有的温情。与此同时,诸如女儿不准回娘家过除夕、初五不许走亲戚、正月里不能理发、农村赌博等很多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则在割裂家庭温情,约束人们行为,影响社会风气。

“守住年味”的呼声日渐高涨。不过,守住年味并不等于一味地因循陋习,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对缺乏正能量的落后民俗说不。

事实上,作为一项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看春晚、短信拜年、旅游过年、电子鞭炮等为节日注入新元素,成为新民俗。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民俗学专家高巍就指出,“昨天的时尚是今天的民俗,今天的时尚就是明天的民俗,今天我们很多尝试性的东西,如果能够被更多的人认可、遵守,必将成为明天的民俗,成为时代所赋予的新民俗。”在欢度春节时,人们不妨多多尝试新的过年方式,丰富节日内容,用时尚元素占领节日阵地。

【思考】:

1、只有不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春节才能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荡漾出浓浓的中国味。

2、当传统与现代相遇,我们该怎么办?

二十三、毛笔字通知书

2013年的夏天如果你收到了陕西师范大学的通知书,请务必珍藏,因为它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暑期,陕师大几位老先生放弃休息时间,书写了4500余份录取通知书。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7月16日《扬子晚报》)

【素材评析】: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深刻的社会背景或者文化思考。小小通知书,不仅见证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折射出时代的特征。“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和国民床单走红一样,散发着浓烈的怀旧气息。

这一意义上,“毛笔字通知书”走红,是又一次集体性怀旧,但又不仅仅是怀旧。今天,“多元”这个词常常被人们提及,但

【思考】:

如果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我希望从没用过它。在这个更加强调多元和接轨的时代,有些传统或许不会成为主流,但也应该有其一席之地。

二十四、富豪相亲会

近来,各种富豪相亲会在全国多地轮番上演,在婚恋中介的策动设局下,富豪们赤裸裸地进行“资本选美”,不少佳丽则为嫁入豪门而应征,甚至奉上“处女证明”……个中的“门票10万元”、“相亲如选妃”等噱头,刺激着公众神经。

【素材评析】:

婚恋本属于个体的自由,可是“相亲成相金”、“非处女勿扰”等庸俗景象,却令其蒙垢:这与其说是寻求“郎财女貌”的登对配置,不如说是物欲裹挟的“爱情买卖”。

婚姻的底盘是情感认同,它包含着对等尊重、彼此珍爱等。以奢华派对形式呈现的“富豪相亲”会,注重的却是利益支配、物质交换:它

在此过程中,女性尊严是被矮化的。在单向选择中,她们沦为了消费品,这也为未来的婚恋关系埋下隐忧。

所以说,物质或能带来短时逸乐,却难以换来“白首不分离”。“宁在宝马车上笑,不在自行车上哭”式的婚恋观,本就是病态的。而富豪相亲会,正是迎合这“物质崇拜”的恶俗观念,给游戏式相亲套上“务实选择”等面具。

不能说,“资本选美”百分百选不出真爱,可这类将金钱当筹码、感情作赌注的游戏,总会喧嚣一过,空剩浮

【思考】:

1、有多少灵魂被亵渎?

2、有多少情感被功利化?

3、功利化的价值观。

春江花月夜教案1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指导理论与教学目的: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不象其它艺术可以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视觉。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欣赏它们,就要通过想象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记住: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②诗人作诗多用虚写,因为虚拟的手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故我们读诗也要多从虚处去读

诗歌须有意境,有意境的诗才是好诗。组成意境的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具体物象称作意象。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那幺由意象形成的画面也应该是亦虚亦实的,因此读那些以表现主观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就要用虚实相生的方法,而且更多地要从虚处去读,不要读死了,读实了,否则诗歌的意蕴就显得狭窄和浅薄,读者的想象空间、回味余地就小了,得到的美感也就少了。记住并理解这一条文学欣赏的理论,用它来指导我们今天的阅读(关于这条理论,同学们可阅读课本《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中的"意境"部分和"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

③领悟思妇游子相思这一原型主题,领悟"月"在中国人情感世界中的意义。

四、朗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五、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六、赏析诗歌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

1、导: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

3、学生描绘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1、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出示幻灯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七、课文译文。

春江花月夜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有关“月”的诗句。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三、作者简介(教材注释)

四、学生依据课文注音自由诵读。

五、教师范读。(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

六、学生朗读(齐声朗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

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问题)

1、 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

明确:月。写月的诗句最多。月是一条生命纽带贯穿全诗,将景物和情感联系起来。

2、 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

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

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3、 随着月的变化,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感情的起落是怎样的?

明确:全诗围绕月的变化这样一条时间线索,写了月下美景、作者的哲理思考、思妇怀人、游子梦乡、梦醒后的情韵几方面内容。诗情从高亢逐渐平缓,又走向低回、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孤寂。结尾情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八、赏析活动: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

教师及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相思愁情(情)

十、拓展练习:(作业)

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

春江花月夜教案3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描写月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托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教师补充: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夜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3、教师导语: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竞为大家”。今天我们来欣赏这篇经典诗作。

二、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显名长安,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三、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四、赏析诗歌

(一)初读全诗,品诗意。

1、齐读全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

2、根据诗中语句描写,写出月亮运行轨迹

提示:月亮,升起——高照——西斜——沉落

3、再读全诗,根据老师提示,概括个部分内容。

(前八句,中间八句,剩余语句)

提示:月下之景——月下之理——月下之情

4、分读各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

提示:月下之景——月光无垠,月色纯净——画意

月下之理——人生无尽,宇宙永恒——哲理

月下之情——思妇怀远,游子思归——诗情

(二)细读全诗,品诗韵

第一部分:景物美

1、试背前八句

2、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请标出。

提示:春,江,花,月,夜

3、给这一部分命名。

提示:春江花月夜图

4、体会写景特点。

参考:A、紧扣题目,开篇对景物春江花月夜进行描写

B、以月光统摄景物,按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描写,层次分明。

C、创设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5、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这个画面。

参考: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第二部分:哲理美

1、背诵中间八句。

2、由月色作者联想到什么?

提示:由月及人到宇宙

3、你最欣赏哪个句子?请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4、请画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提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情感:哀而不伤

读下面几句,品味情感。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阮籍:人生若晨露,天道邈悠悠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苏轼:哀吾生之有余,羡长江之无穷

第三部分:情感美

1、齐读这一部分,然后给这一部分划分层次

提示:“白云一片去悠悠”以下四句——总写思妇游子的思念

“可怜楼上月徘徊”以下八句——思妇怀远

“昨夜闲潭梦落花”至结束——游子思归

2、一学生背诵总写部分。哪一词语用得好。

举例:“徘徊”。

赏析参考:

A、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亮游移不定的动态之美。

B、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C、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呼应,写出月亮不忍离去,思妇的思念之苦。

3、“鸿雁”“鱼龙”的理解。

参考:“鸿雁’“鱼龙”本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了月光的清澈,同时,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两者是古代用于传递音信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却不能传递音信,可见二人音信断绝,相思无着。

4。齐读“昨夜闲潭梦落花”至结束。

诗句中哪些语句表达了思归感情的?

A、“昨夜闲潭梦落花”在梦中也想家,运用心理描写。

B、“江水流春去欲尽”在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中表达归家心情。

C、“碣石潇湘无限路“以“无限路”表达有家难归的无奈

教师小结抒情层次:先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美景,为下面抒情打下基础——景物美。本诗由写景转向关照人生,思索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感叹——哲理美。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离愁别绪,讴歌爱情,憧憬幸福——情感美。

(三)比较阅读,开阔视野

阅读张九龄《望月怀远》思考问题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补充注释:

遥夜:漫漫长夜。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露滋:露水打湿。还寝:回卧室再睡

1、用自己的语言把全诗描述一遍。

2、本诗描写了一个什么画面?

3、两者比较比较:

A、题裁上不同:《望》为五言律诗,《春》为乐府体新辞。

B、体材上异同点

相同点:都写出了自古至今,无论天涯还是海角的人们,只要望见朗朗圆月,就会产生一种共同的心理—怀念远方之人,都以月夜为背景,写相思之苦。

不同点:在于《春江花月夜》中,作者是通过“思妇”和“游子”两个具体形象分别描画出异地相思的别样情怀;而《望月怀远》中作者通过单一对象描画因月而起的浓浓相思之情。满目哀怨缠绵,挠是相思凄苦,相思无奈,相思有深怨!

C、风格不同《春》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望》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若形容起来,前者是雍容华贵的大家闺秀,而后者即使含羞带怯的小家碧玉

五、齐背全诗,结束。

春江花月夜教案4

课题 古代音乐《春江花月夜》

教 具 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重点难点 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2、《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二、授新课

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1、 江楼钟鼓:

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

2、这段主题

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请同学们听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归纳出这三个段落有什么相似点。特点是: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

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的结构特点叫:“换头合尾”。

欣赏琵琶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段。

三、总结

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让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共同感受这首《春江花月夜》给我们带来的古典的美。

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春江花月夜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和人世间游子思妇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3、诗歌创作。诗歌教学不管是欣赏境界,还是鉴赏语言,其目的固然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准备材料

1、诗人的生平及诗歌2、诗歌写作的背景3、诗歌的参考译文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诗歌美读

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感受铿锵有力的节奏,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3、诵读指导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4、师生共读,用情感去点燃情感。

三、意境赏析

1、用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歌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艺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浮想联翩,头脑中有大量形象闪现、组合。也就是说诗人在创作时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因此,我们在赏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借助于想象。如果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学习与欣赏。

诗歌想象的方法:(1)根据字词想象单个形象;(2)根据句节想象群体形象;(3)根据全篇想象整体形象。

2、创造新的形象

提出课题: 请同学们从下列题目中选出自己的题目充从分发挥想像力和联想力,深刻地感受和创造性地体味诗的意境,把诗歌描绘的这幅“春江花月夜”风景图依据各自的题目用散文般的笔触,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1春之卷、2江之画、3花之容、4月之貌、5夜之景

四、赏析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自主思考,把诗歌的内容用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2、小组交流探讨,每小组遴选出比较优秀的篇章。

3、教师主持,请各小组的代表发言人诵读优秀的改写文章。

4、教师在听诵读的同时记录小组发言的纲要,并做好总结和评价。

教师总结: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五、情感把握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抒情诗由“情”出发,是诗人感于外物后一份心灵颤动的美妙,一份鲜活的感动,一份撞击心灵的真诚。

我们在上一部分的学习中在整体上感知了诗歌的形象,体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但要想更深层次的把握作者的感受和情感,一方面需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另一方面还需要对诗歌中呈现的意象、措辞进行深刻的分析,从每一个意象和每一句诗行里去仔细捕捉,再把它们连缀起来,组合成我们对诗所要表达的深层情感的了解和感知。

1、教师出示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作为下一步探讨的材料依据。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2、从意象语言的角度分析诗歌中作者透露出的思想情感及哲理思考。

(1)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状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小组合作探讨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2)教师点拨指导,小组同学交流探讨成果。

1纵向联想,即联想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遭遇及其性格特征,知人论世,鉴赏古诗。

2横向联想,既有此句联想到彼句,其间关系可相类也可相反,在此比较中鉴赏是的艺术氛围,体会其诗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叙之事及所言之志。

(3)研究材料

1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 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 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临江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3、教师评价总结。

1明月: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当然,月还是的愁绪、情爱的代表意象意象。

2江水:

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3落花: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

总之,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六、即兴赋诗

1、选题:(1)把《春江花月夜》一诗改写为现代诗歌。(2)以“多情的月亮”、“浩渺的时空”、

“惹人的春花”为话题,写一首诗。

2、要求:(1)写诗要注意韵律(2)写诗要选择鲜活的意象(3)写诗要意蕴丰富(4)写诗要有充沛的感情。

春江花月夜教案6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等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学习本诗重在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

听了我们以上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急切的想去领悟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

下面由教师作配乐范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教师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在这其中,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四、赏析诗歌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1、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1、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同时,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诗句,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统一,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五、再次欣赏教师诵读这首的配乐范读录音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六、作业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春江花月夜教案7

一、课题:《春江花月夜》

二、年级:八年级上

三、课型:纯乐器欣赏课

四、课时:一个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钢琴

六、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充分的聆听歌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歌曲的情绪,丰富有趣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自然的、有表现力的演唱歌曲主题片段,理解并运用“同尾换头”的音乐发展手法。

七、教学重点:有表现力的,婉转抒情的歌声表现歌曲,体会歌曲的思想感情。

八、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同尾换头的音乐创作手法并能够进行创编。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奥尔夫声势律动的方法进行导入,对歌曲主题音乐的难点节奏通过拍手捻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授

1.初听歌曲

(1)多媒体播放,提前提问问题:这部作品给你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钢琴范唱前三个乐段,提前提出问题:歌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

2.深入了解

发声练习:用“MI”做音阶式的发声练习。

跟钢琴对歌曲的主题旋律片段进行视唱并对其情绪方式进行引导。

通过多媒体对歌曲第一段和第五段的音乐进行分析。

3.整体感受

这一环节针对《春江花月夜》的发展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并激发他们去探索音乐的兴趣。

(三)音乐活动

对《春江花月夜》的主要创作手法——同尾换头,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并对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采用学生主动回答的方式,老师总结升华。

十、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同头换尾创作手法

民族管弦乐 琵琶 萧 古筝 二胡

春江花月夜教案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景、理、情的赏析

教学方法:

1、多媒体

2、诵读赏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人们抬头望月,总是心有感慨,或倾注爱恨,或寄托悲欢因而浩瀚的诗海中从来不乏优美的写月诗篇 (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 在众多吟诵明月的诗歌中,有一篇被人称为“孤篇盖全唐”,那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自读诗文,整体感知

思考:这首诗题为春江花月夜,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边读边把握诗歌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诗的主要内容: 月下美景,月下哲理,月下情思

三、赏析美景、把握情感

(一)赏析美景

1、要求:学生范读,其他学生划出写景的句子,并找出所写景物 明确:春江、明月、花林、流霜、白沙、江天

2、 运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现画面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结论,描绘画面 学生齐读,再次感受月下美景

3、概括景物特点 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

4、方法指导: 鉴赏写景诗,不仅要捕捉画面,感悟美景,还要了解把握景物特点,把握诗人情思

(二)、品悟月下哲理

1、提出思考: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 明确:作者独立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探究研讨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都会思考宇宙与人生 (老师补充资料: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前三位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思考的异同 明确: 相同:感慨宇宙永恒 不同:前三位感慨人生短暂,但张若虚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

3、诵读诗文

4、方法指导:缘景明情,比较鉴赏

(三)体悟月下情思

1、解读诗歌情感 方法指导:缘景明情 明确:作者看到孤独的明月,待人的明月以及漂浮不定的白云,因而想到人间相思的游子思妇

2、赏析游子思妇的情思 方法指导:找到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的句子,体悟情感 学生自读,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明确: 思妇:离愁牵挂,游子:寂寞思归

3、探究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把握月与情的关系, 游子思妇:睹月思人,借月抒怀

4、解读明月意象 拓展:中国人的明月情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总结月亮意象的含义:思归怀人,离愁别恨

5、反复吟诵,在读中再次感受游子思妇相思

学生选择读写游子或者思妇的诗句

教师点评 齐读,感受相思

四、鉴赏小结

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

五、美读诗文

分析诗歌之后,学生对这首诗在景,理,情三部分的感情变化有很明确的把握教师引导他们感受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就顺理成章 教师范读 学生再自读揣摩

六、课堂总结

她是朦胧的美,悲伤而轻盈;她是清纯的美,宁静而空灵;她是跨越时空的感动,她是穿透千年的哲思,她就是《春江花月夜》

七、作业布置

自读,背诵全诗

春江花月夜教案9

教学目标:

1.抓住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意象),进而借助联想、想像,体会一种春江月夜的画意诗情。

2.学习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在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中,置身诗境,体会诗境。

教学重点:

1.读懂诗意

2.抓关键字词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语: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张若虚仅存两首诗,而恰恰就是这其中一首诗使他“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有人评价说张若虚是“以一诗而压全唐”,足见其诗的艺术成就之高。闻一多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

二、作者简介:

张若虚,扬州人。曾任兖州(今山东)兵曹。唐中宗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唐玄宗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三、预习初读: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①滟滟(yàn)②皆似霰(xiàn)③捣衣砧(zhēn)④碣(jié)石

2、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标题是《春江花月夜》,涉及到五种景物,作者重点写了哪种景物?怎么写?有何特点?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意象,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从结构层次上说,一绘江月之景、二阐人生之理、三抒相思之情。

1、【原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意译】

春天,江水浩荡潮势汹涌,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3、【简析】诗人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赏析“生”字: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生”是“涌出”,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可谓妙笔生辉。唐代诗人好象对这个字情有独钟,象张九龄在他的诗作中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句子、王湾也写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谓一字一境界,着一“生”字,境界全出。

二、读译析第二节:

1、【原诗】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2、【意译】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像细密的雪珠。月光象白霜从空中流下,所以霜飞无从察觉,它照得江畔的白沙和月色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3、【简析】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叙)。诗人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明月朗照之下,滟滟的水波,花草丛生的芳甸,如同披上霜雪的花树,银色的沙滩,一切是如此的清丽出尘,神秘朦胧。请简析这四句诗的意境: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着世间万物,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细腻传神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三、读译析第三节:

1、【原诗】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意译】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3、【简析】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叙)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

这几句写出了怎样的哲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整个人类则是代代相传的,宇宙也是亘古长存的。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诗人的情绪是“哀而不伤”。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四、读译析第四节:

1、【原诗】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2、【意译】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一片白云缓缓地飘走,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3、【简析】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承“江月年年只相似”而来的: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叙)月光下江水流动,诗篇也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请评析“悠悠”两字的表达效果。最神奇的就是这白云一片,悠悠来去,一笔带出离人怨妇的主题。“悠悠”是“飘动的样子”,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没有点出抒情主体,但是更使人想到思妇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更有余韵。“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令人想到“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五、第五节

1、【原诗】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文---纹)

2、【意译】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这时二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送信的鸿雁能飞很远但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3、【简析】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叙)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赏析“徘徊”二字: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亮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与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月色,却又“卷不去”,“拂还来”。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析)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又凭添了几重愁苦!(评)

六、读译析第六节:

1、【原诗】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意译】

昨晚游子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相距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3、【简析】

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叙)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二字渲染并加重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简析末句的意境:“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摇情”强化了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它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笔触细腻传神,意境深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春江花月夜教案10

课题: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 民族管弦乐合奏

任课年级:初 一

任课教师:刘老师

教材分析: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中学音乐教案。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教学重点: 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教具: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钢琴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古曲,这首作品我们每个同学都听过,音乐教案《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中学音乐教案》。有同学会问:“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说呢?因为我们每天在上课间操时,都要做一套太极操,这套操使用的音乐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你们猜猜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春江花月夜》

二、《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8分钟)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传抄本,距今1999年,同学们算一下已流传了多少年?学生答:“1999-1875=124年”。原曲名为《夕阳箫鼓》,并列有一系列的小标题如: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乐家将这首曲子改编为丝竹合奏,取名为“春江花月夜”,并组合若干段落,每个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请同学们打开书P14页,划下各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家们又在丝竹合奏曲的基础上,将此曲编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

三、《春江花月夜》的结构特点:(20分钟)

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1、 江楼钟鼓:

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看P14页谱例: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

2、 这段主题,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请同学们听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归纳出这三个段落有什么相似点。特点是: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 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的结构特点叫:“换头合尾”。

四、欣赏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段。(5分钟)

五、小结: 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让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共同感受这首《春江花月夜》给我们带来的古典的美。

六、作业: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春江花月夜教案11

[写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的吴声歌曲。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杨广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张的两首的写作年月在张若虚此诗之前。杨广等五首诗的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

[文学常识]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春江潮水连海平”四句是第一节。这节从月出写起,而描写重点在月色下的春江。头两句写春江水满,江海相联,月出潮生,在海天月色的衬托下,突出了春江浩渺的壮丽景象。第三句承潮水,明月,描写春江在月光下波光粼粼,跳跃远逝,邈远迷茫。这景色给人遥思遐想,故启出下句“何处春江无月明”,一下将眼前景物联系到一个广阔空间的想象的境界,为以下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和月下游子、闺妇的相思伏笔。

“江流宛转绕芳甸”四句是第二节。这节极写月光皎洁。首句承上节“春江”写“江流”,又带出“芳旬”。“芳甸”一语即透出春天气息。长江春水本来应该是滔滔奔腾,这里却轻着一“流”字,而且赋予“流”的形象化:“宛转绕”,因而春水也似有深情。上句出“芳甸”,下句便直写“花林”。可是这时是月光下的花林,不可能有日间看到的姹紫嫣红的色彩和真切形象。直接写月光下的花,无法浓墨重彩渲染,往往只能淡墨勾一个轮廓。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曹植《公宴》)对于月下的兰花和荷花(朱华)只能点到为止。张若虚这两句诗虽然也是点到为止,却写得流光溢彩,表现了花林月色,相交不定,只觉花光烁烁,如霰洁白,如霰闪闪,似真似幻,创造了色彩迷离的特定境界。最后两句写月光的清淡、皎洁。月亮升高了,月色纯净,简直就是“空里流霜”了。霜是不会流动的,诗人此时感觉月色如霜从空中流泻下来。这里着一“流”字,月色便成了幻象的动态。但是此时的“霜”(月色)只是清凉的、静谧的,因而“不觉飞”,这透明的月色似乎又动中有静。由于月色洁净,因而“汀上白沙”与月光融为一色而“看不见”了。这时天地、景物与人在这透明的月色中融合了,有的是纯净无瑕的快慰。诗人在这里对于皎洁月光的描写和美感意境的追求,确实达到了极精巧的程度,真可与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印象画派对于光色的表现相媲美。

以上第一,二节八句起笔扣题,把春、江、花,月逐层写出,写的是月色夜景,这“夜”自然就包括在其中了。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江天—色无纤尘”四句里的头两句继续写月,但这时已是皎月当空,境界更加开阔,由写景转入抒情。

“江天一色无纤尘”,一是表现了月光的皎洁,二是表现了整个人自然的纯净,景物与宇宙浑然一体。此时的直觉只有天空中一轮明月高悬,独照今古,其他—切都退到不闻不见的地位去了。这里一个“孤”字显得这境界实在过于广阔了,这宇宙实在过于苍茫了,我们似乎感到诗人一颗凄清的心在这透明的空间跳动。后两句因景生情,进入了遥思遐想,对宇宙、对人生作了探索诘询。两句的两个“初”字把现实的景物升华到一个深沉寥廓的哲学境界。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初醒觉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李泽厚《美的历程》)。诗人的这种意识更直接体现在下一节诗中。

下一节是“人生代代无穷已”四句。诗人在上节由人与月的关系想到时间长河的遥远迷茫,这一节想到人生世代相传虽然也是无穷尽的,但哪及得年年圆缺相似的江月(大自然)的永恒。诗人在寻求人生与永恒的大自然关系的解答,吐露了对人生世代变幻的迷惘。此时浮想联翩:“不知江月待何人?”一个“待”字写出了月也有情,它似乎也有执著的期待和追求,但无法了解它期待和追求什么。人比月应该更有情,应该有更执着的期待和追求。这时诗人进入了低回沉思,目光从月又移到江,“但见长江送流水”,留下的是对人生短暂的轻轻喟叹,淡淡的惆怅。因为有所期待,所以也并不绝望。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关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幢景。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浴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四句起是第三部分,;转写游子、闺妇,景物成为离人相思的烘托。前面有江天一色“无纤尘”,描写大自然的洁净无垢,这一节首句出“白云一片”,可以说是相反相成,起了衬托月色的作用,同时又是转到另一主题的起兴。“白云”飘忽渐远,似离情依依,故日“去悠悠”;“一片”又显得孤独无定。前人常用浮云喻游子,所谓“浮云游子意”,所以启出下句“青枫浦上”游子愁肠九折的相思之情。。以上两句是虚写,下两句直写游子、闺妇无可奈何的相思:谁家今夜有停留在江上的游子?何处的闺妇在明月朗照中的楼上思念远方的亲人?

“可怜楼上月徘徊”四句写月下闺情。通过游子设想思妇的相思情状。“可怜”自是游子怜惜明月楼上的思妇。“月徘徊”一语双关,既是把景物写活,又是诗人的一种寄托。这里用了·曹植《七哀》诗的典故,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思妇愁,悲叹有余哀。”

“月徘徊”一语即含蓄的点出了思妇的哀愁,又与上节“白云”“去悠悠”对照设想思妇的哀伤。下句“应照”的“应”字是“应会”的意思,是设想之词。游子设想自己所见的月应会同时照及“离人”(思妇)的妆镜台。杜甫有“双照泪痕干”句(“双照”共照两地相思的人)。月也有情,月光成了相思联系的一个根线。后两句通过闺妇两个动作细节,刻划其相思的内心矛盾:此时帘遮“玉户”,皎洁的月光透过帘幕撩得闺妇心烦意乱,她想卷起帘幕将月光赶去,但是卷起帘幕,月光更是直泻闺室,只有惹起更强烈的愁思;下句写月光照在捣衣砧上,也使闺妇思绪烦乱不安,她又痴想把月光拂去,可又是“拂还来”(一说是拂去砧上自己的身影)。古代妇女捣衣常与制衣送征人有关,故闺妇在月下捣衣,月光照在砧上,勾起对远方游子无限的思念。这两句通过游子想象闺妇的两个动作,描写她想排遣相思的痛苦而又无法排遣。这月色给游子,闺妇何等强烈的感情色彩!

此时相望不相闻”四句中,首两句承上节月光的“卷不去”,“拂还来”,写闺妇的内心独自。此时两地所望见的是同一个月,故说“此时相望”,但是又不通音讯,故又说“不相闻”。相望不相闻”美好的爱情如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所以下句表达了闺妇希望追随月光流照君前。这当然也只是痴想,事实是“鸿雁长飞”也不能将此处的月光带到游子那里去。最后一句从游子这边看,浦边水里的鱼龙也只潜在水里跳跃,泛起一点波纹而巳,不能代为传递消息。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汉扫·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后因称书信往来为“鱼雁传书”。这里后两句用想象又暗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突出了会面不可期的相思之苦。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昨夜闲潭梦落花”八句逐步总结全诗。“昨夜”指望月之夜,这时已是次日黎明。花落寒潭,青春将尽,人未还家。一个“梦”字点出望月思人、期待相会的虚幻。江水流,夜将尽,花已落,月西斜,雾漫漫,呼应了开头春、江、花、月、夜的描写,逐句收结,衬托了游子闺妇急于相会而又不能实现的惆怅。最后归纳为“不知乘月几人归”如此花月良宵,有多少离人虚度了,又有几个人此时返家。无可奈何中又有美好的憧憬,因为毕竟也有良宵夜归人啊!“落月摇情满江树”,月有情,最后余辉洒满树梢。树有情,留得余辉满树梢;人有情,余辉树影情摇摇;不知何者是景,何者是情,此情此景绵绵无尽。清代人王尧衢评此诗结尾说:“余情袅袅,摇曳于春江花月之中,望海天而杳渺,感今古之茫茫,伤离别而相思,视流光而如梦。千端万绪,总在此情字内,动摇无已,将全首诗情,一总归结其下。添不得一字,而又余的无穷。。(《唐诗合解》)

[内容述评]

张若虚的《春汀花月夜》闻一多先生称:,这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认为“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

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胯诗杂论》)一篇诗得到如此高度赞誉,这在中国文学史是绝无仅有的。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于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借,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显示了景物与人情的乖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代无穷己”与“江月年年望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这即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精神。因而,闻—多先生称赞此诗展现了“窘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寂的境界”。(《唐诗杂论》)

[艺术特色]

一、画面清丽,色泽柔和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诗人不仅沿用题目,而且也沿袭了旧例,开篇便就题目敷衍生发,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一方面,诗人以月亮之初升到坠落为行文的外在线索,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如写花林不绘其形状色彩,而突出月光洒在枝头时的景象;又如写江水侧重其在月光映照下的滟滟波光)诗中的一切景物,均为月光所冰浴笼罩,既各在其所而又相互连带映照,宛如一幅笔触淡雅的水墨长轴,显得清丽、幽美,色泽柔和。

二、柔情似水 淡愁如烟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写游子思妇当此良辰美景却天各一方的离别相思。相思离别,本是古代诗词中司空见惯的主题,但作者写来却别有风味。尽管也有相思之苦,但却没有泣涕涟涟的浓烈,在“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怨艾和嗔怒中,我们分明也感受到了思妇的天真与痴情;尽管也有离别之愁,但却不见双眉紧锁的沉重,在叹息“此时相望不相闻”,“可怜春半不还家”的同时,我们也分明感受到了“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真诚与热切。李泽厚说,“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彷徨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美的历程》)由于诗中并未涉及具体的现实人事内容,因而其对离别的哀愁伤感显得宽泛而轻淡;但诗对相思的描绘渲染,却因自然背景的幽美和作者笔致的柔婉,显得真切缠绵,如三月丝雨沁人心扉。

三、其他

诗中的月亮不仅是景物描绘的主要对象,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还引发了作者对茫茫宇宙与漫漫人生两者关系的探究与思索(“江天一色无纤尘”以下八句),使此诗在诗情画意之中蕴含了一定的哲理。因而,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月光均是统领全篇的神魂。人们所以称赞此诗诗情、画意、哲理融于一炉,也正是由于月光的内在贯通。

此外,此诗四句一换韵,凡九换韵,平厌交替,且又多用顶针、回环等修辞手法,因而使全诗显得声韵流荡,一气流走。

[参考资料]

看了上面的简释,我们已初步理解这首名作的大意,现在再做—点分析,进—步欣赏、探讨它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节律清新,流美婉转。《春江花月夜》属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也是陈后主、隋炀帝用过的宫体诗题目。陈后主君臣原作已失传,据《旧唐书·音乐志二》等材料记载,宫体诗不外是陈叔宝君臣在宫中唱和的艳丽佻达的艳体诗。据《乐府诗集》所录,用这一题目所作的诗,在张若虚之前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内容仍未摆脱艳情诗的窠臼,而且都是五言四句或六句的短篇写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显然完全摆脱原来曲调的束缚,另创优美的七言长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总感清新流畅,可婉转轻歌,这是它节律格调上的最大特点。这种特点首先表现在诗的押韵、转韵平仄交错上。第一节一、二、四句用“平”、“生”、“明”三个平声字押韵,第三句末用仄声字“里”;第二节一、二、四句用“甸”、“霰”、“见”三个仄声字押韵,第三句末用平声字“飞”。以下两节采用同样手法押韵、转韵。诗的第二部分前四节用平声转韵,最后一节转仄声韵。这种押韵高低抑扬交错的手法,不仅使诗的音韵和谐,而且也切合写景抒情的反复咏叹和游子闺妇的无限缠绵的感情。其次,诗句平仄虽然不像律诗那么严格,但其中也有一些符合律诗乎仄和对偶的诗句,加强了全诗优美的节奏感。

用词造句的复叠和回环往复。王尧衢指出此诗“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子只二见。。这段评论正确地指出此诗词句复叠回环的艺术特点。如开头四句,用词上便“春将”两现,“潮”两现,“月”两现;造句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种用词造句环复、错综和顶真的修辞手法,使诗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江天海月的邈远的境界中去。又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等等,这些句子整齐中又显自由,不拘一格,用词似复叠而非复叠,恰当地表达了幽深邀远的境界和缠绵相思的情态。其次,用词造句紧扣题旨,使主体景物不断显现、深化。原来用这个题目作诗都得扣紧“春、江、花、月、夜”五个字的内容,张若虚的诗远远超过其前人并对后世歌行体产生影响之一就在使主体事物如乐曲主旋律的回环、重现,深化、如“江”便有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月”便有明月、月明、月照,江月、明月楼、月徘徊、月华,斜月、落月。“江、月”与“春、花、夜”相联,与望月的游子,思妇的感情相联,不断叠现,并组成回环返复而又错综变化的语句,构成一个景、情,理浑融一体、迷离变幻、奇光异彩的意境。

[构思缜密]

如上分析,诗人扣紧“春、江、花、月、夜”五字作诗,但并不平均用力,而是突出特定的时间环境---月夜。“夜”是比较抽象的,写好了“月”,自然就包含夜,而且是一个特定的“夜”,所以全篇以“月”为主线,可以说句句离不开月,当然也离不开“夜”。月光下的情景如万花筒,随着月亮起落高低,月色的不同,闪烁变幻。先是潮涌月出,波光滟滟;继而月光渐朗,花如珠霰,在后皎月中天,微尘不飞,碧空如洗,令人悠思遐想,上穷千古,下伤离情;往下斜月沉沉,雾茫茫,路茫茫,思绪茫茫;最后落月余辉,散落树梢,余情袅袅。一夜月光贯穿今古,朗照天地,净化了游子、闺妇的爱情。词虽纤丽,但境界开阔,这是那些轻艳浮靡的宫体诗不可比拟的。

对宇宙、人生的沉思遐想。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所突破,而且在思想内容方面显示了初唐的时代精神。诗人对江山风月、良辰美景不停留在一般形象的感受,而是升华为对时间的永恒、空间的无限的哲理性认识;以严肃的态度描写游子、思妇的纯真爱情,虽有惆怅感伤,但有留恋,绝无低级庸俗成分,洗净了宫体诗的影响,给优良的传统爱情诗注入了新鲜的内容。联系初唐四杰的诗,特别是与张若虚同时的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来看,此诗透露的对宇宙、人生的哲理认识,虽有迷惘,但有憧憬,这正是盛唐气象的萌芽,时代精神的回响。但是此诗较多地描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在宇宙面前感到人生美好的短暂和惆怅,这是读这首诗时应注意的;当然,我们也不能用当代人的思想去要求古人突破他们时代的局限。

初中作文 篇1

自古以来,每当孩子牙牙学语时,母亲就会教孩子们念古诗,从小到大的课本中都有古诗。文人作画后,也会在画旁作诗。古诗,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使我们从中学到各种人生哲理,了解人情世故。

我小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带图画的《唐诗三百首》,我也对那本书“颇感兴趣”,只要妈妈不注意时,我总会在树上面划上几道或是撕掉几页,渐渐地,我长大些了,原先的小厚一本书,现在却变得破旧不堪,这时我终于对书上的字感兴趣了。只要妈妈做饭时,我便会搬着个小板凳坐在角落里用情的读诗。

当时的我对一首《回乡偶书》情有独钟,可能也是因为那上面的画的原因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旁边画着一个老爷爷笑着对孩子们,可孩子们却都不认识他,不愿意和他玩,我当时只觉得这个老头儿太可怜了,没人理他,我都替他感到伤心。现在我长大了,终于明白这首诗的意思是作者在外漂泊了太久,家乡的人已经变化,很少人认识他。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最熟悉的诗再不过是李白的诗了,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传遍了千家万户,但更人敬佩,是李白那不羁的性格,一个人只有他的心是纯净无暇的,才能写出令世人惊叹的诗词,只有她的心真正沉醉在一件事中,他才会领悟其中的真理。

不论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是白居易、黄庭坚这类的绝顶诗词文人,各个朝代,各个时期,各个地点总会有络绎不绝的才华之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中华的诗词文明,将以代代传承下去,陪伴着每个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每当耳边想起熟悉的诗词的声音,我们都感到无比温暖和自豪,中华的诗词,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

初中作文 篇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都一样。但有一点不同,我的梦想是一个秘密,嗯!秘密这个词用得很贴切,因为这个梦想与家庭情况互相排斥,互相抵触。这个梦想就是——音乐梦。我不曾和父母提起过,也怕他们知晓我的梦想。也奇怪,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反正不想他们知道,好像他们知道了天就会塌下来一样。

但,最终他们还是知道了。那天大家在帮我找英语辅导课,不知怎么弟弟就拉住我说:“姐姐,我去告诉大爸爸你想学钢琴!"我连忙拉住弟弟的手,心越加快,似乎要蹦出来了一样,脸色涨得通红:“不行,不行,不行,你要说出去了我就不和你好了!”

最终,弟弟不顾我的阻拦,义无反顾的告诉了妈妈,就在那瞬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不知该怎么办。结果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项链一样流了下来。在那一刻,我仿佛读懂了妈妈的眼神,那眼神仿佛带有心酸,怜惜,疼爱,愧疚,但不知有没有一丝丝失望。因为我们家的情况必须通过读书,来改变现状,学什么音乐完全是在浪费精力,时间和金钱,以后是不一定能靠这个吃饭,挣钱。我知道如果我家的经济比现在好五倍和十倍,她一定会让我去追逐我的梦想,他一定会竭尽全力支持我。

就在那一瞬间,我身体,大脑仿佛不受自己控制,扭头就走,头也不回的走。

也许,梦想有时候可以展现出来,但有时候必须把它当做秘密藏在心里。

也许,我此生和音乐有缘无分。

也许,有一天我会为着这个梦想头也不回的走下去。

也许,我能成功。

难忘的时刻——在秘密,梦想被揭穿的时候,妈妈那心酸,怜惜,愧疚,疼爱的眼神和我那莫名的泪水,头也不回的倔强。

初中作文 篇3

“爱”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爱”是伟大圣洁的却又是渺小的。在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有爱的存在,只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去发现爱的眼睛。对于“爱”这个字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想,有人说爱真诚,也有人说爱虚假,但是有一种爱是毋庸置疑、不可否认的。那就是“亲情之间的爱”。

我到现在还模模糊糊的记得一件事情,大概有七八年了吧!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我突然发了高烧,我的体温高达39。6度,喝了药仍迟迟不肯退去,妈妈慌了,爸爸什么都没说,给我裹上大衣便执着的向雪中冲去,要知道爸爸当时只穿了一件单薄的毛衫,妈妈紧紧的跟在后面,我感受到了寒冷的气息,而爸爸抱着我,更是冻得瑟瑟发抖,我后来就什么也不知道了,那时我好像是烧晕了吧!爸爸同样感冒了。我蹑手蹑脚的走到爸爸身旁,在他的耳边轻轻的说:“爸爸,我爱你!”

可是,我现在的天真无邪呢?被谁给偷了去?我想起小时候的种种糗事,便会忍不住喷笑。因为妈妈对我说,我小时候喜欢骑爸爸的脖子,竟在爸爸的脖子里撒了两回尿,爸爸气喘吁吁的跑回来把我的一切安顿好以后便去洗澡了,闻了骚尿味一个上午,我不禁又喷笑了,我还在诧异,老爸为啥不把我扔下来?

爱无言,却有行动,妈妈爱唠叨,从早晨唠叨到了中午,又从中午唠叨到了晚上,真烦,可是有一次妈妈说去姥姥家有事,一天不回家,我顿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晚上,守着毫无生气的大房子我潸然泪下,终于……妈妈回来了,我迫不及待的扑进妈妈的怀里,嘤嘤哭泣。我才知道我离不开妈妈的唠叨……

通常,父母的一个眼神都会给人某大的鼓励。父母的一句话都会给人莫大的勇气……

虽说“爱无言”,可是我终究忍不住的喊出来:“爸妈,我爱你们!”

初中作文 篇4

夜深了,月亮躲进云层伴随着星星睡了,一切都显得静悄悄的。

我独自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这张试卷,看见一个个鲜红的叉叉,又回想起在这两个月中每天早起晚睡,挑灯夜读英语,本指望成绩会有所进步,但一切都成了泡影,不禁簌簌地留下了眼泪。

为什么,我会失败呢?为什么,我的英语成绩会一步步下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每天早上、晚上都坚持抽出半小时来,读、背英语单词,每星期都将做错的题目抄进笔记本,然后再去做一遍,两遍,三遍甚至更多,直到消化为止。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难道是我在答题时不够认真、仔细吗?我在考试时全神贯注,一题一题看下来,在做选择题的时候,我仔细审题,将不正确的选项一个个排除,写上一个最有把握的答案;在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时,我用笔将与题目相关联的句子划出来,又讲英文翻译成中文,选出与这句话的意思最接近的回答,反复斟酌所选的答案是妥当;而在做用所给单词填空时,我一遍又一遍回想老师上课时所讲的语法点和常用句型,尽量去填可能性最大的单词。难道这还不够吗?

回想起每次考试的总分都是被英语成绩绊住了脚,我不禁心灰意冷,欲哭无泪……

“吱嘎”一声,门被轻轻地推开了,妈妈走进来,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没有失败何来成功呢!是啊,不经历风雨又怎么会见到彩虹,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即使前方荆棘丛生,也要微笑着大步前行。

永不止步,我相信我可以做到更好。

初中作文 篇5

“砰。”巨大的关门声响还在身后。

耳边还游荡着母亲的话:“有本事,你就别回这个家。”

又吵架了,我已经忘了这是第几次了。我抬头望了望了天,黑压压的云层直压的人们的心情更加阴郁。马上要下雨了,我心想。我抬起像灌了铅的脚走出了小区。心情烦闷的想大喊。我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看着街上匆匆忙忙从我身边走过的人,他们脸上带着焦急,时不时抬头看看天空。我想他们现在肯定很想回家躲雨吧。

家!我自嘲的笑了笑,摇了摇头,继续漫无目的走着。不知不觉,雨滴落在我的脸上,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少,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在躲雨,在向着家的方向跑去。

雨滴渐渐变大了,我站在车牌下躲着雨。看着玉帝渐渐落下来地在水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看着水面上的气泡和滴在水面上溅起的涟漪。我陷入了沉思。我想了很多很多:有小时侯第一次叫妈妈时,妈妈脸上的欣喜。有第一次成功走出第一步时,妈妈脸上的骄傲。有第一次拿满分时,妈妈脸上的欣慰。有第一次犯错时,妈妈脸上的失望。

我想起这几十年来,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妈妈头上的三千青丝已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有光泽了,岁月也在妈妈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的痕迹。

想着想着,脸上早已一片温热,拿手一摸,脸上早已分不清到底是泪,还是雨。

我一路向着家的方向跑去。忽然一道熟悉的影子印入我的眼帘——是妈妈。

我飞奔到妈妈面前。妈妈的衣服湿透了,头发湿答答的黏在额头上。看见我,忙说:“傻孩子,叫你走你还真走呀。快回家换一身衣服,别着凉了。”

我猛地点了几下头,说:“妈,我们一起回家换衣服吧。”

“嗯!”

在我们身后,雨停了,太阳笑了,阳光洒在我们身上,像给我们镀了一层金光,美轮美奂。我和母亲相视而笑。

初中作文 篇6

小时候,父亲的手仿佛一片天,带给我蔚蓝的梦想;再长大些,父亲的手仿佛一片海,源源不断给我做人的启迪;现在,父亲的手仿佛一座山,悉心地给我作出指正和批评。父亲的手,是沧桑的,时间无情地给他留下岁月的痕迹:父亲的手,是博大的,包容了我的错误,给予了我鼓励;父亲的手,是坚韧的,撑起了这一个家。

在父亲的手上,布满了老茧和皱纹。他辛苦劳作了四十多年。小时候只为减轻家庭的负担,他在高中之前从来不穿鞋子,到学校有一天的路程,他坚持下来了;在家里,白天干活,晚上复习功课,他坚持下来了;现在,他和母亲一起把我和妹妹供上了初中,他也坚持下来了。我问父亲:“你不累吗?”他说:“不累只要你能上大学,以后找到个好工作,爸就知足了。”说着用他那粗糙的手抚摸着我。我的眼泪顿时在眼眶里打转……

小的时候我还不走路,是父亲拉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地教我走路的。摔倒了又扶我站起来,继续走有一次,他放了手,我顿时大哭起来。父亲背着手说:“不要怕,继续走,你一定行。”在父亲的鼓励下,我终于学会了走路,父亲在一旁看着我,眼里满是欣慰。

还有一次,考试失利了,我很沮丧,趴在桌子上一声不吭,父亲又走了过来,把手放在我的肩上。我抬头望着他。“爸爸会怎么做呢?”我心里很害怕。可父亲却说:“要相信自己,这一次的的失利并不代表全部,只要下一次做得更好,那就是成功。”他默默地离开了房间,我的泪水又在打转了……

晚风瑟瑟,不知父亲又在做何事。是在吃晚饭还是已经睡了。父亲终究有一天会熬不下去,我如果不好好学习怎么行呢?

那璀璨的梦想,已经不远;人生的道理,时时铭记;曾经的错误,已成过去。但父亲还能回到曾经的青春年代,享受生活吗,我想是不能的。为什么?问问时间就知道了。

初中作文 篇7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感动,如今光阴飞逝,韶华不再,珍惜自己的感动,亦值得回味。

月色温柔,荡起莫名的涟漪。就是这么一个寒冷的冬天,就是这么一个温柔的月夜,我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在拖长的影子下走向爷爷的家。一向不敢轻易触碰那透明的梦,只恐一瞬间就会支离破碎。走向那月光下仍然漾着丝丝温情的老屋,轻轻地推开老屋的门,灰尘洒落,轻轻地唤了声,“爷爷?”早明白终将得不到回应,而我却依旧霸道地认为爷爷还在我的身边。只是,挂在墙上的棱角分明的黑白遗照冷酷地提醒我这个不争的事实。

心中还是纠结了起来,泪水无言的流了下来,仿佛在为自己哭泣。我轻轻地伸出手去触碰那张在梦中出现了无数次的脸,但他眼中的严厉却又更胜几分,似冷峻的光直射心底。曾记起儿时他与我一齐嬉戏的场景,曾记起少时贪玩他严厉地教训我,但是,已成为往事,此情待可成追忆。月光洒落,凝望我的脸,提醒我,爷爷,早已一去不返。

心中猛然响起了一句话,是爷爷和我说的,“不要为过去而悲伤,要为将来而奋斗”。是呵,爷爷不正是盼望我成为一个遇到挫折能够坚强的人吗?我不禁为自己的感性而感到羞愧。在心中许下一个誓言,不为挫折所打败,要努力拼搏,不辜负爷爷的期望。在爷爷的遗像前重重的磕了三个头,迈开沉稳的脚步走出门外,目光更加的坚定,就连一向抿着的嘴角也不觉地勾起了一丝弧度。

从那一夜起,心志愈加的成熟,为着心中的誓言而感到激动和振奋。因为这次的经历,收获了自己的感动。人生如画,感动常在。因自己的一次蜕变而感动,因自己的一次进步而感动。打开心灵的窗口,睁开敏锐的眼睛,品位自己的感动,莫让一切都随风。然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被自己感动,不失为生活的精彩。用心灵品味,用情感润泽,用人格衬托。被自己感动,活出一份精彩!

初中作文 篇8

小时候希望自已快快长大,出去工作,赚钱,照顾爸爸妈妈。而现在却希望自已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

自初中以来,作业多了,要学的知识多了,老师换了,朋友换了,一切来得那么快,有些措手不及,这么这么快啊!上初中,老师不再像小学那样不懂的题讲三四遍。现在呢!老师一题只说一次,一次性就过,让人喘不过气来。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学,不懂的题老师指点下而已。然而我还没有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上课听不懂的题下课后也不会去问老师或是自学。我只顾着玩,说真的,学习好累啊!不想学习了,想出去工作了,可工作比学习还累啊!做什么都是累的,那我还是学习好了,不懂,可以慢慢学,不懂请教朋友亦或老师都可以,我都懂,但有时候老师说了很多遍我还是不懂,我的思维能力反应不过来,上课老想着别的事,下课呢!则是做作业,不懂的跳过,没有去问老师。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会做的空出来来。

初中的社团活动丰富了,但我们学校还没有开什么社团,很失望,为什么不弄几个社团呢?我很不解,问了老师才知道,下个学期才会有,眼看已经过去半学期了,我只学到了一点皮毛,一个星期后怎么上“战场”,我有点后悔我浪费那么多时间了,有时间应该多看书才对,而不是玩。没学好知识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打字也会有那么多错别字,说话也说不好。那句“没文化,真可怕”说得一点也没有错。前几天,妈妈的初中同学来看妈妈,唧唧歪歪说了一大堆,都是一些隐私的问题。“你结婚了没有啊?老公做什么的啊”之类的话语。她很烦,就像菜市场买菜的大妈一样,啰啰嗦嗦的。妈妈告诉我她初中出来就工作了,那时候她的成绩也很差。现在看来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妈妈告诫我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做个没文化的人。”想想妈妈的那个朋友,我才不要变成她那个样子呢!我要做个有文化的人!

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哦!小学没学好,初中就更不会学了。要在小学打好基础。

初中作文 篇9

时间过得很快,又是新的一学期。还记得在上学期期末考试时我考得很不理想,被评了一顿,只好惩罚我做家务活。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只好做家务了。

因此在寒假的两天中,我便做了家务活,第一天,我首先是把家人吃饭用的碗洗干净,依次放好。之后把桌子上的垃圾清理干净。第二件事,把家里从里到外都要扫干净一遍,最后一件事,就是整理房间。这一天结束了,第一次做完这些事,心里很开心,因为这是我获得的回报,而且身体虽然感到很疲倦,心里却是甜甜的。

接着的一天,我便要把家里的玻璃擦干净,之后,就是把家里拖完地,并且把房间的东西整理好。最后,妈妈把家里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

两天过去了,我知道,妈妈惩罚我做家务活的原因,从中我通过这次做家务活就能体会到妈妈的辛苦,整天不仅要洗衣服,烧菜等,还要上班,而我只要认真的学习,而我却不能做到这点儿小事,在那时,回到家中后,顿时心里就像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妈妈知道后,虽然一直批评着我,而我却想着自己的痛楚。却没有想一想妈妈平时的辛苦。

那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上课专心致志的听讲,做到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我深信,只要努力,努力,在努力,希望之花一定会结出累累果实的。

从做家务活这个劳动中,我可以从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母亲为了我们可以宁愿劳累自己,也许我的母亲也正是如此,她想让我通过这种方式来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许,正是这种原因,才让我从中明白出学习的真理和奥秘。

是的,这次做家务活,我不仅明白学习的道理,还能增强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平常的生活习惯,渐渐地,我也能够做家务活虽然很辛苦,但是心里却是暖暖的,有获得成功时的那种欣喜和自满。

说到这里,我有决心能在新的一学期进步,同时我更希望自己能够体会到成功时的辛福的滋味,同时我自己一定能够马到成功。

初中作文 篇10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最爱看的节目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过年七天更乐呵的了:贴春联,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一个个忙得不亦悦乎。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春节失去了兴趣,人们都在忙,亲戚们根本没有时间聚在一齐。春联依旧贴,红灯照样挂,鞭炮仍然放,但是总觉得春节不是这么回事,总觉得春节真的是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

我经常想:“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再过几年,人们也许就要忘记春节这千年节日的习俗了?忘记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真正的味道了?”

但是,今年的除夕之夜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这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外婆家,我的亲人都聚到了那里。家人一齐贴春联,挂福字,忙碌中隐隐透着一股年味。

中午,家人都聚到一齐吃饭,家人畅谈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获。共同畅想完美的未来。家人一个个敞开心胸,开怀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声中化解了。这时还有人在楼下放了一串象征辟邪的鞭炮。我从饭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

下午,家人高兴地架起麻将桌,玩起了麻将。输钱赢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绪。家人一边玩着麻将,一边谈论。我们小孩打开电视,所有的节目都和过年有关,越发让我感到了浓重的年味。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家人笑的前仰后合。趁着过年的钟声还没有到来,我们下楼去放鞭炮,楼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们的和别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鞭炮的火药味中我嗅出一股浓厚的年味。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来了!离新年的钟声只有10秒了!9—8—7—6—5—4—3—2—1!家人互相拜年,给亲友发信息,打电话祝福,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我很高兴,因为由此能够看出,人们并没有摒弃千年的传统,依然能够感觉到过年的“年味”,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团团圆圆。

初中作文 篇11

我的家乡是一个鱼米之乡——海门。那有许多美食,红烧山羊肉,万年芋艿,东灶港海鲜……不过我要介绍一种令大家垂涎三尺的美食——藕饼。

听爸爸说,藕饼是一种既好吃又有营养的美食。小时候,大家都没有油烟机,谁家炸了藕饼,大家也都是老远就能顺着这香气寻觅而来。藕饼真有那么好吃吗?今天,我也来尝一尝这个美味的小吃。

我将准备好的猪肉放在砧板上,小心翼翼地剁了起来,刀与砧板有节奏地发出“笃笃,笃笃”的声音,如同一匹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剁完猪肉,我将手洗净,然后从干净的清水中将白白嫩嫩的莲藕拿出,接着用小刀将前后两个老的藕头藕尾切去,然后将藕切成一个个两个藕片尾巴连在一起的大夹子。我十分认真地切着,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将藕片切断。接下来就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和肉馅。当然,这里要请上我的“大力士”爸爸来帮忙,只见老爸将袖子往上卷了卷,然后向肉中加了少许的盐、葱后,便用筷子向着顺时针的方向飞速搅拌起来,在老爸和肉馅的时候,我将面粉“变成”了我等会儿需要的面糊。

开始包藕饼了!我将藕片口轻轻打开,用筷子将肉馅一点点塞进去,然后轻轻一按,将多余的肉馅刮去,这样,一个藕饼就做好了。炸藕饼了!我先将藕饼在面糊中滚了一下,然后往油锅中里一放,只听一声“噼里啪啦”的声响,油锅里冒起了无数个泡泡,像一条条小鱼在荷叶中来回穿梭。藕饼的颜色越来越深了,由白色到淡黄,又由淡黄到金黄。

刚出锅的藕饼金灿灿的,油汪汪的,像一朵朵向日葵,又像天空中的太阳。

我看得“口水直流三千尺”,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啊!真香,藕饼的香味在我的嘴中化开,在唇舌之间缠绕着,久久不肯离去。我吃了一口又一口,这时越吃越好吃,我不由自主地称赞道:“藕饼真好吃,真是太赞了!”

初中作文 篇12

格外地爱这个冬天。因为有雪!

冬天的第一场雪,总是让人很兴奋。雪铺天盖地地漫来。呼啸的风把它们卷起,继而重重跌落,很美,美得惊心动魄。因为没有雨,雪更显得格外缥缈与空灵。

第二天一早,你便置身于一个玉树琼枝的世界。何其幸也,雪把我童年的记忆盛装起来,留我在冬日取暖。

从小就爱雪。喜欢漫无目的地在路上走,平整的,盖着厚厚的雪,还没有人踩过的路。在心里欢喜地走好每一步,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是那种很干很干的雪,没有雨水夹杂在里面。走了一段,便停下,回头看,一串一串脚印留下来。一群孩子们追着雪乱跑,伸着手,等雪落在掌心,可是还没来得及看清它的样子,就化了。男孩子们尤为欢腾,打雪仗,或是在雪地里打滚,大家的心把冬天烘得暖乎乎的。我想,孩子们那么爱雪,是因为他们和雪一样的纯洁,所以,格外亲切吧。

冬的空寂,也衬得冬天分外热闹。

有雪的冬天,才更让人感到年味儿!

总是喜欢过年的。因为有雪,大人们早早收工,开始打扫房子,擦洗家具,忙着买对联,置办年货,烟花爆竹成摞堆在角落里,那是孩子们是最高兴的了,人人手攥一支烟花棒,绚烂的花火前,是朦胧的笑脸,遥远的天际,不时传来巨响。

下雪的晚上,万籁俱寂,新醅的“十月白”酒已经烫好,红泥小火炉上,正烤着小小的糍粑,香气四溢。一阵风来,把门口的棉帘掀了一个间隙,小雪趁机飘落进来。雪珠打在屋瓦上,如小珠滚过玉盘,听雪的人,已经有了八分的醉意,还在喝——“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用申赋渔《光阴》中的内容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有些爱只能在冬天,也只有冬天才能装得下我们对雪、对年味的爱,还有人们对生活的爱。

也只有在冬天,我才有一种深深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有些爱只能在冬天——

只有冬天才能装得下我们对雪、对年味的爱,还有人们对生活的爱。

也只有在冬天,我才有一种深深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初中作文 篇13

滴血般的花朵芬芳开放,从远处望去,好比一把利器割伤人的手指,血液从手指滑落,一滴滴红艳艳的液体顺流而下,瑟的让人发抖……

初次看见你,是,在远处远远地望着你,曾经的过往如同电影,上映着。每次看到你与别人谈笑风生,心如同滴血的杜鹃,止也止不住。每当看到你与别人追逐打闹之时,心中的怒气油然而生,恨不得,恨不得,将你那已不属于我的心,强行挽留。但我知道,那是没有的,每次我都狠天公不作美,为什么不让我与你紧紧的缠绵。而是望着你与别人的谈天说地,互相依偎。原本一颗纯洁善良之心,经过风雨的洗涤,陡然转变为狠字当前的概念,开始变得很虚伪、很做作,那也是为了得到你……

时光的脚步没有停留下来,而是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

再次看到你,又帅气了很多,高挺的鼻梁,挺直的腰板,陶瓷般的肌肤,深邃的眼眸,细长而白皙的手指,如同童话世界里走出的王子,可是你的公主又会是谁呢?我在期待你的到来,期待那甜美的纯真爱恋。

但一切的一切都事与人为,你没有看上我这个端庄贤淑、温文尔雅的公主,而是娶了一个蛮横、俏皮的疯丫头,我真不懂你那令人匪夷所思的想法,难道老天也都不替我伸冤吗?

那天,黑暗的一天,她离开了你那温暖宽敞的胸膛。肇事者不见踪影,你抱着她那冰冷的躯体,嘶声竭力的呼喊着,当我撑着把伞,静静地在角落注视着你,看着你那痛苦的表情,我好想从过去抱着你,让你得到失去挚爱人的补偿,我去了……

你毫不留情面得把我摔在地上,连回头都不屑一顾。我无助的强忍着泪爬起来,对着你歇斯底里的大叫,你却没有一丝反应,只顾着梳理那渐渐冰冷的她,我开始想疯了一样的在雨中跑,没有方向,前面一片黑暗,找不到,找不到温暖的怀抱……

我从一个骄傲的公主,变成了毫不起眼的乞丐。

然而为了爱,我义无反顾。

初中作文 篇14

往往有许多人总会在记忆中湮灭,假若人生可以重来,那是否可以选择曾经?然而人生没有假如,许多人与物终将会在记忆中忘却。

独走竹道,其也悲凉。总会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为梦想踏上学习的道路,行行色色的人在学校中相聚,相遇、相知,以至相散,有的会成为知己,有的则会成为朋友,然而最多的却是相散后成为过客。

人走茶凉,难留其温。太多的太多,无尽的记忆时常会在眼前浮现。我以为抓住了记忆就不会忘却,可是我错了,我不知道记忆也会消散。记忆消散,那么许多人是否也会随之消散?我时常这样反问自己,可我看到的是太多的空洞。我时常担心自己会忘掉某些人,我怕我会成为过客,我不愿去想,也不敢去想。我很迷茫,也很疑惑,更多的或许是不愿吧!

生而无奈,然而不易。人一生中会遇见许多人,往往真正在乎自己的也就那么几个,这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总会在自己危难时帮自己度过,因此记忆也总选择记住朋友,所以它并不会因为时间而忘却。朋友曾经和朋友聊天,他说和小学同学相遇,可却无话对他说去说,感觉关系淡了吧,最终也就成了过客。我总是在想,人生就像演戏,我们用不同的心态对待不同的人,形行色色的人也就让我们有了多样的心态,而此过程中充满了欺骗和伪善,真正的友情却少之又少。人一生中拥有几个真心朋友也就无憾了。但人生中太多的谎言,太多的无奈却终将会吧大多的人变为过客,或许人生最悲的事也就莫过于此吧!

人与人之间有时就如宇宙天际,地月旋转,彗星擦肩。真正朋友就如地月旋转,长久相伴。人生过客就如彗星擦肩,一转即逝。然而人生大多却如彗星,擦肩而过。曾经无知以为人生虽有过客,但却少之又少。然则物极必反,慢慢地才看清世界,才逐渐明白自己不过是大千世界中万千过客的一员罢了!

人生亦凉,其也悲凉,流星易逝,恍若过客。

初中作文 篇15

纸船,陪我们度过了一个个天真的童年。可是,有一个问题一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纸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难道只是因为它轻吗?那么钢铁制造的大轮船呢,它也很轻吗?于是,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我拿来三个相同材料构成,但重量、体积不同的木块,装了一盆水,把它们同时压入水中。我的手一松开,三个木块像三胞胎一样,齐刷刷地急速上升,浮在了水面。这次实验不但没有揭开我心中的谜团,反而加重了我的好奇心。

周末,我又开启了“实验室的大门”。我绞尽脑汁,沉思了好一会儿。突然我一拍脑袋叫起来:“对了!上一次我做实验用的木块是同种材料构成的。难道……”我又用同种回形针、同种橡皮、三个胡萝卜做了同样的实验。由此得出了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呢?我这个“问题机”又发出新问题了。实验能说明一切,我又开始了实验。

我取了胡萝卜、石头和泡沫三种东西,把它们压入水中。泡沫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似的,直流“眼泪”,我的手一松,它就像监狱里的犯人一样逃到水面上了。石头则死死地停在水底,一点儿也不动摇。胡萝卜摇摆了一下,水底又冒起一串泡泡,胡萝卜仿佛在抽动,在犹豫,最终还是停在了水底。我足足看了十分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重复做了几次同样的实验,结果都是如此。我清了清嗓子,学着教授的口吻,说:“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它的沉浮和重量、体积有关。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哈哈!”我为自己揭开了沉浮的面纱而洋洋得意,为自己得出了深奥的结论而。沾沾自喜。突然,我又陷入了沉思……

不一样的努力,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吗?就让我用目标来展现努力的经过,用实践来证明努力的结果吧!

初中作文 篇16

清浅时光,静好岁月。漫过尘埃,推开时光之门,寻找着记忆的线索,心香一捻抹,婉约在碧玉年华的过往中;摇荡一夜阑珊,灵敏在季节捻转的岁月流光中;人生如梦,心似繁花。流年似水,念世安暖。

轻轻推开时光之门,看见一位时光老人,好似在与我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珍惜时间吧,孩子,生命便不会随着日月的更替而衰老,将青春永驻,青春将永恒!”

转身离开时,听见,时光老人再次说到:“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春光共憔悴,不堪看!”此诗句表达了时光美好又流失太快的!而我想说:“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晏殊的《浣溪纱》借景抒情,以景写人,不胜悲慨。’”

本有种想离开的想法,现却安静倾听时光老人与我诉说。时光老人一脸慈祥的与我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孩子,这句名言告诉人们,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是啊,时光匆匆流逝,好似流水!我心中默默感叹到,时光老人再次说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这是诗人的高歌,伟人的教诲,哲人的感概,曾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它赞美,为它歌颂!”我不经感叹到:“花开堪折则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只有懂得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抬头看着时光老人,看见他,嘴角微微一笑……

再次转身离开,回忆起时光老人与我的对话,我由衷的感慨到:“在世界上有一种奇妙的东西,能说它很长既能说很短,它速度又快又慢,可以扩展到亿万年无穷大,又可以分割为分分妙妙无穷小,能说它是最慷慨却又能说是最吝啬;你珍惜它,它就对你慷慨;你忽视它,它就对你吝啬,甚至惩罚你,让你懊悔不已。因此,它的价值既平凡却又是最宝贵。它是什么?它就是时间!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圣贤为它讴歌,为它感慨!”

初中作文 篇17

当我迷茫时,请不要放开我的手,前面的路太黑、太陡,我怕。请你们拉紧我的手,告诉我前面的路该怎么走。如果前面的路我可以走,请放开我的手——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放开我的手,让你我自己走。

当我成绩不好时,请不要用失望、责备的眼神看着我,因为那会灼伤我的心,请不要数落我,那些刻薄的语言会刺痛我。我知道,没有达到你们定的目标,你们很生气,可是,请不要责备我,因为那些目标太高太高,纵使我用尽全力往上跳也够不到啊!我还小,没有那么多的能力去实现那些目标。请把目标往下降一降,使我跳一跳既能够到。

当在亲友面前时,请不要拿我同别的孩子比较。我的手要比那些哥哥姐姐们的手小,抓不到太多的东西。面对那些比我优秀的孩子,请不要对我唉声叹气,说我笨。其实,我会做很多很多家务活,我的衣服都是自己来洗。我希望你们会自豪地告诉别人“我的女儿像我,勤劳能干!”请不要对我给予太多的否定,我渴望被肯定和夸赞。

当我向你们倾诉时,请不要不耐烦地摇头或摆手,我不像你们懂得那么多,看得那么透,我有太多的东西不明白,有太多的东西看不透。请搁下手中的报纸,放下手里的电话,降低电视的音量,请我倾诉,听我讲出那些不明白和看不透,我不需要多长时间,只要几分钟,只要你们能坐在沙发上,听我讲那几分钟,我就会很满足。

当我做错事、发脾气时,请不要一味责骂我。或许有时我会不听话,可是,请不要用训斥和巴掌来教育我,因为有太多的东西我还不会,还不懂,请耐心教我,也许我依然不能够理解,别着急,请慢慢告诉我。毕竟,长大需要时间,总有一天,我会学会,会长大。

爸爸妈妈,成长不是一夜间完成的,请对我多一点儿理解和支持。等待着我长大,和我一起分享成长中的欢乐与喜忧。

初中作文 篇18

秋天到了,天气也渐渐变凉了,外面的树也慢慢变黄了,秋天的味道来了。

秋天来了,使我想起一些热的食物或是爽口的水果,热的食物有香喷喷的螃蟹和红鲟,而水果有柿子、香瓜、橘子、柚子和柳丁等。

我最喜欢吃螃蟹了,虽然它身价不菲,妈妈还是会忍痛买了只,给大家有过过秋天的感觉,螃蟹有八只脚,如果加上前面两只大螯的话,就有十只脚哦!它走路横的走,一副很滑稽的模样,不像我们人类直直的向前走,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螃蟹则是被五花大绑,动弹不得的。螃蟹的肉吃起来有点甜甜的,肉质香香的,绵绵的非常好吃,虽然如此,还是有二个缺点的:其一是它并非是平民化的食物,因为它很贵;也非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得到的食物,因为只有在秋天时,它才是最好吃的时刻。其二是它并不好处理,有时处理不当的话,会被它的大螯夹伤的。螃蟹有秋天的感觉!

柿子是秋天的铃铛,挂在树上随风轻轻的摇曳着,好像是宣告着秋天的来临。柿子长得圆圆的,又有点扁扁的,吃起来很甜很软很好吃。柿子在市面上很便宜,不会使人一边吃着柿子一边痛心金钱的飞去,但是日本的柿子在市面上却是相当的昂贵,可能是进口和品质的缘故吧!柿子,有秋天的感觉!

秋天的香瓜不输给新疆的瓜,香瓜长得圆圆大大的,比柿子大上许多,颜色是翠绿的,吃起来很甜很好吃,一般是切成一片一片的,使人吃完一片还意犹未尽,想要再来一片,香瓜以往在市面上也是便宜,可是今年却相当贵,但是妈妈还是偶而会买,给大家一起享用。香瓜,有秋天的感觉!

秋天虽然失去了夏天独有的水果,却得之秋天特有的水果,人家说:失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且,我觉得秋天是个很清爽的日子,没有夏天的炎热,没有春天的多雨,也没有冬天的酷寒,所以我最喜欢秋天了。

初中作文 篇19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生命,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珍爱生命,善待生活。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会没有波折,没有风浪。既然苦难是我们生活中必定要走过的一条路,那我们为何不坦然、潇洒地面对这一切呢?也许过了这条路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前面已是柳暗花明、天水一色了。

“铁不锻炼不成钢”,多富哲理的名言啊!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没有经历苦难的煎熬,又怎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风雨的打击,又怎能坚定前进的步伐?没有经历穷苦的生活,又怎能珍惜拥有的幸福?

生活,就像天气那样,有时晴空万里、春光无限,但更少不了狂风暴雨。然而,风雨过后的天空往往会更蓝、更美。因此,只要我们还活着,就应尽全力度过生活的每一天。只要还有一丝微渺的希望,就绝不能放弃。我们应该懂得:一星的陨落,暗淡不了星空的灿烂;一花的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的失败,代表不了一生的失败。

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不如人意的事,但生活总还是要继续的。也许做不了一片蓝天,但我们可以成为衬托蓝天的白云;也许做不了宽广的大海,但我们可以成为自在的鱼儿;也许做不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但我们可以成为爱岗敬业的普通劳动者。

对于自己的遭遇,我们不该过多地去埋怨,因为生活总是公平的。不要抱怨没有人发现你的才华,如果你是一颗金子,就应亮出自己的光芒。不要抱怨工作的不适,要想获得成功就应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不要幻想会一夜暴富,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记住,泰山不是堆起来的,比尔?盖茨的财富不是吹出来的。

生活,总会有许多大选择,我们错过了一次,就不应再错过第二次了。对于所选择的道路,就应坚定地走到底,半途而废不是成功者的风采。

太阳落山了,还会再升起来。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对生活失去信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对生活失去希望。我们应该热爱生活,善待生活。

初中作文 篇20

明天会是怎样的?可能是绿草茵茵的,可能是满天风尘的可能是一个数字时代,甚至地球毁灭了……——题记

明天我在哪里?是它告诉了我。

我不喜欢街道两旁的大树。因为我每次经过这条街,就感到这里很阴森,总有很冰冷的感觉。都怪两旁的那些很霸道似的大树,遮住了明媚的阳光。我心想:“哪一天大树被砍了,这条路就可以‘重见光明’啦!”

可事实并不这样。有一天,我路经这条街,竟看见几个面目狰狞的工人在砍树。那不是我所希望的吗?怎么现在却感到很遗憾?好像在对我说:“我们为你们人类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你们还要伤害我们?救我!”就连平时叽叽喳喳的小鸟们都害怕了我们,不知躲到了哪里?

大树虽然没了,但射进来的阳光炙烤着我的皮肤,似乎周围的事物都要燃烧起来了。而且真是一树遮白丑。原来藏在大树背后的屋子表面是很肮脏的,不堪入目,极难看。现在这里的空气里夹杂着许多灰尘,变得很浑浊又刺鼻。顿时生机勃勃的情景消失了。

人总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失去的东西最美丽。现在想起以前,这条街道不是冰冷,而是凉爽,是生机盎然,是干净美丽的。那是因为有了无私奉献的绿树!

我们应该要早点觉悟,地球上的生态平衡是依靠着生物链的。如果没了绿树,明天我们将要生存在哪里呢?难道是一个沙尘滚滚的地球,或是一个资源干枯的地球,还是一个没有其他生物的地球吗?无论如何,这样人类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所以,我们不能缺少了绿树这个忠实的朋友,它为我们提供了氧气和美丽的环境等等,要学会珍惜啊!

是绿树告诉了我:明天我在哪里?

请大家不要乱砍乱伐,要爱护每一棵绿树;请大家不要践踏小草,要珍惜每一条小生命;请大家都为世界献上一份绿,一起创造明天的绿色地球!

初中作文 篇21

每个人都有一条通往回家的路,回家的路上也都会有那么几盏的路灯。路灯只有在晚上时才亮,它不在白天亮是因为它不想抢走了太阳的功劳。也许它散发地光并不比太阳强烈,并不比太阳亮,但是太阳晚上并不会发光,并不会为人们照亮回家的路。晚上能为人们照亮路的就只有路灯,虽然它散发的光线也许只有那么一点点,但也可以照亮回家的路灯。

也许路灯很普遍,也许你注意不到它的存在,尽管你们有这些想法,但它都不会介意,因为他知道做好事并不一定要让人知道,做好事而在那炫耀的人只是想受到别人的称赞,赞美,那么他一定是个爱慕虚荣的人。

路灯的身子总是很直,就像它不屈不挠、不折不扣、倔强挺立、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样。它日日夜夜矗立在那里,为你们守护这条道路。它一年四季都在那守着都在那亮着,无论风吹雨打,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它就是这么地倔强。它决心为那些孩子们守候。

有人把老师比作春蚕,有人把老师比作工程师,有人把老师比作黄牛,又有人把老师比作园丁。而我却要把老师比作那回家的路灯。它总是为你照亮回家的路,你一路上的喜怒哀乐它都知道,也许你的心情正牵动着它的心呢!你开心,它才会由衷地笑,你悲伤,它也不会开心。它从不将自己悲伤的心情带给你们,因为他知道,他不能这样,他也不应该这样,就算他伤心,它只会将这种心情隐藏到心里最深地地方,他还会以最灿烂的笑容来面对那群天真可爱的学生们。

回家的路灯是不平凡的,它在哪里都是极普遍,不被人重视的,就跟老师相似。有人鄙视老师这个职业,那是因为这些人不知道这个职业的意义,而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职业,因为如果没有老师,那么谁来教你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呢!

我真想大声告诉老师们,您是最辛苦的!您是最美丽的!祖国因为有你们才更加美丽!

初中作文 篇22

在我们人生中一定遇到过不少老师吧!有幽默风趣的,温柔的,严厉的等等,至今我还记得我那位数学老师——梁老师。

梁老师的身高中等,皮肤白皙如雪,皮肤吹弹可破。那长长的秀发总是“摇摆”。典型的瓜子脸,还是一个吃货,不过呢!她是属于那种怎么吃都吃不胖的体质。她最喜欢穿黑白的衣服了,比如白色上衣,黑色半身裙。

“你们啊!怎么都不改改粗心的毛病呢!本来可以考更高的分,既然考得那么差,连最简单的题你们都做错了,你让我说你们什么好。”瞧,老师又开始唠叨了。这次月考的成绩考得很差,我111分,围在我周围的同学跟我的成绩差不多一样。“老师,试卷难嘛!我不会。”雨儿撒娇道。“这么简单的试卷还难,回去给我抄十遍。”老师敲了敲雨儿的额头。“不不,老师,试卷简单,简单。”雨儿讨好道。“既然这么简单还给我考个98分。”老师气愤地说。“老师,那些听力题我都听不懂。”我站出来说话。“听力听不懂可以原谅,但笔试部分必须全对,熙儿啊!你怎么那么粗心啊!考了111。”梁老师不满地说。“老师,111听着挺顺口的嘛!”我调皮地说,还朝老师吐了吐舌头。“我不管,这次期中考试你必须考上115以上。”老师赖皮地说。“啊,115我考不了那么高怎么办。”我眨着大眼睛问。“考不到,把试卷抄一百遍。”老师毫不客气地说。“啊!对于我来说上一百已经很好了。”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说“熙儿,你是个优秀的孩子,应该给自已定一个更高的目标。”“还有你们啊!考不到一百分以上也要抄试卷一百遍。”老师朝我周围的人说道。“啊!不要啊,老师。”“老师你怎么能这样子。”“老师一百遍未免也太多了吧!”抱怨身不断。“没什么好说的,就这么定了,我期待你们的好成绩噢!”说完留下一个帅气的背影。我们在原地发呆。有时候老师真像个孩子啊!

啊!离期中考还有一个星期了,加油吧!熙儿!

初中作文 篇23

等了好久好久,雨停了,雪开始下了。

总是想象着下雪的样子,可这场雪,有点勉强,跟想象中的雪差距很大。

只要下的雪比我想象中的要小,那场雪就是小学。我一直是看着小雪长大的。大雪纷飞,永远都是梦境,是远在他方的沉思。

也许,是我太挑剔了吧。每一场雪都是小雪,可有说不出哪一场才是真正的小。无法形容,到底有多小,也说不出什么样的雪才能算做大,才能算做茫茫大雪。

或许,真正小的,是雪花吧。永远都是匆匆的到来,还来不及看世界最后一眼,便化做泪水,小时在这茫茫的大地。

不知道,为什么要说是茫茫的大地。也许是雪再怎样的茫茫,也比不上大地,所以是小的吗?那就有点可悲了。茫茫的雪一直都孤独着,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达到大地的茫茫,甚至没有任何声音去鼓励。难道就是小的吗?没有谁用茫茫的雪看天,自然比不上大地的茫茫,因此就是小的吗?

我错了,是我错了。

每一场雪,都不是小雪。是我太挑剔了,每一场雪,都可以茫茫。

总是在问别人,为什么会是小雪,而没人回答,却不知道是问自己的。

即便是每次,我都感慨能在矮下大一点就好了,可它却从不计较,该来的时候就来,不来的时候等待也没用。只是为了能看这世界最后一眼,总是匆匆的来,忙碌着。但顾不上看世界最后一眼,就化做泪水,消失了。

不小了,要多大才算是大。

每一次,都是茫茫小雪从天而降。或许是不愿承认错误,还认为它是小雪,或许是不愿承认吧,茫茫的小雪。

总感觉很好笑,已经说了不是小雪了,还是叫它小雪。却始终无法形容什么样的雪才算是大雪。新闻上报道的,的确是大雪,可那都已经成灾了,还能算是的大吗?这里可能有那么大的雪吗?只是羡慕其他地方的大雪。

小雪或许会很伤心吧,它已经那样的努力了,可我却嫌他小,到现在了还不愿意承认那不是小雪。等它化作一摊泥水随风飘摇的时候,或许就不是小雪了。

下一场小雪,什么时候会来呢?

初中作文 篇24

前尘夜魅闭婵,那一刻,我期待阴云流转,雾霭日月;旧梦水枯河干,那一刻,我期待有一缕清泉,澄澈透亮;那一刻,我在苦思中期待醍醐灌顶,恍然一悟;那一刻,我悲戚中期待欢声笑语。直到那一刻,我们出彩。

若为虫,需积累。

那年,初为中学生的尝到了心酸。班级前九位一百名同学,我站在第九位。那不是荣耀,是打击。满载着父母的期许与朋友的期待走入课堂,却最终流落在第九名的尴尬之地。听着老师的鼓励、同学的窃窃私语:她不就是小科占优势吗?那张闭合的嘴始终不愿敞开 谈心得吗? 我有些迷茫。老师很是为难的让我下台。沉重、无言,眼泪变得沉重,紧挂在眼眶上也无济于事。顺着脸颊,流过细碎的阳光,流过同学的欢声笑语,流过老师浑厚的男中音,流入了我的内心,泛起一丝涟漪。

从那时起,我暗下决心,埋头苦干。

若为蛹,静等待。

初二的下半期期末,这是迈向初三的重要阶梯。这半年,我的姓名渐渐进入各科老师的耳畔。这半年,有过悲戚,有过失落,有过苦闷。自己期待着那一刻的逆袭,却总是粗心大意而与进步失之交臂。渐渐地,我开始沉思,静静思考失误的原由,观察细节。在流火七月中,望着在旷野中玩耍的同学,我则有了一些冷静。将那份贪玩与理智融合,沉淀入心。在有所避免失误中,慢慢积累,等待着时机。

若为蝶,需绽放。

这是最后一年的冲刺,大潮来袭,无数学子被打击入水。我的成绩无法被定格,我坚定的想。这年我拥有了班级第一的领先地位,但我渴望,不为其他,只为求和。三次月考的铃声落地,班级第一、年级第九。那一刻,欢乐从远方与我相见。我如一只蜕去蛹的蝴蝶,成为一颗闪亮的新星。那一刻,泪水流过细碎的阳光,流过了同学佩服的眼神,流过老师的欣慰,流过了我的内心,泛起一丝涟漪。如今,却是欣然的泪。

那一刻,我很出彩。

初中作文 篇25

一种浓华别样妆,流连春色到秋光。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这首诗赞颂的就是菊花。现在正是树木枯黄,菊花怒放的时刻,这个时间正是赏菊的大好时刻。今天,我和我的同学就到了人民公园赏菊。

走进公园大门,五颜六色的菊花让我们眼花缭乱。有红的白的黄的绿的,红如鸡冠,白如飞雪,黄如油菜,绿如翡翠有的清新,有的艳丽,有的淡雅,有的热烈。当真是繁花似锦,婀娜多姿啊!

在这等漂亮的菊花诱惑下,我与同学早就按耐不住,约定好汇合地点后,就各奔东西。我也找了一块宝地细细的观察。

瞧!那就是多头菊了,顾名思义,多头菊就是一根茎长出来多个菊花。数数,一、二七、八、九!这多头菊是九个头呢!再观察它的叶子,细细的,一层一层的,就像那千层饼一样。它的叶子由外到内,形状从张开到合起,非常漂亮。

再来看独本菊。独本菊其实并非一个单独的品种,只是普通的菊花在培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摘心和剪除侧枝,只留一个植株,集中养分供给于这株菊花,使其成为一盆一株、一株一花,且茎杆粗壮、花大色艳,底叶不落,富有光泽,能充公表现出品种的特征,具有独特的观赏性的菊花。它并非很漂亮,但它的与众不同却增加了它的人气。

最后,我瞅到了悬崖菊。他真是花如其名。专门长在悬崖峭壁——悬空的地方。它很像一串葡萄,花儿就是果实,叶子就是茎叶。只不过这个果实不像寻常葡萄的果实,只有紫色和绿色,而是有粉色、黄色、红色、绿色等等颜色。

时间,不知不觉间已悄然流逝,待到同学们叫我时,我才从菊花的世界中回到现实。我不仅喜欢菊花的颜色,更喜欢它坚韧不拔的品质。因为在花草树木都要枯萎时,它还在秋风中傲然挺立。真是应了郑板桥的那句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啊!

初中作文 篇26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则是眼睛表达感情的方式,喜怒哀乐,尽显其中。写到里,我手中的黑色签字笔情不自禁地在洁白如雪的纸张上顿了顿,因为,我又想起了那令我一生难忘的一抹目光。

记得那天,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忽然看到路边有一个纸箱,心里十分奇怪。好奇心驱使着我过去一探究竟,纸箱里有一只小白狗,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我忍不住摸了摸它的头。这时,一只小黑狗从旁边跑了过来,用脑袋蹭我的裤脚,我也同样陪它玩了一会,就起身往家中走去。

一路上这只小黑狗一直跟在我的屁股后面,我心软了,心想:我虽然知道妈妈不会让我养狗,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它,算了,先抱回去试试吧。回家后,妈妈也被它的机灵可爱征服了,便答应了我养着它。

它全身的毛乌黑发亮,只有胸前和四只小爪子上的毛是白色的,像穿了白色的运动鞋,最惹人爱的是那一对黑溜溜、水汪汪的小眼睛,只要它一看你就会使人忍不住生出怜爱之情,我们叫它“豆豆”。

从那天开始,豆豆变成了我家的家庭成员,它天生聪明,讨人爱,也不挑食,我们都很喜欢它。

有一次,我家要集体出远门,不能带着豆豆,便把它送到了我的姥姥家,一路上它在纸箱中不停地挣扎,我和它说:“豆豆,我们要出门几天,你先住在姥姥家,等我们一回来就去接你,你要听话啊。”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马上安静下来。

到了姥姥家后,我把它放在院子里,马上回过身去关门,那一瞬间,它的目光哀伤,眼中仿佛积满了泪水,它哀声叫唤着,用小爪子拍打着门,我知道它舍不得我,我的心里也很疼,但是我必须这么做。

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竟会使我们阴阳两隔,那个眼神竟会成为它向我最后的道别。

当我去接豆豆回家时,听到了豆豆的死讯,我真的很恨我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把豆豆送回来!为什么!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淌。

豆豆最后一瞬间的目光我永远都不能忘,因为那是它留给我最后的回忆。

初中作文 篇27

今年冬至,我一人在家。姥姥身体不适,妈妈留在她身边照顾。爸爸在外地上班,特意叮嘱我晚上记得给祖宗烧纸。

很久没做过祭扫祖先的事情了,只记得儿时太太拿着一支红色小花鼓,在我面前摇晃着逗我。晃晃悠悠,如今,我已长大了。

吃过晚饭我便出了门,天早早的黑了,刺骨的风刮在脸上麻麻的,吹散了道路两旁粘在枝上挣扎不肯离去的树叶。头顶的月亮模糊不清,不似平日里那般锃亮,泛着黄,为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又添了一丝深沉。

听爸爸说,买祭祀品要去人少僻静的小店。我独自走在小道上,两只放在口袋里的手紧紧地攥着兜布,渗出了细细的汗。冬至的夜显得格外的黑,店铺基本上都早早的关了门。走了很久,一道暖黄色的光映入眼帘,一家破旧的菜市场中门前整齐有序的摆列着各种祭祀品。

卖家是位四十左右的中年妇女,很贴心的为我准备了红色的袋子,并介绍罗列着的金银财宝。这里是金光闪闪,最受欢迎的金元宝,那里是财源广进,意义深远的长银条。她细心告诉我祭祀的步骤——先把名字写在红袋子上,再在周围散一点纸钱,最后就着燃着的火星把红袋子从底部烧起。这样纸钱烧了,别人家不会抢。

我在心底记下步骤,谢过她便离开了。一路上,陆陆续续有人开始烧纸,嘴里念念有词。三五成群,也有一个人。人们伫立着,安静的看着火苗,嘴里念念有词,时不时用小棍将即将暗淡下去的火苗拨地更旺。那明亮的火焰伴随着袅袅青烟既有淡淡的伤感,也是对已故先人一种深深的缅怀。

我按照心里记下的步骤将祭祀做完,又把灰烬整理在一起。并在心里祈愿——家人健康平安。我想太太能够听到我的声音,我也会为了整个家族的兴旺而更加奋发努力。

到家了,身体渐渐暖了起来。我将买好的饺子放进锅里,嫩白坚硬的它们扑通扑通的一个个跳进锅里,发出清脆的声音。不一会儿,喷香的饺子就出锅了。汤水白白的,饺子馅儿的油零星地浮在汤面上,一大口喝下去,心里满满的。

初中作文 篇28

就是那一叶轻扬的小舟,因为千帆竞渡,才有了乘风破浪的无畏勇气;就是那一簇雍容的鲜花,因为群芳争春,才多了沁人心脾的一脉幽香;就是那一只振翅的雄鹰,因为百鸟翔空,才抱定划破苍穹的亘古信念。万物,在竞争中迎来欣欣向荣的生命,人,也只有在对手的陪伴下,才能闪现生命的光辉。那么,让我们珍视自己的对手,因为他们是我们旅途中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渡向成功彼岸的舟楫。

对手是一种力量,激励我们走向精益求精的境界。若没有对手的力量,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怎能如此熠熠生辉,闪耀千年?当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两位大师同时受雇于罗马教皇,为西斯廷教堂作画时,一场无声的较量就已展开。面对达?芬奇这强大的对手,米开朗琪罗对自己本已精湛的画技更提高了要求。他不忽视每一个细节,不放过每一缕线条,就连颜料的选用也是最上乘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米开朗琪罗以精益求精的追求,将名作《卡辛那之战》留给了世人。可这厚重的壁画,又怎能离开达?芬奇这位对手的贡献?正是对手的激励,让米开朗琪罗获得了成功。

对手是一种信念的支柱,让我们面对困境时也不低下高昂的头。若没有对手,《蓝色多瑙河》的清波如何能荡漾至今?面对儿子小施特劳斯的音乐天赋,老施特劳斯惊恐不已,他开始阻挠儿子的一切音乐活动。于是,没有一家剧院愿意接受小施特劳斯。但始终把“圆舞曲之王”的父亲作为对手的小施特劳斯一点儿也不气馁,要超过父亲的信念支持着他不断努力。最终一曲《蓝色多瑙河》成就了他这位“圆舞曲之父”的美名。当这优美的旋律一次次回荡在维也纳的上空时,小施特劳斯一定会在心里深深感谢父亲这位昔日的对手吧。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对手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对手创造了这画面中勃勃生机。漫漫人生路,请让对手与你相伴。珍视对手,我们就会获得一股不衰的力量,拥有一种坚定信念,珍视对手,我们才能迎来生命的阳光。

初中作文 篇29

提及“母亲”这个词,总感觉有千言万语都说不完。或许即便书写了千言万语,也描绘不出伟大的母爱,写不尽对母亲的爱。

我从小就爱缠着妈妈,对妈妈十分的依赖。记得上学前班时,学校距离自己家有点远,我就在放学是先到距离学校并不远的爷爷家。可四五岁的我,任性又不懂事,总会要求妈妈下班后开车来爷爷家接我。妈妈让我住爷爷家,这样也方便省事,但我总会粘着妈妈要回家去。于是妈妈每天晚上都会来接我,冬天顶着风寒,夏天和着暑热。有时妈妈路上耽搁一会,我就会不断给妈妈打电话,只盼妈妈能早些出现。爷爷奶奶总会笑我说家里有没大灰狼。可我心里还是想要和妈妈在一起。母爱自始至终都是伟大的,无论何人和感情相比。

母亲从未在我面前哭过,除了一次被我偷偷看到了。因为幼儿园是在油田上的,上学也是需要麻烦别人的。有天假期清晨,我早早起床,蹑手蹑脚地走去了客厅,就听见卧室的妈妈在打电话。我无意听了听,仿佛是在谈论我。听这语气就知不怎么样。就在我垂头丧气之际,我听到了妈妈断断续续的抽泣。这泪滴仿佛有千斤重,砸在我的脚上、我的心上,让我手足无措,迈不开离开的步子。直到现在我也很后悔,为什么没有推开门去安慰一下这个为我辛劳的女人。后来妈妈只是简单说了说还没有找好,但还是强调我不用担心。全然没了打电话时的语气。但我好像看到了她脸上的泪痕,用什么化妆品也遮盖不住。

妈妈在交友方面很值得我学习。妈妈的朋友很多,有时她的朋友生活中遇到什么难事或不顺,总会找妈妈倾诉。而妈妈也像和事佬,调解着她的朋友和难事之间的矛盾。我也很希望我的朋友愿意找我倾诉,所以我也会听取妈妈给我的交友方面的意见。

有一个女人,为我失去了好身材,好容貌,她为我的事奔波辛劳,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痕迹,但她无怨无悔。造物者是很伟大,但却不及一位母亲的千分之一。若有天我变得更好,除了我的辛劳努力,母亲的付出才是我成功最大支柱。

初中作文 篇30

从小,我只懂得在母亲温暖的怀里畅游,不懂得所谓的离别,更不懂得什么是痛苦的滋味。直到四年前,我失去了人类最崇高、无私的感情——母爱。

那是在我十岁的时候,正在上课的我被老师叫了出去。快,快点回家,你家里出事了……老师急促地对我说。天真幼稚的我不知所措地跑回家。一进院子,我发现院中、堂屋门口站着很多人,看见我,他们的目光都转向我,眼睛里流露出悲悯的神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气氛。懵懂无知的我一边问我妈呢?,一边向屋子走去。这时,站在堂屋门口的人默默地让出一条路,我一眼看到脸色苍白的妈妈躺在床上,右手无力地耷在床边。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大声呼唤着妈,妈,我是静儿,你怎么了?妈妈抬了抬手,想要抚摸我的脸,但手刚举到半空,又一下子垂了下来。我扑在妈妈身上,悲痛难抑,嚎啕大哭妈妈,你不要走!

就这样,上帝在我还来不及品味母爱是什么的时候,便无情地带走了突发陡病的妈妈。从此,当别的孩子每天懒洋洋地从床上爬起来,吃着母亲做出的香甜可口的早饭时,我羡慕;当别的同学离开家门,母亲再三嘱咐路上小心,到学校好好学习时,我羡慕;当有的同学因没有按时回家,被心急如焚的母亲指责时,我羡慕;当个别同学在果实没有成熟的季节而采摘了树上的青苹果,母亲怕孩子受到伤害而大发雷霆时,我仍然羡慕。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会努力珍藏母亲的微笑与温暖,细细品味母亲的唠叨与指责。人总是在失去以后才知道拥有时的珍贵。可是,如果这是上苍为了要我学会珍惜,那我付出的代价是我负荷不了的重!

四年过去了,岁月伴随着我的成长悄悄流逝。每逢想起母亲那甜美、慈爱的面容,我仍情不能自己。珍惜拥有的母爱吧,不要如我,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

初中作文 篇31

选择,有时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选择,有时又是一件左右为难的事……

然而,选择绝不可草率,就算是微不足道的选择,也应三思而后行,因为有时一个小小的选择,也能够改变一切。人生就是选择,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便有了不同的人生。一种选择会是一种活法,一种选择会换回许多种体会。人有许多次选择,但是选择之后便不会再从头开始,即使可以从选择之后再选择。

选择需要高深的思维功底,选择需要切合实际的判断能力,选择需要谨慎的态度,选择需要果断的决断,选择需要充足的时间。

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可以尽情地选择;选择又是被动的被迫的,不得不选择,不能不去选择或者是说别无选择。

选择是双方的,既要选择又要被选择。有空间宽裕的选择,有余地狭小的选择,有轻而易举的选择,有要付出代价和牺牲的选择。世间不存在十全十美的选择,但是世间万物正是在选择中进化,缺少选择就缺少生命和历史,就会缺少发展的韵律。

我们渴望选择,我们拥有选择。

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也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

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对生命的膜拜,信心的追求,需要我们选择永恒。滚滚洪水中,勇士选择自身的离去却给了别人的生;浩瀚沙漠里,战士选择自身的苦辛却给了别人幸福。面对歹徒毫不畏惧,面对苦难迎难而上,生命的选择赋予人活力、追求与成功,灵魂的选择产生永恒。

人生就是选择,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便有了不同的人生。一种选择会是一种活法,一种选择会换回许多种体会。人有许多次选择,但是选择之后便不会再从头开始,即使可以从选择之后再选择。

初中作文 篇32

石头,一种平凡的东西,没有什么人会去刻意地去注意它。它就这样存在着,默默无声地存在着。它是平凡的。在悬崖峭壁,在素湍急流,在万顷碧波,在林海苍莽,那里没有它的踪迹?它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可见它的踪影,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它的存在,或许就是因为它这么常见,才导致了它的平凡。

它只是一块石头,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它安安静静地存在着,一声不响,没有什么人会去注意它。它就平凡到这种地步。而它似乎也对自己现在的这种地位没有什么不满的,仍是无言着,存在着。历代文人墨客不知在这世界上留下了多少诗篇,可是在那浩如烟海之中又有几篇是写它的呢?通常是它在诗中充当配角的情况多,而是以写石为主的却不多见。你要是问他们,他们会说:“石头?石头有什么好写的,那么平常的东西,还不如写竹、兰那些雅物呢!”它这么平凡,平凡得让人可以忽略它的存在。它是平凡的,可是它绝不是平庸的。它存在着,在厚实的土地下,是它支撑着大地;它存在着,在几棵凤尾竹边,默默无闻地作着陪衬;它存在着,在大山内部深处,是它作为大山地核心!它存在着,淡然地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它尽自己的力量去点缀大地,却一直无言着,颇具世外高人的风范。做好自己该做的,不去争什么,也不去计较什么。这样淡然的个性,造就了它表面的“平凡”。

它虽然平凡,可是在它之中又不乏不凡之辈——不,应该说它们都是平凡的,只不过在它们平凡的外表下是一颗无价的心。玉、金、铜、银……它们也都是石头,在未被别人发现之前也都是平凡的石头。但是它呢,不声张不炫耀。就算是一块内含金块在你面前,你会知道吗?只有有眼光的人才知道它的价值,才配发掘它的财富。这是一种对世间的傲然还是一种谦虚?只有懂石的人才会去爱石。

爱石的人会想成为石那样的人,平凡而不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