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吴伯萧散文优美句子赏析 正文

吴伯萧散文优美句子赏析

时间:2024-10-13 10:29:34

《早》课文原文:

深冬,酿雪的天气。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从新台门走几分钟,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

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是什么香呢?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这就是书香?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当年“子曰”“诗云”,咿咿呀呀的读书声,街上都能听得到。

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现在所有书桌旁边的椅子当然都是空的。想到几十年前若是遇到这种情形,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默默中我仿佛听到了那严历的喊声,同时记起鲁迅在文章里还写过: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许多蜡梅。

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蜡梅花。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早哇!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

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

《早》课文赏析

文章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文章的写作特点:

1.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写。

2.形散神聚,内涵丰富,写法灵活。作者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三味书屋的陈旧、简陋又精致的工笔描写与对蜡梅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写意描写相结合,把现实的无声的'静态描写与历史的有声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的写法和直抒胸臆的写法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民族精神。

3.文笔隽永,语言流畅,过渡自然。从课文中不难看出,吴伯萧先生是带着一种对鲁迅幼学足迹的追寻和鲁迅人格的敬仰之情来访问这一文化古迹的。自然触景生情,延伸出许多东西来。如由迎面而来的清香联想到书香,再联想到读书声。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童们全部跑到后园玩耍等等……也不难看出,《早》文与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有较多的相关性,如书屋的陈设、“早”字的来历等。

有关于《最美的散文》的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最美的散文》。里面图文并茂,作者生动形象地描绘加上一张张真实的照片,让人沉醉在这文章里。

这本书不仅有中国散文,也有外国散文,其中的一些散文我们都听说过,例如:郑振铎的《海燕》,冰心奶奶的《寄小读者》《小桔灯》等;高尔基先生写的《海燕之歌》也被放在了这本书中,其中,有几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学过吴伯萧先生写的《早》,里面对三味书屋做了细致描写,而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对三味书屋、先生和书屋后面的园子进行了描写,还对在三味书屋的生活进行了叙说。文章中写道:鲁迅先生经常与同窗到后面的园子里寻蝉蜕,或者捉了苍蝇喂蚂蚁,然而过去的同窗太多了,先生便叫到“人都到哪里去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同窗便一个一个地走了回去。这段话写出了鲁迅先生小时候调皮,偷去园子里玩,也写出了先生的严厉,令我印象深刻。

英国作家狄更斯先生写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对大瀑布进行了细致描写,先是写了站在瀑布下面的情景:“那时澎渤大作、震耳欲聋、玉花飞溅、蒙目如眯……”让我们感受到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伟壮观!文中还写道:“那是一片飞立倒悬的晶莹碧波”,读到这句,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幕:河水流淌着,到了悬崖突然跌落而下,在空气中留下一层层水珠,水珠形成的彩虹,景色十分美丽!

这本书的文章中还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冬日漫步中》写到:“万籁无声,雪厚厚地堆着,窗槛上像是铺了温暖的棉花;窗格子显得加宽了,玻璃上结了冰纹……”这段话写出了冬日早晨的宁静,雪的美丽;《海上的日出》中写到:“铁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这段话对日出前天空中颜色的变化做了描写。

这本书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散文,你不妨也读一下,你也可以从这本书中收获许多。

有关于《最美的散文》的读后感2

几天前,在收拾书柜的时候,无意的看到了一本书——《最美的散文》(中国篇),还写着周作人等著,我知道,周作人,就是“鲁迅”。这,就引起了我的好奇......

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是很多位作家最具有代表性的散文,有张爱玲、冰心、鲁迅、许地山......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的。

书里面的散文应有尽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张爱玲的《私语》,和冰心的《小桔灯》。

《私语》讲述的是作者小时候的故事,写了她下意识的做法,和她丰富的想象力带给她的烦恼和不快乐。张爱玲从小被誉为天才,但是,她却有一个严厉的父亲。她,出生在一个富人家里,但是,只要是人,就有不同的烦恼和不愉快。自从她父亲的“三太太”进了门。她的生命力就充满了不愉快,只要“三太太”告状,她必定会遭受他父亲的拷打。终于,有一天,她忍无可忍了,逃到了她母亲那里。但是,几个月后,她弟弟也来到了他母亲这里,并带着他的篮球和一双用报纸包的篮球鞋......但是母亲对她的弟弟说:“因为资金有限所以,只能供一个人上学,请他的弟弟回去。”他弟弟失望的走了,并带着他那双篮球鞋......

《小桔灯》是讲述了冰心帮助一个小女孩找到医生给妈妈看病的事情,望着那小女孩远去的背影,冰心看出了那小女孩的坚强......

从这些散文里,我懂的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那时候的不公平,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现在自由自在的生活。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能像那时的中国一样,受尽别人的却不懂得反抗。我收集了更多的好词佳句在我的“采蜜本”里......

导语:《早》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的内容,了解一下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吧!

早的课文内容

深冬,酿雪的天气。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从新台门走几分钟,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

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是什么香呢?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这就是书香?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当年“子曰”“诗云”,咿咿呀呀的读书声,街上都能听得到。

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现在所有书桌旁边的椅子当然都是空的。想到几十年前若是遇到这种情形,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默默中我仿佛听到了那严历的喊声,同时记起鲁迅在文章里还写过: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许多蜡梅。

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蜡梅花。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早哇!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

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

课文赏析

《早》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文章的写作特点:

1。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写。

2。形散神聚,内涵丰富,写法灵活。

作者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三味书屋的陈旧、简陋又精致的工笔描写与对蜡梅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写意描写相结合,把现实的无声的静态描写与历史的有声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的写法和直抒胸臆的写法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民族精神。

3。文笔隽永,语言流畅,过渡自然。

从课文中不难看出,吴伯萧先生是带着一种对鲁迅幼学足迹的追寻和鲁迅人格的敬仰之情来访问这一文化古迹的。自然触景生情,延伸出许多东西来。如由迎面而来的清香联想到书香,再联想到读书声。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童们全部跑到后园玩耍等等。也不难看出,《早》文与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有较多的相关性,如书屋的陈设、“早”字的来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