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看看,文华绝代的古代诗人,是如何咏赞明月、忆故思乡的。以下是关于明月的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深秋的夜,东壁的蟋蟀在低吟着。
此时夜空中玉衡、开阳、摇光 三星显示时节已进入了初冬,那闪烁的星辰,把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的草叶上,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了。
从那枝叶婆娑的树影间,听到了断续的蝉鸣声,往日的那些燕子都哪里去了?原来是此时已是燕子南归的时节。
和我一起携手同游的好友中,有些已先飞黄腾达了。
可是他们不念同门携手的情意,把我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不屑一顾 !
夜空中那叫作“箕星”“斗星”“牵牛”的星辰,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么还要取这样的名称? 真是虚有其名!
想到当年友人说同门之谊“坚如磐石”,而今却已荡然无存,虚名又有何用呢?
⑴促织: 蟋蟀。
⑵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七星。北斗七星形似酌酒的斗: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形,称斗魁;第五星至第七星成一条直线,称斗柄。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从地面上看去,斗星每月变一方位。古人根据斗星所指方位的变换来辨别节令的推移。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这句是说由玉衡所指的方位,知道节令已到孟冬(夏历的七月)。
⑶历历:分明貌。一说,历历,行列貌。
⑷易:变换。
⑸玄鸟:燕子。安适:往什么地方去?燕子是候鸟,春天北来,秋时南飞。这句是说天凉了,燕子又要飞往什么地方去了?
⑹同门友:同窗,同学。
⑺翮(hé合):鸟的羽茎。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这句是以鸟的展翅高飞比喻同门友的飞黄腾达。
⑻“弃我”句是说,就象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抛弃了我。
⑼南箕:星名,形似簸箕。北斗:星名,形似斗(酌酒器)。
⑽牵牛:指牵牛星。轭:车辕前横木,牛拉车则负轭。“不负轭”是说不拉车。这二句是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宿的有虚名无实用,比喻朋友的有虚名无实用。
⑾盘石:同“磐石”,特大石。
此诗之开篇“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读者可以感觉到诗人此刻正浸染着一派月光。这是的皎洁的月色,蟋蟀的低吟,交织成一曲无比清切的夜之旋律。再看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北斗第五星)、“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着一身月光漫步的诗人。但是“此刻”究竟是什么时辰:“玉衡指孟冬”。据金克木先生解说,“孟冬”在这里指的不是初冬节令(因为下文明说还有“秋蝉”),而是指仲秋后半夜的某个时刻。仲秋的后半夜--如此深沉的夜半,诗人却还在月下踽踽步,确实有些反常。倘若不是胸中有着缠绕不去的忧愁,搅得人心神不宁,谁也不会在这样的时刻久久不眠。明白了这一层,人们便知道,诗人此刻的心境非但并不“美好”,简直有些凄凉。由此体味上述四句,境界就立为改观——不仅那皎洁的月色,似乎变得幽冷了几分,就是那从“东璧”下传来的蟋蟀之鸣,听去也格外到哀切。从美好夜景中,抒写客中独步的忧伤,那“美好”也会变得“凄凉”的,这就是艺术上的反衬效果。
诗人默默无语,只是在月光下徘徊。当他踏过草径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什么:“白露沾野草。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那是秋气已深的征兆--诗人似平直到此刻才感觉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驶有多疾速呵!而从那枝叶婆娑的树影间,又有时断时续的寒蝉之流鸣。怪不得往日的燕子(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意谓:这些燕子又将飞往哪里去呢?这就是诗人在月下所发出的怅然问叹。这问叹似乎只对“玄鸟”而发,实际上,它又是诗人那充满失意的怅然自问。从下文可知,诗人之游宦京华已几经寒暑。而今草露蝉鸣、又经一秋,它们在诗人心上所勾起的,该是流离客中的惆怅和凄怆。以上八句从描述秋夜之景入笔,抒写诗人月下徘徊的哀伤之情。适应着秋夜的清寂和诗人怅惘、失意之感,笔触运得轻轻的,色彩也一片渗白;没有大的音响,只有蟋蟀、秋蝉交鸣中偶发的、诗人那悠悠的叹息之声。当诗人一触及自身的伤痛时,情感便不兔愤愤起来。诗人久滞客中,在如此夜半焦灼难眠,那是因为他曾经希望过、期待过,而今这希望和期待全破灭了。“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在诗人求宦京华的蹉跎岁月中,和他携手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这在当初,如一道灿烂的阳光,把诗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缓纷。他相信,“同门”好友将会从青云间垂下手来,提携自己一把;总有一天,他将能与友人一起比翼齐飞、邀游碧空。但事实却大大出乎诗人预料,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平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毫不经意中运用的妙喻,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了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惊讶、悲愤和不平。全诗的主旨至此方才揭开,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诗人,原来就是这样一位被同门好友所欺骗、所抛弃的落魄者。在他的背后,月光印出了静静的身影;而在头顶上空,依然是明珠般闪烁的“历历”众星。当诗人带着被抛弃的余愤怒仰望星空时,偏偏又瞥见了那名为“箕星”、“斗星”和“牵牛”的星座。正如《小雅·大东》所说的:“维南有箕,不可以颠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车)”。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还要取这样的名称,真是莫大的笑语。诗人顿时生出一股无名的怨气,指点着这些徒有虚名的星座大声责问起来:“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突然指责起渺渺苍穹中的星星,好像太奇怪了,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诗人心中实在有太多的苦闷,这苦闷无处发泄,不拿这些徒其虚名的星星是问,已经无人客问。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着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么样呢?不也担着‘同门友’的虚名,终于被同门之友抛弃了吗?”——“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着同门之谊的“坚如盘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盘石”友情不在。诗人终于仰天长叹,以悲愤的感慨收束了全诗。这叹息和感溉,包含了诗人那被炎凉世态所欺骗、所愚弄的无比伤痛和悲哀。
抒写这样的伤痛和悲哀,本来只用数语即可说尽。此诗却偏从秋夜之景写起,初看似与词旨全无关涉,其实均与后文的情感抒发脉络相连:月光笼盖悲情,为全诗敷上了凄清的底色;促织鸣于东壁,给幽寂增添了几多哀音;“玉衡指孟”点明夜半不眠之时辰,“众星何历历”暗伏箕、斗、牵牛之奇思;然后从草露、蝉鸣中,引出时光流驶之感,触动同门相弃之痛;眼看到了愤极“直落”、难以控驭的地步,“妙在忽蒙上文‘众星历历’,借箕、斗、牵牛有名无实,凭空作比,然后拍合,便顿觉波澜跌宕”(张玉谷《古诗赏析》)。这就是《明月皎夜光》写景抒愤上的妙处,那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蝉鸣之中。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注释:
1. 春宵:春夜。2. 细细:轻微、缓缓。
诗词赏析:
苏轼的诗词,多以豪放洒脱、雄浑奔放而著称。这首诗,却十分清新的笔触描写了春夜迷人的景色,体现了苏诗细腻婉约的一面。
起句大发感慨,讴歌“春宵”之宝贵,流露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春宵”即春夜,不同于夏夜的喧嚣、秋夜的萧索、冬夜的岑寂,它恬静幽然,隐去了白日的繁缛,只留下夜的简单。在这样的夜晚,诗人目送春天渐行渐远,感受它越来越微弱的气息,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春夜的珍贵,称它“一刻值千金”丝毫不为过。
古以漏壶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极言时间之短暂;汉代以一斤金为一金,值万钱,“千金”极言钱财之多。诗人用“千金”的价值来形容“一刻”的时间,对比强烈,形象而鲜明地突出了时间的无价。现如今,“春宵一刻值千金”已脱离了本意,而被人们更加广泛地使用。
次句“花有清香月有阴”则是春夜如此珍贵的原因所在:花香怡人,月儿朦胧,美得清新雅致。“歌管楼台声细细”一转,写春夜的喧嚣热闹。人们沉浸在丝竹声中,享受着美好的夜色,生怕错过了良辰美景。末句“秋千院落夜沉沉”则又归结到宁静之中,如果说“歌管楼台”是官宦贵族作乐的场所,那么“秋千院落”应是寻常百姓生活之地。二者一闹一静,对比之中似乎带有讽刺意味。
1、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
2、黑暗的小树林在月亮的照射下有了一丝光明,一缕缕柔和的月光,抚摸着叶子的脸庞,把月光透进树林,一缕缕银白色的光辉,把树林衬托得更美了。
3、其实,人生不就像月亮一样吗?只要你多几分勇敢,多几分坚定,多几分努力,就可以战胜人生的“暴雨”,就会像月亮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十五夜!
4、月挂中天,被一圈淡黄的光晕圈定。光晕开去,便是一些隐灭的星辰。还有那些似轻纱一般飘忽的蓝白云。这时,月亮并不圆满,似乎一个“甲”字型人的头颅,张一双半是羞涩半是期待的黑眼。对着我,看!
5、一缕清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了窗台上,窗台宛若镀了银。
6、皎洁的月光透过姚江边的柳树枝叶,柔和、温暖地发散开来,柳树旁边有两个清晰的背影,使他们披着月光,身体微微靠在一起,并肩向前走,幸福而安详。
7、独自漫步在院中,看着深黑得天空,一轮弯月散发出淡淡的银光,并没有云雾的遮挡,于是显得越发明亮,这在往常,是很难见的。远处,一排排红砖瓦房整齐的错落在街道旁,所有的灯光已经熄灭了,砖瓦房的玻璃上反射出道道银色的月光,一片又一片波光粼粼,天空在这样的光芒中变的幽蓝。
8、在月亮的这头孤人站立找不到一个倾诉的伙伴,让我情何以堪呀!多情却被无情恼。明知近在咫尺却远隔千里,几渡翻山越岭,踏尽万水千山也不一定能看到希望。
9、月光下的城市好象另有了一番情趣,街上的人们披上了银白的纱衣,突然月亮上出现了黑影,好像见了这么多人不好意思了,就掩住了自己美丽的容貌吧。
10、月亮的美真是难以形容,也许是皎洁的,也许是明亮的,也许是柔和的,也许是朦胧的,难怪从古至今,人们写下了千千万万首赞美月亮的诗篇。
11、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
12、捧一束素洁的月光,沏一杯幽幽的淡茶,把片片的思绪放飞,把流浪的心情放逐天涯。
13、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14、月亮依然残缺着悬挂在浦东的夜空,颜色已渐渐苍白了。月光照在水面上亮晶晶的,黄浦江的昏水在夜中也好像变成了青色一般。
15、我十分爱月亮,月亮,不仅是美好的象征,更是鼓励我前进的动力!但月亮也不全是完美的,它常常也是有缺憾的。不过,它在努力拼搏,积蓄力量,直到十五,月圆!
16、月亮像弯弯的银钩挂在树梢上,朦胧的夜色给大地罩上了一层轻纱,屋内的点点灯火映出的光线与天际的星光连成一片,朦胧中仿佛置身于浩瀚无垠的天空中。
17、柔和似絮,轻均如绢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一轮彩色的光圈,有深而浅,若有若无。不像晚霞那样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没有夕照那样灿烂,只给你点淡淡的喜悦,一点淡淡的哀愁。
18、因为月光的爱,那些个朦胧的影子,才渐渐明朗起来。静静的是山,高高的是树,平平的是田野,弯弯的是小径,曲曲的是小河,香香的是菊花。那些深深浅浅的便是村庄了。
19、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20、一弯新月升起来了,像只玉琢的香蕉嵌在天幕上,漾着碧辉。
21、月亮爬上了树梢,放出皎洁的光芒,给大地镀上一层银色。夜,显得幽静。不一会儿,楼前的空地上就沸腾起来了,欢笑声喧闹声响成一片,连月儿也透过树缝向悄悄地张望。
22、夜深人静,明月高悬。一片一片的月光,温柔地洒落下来,洒在屋檐,洒在河边,洒在耸入夜空的古塔,洒在藤葛垂垂的墙头。青石铺就的小路上空无一人,任凭月光漫照,泛出点点银光。一幢古朴的房屋里,许多人在紧锣密鼓地张罗着,隔着门扉,明明晃晃的身影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不安的气息,这是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
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惟有心中美好的愿望,方可填补空虚落寞!月亮并不空虚,人们仰天一望,就可以看见它!
24、月是故乡明,海上升明月。皎洁的月光里显露出一幕幕浓浓的`故乡风情让我如痴如醉,既忧伤则又欢喜。
25、夜,刚刚暗下来,浓雾层层弥漫漾开,熏染出一个平静祥和的夜,白雾在轻柔月光和路灯的照耀下,便染成了金色。月光下,树叶儿“簌簌”作响,仿佛在弹奏着一首《月光曲》,婉约而凄美,悠深而美妙,那跳动的音符仿佛是从朦胧的月色中跃出来的,令人陶醉。
26、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27、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28、光撒在原野上,原野顿时变成了银色的海洋;月光撒在树枝上,每棵大树就像披上了银色的缎带一样;月亮洒下柔和的光,在人间留下了许多美妙的遐想;月亮把那清凉的光辉溶入人们的眼睛里,让他们的目光充满美好的希望!
29、初冬的月光,又清又冷,淡淡的,柔柔的,如流水一般,穿过窗户静静地泻在房间里,将地板点缀得斑驳陆离。
30、今晚的`年明月,圆圆的挂在天空,就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晚上的月亮。几朵灰白色的云绕在她身边,宛如仙人在翩翩起舞,胶结的月亮给大地披上了银灰色的衣服,无论太阳多么辉煌,也不如月亮那么清澈。
31、初升的弯月静静地挂在海滨公园的上空,公园里的谐趣园轻轻地托着弯月,大地安静地入睡了,月光如水,泻在公园小径旁的花生花叶子上,印出了一个个月亮。
32、初升的月亮挂在山顶上空,虽然像云朵一样苍白,但是每一刻都在变得更加明亮。
33、雾霭消散了,银色的月光好象一身自得耀眼的寡妇的丧服,覆盖着广阔的沙滩。河面没有一条船只,甚至看不见一丝微波,河心河岸,到处是一片宁静,这宁静有如死亡带给受尽苦难的病患者的一种无休止的安宁。
34、一钩新月从远处的林子里升了起来,它那样白净,就像刚炼过的银子似的。
35、月亮快要出来了。月亮还远着呢,可是在地平线后边,人们觉得它从黑暗的深渊上升。一道微弱的光,给围绕在高坡上的树顶镶了一条花边,好象高脚杯的边缘,这些反映在微光中的树峰的侧影,一分钟比一分钟显得更为深黑。
36、今夜月圆,心中所有的怨恨、疲倦,都会屈服这圣洁的月光,我盼望梦中与你心迹的相会,期盼你微凉的指尖抚摸我干涩的面庞,让我再一次相信爱情的真谛。
37、夜晚的月亮是戴着面纱的美人,明眸皓齿,明亮淡雅,站在小路上,仿佛身上披了一层银纱。黑色的天,深邃的让人害怕,难道它真的比传说中的嫦娥更漂亮吗?我不知道,可是曾经跌落的流星知道。
38、月光,月光,谱出一曲曲扣人心弦的动人旋律,犹如此时在月光曲中,自我陶醉,自我享受。
39、月亮时而又像一位魔术师,一会儿圆得像玉盘,一会儿弯得像一把弓,一会儿又像一叶小船,一会儿又像一个苹果被虫子咬了一口,真是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40、一弯新月宛如一叶小舟,翘着尖尖的船头,在深夜的静湖中划行,给我送来一片情思。
41、起初,月亮有点害羞,它把云纱遮在脸上。天上已有七八个星在闪烁,一切显得那么安静神秘。渐渐的,月亮不再羞答答的了。你看,月亮正在和人们捉迷藏呢!一会她躲在乌云的身后,一会又探出半个脑袋跑到你面前。把那银白色的月光洒向大地上,映着小孩儿的脸庞,伴着玩童的笑声,衬着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
42、月光下,看万家灯火,而自己一无所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唯自己孤零而行。心中总是涩涩的些微酸楚。但美丽的月亮令人神往,一直在默默的祝福祈愿属于自己的月亮终会给自己的心空一抹清幽的浪漫。
43、月亮是千变万化的。有时是一只小船,月亮姐姐坐在上面,数着天上的星星;有时月亮是一只大圆盘,不懂事的小孩还以为是谁家丢了的呢!
44、城市的霓红冲淡了夜色,月亮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只是悄悄躲在屋顶或高楼的夹缝中向下张望。偶尔抬头望见月亮,也是淡淡地显得苍白无力。
45、月亮千变万化,有时弯弯的像一个月亮船,有时圆圆的像玉盘高高的挂在天空,有时椭圆的像一个鸡蛋在呼呼大睡。它那洁白的月光洒向大地。
46、月光的淡薄,月光的明亮,以及月光的柔和,都是那么贴切,也是那么温馨,而喜欢月光的夜景,又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
47、窗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星星也不知什么时候钻了出来,还眨着调皮的眼睛,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48、月亮从树林边上升起来了,放出冷冷的光辉,照得积雪的田野分外白,越发使人感到寒冷。万点繁星如同撒在天幕上的颗颗夜明珠,闪烁着灿灿银辉。
49、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月亮的光落在树丫上,落下斑驳的黑影,零星的像是碎条儿挂在树丫上一般。
50、夜已深了,窗外的竹子也无语地沉静下来,风早就跑远了,月光依然是淡淡的,在无声地洒落,而此时,我在一瞥之时,忽然看到了月光所照射下躲避在远处的云:默默地,悄悄地在流泪,却没有掉下来。
【名句】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出处】
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译注】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说明】
《望月有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律名篇之一。这首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799年)至贞元十六年春(800年)之间。其时诗人到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此诗描写了动乱时期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全诗句句扣紧主题,言辞清丽,不加雕饰,淡而有致,意蕴精深,情韵动人。
【赏析】
贞元十五年(799年)春二月,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三月,彰义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平叛战争规模较大,时间亦长。此即诗题所言“河南经乱”。这一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见祖业一空,兄弟姊妹失业羁旅,天各一方,于是有感而作。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更多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两句写离别之苦、思乡之情。这种离别不是一般的离别,而是被烙下了时代痕迹的离乱伤悲。诗的前两联就是从灾难起笔,接着再以“雁”、“蓬”作比,写手足离散,各在一方,飘转无定的艰难处境,深刻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零落之苦。最后一联回归到眼前景况。诗人夜深难寐,举首遥望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弟姐妹们。他设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真挚感人的笔触,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