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他能看见窗外经久不息的星星。他感觉那星星已经穿过茫茫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淡黄色的皂角花一样散发着清香气息。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迟子建《清水洗尘》阅读训练。
清水洗尘
迟子建
①礼镇的人每年只洗一回澡,就是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而郑家则把洗澡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
②天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因为他要蹲在灶台前烧水,每个人洗完后的脏水还要由他一桶桶地提出去倒掉,所以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那种感觉一点也不舒服,纯粹是在应付。而且不管别人洗过的水有多干净,他总是觉得很浊,进了澡盆泡上个十几分钟,随便搓搓就出来了。他也不喜欢把他的住屋当成浴室,弄得屋子里空气湿浊,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
③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子?”
④“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
⑤“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有词地说,“而且你比我大好几岁,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
⑥家人便纷纷笑起来。自从爷爷过世后,奶奶在家中很少笑过,她听了天灶的话后也使劲地笑了起来。
⑦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的母亲扶着颤颤巍巍的她出来了。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一年的乏算是全解了。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⑧母亲也说:“奶奶一年也不出门,身上灰不大,那水还干净着呢。”
⑨天灶并未搭话,他进了自己的屋子,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路过灶房的时候,他发现奶奶还没有回屋,她见天灶提着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
⑩天灶没说什么,他回来往热水里又加了一些凉水。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一直到父母洗完了,天灶还在饶有兴致地烧水。这时母亲走过来问他:“还烧水做什么?”
“给我自己用。”
母亲没再说什么,天灶笑了。锅里的水开始热情洋溢地唱歌了。
天灶关上屋门,把灯关掉了。他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轻轻拉开窗帘,然后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他先进入双足,热水使他激灵了一下,但他很快适应了,他随之慢慢地屈腿坐下,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天灶的头搭在澡盆上方,他能看见窗外经久不息的星星。他感觉那星星已经穿过茫茫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淡黄色的皂角花一样散发着清香气息。天灶觉得这盆清水真是好极了,他从未有过的舒展和畅快。他想除夕夜的时候,一定要穿着崭新的衣裳,亲手点亮家里那对红灯笼。他要告诉朋友,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
节选自迟子建《清水洗尘》,2006年哈尔滨出版社
阅读训练
12.第⑨段中,奶奶“见天灶提着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为什么?(3分)
13.请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4分)
14.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15.请分析天灶和天云的争吵这一情节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
12.感到惊讶;认为天灶嫌弃她;有点伤心(难过、不高兴)(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3分)
13.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或者细节描写或者直接写具体的动词和表达心理的句子都可。(2分)写出了天灶的细心、体贴、懂事等。(答对两点即可)(2分)
14.景物描写诗情画意(1分),渲染(烘托)了天灶愉悦的心情。(2分)
15.要点:(1)从情节推进看,避免了单调,掀起了波澜;
(2)从氛围看,显得生活气息浓郁,真实、温馨,充满生机。如果全是“请”之类彬彬有礼的话,反而不真实。
(3)从情感看,天灶兄妹关系亲密融洽。
(4)从人物塑造看,表现天灶的宽容大度,天云的天真活泼。(答两点,要点2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主观意思对即可)(6分)
【解析】
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结合上下文,前文中奶奶和母亲都叫天柱用奶奶洗过的热水洗澡,而天柱把热水倒进脏水桶,从而分析出奶奶张大嘴巴的原因是感到惊讶;认为天灶嫌弃她;有点伤心(难过、不高兴)。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题目,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此句为人物描写的句子,首先明确人物描写的方法,根据句子判断,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或者细节描写或者直接写具体的动词和表达心理的句子都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人物的形象,写出了天灶的细心、体贴、懂事等。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为景物描写,在叙事文章中,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其主要作用有交代故事的环境、铺垫情节、表达人物的情感、烘托人物形象等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来分析。本题中景物描写诗情画意,渲染(烘托)了天灶愉悦的心情。
【考点定位】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①礼镇的人每年只洗一回澡,就是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而郑家则把洗澡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
②天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因为他要蹲在灶台前烧水,每个人洗完后的脏水还要由他一桶桶地提出去倒掉,所以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那种感觉一点也不舒服,纯粹是在应付。而且不管别人洗过的水有多干净,他总是觉得很浊,进了澡盆泡上个十几分钟,随便搓搓就出来了。他也不喜欢把他的住屋当成浴室,弄得屋子里空气湿浊,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
③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子?”
④“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
⑤“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有词地说,“而且你比我大好几岁,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
⑥家人便纷纷笑起来。自从爷爷过世后,奶奶在家中很少笑过,她听了天灶的话后也使劲地笑了起来。
⑦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的`母亲扶着颤颤巍巍的她出来了。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一年的乏算是全解了。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⑧母亲也说:“奶奶一年也不出门,身上灰不大,那水还干净着呢。”
⑨天灶并未搭话,他进了自己 的屋子,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路过灶房的时候,他发现奶奶还没有回屋,她见天灶提着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
⑩天灶没说什么,他回来往热水里又加了一些凉水。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一直到父母洗完了,天灶还在饶有兴致地烧水。这时母亲走过来问他:“还烧水做什么?”
“给我自己用。”
母亲没再说什么,天灶笑了。锅里的水开始热情洋溢地唱歌了。
天灶关上屋门,把灯关掉了。他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轻轻拉开窗帘,然后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他先进入双足,热水使他激灵了一下,但他很快适应了,他随之慢慢地屈腿坐下,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天灶的头搭在澡盆上方,他能看见窗外经久不息的星星。他感觉那星星已经穿过茫茫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淡黄色的皂角花一样散发着清香气息。天灶觉得这盆清水真是好极了,他从未有过的舒展和畅快。他想除夕夜的时候,一定要穿着崭新的衣裳,亲手点亮家里那对红灯笼。他要告诉朋友,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
节选自迟子建《清水洗尘》,2006年哈尔滨出版社
12.第⑨段中,奶奶“见天灶提着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为什么?(3分)
13.请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4分)
14.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15.请分析天灶和天云的争吵这一情节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
12.感到惊讶;认为天灶嫌弃她;有点伤心(难过、不高兴)(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3分)
13.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或者细节描写或者直接写具体的动词和表达心理的句子都可。(2分)写出了天灶的细心、体贴、懂事等。(答对两点即可)(2分)
14.景物描写诗情画意(1分),渲染(烘托)了天灶愉悦的心情。(2分)
15.要点:(1)从情节推进看,避免了单调,掀起了波澜;
(2)从氛围看,显得生活气息浓郁,真实、温馨,充满生机。如果全是“请”之类彬彬有礼的话,反而不真实。
(3)从情感看,天灶兄妹关系亲密融洽。
(4)从人物塑造看,表现天灶的宽容大度,天云的天真活泼。(答两点,要点2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主观意思对即可)(6分)
篇一:迟子建《清水洗尘》读后感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迟子建,却一直没有去专注她的文字,今日,偶然读了,深有感触。
作为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1997——200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清水洗尘》,文章细腻、亲切、温暖。
小说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字里行间,却恰似有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读者看下去。
透过小说主人公淡淡的心思,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单纯、可爱、倔强的少年形象,看到了小镇人们幸福温暖而又繁杂琐碎的生活。温暖如初,却又贴近生活,让人看到小说中隐约出现的自己的影子。
无论是天灶,还是天云,又或是天灶的奶奶及爸爸妈妈,小说对白生动简短,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画面感十足,优美淡然的文字让读者耳目一新,百读不厌。
近一两年来,在朋友的鼓励下,尝试着试探着写属于自己的小说,去表达内心深处的一些十分渴望表达的东西。 却总是在得意忘形一阵之后,看到巨大的差距,回过头看,写出的所谓小说,真称不上是小说,只是一些冗长的占篇幅的东西罢了。
于是,我渴求对小说形式的学习,企图理解和领悟小说的驾驭要点。在读了本土作家苦金的《明天在哪里》后,也深受启发。明白一篇小说,一篇好的小说,并非是要跨度很大的时空,其实可以是一个点,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但同时,要立意深远,要有自己的灵魂主旨。如同迟子建的这篇经典之作《清水洗尘》,小说的标题、内容和主人公都如文中的文字一样优美、明丽和淡然。
看来,该是时候补习一下她的文字了。
篇二:迟子建《清水洗尘》读后感
迟子建是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清水洗尘》是她的一篇短篇小说代表作,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下面是我读完这篇文章后的一些感想,写下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这篇小说人物很多,有八个之多,在这么短的篇幅内,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鲜明的形象,确实高明,作者刻画人物的功力可见一斑。究其方法,我认为主要是对各个人物的语言特色抓得很准,首先通过一段简单的旁白引入人物,给读者一个初步的印象,再通过其本人的几句话把人物的轮廓勾勒清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读完全篇后,有些不明所以,直到此刻,仍不是很清楚作者通过文章所要表达的背后的含义,但觉人物特色鲜明、逼真,算了,何必非得读出点儿什么东西来呢,说不定作者就是仅仅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而已呢。现在想来,小时候在北方,冬天确实洗不了几次澡;来到华南后,就算冬天也基本是每天都会洗澡,因此对文中那种场景可以说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时空错位感。作者通过一个孩童的`视角,描述了整个家庭放水这样一个具有符号意义的活动,以及该过程中老、中、青三代人物的所知、所感,细细读来,文中隐隐透出的某些情感似乎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出现过,也许是现在,或许是从前。现在想来,一篇文章如能达到这种效果应该就算成功了,就像一首好的歌词,不论谁听起来,好像都是在唱自己曾近的某段故事。
3、全家洗澡这样一个故事,能给我的人生体验带来什么启示呢?有点儿牵强!说三点吧:一是家庭和睦,这最重要;二是等年纪大了,一定要乐观豁达,不要倚老卖老(有些不喜欢文中的奶奶,罪过!)最后,条件允许的话,生一儿一女,看着他们一起斗嘴,幸福感瞬间提升。
篇三:迟子建《清水洗尘》读后感
清水洗尘是迟子建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不长,却表现了一个和和睦睦的家庭,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其中的温暖。
故事发生在礼镇,镇上还保留着在过年前洗一个热水澡。小说以一个儿童天灶的视角来看待他的家庭,看待大人的世界,同时也表现了封建礼仪的繁琐,迷信。虽然其中有些不愉悦,但是表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
小说从最细节处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孩子气的奶奶,总认为自己是最干净的,像小孩子一样,如果有人嫌弃她,她还会哭哭闹闹,脾气善变,爱美的、单纯、懵懂的妹妹;爱吃醋,很爱爸爸,但是不承认的妈妈;还有老实巴交,乐于助人的爸爸。还有每次都是受欺负,用家里人洗过澡的水洗澡的,讨厌过年的繁文缛节的我。这就是一个家庭的组成,普通的家庭,但是从天灶眼里的细节中,却透露着种种的小幸福。
在天灶眼里,过年的繁文缛节让他很烦,每年都要烧洗澡水,还要洗别人洗过澡的水,但是后来,爸爸妈妈的和好,赞美他们之间的爱,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到后来,天灶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简单的幸福,过年洗澡并不仅仅只是洗掉一年的脏,晦气,尘,更多的是家人之间的沟通,合作,简单的幸福,这才是过年,生活的一种价值。
文章中有对奶奶的外貌描写,稀疏的白发,下垂的眼袋,浓重的褐色老年斑,这写出了奶奶的年龄,还有当看天灶把她洗过的洗澡水倒掉的时候,她张大嘴,眼睛里出现格外凄凉的表情,失神的说:你嫌奶奶——————,在后面还不停的回忆以前她的风光的事情,这表现了奶奶其实很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希望在别人眼中她是最干净的,最好的,但是当人老了之后很多东西都会改变,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自己了,很多都需要别人来帮忙。
文章中还有对妹妹描写,爱唱歌,但是发起脾气来,谁都不认,“天云开始指手画脚的命令天灶‘我要洗头,给我舀上一脸盆温水,我还要用妈妈使用的那种带香味的洗头膏’”这表现了天云的童言无忌,还有爱美,哥哥总是要让着妹妹的,还有她还怕用过爸爸用过的洗澡盆就会怀孕,这表现了天云的单纯,懵懂,很容易相信别人。
还有母亲一百个不乐意,但是还是让父亲去帮蛇寡妇补盆子,父亲还没回来。母亲虽然心里很慌,但是嘴上还是表现的很放心,这是一个小女人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大的形象,很多时候,很要面子,心里不乐意,但是嘴上却要出卖自己。父亲给蛇寡妇补盆子。
父亲老实巴交,乐于助人,帮蛇寡妇补了盆子,看到烟囱堵了,帮助疏通了烟囱。
清水洗尘,洗掉的不仅仅是尘,洗掉了父母之间的误会,洗掉了“我”对过年繁文缛节的厌烦,洗掉了很多不美好的东西,给新的一年留下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