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声律启蒙书优美句子 正文

声律启蒙书优美句子

时间:2024-10-09 14:24:35

“诵读经典美文”须搞好“三个结合”;我参加“诵读经典美文,创编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已经;学生也从一年级读到了三年级;经》、《百家姓》、《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昆;学习效果,增强经典美文的教育意义;一、“诵读经典美文”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古老文;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

“诵读经典美文”须搞好“三个结合”

我 参加“诵读经典美文,创编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已经三年了。我班

学生也从一年级读到了三年级。三年来,我组织学生诵读了《

经》、《百家 姓》、《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昆虫记》等中外经典名著。在诵读实践活动中,我发现,搞好“三个结合”,能更好地增强诵读经典美文的

学习效果,增强经 典美文的教育意义。

一、“诵读经典美文”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

中 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大力弘扬祖国优秀 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 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实 施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班通过诵读课、主题班会,组织学生收集、阅读、讲述古今名人在治国、修身等方面的故事,把国学启蒙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积极营 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行为习惯,使孩子们在日常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幼小心灵里埋下经典国学的种子。让学生 在特定的氛围中去思考、感悟、理解,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从而懂得既要学好知识,又要学会做人的道理。

有学者认为学习经典,小学重在“背诵”、中学侧重“读讲”、大学着眼“运用”。但我们认为也不是绝对如此。小学生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边学边用。下面以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为例,谈一点体会。

首 先,我要求自己做到“身体力行”,这样才有说服力。以前上课,我的讲台很凌乱,“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过去 上课累了,喜欢靠一靠讲桌,现在我时刻记住“步从容,立端正”。以前批评学生我喜欢大声训斥他们,现在改成“怡吾色,柔吾声”。

每天早读课前,我带学生齐诵一段选自《弟子规》里的文段――“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然后,老师和学生一道“正衣冠”――系好红领巾,拉好外套拉链,端正坐好,开始早读。

在我一言一行的影响下,学生也在慢慢改变。在教学“入则孝”章节时,引导学生自觉尽孝,告诉他们孝敬长辈不需要等长大,现在就可以以各种方式回报父母的养育 之恩。例如,在家里给劳累的父母端茶送水、捶背、盛饭、摆收碗筷、打扫卫生。

在读经课上,我让孩子们谈“身体力行”带来的收获和快乐,大家都很兴奋。有 的说摆收碗筷时父母笑了;有的说当家里来客人,向客人鞠躬问好时,客人笑得弯了腰;有的说舅妈夸我爱劳动了;有的说我做到了“邪僻事,绝勿问”等等。从家 长喜悦的脸上也能看到孩子们可喜的变化,这是发自内心的质变,是国学经典教学实效性最有力的体现。我 还把《弟子规》的内容运用到教学语言上。教学“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时,我又引导孩子们结合平时的表现谈看法,谈打算,把勤俭朴素的美德教育 再一次悄悄地刻在学生心间。学生屡犯错误时,我会告诉他“德有伤,贻新羞,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个别学生不小心讲脏话时,我劝他“奸巧语, 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学生在家不听父母教导,我要其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学生外出要求其做到“出必告,反必面”。对只爱听别人 赞美,当别人说到自己缺点就生气的孩子,我就说:“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当个别孩子作业不工整时,我批上“学不敬,心先病” ??令 人惊喜的是,孩子们发现老师用《弟子规》内容与他们对话时,全都活跃开了。一天我正在讲课,有两男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我就严肃地讲:“话说多!”全班同学 脱口而出:“不如少!”那两个正在交谈的男孩子嘎然而止,满脸愧色地坐直。

下课了,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一女孩帮我整理桌面,笑着说:“冷老师,列典籍, 有定处。”我感到很不好意思,立即收拾讲台,谁知忙中易错,把作业本撒了一地。围观的另一孩子马上说:“冷老师,事勿忙,忙多错”,又听到有人说:“宽转 弯,勿触棱”。当学完课文《丑小鸭》一文时,我请孩子们谈谈感想,一个孩子脱口而出“勿自报,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多好的引用啊!此时此刻,我心里 有说不出的激动,孩子们终于将《弟子规》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了!国学经典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二、“诵读经典美文”与

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那么,经典如何同语文教学结合,又怎样发挥其作用呢?

一、造成气氛,激发兴趣

课前2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学习《游子吟》,抄录孟郊的《列女操》一诗,指导朗诵,引起学习欲望。学习《早发白帝城》,抄录背诵李白的其它诗篇,体味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使学生对课文的更加喜爱。

二、补充课文,加深理解

利用经典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将法布尔的经典著作《昆虫记》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昆虫世界的奥秘,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献身科学,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三、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

念中国诗词,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我布置学生写《我爱校园的绿树》,练习用比喻写景状物,描写校园里的柳树、腊梅、银杏、爬山虎等,诵读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

四、陶冶情操,端正品行。

背 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儿童心性纯净,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吐露芬芳,绽放光 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长期的诵读薰习,还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在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中畅游,必可陶冶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

五、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许 多诗词歌赋反映了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民俗节日,我们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农历九 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毛主席的词《采桑子重阳》和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 之前,向学生介绍清明的来历,诵读杜牧的诗《清明》。其他如端午节、元宵节等均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诗词歌赋,并背诵、赏析。

在浩瀚的语文知识中,各方面的内容都因其内在的联系而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教学中,教师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安排教学环节,适时、恰当地借用经典,有机地同课文、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就可以多方面发挥其特长,为语文教学服务。

三、“诵读经典美文”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经典美文”的诵读时间主要在家里。在诵读活动中,我们十分提倡“亲子诵(阅)读”。

亲子诵读,就是父母和子女共同进行的诵读活动。众 多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阅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阅读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充分考察影响读写能力获得的有关因素后认为,亲子阅读能够极大地帮助儿童获 得阅读理解必须的解码技能,扩大书面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孩子的词汇量少,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较低,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易理解的词汇和 句子,而此时孩子怀着听故事的轻松、好奇心情在参与阅读,对于不理解的情节和概念会马上提出疑问,家长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经验给予及时解答,长此以往,孩子 不但积累了许多词汇,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词汇,也不知不觉提高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亲子阅读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创设了一种愉快、友好的沟通氛围,增加了两辈人的亲密感。尤其是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所选择的书籍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知识也超越了孩子独自阅读的难度,使阅读活动更具有挑战性,不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研究中,我们发现,“亲子诵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证孩子的读书时间。每天应尽可能地安排一段相对固定的`时间陪孩子阅读。

第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为孩子 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安静的阅读环境,会使孩子很快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家长爱读书、常读书,在家庭中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会让孩子对阅读更充满 向往。在茶几上、餐桌旁、床头柜上以及卫生间等地方,都放上孩子可读的书籍,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忘我的读起来。忘了吃饭、睡觉是常有的事。同时,家长可 以常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感受阅读的魅力。

第三,让孩子感受读书的乐趣。家长应常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 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并倡议家长们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撰写“

归结起来,教师要指导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1)为孩子的诵读营造一个轻松而舒适的环境。最好创造家庭里每一个人 人都在诵读的环境, 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2)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迫。孩子只要反复念, 自然就能背诵下来。反对强制,反对把经典诵读当成一门功课来进行。 (3)要持之以恒,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避免有尝试的心态。

(4)教孩子读书,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跳章、不要跳节,尽管一 路读下去。不要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 儿童的学习潜能和吸收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讲方法,求实效,让“经典美文”走进学生的心灵我校“诵读经典美文,创编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开展已经近三年了。我班学生也从一年级读到了三年级。三年来,我组织学生诵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 《弟子规》等国学经典。

下面以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为例,谈两点体会。

一 、以读为核心,结合多种方法,让孩子走进“经典”的世界

(1) 读。诵读是核心。开始,孩子们对《弟子规》很好奇,每周一的“读经课”上都能兴致勃勃地朗读。小学生处在记忆力最好时期,不久,大家会背一部分了,还认识 了不少汉字。可是,这种单一的学习面临新的问题:当“新鲜劲”一过,有些孩子在诵读时像小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加之一些文言词语晦涩难懂,孩子们明显 有了厌倦情绪。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弟子规》呢?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心理特征,我改变了教学方式。读经课上,“喻教于乐”。老师领读,学生个人领读, 小组领读,男女分开读,开火车接龙读,比赛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并用。背诵时也变换着花样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指名背,齐背,男女对背,开火车接龙背,摆擂台赛 背,师生对背,配乐背等等。孩子们表现欲很强,常常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我也不断地用各种方式鼓励他们,给孩子一个笑容,伸一个大拇指,一句“你能行”, 一朵小红花,甚至是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抚摸,都能让孩子们陶醉不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时,老师适时地将信息技术与读经课程加以整合,让教学手段更丰 富,以迎合孩子的口味。在讲解《弟子规》时,结合内容我用许多中华美德故事来感化他们,如《孔子拜师》,《孔融让梨》,《孟母三迁》,《黄香温席》,《铁 棒磨成针》等等,我将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用flash动画播放出来,孩子们喜闻乐见,又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孩子们读经的兴趣渐渐变浓了,《弟子规》大家都背得滚瓜烂熟。

很 多同志认为,小学生“读经”只需“不求甚解”,会读会背了,长大了自然就领悟了。但我发现,很多孩子,背得快忘得也快。二年级背过的《三字经》,过了一个 暑假就基本还给老师和书本了!反思经典诵读教学,我认为仅仅围绕读下工夫似乎是不够的。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学生个体有很大差异。而且,很多孩 子求知欲很强,并不满足于仅仅会读会背。因此,除了“读”以外,我还尝试以下一些手段,让学生学得更好,印象更深刻。

(2)问。国学经典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肯定有不懂之处。我有意发动学生去问,鼓励能力强的孩子解决疑难问题。在校问老师,问同学;在家问父母,问家人;在社会,问他人,问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虚心请教,才会长见识。

(3)查。查阅

(4)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古代的私塾教育,先生也是结合教读,自读,研读,抄写,默写于一体的。我要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会学得实实在在,才会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知识与能力才会共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会大举提升,受益终生。

二 、联系实际,引领生活,让“经典”走进孩子的心灵

中 国古代教育,都非常强调“做人”的教育,在知识教育里都渗透着做人的道理,贯彻着为人处世的准则。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知 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如何将“经典美文”融入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的文化修养得到升华,在圣贤们的点 点滴滴影响下,让孩子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向善,从而真正提高诵读活动的实效性,是我们教师应当关注的。

一、教学情况分析:

此课是本单元的表达交流活动课。高一的学生刚学完唐诗对诗歌的对仗有所了解,课前已布置学生收集公众场所的对联和对联故事。本课设计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合作练习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1、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

2、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

3、尝试对对联。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学对对联。

难点:对联中有关平仄的要求。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

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合作练习

教学媒体:电脑

教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1)

对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发源于唐代的律诗。因为律诗的颔联和颈联是讲究对仗的,那时人们往往就单独地把这两联拿出来创作,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之情。这种文字游戏人们觉得很有趣,于是对联就发展起来了。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各地方电视台送春联成为晚会的一大亮点。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所以在去年,对联也走入了高考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对联的知识。

(二)欣赏佳联。(幻灯片2、3)

1、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2、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3、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

4、云水巴山雨文章金石声

5、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洞中洞隐龙

6、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分析:1、你知道第一副对联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吗?

明确: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采用了“谐音”修辞。

2、第二副对联相传是清朝大才子金圣叹因为文字狱被判斩,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有两字也采用了“谐音”修辞,是哪两字呢?

明确:莲,梨。对联表面的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准确、形象的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是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第一副对联叫作隐字联,第二副对联叫作谐音双关联。

3、第三副对联又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

明确:顶真。所以它就叫顶真联。

4、你们知道第四副对联是送给谁的吗?

明确:巴金。他的名字嵌入了对联中,这就是嵌字联。

5、你看出第五副对联的奥妙了吗?它写的是桂林名胜斗鸡山和龙隐洞。

明确:倒过来读也一样。这就叫回文联。

6、第六副对联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据说它的上联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和外国人议和时某外国代表想侮辱中国人民就挑衅地出了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而清政府中地一位书记官义正言辞地对出了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打消了侵略者的狂妄气焰。

明确:这是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的对联,这就叫同偏旁联。

(三)了解对联的要求。

1、看一段相声《妙联迎春》,了解对对联的要求。(幻灯片4)

2、讲解对联的要求。(幻灯片5)

A内容相对:(幻灯片6)

(1)上下联的词句要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2)上下联的内容要相反或相关。

如相声中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江山如画对大地皆春;春色满园对瑞气盈门;千山尽秀对万象更新。

B形式相同:(幻灯片7)

[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3]结构相同;

[4]字不重复;[5]平仄相异;[6]仄起平落。

先分析[1]-[4]

如这副对联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动数量名动数量名

(动宾结构)(动宾结构)

再分析[5]-[6],意思是偶字上下相对位置,要平仄相对,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上联末字要仄声,下联末字要平声。

平声:阴平、阳平

仄声:上声、去声、入声【普通话没有入声,古入声字分别读成阴平(如“屋”“出”)、阳平(如“国”“直”)、上声(如“铁”“北”)、去声(如“客”“绿”),有些方言还有入声字,如粤方言。入声字一般比较短促,有时还带辅音韵尾。】

如这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名形副形名形副形

(主谓结构)(主谓结构)

3、讲对联故事,强调对联中仄起平落的要求。(幻灯片8)

从前,有一年除夕,衙门的衙役吩咐敲更的更夫把一副春联贴在闸门上。可是更夫不识字,不懂对联的平仄,将对联贴反了,上下联的位置弄颠倒了变成:

盛世无须掩闸门

太平不用敲更鼓

上联末字是平声,下联末字仄声。

大年初一,一位秀才路过看到了,就向更夫指出来。更夫央求他帮忙重写一副对联贴上,免得衙役责怪。那位秀才嫌重写太麻烦,就帮他出了个主意。你知道秀才出的主意是怎样的呢?

原来他叫更夫将上下联的末尾一个字裁掉,这样一来,上联仄声结尾,下联平声结尾,倒成了一副六言妙联。

盛世无须掩闸

太平不用敲更

百姓们都夸这位秀才有学问。人群中有个土财主,目不识丁,他也怕自家的对联贴反了,就请秀才上门去看看。秀才一看,(你们看看这副对联有没有贴错)果然财主不学无术,把对联贴错了:

(上联)积善家福寿无穷(平声结尾)

(下联)发财户金银尽是(仄声结尾)

财主一看秀才皱起了眉头,知道自己把对联贴错了。还没等秀才开口,他就自以为是地连忙学更夫把上下联末尾的一个字给去掉,结果门上对联就成了:

积善家福寿无

发财户金银尽

这样一来,不但对联的平仄声没改变过来,联意却相反了,成为全城的笑话。

(四)贴春联。

请将下列句子搭配成两幅对联。(幻灯片9)

1、九州瑞气迎春到

2、户纳春风吉庆多

3、三江绿水涌春波

4、窗前细雨传春讯

5、四海祥云降福来

6、枝上黄鹂送好音

提示方法:首先根据每句末尾字的平仄定出可作上联的句子,再根据上联的内容和结构形式选出下联。

明确:1-6句末尾字的平仄分别是仄、平、平、仄、平、平。所以可作上联的是1和4句。再根据上联的内容和结构形式可得出1和4句的下联分别是5和6句。

全班读这两副对联。

(五)借名句对下联。(幻灯片10)

1、请选文天祥的诗句,将下面的对联补完整:

山川生微凉,酣观白日依山绿

天地有正气,_______________

2、请选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将下面的对联补完整: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提示:1句注意色彩的词。2句注意上联是写苏东坡写《念奴娇·赤壁怀古》,而下联曹操的诗句苏东坡写《赤壁赋》时也引用过。

明确:[1]句下联是“留取丹心照汗青”。[2]句下联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六)全班朗读古代声律启蒙中的例子,熟悉对对联的要求。(幻灯片11)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七)学对对联。

请对出下联。(幻灯片12)

1、一湾溪水绿

提示方法: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

组合成一句。

例如1句可拆成一湾、溪水、绿。“一湾”是数量词,可对“两岸”“万岭”等;

“绿”是颜色常与“红”对;而“溪水绿”就可对“荔枝”“杜鹃”“杏花”等。再将它们一组合就成功了。

2、岭南春雨迎新岁(幻灯片13)

四人小组讨论第二句的下联。每组派代表写出下联。

再次提示对联的要求:

A内容相对:

(1)上下联的词句要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2)上下联的内容要相反或相关。

B形式相同:

[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3]结构相同;

[4]字不重复;[5]平仄相异;[6]仄起平落。

师生一起点评所写下联。

明确:可以对“塞北瑞雪兆丰年”“江北东风送旧年”“河北秋风兆丰年”等。横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

(八)总结.(幻灯片14)

其实对联不仅过春节会贴春联,办喜事时人们会贴喜联,祝寿时会献上寿联,哀悼别人又会用上挽联,还有雕刻在山水名胜之地柱子上的楹联,配画的画联等等。茶楼、饭馆、酒店、商店为了吸引顾客也会贴出有特色的对联。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更热爱中华文化,多开动脑筋学写对联,也当个文人雅士。老师也学着写了副对联总结今天的课,那就是——齐寻觅古国瑰宝

共撰写华夏对联

横批是“师生同乐”。

(九)布置作业。(幻灯片15)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任选下列一题,用原稿纸完成。

1、请对出下联。

[1]好山好水好景

[2]知识海洋勤是岸

[3]攀高峰不怕千般苦

2、请为学校大门、课室门、办公楼、体艺楼、实验室、电脑室、图书馆、饭堂等场所拟联,任选一个场所拟一幅对联。

3、有兴趣的同学可为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拟一副嵌字联将他们的名字嵌入其中,在他们生日或父亲节母亲节时送给父母。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

千字文读后感1

暑假里我读了《千字文》,它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等多方面知识。它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我们要奉养父母,对父母尽孝应当尽心尽力。正如汉朝人蔡顺,很小时爸爸就去世了,从小与妈妈相依为命。有一次,蔡顺出门采野果吃,回家路上却被强盗拦住了。强盗本来想抢蔡顺的东西,看见蔡顺只采了一点野果,可用两个篮子装。强盗头子问:”小伙子,这么一点野果还用两个篮子装,是不是脑子不灵光啊!”别的强盗都哈哈大笑起来。强盗后来才知道蔡顺将成熟放在一个篮子里给妈妈吃,将不成熟的放在另一个篮子给自己吃,强盗被蔡顺的孝心感动了,不但没抢,还送给蔡顺一头牛和三斗米,让他回去孝顺妈妈。

以前,在我小的时候,不懂得孝顺父母。当有我喜欢吃的东西,经常不肯给父母一起分享,而是占为己有;当父母下班回来的时候,听到门铃响后,我慢悠悠地去开门;当父母进门后,我还继续玩玩具,好像没看到一他们样,也不跟父母打招呼;当大家一起吃饭时,我将好吃的菜放在自己面前,自顾自的吃;当父母生病时,我只顾自己玩,不会对父母嘘寒问暖,有时还会因为父母生病没精力管我而暗自高兴。

自从读了千字文后,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懂得了孝顺父母,懂得了尊重父母,懂得了理解父母。当有好吃的东西,我会留给父母吃,与他们一起分享;当父母下班回来时,我一听到门铃”叮铃、叮铃”响起,我会象箭一样跑过去开门,并将拖鞋整齐地摆好;当父母进门后,我会大声向他们问好,并端起水杯给他们喝水;当我们一起吃饭时,我会帮父母盛饭,将好吃的菜放在爸妈面前,还时不时帮父母的夹莱;当父母生病时,我会关心他们,帮他们端水拿药,讲笑话给们听,让他们忘记生病的'痛苦。

千字文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告诉了我百善孝为先,做人应当知恩图报。

千字文读后感2

《千字文》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无愧是我们的精神宝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正在尝试着按照它的行为准则去做。四字涵盖了一句哲理,寓意深奥,但理解起来并不令人发忧,毕竟它是取源于生活。小文章大寓意,取其精华,传之美德。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它浓厚的文化底蕴,情与景,景与情相互交融,彰显出生活的乐趣!

“游鲲独运,凌摩绛霄”,鲲鹏独自高飞,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学做鲲鹏飞千里,我们已经长大啦,并不需要事事依偎父母,独立意识带给我们勇气,心中已有一个高志向,为它去奋斗,坚定的信念带给我们动力,振开双翅,昂起头,面对湛蓝的天空,怎么不心生欲望呢!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可惜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光辉永远朗照青春期是我们的黄金时期,在青春期中,我们可以更快地进步,得到更多地锻炼,更好地发展自我,提升人格价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怎能轻易的放弃,不为此一搏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和时间赛跑才能抓住青春期的手,时间总是不善待每一个人,悄然流逝无声无息,你不吝啬时间,它就会对你吝啬经得起时间考验,坚持到最后,必能成就一番事业。要做时间的主任,做一个青春无悔的人。不要为那过去的失败而懊悔,不要为那错误而谴责自己,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忧郁,正如大张伟《奋斗》中唱到的“过去将不会再有”,拍拍身上的尘埃,去继续追赶时间吧!不要向它臣服,争分夺秒,用我们的行动证明一切!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普照大地我们的生命力以运动做载体,越活跃越强劲有力。未来距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大可不必去做幻想的们,倒不如我们去创造今日的辉煌太阳光辉永远朗照,正如我们的潜力厚积薄发,只是我们过于疏懒了我们应懂得“年矢每催”,去学习“曦晖朗曜”的。

这仅仅是它的一部分,却显露出这么多的杂合理,更何况是千字文呢!无论它的内容是多么丰富,但是真正的意义在于启迪我们,去付出汗水,去改变自我,最终以收获的甜蜜告别苦泪!相信它———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千字文读后感3

之前在家里休息的时候,看到书上说,应该看一些优美的散文,诗词之类的,让自己保持心情愉快,于是就想到了看童话寓言。然后我兴冲冲的问言君要书单,言君推荐了拉封丹寓言,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还有便是国内的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千字文等节奏感强的作品。

千字文推荐周兴嗣著的,声律启蒙推荐吴冠中插画版,安徒生童话推荐叶君健版,格林童话推荐杨能武译本。选书的原则是:原作者+好译者+靠谱出版社,比如:上海译文,人民文学,中央编译等。

根据言君的推荐,去淘宝选了千字文,声律启蒙,安徒生童话。在看简爱的时候,也在断断续续看千字文,因为千字文比较简单,已经通读了一遍。千字文的每一章都是一首四言诗,配翻译,再配上和诗有关的小故事,是一部袖珍版的百科全书。

读第一篇的时候,开篇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一股熟悉的陌生感扑面而来。熟悉是因为很多小说,都是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为开头的,尤其天地玄黄还是很多武侠小说喜欢用的桥段命名;陌生是因为,一直不知道天地玄黄的出处和故事,以为是很高深的内容,却没想到原来是文化的启蒙。多读书的好处,就是把很多耳熟能详的的句子和故事,找到正确的注解和出处,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是中国神话里讲述世界起源的故事。我很好奇盘古的那把斧头是哪里来的,照理说,混沌的世界里应该什么都没有,矿石之类的都是后来盘古变的,那么,盘古开天辟地的斧头是哪里来的呢?是不是在盘古之前,曾经有过世界,只是因为发生了变故,世界又变成了一片混沌呢?我觉得这个问题难倒我了,不知道有没有哪个朋友可以帮我解答的。

感觉千字文还是很值的看的,虽然很多的道理和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但经典就是经典,我们依旧能从这些故事里,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