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琦君散文优美句子 正文

琦君散文优美句子

时间:2024-10-09 02:30:08

散文作文 篇1

曾经读过一本散文,书名叫《琦君散文》。我认为它的美不但在于情感的优美,而且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是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造诣。

我一向很少读现代人的文学作品,他们写的那些离我们太远太远了,没能达到我的欲望。在我们刚刚开始搞这个研究性课题时,我才认识到了琦君散文中所蕴含的美。我被她的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那种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与生俱来的对母亲的爱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便对她以及她的作品系以一种同乡人的情愫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实地采访了许多同乡人,问了许多有关于琦君的过去。从中,我发现人的情感一旦置于十分真切的程度便有了不能忘却的记忆,是琦君在寻找家乡的梦,还是家乡的梦在萦绕着琦君,剪不断,离还乱。我所佩服的正是琦君还能记得她的童年,她的家乡,她的亲朋好友。

我们小组在去某中学问卷调查时,一开始虽被他们拒之于门外,但后来他们还是十分认真地填好了卷子。每到一处,我们小组都会带上笔,一遇到问题总会把它记录下来。虽说一路过来很辛苦,也很繁忙,但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课题的研究,为了更好地体验琦君散文中乡土风情及人情美,为了…… 应该是值得的。那不像征虚无缈缈,更不象征幻灭,却给我一种踏踏实实的,永恒的美的感受,美的回忆。

酸、甜、苦、辣这四种人生的调味剂,我在研究琦君散文的过程中都一一的体验到了。虽然这四种调味剂很普通,但我却在普通中尝到了不普通的一面,酸中带着点甜,苦中渗透着些辣。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感到金钱正在迷惑大家的双眼。人们在金钱的世界里任意飞翔,却逐渐失去了人性。朋友们,让我们换用另一种眼光去看世界,借琦君的双眼去看世界吧!相信,我们会看到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散文作文 篇2

突然间有点想父亲了,这是父亲离开两年后一天,昏昏欲睡的我迷一离着双眼仿佛看到天堂里父亲向我走来。倏地从沙发坐起,心生生的疼了几许,思念如潮水般涌一入心头。 尽管父亲在世时我们总是不欢而散,从没好好谈过。但那份厚重的父爱我还是感受得到,倔强的我从不表现出来,总是把冷漠的一面呈现给父亲。记事起就没走近过父亲,因那时的父亲多在外面,距少离多的日子里也会想着父亲,期盼着他回家的日子,每次回家都是妹妹雀跃着迎上前去,而我只是眼大眼睛远远的看着。一份恐惧始终在心头萦绕,也许是因为我的木讷,没妹妹活跃,不太招大人喜爱,也许与生俱来的东西占据着小小的心灵,无法让自己打开紧锁的心门。喜欢静静的看着所发生的事,与自己有关或无关。

父亲,也许你不记得了,那年家门口停放着一辆自行车,五岁的我调皮的转动着车轮,正玩得开心处车子倒在我身上,吓得我哇哇直哭。闻声而来的你挪开车子抱起我,那一刻真的很温暖,多年后想起仍有一丝暖意在心中升腾。紧接着弟弟降生了,你愈发疼爱家中唯一的男孩,这一切也在情理之中。那时候的我喜欢悄悄拉着你衣角,等你察觉时,我早已吓得跑远了,不时回头做着鬼脸,那一刻你也被逗乐了。正常情况下我们几个都怕母亲,每当我们范错误时,你总是巴掌没落下,已笑出声来,所以都不怕你。

随着年龄增长,青春期的我总是与你抗衡着,听不进你说的每句话,争吵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思想的差距,也就是所谓的代沟越积越深,直到我结婚才略有好转。后来因教育孩子又持不同意见,毕竟过了青涩年龄,适时也会让步。其实真正发自内心的退却,是父亲生病那一年,所有人都因他妥协了,任他“胡作非为、胡搅蛮缠了”,那段日子父亲像孩子般难哄。刚开始我们都瞒着他,只是说做一个小手术就好了,其实结果一出来我们几对着化验单就哭开了。胃癌晚期,那一刻心一下跌落,一如掉进万丈深渊看不到尽头。

父亲呆在医院整整两年,那时候儿子还小,需要接送,可我奔波于单位和医院之间,无暇顾及儿子。小小人儿背着偌大的书包只能自己回家,我的心想着父亲同时也揪着儿子,却无法两者兼顾,只能把时间挤出来给父亲。每当给父亲洗脚时,一旁的弟弟就会说,爸,想到姐会给你洗脚不,这时的父亲就笑了。洗完后还要敲下背一揉一揉一肩,其实我也不是什么专业按摩师,只是感受别人帮我按摩时的体会。从那以后,父亲就离不开我了,按摩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多晚多累都会去让父亲舒服下,记得那年冬天又冷又累,刚躺下手机响起看了下是父亲打来,赶紧起来前往父亲处。那时父亲的病临近尾声,轻轻的敲打已受不了,最后只能抚一摸了。父亲最后的日子里我始终陪着,仍然没什么话,明显感觉到父亲的变化,有时候会悄悄注视着我。倔强的我依然装作没看到,其实转身已是泪流满面,此时只能走出房间调整下呼吸再面对病榻上的父亲。

永远都不忘不了父亲走的那一刻,在医院输液还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着,医生告诉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让我们准备后事。听完心里发一抖、微颤,心一阵阵收紧,莫名的伤肆意侵袭着无所是从。父亲的意思最后就在医院,而母亲想让父亲回老宅,最后是弟弟善意的谎言最终让父亲回老宅了。可父亲回到家里还清醒着,当时就生气了。我弟妹都不敢走近,害怕看父亲的眼睛。回老家第二天下午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十几个小时的煎熬,眼睁睁的看着父亲离去,作为子女却无回天之术,那痛彻心扉酸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唯有用心去聆听父亲最后的篇章,坐在岁月里静静守望着。

父亲,尽管你在世时,一直为某件事争执着辩解着,最终争得脸红脖子粗都不肯让步。可是你知道女儿的少言,喜欢把事藏于心里,不善言词漂亮话从说不出,凡事自己扛着一条道路走到黑。知道吗父亲,最后的日子里你让我感到盈盈的`父爱,只是来得稍晚些,那份满足还是轻荡心田,真想趴在你的肩头让你轻轻扛起,像孩提时代温暖充盈心间。爸,你走后的两年里喜事连连,女儿考取重点中学,弟弟家生了个大胖小子,天堂里的你高兴不。知道你临走时的不甘,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知道吗?爸,曾经对你的不满,甚至讨厌你说的每句话,此时却深深的想你,此时任思念于心中疯长。

天堂里父亲,你还一如既往喜欢你的烟和酒吗?每到过节女儿的心就生生的痛,只有带上烟和酒摆在墓碑前,静静坐在墓前,像是守着熟睡的老人。安息吧!我的亲人,我会常常为你祝福。

父亲节将至,仅以此文纪念天堂里的父亲,节日那天仍会和弟妹们一起带上你喜欢的烟和酒、鲜花去看望你。那时只能静静坐在墓前,想着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和走过的点点滴滴,这一切唯有在记忆里升腾漫延。

散文作文 篇3

请你们敞开心扉去探寻人世间最美的情书!翻开一封封已经泛黄的书信,有的甚至已经破了,她一定时常回味这些书信,寄载着青春的美好回忆。来一盏清茶,飘着腾腾的热气,静下心来去细细的品茗,茶香沁人心脾,萦绕于舌尖久久不散。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一切都是这么的富有生气,怎么能不勾起我们的回忆呢!

也许,在豆蔻年华的年纪,你遇到了喜欢的人,你沉浸在甜蜜的糖水里一发不可收拾,想必你收到过情书或者写过情书。那么,对于那封情书,你的评价是什么呢?几年过后,当你再翻开那些书信,你是不是扑哧的笑出了声,看着歪歪扭扭的字,直白的句子,现在读起来是不是很幼稚呢?当然,这些无疑是情书,但决算不上最美。

锦瑟年华,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你。在我看来,我看过最美的情书是陆游和唐婉写的。他们相爱却不能相守。也是我们这个年纪,她们以一支传凤钗作为定情信物结了婚,在外人眼里,他们郎才女貌,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婚后的他们伉俪情深,如戏水的鸳鸯一样,过着神仙眷侣般的日子。可是,古时候无后为大,在陆游母亲的干涉下,他们被迫分了手,而且后来各为人夫人妻。以为,他们从此不会再见了,可是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在一个春日,陆游在沈园邂逅了唐婉,一个回眸,深埋于心底的回忆又一幕幕的映在了眼前。陆游百感交集,挥手写下了传诵至今的钗头凤词,一气呵成。

这首词将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诗人哀怨与无奈以及痛苦写得淋漓尽致,恰如其分。正是有这样深刻的体会才能写出这么凄婉的诗。陆游与唐婉的爱情可悲可叹,可惜没有生在我们这个时代。曾经,他们彼此许下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又或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奈何风雨太激烈,在命运的面前,那些美好的誓言不堪一击。

唐婉在沈园看到这首诗后,随即在旁边对了一首,这首词充满了哀怨与愤恨,为什么明明相爱却不能相伴到老,为什么他们的感情这么不堪一击。她在怨恨陆游为什么轻易放弃他们的坚贞不渝的爱情,为什么婆婆要这样对待她,为什么?不久之后,唐婉病逝,留下陆游一个人。

陆游和唐婉的这段感情走的太艰辛,从相识相爱到伉俪情深,到被迫分离,到各自成家,再到天各一方,怎么让人不痛心。在这里,我想到了元好问的诗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这段爱情虽然充满遗憾,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后悔遇见彼此,虽然不能天长地久,但是曾经拥有,而且彼此占据了整个心房。他们作的《钗头凤》是彼此爱的见证,一生中能遇见挚爱不容易。这是我见过最美的情书,但这也是最让人痛彻心扉的诀别书!

散文作文 篇4

一个小男孩儿问正在写信的奶奶:奶奶,您在写什么?奶奶停下手中的笔对孙子说:我在写你的事情,比我所写更重要的是我正在使用的这支铅笔。希望你长大后,也能像这支铅笔一样。

奶奶的话激起了小男孩儿的兴趣:它和我见过的铅笔都一样啊!孩子,这支铅笔具备了5个特性。如果你也能拥有这5个特性,那你将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奶奶说。

铅笔的第一个特性是,尽管你能做很多大事,但你千万不能忘记那是因为一直都有一只手在引导着你。我们管那只手叫‘上帝’。

铅笔的第二个特性是,有时我们不得不停下来,用铅笔刀削一削它。这样虽然会使铅笔经受痛苦,但是削过之后,它会变得更加尖利。所以孩子,你也必须学会忍受痛苦和悲伤,因为它们能使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铅笔的第三个特性是,它总是允许我们使用橡皮擦掉错误。这就是说,纠正我们做过的一些错事并不是坏事,它可以帮助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铅笔的第四个特性是,真正有用的不是外表漂亮的笔杆,而是里面的铅芯。所以要注重你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点,无论如何,它总是会留下自己的印迹。同样的道理,你也应该懂得,在人生旅途中,你所做的任何事也都会留下印迹。所以,今后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先考虑清楚后果。

(1)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2)端午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3)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的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4)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灰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以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5)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是个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味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6)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呢?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是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好吃懒做的,有的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7)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在背上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的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8)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经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9)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

我没有这个福分。

(10)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11)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是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12)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深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的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世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2011实外小升初考题)

1、文章的题目是《粽子里的乡愁》,请找出文中两处(共4句)直接与题目相照应、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写在下面。

2、文章第(2)段说了端午是和大节,你了解端午节吗?请回答以下几个小问题:

(1)端午节是哪一天?

(2)端午节的由来是怎样的?

(3)端午节这天,除了吃粽子之外,还有些什么风俗?至少写出两项。

(4)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历朝历代的文人写了不少关于它的诗作,请写出完整的一句。

3、阅读第(6)段,说说我从母亲的话里明白了什么道理。后文的哪些内容表现我已经把它付之于行动?

4、阅读第(7)段,说说对句子母亲的话,在我的心里重重地敲了一下的理解。

5、第(11)段中,连续两次出现了呆呆地想了好久,是否显得重复啰嗦呢?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6、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天桥、大街、车站等地方看到那些被迫跟随成年人一起乞讨的孩子,你认为该怎样帮助他们呢?请写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阅读答案】

1、①几十年以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②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棕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

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2、(1)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的来历,有不同说法,学生能简单答出任意一种均可得分。示例: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泊罗江自尽殉国。

(3)赛龙舟、挂艾、蒿菖蒲、缝香囊、吃鸭蛋、喝雄黄酒

(4)诗句凡有错漏颠倒均不得分。

3、①要点:惜福,常怀感恩之心;有同情心,常行善。

②要点:后来见到乞丐时的自我反思;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帮助。

4、这句话用了略带夸张的比喻,说明了母亲的话在我心里引起了深深的震撼,让我明白做人应该善良、惜福、关心不幸者。

5、开放性试题,同意与否均可,重点看考生给出的理由是否具有说服力。示例:不啰嗦,文章使用了重复的手法,目的是突出我与母亲都对这件难以想明白的事情认真地进行了思考,为后文母亲无奈的回答蓄势。同时,相同的句子反复出现,也形成语言上的回环音韵之美。阅读题

6、开放性试题,给分要素:①建议的合理性;②语言的表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

《琦君散文》读后感1

最开始了解琦君,是做一篇名叫“粽子里的乡愁”的阅读理解。那文章不过也只是写了琦君小时候过年时母亲包的灰汤粽和用粽子帮助乞丐的事。既没有描写灰汤粽的外观,也没有写灰汤粽的味道,也没有特别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华丽的文章对比,简直就平淡无奇。当时我就在想:这种文章也能放入阅读理解吗?

恰好老师的推荐书目里有《琦君散文》,便想买回来一探究竟。结果翻来一看,里面竟全是一些朴实无华的句子。写父亲:“笔挺的军装,胸前的流苏和肩徽都是金光闪闪的帽顶上立着一枚雪白的缨。”写桂花:“一阵风吹来,桂花就纷纷落在我头上、肩上,我就好开心。”这种文章,我也写得出来啊。

更让我不解的是,琦君写什么都可以在最后抒发对亲人的思念。特别是她的母亲。写新年看灯,回忆起小时候,思念母亲。写酒,回忆起母亲泡的春酒,又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也许她花那么多笔墨写。Net/亲人是因为她的亲人都早早地离她而去吧!她的哥哥在她十岁的时候不幸夭折,弟弟在她二十岁时因病身亡。父母因悲伤加上有病在身相继去世。琦君因此被同学们戏称为“客家人”。读完几篇文章后,对她本人不是很熟悉,但对琦君的家人,家乡的风俗习惯和她的阿猫阿狗了如指掌。

思乡和亲人一向都是中国文人写作的一大主题,而琦君更是把对身边许多人的思念发挥到极致。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她的文章就像一幅国画,仅用朴素的黑白,就描绘出一个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国画不像西方的油画,花里胡哨,五颜六色的。国画有的是一种淡雅的美,琦君的作品也一样。仿佛是用一个小姑娘的口吻在讲故事,想到哪说哪。完全不像一个五六十岁的奶奶写的。我也慢慢能理解为什么如此恬淡的文章也能放入阅读理解中了。

琦君的散文已有好多篇入选课本。也许老师们是想让我们学习琦君那种平淡而典雅的口吻吧!

《琦君散文》读后感2

最近对长篇小说有些厌烦。冗长的情节像迷宫般曲折。有时提着的心还未放下,又一次声势浩荡的生死离别赫然摆在眼前。这些大起大伏大悲大喜不断冲击着我,受不了。我需要一些宁静淡雅的文章,于是理所当然的,睡前读物定为《琦君散文》。

初次接触这个作家是在小学课文《桂花雨》里,如今具体内容已记不真切,却仍然能在脑海中勾勒出那幅画面,闭上眼睛就能嗅到扑面而来的桂花香,是淡淡的,朴素且不张扬,一如琦君的文字。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圆润似光滑的碗底。就像是和你对面而坐,用一种温婉的语气将人生的酸甜苦辣细细道来。我看了太多人的文章,他们以为好的文章,就必须要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和华丽的词汇,于是读下来一路跌跌撞撞手足无措,有些甚至都不能把握其中的情感。琦君的文章多写童年、故乡、亲人,有人说她的选题范围太过狭隘,但是她说:“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不再写。”

独孤的时候,难过失意的时候,如果脑海里没有那些美好的过去,会不会更加心灰意冷,觉得明亮的月光也是冷的刺骨。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经过光反射后到达眼睛的,也就是在零点零零零一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后。所以,所有人都活在过去。

如果有一天面不改色地谈起自己的故乡、童年,用一种高高在上事不关己的语气,这是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读着琦君的文章,我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对家乡亲人深沉的爱。她用自己几十年的心血将这些眷恋精心雕琢,使其成为一件艺术品,随着时光的打磨沉淀出一种独特的美。她的童年,温馨而美好。《春酒》中那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善良能干的母亲,每每想起总是让人会心一笑。

在这里,看不到气势恢宏的大场面,看不到撕心裂肺的爱恨情仇,所有的一切都与我们近在咫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亲情,友情,这些都是我们伸出手就能触摸到的,也正是因为对它们捻熟于心,开始司空见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然后置之不理。当周围的人都在为金钱、名利拼的你死我活时,琦君捧着茶,坐在摇椅上,回忆着过去的一点一滴,领悟着身边的一草一木,内心如一汪平静的湖,风起却不见半点波纹。她的语言精致而优美,描写细致入微,手法是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却如涓涓溪流从不枯竭。这和我喜爱的作家落落很像。可能最初读时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但是回想起来,仿佛被电流击中,惊叹于自己的心情竟然被对方完完整整地述说出来,仿佛前世有缘。有时也会疑惑,为什么她总是放不下过去,一味地沉浸在回忆里,现在恍然大悟,承载这一切的,都是爱啊。

琦君的文是美的,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胭脂,是一种洗净铅华的美。读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好不舒畅。她没有刻意去描写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字字句句,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如此波澜不惊的平静叙述下是汹涌澎湃的感情。我有幸窥见这么高超的写作技巧。她得心应手地驾驭着文字,一个个人物在她笔下纷纷鲜活起来。也许在她心中,他们一直是有血有肉的吧。

放下书,我沉沉睡去。梦里有一个女人,她眺望着远方,继而低头,抚摸着相片上家人的笑脸,眼角沁出大颗的泪。

《琦君散文》读后感3

曾经读过一本散文,书名叫《琦君散文》。我认为它的美不但在于情感的优美,而且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是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造诣。

我一向很少读现代人的文学作品,他们写的那些离我们太远太远了,没能达到我的欲望。在我们刚刚开始搞这个研究性课题时,我才认识到了琦君散文中所蕴含的美。我被她的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那种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与生俱来的对母亲的爱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便对她以及她的作品系以一种同乡人的情愫了。

从中,我发现人的情感一旦置于十分真切的程度便有了不能忘却的记忆,是琦君在寻找家乡的梦,还是家乡的梦在萦绕着琦君,剪不断,离还乱。我所佩服的正是琦君还能记得她的童年,她的家乡,她的亲朋好友。那不像征虚无缈缈,更不象征幻灭,却给我一种踏踏实实的,永恒的美的感受,美的回忆。酸、甜、苦、辣这四种人生的调味剂,我在研究琦君散文的过程中都一一的体验到了。虽然这四种调味剂很普通,但我却在普通中尝到了不普通的一面,酸中带着点甜,苦中渗透着些辣。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感到金钱正在迷惑大家的双眼,人们在金钱的世界里任意疯狂。

《琦君散文》读后感4

读《琦君散文》的第一印象就是通俗,我特讨厌华丽的词藻来修饰散文,不过这似乎避免不了的,她的散文散发的是引人入胜的味道。她主要以她母亲为主线,写出她真挚的情感,

琦君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纳妾娶小,使得“乡下女人”的母亲在情感心灵上备受冷落和打击。她从小就接受虔诚信佛的母亲的身教言传,到台湾曾有十年的在法院工作,目睹了人世社会罪恶的阴暗面。这正反两个方面对她创作活动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琦君为人为文始终一贯低调、低姿态,这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坛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不过琦君的低调、低姿态并不是装出来遮人眼目的人格面具,而不折不扣地是她人格的底色,是她历练修身养性所达到的一种境界。与她同辈作家中那种伟岸不逊、慷慨激昂、舍我是谁的霸气,几乎是绝然是泾渭分明的,她与某些闺秀作家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同样程度的沾染或是张扬乖巧,或是媚世作态的'做派,也是同样格哥不入的。琦君的平易谦卑不时自卑,而是一种伦理学和美学领域内的自信和明主作风。对琦君来说低调、低姿态是使一份免遭玷污进入红尘俗世、尔虞我诈社会的解毒剂,同时它又是一张步入圣洁审美殿堂的入场券。低调低姿态在艺术上就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有拉近了与普通读者的距离,推心置腹、披肝沥胆,也就有了可能。低调低姿态也就是虚怀若谷,为琦君赢得了进行艺术创造所必不可少的广阔精神空间。

夏志清先生说,琦君的《看戏》、《一对金手镯》等作品,列入世界名作之林,也是当之无愧的。我很赞同这个建议。琦君的这两篇作品,在题材上与鲁迅的名篇《社戏》、《故乡》如出一辙,但写法上个有千秋,而在艺术境界和思想情感的深度上,则完全是同一个水平线上。至写母爱、写童心、民胞节,琦君在一定意义上超过她孺慕的前辈,这是因为她的母爱没有丝毫显示出普泛的缺陷,笔触所及均到了实处,旧制度压在中国妇女头上的沉重枷锁,未曾扭曲母亲的人性;慈悲为怀的佛家气度,淡化和弱化了强加在妇女头上的苦难,不是苦难已不再存在,而是母亲那坚韧的性格、博大的母爱惟有在苦难和屈辱中才能放大光芒。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母亲的小脚》,,比较有同感。琦君的母亲是一个农家妇女,对她们来说有一双三寸金莲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母亲是家里的长女,要一边在农田里干活一边带着年幼的弟弟,所以脚缠得比较晚,她成婚的时候还怕新郎嫌她的脚不够秀气,没想到一结婚后,她父亲就劝母亲把裹脚布解开,免得走路很吃力。可是布解开后,因为脚趾骨已经断了,再也恢复不了原来的样子了,母亲走路任是一副要跌到的样子。母亲的一双小脚却撑起了一家。是啊,脚已经裹了,再也恢复不了了,旧社会对妇女的毒害犹如那三尺长的裹脚布,虽然把它解开了,但是已经有了那样的后果了。她的父亲后来又娶了一格女人,母亲看到那女人的脚很大,感叹的说那时候不裹脚就好了。

总之在琦君的笔下,只有被扭曲的社会,没有被扭曲的人性。

《琦君散文》读后感5

《琦君散文》主要写作者对儿时的回忆。文章写了哥哥和我短暂而快乐的时光;写了做错事被妈妈罚跪的经历;写了邻居家的弟弟心灵受伤害后那敏感的童心;还写了妈妈那秀气的“三寸金莲”小脚。

但让我最有感受的是她写的《秋花远比春花净》。文中写到:作者自幼远离家乡在上海完成了大学教育。他乡游子,十分想念母亲,但回去后才知道母亲逝世已有半年了,悲恸之余回忆起了与母亲的点点滴滴;回忆起母亲最爱的花——桂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闻到了桂花香,想起母亲常读了诗句:秋花远比春花净,春月何如秋月明。于是写下了《故乡的桂花》一文,以寄她对母亲的思念。

看了这本书,让我想到写作的题材选择,我平时写作时都要用半天时间想题材,要么觉得太简单,没什么可以写;要么觉得太平凡,没什么亮点。但看了琦君的文章之后,我发现,她的文章题材都很简单,比如闻到桂花香,就可以想起和母亲一起的点点滴滴。虽然有时我们会觉得生活平淡、无趣,但是生活处处是题材、处处都精彩。

就如妈妈常对我说的:写作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小事也能写出好文章。重要的是要做到注意观察生活、多积累材料。

《琦君散文》读后感6

《琦君散文》收录了台湾散文大家琦君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其中饱含了童年记忆、母女之情、亲情、友情等写情文章。琦君原名潘希真,是和林清玄齐名的著名当代女作家,尤以散文写作著称。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从而可见人性的深度,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笔下的童年有趣而美好,而在童趣盎然的场景背后,你还可以看到长辈的温柔慈爱,亲人的生离死别,包括春日的欣欣向荣,夏日的炎热生机……例如《春酒》一文中写道,“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么不经意的一笔竟可以感受到小孩子的天真以及母亲的勤劳无私仁爱。把特别的母女情描写得淋漓尽及。

不仅是母女情,老师对于琦君的爱也是显而易见,《三更有梦书当枕》曾写家庭教师辅导作者的儿时故事,家庭教师的严厉让作者不喜爱学习,认错了就要打手心她可不喜欢,所以琦君总是装病逃课。实际上,老师是很温柔的,老师只是希望琦君快点成为才女,教师的严厉便是一种师生情,滋润着作者,爱并不轰轰烈烈,它很平常,但琦君的笔把这种爱更美好地告诉我们,虽是卑微的爱,情谊却深。

琦君的文章不夸大,不煽情,只是把童年以及情感一一展现出来,她的文章可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真切又动人,让我也融入那个童年欢快,融入属于琦君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