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关于自己的档案的优美句子 正文

关于自己的档案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09-24 11:25:36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引导思考: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2、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例如:彼不我恩也 《童区寄传》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

三问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 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 各国“皆朝于齐”

四、布置作业

读了本文以后,安排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读后感训练。

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范文(一):

风轻轻吹过,岁月停泊在斑驳阳光中,飘落在潋滟长河里,一点一点地闪耀,留下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痕迹。在时光的经纬中,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与那美丽兰台巳相依相伴近三十年。

每天,我都在那淡如兰草的书纸味道中,记录、翻阅、整理、检索着浩瀚如海的档案资料。我巳经记不清楚,为多少人查找、摘抄、传阅和借阅过文件资料,为多少资料进行过编检、索引、汇编和统计。我只知道,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数据,都在我的手指上留下一片温暖的暗香,为我的心田撒下一袭清怡的芬芳。

我知道经我的手传出去的资料,为单位节约了资金,创造了效益,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和快捷;为他人提供了帮助,带来了生活上的顺利和前途上的平坦。透过人们那欣慰的笑脸,我无数次地感受到那广阔博大的兰台的意义,感受到那静如处子的纸张的魅力。

记忆最深的是我主编撰写学校55年校志的那些时光。由于校志跨度历经半个世纪,几经搬迁,几度兴衰,寻找史料显得格外重要,而绝大多数史料就来源于我曾经悉心编整过的案卷、照片、声像、实物等。我将库房内所有的资料仔细地翻查了很多遍。一页页纸从手中滑过,一个个故事从纸中展开。遥远的记忆向我伸出手来,透过繁花似锦的清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

我为自己深深感动,我明白,手中的这些纸张等物品都是有生命的,她会呼吸,会表达,有热情,有张力。她像一朵沉静的兰草花儿,静悄悄地开着,她知道有一天,会有懂她的人来采撷,让她的美丽发挥到极致。

我还采访了许多曾在学校工作过的老师们,他们把自己多年来精心保管的资料呈现出来。那些年代久远的厚重的资料,仿佛一位有内涵有气质的美人儿,沉静温婉,散发出独特而浓烈的气息。我轻轻抚摸着她,我已经深深地懂得了她。

老师们还用倾诉表达着自己对学校的了解。他们的表达和我的记录同样充满深情。有时,他们慷慨激昂,有时,他们潸然泪下。采访结束整理完毕,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的视线,越过了城市上空。我看到大把往事,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我看到过去的建设者们那朴实而真诚的笑脸,盛开在姹紫嫣红的春天里。我忆起那过去的年少光华,清凉如水,早已和我相知相伴。

是的,兰台就是这样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她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她记录、影响、发展、超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每一个时代,都精彩纷呈,令人万分留恋,无比怀想。

怀旧,由此变得奢侈、时尚、纯净、自然。而怀旧,并不是因为那个时代有多么美好,而是因为,那个时代里,有我们令人骄傲的青春和无以伦比的美丽。在我们的时代里,欢笑,泪水都弥足珍贵。

而真诚爱惜、辛勤守护兰台的人,是发掘、展现时代之美的人。还记得多年前的那个夏天,一位从事兰台工作多年的老师,她稳稳地,静静地,对我说:"做这项工作真的挺好。"那时,我还刚刚接触兰台,还不了解兰台。而现在,我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兰台,记录了渐行渐远的青春和永远沸腾的热血。从事这项默默无闻和平平淡淡的工作,需要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无比的耐心、细心、诚心和爱心,需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的精神。一位兰台人,在始终如一的长久坚守中,心境,更加安定。心态,更加从容。从而,懂得进与退,通晓动与静,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圆满和幸福。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清雅的人,要么吐气若兰,要么气质若竹,要么心净如水,要么才情如海。"而兰台人无疑是有这种如兰草一般优美别致的清雅的。他们的蕙心芳质,来自心灵深处,低调,纯实。"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摇曳在风中的兰草,就这样缓缓地踏诗而来,融进兰台人的笑容里。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朴素的句子,道尽了兰台人不染凡尘的卓越芬芳。

如此,拥有清香四溢的绵长时光。

岁月依旧。

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范文(二):

档案在许多人的认识里,是作为一种权威的文件而存在,它是触不可及的,档案记录了国家过去实行的大政方针,记载对国家有影响的个人的资料,它是政府权威的代名词。然而,孰不知,其实,更多的时候,档案却是我们普通百姓的挚友,它记录着我们最平凡的生活,关注着我们漫漫人生路上所走过的点点滴滴,你、我和他都曾在这里扮演过有区别但没有虚伪和浮夸的角色。

无论是考学校,还是找工作,无论是升迁,还是谪贬,你的档案始终与你相伴,形影不离。你只知匆匆走过你的人生道路,或顺畅、或坎坷;可你的档案却记录着你每一个时代所经历的种种,为你留下属于你的人生记忆。也许,今天你只是触碰过那个密封还缠绕着细绳的牛皮纸袋,未能窥探纸袋里的档案信息。可是当你老了,有一天看到属于你的档案,翻开那巳经泛黄的档案册,你一生的峥嵘,骄傲、委屈还有那张你年轻时稚嫩的`照片都一一呈现在你的面前的时候,你会发现,几十年的过往,有如电影般历历在目。那时,看着熟悉的名字,你必定心潮澎湃,因为那是你曾生活过、奋斗过、抱怨过的地方。一段段往事涌上心头,或许,你会想起学生时代你和那个他(她)未能续写完的爱情故事,想起那个纯纯的丫头、那个潇洒的少年。或许,你会想起就在那年,就在那个岗位上,父亲或母亲永远离你而去,回忆那种作为大龄孤儿的无奈。你人生的轨迹,你艰辛走出的每一步,在这张平凡的档案纸上,留下的不过是简短的文字,可却是那么真切。所以,档案不仅仅只是你变更工作所必须办理的一道手续,更是你人生的记事本。

我作为一个机关工作人员,从事办公室的工作。清楚的认识到档案对我工作的重要性,每份收发的文件、每份资料、每份会议的记录……都必须要做好登记及处理好后的分类存档管理,每当领导需要什么文件哪怕是几年前的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不至于手忙脚乱,可见档案管理给我的工作带来了便利和有序。每当年终我看到一个个被整理的井井有条文件夹慢慢的占满了柜子的时候,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因为它记录着我工作的过程,也记录着我工作的成绩,是我工作进步最好的见证。

档案无时无刻地陪伴在每个人的身边。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每个人有了自己的第一份档案——出生证,到后来的学生手册、体检卡,都是档案。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是一张照片一段录音,也可能是一张纸条一张贺卡,档案无时无刻都会产生,一段儿时的录像能勾起你对童年的回忆,一张感谢的卡片能让你记住帮助别人的快乐。档案是一种载体,存在意义并非是其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那些事,那一个时代。

走进档案征文1

风轻轻吹过,岁月停泊在斑驳阳光中,飘落在潋滟长河里,一点一点地闪耀,留下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痕迹。在时光的经纬中,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与那美丽兰台巳相依相伴近三十年。

每天,我都在那淡如兰草的书纸味道中,记录、翻阅、整理、检索着浩瀚如海的档案资料。我巳经记不清楚,为多少人查找、摘抄、传阅和借阅过文件资料,为多少资料进行过编检、索引、汇编和统计。我只知道,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数据,都在我的手指上留下一片温暖的暗香,为我的心田撒下一袭清怡的芬芳。

我知道经我的手传出去的资料,为单位节约了资金,创造了效益,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和快捷;为他人提供了帮助,带来了生活上的顺利和前途上的平坦。透过人们那欣慰的笑脸,我无数次地感受到那广阔博大的兰台的意义,感受到那静如处子的纸张的魅力。

记忆最深的是我主编撰写学校55年校志的那些时光。由于校志跨度历经半个世纪,几经搬迁,几度兴衰,寻找史料显得格外重要,而绝大多数史料就来源于我曾经悉心编整过的案卷、照片、声像、实物等。我将库房内所有的资料仔细地翻查了很多遍。一页页纸从手中滑过,一个个故事从纸中展开。遥远的记忆向我伸出手来,透过繁花似锦的清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

我为自己深深感动,我明白,手中的这些纸张等物品都是有生命的,她会呼吸,会表达,有热情,有张力。她像一朵沉静的兰草花儿,静悄悄地开着,她知道有一天,会有懂她的人来采撷,让她的美丽发挥到极致。

我还采访了许多曾在学校工作过的老师们,他们把自己多年来精心保管的资料呈现出来。那些年代久远的厚重的资料,仿佛一位有内涵有气质的美人儿,沉静温婉,散发出独特而浓烈的气息。我轻轻抚摸着她,我已经深深地懂得了她。

老师们还用倾诉表达着自己对学校的了解。他们的表达和我的记录同样充满深情。有时,他们慷慨激昂,有时,他们潸然泪下。采访结束整理完毕,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的视线,越过了城市上空。我看到大把往事,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我看到过去的建设者们那朴实而真诚的笑脸,盛开在姹紫嫣红的春天里。我忆起那过去的年少光华,清凉如水,早已和我相知相伴。

是的,兰台就是这样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她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她记录、影响、发展、超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每一个时代,都精彩纷呈,令人万分留恋,无比怀想。

怀旧,由此变得奢侈、时尚、纯净、自然。而怀旧,并不是因为那个时代有多么美好,而是因为,那个时代里,有我们令人骄傲的青春和无以伦比的美丽。在我们的时代里,欢笑,泪水都弥足珍贵。

而真诚爱惜、辛勤守护兰台的人,是发掘、展现时代之美的人。还记得多年前的那个夏天,一位从事兰台工作多年的老师,她稳稳地,静静地,对我说:"做这项工作真的挺好。"那时,我还刚刚接触兰台,还不了解兰台。而现在,我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兰台,记录了渐行渐远的青春和永远沸腾的热血。从事这项默默无闻和平平淡淡的工作,需要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无比的耐心、细心、诚心和爱心,需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的精神。一位兰台人,在始终如一的长久坚守中,心境,更加安定。心态,更加从容。从而,懂得进与退,通晓动与静,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圆满和幸福。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清雅的人,要么吐气若兰,要么气质若竹,要么心净如水,要么才情如海。"而兰台人无疑是有这种如兰草一般优美别致的清雅的。他们的蕙心芳质,来自心灵深处,低调,纯实。"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摇曳在风中的兰草,就这样缓缓地踏诗而来,融进兰台人的笑容里。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朴素的句子,道尽了兰台人不染凡尘的卓越芬芳。

如此,拥有清香四溢的绵长时光。岁月依旧。

走进档案征文2

档案在许多人的认识里,是作为一种权威的文件而存在,它是触不可及的,档案记录了国家过去实行的大政方针,记载对国家有影响的个人的资料,它是政府权威的代名词。然而,孰不知,其实,更多的时候,档案却是我们普通百姓的挚友,它记录着我们最平凡的生活,关注着我们漫漫人生路上所走过的点点滴滴,你、我和他都曾在这里扮演过有区别但没有虚伪和浮夸的角色。

无论是考学校,还是找工作,无论是升迁,还是谪贬,你的档案始终与你相伴,形影不离。你只知匆匆走过你的人生道路,或顺畅、或坎坷;可你的档案却记录着你每一个时代所经历的种种,为你留下属于你的人生记忆。也许,今天你只是触碰过那个密封还缠绕着细绳的牛皮纸袋,未能窥探纸袋里的档案信息。可是当你老了,有一天看到属于你的档案,翻开那巳经泛黄的档案册,你一生的峥嵘,骄傲、委屈还有那张你年轻时稚嫩的照片都一一呈现在你的面前的时候,你会发现,几十年的过往,有如电影般历历在目。那时,看着熟悉的名字,你必定心潮澎湃,因为那是你曾生活过、奋斗过、抱怨过的地方。一段段往事涌上心头,或许,你会想起学生时代你和那个他(她)未能续写完的爱情故事,想起那个纯纯的丫头、那个潇洒的少年。或许,你会想起就在那年,就在那个岗位上,父亲或母亲永远离你而去,回忆那种作为大龄孤儿的无奈。你人生的轨迹,你艰辛走出的每一步,在这张平凡的档案纸上,留下的不过是简短的文字,可却是那么真切。所以,档案不仅仅只是你变更工作所必须办理的一道手续,更是你人生的记事本。

我作为一个机关工作人员,从事办公室的工作。清楚的认识到档案对我工作的重要性,每份收发的文件、每份资料、每份会议的记录……都必须要做好登记及处理好后的分类存档管理,每当领导需要什么文件哪怕是几年前的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不至于手忙脚乱,可见档案管理给我的工作带来了便利和有序。每当年终我看到一个个被整理的井井有条文件夹慢慢的占满了柜子的时候,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因为它记录着我工作的过程,也记录着我工作的成绩,是我工作进步最好的见证。

档案无时无刻地陪伴在每个人的身边。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每个人有了自己的第一份档案――出生证,到后来的学生手册、体检卡,都是档案。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是一张照片一段录音,也可能是一张纸条一张贺卡,档案无时无刻都会产生,一段儿时的录像能勾起你对童年的回忆,一张感谢的卡片能让你记住帮助别人的快乐。档案是一种载体,存在意义并非是其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那些事,那一个时代。

走进档案征文3

档案工作在人们眼里是件不吃香的事,既枯燥又乏味,整天磨磨唧唧的,就像家庭主妇一样。有人戏称男人磨成女人,青年磨成老人。

35岁那年,我从乡镇调到县档案局当档案员,半路出家,一下子还真有点缓不过神来。乡镇生活风风火火,档案岗位似乎有点冷冷清清,而且专业性强。为尽快适应环境,我刻苦钻研业务,凡是与档案有关的书籍都认真去读,虚心请教,很快从外行变成了内行。不知不觉,一晃就过去了15年。档案工作给我留下了一些难忘的记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大批的城市居民回乡务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广阔的农村成为火热的天地。轰轰烈烈的年代过后,一纸文件掀起了一阵阵波浪,下乡居民如果没有工作的可以凭档案买养老保险并享受退休待遇,知识青年下乡期间计算工龄。人们为了各自的权益而奔走,但历史留下的一些遗憾无法挽回,有的档案不全,有的圆珠笔填写的资料褪色模糊,有的霉变和高温使纸张发霉无法入档等等,不能作为依据,五十至六十年代的档案资料基本找不到了。谁也未曾想到,一本不起眼的下乡知青花名册能带来切身利益。知青是幸运的,他们达到退休年龄的时候,就凭档案加工龄,多一年工龄多几百块钱,看到那些额头刻满岁月沧桑的老知青,在我手中找到他们的档案资料那高兴的劲头,深深地感染着我。看到那些找不到档案资料的老居民、老知青那无奈与失落的情形,我的心情格外沉重,为无力相助感到不安。档案多么重要,只是很多人很多时候不在意、不在乎、不重视,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因为我们的存在,老人们找回了他们有价值的青春岁月。

再说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完成了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一批资本家、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集资入股加入手工业社和供销联社,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XX年元月一日,国家有政策规定,54年至56年公私合营过渡来的老工商业者享有退休待遇的人员每月增补工资40元,又是一件涉及民生民利的事,档案馆努力为三百余名职工找到了档案,使其中107人增补了工资,全部退回了股金。我作为档案馆馆长,在办理这件事情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批人年龄都在75岁以上,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存在困难,查档案的方式全部是我们代查,查一个人的资料要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有的老同志性子急,在找不到自己的资料时,就会急得直嚷,有的甚至哭诉。我一边耐心细致的查找资料,一边轻声细语地安抚,当我帮他们找到档案时,老人们几乎都是将那张薄薄的发黄的纸张,如获至宝地抱在怀里,眼里噙着泪,不断地说着:"谢谢,太谢谢你了。"只有这时,我真正地感到我这个档案人存在的价值。记得渌口镇老街有位老人叫罗再生,86岁的高龄了,因心脏病、高血压住在医院里,当他听到别人都加了工资时,一个人从医院跑到档案馆,我查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找着,老罗气急,脸色发白,气喘嘘嘘,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急忙拨通了他家的电话,让老人先去住院,承诺帮他细心查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翻阅了几十卷档案后,终于找到了罗再生的相关资料,我把档案复印件及时送到了罗再生手中,老罗一家人非常感激。因为我们的存在,让老人们感到温暖。

时光流逝,转眼之间我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珍惜这个普通而平凡的岗位,因为它让我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我的人生也因此更有价值。

走进档案征文4

我听到档案一词是小学升初中那会儿,那时没什么概念,只记得班主任在讲台上不停地强调:大家要把字写好,这张表要放进档案里,是要跟着你们一辈子的。于是,我脑海里出现一种神秘而敬畏的感觉便是对档案的最初印象了。正因为有了这种敬畏感,以至后来每每遇到填表的时候,总会有意识地关注是否需要存档的,似乎存档的东西总有某种魔力可以监督我的人生,因为它如实地记录着我的成长轨迹与人生路程。就这样,"个人档案"便成了我跨人档案世界的第一道门。后来上了大学才开始明白,档案其实是一个十分宽广的概念,甚至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渐渐地我对档案便有了更深的理解。那种神秘与敬畏已经不再只是当年单纯地念顾着自己的那张表,更多的是从心底里对档案本身产生的一种敬仰。档案它是严肃的东西,它是一种可以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不容怠慢、不容篡改。

大学毕业后我进人了县城市管理局,从事办公室工作。有一天,局长找我谈话问我的工作情况,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局长语重心长地说:"小颜呐,年轻人要善于思考,敢于挑战,机关档案工作是项锻炼人的活,你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吗?"我当时也没多想,就一股脑儿热劲欣然接受了。尽管事先对档案管理有些书面上的了解,但是走进档案室时,我一时懵了,望着那一大摞堆放凌乱的文书档案和资料,它像晴天霹雳般砸响了我,瞬间清醒,天哪,积攒了这么多的文书要我这个对业务并不精通的人来一点一点的整理、分类、装订,这岂不就像让我摘下天上的月亮般难嘛。盯着那厚厚一摞的纸片片,一个"悔"字涌上心头,真悔自己不该轻易接受了这一堆乱摊子。闷闷不乐了好些天后,我硬着头皮做事,通过互联网以及翻阅各类档案书籍,对如何开展档案整理工作,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档案工作要求严谨,程序也相对复杂,从初步梳理、存放年限分类、重要程度辨别、序号编排等一系列步骤,不容存在差错。为了将档案工作做好,局领导特意请来了县档案局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有了专家们的悉心帮助,整整一个星期内,我起早贪黑,夜以继日,一心扑在档案室,当那一页页、一份份的文件分类装订成册,一卷卷一排排地整齐摆进绿色的档案柜里,从杂乱无章变得干净整洁,刹那间心里倍感充实,涌现出难以形容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就在那一瞬间,我莫名地喜爱上了这份工作。记得那天下午,我独坐在安静的档案室里,随手翻阅书籍,无意看到一篇关于档案的文章,才知档案还有个清新雅韵的别称叫"兰台",档案工作者也就随之被称为"兰台人"。一些奉献于档案工作的人把能成为"兰台人"视作一种无尚使命与荣耀。我走在兰台路上,对于档案就好似恋人一般,从初识那一刻起就结下了缘,它是我过去,现在和未来最深情的依恋。

走进档案征文5

历史学家称档案是"没有掺过水的史料",它比其他资料来源可靠。在众人眼中,档案都是书写在文本上的文字资料,但在株洲县却有一处独特的"档案"——摩崖石刻。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文字资料是刻画在石碑上和墓碑上。为了保护好这件"活档案",文物部门已经把它作为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

摩崖石刻处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崖上,周围绿树掩映,裸露的花岗岩石壁上赫然写着14个笔力遒劲、端庄俊逸的阴刻楷书,右书"元又配刘刘坟在上",左书"夫主易仕俊刊"。据史料记载,这是清代嘉庆年间进士训导易仕俊为其原配、继配合冢所立。训导一职在清朝的文职官位中约为从七品,主要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辅佐地方知府。按现在的说法,相当副县级干部呢。摩崖石刻墓碑与其墓冢相距60余米,中间隔一口小山塘。摩崖石刻墓碑保存较好,字迹清晰。原墓葬规模较大,后来当地村民将墓前建筑拆除,兴修水利,墓冢被盗,不复存在,留下一对汉白玉石的墓志铭。墓志铭上的字属于阴刻楷书,每行18个字,一块有18行,另一块12行,约400余字,记载了易仕俊原为山西太原人氏,因避祸乱来到醴陵(今株洲县),在此地行善举,建桥梁,修文庙,造书院,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墓志铭详细介绍了易仕俊的家事生平,可以说是一篇盖棺定论的总结。这处刻在石碑上的专属档案,对研究当地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南阳桥摩崖石刻的存在证明了档案文化的多元化,它呈现出独有的特点。这类档案不易被破坏,像纸质档案的话可能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容易泛黄脆裂,保存条件不好的话还容易被虫类破坏和因环境潮湿而腐烂。但它和纸质档案一样是信息的资源,立体的反应了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我是一名文物工作者,涉足于档案管理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我接触到的档案多数是实物,与其他单纯纸质档案有很大的区别,就像我所说的摩崖石刻吧,从文物的角度来看,这算是馆藏文物。诚然,文物和档案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保管馆藏文物方面的一些方法是可以应用到一般档案中的。我以为。

刻在石壁上的档案,留给我沉甸甸的思考。档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传承、保护、利用和开发好这些资源,是档案不朽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