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
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浪吼风号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好句:
1、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4、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5、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6、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7、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8、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9、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10、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下面是观潮的句子注释!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雄伟壮观的景象啊。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出海潮最盛的时间。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方:当……时)
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城:城墙。 雪岭:白雪覆盖的山岭。)
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4、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5、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
6、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穷尽。)
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7、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8、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突然。略:一点点。)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9、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如同山崩塌一样。
10、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平静,就一条船的踪迹也看不到了。
1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1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名词作动词,画着文彩。)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一个个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
13、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争先恐后,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
14、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15、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江岸上下十几里距离中间。
16、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珠翠罗绮:妇女的首饰和游人华丽的衣服。)
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堵塞道路。
17、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
食物百货的价钱比平常时候加倍的高,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也不会空闲。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其为天下奇观。
2、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这句话讲人们站在高高的海塘大堤上,望着脚下看不见首尾的宽阔平静的钱塘江。观察点先由高处向下看,再由近而远地观察。因为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景物是隐隐约约可见,而近处的景物在眼前是那样高大屹立。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在观潮时要按照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由近而远的顺序观察。
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这几句话写潮初来时的景象。因为音速快于水速,因此潮在远处时,只能听到“隆隆的响声”,这响声如“闷雷滚动”,却看不见江面的变化,江面依然风平浪静。
4、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
5、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这句话写大潮从远处涌来时的景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很快地向我们移来”,说明潮头来势很猛,速度很快,自东向西奔涌。“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说明潮头越来越近。
6、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里作者连用几个比喻句,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其形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其声同山崩地裂,震耳欲聋。体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读后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被这壮观的景象所震撼。
7、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写浪潮越来越近时的景象。 分号以前写浪潮的样子,分号以后写浪潮的声音,充分表现出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为这壮观的景象所震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近”,写潮头气势之大;“如同天崩地裂”,写潮头声势之大。这句话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大潮的声势和气势。
8、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和“依旧风号浪吼”可以想象出潮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