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柳宗元《江雪》
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1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李白《望庐山瀑布》
1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1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杜甫《绝句二首》
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苏轼《题西林壁》
15.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1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17.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杜牧《江南春》
1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王维《鸟鸣涧》
2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
2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郑燮《竹石》
2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李商隐《夜雨寄北》
2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2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李白《独坐敬亭山》
27.力拔山兮气盖世。 —— 项羽《垓下歌》
28.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贾岛《寻隐者不遇 》
29.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禹锡《望洞庭》
3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李白《望天门山》
3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于谦《石灰吟》
3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33.人间有味是清欢。 —— 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
3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孟浩然《过故人庄》
35.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3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
3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李白《独坐敬亭山》
3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杜甫《望岳》
4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王维《画》
4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王维《鹿柴》
[内容摘要]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惑之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孟浩然是盛唐田园诗派的先导,在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寄情山水,寄情田园,关注田园生活,并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物我同化的境界,他的山水田园诗,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应该说,他的创作奠定了盛唐山水诗派的基础。他在诗中创造了“清”“淡”的意象群,形成了其独特的“清”“淡”之风。本文试从其的“清”“淡”意象群的创造和“清”美风格等方面简单作了一点论述。
[关键诗]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意象群;“清”美
作为盛唐著名的诗人,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他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孟独爱清淡之美。他的诗很注重清美的意境的创造。他在诗中创造出了一系列“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善于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从而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清”美的风格。
一、具有鲜明个性的“清”和“淡”的意象群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古代诗论中一个常用概念,其内涵或指意和象,或指意中之象,或指一种境界,或指某种艺术形象。构成意象的要素是物象。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要受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二是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带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载《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出版)。
因此,诗歌中的意象最具有鲜明的个性,最能表现出诗人诗歌的风格。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高手,统观他的诗,不难发现,诗人在作品中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意象群,这意象群的特征可用两个字概括,即“清”和“淡”。
对“清”的特点,明代诗论家胡应麟有他独特的见解:诗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若格不清则凡,调不清则冗,思不清则俗。
他认为“清”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清”是格调思才的浑融,是超凡脱俗的清远,是由“清”字而生繁出来的各种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
(一)“清”的意象
孟浩然诗中有许多“清”字的句子,如: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雨。(《西山寻辛谔》)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晚春》)
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他诗中许多景物,多用“清”来修饰。据有人统计,他的100多首山水诗中,共有50多处用了“清”字。
归纳一下,他所构建的“清”的意象群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关于水“清”的意象。
请看下列诗句: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山中逢道士云公》)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宴包二融宅》)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在孟浩然的诗中,江水是“清江”,溪水是“清溪”,除此之外还有“清川”、“清流”、“清泉”、“清露”等等。
二是关于时间“清”的意象。
如《登鹿门山诗》中写道:“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中,诗人称早晨为“清晓”。
又如《送谢录事之越》中写道:“清旦江天远,凉风西北吹。”其中又有了“清旦”的意象。
除此之外,关于白天和黑夜这两个时间,孟浩然诗中还创造了“清昼”和“清夜”的意象,这两个意象不仅是白天和黑夜都有了“清”的气色,也使全诗的境界都有了“清”的气象。
三是关于音响“清”的意象。如上文引用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的“清响”,还有“清音”、“清听”等,除此之外,还有“清弦”、“清风”等与声音有关的意象。
四是关于光辉“清”的意象。这些意象像过滤镜,能起到过滤色彩、化淡艳光的作用,从而使诗歌的整个境界呈现出“清”的气象。如《耶溪泛舟》中写道:“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此时应是傍晚时分,应该是霞光满天,诗人却用“清辉”一词,淡化了霞光的色彩,使整首诗就有了“清”的色调。此外还有“清光”等意象。
另外,孟浩然诗中还有许多关于人物的容颜、谈吐、思想,以及动物等各个方面“清”的意象,如:“清颜”、“清谈”、“清思”“清兴”“清猿”等。这些清的意象都具有构成孟诗清的风格的作用。
(二)“淡”的意象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景物大都是淡色的,不事粉饰,主要有青、翠、绿等颜色,很多意象都用“青”、“绿”、“翠”来修饰,极少有华丽耀眼的色彩,此外还有不少意象是以淡色景物的名称出现的,主要是“泉”“溪”“河”“川”“潭”“水”等水的意象和“藤”“萝”“竹”“兰”“松”“柏”“杨”“柳”“苔”“蔓”等植物意象,据统计这类意象有近80个,这些意象构成的淡色景物占据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绝大部分诗作。
这些“淡”的意象群,根据其表现力,也可大致分成下列几类:
一类是表现宏大场景的意象。孟浩然不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境界和气势大都“秀气”,但他也常以宏观的淡美的意象来表现大景域的山水淡美,如“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此是远景描写;如“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这是近景特写,还有的是从上往下以鸟瞰的方式表现的,但无论哪种方式,视角都很大,高山流水的宏大场面尽入笔下。
二是表现中等场景的意象。此时诗人观察景物距不远也不近,是中距离描写景物。
如《过故人庄》中写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此句是中景写法,因为诗人只有立身村外,站在中等距离的位置,才能看清村子及村外的景色,才能写出了全景式的村景。
三是表现微观场景的意象。诗人观察的范围很小,笔下的意象只能反映一个小场景的景象,就像一个个细节描写,但诗人常能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着力放大这一意象,使这种意象具有清新奇特、赏心悦目的特征,这正是他意象创设的高明之处。
如“灨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沸声常活活,存势亦潺潺。跳沫鱼龙沸,垂藤猿攀缘。”(《下灨石》)灨石这一段水路很长,沿路的景物也很多,诗人从细微处入手把笔触聚集“垂藤”这个意象上,表现赣石两岸的的层峦迭嶂。
上述“清”和“淡”的意象,在构成孟诗“清”和“淡”的风格方面具有极活的表现力和渲然力。
二、不同凡响的“清”美
孟浩然在他的诗中创造了“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表现了山水田园清淡的自然美及诗人醉心于“清”“淡”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了独具的“清淡”的诗歌风格。
对孟诗“清”的领悟,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自有他的看法,他认为“清”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清”应是超凡绝俗的清远,是由“清”而衍生出来的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
(一)“清幽”之美
孟浩然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后一直隐盾乡野、娱情山水。他的不少山水田园诗自然流露出他的悟淡隐遁情怀,呈现出一种清幽的`美。
如脍炙人口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初读,似觉平平淡淡。仔细品味,便觉其魅力无穷。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奇绝的艺术手法,通俗的如白话,但整首诗的韵味却清幽悠远。诗人写春天,只选一个侧面,既没有写五彩斑斓迷人的色彩,也没有写醉人飘香的春花。他只是从听觉角度,他写春天的声音:处处有鸟儿欢快的啼叫,昨夜风雨潇潇,诗人就是用春声来渲染无边的春色,用春声来表现春天美好景象,诗人创造了清幽的意境,真切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感受,言浅意浓,给人以无穷的兴味。
又如《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响。
诗的内容写夏夜水亭纳凉的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诗中写道:太阳西沉,月亮从水塘那一边升起。在无边美好的月色里,诗人打开窗户,散开头发乘凉,心里无比的闲适,此时晚风送来了荷的花脉脉的香气,诗人甚至真切地听见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的清响。多么清幽的心情,多么清幽的境界。
因此,诗人想到了音乐,古琴,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并没有厚重的思想,但诗人的感觉是细腻入微的,诗的音乐味是清幽的。
(二)“清空”之美
“清幽”是孟诗的突出特色,清空也是孟诗的一个风格。李白诗有惊人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王维诗富有艳丽的色彩。孟浩然描绘景物、抒情言志自有一招:他善于用素淡的语言,平淡写出自己的感受,但给人却是自有妙趣,清空寥廊的感受。
如《宿桐庐江寄广陵川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诗人写了猿声、涛声、风声,声声敲打着人的心弦。又写了瞑山、冷月、孤舟,色调凄情惨淡。诗人就这样用声和色构建了一种空旷寂廖的氛围,创设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把念友不得,羁旅不归之情写得婉约而动人。
孟浩然诗歌篇一:孟浩然诗词
1、《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与诸子登砚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6.《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7.《凉州词》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8.《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终)
9.《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0.《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诗歌篇二:孟浩然的诗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shu),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ting)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孟浩然诗歌篇三: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内容摘要]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惑之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孟浩然是盛唐田园诗派的先导,在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寄情山水,寄情田园,关注田园生活,并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物我同化的境界,他的山水田园诗,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应该说,他的创作奠定了盛唐山水诗派的基础。他在诗中创造了“清”“淡”的意象群,形成了其独特的“清”“淡”之风。本文试从其的“清”“淡”意象群的创造和“清”美风格等方面简单作了一点论述。
[关键诗]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意象群“清”美
作为盛唐著名的诗人,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他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孟独爱清淡之美。他的诗很注重清美的意境的创造。他在诗中创造出了一系列“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善于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从而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清”美的风格。
一、具有鲜明个性的“清”和“淡”的意象群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古代诗论中一个常用概念,其内涵或指意和象,或指意中之象,或指一种境界,或指某种艺术形象。构成意象的要素是物象。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
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要受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二是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带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载《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出版)。因此,诗歌中的意象最具有鲜明的个性,最能表现出诗人诗歌的风格。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高手,统观他的诗,不难发现,诗人在作品中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意象群,这意象群的特征可用两个字概括,即“清”和“淡”。
对“清”的特点,明代诗论家胡应麟有他独特的见解:诗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若格不清则凡,调不清则冗,思不清则俗。
他认为“清”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清”是格调思才的浑融,是超凡脱俗的清远,是由“清”字而生繁出来的各种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
(一)“清”的意象
孟浩然诗中有许多“清”字的句子,如: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雨。(《西山寻辛谔》)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晚春》)
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他诗中许多景物,多用“清”来修饰。据有人统计,他的100多首山水诗中,共有50多处用了“清”字。
归纳一下,他所构建的“清”的意象群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关于水“清”的意象。
请看下列诗句: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山中逢道士云公》)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宴包二融宅》)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在孟浩然的诗中,江水是“清江”,溪水是“清溪”,除此之外还有“清川”、“清流”、“清泉”、“清露”等等。
二是关于时间“清”的意象。
如《登鹿门山诗》中写道:“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中,诗人称早晨为“清晓”。
又如《送谢录事之越》中写道:“清旦江天远,凉风西北吹。”其中又有了“清旦”的意象。
除此之外,关于白天和黑夜这两个时间,孟浩然诗中还创造了“清昼”和“清夜”的意象,这两个意象不仅是白天和黑夜都有了“清”的气色,也使全诗的境界都有了“清”的气象。
三是关于音响“清”的意象。如上文引用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的“清响”,还有“清音”、“清听”等,除此之外,还有“清弦”、“清风”等与声音有关的意象。
四是关于光辉“清”的意象。这些意象像过滤镜,能起到过滤色彩、化淡艳光的作用,从而使诗歌的整个境界呈现出“清”的气象。如《耶溪泛舟》中写道:“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此时应是傍晚时分,应该是霞光满天,诗人却用“清辉”一词,淡化了霞光的色彩,使整首诗就有了“清”的色调。此外还有“清光”等意象。
另外,孟浩然诗中还有许多关于人物的容颜、谈吐、思想,以及动物等各个方面“清”的意象,如:“清颜”、“清谈”、“清思”“清兴”“清猿”等。这些清的意象都具有构成孟诗清的风格的作用。
(二)“淡”的意象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景物大都是淡色的,不事粉饰,主要有青、翠、绿等颜色,很多意象都用“青”、“绿”、“翠”来修饰,极少有华丽耀眼的色彩,此外还有不少意象是以淡色景物的名称出现的,主要是“泉”“溪”“河”“川”“潭”“水”等水的意象和“藤”“萝”“竹”“兰”“松”“柏”“杨”“柳”“苔”“蔓”等植物意象,据统计这类意象有近80个,这些意象构成的淡色景物占据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绝大部分诗作。
这些“淡”的意象群,根据其表现力,也可大致分成下列几类:
一类是表现宏大场景的意象。孟浩然不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境界和气势大都“秀气”,但他也常以宏观的淡美的意象来表现大景域的山水淡美,如“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此是远景描写;
如“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这是近景特写,还有的是从上往下以鸟瞰的方式表现的,但无论哪种方式,视角都很大,高山流水的宏大场面尽入笔下。
二是表现中等场景的意象。此时诗人观察景物距不远也不近,是中距离描写景物。
如《过故人庄》中写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此句是中景写法,因为诗人只有立身村外,站在中等距离的位置,才能看清村子及村外的景色,才能写出了全景式的村景。
三是表现微观场景的意象。诗人观察的范围很小,笔下的意象只能反映一个小场景的景象,就像一个个细节描写,但诗人常能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着力放大这一意象,使这种意象具有清新奇特、赏心悦目的特征,这正是他意象创设的高明之处。
如“灨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沸声常活活,存势亦潺潺。跳沫鱼龙沸,垂藤猿攀缘。”(《下灨石》)灨石这一段水路很长,沿路的景物也很多,诗人从细微处入手把笔触聚集“垂藤”这个意象上,表现赣石两岸的的层峦迭嶂。
上述“清”和“淡”的意象,在构成孟诗“清”和“淡”的风格方面具有极活的表现力和渲然力。
二、不同凡响的“清”美
孟浩然在他的诗中创造了“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表现了山水 田园清淡的自然美及诗人醉心于“清”“淡”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了独具的“清淡”的诗歌风格。 对孟诗“清”的领悟,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自有他的看法,他认为“清”是 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清”应是超凡绝俗的清远,是由“清”而衍生出 来的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
(一)“清幽”之美 孟浩然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后一直隐盾乡野、娱情山水。他 的不少山水田园诗自然流露出他的悟淡隐遁情怀,呈现出一种清幽的 美。 如脍炙人口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 落知多少? 初读,似觉平平淡淡。仔细品味,便觉其魅力无穷。这首诗没有华丽 的语言,也没有奇绝的艺术手法,通俗的`如白话,但整首诗的韵味却 清幽悠远。诗人写春天,只选一个侧面,既没有写五彩斑斓迷人的色 彩, 也没有写醉人飘香的春花。 他只是从听觉角度, 他写春天的声音: 处处有鸟儿欢快的啼叫,昨夜风雨潇潇,诗人就是用春声来渲染无边 的春色,用春声来表现春天美好景象,诗人创造了清幽的意境,真切 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感受,言浅意浓,给人以无穷的兴味。 又如《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响。 诗的内容写夏夜水亭纳凉的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诗中写 道:太阳西沉,月亮从水塘那一边升起。在无边美好的月色里,诗人 打开窗户,散开头发乘凉,心里无比的闲适,此时晚风送来了荷的花 脉脉的香气,诗人甚至真切地听见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的清响。多 么清幽的心情,多么清幽的境界。 因此,诗人想到了音乐,古琴,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孟浩 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并没有 厚重的思想,但诗人的感觉是细腻入微的,诗的音乐味是清幽的。
(二)“清空”之美 “清幽”是孟诗的突出特色,清空也是孟诗的一个风格。李白诗有惊人 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王维诗富有艳丽的色彩。孟浩然描绘景物、抒 情言志自有一招:他善于用素淡的语言,平淡写出自己的感受,但给 人却是自有妙趣,清空寥廊的感受。 如《宿桐庐江寄广陵川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诗人写了猿声、涛声、风声,声声敲打着人的心弦。又写了瞑山、冷 月、孤舟,色调凄情惨淡。诗人就这样用声和色构建了一种空旷寂廖 的氛围,创设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把念友不得,羁旅不归之情写得婉约而动人。
(三)“清远”之美 孟浩然的诗在清淡清幽之中,有时多呈出清远之美,就是说他能在诗 中创造出具有广阔空间美和深远韵味美的意境。 又如: 《晚泊浔阳望访山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村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诗在广阔宏大的背景上描写韵味的清幽,使诗歌更具有引人的魅力。 一二联极有气势,诗人用淡笔随意一挥,便把江山胜处的风貌勾勒出 来了。从诗人悠然遥望庐山的神奇中,隐隐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思。最 后两句写诗人在夕阳斜照里,忽隐约听到阵阵钟声,心中涌起惆怅之 情。以“闻钟”结尾,加深了全诗清远的意境。 在孟诗中,还有不少清远与静穆浑然一体的诗作。如《秦中感秋寄远 上人》最后两句写道:“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写凉风、蝉鸣, 表现出秋天的景象,清远中包含着静穆,表现了诗人落第后失意与追 求归隐的情绪。
(四) “清旷”之美
孟浩然还善于用清晰的笔墨写出一种宏大空旷的境界。 如: 《宿建德江》 : 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诗人乘着小舟,停泊在江中一个烟雾茫 茫的小洲上。第三句景物描写,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 抬头望云,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最后一句写夜幕降临, 高挂在天空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很近。诗人把自己 和小舟放置在广袤宁静的宇宙之中,构成了一幅清旷而有韵致的“清 江夜泊图”,此时诗人更感到故乡的遥远、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的幽 远。 孟浩然也能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 前文在谈淡的意象时已经 提到,他善于用宏大的场景意象创设一种空旷宏大的意境。 如《彭蠡湖中望庐山》写道:“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 友,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 空。香炉初上日,瀑风喷成虹。” 首句写辽阔无边的天空高悬挂着一轮晕月, 写得气势磅礴, 格调雄浑。 诗中还写了烟波浩渺的湖水,还写了庐山的壮丽巍峨,红日东升中庐 山的美丽,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诗人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 阔图景,写得气势恢宏。 五“清淡”之美 清淡,是孟浩 然诗所极力追求的一种境界,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一 种风格和魅力,若以中国绘画作比,孟浩然的诗就像一幅幅清新淡雅 的水墨画,墨气氤氲,而墨又分五色,色彩清淡。他善于创造一连串 的淡的意象群,在诗中写景状物一般都用淡色,极少重彩,他的诗清淡朴素中蕴含幽远深厚。 如:“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 写春之色,本应该浓墨重彩、极力渲染,却诗中却不见一些色彩,清 新淡雅之至,而有韵味无穷。 又如 “莓苔异人间,瀑布作空界。”( 《越中逢天太一子》 )写瀑布: 绿苔满壁,翠色可人。诗人创造的意象是清淡的,笔触清淡之极。 又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夏日南亭怀辛大》 )荷是色淡而香 清,露是明净而清响。 再如他的《过故人庄》为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升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清新自然,让人使沐春风。诗人没有一点渲染,以清淡的笔触, 描写了绿树掩映、青山环抱着的农庄,洋溢着清澈有味的田家生活和 清真、朴素、淡雅、淳厚的故人情谊,整首诗是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园 风光画,自然朴素,恬淡亲切却不枯燥。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 而味终不薄”( 《唐诗别裁》,而闻一多则说其“淡的看不见诗。” 《孟 浩然》 )
总之,孟浩然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构建了“清”和“淡”的景物、概念意 象群,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清”美的基本特色,他的诗歌,展现了 一幅幅原生态的山水画和田园画,从而形成了“清”的风格特征。孟浩然诗所表现出的“清”之美,奠定了他在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的独特 地位。他在王维之前,成为唐田园诗派的先导,他的山水诗创作奠定 了盛唐山水诗派的基础, 使盛唐山水诗沿他开辟出来的道路走向成熟 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