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鼎湖山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鼎湖山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0-12 18:17: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洳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难点

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 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准备学习新课。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3.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生词预习情况。出示板书:

①给加点字注音: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

②解释下列词语: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

4.积极配合教师活动。最后明确词语意思: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

二、学会诵读(约 分钟)

1.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2.指出:诵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并范读课文前三段。

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诵读1—2段。

4.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并指出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并在班上巡回指导。

5.组织学生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并指出,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

三、整体感知

1.讲解:通过刚才的诵读和讨论,大家基本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学习。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本文也是这样来写的。然后请一位学生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3.指出: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4.讲解: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明确课文层次。

5.归纳:整篇课文以“听”字统领全文。

围绕“听”字组织材料,采用多种手法,多层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一,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四、小结

1.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诵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2课时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1.检查学生背诵情况,点名让两三位学生背诵。

2.对学生的背诵做点评,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3.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请学生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体会。

二、组织学生讨论

1.组织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提示:课文重点是在写泉,课文中多次写到山泉,请同学们找出写山泉的句子。

2.给予鼓励: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说明大家学习都很认真。那么,你们能不能说说这些句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呢?请大家仔细思考,想好了就大胆发言。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归纳:

(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人山中(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3)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4:提问:从对泉水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同学们能归纳一下吗?

5.给予鼓励: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是怎样写泉的。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部分。

6.讲解: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写作者寄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的感悟。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进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7.讲解:课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写景,而是从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2.延伸:从学习这篇散文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课后也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简单的游记。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板书设计

第l课鼎湖山听泉初闻泉声:“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再睹泉踪:“进山方知……已不可得。”钟泉之声相应:“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浑然一片:“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学习本文的关键在一个“听”字。从全文来看,“听”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由泉影的变幻不定,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泉声化为老人与孩子——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深寓的精神。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不过是认识泉的一个手段。

练习设计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楹联怅惘污垢汩汩菩提万籁俱寂泠泠淙淙

2.解释下列词语。

雀跃汩汩,怅惘万籁俱寂

3.背诵一那柔曼如提琴者……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答案与提示:略

个性练习设计

1_文章材料的组合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这两种顺序的关系怎样?

2.贯穿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

答案与提示:

1.本文是游记散文,人物在行动,自然是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从文章看,人物从哪里到哪里,说得很明白,而对时间则写得比较含糊,只有“黄昏”“晚饭后”“入夜”不多的几处。

2.从题目看是“听”支配“泉”,但是从全文看,一方面听是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泉是本文的关键,,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是认识泉的手段。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课文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学习本文,关键是抓住一个“听”字。理解课文以此来组织材料,又是如何由听而生悟,体会到人生的哲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了诵读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从诵读中得到启发,并有所感悟。

补充

1.作者简介

谢大光(1943一),1962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关于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现分为天溪、云溪、天湖三个风景区,其中天溪景区是目前最重要得游览区,位于风景区北部,有飞水谭、浴龙池、双虹飞堑等名胜及岭南名刹庆云寺、茶花阁、观景台等建筑。

《听 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生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鼎湖山的美丽风光,了解到文章有两个部分直接描写听泉它们是——(生答: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不过,同样是写听泉,这两个部分却有所不同它们有什么不同?

3、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去看一看鼎湖山那清亮的泉水,听一听它那美妙的泉声吧!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师:让我们先到山路上去看泉听泉吧!

1、指名配乐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品读描写去泉声的句子)

A、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B、草丰木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

C、泉水隐到了浓荫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

D、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师:真是钟声、泉声,声声入耳呀!(板书:入耳)

2、品读描写泉水的句子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丰木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段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引导学生想象看到的画面

过渡:你读得真美,这清亮的泉水仿佛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板书:入目)

3、小结: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品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就这样,我们一路听着泉声,赏着美景,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这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我们决定就在这里借宿

情景描述: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1、请你小声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把你听到的泉声读给同桌听一听(生自由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四种泉声

师:这些泉声中,你又会喜欢哪一种呢?把你喜欢的泉声读给大家听听吧!

3、引导学生品读四种泉声

A、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B、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C、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D、那像铜管齐名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读得真是好,品得真是妙呀!连秦老师都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美妙的泉声了咱们来合作朗读这句话吧!(师生合作朗读这段话)

5、布置作业:多美的句子呀!如果我们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闲暇时读一读,品一品,那该事件多美的事情呀!这就作为老师今天布置的第一项作业吧!

6、仿写练习

师:这些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互浊,忽扬忽抑的泉声又会怎样的呢?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也试着写一写这是秦老师布置的第二项作业,咱们现在就来完成

CAI出示仿写练习

三、品读第五自然段,总结全文

师:泉水流连花间,绕过树根,造就了庆云寺的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泉水穿越草丛,拍打卵石,造就了鼎湖山的草丰木茂,蓬勃生机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CAI出示第五自然段,生齐读)

师:这泉水不仅流进了作者的心田,也流进了我们的心田(板书:入心)

板书设计:

20听泉

入耳 入目 入心

《听泉》说课

一、教材内容及前后联系

《听泉》是鄂教版

二、教学目标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第二自然段写了白天“我们”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三至五自然段写了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课时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赏读、积累介绍鼎湖山泉声的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切感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是不能泛泛而谈的,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二、四自然段相关泉声的生动描写,深切感受泉声的美妙和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之情,并有感情地读好相关段落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和品位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课教学为第二课时)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教与学的`方法:

(一)教法① 品词析句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② 以读为本,通过品词品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感悟、想象、品读,顺学而导

(二)学法① 自主研读针对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研读② 品味想象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优美的文字在脑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品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提高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时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回顾

通过简短的交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品读描写泉声的句子

指名配乐读第二自然段

A、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B、草丰木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

C、泉水隐到了浓荫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

D、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师:真是钟声、泉声,声声入耳呀!(板书:入耳)

2、品读描写泉水的句子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丰木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段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引导学生想象看到的画面

过渡:你读得真美,这清亮的泉水仿佛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3、小结: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品读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把你听到的泉声读给同桌听一听(生自由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四种泉声

师:这些泉声中,你又会喜欢哪一种呢?把你喜欢的泉声读给大家听听吧!

3、引导学生品读四种泉声

A、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B、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C、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D、那像铜管齐名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4、师生合作朗读这段话

5、布置作业:多美的句子呀!如果我们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闲暇时读一读,品一品,那该事件多美的事情呀!这就作为老师今天布置的第一项作业吧!

6、仿写练习

师:这些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互浊,忽扬忽抑的泉声又会怎样的呢?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也试着写一写这是秦老师布置的第二项作业,咱们现在就来完成

CAI出示仿写练习

(四)品读第五自然段,总结全文

师:泉水流连花间,绕过树根,造就了庆云寺的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泉水穿越草丛,拍打卵石,造就了鼎湖山的草丰木茂,蓬勃生机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CAI出示第五自然段,生齐读)

师:这泉水不仅流进了作者的心田,也流进了我们的心田(板书:入心)

四、板书设计

结合教学以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设计板书如下,简洁明了,提纲挈领

人间处处有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利用语文课这个课堂阵地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看、多听、多思,从身边的事物中获取学习语文的信息资源,这无疑是个很好的方法。另一方面,阅读是一个感悟、积累的过程。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品味、朗读、乃至熟读成诵更是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就是重视了这方面的训练。本文的我分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让学生学习生字和词语,初步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二课时进行一、二、三自然段的教学;第三课时是教学高潮进行四、五自然段的教学。课文的朗读训练主要放在第二、三课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鼎湖山的泉美和文章的语言美。

要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爱读想读。如:我在第三课时进行复习导入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师: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披着薄雾,踏着泉水,穿过密林,来到了岭南古刹庆云寺。一路上,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鼎湖山的泉声。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刚过寒翠桥,就听到……”

生:随着优美的音乐声朗读了起来。

这样的导入,显然比我以前那种“同学们,我们上两节课学习了第一、二、三自然段,现在我检查一下大家的朗读情况”的程式话导入更有情趣,更有吸引力。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无异于对愉快旅行的美好回忆,学生怎能不爱读?

还有要把握课文的情感的基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如在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时我是以心定气宁的情绪去影响学生:“同学们,入夜,山中万籁俱寂。这时候,作者躺在床上,正在用他的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而且,在心里不断地对自己说:啊……”我在说这一段话时,从表情到手势到语气,都要表现安详宁静的气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泉动而夜静,心动而气静的美妙意境。生活有酸甜苦辣,心境有喜怒哀乐,在读书中能遍尝各种体验,是吸引学生读起来的又一魅力。

充分把握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来引导学生读课文,如

师: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课文第四段,体会这段课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

生: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乐队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师:(出示这四句话)

请大家再次读这四句话,体会这四句写泉水的话美在哪儿?

生:这里的四个句子都采用了比喻句。

师:(默读课文)这儿四个句子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比作小提琴轻柔的声音;把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比作琵琶的清脆的声音;把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比作大提琴厚重回响的声音;把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比作铜管乐队雄浑磅礴的声音。

生:四个句子的句式都基本相同。

生:句子的形式都是“那像_______一样的,是_______的声音。”

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设计教学时,我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充足的阅读、思考空间。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受泉水的美,感受四句句子本身在结构上、修辞上所具有的魅力。

又如文中“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句,它有着明显的拟人效果,怎样才能让学生也悟到这一点呢?我先请一个朗读比较好的同学连续读三遍,然后留一点暗示,给一点启示:“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眼前出现的是清纯的泉水,第二次再读的时候,仿佛这些泉水都有了生命,第三次再读的时候呀,眼前看到的仿佛已经不是泉水,而是……什么呢?现在请你们也来读读,看看能读出什么形象来。”学生很快就想到了“顽皮的小孩”、“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这就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这句话,体会到了它的表达效果,这样岂不是既知道了“拟人”这个表达方法又进行了朗读训练。

抓住作者的写作目的再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如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联系全文说说泉水对于鼎湖山的作用,然后有感而发:“是啊,清泉使鼎湖山草丰林茂,清泉使鼎湖山成为风景名胜,清泉使鼎湖山上的庆云寺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清泉滋润了大山上的草木,清泉养育了大山厂的人民。”学生就随即深情地朗读:“朦胧中,那滋润着鼎湖山万木,蕴育出勃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说明学生从课文中读出弦外之音来——要珍惜水源。愿它永远清澈明净,愿它永远音乐般美妙,愿他永远流进我们的心田。

我想阅读教学,是要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方法,读成习惯。不光让学生在课内爱读,课外也爱读;不光爱读课本,也爱读其他读物;不光是在有人要求的情况下爱读,没人要求的时候也爱读;不光现在爱读,将来也爱读。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上的朗读训练,只是语文课上应该达到的目标,而能使学生在课外进行延伸阅读,那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