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含有清流的优美句子 正文

含有清流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0-07 08:27:2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宜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

2.比较法。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两篇文章,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像,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

多媒体显示: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1)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ú)其奇者。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多媒体显示下列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内容如下:

(4)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

多媒体显示,词语提纲:

学生根据词语提纲,快速背诵课文。

四、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2.多媒体依次显示山水相映图,石壁翠竹图、晨晖、夕照,激发学生想像。

3.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粗拨。

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

4.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背课文,深入领会文章的诗情画意。

五、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问: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有的认为流露了闲适归隐之意,等等。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点拨: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

2.学生齐背课文,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默写课文。

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幅画面,写一段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记承天寺夜游》。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背诵思路;赏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板书文题)

二、作者、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苏轼(1036~1101),字子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

1.指导学生朗读

(1)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节奏。

教师提示:

①读准字音:

相与(yǔ)藻(zǎo)

②读出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教师须提醒学生要根据句子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2.学生对照注释,口头

(1)学生独自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句。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遂,于是,便;至,到。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3)选一学生复述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4)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结果,形成板书,理清全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师出示板书:

(5)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四、涵泳品味写景的妙处

1.提问: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2.提问: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

学生想像画面,思考。

明确: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

五、难句解疑,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显示: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四位同学品评分

明确:1.见“月色如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2.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叹,“寻张怀民”,张怀民才是他赏月的相知好友。

3.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恬适的心绪。

4.考虑作者当时的处境。“闲”相对于“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学生齐读四句话,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七、比较阅读,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意境

1.学生齐背两篇短文。

2.提问:这两篇短文意味隽永,富有诗情画意,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篇?并说明理由。

学生小组交流,然后选择较好的发言人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展示的自然美和作者的人情美。

八、布置作业

1.默写《承天寺夜游》。

2.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

用两段文字来表述你学习《短文两篇》的感受。

二、关于举办读书交流会的设想

古今中外咏月的诗文有很多,请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举办一次以“月”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

三、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目。

方今仲秋风起,平原彯色,水鸟立于孤洲,苍葭变于河曲,寂然渊视,忧心辞矣。

(选自江淹《报袁淑明书》)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中的画面,并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从秋光入笔,勾勒出一幅画图:时值八月,秋风飒爽,原野舒阔,水鸟集于河中的孤洲上,河湾处的芦苇已近枯黄。这画图很冲淡,既不悲凉,也不绚烂,仿佛没有注入任何感情色彩。其实不然,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恰恰融会其间。当作者静静地凝视这一派秋光时,觉得“忧心辞矣”,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不正是这廖廓的景色给了人以慰藉吗?

张九龄感遇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字词解释

1、岂伊:难道。

2、伊:语助词。

3、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4、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5、荐:进献。

6、树:种植。

翻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张九龄感遇其七赏析一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张九龄感遇其七赏析二

“藉物抒怀”、“托物明志”一直是中国诗文中常用的笔法,从《诗经》之比兴、屈原藉香草美人以自述以来,咏物诗篇并非以描绘精美为上乘,而是以 物感于心、心融于物 为境界,诗人笔下之“物”当可体现其生命,传达其思想、情感,像本诗就是藉着江南丹橘来抒发感怀。

张九龄是南方人,他观察到江南丹橘不同于一般树木入秋即飘零摇落,而是“经冬犹绿林”,用此一“犹”字,可见作者领悟了君子坚贞不变的本心、充满了赞颂之意。

以橘树象征其实渊源有自,屈原的《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早已歌颂橘树坚贞的德性,因此诗人以平易清新的问答语句道出:这不仅是江南“地气暖”,最可贵的是橘树“自有岁寒心”。此“岁寒心”是极富深意的,正是孔子在《论语.子罕》篇所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屈原在〈橘颂〉里又说:“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说橘树有青色、黄色的果实杂揉,色彩灿烂夺目。而且表皮色泽鲜明,内部果肉洁白,就好像是以道义为己任的君子。这样的内外兼美,也就是本诗所谓的“可以荐嘉客”。无奈山川遥阻,如此天地间的“嘉树”,竟无法让人欣赏到他的美好!诗意所呈现的对比,实是深深叹惜怀才不遇的真君子!

继而往深处想,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际遇的不同,而人生的“遇”或“不遇”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寻不出一定的原则。君子能做的只是洁己修身、自尽其道,面对世人只晓得种植桃树、李树,诗人发出感叹“此木岂无阴”?感叹人们不能真正识才、访贤,只是任情的随俗而逐,太盲目也太势利了!

俗世浊流中,众人所好、争相追逐者,未必是好;被人冷落、不得不遇者,未必不好;因为世风日下,道德标准已不复,在无法探寻的运命中,唯有持守一己之清净地,如诗中所谓的“岁寒心”,坚持“横而不流”(屈原.橘颂),成为浊世中的清流!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有余地,篇终语清省。”读这首诗确实语言清新而简练,且诗外有广阔空间让人联想。当时的朝政、诗人的遭遇、人生的态度与运命穷通之理……全诗托物言志,婉而多讽,含蓄深沉,可谓平淡而浑成。

张九龄感遇其七赏析三

《感遇十二首》是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后作,这一组诗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七首。这首诗借用屈原《橘颂》的诗意,以丹橘自喻,表现了诗人自己的优美情操、高尚品德及对理想的追求。

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橘树是果树中的上品,又能经得起严冬风霜的熬煎,终年常绿,因此诗人以丹橘自喻是有深刻含意的。这是诗人借用橘树来比喻自己“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人格。这里,诗人不仅写了橘树的外形,而在着意表现它坚强不屈的精神,达到了形神的有机结合。同时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并非一棵橘树,而是一片橘林。诗人是在描写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群像”。这就使得诗的意境更为深远开阔,形象更为高大生动。

三、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诗人告诉读者橘树的经冬翠绿,并非因为江南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在这里,诗人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问得自然出奇,答得分外有味,把橘树本身的特性简明地概括出来。诗人通过“岁寒心”的双关语,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比喻诗人的高尚美德。这是借橘树的本性写诗人的心灵之美,既是诗中主人公的自我画像,也是当时千万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写照。从而使诗的主旨又深化了一层。

下面六句,是叙事,也是抒情。五、六两句是说:这些甜美的丹橘本可以送到远方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关山重叠,通道受阻。言下之意,他本可以将贤者推荐给朝廷,可惜道路被阻塞。这两句妙喻天成,不露痕迹。诗人借用眼前的景物,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封建社会一个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遭贬的情况下,仍然不甘沉沦,依旧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可贵品质。七、八两句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这是诗人根据自身经历所发出的感叹。最后两句是紧承“运命”两句而来。诗人大声疾呼:不要只说种桃李,橘树难道不能供人乘凉吗?很清楚,诗人在为橘树鸣不平,也是在为贤者鸣不平。也就是说,贤者能人,不会不如李林甫之流。这两句是对朝廷听信谗言、邪正不辨、严厉斥责,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由于诗人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因此这两句议论写得十分亲切自然,深刻有力,大大增加了诗的内涵。这里运用暗喻来抨击时弊,能发人深思,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短短五十字,构思精巧,结构严密,抒情写意,回环起伏。开头以橘起,最后以橘结,前呼后应,且深化主题。尤其是最后出人意料的设问,震人心弦,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张九龄诗歌语言生动、比喻贴切,毫无矫揉造作、雕琢晦涩之病。刘熙载在《艺概》中,称张九龄的诗歌“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这一评价是非常恰当的。刘禹锡说九龄“自内职牧始安(今桂林),有瘴疠之叹;自退相守荆户,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就是指这类《感遇诗》。

一、 人生就是在的迷茫中挣脱,又将迎来新的迷茫,要求我们继续挣脱。

二、 从迷茫到成功,再由成功到迷茫,这已经是我无法了解的一种循环了。

三、 请不要怀疑,我曾真的爱过你,所以现在请你把我遗忘。

四、 一次次骗自己这是个梦,一个没有悲伤逆流成河的静水,一个有花好月圆夜曾经的诺言。

五、 看的开一点,伤就少一点。

六、 怎么会没有心事,那一直是你的名字。

七、 我只有离开你的倔强,却终究没有忘记你的力量。

八、 一个人在迷茫的时候通常会去衡量自身的价值,但你无法找到价值的天秤在何处。

九、 你只是把我当作渡口,借我度过寂寞荒凉的时光。

十、 一个人的"心"再怎么崩裂破碎,"身"还得保持状态,必须健康强壮,支撑起软弱的灵魂。

十一、 谢谢你给的痛, 让我至今都难忘, 每一寸都是为了我量身定做

十二、 我爱你,却是如此的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望着你渐渐的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也许会是永远的`消失。

十三、 心疼,不是在你离开,而是当你再次出现。

十四、 好快,一年又过去了。有些伤感,有些留恋。有得必有失。时间让我们不再年轻,可留下的却是一份厚重,一份淡定,一份释然,它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过岁月的涤荡,去之糠铂,留其精华。谁还能说生活只留下了沧桑。

十五、 一首简单的小情歌,唱尽了我们的小情绪。

十六、 有些事,你把它藏到心里,也许还更好,等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了故事。

十七、 很多时候,你不说,我也不说。就这样,说着说着就变了,想着想着就算了。

十八、 眼神有内容的人,内心早已尝遍百种毒药走过千山万水。

十九、 一个人在迷茫的时候通常会去衡量自身的价值,但你无法找到价值的天秤在何处。

二十、 一次痛苦的经验 抵得上无数不痛不痒的告诫

二十一、 默默地行走在别人的快乐边缘,孤独的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未来。

二十二、 错爱一人,寂寞一生。

二十三、 时光总是旧的,因为我们总是意犹未尽的活在过去。

二十四、 希望也会带来失望,你找到了,可能他已经走在了别人的路途,彼此错过,留下失望的阴影--终生遗憾。

二十五、 爱情里,我们都是没有安全感的人,因为太在意,我们都害怕失去。

二十六、 在什么都不确定的年代,我们总是爱的太早,放弃的太快,轻易付出承诺,又不想等待结果。戒指:不再是一生一世的承诺,终生相守的誓言,却成了纪念伤感的烙印。就像有人说过的:戒指好比爱情,戴在手上,也戴在心上;伤在心上,便也伤在手上。不敢碰的,是那心里的伤;不愿摘的,是那难舍的爱。

二十七、 他和她已经分手两年了,两年来他每天下班习惯性地打开她的博客,看看她一天的心情。她有时候高兴,有时候悲伤,有时候失落,他只是静静的关注着,不做一点评论,甚至删除了自己的浏览记录。直到有一天她博客上挂满了,她的婚纱照,下面有一行小字:"我嫁人了,不等你了,不更新了。

二十八、 有多少人的记忆,记载着那些放肆的青春。

二十九、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

三十、 假如不爱,为何要来纠缠;假如是爱,又为何要决然的离开?

三十一、 最可怕的不是遗忘,而是回忆的零星温暖,那灼热的温度足以让成眠的记忆死灰复燃。

三十二、 身处迷茫,我们看不清人生前方的路,即使看清了也恐惧不确定。

三十三、 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

三十四、 难过了,静静蹲下抱抱自己,让眼泪尽情的洒落。

三十五、 幸好爱情不是一切,幸好一切都不是爱情。

三十六、 时时飞絮,情人节再一次面临着,当年的青春已不在,当年的炽热已没有,多年后的我已是一个满带着感情沧桑的面容!对于爱情的分分离离已不在是一种回味,对爱情的感慨已不在那么伤感!情人节的浪漫已成了我心中的一声感慨!当爱冷漠,当爱逝去,当爱破灭,当爱已成往事!

三十七、 有些事情本身是无法控制的,而当我们无法去控制的时候,就只能控制自己了。

三十八、 我想给你幸福,却走不进你的世界。

三十九、 我一个人哭,一个人笑,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怀念你。

四十、 谁比谁清醒,谁比谁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