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述石家庄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述石家庄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0-05 13:18:26

1、秋胡行其一(曹操)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

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沈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2、秋胡行其二(曹操)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关。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愚,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3、与马异结交诗(卢仝)

天地日月如等闲,卢仝四十无往还。唯有一片心脾骨,

巉岩崒硉兀郁律。刀剑为峰崿,平地放著高如昆仑山。

天不容,地不受,日月不敢偷照耀。神农画八卦,

凿破天心胸。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捣炼五色石,

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补了三日不肯归婿家,

走向日中放老鸦。月里栽桂养虾蟆,天公发怒化龙蛇。

此龙此蛇得死病,神农合药救死命。天怪神农党龙蛇,

罚神农为牛头,令载元气车。不知药中有毒药,

药杀元气天不觉。尔来天地不神圣,日月之光无正定。

不知元气元不死,忽闻空中唤马异。马异若不是祥瑞,

空中敢道不容易。昨日仝不仝,异自异,是谓大仝而小异。

今日仝自仝,异不异,是谓仝不往兮异不至,

直当中兮动天地。白玉璞里斫出相思心,

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忽闻空中崩崖倒谷声,

绝胜明珠千万斛,买得西施南威一双婢。此婢娇饶恼杀人,

凝脂为肤翡翠裙,唯解画眉朱点唇。自从获得君,

敲金摐玉凌浮云。却返顾,一双婢子何足云。

平生结交若少人,忆君眼前如见君。青云欲开白日没,

天眼不见此奇骨。此骨纵横奇又奇,千岁万岁枯松枝。

半折半残压山谷,盘根蹙节成蛟螭。

忽雷霹雳卒风暴雨撼不动,欲动不动千变万化总是鳞皴皮。

此奇怪物不可欺。卢仝见马异文章,酌得马异胸中事。

风姿骨本恰如此,是不是,寄一字。

4、桃源忆故人(马钰)

昆仑山迎蓬莱廓。连接蓬莱云脚。异景蓬莱辉霍。霞变蓬莱鹤。金风吹转蓬莱阁。自有蓬莱丹药。仙子蓬莱真乐。不负蓬莱约。

5、苏幕遮辩(潜真子)

昆仑山,出猛水。一派东流,九曲浊连底。下流不通无处止。澄净清清,照见神光体。金木因,为妙旨。龙虎相交,何假同元义。只恐众生难省会。再举阴阳,切切生惭愧。

6、渔家傲石门庵(王哲)

人得石门山上住。弟兄手脚无安措。一日三时长厮觑。厨里去。搬柴运水投锅釜。若劝同流疾作做。心头一点你教误。我待分明说一句。从开悟。天机不敢轻彰露。

7、踏莎行(王哲)

做就圈模,且休盖椽。诸公怎晓余方便。水符不向此中行,因缘已至文登县。各谨持修,速归锻练。内容显现亲头面。如今款款渐投玄,恁时

8、采桑子(王哲)

扶桑日出分明照,蓬岛相邻。若要亲亲。除是清闲只一身。逍遥无事方能到,俯瞰迷津。炼就重绕。绕字有误顶上孤峰现宝珍。

好离乡余隐居昆仑山清神洞。常习不睡。因(王丹桂)

溜半溶,似乎有声。俄然而起,出户视之,四围山色,尽为更变。因倚松而作是词坐久欲胧晴。不觉天公祥瑞呈。夜暖忽闻岩滴,声声。唤觉游仙梦不成。*履起开扃。四望遥峰尽变更。唯有长松天性异。坚贞。独倚幽岩显道清。

9、砥柱峰(严遂成)

河从受降城,北折径南注。

万山束缚之,龙性驯不怒。

及兹下三门,喷礴流悬布。

砥柱屹当冲,四傍绝依附。

何所恃而傲,力与河伯忤?

摧刚终成柔,条分左右去。

卷土趋向东,昏垫逮徐豫。

神禹无治法,计穷吁天助。

铲除昆仑山,绝河之来路。

西海为尾闾,是龙安身处。

一、2003年呼和浩特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以物喜:介词,因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不过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B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

26.把文中画线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

二、2003年广东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用现代汉语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④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

)。(3分)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的心境。(2分)

三、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课改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4、选文的作者苏轼与其父苏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 柏 影 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把下列句子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作者的心境: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四、2006年山西省(实验区)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 问青天(端起洒杯)

(2)念无与为乐者(考虑 或:想着)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答: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答: 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

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五、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参考答案: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高兴地 )

念无与为乐者 ( 想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形容水的澄澈 )

1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六、2007年浙江衢州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于是,就 )

(2)怀民亦未寝. ( 睡觉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只 )

20、把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译文: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

21、“积水空明”、“藻、

答: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七、2007年山东省枣庄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八、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门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美妙

9.用现代汉语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译文:这种心得乐趣只能于山中隐逸的僧侣闲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谈论。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

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

九、2007年德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

户:门

②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11. 用现代汉语

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

的感慨。

十、2007年荆州市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消散(或“消歇”“散去”))

②月色入户. ( 门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院子(或“庭院”)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只是(或“只”)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B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② 水中藻、

译文:水中藻、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描写,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议论。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

轼是受到贬谪的“闲”人,

《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仙”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十一、2007年山东省枣庄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十二、2008年湘西自治州

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9 一12 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l) 左牵黄,右攀苍(黄狗)

(2)念 无与为乐者( 想 )

10.下列句中的“/”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 2 分)

A.千骑 /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 / 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

(l)请写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 分)

答: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答: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2 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十三.2009年山东泰安市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陶后鲜有闻

鲜:少

③亭亭净植

植:竖立

④相与步于庭中

步:走

8.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译文: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

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9.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4分)

十四.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本文作者是北宋(朝代)的苏轼(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中庭。

答: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到院子里漫步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十五、(2011真题)临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

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户:窗户

⑵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仅仅,只是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美妙

7.用现代汉语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⑵描写方法:

【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

【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答:【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摘 要:新课标下的英语语法教学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语法学习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一、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语法是联系词汇与句子的纽带,学习语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这样描述语法的作用:“对一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习得依然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人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英语语法规则可以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但是,很多教师对语法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很少讲解和分析语法知识。由于语法知识的传授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很多学生既不会用准确的英语进行口语表达,也不能写出没有语法错误的英语句子。另一部分教师由于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他们虽然使用新教材,但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以讲解语法知识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致使学生对语法学习失去兴趣,英语语法课成了部分学生的休息课,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再认识英语语法教学

张正东教授曾经指出,再认识语法教学,不能止于认识教学语法的必要性,也要认识到教学语法在内容和方式上应该有所改革。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这里的“改变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很显然并不是要我们放弃语法教学,而是要求我们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法兴趣的教学方法,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新课程实施中的语法教学方法

(一)运用英文歌曲教授语法

用英语歌曲教语法指的是:教语法时,英语老师通过使用适当的英语歌曲及其歌词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一般将来时态时,我们可以利用《Lazy Mary》 这首歌帮助学生认知will 后加动词原形这种形式可以表示将要做某件事情。这首歌的歌词是 “lazy Mary, will you get up, will you get up ? Will you get up? no, no , mother, I won’t get up, I won’t get up, I won’t get up, I won’t get up today.”歌词中出现了由will 引导的一般将来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否定句,歌词简单易学,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学生就可学会这首歌。之后,教师稍微点拨一下歌词中出现的语法现象,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然后,教师带着学生做“改歌词”的游戏,利用这首歌的旋律填写出另外一首歌。学生学习兴趣很浓,积极性会很高。

又如,在教授形容词比较等级时,用《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 the happier we will be》这首歌。歌词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很受学生的欢迎。让学生带着任务学唱英文歌曲:填空“____ ___ we get together, ____ _____ we will be.”之后,把填空内容the more, the happier, 作为本节课的一个导入,效果也不错。

有时候,还可用听歌曲给歌词改错的方式来教授语法,如:在学习一般过去时态时,把《yesterday once more 》这首歌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的同时,把打印的`歌词中的错误找出来:“When I am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When they play I'd sing along. It makes me smile ”

用英语歌曲教语法,为语法提供了语境而不是孤立的句子和枯燥的规则。学生可以轻松地把歌曲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从而记住歌曲中的词组和句型。通过唱歌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了语法知识。

(二)运用名言警句或谚语教学语法

在我们学习汉语时,老师总会精选一些经典文段让我们背诵,这种方法既能让我们记住这些经典段落,又能在我们写作时引用或是进行仿写。把这种方法迁移到英语语法教学中,效果会很好。如在学习比较等级时,把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和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等谚语介绍给学生;在学习定语从句时,以谚语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定语从句的结构:He who does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He who would do great things should not attempt them all alone;在学习too to do句型时,用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作为例句;在学not until 的用法时,让学生熟记“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这个谚语。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这种方法既新颖又典型,学生既记住了谚语或名言警句,又掌握了语法规则,可谓一举两得。

(三)运用直观教学法教授语法

1.以实物展现的直观教学法形象具体,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新教材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there be 句型时,我拿了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盒子走进了教室,里面放了一些书、橡皮、铅笔、杯子、纸、帽子、球、苹果等学生熟悉的实物。要

2.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能为学生创造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英语交际情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授过去进行时态之前,用摄像机拍摄学生周五下午大扫除时的情景。在教授此时态时,首先说:At four o’clock last Friday afternoon, I was preparing my lessons, what were you doing at four last Friday afternoon? Maybe you can’t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 let’s watch a video”此时利用多媒体快速播放学生周五下午的那段视频。视频之所以快速播放,是为了让学生在之后的对话中觉得有必要询问。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询问对周五下午四点时正在做什么,进行一个对话活动。在此基础上采访2~3名同学并做汇报。在本节课上,因为讨论的内容真实自然,贴近生活,学生学习兴趣很浓,效果不错。

3.运用游戏法教授语法。教学现在进行时态时,我们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喜欢表演的同学上讲台前,老师耳语他一个指令,如“playing basketball”,让他做动作,请全班同学猜。在此游戏的前几轮表演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向表演动作的同学提问,运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Are you ?”后几次表演中,猜的同学须向老师提问,运用 What is he (she) doing? Is he (she) ?句型。喜欢表演的同学争先恐后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也踊跃发言,不知不觉中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结构,学会了表达。

4.利用、开发教材中的任务内容,创设不同教学情景教授语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用中学,学中用”。清华大学英语系刘世生教授认为,情景教学就是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情景和任务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抽象的语法融入生活情景中,准确地理解、掌握不同语境与情景中语言的不同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新目标英语教材中设计了许多任务型的活动,如表演、填写问卷,调查,访谈,书信等,使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与语法结构。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充分整合教材资源,再次开发教材中所给的任务,使之成为更有创意的情景,在课堂上起到更好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时,首先通过设计情景:下周成龙要到石家庄来,作为石家庄的主人,我们感到很荣幸能为成龙介绍石家庄。问学生石家庄有哪些地方可以介绍,通过呈现一组石家庄市区及周边的游玩地方的图片,组织学生按照1b 中的目标语言进行Pair work,然后请几组学生进行Role Play,在听完听力2a和2b后,将Self Check中的采访任务整合到这节课,并做适当调整,把采访同学调整为采访成龙,考察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创设了另一个情景:成龙刚来到石家庄,现在正召开记者见面会,接受石家庄小记者的采访。两位同学扮演成龙和其助手,两位同学当记者。通过运用2c 中的句型 Where have you been,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How are you going there 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更深刻地理解本课主题: Have you ever been to …? 采访结束后,要求记者整理成龙的回答对班内同学做一汇报。该活动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运用中提高交际能力,在使用目标语言的同时生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

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只要我们敢于改进和创新我们的语法教学,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就一定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郝惠珍,潘炳信. 英语教学论 the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3]朱 萍,苏晨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中学卷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activities[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