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16.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18.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
19.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2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1.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22.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23.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2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5.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
26.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27.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28.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29.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30.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31.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
32.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33.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34.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35.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36.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7.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8.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9.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0.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41.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42.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43.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4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45.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46.(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47.(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48.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49.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清·怀抱奇《医彻·品行》)
50.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51.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52.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5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54.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55.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56.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57.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58.(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59.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60.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注音】: zhong yao
【意思】:中医所用的药物,其中以植物为最多,但也包括动物和矿物。
1、也许你可以试试中国的传统中药。
2、一些中药用作药茶可以相当有效,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好还是用在其他形式。
3、一些中药,如桂皮或丁香,在味觉上是如此的强烈,而其他茶尽管只有他们的其中一样或很少分量也会有这样的味道。
4、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包括一般性疼痛或综合性疼痛,如纤维肌痛症,可以通过顺气活血的中药来解决。
5、她的团队从2000多种传统中药配方中提取了数百种药物,在疟疾感染的老鼠身上进行试验,最终锁定了一种青蒿提取物。
6、这种中药的特征是装在白色塑料瓶中,每瓶装180粒圆形白色药丸。
7、此外,你还可以尝试在你的减肥计划里加入传统道教的“充足能量”和“B型减肥”中药配方。
8、这个时候我已经第一次地尝试过可口可乐,而且喝完可口可乐之后会觉得中美两个国家真的是如此接近,因为它几乎就跟中国的中药是一样的。
9、我们会进一步地精炼这些过程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药复杂的机理。
10、我们会进一步地精炼这些过程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药复杂的机理。回顾历史可以引领我们去发现未来医学。
11、现就该病在激素、抗凝剂、免疫调节、中医中药及透析、手术、移植等治疗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12、我们不需要中药,可是告诉我们一些让食物变得温性的配料。
13、随着中国工程公司在该地区道路建设的`进展,我们发现更多的大象被偷猎杀害,或为象牙,或为可用于中药的身体其它部位都。
14、它的快速普及近乎狂热益生菌和排毒食物,也得益于消费者对传统疗法和中医中药的渴望。
15、医生还对他使用了抗抑郁药和中药。
16、如今,虽然我很少去看医生,但只要我去,我就会要求吃中药,而那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素食主义。
17、对于虎皮,以及中国传统中药使用的虎骨,虎鞭和老虎其他器官的需求极其旺盛,这与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紧密相关。
18、这些学生由专业研究人士指导,他们对70种茶叶和60种中药材料进行了研究。
19、药品与保健产品监管局(MHRA)称,这个未获批的产品在英国已经流通进入20个出售中药的商店和诊所。
20、最新的药品安全科技行动将致力于寻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根源。这些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红肿、呼吸急促。
21、但是强效的中药在治病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危害。
22、这些中药吸引了需要适度提神的顾客,如加班时间过长的上班族等。
23、二是中药治疗方法中包含一种做法,就是动态调整和试错。
24、除了制作中药之外,犀角在一些中东国家也用来制作成装饰性的匕首手柄。
25、风湿病往往是一种慢性病,我给你开一些中药.
26、“在中国传统的中药需求量是很高的。”他说。
27、至于中药,在过去的一年里,价格的上涨介于50-300%之间。
28、这样的交易供给着对异国风味食物和中药药材的需要,在广东省尤为猖獗。中国海关因为对此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而饱受批评。
【第1句】→冬虫夏草这种珍物,长在青藏高原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山上,夏天形体像虫子,埋藏在土里,冬季冰雪天里,像小草一样顽强地生长出来。虫草是孤芳之物,十分珍稀,现在很多人上山挖掘,靠着这条路发家致富,一座座雪山都被挖遍了,要找到一根虫草极为不易。尽管很多人成批量地贩转着、街上也到处销售者这种不知从哪里来的东西,可是卓玛不甘心,复得的生命是十分可贵的,那些买来的不足以表达报恩之心,自己要用双手挖掘出跟生命一样珍重的虫草去报答。
【第2句】→观看完央视“寻找最美消防员”评选晚会直播,我被荧屏上的一根冬虫夏草打动了,那根虫草的实物虽然远在雪域高原,但我感受到了它负载在我心头的重量。它有多重?我浮想联翩,久久地掂量着。
【第3句】→我完全沉浸在一根虫草报答恩情的故事中。我曾经在西藏邂逅一对挖掘冬虫夏草的藏族夫妻,含辛茹苦数年,自己有病需要时,却享受不起一根虫草,他们就像大地底层的一只虫和一根草。虫草之于人类的生命,是何等的轻微啊。而今夜看到的这根虫草——不顾一切地救助、不顾一切地报答,又一次证实了生命的无限重量。
【第4句】→冬虫夏草(Chinese Caterpillar Fungus)别名虫草,冬虫草,中华虫草, 是由肉座菌目蛇形虫草科蛇形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身躯僵化。并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虫夏...
【第5句】→关于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古代医籍及笔记中皆有论述,《本草纲目拾遗》谓“羌俗采为上药,功与人参同”。《本草从新》谓“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桔园小识》说:“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或云,与雄鸭同煮食,宜老人”。
【第6句】→冬虫夏草,仅仅是我国190多种虫草中的一种,也是中药传统的滋补药材。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主要活性成分是虫草素,其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功效。……
【第7句】→在青藏高原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线地带,阳春三月,蝙蝠蛾便在草丛间翩翩起舞,寻求配偶,并把卵产在土块中。高寒地区的隆冬,酷冷异常,孵化出来的蝙蝠蛾幼虫便蛰伏在潮湿而温暖的土内越冬。好在满山遍野都生长着头花蓼、珠芽蓼、小叶杜鹃和蒿草之类植物,它们的嫩根多汁而富于营养,为幼虫的越冬准备了充足的粮食。
【第8句】→食用冬虫夏草时,每次可取2—3克与西洋参3克、灵芝5克同用。把它们放在有水的小碗里,用锅蒸30分钟后,取碗中的汁3—4匙喝。这样用可起到补气养阴、治疗中老年体虚乏力、腰膝酸软、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作用。
【第9句】→冬虫夏草出产在我国西南高寒地区,藏胞称之为“牙什托根布”,其名始见于吴仪洛《本草从新》(1757年)和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在明、清两代笔记体小说中,更是充满了传奇性的描述:“冬虫夏草,一物也。冬则为虫,夏则为草,虫形似蚕,色微黄,草形似韭,叶较细。入夏,虫以头入地,尾自成草,杂错于蔓草间,不知其为虫也;交冬,草渐萎黄,乃出地蠕蠕而动,其尾犹簌簌然带草而行。盖随气化转移,理有然者。”
【第10句】→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在中国采集生物标本,发现了冬虫夏草,把它带回巴黎,以后又由英国人利维当作世外珍奇带往伦敦。直到1842年,经过真菌学家伯克利的研究,才发现所谓“冬虫夏草”,乃是一种叫虫草菌的子囊菌寄生于蝙蝠蛾的幼虫上所形成的,才初步弄清虫草菌的庐山面目。
【第11句】→每年五六月份是挖虫草的旺季。每到此时,青藏高原雪山脚下的虫草产地,就会冒出密密麻麻的帐篷,驻扎着各路挖虫草的大军。他们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天亮开始采挖。图为在青海的啦鸡山上挖冬虫夏草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