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桐花优美的句子 正文

描写桐花优美的句子

时间:2025-01-16 13:29:00

1. 几阵春雨过后,一夜间,光秃秃的梧桐树上忽然冒出了点点叶片,阵阵嫩绿,随风波动不时传来沙沙声,仿拂是新生命到世上的喜报。

2. 悟桐花,纷纷扬扬从树上落下来,门前的道路上都铺满了梧桐花,好厚的一层,就像一条紫色的绒被盖在大地上。

3. 在初春的暖风里,满天飘着梧桐树毛茸茸的黄色的飞花,像天上落下了奇异的雪。

4. 这些梧桐树,棵棵干高冠大。说它高,棵棵高出四层楼顶;说它粗,两个小朋友合抱都搂不住。它枝繁叶茂,把绿意和浓荫悄无声息地送给人们。

5. 一色的梧桐树,像威武的哨兵站立在街道的两旁,像是守卫着城市,又像特意为行人遮挡阳光。

6. 春天,梧桐树上颗颗绿芽探出了小脑袋,贪婪地吮吸着露珠。

7. 梧桐树的叶子大大的,像巴掌。一层层、一串串长得密密麻麻,像千手观音,又像一顶顶巨大的绿绒大伞。

8. 春天,梧桐树抽出新牙。那芽绿得那么清香,那么鲜,那么可爱,它无声地向我们传递春天的信息。

9. 到了冬天,满树的叶子落尽了,过不了多久,梧桐树变成光秃秃的枝干,但仍挺立在寒风中。

10.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这个“士兵”仿佛也醒了过来。不久,树上便长满了紫色的梧桐花,这些梧桐花有的像小铃铛,有的像小宝宝;有的还是鼓鼓的花苞,有的早已露出了柱头……

11. 梧桐树叶恍如一顶顶金色的皇冠,在枝头招摇。看到它我就想起了金色的橘子园,

12. 梧桐树在无风时是美妙绝伦的.,而它在微风中摆动时更是引人注目的。微风乍起,梧桐树仿佛瞬间活了起来,到处都充满着生机,到处都闪烁着生命之光。

13. 梧桐的叶子,大的像桃形的小芭蕉扇,小的也有手掌那么大……花开了,一朵朵粉红色的花犹如一个个小喇叭,一簇簇开在绿叶丛中,红绿相间。

14. 法国梧桐树上那鼓圆了的芽苞,已伸展开来,像一个个淡紫色的小喇叭。

15. 落光了叶子的梧桐树是一副画,它的静,突兀的枝干能融入冬日的寒气里,下雪的时候它会穿上白色的纱裙,像个石雕的少女般。

16. 炎热的夏天来了,梧桐树的叶子老了点,下面有野花衬托着它,当同学们玩的汗流浃背时都会过来避一避,躲一躲,不出三分钟夏天的热气仿佛都没了。夏天的梧桐树不仅像伞而且真的可以当三用呢!

17. 太阳快要下山了,梧桐树披上了橘红色的晚装。随着最后一抹阳光的西沉,校园逐渐恢复了宁静,只有梧桐树依然挺拔的站立在那儿,仿佛还沉浸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里。

18. 夏天来了,阳光变得越发刺眼,梧桐树也长得越来越高大。树叶越长越繁密,渐渐把阳光都遮住了。那巴掌似的叶子见我们开心的笑脸,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9. 秋天的脚步向我们悄悄地走来,秋姑娘匆匆忙忙地给梧桐树换上了金装,秋风扫过,吹落了它的树叶。

20. 中午,太阳照着梧桐树,由于枝叶密密挤在一起,所以中间的树叶看起来是深绿色的,而边缘的枝叶却在阳光下好似镶上了一层金边。

21. 炎热的夏天来了,梧桐树的叶子老了点,下面有野花衬托着它,当同学们玩的汗流浃背时都会过来避一避,躲一躲,不出三分钟夏天的热气仿佛都没了。

22. 多么高大的梧桐树啊!你牺牲了自己,却给了别人快乐方便!你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里,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

23. 好高大的梧桐树啊,我们三个同学手拉手才能把它抱住;好茂盛的梧桐树啊,一排排树伸展着枝叶,形成一条林荫道。

24. 秋天,梧桐树结了许多梧桐果,圆圆的果上还有小刺儿,像一个个桂圆。金黄色的叶子衬着棕色的小丙,好看极了。

25. 梧桐树叶飘落在大地,像飘飞的蝴蝶;枫树叶子红得像一团团火。

1. 梧桐开花了,一出大门便能闻到它那淡淡的花香中夹杂着的丝丝香甜味道,沁人心脾。抬头望去,只见它白中带粉,粉中带紫,一团团,一簇簇,非常美丽。

2. 晚风轻送,一阵特有的、浓郁的花香直冲口鼻,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哇……梧桐树开花了!”隐约中,我看到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开满了紫色的梧桐花。

3. 我觉得梧桐花一朵不漂亮,朵组会成的才漂亮。远远望去,梧桐花占满了整棵梧桐树,连树枝也被淹没了。紫白色的梧桐花,给人表现出一种纯净、洁白的感觉。让人感觉非常漂亮。

4. 学校内,有一棵梧桐树,梧桐花开满了整棵树。它的颜色是淡紫色的,整棵树漂亮极了,还略带一点香甜的味道,我觉得它的样子形似喇叭花。

5. 我居住的小区门外的马路两旁有几棵挺拔梧桐树。这些天,梧桐开花了,一出大门便能闻到它那淡淡的花香中夹杂着的丝丝香甜味道,沁人心脾。

6. 紫色的梧桐花铺满了长长的巷子,空气也仿佛有了颜色,两旁高大的梧桐树还零星的挂着三三两两的梧桐花,正午的日光透过稀疏的梧桐叶洒落一斑驳的亮点,似金子般落在紫色的花上,落在铺满细沙的路面上,两旁是红砖的瓦房。

7. 梧桐树花开时远远望去,又像一团团浮动的.云,把初夏的天空,衬托的更加明净。凋谢时铺落一地,孩子们都喜欢捡拾起来,放在鼻子上嗅一嗅那淡淡的清香。

8. 每朵梧桐花也不是整齐地长在枝条上,而是很多朵的,聚拢在每一根灰褐色的枝条的顶端,一簇簇地依偎着,清香远飘,朴素自然,个性张扬地绽放在阳光里。

9. 每到初夏梧桐花开时,满树都是悄无声息的淡紫色的花朵,抬眼望去,似一盏盏紫色的小金钟挂在树上,在微风中摇曳着,煞是好看。

10. 一阵春风吹过,桐花如天女散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拿了一朵在手中仔细端详,梧桐花的花朵呈小小的喇叭型,淡淡的紫色中,几只花蕊害羞地吐着舌头。

11. 梧桐花如同一支支小喇叭挂在枝头,似乎在吹奏着欢快的乐曲,又如串串紫色的风铃在春风里唱着动听的歌谣。远远望去,梧桐花好像一个个小精灵随风舞动,给道路增添了几分绚丽。

12. 我看着这些梧桐花,全是白色的花骨朵,一朵朵含苞待放,静默在雨中,有一种欲语还休的娇羞。它们就像一群村姑,是那种素颜面世的女子,不施粉黛,不世俗,不聒噪,恬静贤淑,让人见着,没有心机,让人安稳,让我记起一句“花开流年静”。

席慕容《桐花》原文

4月25日

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脉绵延着的山岗。在最起初,仿佛仍是一场极为平常的相遇,若不是心中有着贮藏已久的盼望,也许就会错过了在风里云里已经互相传告着的,那隐隐流动的讯息。

四月的风拂过,山峦沉稳,微笑地面对着我。在他怀里,随风翻飞的是深深浅浅的草叶,一色的枝柯。

我逐渐向山峦走近,只希望能够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有模糊的低语穿过林间,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酝酿着一种芳醇的变化,一种未能完全预知的骚动。

5月8日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总有这样的初夏,总有当空丽日,树丛高处是怒放的白花。总有穿着红衣的女子姗姗走过青绿的田间,微风带起她的衣裙和发梢,田野间种着新茶,开着蓼花,长着细细的酢浆草。

雪白的花荫与曲折的小径在诗里画里反复出现,所有的光影与所有的悲欢在前人枕边也分明梦见,今日为我盛开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个秋天里落下的种子?一生中所坚持的爱,难道早在千年前就已是书里写完了的故事?

五月的山峦终于动容,将我无限温柔地拥入怀中,我所渴盼的时刻终于来临,却发现,在他怀里,在幽深的林间,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

5月11日

难道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

在转身的那一刹那,桐花正不断不断地落下。我心中紧紧系着的结扣慢慢松开,山峦就在我身旁,依着海潮依着月光,我俯首轻声向他道谢,感谢他给过我的每一个丽日与静夜。由此前去,只记得雪白的花荫下,有一条不容你走到尽头的小路,有这世间一切迟来的,却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

5月15日

桐花落尽,林中却仍留有花落时轻柔的声音。走回到长长的路上,不知道要向谁印证这一种乍喜乍悲的忧伤。

周遭无限沉寂的冷漠,每一棵树木都退回到原来的角落。我回首依依向他注视,高峰已过,再走下去,就该是那苍苍茫茫,无牵也无挂的平路了吧?山峦静默无语,不肯再回答我,在逐渐加深的暮色里,仿佛已忘记了花开时这山间曾有过怎样幼稚堪怜的激情。

我只好归来静待时光逝去,希望能象他一样也把这一切都逐渐忘记。可是,为什么,在漆黑的长夜里,仍听见无人的林间有桐花纷纷飘落的声音?为什么?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

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

席慕容《桐花》赏析

席慕容的散文《桐花》,我是在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她的散文集《透明的哀伤》中看到的。这一篇散文与她在同一本集子中的其他作品不同,不是直接的说出她在平凡世界中感受到的哲理,而是用一种近乎诗的构思来表达她对生活的感想。

初读这篇散文,觉得不太好懂,从题目看,本该是写桐花,但主要笔墨并没有放在描写桐花的形态上,而是放在了作者本人的所思所感上。文章是以时间为线索,分割并连贯章节的。第一章并不写桐花,而是写作者走向“一脉绵延着的山峦”,作者“不知道何处可以停留,可以向他说出这十年二十年间种种无端的忧愁”。可见,作者是一个散步着的行者,而且心怀忧愁。这忧愁是什么?作者并没有明说,但明确地让读者知道了作者心中有着这么一个“结”,并且持续了十年二十年,读者也就跟随着作者产生了一种等待的心里,或至少在读者心中埋下了伏笔。

之后的一章,写的.是征兆。作者在开头仍将自己的感想放在前头,写事情过去之后回顾所得到的认识,这样的倒叙的写法,,其实既是对后面章节的预示,也照应了上一章的“忧愁”。着无端的忧愁是什么?作者在这一章里点了出来:“若不是心中有贮藏已久的盼望,也许就会错过了在风里云里已经互相传告着的那隐隐流动的讯息。”作者因为有着 “贮藏已久的盼望”,才会有以前“无端的忧愁”,才会对林中暗涌的讯息有所感应,于是才会有下文与桐花的邂逅。这里,作者点明了自己在等待,但并不知道等待的是什么,这里再一次埋下伏笔。

接着的一章便是与桐花的相遇,作者在这一章将重点转到了对桐花的描述,但也仍是大笔的、写意的,用各种对桐花的喜爱(各个时代对桐花的描绘)来表达桐花的可爱。在这些描述总,可以看出作者对桐花是十分喜爱的。由于这种喜爱和眷恋,作者进入了一个真实与不真实的境界。作者知道这样灿烂开放的美丽的桐花,是“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桐花的作为美的生命一直活在长长的历史中,被历史上所有可能的人喜爱过,描绘过,赞美过,珍藏过。但是作者也毫不掩饰自己对桐花的喜爱,并为桐花的美、为桐花所接受的珍爱并不独属于自己而感到嫉妒“今日为我盛开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个秋天利落下的种子?一生中所坚持的爱,难道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是书里写完了的故事?”——作者是失落的,这证明了作者对桐花的“自私”的爱。作者认识到桐花的美必定曾被历史上许多人欣赏过,赞美过,对桐花的珍爱并不独属于自己,这是真实的;同时,作者希望这样的珍爱是只能为自己所有,这是不真实的;但这种情感又是真实地发自作者“自私”的内心的,于是,这种事实与情感、真是与虚幻叠压在一起,矛盾地表现了作者的热烈的爱。

然后,作者的态度转入平淡。明白了“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之后,作者不再执着而狂热地留恋着桐花了,而是感谢让桐花在其上生长的山峦,认识到了“雪白的花荫下,有一条不容你走到尽头的小路,有这世间一切迟来的,却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幸福不容许永远,因而小路两旁开满的桐花也不得永久,但是以前一只留在作者心中的“紧系的结扣”已经“慢慢松开”,前面提到的等待和盼望已经完满于刚才热烈的相遇中了。但是一个新的结扣又留在了作者心中,作者未提,但读者已经隐约感觉到了。

最后一章中,与桐花相遇的盛况已经过去——“高峰已过,再走下去,就该是那苍苍茫茫无牵也无挂的平路了”。“桐花已落尽”,但是“在漆黑的长夜里”,“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这新的忧愁,就是对桐花盛开的壮丽景象的永远的怀念。

至此,作者和桐花的相遇的整个过程:等待→预兆(预感)→相遇→相离→追忆(怀念)已经叙事完毕了,但是,重新回头审视文中的一些句子,就会对文章的整体有新的认识。

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了“生命”一词:一处在第二章的最后一段“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在酝酿着一种芳醇的变化……”;另一处在第四章的第一段“难道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这里直接认识到的生命是桐花的生命,但是看看最后一章中的某些句子,就可以知道整篇文章并不是只写到了桐花的生命历程:“高峰已过,再走下去,就该是那苍苍茫茫无牵也无挂的平路了吧。”这里,桐花的生命已殒,但作者的思路并没有随之断掉,作者的思路和桐花之间的联系发生了转移。从这个句子看,如果仅仅理解为作者走过了山岗,以后就将一直走在平原上是不妥的,从现实来看,平地上的山岗是很多的,不可能只有一座,这里的山岗和平地是虚幻的。尤其是“苍苍茫茫无牵也无挂的平路”,作者为什么说平路是“无牵也无挂的”的?作者原来在牵挂的是什么?是和桐花的相会?作者难道就这么认定一次和花的相会就足以是一生的牵挂?显然这也是作者的虚写。平原和山岗、和桐花的相会是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树立的象征:与桐花的相遇,象征着一个人一生中一直期待的东西;山岗和他两侧的平原象征着人的一生;山峦便是那个最期盼的愿望实现的时间和地点;再说细些,可以把桐花看成是人的一生中最璀璨的时期(也是人一生中最怀念和留恋的时期)。全文对山岗的描述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作者在整个过程中都和山岗有对话,对山岗的描写,正如同生活一样:博爱、睿智,但什么都不告诉你,只以他最宽宏的胸怀让你自己去体会,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并且遵循时间的规则,不后悔不挽留一切过去的东西。所以也可以将山峦单独看成生活本身;而对桐花的怀念,自然使人对自己人生巅峰时期的留恋和追忆。这样,整部作品所描述的过程就可以理解成:人生前半期的等待和企盼→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人生巅峰期后的平稳甚至滑坡→对巅峰期的怀念和追忆→对巅峰一去不回的理性认识。这样整个作品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生活的角度来表明作者对生活的感知和认识,而这,是通过桐花、山岗和平原这些外在的象征形象来实现的。

整篇文章,对与桐花邂逅的描写,是从无意识的相遇,到有意识留恋结束的;对生活的描述,是从生活中的等待,到突如其来的相遇,到强烈的情感感知,再到离开时的无限留恋,最后从感觉升华到理性认识,作者不明说地借助桐花和花下的自己给读者演绎了一个生命成长成熟的过程,一波三折,环环相扣而不露痕迹,这正是作者是以的构造的魔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