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新型城镇化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新型城镇化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1-15 05:04:15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城镇化看似给我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我国逐渐发展壮大,实则不然,其背后的本质存在着许多弊端,于是,社会逐渐向“新型城镇化”开始转型。

首先,走城镇化道路这个大方向是值得肯定的,我国在这条道路的引领下摆脱了以往的贫穷与落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探索的道路上渐渐发现了其背后隐藏的巨大黑洞。近几年来,我们眼前的青山绿水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城镇化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建高楼”,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林木和田地被建筑物取而代之,在城市中,工厂排放的废气和污水、汽车的尾气无处不在,然而树木越来越少,净化空气的速率远不及废水废气污染空气的速率,我们很难再在城市中吮吸新鲜的空气,也很难再在城市的上空看到夜晚的星星。再者,城镇化仅重视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务工,农村里仅剩妇女、小孩和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若国家不加以扶持,一个地区仅靠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如何能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正逐渐向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靠拢,可长久以往,旧型城镇化只会拉大贫富差距,使我国出现“农村”与“城市”间的两极分化,也许前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是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后几十年我们将会看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到人们的基本生存,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与时代脱轨。旧型城镇化存在的弊端必将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

于是,新型城镇化诞生了。何为新型城镇化,简单来说,就是在旧型城镇化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前提:城乡一体、生态和谐。为了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采取了产业互动的策略,例如,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适宜发展种植业与畜牧业,而城市人口多,流动量大,恰好可以为这些产物的输出提供市场,在这个添加剂无处不在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和追求原汁原味,因此,这些土生土长的农作物应当会十分受人们青睐。再例如现在许多开发商选择在农村地区建立度假村,在保留淳朴的乡村风格上加以建设,节假日期间吸引了不少人口,人们在繁华喧嚣的城市中每日匆匆忙忙,也会想要在依山傍水中寻找心灵的一片寂静。如此以来,这种转型既给农村和城市同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既没有破坏生态环境,又体现了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不仅保留甚至促进了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又很好的解决了旧型城镇化所存在的弊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俗话说:“放长线,钓大鱼”,意在警示我们做人切不可目光如鼠,一定要将眼光放在长远的未来;国家亦是如此,任何的发展策略,都不应偏离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思想:可持续发展。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若只贪图和追求眼前那一时的利益,任何事物都将会走向衰落,新型城镇化的转型,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唯有可持续发展这条道路,才能让我国越走越远,也唯有如此,中国这颗璀璨的明珠才可真正的闪耀于世界的东方。

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工作汇报一

去年,××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切实把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作为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着力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特别是结合本地实际,在新型城镇化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设想

××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定位是“依托现有城区,东移北扩,着力打造××西部集工业商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重要组团城市”。按照向心发展、城乡统筹的思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区为中心、以重点镇区为骨架,以农村社区为延伸,着力构建“中心城区、特色镇区、新型社区”三个层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到××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65万,市区人口突破50万,城镇化率超过50%;到××年,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规模达到60万,把××建设成为工业强盛、商贸繁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文化发达,具有中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总体规划布局为“1396”工程,即:突出城市一带(××景观带)三区(老城区、新城区、产业集聚区)、培育九个中心名镇(××、××、××、××、××、××、××、××、××),建设60个新型社区(每个乡镇办建设1-3个示范性社区,五年内全市规划建设60个示范性社区)。概括起来,就是“一带三区,九镇环卫,东移北扩”。

二、主要措施

按照建设现代城镇体系的要求,我们结合实际,对中心城区、特色镇区、新型社区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规划论证,并印发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发〔××〕1号),明确了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细化了工作措施。

(一)围绕向心布局,建设完善市区组团。按照向心布局、向心发展的要求,中心城区重点是以现有城区为基础,东移北扩,向西适度扩展,向南填空补齐。其中,××景观带的目标是经过3-5年努力,打造一条长达15公里、集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观带;老城区重点是加快改造提升步伐,通过编制落实城市文化建设专题规划,依托××博物馆、××帮会馆、××等遗迹,合理地将“×都”、“ ×都”、“ ×都”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和改造当中,承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是培育装备制造、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和现代物流提速工程,壮大产业支撑、实现产城融合;城市新区包括东区和北区,重点是通过实施第三污水处理厂、东区热源厂、人民医院搬迁、市委党校搬迁、老年公寓、体育中心、广电文化中心、汽车城、建材城、赛车场等一批项目建设,完善设施、配套功能,实现东移北扩,打造以××为中线,以东区北区为两翼,向××中心发展的格局。

(二)突出特色优势,重点建设中心镇区。××原有9镇、13乡,近年来有6个乡撤乡建镇,现在已是15镇、7乡,还有2个乡已经申报撤乡建镇,年底前将变为17镇、5乡,22个乡镇已全部完成修编。纳入重点培育的9个镇都有一定优势和特点,其中:××、××、××、××分别处在东南西北四个关键位置,××、××、××有文化品牌和旅游潜力,××、××、××有传统产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先行、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编制中心镇区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情况是:把××、××、××、××四个镇作为四个方向的重心,沿××、××、××快速通道这三条公路,打造产业走廊,并按照位置相邻、特色相近的原则,发挥9镇的区域带动作用,打造××、××、××、××等四个次经济区,使其成为乡镇组团的龙头、城乡协调的纽带。目前,这些镇也都结合实际做出了发展规划,如:具有文化品牌和旅游潜力的××、××分别结合××文化、××进行规划,××委托××集团编制新区规划,并与该集团合作建设××文化街项目;××按照××书记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对××河两岸进行详细规划,基本实现了各类功能性规划一步到位。处在××间重要节点的××提出要配合市区东移,拉近××通往××中心城区的时间距离。通过规划引领、规划带动,力争到××年,建成一批经济发达、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心镇。

(三)积极探索路径,稳步推进新型社区。对初步确定的60个村,我们将择优选取若干个区位优势较好、交通较为便利、集聚规模较大、发展潜力较大、辐射能力较强、能为周围社区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的新型农村社区(村庄)作为试点进行重点规划建设,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目前,已有36个村庄完成编制规划,今年年底要完成30%的基层村(社区)建设规划,××年年底完成60%的基层村(社区)建设规划,××年年底基层村(社区)建设规划要全部完成。下一步,我们打算通过四条途径推进:一是项目带动、使旧貌换新颜。强力实施农村公路提升三年计划、办学条件改善三年工程,完善卫生服务网络、电网、生态绿化等各项基础设施,促进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村容村貌改观。二是迁村进城、让农民变市民。通过市区东移北扩、城中村改造、产业集聚区建设等,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使城区边缘地带农民进城、变为市民。三是整村迁安、把农村变社区。通过对地质灾害区、煤炭塌陷区、压煤区、生态保护区等不宜居住的村庄以及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统一组织新型社区建设。××乡××村、××村、××村,××镇××村,××镇××村就是采取整体搬迁的方式建设新型社区。四是化零为整、由分散变集中。通过科学规划,整合位置相邻的村,组建大的新型社区。××镇正在进行总体规划,计划通过整合,建成几个大的新型社区;××镇计划把××沿线的××、××、××等整合成一个新型社区。争取到××年,完成60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任务,到××年,全市90%以上的村庄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协调、设施配套、整洁优美、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摘 要:文化是一种情怀,在当今新型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中,文化作为一种人文关怀,有了更多地意义。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彰显自己的独特文化特质,进而打造出特色文化城镇,以文化特色带动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顶层与底层设计的关系,因地制宜,坚持重点扶持,重心下移的做法,注重文化产业化,搭建公共服务的体系,增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特色文化;文化产业化

“人的城镇化”是新时代发展战略的中心诉求,以文化为核心的人文关怀就不能忽视。伴随着城镇化发展的不仅仅是高楼大厦,还有人们的幸福感,而幸福感又不仅仅来源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要在此时也极为重要。新型城镇化是将文化融入城市并在此过程改变了城乡生活方式。以城镇化为背景下的文化传承彰显着一种基于传承与创新的城镇化发展理念,是城镇化走向“深水区”的重要条件。

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

从1996年至2011年这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城镇化的前半段以迅猛的速度得以完成,城镇化率从30%提升至50%,但同时伴随而来的是高房价、高地价问题,大量外来人口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无法真正实现“住有所居”,城乡文化上的差距导致了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并成为真正的市民的阻碍,即阻碍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由此便衍生出了新的思考,推进新型城镇化应注重培育具有丰富的内涵的特色文化城镇。

二、新型城镇化中的文化发展现状的不足

在以往研究中,城市区域的文化发展被更多学者所关注,对于新建城镇及农村,尤其是对新兴城市群、中小城镇的文化发展评价关注不足,而且更多的是笼统地提出一个大的方向。文化可以是一种产业,但是不能仅仅看到其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更要看到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利用各地特色文化资源生产特色文化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脱节、粗放经营、规模较小,缺乏精益求精精神。

三、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1.文化传承与发扬

文化的传承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在进行片区改造启动前,就对文化遗迹进行仔细调查、分类保护。对有必要原址保护的,通过完善周边设施,进行分散保护。对一些不能恢复原貌的建筑,则要经过专业评估,统一收集展示,进行构件保护。同时注重实现规划引领,预留文化发展空间。

注重多元文化延续,保留乡愁记忆,依托现有的文化传统,积极开发各种新型项目,彰显独特文化,将文化与生态、农业现代化融合。在这其中,要牢牢把握文化传承的真实性原则,不能生搬硬造古董,对于文物史迹,要充分的`尊重,采取坚决的态度,制定刚性的标准。

2.打造特色文化城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特色文化城镇具有人文传承与自然演化的历史积淀,蕴含特色文化资源,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是特色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较为发达的城镇。各地政府应出台相应的各项政策,针对性的制定特色文化城镇化发展模式,完善土地、人口、住房等管理,同时注重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制度,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并总结成功经验,逐步向全国推广。

3.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相结合

要注重各地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培育特色文化城镇,着眼长远、统筹全局,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相结合,市、县、乡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各类文化资源。同时要尊重各地的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形成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另外,为了统筹资源、规范发展,所以编制特色文化城镇的发展规划时尤为重要的。最后,积极参照国内外的有关标准和成功经验,制定一系列特色文化城镇的标准。坚持重点扶持、重心下移的做法,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

4.推进文化产业化发展

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应明确自己所具有的文化资源,找准产业的定位,注重产业跨区域的联动,以当地支柱产业为龙头,实现规模效应,避免同质化竞争,各地有关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也应向新兴乡镇倾斜。另外,可以试行大企业整体规划、承包建设特色文化城镇的办法,使特色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

5.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要应面向城乡基层,引入基层人才,与院校订立定向培养方案,加强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培育和打造一批贫困地区公共文化特色品牌,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的财政保障机制建设和绩效考核,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另外,还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标准,通过项目带动、战略统筹推进贫困地区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尽快赶上全国整体的发展步伐。